中国神话大系   作者:

上古创世时代

开天辟地

在宇宙产生之前的远古时代,天地混沌如同一个巨大的鸡蛋,没有东西南北之分,没有上下左右之别,更没有昼夜早晚之时。

天神帝俊得到一个状如蚕茧的神物,把它放在瓠离中,也就是一个剖开的葫芦,上面盖着一个盘子。后来,这个神物化为一只狗,身上长着五色的毛。帝俊因此为它取名为“盘瓠”,又称“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化为人形,而且越长越大,混沌已经容不下他的身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周围一片昏暗,而且十分闷热,没有人告诉他这是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心里非常恼火,从身边摸到一把斧子,向四周一阵乱砍。

在一声又一声的巨响中,混沌被打破了,其中清而轻的气体上升而形成天,浊而重的气体下沉而形成地。从此以后,宇宙不再是混沌的大鸡蛋,而是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盘古见天开地辟,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他担心天地会再次合拢,于是伸出健壮有力的双臂,将还不太高的天继续向上托举。随着盘古的托举,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为高远,地变得极为深厚,就像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一样,盘古也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当天地不会再聚合之后,盘古很欣慰,也很疲惫,他再也支撑不住了。于是他放下双臂躺在地上,想要休息一会儿,可是由于他太劳累了,竟永远闭上了双眼。

盘古死后,他的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须发化为星辰,汗毛化为草木,牙齿化为金石,骨髓化为珠玉,头颅化为东岳泰山,肚子化为中岳嵩山,左臂化为南岳衡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双脚化为西岳华山,血液化为江海,肌肉化为沃土,气息化为风云,声音化为雷霆,喜悦之情化为晴天,愤怒之情化为阴天。

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已经有了最初的模样,在天地之间,还残留着一些浊气,慢慢化为鸟兽虫鱼,让死寂的新世界有了一些生机和活力。

女娲造人

华胥国的主神雷泽人面蛇身,他有一儿一女,分别叫伏羲、女娲,他们也是人面蛇身。有一次,天神发怒了,降下狂风暴雨,淹没了全世界,伏羲、女娲坐在剖开的葫芦里,漂在水上,才没有遇难。

等到洪水退去,女娲走在大地上,遥望起伏的山峦,奔腾的江河,鸟兽在茂林修竹间游走,劫后重生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然而,风景再美,也有看够的时候。女娲总觉得世界上似乎缺了点什么,至于到底少了什么,她也说不清楚。她想把心中的烦恼说给草木听,可是草木不会说话。她又讲给鸟兽听,鸟兽的回应却是她无法理解的鸣叫。原来,这个世界上,除了女娲、伏羲,就没有其他会说话的人了。

女娲决定仿照自己的形象,造出人类。她在水边挖了些泥土,看着水面倒映出自己的身影,捏了一个泥人,然后朝泥人吹了一口气,他就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女娲就用这种方法捏着泥人,可是这样速度实在太慢,她要让大地上遍布人的足迹,于是想到了一个简捷的办法,她用一根树枝蘸着泥浆,向地上甩动,泥浆溅落到地上,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这些人围着女娲欢呼,然后各自到山林和原野谋生去了。

女娲这样不停地工作了很久,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采摘果实,追逐鸟兽。见到眼前的情景,女娲很高兴。

有一天,女娲来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看到一些人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她感到奇怪,走过去查看,发现他们头发白了,牙齿掉了,早已经死了。几年之后,世界上的人年纪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女娲看到自己辛辛苦苦造出来的人一个个死去,心里很伤感,她觉得永无止境地造人不是个好办法,应该教会人们如何繁衍生息。

于是女娲和伏羲结为夫妻,让人们效仿他们男女婚配,繁衍后代。从此以后,人类就不再有灭绝的顾虑了,女娲也不必再为造人而操劳了。

河图洛书

女娲忙于造人的时候,黄河里出现一匹龙马,身披金鳞,背上驮着神图。不久后,洛水里又出现了一只神龟,身披金甲,背上驮着天书。

河图洛书上有很多奇怪的符号,伏羲仔细研究,深入思考,根据天地、日月、昼夜、上下、寒暑等对立的事物,领悟出世间万物的变化,都遵循着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于是画出一阴一阳两种符号,然后将任意三个符号排列组合为八种图案,命名为八卦。

纯阳的乾卦代表天,伏羲把它摆在正南方向;纯阴的坤卦代表地,摆在正北方向;坎卦代表水,摆在正西方向;离卦代表火,摆在正东方向;巽卦代表风,摆在西南方向;震卦代表雷,摆在东北方向;艮卦代表山,摆在西北方向;兑卦代表泽,摆在东南方向。

女娲造人以后,伏羲决定管理他们,就用八卦来推演吉凶,帮助自己治理天下。

有一次,伏羲看见人们徒手捕捉鸟兽、鱼鳖,不但很少能成功,而且经常受伤,甚至因此丧命,他就教人们结网捕鱼狩猎。从此以后,人们的食物更充足了。

人类不断繁衍生息,社会事务也变得更多更复杂,伏羲教人们结绳记事,还发明了文字,便于记述和表达。

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缺少一些娱乐。有一天,伏羲听到凤凰的鸣叫,仔细琢磨,制定出音律,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让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来陶冶情操。

后来,伏羲成为代表东方的天神青帝,与西方白帝少昊、南方赤帝神农、北方黑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并称“五帝”。

有巢燧人

上古时代,人类数量很少,而飞禽走兽数量很多,人们免不了遭受狼虫虎豹的伤害,时时刻刻都要面临死亡的危险。特别是在夜晚,四处一片漆黑,就算躲进山洞,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到了冬天,人们又要忍受严寒的侵袭,经常有年老体弱的人被冻死。

这时有一位圣人,教人们在土坡或地面挖一个洞穴,上面用木头搭建棚子,再铺设茅草,住在里面,可以躲避禽兽的侵害。南方气候潮湿,不适合在地上挖洞,这位圣人就仿照鸟在树上筑巢的方式,先用竹木搭设高于地面的架子,然后在上面盖房屋,这样就能隔离地面的湿气。

这些房屋既能挡风避雨,又可以防止野兽攻击,人们从此不再担惊受怕,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这位圣人为王,号称有巢氏。

自从伏羲传授捕鱼狩猎的方法,人们的食物变得充足了,可是一直生吃野果、野菜、鱼虾、蚌蛤,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吃的生肉有腥臊之气,伤害肠胃,而且消化困难。到了夜晚,四周漆黑一片,野兽的叫声此起彼伏,人们又冷又怕,只好挤在一起取暖。因此人们免不了遭受疾病的困扰,寿命很短,有的孩子还没长大就病死了。

有一天,雷雨交加,森林里干燥的大树因雷击而着火了,火势很盛,很多人跑来,远远地观看。大火烧了很久,等到慢慢熄灭了,人们才怀着恐惧的心理走进森林,发现有很多被烧死的鸟兽。他们把这些鸟兽的尸体带回家,分给众人吃,觉得味道很好,也更容易咀嚼。

于是,人们盼着下一次森林大火。可是森林大火很少发生,美味的肉食也就难再次吃到。有一些聪明的人到森林里捡来许多还在燃烧的木头,保留这些火种,不断往火里添加树枝、干草,捉到鸟兽后,就在火上烤熟再吃。

然而一场大雨浇灭了火种,也浇灭了人们的希望。

这时又有一位圣人,他运用摩擦生热的方法,教人们钻燧取火。这样,人们学会了人工生火,都非常高兴,推举这位圣人为王,号称燧人氏。

燧人氏与伏羲氏、神农氏对人类的贡献最大,被奉为“三皇”。

炎帝神农

炎帝又称赤帝,出生在烈山。烈山位于上古时代的黄河入海之处,有一年突然从中间裂开,喷出熊熊烈焰,映红了半边天。炎帝出生在这里,因此又叫烈山氏。他长着一对牛角,肚子是透明的,也是人面蛇身,可能与伏羲氏有一定渊源。

女娲造人以后,经过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的治理,人口增长非常快,通过采集和狩猎来获得食物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就从野外找来一些植物的种子,制作了耒耜等农具,教人们种植桑麻、五谷,使人们丰衣足食,号称神农氏。

远古时代,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非常恶劣,人们得了小病,也不能及时救治,经常转化为重疾,从而丢了性命。神农看到人们饱受疾病的困扰,心里非常焦急,想要消除民众的病痛。他通过观察发现,人们在采集野果、野菜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味道特殊的植物,他决定从中找到可以治病的药材。

神农带上两个袋子,一个挂在左肩,一个挂在右肩,把味道香甜的放在左边的袋子里,味道苦涩而有特殊功效的放在右边的袋子里。于是他开始遍尝百草,为人们寻找可以治病救人的灵药。

有一天,神农见到一片树林,树上鲜嫩的小绿叶味道清爽,用它来煮水喝,可以清洗内脏。神农非常高兴,就将其命名为“茶”。

又一天,神农见到一种形似蝴蝶的淡红色小花,叶片像鸟的羽毛,气味清香。神农把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咀嚼,那草叶散发出一丝甜味,他就将其命名为“甘草”。

在尝百草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有毒的草药,于是神农就从他透明的肚子来观察这些草药的毒副作用,再吃下一些茶叶,以便减轻中毒的危害。

过了好几年,神农左肩的袋子里已经有四万七千种草药,右边的袋子里更是多达三十九万八千种,可是他还要继续奋斗,发誓尝遍天下草药。

有一天,神农见到一种黄色的小花,叶子迎风开合。神农像往常一样,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咀嚼。然而他刚把这种植物的汁液咽下去,腹中就疼痛难忍,不久他就死去了。因为他的肚子是透明的,所以人们看见他的肠子寸断,于是将这种草命名为“断肠草”。

炎帝神农尝百草,辨五味,发明了医药,对人类的贡献巨大,得以成为掌管南方的天神,又称赤帝。

炎帝与妻子听訞生下儿子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他还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随赤松子修仙,另外两个女儿是瑶姬、女娃。

巫山云雨

炎帝的女儿瑶姬美艳多情,身为花季少女,曾梦见英俊少年前来迎娶她,却被喜鹊的叫声惊醒。当她即将出嫁时,却得了无名的绝症,很快就奄奄一息了。炎帝虽然是医药之神,但是无法起死回生,只能眼看着女儿香消玉殒。

瑶姬被葬在长江上游,她的魂魄化为巫山神女。她早晨出门就会云雾弥漫,夜晚出门就会阴雨连绵。

有一次,瑶姬来到巫山下,见到很多穷苦的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正想上前询问,只见空中乌云密布,出现了十二条恶龙,在江上兴风作浪。它们大声吼叫,降下雷雨,掀翻了房屋,淹没了农田。瑶姬想劝那些恶龙回到大海里去。恶龙见她年轻,根本不听劝告,反倒闹得更凶了。瑶姬忍无可忍,从头上拔下一支玉簪,化为一道金光,杀死了十二条恶龙,随即雨过天晴。那些恶龙从此化为十二座山峰,屹立在巫山之间。

许多年后,洪水横行于天下,大禹受命治水,一路上劈山导河。他来到巫山,想要寻找可以疏导长江的地方。突然天降风暴,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层层巨浪向群山扑来。大禹措手不及,迅速撤离江岸,听说巫山神女瑶姬十分灵验,就祈求她前来相助。瑶姬敬佩大禹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哀怜背井离乡的灾民,于是传授天书,帮助大禹止住狂风,找到疏导长江的出口,令洪水经巫峡流过,向东奔腾入海。饱受洪水困扰的灾民,因此得到拯救。

到了战国时期,楚怀王到云梦泽狩猎,在高唐休息,睡梦之中,朦朦胧胧地看见一个身子婀娜的女子缓缓走来,说:“我是炎帝的女儿,名叫瑶姬,没有出嫁就死了,受封于巫山之台,精魂化为仙草,就是灵芝。”楚怀王见她美艳无双,得天地造化之妙,其容颜无人能及,又惊又喜,由此心生爱慕之情。

楚怀王从梦中醒来,眼前不见神女的美丽身影,枕席上却仍留有余香,因此怅然若失,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前往巫山寻找,只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问附近乡民,得知此山是神女所化,上接云天,下入深渊。楚怀王下令在巫山下长江边修筑楼阁,命名为“朝云阁”,以此表示怀恋之意。

这一切都映入瑶姬的眼帘,她一直站在高崖之上,举目远眺,凝望三峡的滔滔江水。

精卫填海

炎帝最喜爱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她在东海游玩时,不慎溺水而死。炎帝在失去二女儿瑶姬之后,又失去了小女儿,因此悲痛欲绝。女娃死后,她的魂魄化为一只鸟,形似乌鸦,却长着彩色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爪,经常穿梭于东海附近的树林。由于她的叫声近似“精卫”,因此被人称为精卫鸟。

有一天,炎帝外出狩猎,这只鸟跟着队伍飞行,飞进树林中,发出悲鸣。炎帝说:“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精卫鸟吧?”他弯弓搭箭,想要把精卫鸟射下来。有一个随从知道这鸟是炎帝小女儿的灵魂所化,连忙禀告说:“不能射!精卫鸟是女娃所化!”炎帝大吃一惊,放下弓箭,泪流满面,久久不能平静。精卫鸟也不肯离去。于是炎帝感叹说:“精卫的哀鸣真是令天地为之动容啊!我的女儿不能和我说话了,我悲痛到极点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为什么不能被填平呢?希望子孙后代都不要进入海中,永远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以之为荣耀!”精卫鸟听到这些话,决心填平大海。于是每天她都会去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投入海中,想要填平东海。

精卫鸟一边飞翔,一边鸣叫,从海上离开,就立即飞往西山,刚衔来树枝和石子,又匆忙赶往海边。她成年累月地往复飞翔,从来不曾停息。后来,有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鸟,为她的行为感到不解。在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被精卫鸟的坚持不懈所打动,就与她结为夫妻,共同填海。

女娲补天

炎帝的后裔共工,担任水神,他脾气暴躁,与颛顼争夺天下,却没有取胜,于是愤怒地头触不周山。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不周山就是擎天之柱。不周山倒了,天也随之崩塌,裂开一个巨大的洞。

当时人类正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天河里的水从天空巨大的洞中倾泻下来,大地变成一片汪洋,很多人被淹死,侥幸逃命的人则爬到一些比较高大的山峰上。可是没过多久,大地也断裂塌陷了,很多人因此跌进万丈深渊。

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伤人的恶兽,人们无处躲藏,不少老弱被活活吃掉。有一条黑龙更是神出鬼没,叫人防不胜防。

女娲看到自己的子民遭受如此严重的灾祸,因此感到痛惜,决定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于是她四处奔走,寻找可以用来补天的东西。最终,她找到五色石,将其堆垒起来,用神火烧炼成液体,再将这些液体浇灌到天空的漏洞中。于是,五色石的液体将裂缝黏合,所以天空中有时会出现缤纷的色彩。

女娲担心再次发生天崩地裂的灾祸,就去寻找可以用来取代擎天之柱的东西。不周山崩塌之后,其余的三根天柱也随时有可能倒塌,而天地也经常摇来晃去。女娲捉到一只巨大的神龟,将它的四只脚砍下来,用来支撑四方,代替了原有的四根天柱。

最后,女娲除掉了那条害人的黑龙,将凶猛的野兽赶进山林。她又采集了大量苇草,将其烧成草灰,填进大地的裂缝中,使其重新成为一个整体。

可是天空仍然朝西方略微倾斜,所以日月星辰从此东升西落。大地则略微向东方倾斜,所以江河大多数由西向东流入大海。

女娲补天之后,人们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她就乘坐两条龙飞走了,但是一直在天上默默地注视着人间,成为人类的守护神。

嫘祖养蚕

黄帝战胜炎帝后,成为天下共主,他任用贤人,教人民种植五谷,驯养家畜,铸铜制陶。当人民丰衣足食后,黄帝决定颁行一套衣冠制度,使人类区别于禽兽,就让正妃嫘祖负责制作衣冠。

嫘祖是西陵氏之女,为人贤淑,精明能干,她分工明确,命令胡巢制作冠冕,伯余制作衣裳,于则制作舄履,而她自己则负责提供材料。当时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主要有兽皮、兽毛、麻纤维,嫘祖每天忙于制革、纺织,十分操劳。不久以后,大臣们都穿上了新衣服。然而兽皮、兽毛、麻纤维制作的衣服毕竟很粗糙,无法体现威仪,黄帝并不是非常满意。嫘祖也很着急,她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有得出理想的效果。众人见嫘祖如此操劳,就准备了好多她平时爱吃的食物。不过嫘祖的心思并不在这里,她总是摇着头说:“在找到更好的制衣材料前,我吃什么也不觉得香。”

有一天,几个女官决定上山摘些野果,带回来给嫘祖尝鲜。她们走遍了山坡,摘了许多野果,却大多酸涩而无法下咽。到了傍晚,她们准备下山,却来到一片桑树林,看见树上结着许多白色果实,形似鸡蛋,却比鸡蛋小一些。她们从没见过,就争着跑过去采摘,谁也没顾得上品尝。等到她们把篮子装满后,天已经黑了。女官们担心山上有野兽,就下山了。

回来后,这些女官想尝尝这些白色果实,可是没有什么味道,又嚼不烂,以为不能生吃,想弄熟再吃,却还是没有什么味道。她们经过商量,决定把这些果实拿给嫘祖看。嫘祖见了哈哈大笑,问这些白色果实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然后她对女官们说:“这不是野果,虽然不能吃,但是有很大的用处。你们立了一个大功,因为更好的制衣材料找到了。”

第二天,嫘祖就让女官们带她上山去看个究竟。嫘祖在桑树林观察了好几个月,终于弄清了这种白色果实的来历,原来是蚕吐出的细丝形成的。她回来向黄帝报告这件事,建议种植更多的桑树。

从此以后,嫘祖倡导人们种桑养蚕,剥茧抽丝,纺织成布帛来制作衣冠。丝织品制作的衣冠十分华美,黄帝非常满意。

盛世兵火

炎帝神农与他的子孙后代,以自身的品德和仁义昭示天下,开创了盛世:不需奖励,百姓勤劳;不需惩罚,坏人变好;不需争斗,财富充足;不需杀人,威严建立;不需法令,天下太平。炎帝的威望因此远远超过黄帝,不仅是南方之主,还逐渐成为整个大荒世界的“共主”。

炎帝成为“天下共主”,却没有征战之心,而是鼓励农耕纺织。炎帝认为男人不耕种,就会没有饭吃;女子不纺织,就会没有衣服穿。即使修建了城墙、挖掘了护城河,拥有上百万军队,一旦没有粮食吃,城池再坚固,也守不住的。所以炎帝带领男子下地耕锄,炎帝的妻子带领女子养蚕织布。

炎帝不贪求天下的财富,结果天下共同富裕;不因有智慧而抬高身份,结果天下平等互尊,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大荒世界的自然之法是不会令万物永远不变。终于有一天,人类自己毁坏了幸福的生活。善良的炎帝万万没有料到:当粮食、衣服充足之后,人类寿命延长,数量增多,从而产生了无数纷争,一些凶蛮的氏族企图依靠武力争夺土地,到处点燃战火。炎帝在无可奈何之下,拿起武器,维护大荒世界的和平。

炎帝首先攻打补遂氏,还算顺利,一直到攻打生活在南方长江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时,就开始吃败仗。

蚩尤姓姜,是羌族、苗族和许多民族的祖先,本是炎帝的后代。蚩尤的样子十分威武。他长着人的身子、牛的腿蹄,有八脚、四眼、三头、六臂,耳鬓如同剑戟,十分坚硬锋利,头上长着角,拿铁块当饭吃,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蚩尤凭借勇猛的战斗力,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农耕部落,成为九黎首领。

所谓九黎,是指蚩尤有九个部族,这九个部落都人丁兴旺、兵强马壮;他还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铜头铁额、刀枪不入,都长着野兽的身子,会说人话,以沙子、石头为食,使用仗、矛、刀、戟、大弩等很重、很大的武器。

蚩尤生性残暴,喜欢四处征战,任意诛杀,威振天下。但是人们却不喜欢他,从“蚩尤”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蚩”的本意是“虫”。凡是野蛮凶恶的害人精,人们都以野兽“蚩”来命名。“尤”通“由”,“由”是“农”的意思,“蚩尤”的意思就是“凶恶野蛮的农人”。

蚩尤到了南方之后,在距离长江不远的庐山脚下发现了金属矿石,发明了冶炼锻轧,制造出金属兵器-戈、矛、戟、酋矛、夷予,这五种大兵器都能站立使用,用于战争之后,很快所向披靡,用武力制服了三苗国。

接下来,蚩尤又制定出很多法规、纲纪,对三苗国进行严格的刑法管理,成为以法制国的先驱。九黎也与三苗融合成为羌族。蚩尤制服了三苗国,就当上了延维的主人。延维是一个双头神,穿紫色衣服,戴红色帽子,左右各长一个人类的脑袋,却是蛇的身子,蛇身与车辕的长度相当。延维特别讨厌雷声,只要一听到雷鸣,就捧着脑袋站立起来。人类只要见到、得到、并成为延维的主人,再加以奉飨祭祀,就可以称霸天下。这也是蚩尤能与炎帝叫板,炎帝只能应战的原因。

炎黄对峙

蚩尤带领他的部落,借助南方优越的地理条件与温暖的气候,不断开拓,成为大荒世界中南、西南的强大部落,又逐渐向北发展,先于炎帝进入中原。

蚩尤本是炎帝的臣子,后来又归顺黄帝,担任当时这一职位。当时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因为蚩尤担任过当时,所以具备丰富的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就能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管理部落。

蚩尤羽翼丰满后,就越来越不把祖父炎帝放在眼里了。炎帝心善,又不善作战,蚩尤就盯着这一点,从长江之南一直打到黄河以北,攻城掠地,一心想置炎帝于死地。

在这时,轩辕氏族正在兴起。黄帝驯化了熊、罴、貔、貅、貙、虎这六种野兽;还发明了养身内经,帮助人们调整心、肝、肾、肺、脾这五种脏器的气息,强身健体;播种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抚育万民。黄帝的德行传播到了四面八方,炎帝请这个亲兄弟前来,一起攻打蚩尤。

黄帝也不喜欢战争,但是轩辕氏族有使用干戈的习惯,就算同别国交战,也是打赢了就离开,从不掠夺别人的财富,所以有很多朋友。

蚩尤虽然很厉害,却打不过黄帝。大荒各处看到炎帝缺乏战斗力,都趋炎附势,臣服于黄帝,黄帝的势力得到强劲发展,大有取代炎帝、成为天下“共主”的趋势。

阪泉之战

黄帝接受兄弟炎帝的托付,将蚩尤打败。不料,一直屯兵在西北的阪泉、坐山观虎斗的炎帝,突然攻打黄帝。原来炎帝看到黄帝的势力逐步扩大,担心自己的地位被黄帝取代,而自己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却没有损失多少,就想趁黄帝在打败蚩尤之后疲惫不堪之际,将他一举打败。

黄帝不忍心看到兄弟间自相残杀,但也不能看着自己被消灭,只能以战去战,将未来更大的战争隐患掐灭。

黄帝与炎帝在阪泉这个地方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厮杀异常激烈,双方都做了充分准备。

黄帝训练熊、罴、貔、貅、貙、虎这六种猛兽参加战斗,六部军队各持画有猛兽图腾的大旗,黄帝统率六部,也持一面大旗--大纛,摆开一字长蛇阵,向阪泉之野进军。

炎帝在黄帝防不胜防的情况下,首先用火围攻轩国。轩国顿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黄帝没有做好准备,惨遭大败,幸亏派出长有翅膀的千年神应龙吐水,才将大火浇灭。

接连两战,黄帝都被打败。黄帝虽然亲自率领军队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但自己的军队也非常疲惫,于是回到轩辕之丘。

第三次战斗,两支军队短兵相接之时,黄帝突然将大旗大纛左右摆动,黄帝的卫队与六军立刻摆成北斗七星军阵,如同北斗之星杓头一样,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黄帝指挥他们,如同旋风一样,席卷了炎帝的军队;炎帝心慌意乱,夺路逃走,但是黄帝的军队如同握紧的杓柄一样随之变动,炎帝始终被他身后随他而动的杓形军阵包围,逃不出去。炎帝的火战失利,又被困在黄帝的星斗七旗阵法中,完全无计可使,不得不逃回阪泉老巢。

黄帝围困炎帝整整三年。在这三年中,黄帝只围不打,每天在炎帝营外布阵练兵。黄帝所摆的星斗七旗阵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看得炎帝眼花缭乱,想不出破阵的办法。黄帝见星斗七旗阵法将炎帝困住,就派兵日夜不停地挖掘地道,想要将地道挖到炎帝的后方军营。

这一天,地道终于通到了炎帝军营的后方,黄帝的士兵从地底下钻出来,偷袭炎帝的军营,将炎帝生擒。

黄帝帮助炎帝驱逐蚩尤,又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从此黄帝与炎帝联合起来,黄帝从西北来到北方冀州之野,在涿鹿这个地方建立新的都城。涿鹿原野上也有蚩尤城。

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结束后,炎帝归顺皇帝,但是蚩尤却不肯屈服,他率领九黎、三苗的族人,又联合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打着为炎帝报仇的旗号,气势汹汹向涿鹿进军,挑战黄帝。

风伯也叫作风师、飞廉、箕伯、蜚廉等,是蚩尤的师弟。他的样子有些古怪:身子长得像鹿,却有豹子一样的花纹和长长的毛;脑袋像孔雀,却长有角;身后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他的背上长有一双翅膀,行走极快。风伯善于行走,在商朝末期为纣王效力,武王打败纣王后,风伯自杀殉国,他的忠诚感动了黄帝,黄帝就用石棺掩埋他,将他封为风神。

风伯十分厉害,掌管八风和五运。所谓八风,是指四季、八面吹来的季候风:立春刮条风、春分刮明庶风、立夏刮清明风、夏至刮景风、立秋刮凉风、秋分刮阊阖风、立冬刮不周风、冬至刮广莫风。不管是什么风,都归风伯管理。在打仗的时候,蚩尤想要什么风,风伯就能提供什么风。

雨师总是与风伯一起出现,因为风伯要配合雨师行动,帮助万物生长。雨师就是神鸟商羊,只有一只脚,身体可以随意变大变小。如果雨师愿意,还能把溟海和渤海的水全部喝光,这些水被吸入肚子里,一旦喷出,会导致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神鸟商羊,就是北海之神玄冥,也叫禺强。

黄帝早就想彻底消灭蚩尤,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亲自率领军队出征,准备在涿鹿之野,与蚩尤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他说:“太阳升到正中还不除旧布新,就会丧失机会;手里拿着刀而不去拼杀,有利的时机就白白流走了;拿着斧头而不去砍伐,坏人就要到来;涓涓细流而不去堵塞,一定会汇聚成长江、黄河;荧荧小火而不立刻扑灭,烈火炎炎之时就没有办法了;两片嫩叶不及时摘掉,将来势必要动用斧头。”

黄帝把军队陈列在昆吾山,挖地百丈,来寻找泉水,结果没有找到,却发现了像星星一样闪耀火光的丹石--铜矿石。这里的山、草、树木都刚劲锋利,土地也十分坚硬细密,就连水也是红的。山上有野兽,和兔子一般大小,因为食用丹石,所以长着金色的毛。这种野兽能吃铜铁武器。黄帝把丹石冶炼成铜,颜色变成青色,而且十分锋利,于是锻造出著名的削玉如泥的昆吾剑与昆吾刀。

黄帝用昆吾丹石锻造出锋利的武器,用来对抗蚩尤,但是蚩尤有了风伯与雨师做助手,还请来行走如飞的夸父国的人助阵,黄帝要想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与持续了三年之久的阪泉之战相比,困难要大多了。

涿鹿之战的初始,蚩尤借助锋利的武器与威猛的士兵,接连获得胜利。接下来的战斗,黄帝做好了充分准备,首先派应龙出战,只等着应龙呼风唤雨、喷出巨水,把蚩尤的军队冲散之后,再派出猛兽冲锋陷阵。

应龙长有双翅,有着腾云驾雾的本领,口中还能喷出威力无比的水柱。所以应龙刚一上阵,就猛地飞到战场的高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的军阵喷吐水柱。刹那之间,从天上降下惊涛骇浪,无数汹涌澎湃的水柱冲向蚩尤的军阵。

蚩尤却一点也不惊慌,从容地指挥雨师上阵。雨师立刻开始吸水,应龙喷出来的水,都被雨师吸到肚子里面了,蚩尤的军阵没有出现混乱。

这时蚩尤开始反击。雨师将应龙喷出来的水都收集起来后,与风伯一起大展神威:风伯刮起漫天狂风,雨师下起倾盆大雨,狂风和暴雨一起向黄帝的军阵席卷而去。此时应龙却接不了着,因为他只会喷水,不会收水,黄帝的军阵顿时大乱,立刻撤退,大败而归。

不久之后,黄帝重振军威,再次率军前来。这一次黄帝一马当先,率领士兵向蚩尤的军阵冲杀过去。

这一次,蚩尤派出魑魅、魍魉前去对阵。魑魅是山泽中的山神精怪,是山林异气所生,长着人面、兽身、四只脚,喜欢迷惑人类。魍魉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小儿子,也是一种鬼怪,居住在昆仑山下弱水之中。

当黄帝率领军队冲杀过来时,魑魅与魍魉同时施展法术,喷吐出大量烟雾。霎时之间,黄帝的军队就被一团一团的烟雾笼罩住,什么都看不见了,只能听见四面八方不断地传来杀喊声。黄帝知道自己被蚩尤包围了,却因为被围困在烟雾之中,分辨不清方向,怎么努力也杀不出重围。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晚上,在危急关头,黄帝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那北斗星正发出明亮的光泽,斗柄虽然在转动,而斗头却始终不动,永远指向北方,与斗头相对的方向永远是南方。黄帝想到这里,灵机一动,就发明了指南车。这指南车能在迷雾中始终认准一个方向。黄帝就凭借指南车,最终带领军队冲出迷雾重围。

就这样,黄帝和蚩尤交手了多次,往往是黄帝败多胜少,蚩尤败少胜多。

黄帝一直在思索战胜蚩尤的方法,却想不出好方法,十分焦虑不安,不停地叹气,似乎绝望了。

一天,黄帝昏睡过去,梦见人头鸟身的九天玄女将一部兵书交给他,然后飘然离开。九天玄女又称玄女、元女,因管辖上天的九个区域而称为九天玄女。上天的九个区域分别是:中央区域钧天、东方区域苍天、东北区域变天、北方区域玄天、西北区域幽天、西方区域颢天、西南区域朱天、南方区域炎天、东南区域阳天。

这次九天受昆仑山西王母之托,前来帮助黄帝,

黄帝醒后,看到手中果然有一本兵书。黄帝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讲的是排兵布阵,正可以用来制服蚩尤。黄帝根据玄女的兵法,开始设九阵、置八门,研究出一种新的阵法,名为天一遁甲阵战法。这一阵法可以根据战场变化而变化,演化出一千八百种阵形。

黄帝努力将天一遁甲阵法演练熟悉,时刻准备与蚩尤交战。为了重整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

东海之中有一座流波山,在流波山深入东海七千里的地方,生活着一种名叫夔的野兽,样子与普通的牛十分相像,有好几千斤重,身子是青苍色的,没有犄角,只有一只脚蹄,出入海水时,一定会伴随着大风大雨。夔身上发出的光十分明亮,如同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夔的吼声十分响亮,如同雷鸣一般。

黄帝杀死夔,用它的皮来蒙鼓,又用雷泽中雷神的骨头做成鼓锤。夔牛鼓一出世就威震天下,敲一下,响声能震响五百里,连续敲几下,响声能连续震响三千八百里。黄帝一共做了八十面夔牛鼓,大大地振奋了军威。

黄帝将阵法布好,一切准备就绪,再次与蚩尤在涿鹿山下的原野之中展开激战。

两军对阵,黄帝下令同时敲响那八十面夔牛鼓,顿时鼓声震天动地,黄帝的士兵听到鼓声都振奋不已,勇气倍增;蚩尤的士兵听到鼓声都丧魂失魄。

蚩尤听到鼓声,心中惊慌,眼看士兵士气不振,就与他的八十一个兄弟,以及三苗族、夸父国人、风伯、雨师、魑魅、魍魉一起施展神威,顽强凶悍地拼杀上来。黄帝所驯化的熊、罴、貔、貅、貙、虎、狼、豹、雕、鸮等也全部出动,两军在一起厮杀,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流血百里,仍然难解难分。

黄帝心知蚩尤不好对付,早就把女儿女魃招来助战。女魃是旱神,头上不长一根头发,能收云息雨,居住在昆仑山脉的钟山之上。

黄帝首先命应龙喷水。应龙就张开巨口,水柱如同江河一般从上至下喷射出来。

蚩尤毫无防备,被大水冲了个人仰马翻,急忙命令风伯和雨师施展狂风暴雨向黄帝阵营席卷而去,只见黄帝的军阵中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黄帝急忙命令女魃上阵。女魃于是施展神法,刹那间身上散发出滚滚热浪。她所到之处必定风停、雨消、水退,烈日当空。风伯、雨师的狂风、暴雨顿时没有效果了。蚩尤无计可施,慌忙败走。黄帝乘胜追击,把蚩尤打得大败。

蚩尤平时以铁石为饭,脑袋硬得如同铜铸一般,还能在空中飞行,即使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也如履平地,黄帝没有办法捉住他。

黄帝追到冀州中部时,突然有了灵感,命人使劲地敲打夔牛鼓。八十面夔牛鼓一齐擂响,鼓声如同雷鸣,地动山摇,蚩尤听了魂飞魄散,站在那里,怎么也迈不开脚步,眼睁睁地被黄帝擒拿住了。

天下只有黄帝能够捉拿、并杀死凶悍的蚩尤,他的本领自然要胜蚩尤一筹。这就是天下射箭的人都不敢向黄帝轩辕台方向射箭的原因,谁能不敬畏轩辕台上黄帝的威灵呢?

涿鹿之战时,黄帝出行,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笼罩在头顶,远远望去,如同一把华美的大伞在保护他。这种云气被称为华盖,后代君王出行,都在头顶上或车上设一顶华丽的伞盖,也称为华盖。

炎黄融合(华夏民族)

为了涿鹿之战能够取胜,女魃与应龙都做出了巨大牺牲。

黄帝的女儿女魃在抵挡狂风暴雨时耗尽了神力,无法再回到天上,而人间也没有她居住的地方。因为她是旱神,她在哪里,哪里就烈日炎炎,滴雨不下。老百姓要想驱逐旱情,就祷告说:“神啊,请到北方去吧!”并事先修整水道,疏通大小沟渠,盼望女魃离开后,雨神早点到来。

黄帝只好将女魃安置在赤水之北。人们经常在赤水边看到一位身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她就是女魃。

应龙也耗尽了神力,不能再回到天上。在大荒的南方,有一座山,名叫凶犁土丘,应龙就住在凶犁土丘的最南端,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它居住的地方,就会聚集很多云气水分,这就是南方多雨的缘故。

由于应龙不再上天兴云布雨,所以人间常常遭受旱灾,每到这时,人们就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祈祷降雨,就能够求得一场大雨。

这种祈求降雨的舞蹈被称为舞龙。舞龙逐渐成为中国人表达美好祝愿、祈求长寿、年丰一种美好形式。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尤其喜欢手舞长龙,传达欢快的情绪。

至于蚩尤,黄帝下令让他戴上枷栲,然后杀戮。黄帝担心蚩尤死后还会继续作怪,就把他的身体与头颅分别埋在两个相隔很远的地方。

有一座山,名叫宋山,山中生长着一种红色的蛇,名叫育蛇;还生长着一种树,名叫枫木,也叫枫香树,叶子与白杨树的叶子相像,圆叶而分杈,散发出油脂的芳香。枫木就是蚩尤曾经戴过的手铐、脚镣等刑具变成的。蚩尤戴过的枷锁被遗弃在宋山上,变成一片广阔的枫木林。

蚩尤死后,天下就混乱起来。只要有人不归顺,黄帝就派军队去征讨。黄帝所封的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被称为“云师”。黄帝派军队征讨时,总是把蚩尤的样子画在军旗上,因为蚩尤威猛的形象依然能使人们心生畏惧。黄帝就这样一路上劈山开道,平定了一个地方就立刻离去,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安宁地居住过。画有蚩尤的军旗将许多敢于作乱的部落威慑住,导致人们认为一定是蚩尤的灵魂附在黄帝身上,才让黄帝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越来越多的部落因此支持黄帝,黄帝也终于成为所有部落的共主和中央天帝。

蚩尤虽然死了,但不仅黄帝,许多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加以崇敬和缅怀。

涿鹿之战结束后,蚩尤余部中的大部分民善者,命名为邹氏、屠氏部族,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邹地与屠地,融入炎黄部族。蚩尤余部中的恶者,命名名为荤粥,迁往有北之乡。荤粥,就是猃狁,也就是后来的匈奴。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环境十分恶劣。蚩尤余部在如此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变得异常凶悍,长期骚扰破坏中原地区,并且长久地发展下去,名称也在不断变化。上古时黄帝的后代大犬,名犬戎、犬封、山戎;蚩尤时名荤粥、熏粥;夏时名淳维;殷时名鬼方;周代名猃狁;汉代名匈奴。

蚩尤余部中的另外一部分返回南方,逐渐形成不同种类的民族,只有一部分仍然保持苗族的称谓。苗族的史诗《枫木歌》,就叙述了苗族始祖姜央从枫木中再生的事迹。姜央就是姜炎,是炎帝后裔的意思

蚩尤余部中的三苗国部分民众沿袭了蚩尤的习性,数次在江淮、荆州一带作乱,后来舜请示黄帝,将这些人迁移到到西方的三危,三苗如同九黎那样,彻底遭到毁灭,变成了西戎。戎,就是“山地民”的意思。

黄帝天下统一天下后,定居中原,他的妻子嫘祖教人养蚕;命令仓颉造字;命令大挠创造天干、地支,记录年代;命令伶伦创造竹笛,制作了十二音律。

炎帝在阪泉之被黄帝打败,随后刑天舞干戚也失败了,直到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黄帝以德治天下,最终成为真正的中央天帝,管辖四方天帝。人们也因此以上祭坛祭祀黄帝,以下祭坛祭祀炎帝。

炎帝虽然战败,但是在百姓中的威望还很高。黄帝也非常敬慕炎帝,对炎帝的先进的医药与农耕技术十分赞赏,想把炎帝的方法发扬光大,同他一起建设大荒世界。炎、黄兄弟携手互助、互相融合也成为众望所归。炎、黄氏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形成了华夏民族。

黄帝问道

广成子是西方天神,是少昊的后裔,居住在崆峒山,专注于修身养性,活了一千二百岁,形体却没有一丝衰老的迹象。黄帝为寻求治邦安民之道,立志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天下贤能之士,他听说听说广成子住在崆峒山,就前往拜访。

黄帝用崇敬的语气向广成子问道:“我想驱使天地的精气,促进五谷生长,来养育万民。敢问仙师,至道是什么?”广成子不客气地批评他好大喜功,说:“你治理天下以后,没有见积云就下雨,草木没有枯萎就调整气候。日月的光辉愈发暗淡,小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同我谈论至道呢?”广成子说完,就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怅然若失,回去之后不再过问政事,把钟鼓乐器搁置起来,自己建了一个小屋,里面放置一张席子,独自在小屋里反省。黄帝反省了三个月后,又到广成子那里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能长生。广成子蹶然起身,说:“你问得好啊!”接着就把至道的关键地方说给他听了: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使心中空无一物,凝神静修,清心寡欲,就会感到神清气爽。不要使身体劳顿,不要使精神疲惫,就能长生。广成子说完,就授予黄帝一卷《自然经》。

黄帝的悟性很高,回国后勤思苦想,忧国忧民,选贤任能,励精图治,终于发明了建造宫室、舟船、弓箭的方法,开创了天文、历法、书契等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黄帝还总结自己的经验,集成著作--《内经》。这样过了二十八年,天下终于大治。

黄帝在一百二十岁的时候,命人开采首山的铜矿,冶炼青铜,在荆山之下铸宝鼎。宝鼎铸成的那一天,黄帝设宴欢庆,忽然见到空中霞光万道,天空中出现一条黄龙,将它的胡须垂下来。黄帝知道这是天帝派来迎接自己的,于是离开坐席,骑在龙背上,黄帝的妻子急忙扯住黄帝袍服,也跟着上去。传说当时宫中大臣跟随黄帝乘龙升天的有七十多人。后来人们把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命名为鼎湖。李白在《飞龙引》诗中赞道: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

仓颉造字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长着四只眼睛,相貌十分威严,是黄帝的史官。因为他长有四只眼睛,所以能仰观天象,俯察万物,为他日后创造文字提供了方便。黄帝因为他造字有功,收到感动,就赐他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颉造字的功德也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来慰劳仓吉的功劳。这就是谷雨节气的来历。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他的坟墓旁修建了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命令为史官村。

仓颉是根据什么来造字的呢?

在仓吉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随着部落越来越繁荣,事情变得繁杂起来,东西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结绳远不能满足记事的需要。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泊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建房住下来,苦思冥想如何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记事符号。一天,他看到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一件东西掉下来,仓颉捡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但是辨认不出是哪种野兽的蹄印。仓吉就去向一位猎人请教。各种野兽的蹄印都不相同,打猎的人一看便知,这件事大大地启发了仓颉,原来万事万物都有不同的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区分事物。仓颉日思夜想,悉心观察,参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浑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

有了这种想法,仓吉全身心地投入到造字活动中,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他居住的高台也被命名为仓颉造字台。

少昊玄嚣

白帝少昊,名玄嚣,号青阳,是黄帝和嫘祖的长子,出生在穷桑,所以又称为穷桑氏。

白帝的诞生有着很多传说。一天夜里,天空中突然出现非常大的流星,如同彩虹一般下流到大荒之地。此时黄帝的妻子嫘祖正在睡觉,梦中见到这颗巨大流星落在了自己身上,梦接意感而怀孕,于是在穷桑之地生下长子,起名为玄嚣,取黑暗中喧哗之意。

穷桑,就是“大地尽头的桑树”的意思,与帝俊的十个太阳儿子出生的甘渊、汤谷是一个地方。

白帝出生时,天空飞来五只凤鸟,羽毛的颜色分别为红、黄、青、白、黑,代表五个方位,因此他又被称为凤鸟氏。

为什么称为白帝呢?万物都与大自然中的金、木、水、火、土相配。秋天属金,代表颜色是白色,所以司时之神就叫白帝。少昊天赋异禀,具有超凡的本领,任命各种禽鸟为文武百官,以凤鸟总管百鸟,以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鹉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鹁鸪掌管教化,鸷鸟掌管军事,布谷掌管建筑,老鹰掌管法律,斑鸠掌管言论,扈鸟掌管农业,雉鸡掌管百工。

大荒的极西之地,从昆仑山到流沙、弱水,一直到西王母居住的玉山、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不死之野,方圆一万二千里,都属于白帝的管辖范围。

玄嚣成为白帝后,住在大荒西北处昆仑山脉附近的长留山,主管太阳落到西山的时候,光线射向东方的反射之影。玄嚣又修太昊之法、继太昊之德,所以人们称他为少昊氏。不过此太昊之法,指的不是帝俊之法,而是白帝的曾祖父伏羲之法。白帝娶了凤鸿氏的女子为妻,生下蓐收、玄冥、句芒、穷奇等儿子。

少昊诸子

白帝少昊有许多儿子,这些后代的外貌、性格、品德、才能等各方面有很大差异。

在章莪山之西有一座山,名叫泑山。泑山盛产一种可以装饰颈项的玉石,山的南面遍布瑾、瑜一类美玉,山的北面到处是石青和雄黄。站在泑山之巅,向西可看见太阳落山的情景,气象万千、浑圆瑰丽。

白帝的儿子、天神蓐收就住在泑山。蓐收长着人的面孔、老虎的爪子,浑身长满白色的毛发,左耳上还有一条蛇,乘驾着两条龙飞行,样子非常可怕。

蓐收辅佐白帝,被称为金神,专管太阳的降落。所以蓐收的另一个名字叫红光,因为夕阳放出万丈红光。

秋天在五行中属金,金神蓐收的手里经常拿着一边长、一边短的直角曲尺,他用这种曲尺治理秋天,所以蓐收又被称为秋神;他手里也经常拿着一把斧钺,用于执行刑罚和杀戮,如果有人做了坏事,他就会为其减少寿命,或直接剥夺生命。所以蓐收也是刑戮之神。

战国时候,虢国的君主虢公住在宗庙里,梦见一个人脸、虎爪、浑身白毛的怪物,他手执大斧,站在西边的屋角。虢公非常害怕,想要逃跑。那怪物说:“不要走!天帝有命令,派晋国来攻打你的国家。”虢公拜到在地,不停地叩头。

虢公梦醒之后,召来巫吏史嚣解梦。史嚣说:“这个神就是蓐收,是天上掌管刑罚的神。杀戮之事由此神来执行。”虢公昏庸,听到史嚣的话不吉利,很不高兴,就将史嚣囚禁起来,然后欺骗国人说这个一个好梦,并大肆庆贺。仅仅过了六年,虢国就被晋国消灭了。

白帝少昊有一个儿子名叫句芒,也叫句龙,人面鸟身,长着一张方脸,手持圆规,脚踩两条龙。句芒是南方之神,也是木神和春神,协助管理春天树木的发芽生长。上古时候,句芒也是人类每年春祭的重要对象。

句芒主要负责照顾神树扶桑,帝俊的太阳儿子每天在东方的扶桑树上升起,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都归句芒管理。帝俊痛失九个太阳儿子,句芒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句芒有着非凡的才干,是东方天帝帝俊的属臣,也有说是伏羲的属臣。不管他是谁的属臣,都是掌管春天的木神。

战国时候,秦穆公中午在宗庙里休息,见神人进门,向左边走,方脸、鸟身,秦穆公很害怕,想要逃跑,神人说:“不用怕,天帝因为你修德,要奖赏你,派我赐给你十九年的寿命,让你带领你的国家走向兴盛,多子多孙,不会失掉秦国。”秦穆公再拜叩头,问:“敢问大神名字?”神人回答:“我是句芒。”

当时,句芒手持象征权力的圆规,表明他是生命之神,掌管春天大地万物的生命。如果有人做了好事,有贡献,句芒就会为他增加寿命。

离西王母的玉山不远的地方是钟山,钟山之西有一目国,那里的人姓威,只有一只眼睛,这只眼睛正好长在脸的中间。一目国人都是白帝太昊的子孙后代,吃黄米。

白帝少昊还有个儿子叫般,打猎和战争用的弓和箭就是他发明的。

白帝少昊还有一个儿子叫倍伐,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南方。南方属于帝俊统辖,帝俊之子在襄山的重阴山建立了季厘国,重阴山上有个叫缗渊的深潭,倍伐被贬之后就住在缗渊,做了缗渊的主神。

白帝有儿子名叫修,人面鸟身,两只耳朵上各悬着一条青蛇,出行时乘两条龙,担任水官,被称为玄冥师,掌管天下水利事宜。玄冥师还担任风神,协助颛顼掌管北方。他也是瘟神,他的西北风可以使人生病,又称厉风。

白帝还有个后代叫台骀,也是治水大师,他的父亲昧也是治水的玄冥师。台骀继承父亲的志向,终于以治水有功而闻名天下。台骀死后,被尊为汾河之神,也称为台神。

白帝有不少后代都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比如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重,四方脸,人面鸟身,总是穿白色的衣服,出行的时候,驾驭两条飞龙。

当然,白帝也有不成才的儿子,比如穷奇。穷奇是神兽,既像牛又像老虎,后背还有一对会飞的翅膀,身上的毛十分粗硬,如同刺猬的刺一般,发出的声音如同野狗。

穷奇是凶神,喜欢吃人,而且从头开始吃起,被吃的人总是披头散发。

穷奇能听懂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喜欢听人吵架,总是把有道理的一方吃掉。穷奇如果听到某个人忠诚、老实、讲信义,就会把这个人的鼻子咬掉。穷奇遇到凶恶或不讲道理的人,就去捕杀野兽,然后送给他。因此中国古人历来喜欢把是非不分的奸人称为穷奇。

玄帝颛顼

颛顼是北方的天神,他的父亲韩流出生于若水之滨。韩流长着高耸的头,耳朵很小,虽然有人的面孔,却长着猪嘴,身体像麒麟。他娶女枢为妻,生下了颛顼。

女枢怀孕时,梦见一条长虹贯穿日月,飞入自己的腹中,惊醒之后就生下了颛顼。颛顼出生时头顶干戈,相貌堂堂。他自幼喜爱音乐,经常弹奏琴瑟。当他听到风从八方掠过大地,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感觉十分动听,就让八条飞龙仿效风声长吟,谱写了《承云曲》。

颛顼在长江边见到鼍龙,听到它的叫声如同战鼓,就让它来倡导音乐。鼍龙背上披着坚硬厚重的鳞甲,整天躺在池沼洞穴里睡觉,对音乐并不感兴趣,而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翻转笨重的身躯仰卧着,用粗大的尾巴敲打自己的肚皮,发出的铿锵嘹亮的声音,后来化为战鼓,又称“鼍鼓”。

颛顼性格沉稳,通达事理,掌管大荒以北一万两千里的土地。北方崇尚黑色,又称玄色,五行属水,因此颛顼又称黑帝、玄帝。他头戴黑色玉冠,身穿黑色羽衣,出行时骑乘黑龙,居住在幽都山的玄宫,这座山是黑水的发源地,山中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黑狐。幽都山附近有大玄山,山中有大幽国,国中有玄丘之民,皮肤也是黑色的。

颛顼由于五行属水,因此兼任“海神”,既能治水,又能以水灭火。

后来水神共工与颛顼争权,被颛顼打败。颛顼又创制历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火神祝融

黄帝时期有个名为祝融的火正官,他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小时候叫黎。他有一副红红的脸庞,高大魁梧、十分聪明,可是脾气火爆,有一点儿不顺心的事就气得火冒三丈。

当时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但是人们还不怎么会保存火和使用火。但是黎却十分擅长用火,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为管火的能手。黎使用来做饭,还用火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他。

一次,在迁徙的过程中,大家走累了就安定下来,准备做饭。黎便取出随身携带的取火工具准备生火。但是由于他们在途中遇到了暴雨,木材都湿透了,黎钻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一点儿火星。没有火,大家就都要挨饿受冻。黎又气又急,将钻木的石头狠狠扔到山石上,溅出很多火星。黎看到后十分高兴,于是他找来一些晒干的芦花,取来两块尖石头挨着芦花敲了几下,溅出的火星落到芦花,很快就升起了火苗。

自从黎发现用石头取火的办法,人们就不用耗时耗力地钻木取火了。黄帝听说这件事后,就封黎为负责管火的火正官。黄帝对他说道:“黎呀,我给你取个名字吧,就叫祝融,祝意思为永远,融意思是光明,希望你能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从此大家就叫黎为祝融了。

后来,在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候,祝融发明了火攻,立下大功。黄帝的大军回朝的时候,途径云梦泽南侧的一群大山。黄帝叫来祝融,问:“这是什么山?”祝融答道:“这是衡山。”黄帝又问:“这山有什么来历?”祝融答道:“盘古开天辟地后死去,就躺在这中原大地上。东方的头部成为泰山,西方的脚趾成为华山,凸起的腹部成为嵩山,北边的手化为恒山,南边的手就成了眼前的衡山。”黄帝听了,十分高兴,决定将祝融留下镇守衡山。

于是祝融就留在衡山,正式接管南方的事务。祝融就在衡山的最高峰居住,他常常外出巡视各处的百姓。他见到百姓常吃生食,就教给他们取火的办法,让他们将食物做熟了再吃。他见到百姓在夜间摸黑做事,于是教他们用火照明。他看到此处多蚊虫、瘴气,于是教百姓熏烟,驱赶蚊虫、瘴气。百姓们都对他很尊重,并尊奉祝融为赤帝。

水神共工

共工原本是北方一个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的远祖康回由于作乱而被女娲处死。后来这个部落中出了一位异人,很有神通,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大家并以共工称呼他。共工是神农氏的后人,对农业生产十分了解,他的儿子是鼎鼎有名的土地神“后土”。

共工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共工国”,国内百分之七十的领土都是水。共工与儿子考察领地后,发现地势有高有低,不利用耕作。于是父子二人从地势高的地方取土,运到地势低的地方填高。这样一来,既扩大了耕地面积,又有利于灌溉,于是共工国变得富庶起来。共工还利用处于河水上游的优势,发明了修筑堤坝蓄水、水利灌溉的方法。就这样,共工成了赫赫有名的“水神”。

共工发明了修筑堤坝蓄水、水利灌溉的方法,原本应该成为众人称赞的英雄。但是他的做法给中下游百姓带来了不利影响。共工的筑堤蓄水,使中下游的水量减少了;共工的决堤泄洪,导致中下游地区洪灾泛滥。

共工国实力越来越强大,共工认为自己能够取代颛顼,于是发动战争。共工有一只十分强大的水军,所以共工有信心打败颛顼。颛顼则召集众多部落的军队迎战共工。

共工和颛顼的战争从天上达到地下,又从地下打到天上。颛顼的部众越来越多:有人形虎尾的天神泰逢;有龙头人身的天神计蒙;有长着两个脑袋的人形山神骄虫。而共工的部众却越战越少。

交战的战场辗转来到西北昆仑山下,这里是一片旱地,水军的优势顿消,共工的身边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兵将,败局已定。不甘心失败的共工恼羞成怒,绝望之际,飞上天空,一头撞向 “不周山”。刹那间,一声巨响,支撑天空的柱子断了,拴着大地四角的绳子也断了:天空的西北角塌了下来,日月星辰都坠向西北方向;东南的大地塌了,大荒瞬间被波涛汹涌的洪水淹没。

女娲见到自己创造出的人遭受如此苦难,十分难过。于是女蜗便去修补破损的苍天。女娲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将天修补好,赶走了四处害人的凶禽猛兽,又取来芦草灰去填塞洪水。天补好了,地也填平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帝俊世系

虽然帝俊是东方部族的远古始祖,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却分散在东、南、西、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众多的国度中,能够确定是帝俊神系的有十个: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有季厘之国,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以上提到的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儋耳、牛黎八国,加上西周、殷商,就是十国。

英雄纵横时代

尧的一生

尧的身世

尧的父亲是帝喾,母亲是庆都,母亲的家族为陈锋氏。相传,庆都是天帝的女儿,生在一个叫“斗维”的地方,自幼被人收养,庆都的头顶始终覆盖着一朵黄云,被认为是奇异的女子,帝喾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劝说帝喾将其纳为妃,于是庆都成为帝喾的第三位妻子。

庆都怀孕时间长达十四个月,在伊祁山生下尧,于是尧以“伊祁”为姓,名字叫作“放勋”。

放勋幼年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帝喾去世后,将帝位传给了同父异母的兄弟“挚”,于是他自13岁起辅佐挚帝,15岁时在今河北滹沱河一带的唐地,受封为唐侯,帝号尧,意思是“高”,所以历史上尊称其为“唐尧”。之后,尧曾多次迁居,他在何处定居,那里便被成为“唐城”,所以现在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尧的“唐城”。

放勋带领部下向西迁徙,到达今山西太原盆地西南的平遥一带,平遥是古陶地,盛产陶器,所以尧的号为“陶唐”、也叫“伊唐氏”。伊唐氏部落在当时已经掌握建筑大型房屋的技术,即屋顶铺放的茅草不修剪,顶端梁柱不彩绘,屋檐的椽子不砍削。放勋将这些先进的建筑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于是在汾河的中游平原,陶唐部族与太原先民很快便水乳交融为一体。

帝挚在位期间,治理效果平庸,但放勋为人仁慈、体恤百姓、明于察人、治理有方,且以盛德闻名天下。帝挚自我感觉放勋的能力强,便带领部下造访唐侯,于平遥将帝位禅让给放勋。尧接受封禅后,把父亲的祖帝高辛分封给挚。

帝尧受封之后,在平阳建都,平阳四周环山,中间是开阔而明朗的平地,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再合适不过。平阳,即平原之意,当时也是古冀州之地。大荒之地当时分为九州,冀州平阳位于九州中间,所以称为“中国”,“中国”一词便由此而来。

制定历法

尧在位期间,为了更好的顺应四季进行耕作,任命羲氏与和氏两个家族掌管天文,制定历法,教育百姓根据时令从事生产活动。他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四人为“四岳”,让他们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的土地,以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作为下级官职的名称,同时还要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乃至万物生灵,以预测气候变化,使百姓能及时播种与收获。

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海滨一个名为“旸谷”的地方出发,东岳羲仲住在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谨慎地观察辨别太阳东升的时刻,然后以昼夜平分之日定为“春分”,安排百姓在田野上进行耕作,此时鸟兽也开始生育繁殖。

太阳每天落入西方的“昧谷”,尧派“西岳和仲”住在西方,恭敬地为太阳送行,观察辨别太阳落山的时刻,然后以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分虚星出现在南方的那天作为“秋分”,定为“仲秋节”,据此安排秋天的收获,这时人们回归平原居住,鸟兽的羽毛也开始重新生长。

南方之极有地名为“交趾”,尧派“南岳羲叔”居住于此,观察太阳向南移动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南来,以白天最长、黄昏时火星出现在南方的那天定为“夏至”,据此安排夏季的耕作活动,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也开始稀疏起来。

北方之极有地名为“幽都”,尧派“北岳和叔”居住于此,观察太阳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天时间最短、黄昏时昴星出现在正南方的那天定为“冬至”,此日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活动,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避寒,鸟兽长出了细软的羽毛。

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要以加闰月的办法来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这样才可以成为一年。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很多事情就都会兴盛起来。”就这样,尧制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时,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

尧帝治国

尧的性情仁慈,毫不骄横傲慢,且很有智慧,他生活简朴,勤于政事,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很受人民的爱戴。尧的治理准则分明,他上朝听政时,有公卿正面进谏,有乐师规劝告诫,有博士朗诵读歌,平民百姓的街头巷议则由相关官吏报告,相应的史官则会记载过失,还有专门主管膳食的官吏来减少自己的饮食以示思过。

尽管如此,尧还是不满意,认为监督不够,便在庭中竖起一面“谏鼓”,百姓可以随意击鼓进谏,普通人也可以由此对国事发表意见。

尧在位期间,凡是有重大决策,都要跟大家共同商量。他治理天下五十年之后,问臣子天下是否得到治理?百姓是否爱戴自己?臣子皆说不知,于是他就去民间微服私访,看见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嘴里含着饭食、腹部鼓鼓、敲着田里的泥土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中,即记载了这首《击壤歌》。老人所唱的歌,意思是指:太阳出来就开始劳作,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喝,耕种田地就有饭吃,帝王的力量大小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首歌谣所唱的,是帝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政治通顺,百姓逍遥自得。

尧说:“若有一人挨饿,便是我饿了他;若有一人受冻,便是我冻了他;若有一个人获罪,便是我害了他。” 他对所有具备善德的人都心存尊重,使同族人相亲相爱,使百官政绩卓越,各方诸侯邦国也都和睦相处。

尧帝访贤

尧在位时间久了,因年纪衰老而开始考虑继任者。在此之前,中国神话中的帝位也是秉承世袭传承制,即使没有传给儿子,也传给直系亲属里的有德者。尧有十个儿子,其中九个没什么能力,唯一能力较为突出的儿子名为“丹朱”。

尧认为丹朱的能力虽强,但品行不好,无法托付这样的重任,于是便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获利。” 意思是,如若选贤,天下人都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如果直接传给丹朱,恐怕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获利。所以尧决定寻找一位品行高尚又有能力的人来接替自己。

尧常遍访各处求贤问道,他曾去拜访善卷,善卷是武陵洞庭湖附近枉人山中的一位隐士,善卷为人重义轻利,不贪图富贵,是有名的贤者,尧认为自己的德行和能力都不及善卷,便虚心请教,并想把天下让给善卷管理。善卷回答说:“我生在这浩渺的宇宙之中,冬穿皮衣夏穿葛布,春天耕种秋天收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自在,心满意足,至于天下,我是根本也不关心的。”

尧又想把帝位禅让给一位叫“巢父”的高洁之士,但巢父也不肯接受。后来,尧又来请教许由。

许由自幼在农田里耕作,他讲道义,守规矩,顺应四时,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夏季筑巢树上而寝,冬季深挖地窑而居,食山果、饮河水不用器具,直接以手捧着进食,崇尚自然无为。许由有兄弟七人,也都是清高的隐士。

尧向许由请教说:“啮缺能做天子吗?我想让王倪邀请他。”啮缺是许由的老师,长期隐居不仕;王倪则是啮缺的老师。

但许由却说:“那对于天下,恐怕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他的理由是,啮缺的为人聪明,反应很快,也有天分,不过你如果因为他的这些长处,就让他接受天命,那就大错特错了。啮缺虽然能够制止一些过失,却不能根除产生过失的原因。

听见许由的劝阻之后,尧便放弃了将位置传给啮缺的想法,但其实尧真正的想法是想将帝位禅让给许由。当许由听说尧帝又要前来拜访时,便躲走了,恰好被啮缺碰到,问他为何要躲避尧?

许由对啮缺讲明理由:“尧是这种想用一个人的决断来使得天下获利的事,不过是一刀切而已。尧知道贤人对天下有利,却不知贤人也可以危害天下。只有不重用贤人的人,才知道这个道理。”

过了很久,尧才在一片沼泽地里找到许由。尧对许由说:“太阳出来了,火应该熄灭。在太阳光下,还让火把燃烧着,实在是多余。大雨下过了再去浇园,不是徒劳吗?作为天子,我十分惭愧,占着帝位很不适宜,请允许我将天下托付给您治理。”

许由对尧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我对于虚名不感兴趣。小鸟即使在深林里筑巢,也不过只需占上一枝就够了;鼹鼠就是跑到黄河里去喝水,也不过喝饱就知足了。你回去吧!”尧走之后,许由住在箕山之下、颍水之南,耕田劳作,非常快活,隐居终生。

尧的禅让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有人推荐德才兼备的舜成为他的继任者。

尧见到舜后,发现他一表人才,言谈举止气度非凡,很是喜欢,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并让九个儿子跟他一起生活。

舜和妻子生活得和睦美满,照顾尧的九个儿子比自己的亲兄弟还亲。

后来,尧先后让舜去种田、捕鱼、烧陶器,舜都做得很出色。尧又让舜去管理生产,舜将每项事务都处理得非常妥当。尧对各个部落的首领说:“舜的才能如此出众,实在十分难得。”大家也都纷纷赞扬舜的能力,并认为他可以成为尧的继承人。

尧最终决定再对舜进行一次考试,这考试就是把他放到一个神秘的山林里,林中雷雨交加,各类野兽伺机而动,舜走在山林里,完全没有一丝恐惧,毒蛇看见他后便远远逃开,虎豹豺狼也不敢近前。过了一会儿,暴雨闪电来袭,四周的巨树如同妖怪一般摇晃,让人分不出东西南北,勇敢的舜并未因此迷失,而是坚定地一步一步走出了这片山林。经历过三年的各种考验之后,尧向众人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我让舜替我做大家的首领了。”

舜的传奇

舜的身世

舜生于妫水,皮肤黝黑,样貌平常,在他年轻时,村落间便传扬着他孝顺父母的美名。舜的父亲是瞽叟,他性情怪异、脑筋糊涂,对于后妻和后妻的儿女十分宠爱,而将前妻生的 儿子舜则看作是眼中钉。而舜的后母,心胸狭隘,性情凶悍,她的儿子象,秉性也与其母相近,行为异常粗野。

可怜的舜经常遭受父母的毒打,他有时咬牙坚持着棍棒,而实在挺不住的时候,便逃去荒野里,对着苍天放声大哭,每当此时,他便分外思念自己死去的亲娘。面对他那顽劣不堪的弟弟象,他也是小心翼翼地照顾,以博取后母的欢心,让自己少受点虐待。

虽然如此,但是心肠歹毒的后母,却还总想着要把舜杀死。舜在家里危机重重,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只身一人出走,在妫水附近的历山脚下,他亲手搭建了两间茅草屋子,开垦荒地,过着孤单而苦闷的日子。

舜在历山辛勤耕种,没有多久,历山附近的农人受到感召,都争着相互让起田界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不久雷泽的渔夫也争着让起渔场来;舜去河滨做陶器,没有多久,河滨陶工做 的陶器都既结实又美观。舜所住的地方,大家都喜欢靠近他住,这样的地方不出一年,就会变成小小的村庄,再过一年,就会成为较大的城镇,到第三年,规模就更庞大了,令人叹为观止。

火中化鸟

尧寻找继任者时,众人皆推荐舜,尧为了考验他,先将两个女儿嫁给舜。舜不计前嫌,带着妻子去看望他的父母和弟妹,并赠予礼物,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孝顺友爱。他的两个妻子也丝毫没有一点贵族姑娘的架子,也是十分孝顺。

虽然如此,但舜的家人并不领情。尤其是弟弟象,对舜的那两个美丽的妻子垂涎万分,总想着夺过来据为己有,因为依照当时的习俗,兄长去世的话,弟弟可以占有兄长的妻子,于是象便图谋不轨,准备设下圈套还是兄长,象的母亲自然也是支持自己的儿子,而糊涂的瞽叟,对于舜一直没什么好感,但又想要舜的家产,也同意杀死他。

于是,一天下午,象来到舜的家里,对他说道:“哥哥,爹叫你明天一早去帮他维修谷仓! ”

“好,明早一定来。”舜高兴地回答说。

象离开后,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问他是什么事情。

“爹让我明天一早去帮他修谷仓。”舜如实告诉她们。

“千万不要去,他们会烧死你的。”娥皇和女英思考了一下,然后又说:“也不要紧,你尽管去吧,明天你换上我们给你的新衣服就不怕了。”

第二天,娥皇和女英从箱子中拿出一套五色斑斓、绘有鸟形彩纹的衣服给舜穿上,舜穿上这身新衣服后,便去帮父亲修谷仓了。

象看见舜来到谷仓,喜出望外,顺势将他引导到一座高高的谷仓下方,舜沿着梯子向上爬,一丝不苟地在那里干起活来。但此时,象已经在下面抽去梯子并点燃谷仓,妄图将舜烧死。

舜发现下方失火,却找不到下去的梯子,十分惶恐。象和他的母亲在下面狞笑看着他。

火越烧越猛,舜在谷仓顶上手足无措,最后只得张开两只手臂、向着头顶上的苍天无奈地高呼。说来也怪,就在他张开手臂的一瞬间,他竟然变成了一只大鸟,振翅高飞,直冲云霄。他的弟弟和后母在下面看得目瞪口呆,半晌不能动弹。

井内变龙

一次阴谋失败后,象还不甘心,酝酿着要再次谋害舜。

这次,舜的父亲瞽叟亲自出马,对他说道,“我的儿子,上次的事情,是他们做得太过分,请务必原谅。”瞽叟坐在舜的家门前,用手中的竹棍敲着石头说:“舜,我的好儿子,我现在需要你帮我再去淘一淘井,你可一定要来帮忙啊。”

“放心,我明天一定去。”舜平静地说。

瞽叟离开之后,舜把他的来意告诉给自己的两个妻子,妻子们对他说:“这一回怕也是凶多吉少,但是没关系,你放心去吧。”到了第二天,在舜出门之前,妻子们拿出一件画着龙形彩纹的衣服,让舜穿在旧衣服里面,并告诉他,如果遇到危机,只需要脱去旧衣服,自然就会有奇迹发生。

舜听从妻子们的嘱托,将这件带有龙纹的衣服穿在旧衣服里面,然后一大早便出门给瞽叟淘井。象看见这次舜穿的并不是奇装异服,暗自放下心来,认为这一次舜必死无疑。

舜让人用绳子吊着,带着工具下到深井里面去。哪知道刚一下去,绑在他身上的绳子就被割断了,紧接着,舜在黑暗里还没有摸清楚状况,便被从上面落下来的石头和土快砸得晕头转向。瞽叟、象等人将井填满后,又在上面踩实,认为仇人终于毙命,大功告成;一家人吵嚷着去舜的家准备接收他的财产和妻子们。

正当此时,井下的舜忽然想起妻子们的嘱托,于是便脱去了外面的旧衣服,霎时间,他竟然变成一条银鳞闪烁的游龙,钻进地下的黄泉里,逍遥自在地浮游着,最后又从另外的井里钻了出来。

湘妃竹与委蛇

经历过数次考验之后,尧最终将天子的位置禅让给舜。舜在位期间,也跟尧一样,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

舜当上国君后,乘着马车回到家乡,去见自己的父亲瞽叟,孝顺恭敬一如从前。这时,瞽叟才幡然醒悟,对从前自己犯下的种种错误都很后悔,真心地请求舜原谅他,于是,父字和好如初。之后,舜又封他的弟弟象为诸侯,象受封之后,觉得舜确实是宽大仁爱,颇受感动,于是逐渐改掉自己身上的恶习,成为了一个有用的好人。

晚年时候,舜去南方各地巡视,不幸在半路上去世,举国百姓沉痛哀悼。与他共患难的两个妻子,更是肝肠寸断,她们听说消息后,立即坐上车船去往南方,在路上看见异乡风物,忍不住地流下眼泪,那些泪水洒在南方的竹林上,便生出“湘妃竹”来。当她们行至湘水时,不幸刮起大风将船掀翻,她们含恨淹死在江中,成了湘水的神灵。

舜去世后,人民就以瓦棺装殓好他的尸骨,埋葬在苍梧的九嶷山的南面。这座山共有九条溪涧,每条溪涧的样子都很相似,到山上去的人们,很容易被这种类似的地形所迷惑,所以称为“九嶷”。这座山上有着各种奇珍异兽,其中又以一种叫“委蛇”的动物最为古怪。

这“委蛇”,指的是一种生着两个脑袋的怪蛇,据说平常人看见这怪蛇后,不出几步,就会死去。春秋时候,还是小孩子的楚国孙叔敖曾经在路上见过这种怪蛇,想起传说的诅咒,又怕这蛇再危害人间,便举起石头将其砸死,随后挖坑埋在土里。但孙叔敖并未因此而死,后来反而做了楚国的宰相,非常贤能,为百姓所爱戴。这种“委蛇”,有时还以一种头戴红帽、身穿紫袍的奇特姿态出现,传说中如果国王见到他,便可以雄霸天下。也是春秋时期,一次,齐桓公外出打猎,恰好在路上碰见此蛇,那蛇直挺挺地翘着两个头望向齐桓公,齐桓公被吓得不轻,回去之后,越想越害怕,竟然因此而生起病来。后来,一位通晓天下事的贤士得知此事后,告诉齐桓公,凡是见到这种“委蛇”的君王,均能雄霸天下,齐桓公这才放下心来,病也慢慢好了。这种能为人祸福的奇怪的委蛇,就生长在埋葬着舜的九嶷山里。

鲧的悲剧

鲧盗息壤

根据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尧时候有过一次长期的大洪水,历时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于这次洪水的起因,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但众多说法基本都表明此次洪水与天上的神主有关。

日月无光,洪水泛滥,百姓生活艰难,尧也没有好的应对办法,只得召集四岳和在朝的诸侯来,向他们问道:“现在洪水滔天,百姓都没有办法正常生活了,有谁能治理洪水呢?”

四岳和在朝的诸侯都说:“鲧,也许可以。”

尧摇头说:“怕是不行吧,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能听从大家的意见。”

四岳说:“除他之外,再也没有合适人选了,不妨试试看。”

尧也只得同意。

于是,鲧被派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治了九年,并没有什么效果,鲧也十分苦恼。

正当苦闷之时,恰巧有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忽然出现,它们问清楚鲧闷闷不乐的原因后,齐声说道:“要平息洪水,并不是难事呵。”

鲧急切地说:“那怎么办才好呢?”

“你知道天庭中里,有一种宝物叫作‘息壤’么?”

鲧回答说:“我是听说过,但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猫头鹰说:“所谓‘息壤’,其实就是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把它投在地上,马上会不断地生长发育,堆积成山,以这样的宝物来堵住洪水,肯定能有效果。”

“那么这个宝物藏在何处,你们知道吗?”鲧继续问道。

猫头鹰和乌龟齐声说道:“这可是个真正的宝贝,具体放在哪里,我们就不知道了。怎么,难道你想将它偷出来?”

“是的,”鲧说,“我要去把它偷过来。”

“你难道不怕遭到严厉的处罚吗?”乌龟说道。

鲧微微一笑,内心主意已定,功夫不负有心人,鲧费劲气力,终于偷得息壤。

得到息壤之后,鲧立即回到凡间,替人民堵塞洪水。息壤果然是神奇之物,只需要少少一点,便可以积山成堤,从而堵塞住翻涌的洪水。逐渐地,大地上看不见洪水的踪影了,只有一片高低不平的新的田野。洪水终于退下了,百姓们笑逐颜开,他们对鲧心存感恩,他们又都准备在这片大地上重新生活。

但不幸的是,在洪水将要平息的时候,息壤被窃的事终于被天帝发觉了,他派火神祝融下凡追杀鲧,将杀死在羽山,并夺回了剩余的息壤。没有了息壤之后,洪水又蔓延回来,泛滥在大地各处,人民的希望成了泡影,仍然遭受寒冷和饥饿的威胁。人们既痛惜大神鲧 的牺牲,更悲哀他们自己的不幸。

鲧腹生禹

鲧死于羽山,羽山地处北极之阴,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在山南面的雁门附近,有一条名为烛龙的神龙,常年守候在这里,它的嘴里衔了一支蜡烛,以代替日光,照射北极的阴暗。

鲧的躯体虽然死去,但精魂依然强大,其尸体历经三年而不腐烂。不仅如此,在他的肚子里还逐渐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他自己全部的精血和心魂,都来滋养这个新的生命。鲧的尸体不腐这件事被天帝知道了,天帝怕他将来会变成精怪,便又派去一位天神,带着一把名为“吴刀”的宝刀,将鲧的尸体剖开。鲧的尸体刚被剖开,肚子里忽然跳出一条虬龙来,着便是禹,他的头上长着一对瑞丽的角,盘曲着飞向天空,虬龙禹升天后,鲧的尸体也化成了其他生物,跳入羽山旁边的深渊里。

禹的史诗

大禹身世

禹,姒姓,名文命。由于治水有功而被世人称之为“大禹”,意思是“伟大的禹”。大禹是黄帝的玄孙,他的父亲叫鲧。鲧是北帝颛顼的儿子,是黄帝的曾孙。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能成为帝王,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大禹的父亲鲧在如今四川北川县的汶山有封地,母亲是有莘氏部族的女儿。大禹小的时候跟着父亲东迁,来到中原,帝尧分封给鲧的封地在崇山,也就是今天的中岳嵩山。

帝尧执政时期,洪水泛滥,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百姓十分苦恼。洪水泛滥的时候,有几个臣子推荐鲧去治水,但是尧并不放心鲧,认为他“不服从天命,危害族人,用不得。”可是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选,也只能起用鲧。

鲧原本也是天神,下界的时候偷了天帝的宝贝“息壤”。息壤是一种能够自己生长的神土,因此鲧治水的时候就选择用息壤神土来堵塞洪水。鲧采用不停增加堤坝的高度的办法治理洪水,泥沙沉积在河底,河床越来越高,最终洪水决堤而出,无数百姓被淹死了。

关于鲧的最终命运,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鲧在治理洪水即将成功的时候,被天帝发现他盗走了息壤,于是派火神祝融将鲧在羽山杀死并收回息壤。于是鲧治水以失败告终。

二是:舜执政之后外出巡视,发现鲧不仅是凶狠残暴,并且只采用堵截的方法治理洪水,耗时九年没有效果,为害百姓,于是将鲧流放到羽山,最终鲧死在那里。

第二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世人都觉得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羽山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与山东省临沭县的交界处,紧邻东海,是东方荒蛮之地,山下被流水环绕,山上阴雨不断,不生花草树木,而且还有许多长着花纹的毒蛇。

鲧被祝融杀死之后化为黄熊,在攀登山岩的时候坠落悬崖,死在羽渊。此后,羽渊池上遍生细柳,野兽都不敢靠近。鲧死后三年尸首栩栩如生,祝融剖开他的肚子,于是大禹出世,鲧的尸体化成黄龙飞走。

大禹渐渐长大,他唱歌非常好听,他的声音便是标准的音律;大禹的身材十分匀称,无论高矮胖瘦都与世人的审美标准相符,因此人们就依照大禹的声音与躯体来校正音律的高低以及尺度的长短。大禹十分聪明机敏,端庄严肃,他踏踏实实、勤劳本分、遵守道德、宽和可亲、言出必行,堪称为百官典范。

治水神话

尧去世之后,舜起用禹来出任司空,继承他的父亲鲧没有完成的伟大事业,继续治理洪水。大禹叩头拜谢,但是却要把职位让给年高德劭的老臣皋陶,以及尧的两个兄弟契和后稷。但是舜并没有同意,而是催促禹尽快处理公事。

大禹接受了任命,和农官后稷以及林官伯益同时赴任,命令百官征发服劳役的囚犯劳动。大禹披上蓑衣拿着耒,翻过高山越过河流,一路上立起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河川的状貌。大禹吸取了父亲单纯用堵截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与堵截相结合的办法治水。

虽然天帝惩罚了大禹的父亲,但是见到大禹兢兢业业地治水,就将收回的息壤赏赐给大禹,并派千年“应龙”前来相助。同时,天帝还把河伯绘制的河图给了大禹。

大禹得到河图之后,先去治理黄河。黄河与济水流出的地方名为积石山,就在昆仑山脉之中,大禹查看河图之后,觉得这就是黄河源头。

积石山是神山,是用女娲补天所剩的巨石堆成的。这里拥有很多宝物,但是由于这里常年积雪,没有人能够从中得到宝物。积石山下有一座石门,大禹依照河图,将堵塞水路的积石挪开,疏通了河道,于是黄河水便向西南流去。

大禹揣着河图,拿着盘古所用的开山斧,顺着黄河向下游走去。走着走着,大禹见到一个巨大的湖泊,这是因为黄河被贺兰山阻拦所形成的。于是大禹举起开山斧猛地劈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贺兰山脉的牛首山便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峡谷,滚滚黄河水穿峡而过。

应龙是修炼了千年,并且长有翅膀的龙。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应龙会按照大禹的要求,用尾巴开山挖河,引导河水汇入大海。

在鸟鼠山疏通渭水的时候,大禹迎着狂风暴雨工作,威武强壮的应龙跟在身后,林官伯益陪在身边。

鸟鼠山又命“鸟鼠同穴山”,在山上有一种名为“蜍”的鸟,模样与天鹅很像,长着黄黑色的羽毛;还有一种短尾巴的家鼠。由于山上缺少大树,于是蜍鸟就利用老鼠洞来筑巢下蛋,而老鼠也用蜍鸟来报警,防止老鹰来袭。鸟鼠山上还有很多珍稀的白虎生存。

林官伯益对于鸟兽的性情十分了解,并且能够听懂它们的语言,于是便用鸟兽的语言劝说鸟兽暂时先远离山林,搬到别的地方去住。等到白虎禽兽都离开之后,大禹便绘出治水的路线,应龙便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开路,掘出一条条山沟,引导洪水流出;在需要堵截的地方,大禹便用息壤生出一座座山峰。于是有了山,也有了川。百姓也都帮助大禹治水,跟着大禹凿山开道,引导渭河向东流去,最终,这里的洪水终于被平息。

洪水平息后的鸟鼠山出现三眼清泉,大禹便把三条呈“品”字形的河流当做渭水的源头。三源之一的“龙王沟”便是应龙用尾巴划出的,当地的百姓将龙王沟流出水称为“禹河”。为了纪念大禹治理渭水,鸟鼠山有禹王庙,至今香火仍然很旺。

中原治水

当大禹到达中原地区的时候,治水遇到了困难。由于水神共工从中作乱,当地的洪水如同汪洋一般。

大禹劝说共工不要为害百姓,但是共工并不理会,反倒故意扬起滔天洪水,导致黄河决堤越发严重。共工力大无穷,能够将天柱不周之山撞倒。大禹没有办法,只能在“涂山”会盟诸侯,汇集一万多诸侯国,与共工恶战一个多月,才好不容易将共工打败。昆仑山脉的不周山旁边有一条名为“寒暑水”的河流,在寒暑水的东面还有一座“禹攻共工国”的高山,可见这场战争一直打到了共工的老巢!

大禹把共工交给舜去审判。最终,共工被流放至西北地区,极为寒冷的“幽州”边疆,再也不会返回中原祸害百姓了。

战胜共工后,大禹立刻便开始治理洛阳一带的黄河。黄河的南岸地势起伏不平,有山地、有丘陵、属于秦岭余脉,一直蔓延到中岳嵩山,峰峦险峻,巍峨雄姿。站在高出俯视,黄河水汇聚在这里,变成一片茫茫的湖水。这个湖名为“马沟”,没有出口。大禹查看地势后,发现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于是就来到湖边用避水剑在东南方向划了几下,湖水立即顺着避水剑划出的河道朝着东南滚滚流去。

可是当黄河水流至马沟峡谷的时候,又被高耸入云的砥柱山挡住了去路。砥柱山又名“指柱山”,因为它就是一根擎天巨柱,不分昼夜地向上长,后来被神仙用手指按住,这才停止上升。

大禹见状,抡起开山斧破山通河,将大山劈出三个豁口,三道峡谷就像开启了三扇闸门,黄河水被分为三股向下游流去,“三门峡”也由此得名。

大禹治淮

淮河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源头位于今河南南部的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今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在江苏淮安以东汇入黄海。将黄河治理好之后,大禹便开始疏通淮河。

淮河的河神名为“巫支祁”。巫支祁长得和猿猴很像,金色的眼睛、雪白的牙齿,行动十分迅速。这个形象也是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巫支祁原本居住在淮水的源头、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里。他娶了龙女,生了三个儿子,每个都是很有神通的魔头。巫支祁自立为淮河水神几十年内,在龟山脚下的洪泽湖中修建了龙宫,时不时便兴风作浪扬起滔天洪水,把淮水下流和长江下流合二为一。巫支祁神通广大,势力范围也很大:从中原桐柏山以南,一直到南方云梦大泽、湘水之源,他的同党无处不在。因此千里之内,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全都听令于他。

大禹为了疏通淮河,三次前往桐柏山去捉神猴。巫支祁率领十多万山精水怪迎战大禹,战斗十分激烈。巫支祁上天入水、四处乱窜。于是大禹命太阳神的儿子庚辰拿着定水神针前去捉拿巫支祁,自己则使用避水剑指向淮水,顿时,滔滔河水从中间分开,露出一条大道,神猴无处藏身,最终被大禹降服。

大禹捉住巫支祁后,就把他用铁链锁在淮河边龟山脚下的一口淮井里。从此,淮水才平息下来。淮水边上也有了著名的“支祁井”,又被称为“水母井”。

庚辰协助大禹治理淮水之后,由于沉醉于桐柏山美景之中,所以不想再继续跟随大禹东征治水。大禹在一怒之下将其就地斩杀。桐柏山百姓为了纪念庚辰伏妖有功,就用石块把大禹怒斩庚辰的山顶围了起来,称为“太阳城”。

颍河锁蛟

禹州颍河流域位于平原地区,有很多支流,河网密度很大,经常发生严重的旱涝灾害。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有一只蛟在作祟,经常掀起洪水,淹没田地村庄。大禹决定除掉凶猛的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它的踪迹。

在禹州城北有一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妇,他们收养了一个被大水冲来的小孩。这个孩子十分聪慧,惹人喜爱,但是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什么,反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是不管春夏秋冬,天天都泡在河里玩耍。

大禹在察看颍河水情的时候,途径北关石桥,看到了正在水中玩耍的孩子,立即认出这就是蛟所化。为了不惊动蛟,大禹悄无声息地走了。

一天,大禹来到老夫妇家中,中午的时候,老人留大禹吃饭,大禹也不推辞。正在吃面的时候,那个孩子从外面回来,看到大禹在屋里转身就跑,大禹从碗里挑起一根面条,面条马上就变成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铁索,套住孩子的脖子。那孩子立即变成一条几丈长、水桶般粗细的蛟,把老夫妻吓得魂飞魄散。

大禹这才对两位老人讲明了真相,把蛟用铁索拴住,关押在一口八角深井中。蛟十分绝望,叫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大禹担心他出来会危害百姓,就敷衍说:“除非石头开了花。”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有一州官到任,想瞧瞧蛟是什么样子,又担心低头的话会把乌纱帽掉进井内,于是将帽子摘下,就放在井口的石柱上。蛟在井下见到石柱上红红绿绿一片,还以为是石头开了花,于是在井底死命拼命挣扎,想要挣脱束缚,井水一个劲儿往上涨。州官见了,吓坏了,拿起乌纱帽,转身就跑。蛟看到石头上花花绿绿的东西没有了,也不再挣扎了,只好老老实实呆在井中。

如今,禹州还有大禹像坐落在井边,巨石覆盖在井口,在巨石中间有一个圆孔,系在井边石柱上的铁索上,顺着圆孔垂到井内。俯视井中,能够看到青石雕刻的蛟头部微微露出水面。人们将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

疏导长江

大禹治水足迹遍及万水千川,有天回到自己的老家巴蜀的汶山疏通长江,那里有岷江的源头--汶山汶川。

“汶”和“岷”古音相通并且通用,汶是岷的隶变的结果,因此“岷江”也读作“汶江”大禹按照河图所载,认为岷江就是长江的源头,但事实上这只是长江的支流嘉陵江的源头。

大禹疏通九天河的时候,天上的妖怪都已经被降服,只剩水下的九妖十八怪仍然逍遥法外,于是大禹便请黄龙协助他治水降妖。

黄龙在这里居住已久,对于妖怪习性十分了解,不仅深入江中将九妖十八怪一一打败,而且还身负船只协助大禹导江,就这样,岷江上游被成功疏通。治水成功后的黄龙,就在黄龙山居住,美化人间,也成就了如今黄龙山的“人间瑶池”的美景。

大禹疏通岷江之后,引导岷江在今四川宜宾处注入长江。然后大禹顺流而下继续疏通长江。

大禹来到巫山,巫山由于天帝的巫师神医“巫咸”而得名,在这里收藏着天帝的不死仙丹。当来大禹到达这里的时候,发现巫山的十二座大山将长江堵住了,四下一片汪洋。

正巧,西王母的女儿“瑶姬”从东海游玩回来,途径长江,见到巫山风景秀丽、山峰挺拔、林壑幽深,就不舍得离开这里了。于是大禹拜访瑶姬并请她帮忙。瑶姬就在巫山飞凤山麓的一个高台上,传授大禹九卷天书,并让随行的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神仙,协助大禹劈开巨石、疏导河水,让长江顺利通过巫山汇入大海。从此巫山便有了一条幽深的美丽峡谷。治理水患之后,瑶姬便留在了美丽而迷人的巫山。由于她常常伫立在巫山上欣赏日出日落,时间久了,便化为俊俏的神女峰。

人们为神女瑶姬在飞凤峰山麓建起了一座“凝真观”,也就是“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正是神女传授大禹授九卷天书的“授书台”。人们将神女视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一直到现在还在纪念神女瑶姬。

三过家门

大禹整天在外忙着治水,所以直到而立之年还是没有成家。这天,大禹在涂山治水,突然想到自己再不成家的话,就会违背“男子三十而娶”的古礼,于是便祷告说:“要是让我在这里成家的话,一定要显露出一些征兆。”话音刚落,便看到一条九尾白狐跑了过来。大禹心想:“白色是我服装的颜色,九尾代表着王者。”涂山当地有民谣这样唱道:“鸣叫着求偶的白狐啊,九条尾巴如此充实强壮;白狐我家有客人呀,客人为王者;娶妻成家啊,我白狐祝你兴旺。应天顺人的时刻啊,吉时一到就能够进行,时间就在明天!”于是第二天,大禹就在涂山娶了“女娇”为妻。

涂山原本只有一座,大禹治水的时候将涂山劈开变成两座,让淮河河道改变方向,变成从南向北流。当地人认为,涂山不仅仅是大禹与女娇成家的地方,更是大禹第一次聚集诸侯,与水神共工大战的地方。当时防风氏来晚了,被大禹处死,在山上暴尸三天。这一举动震慑了各路诸侯,再没人敢触犯大禹。

防风氏是巨人族,身高达三丈三尺。防风氏被处死后,鲜血顺着山势流淌,先被鲜血染红的地方称为“上洪”,后被鲜血染红的地方称为“下洪”,在涂山脚下还有“防风冢”。

大禹新婚刚刚过了四天,便告别妻子,离开家去治水了。这一走就很多年没有再回家。期间,大禹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家。第一次路过家门口的时候,大禹的妻子正在生产,大禹听到儿子出生后的啼哭,但是还是咬着牙没进家门;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大禹的儿子正在妻子的怀中向爸爸招手,大禹也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了,还是没能停下脚步;第三次路过家门时,儿子启已经十几岁了。看到爸爸,启便跑过来使劲拉爸爸回家,大禹只是慈爱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关于大禹的儿子启的出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大禹婚后再位于嵩山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中治水,他要打通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当时他的妻子女娇怀有身孕,为了支持丈夫的治水事业也来到嵩山,每天为大禹缝衣做饭。大禹在出门治水之前对妻子说:“听到我敲鼓的声音,你就来送饭。”于是女娇准备好饭菜,等着听鼓声。

大禹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便化身为一头熊,开山凿石。没想到一不小心,就将一块石头踢落,正好落在鼓上。大禹忙着干活,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失误,可是女娇一直等着给大禹送饭,听到鼓声,便带着饭菜来找大禹。

女娇来到山上,四处寻找不见丈夫的踪影,只看到一头熊在山间不停忙碌,立刻明白这头熊正是自己的丈夫。女娇羞惭之下便朝着山下跑去,大禹跟在后面追。很快,女娇就跑不动了,于是化为一块巨石。这时大禹也追上来了,大呼:“还我孩子!”就听得一声巨响,石头裂开,一个男孩出生了。大禹就为这个出生在石头中的男孩取名为“启”,意思是开启而生。启长大后果然开启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度的夏代。

禹游九州

大禹为了平息洪水,走遍了大江南北。东方到过太阳升起的扶桑;也到过九津和青羌之野,还到过攒树所,那里的树木攒聚如云;扪天山顶伸手就能触碰天空;还到过黑齿国、鸟谷乡以及出产九尾狐的青丘乡。南方去过交阯、孙朴国、续{木䓣}国;还去过丹栗、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也拜访过羽人国、裸民国、不死国。西方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堆满金子的积金山;去过巫山、奇肱国、一臂三面国。北方去过人正国、犬戎国、夸父国、积水山和积石山;也去过夏海、衡山。

大禹在北海曾经见过海神禺强,正打算回到南方,却迷失了方向,朝着北方继续前行。渐渐地,大禹发现这里的风景与众不同:一条一眼望不到头且寸草不生的山冈横在眼前。大禹很奇怪,于是爬上山冈看个清楚。原来山冈下面是平坦的土地,除了一些弯弯曲曲的小河之外什么都没有。不管男女老幼,都聚集在水边,或躺着、或坐着,有人唱歌、有人舞蹈。就见一个男子在小河里捧起几口水喝了,就醉倒在地、周围的人也见怪不怪,没人去理他。

大禹按耐不住心里的好奇,便走下山冈,去与那些人交谈。原来这里是终北国,是最北方的一个国家。这终北国的地形就像一块磨盘,环绕在周围的小山冈正是磨盘的边缘,同时也是国家的边界。国境中央有一座名为壶领的山,就像个泡菜坛子,位于坛子口的地方流出一汪水,分散到山下平原的各处。这水又甜又香,最为奇妙的是,喝了水就能充饥。只需要喝一点点就能不觉得饿了。但是要是喝得多了,就会醉倒,要睡十天才会醒来。而且这个国家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所以这里的人们也不需要劳作。大禹也尝了他们的神水,但是想到自己治水的工作还没成功,于是便匆匆忙忙地回到中土了。

禹诛相柳

经历了诸多的困难与艰辛,大禹终于将洪水平息了。虽然洪水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还有余患未尽。原来被禹驱逐的共工,有一个臣子叫“相柳”。这个相柳有蛇的身子,九个脑袋,同时要吃九座山上的食物。而且,它不断喷出的毒液形成散发臭气的沼泽,这臭味甚至能够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相柳跟随共工引发洪水为害百姓,后来,共工被流放,相柳便继续作怪。

后来,大禹将相柳杀死,可是相柳的血液又腥又臭,流过的地方五谷不生;相柳临死前流出的口水更是化为巨大的毒沼泽。大禹三次将沼泽填平却三次塌陷,只能开辟整理,使其成为干净的水池,并且在水池边给天帝建造了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

天帝赐玄圭

大禹平息了洪水,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民都感念大禹的功德,各国诸侯也十分敬畏大禹,纷纷表示愿意拥戴他做天子。舜帝看到大禹治水立功,也愿意将帝位让给大禹,在禅让帝位之前,舜帝还赐给大禹一块名为“玄圭”玉石以表彰大禹的勤劳。这块玉石通体漆黑,上方下圆。不过也有人说,这块漆黑的玉石并非舜所赐。当大禹冶水来到西方的洮水边的时候,有一个长长身躯的人,交给大禹这块漆黑的玉石。至于这身躯长长的人,有人说可能就是流沙附近蠃母之山的山神长乘。

禹铸九鼎

禹成为天子之后,就将九州州牧献上的各种金属收集起来,在黄帝曾经铸鼎的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巨大的宝鼎。在鼎上绘有九州各国各种凶恶生物以及鬼神精怪的图像。这样百姓看到这鼎上的图案就对这些生物及鬼怪有所了解。将来在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也能及时躲开。这九个宝鼎就摆放在宫殿外,任百姓参观。禹最初铸造宝鼎的想法是希望教百姓辨认奸邪,而不是用它们充门面。可是宝鼎一代代传下去,它最初的意义便消失了,反倒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收藏在庙堂里,渐渐成为传国的宝贝。

野心家们一直对这九个宝鼎充满兴趣。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陆浑戎,来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周天子便派出一个使臣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觥筹交错之时,楚庄王借着酒劲向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情况,却被善于言辞的王孙满用“在德不在鼎”给顶了回去。

战国末年,秦昭襄王攻打西周,终于将楚庄王梦寐以求的九个宝鼎带回秦国。可是没想到的是,在回秦国的路上,其中一个宝鼎飞上天空,一直飞到东方的泗水,才落了下来。宝鼎落到泗水中,再也不出来了。九个宝鼎就这样变成了八个。后来昭襄王的曾孙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做了皇帝,去东海寻访神仙没有结果,回来途中路过彭城,想到沉在泗水里的宝鼎,就下令上千人去打捞宝鼎,可还是没有找到。最后连剩下的八个宝鼎也不知所踪了。据说秦始皇当年打捞宝鼎,已经将宝鼎拽出水面了,没想到,一条龙从宝鼎里伸出头来,咬断了绳子,于是宝鼎重新又沉入水中,再也找不到了。

夏之后的传说

夏启珥蛇乘龙

依照《随巢子》记载,大禹娶了涂山氏,然后离家去治水,为了打通轩辕山,大禹化身为熊。大禹为了防止涂山氏看到自己化为熊的样子,就对涂山氏说:“我要是想吃饭的话,就会敲鼓,你听到鼓声,就来给我送饭。”大禹在开山的时候,不小心踩到石块,误落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便来给大禹送饭,结果看到大禹这个样子,十分羞愧,于是逃走了。涂山氏逃到嵩高山下的时候,化为一块巨石。当时涂山氏已经怀有身孕,即将临盆。大禹追过来时,对大石头说:“你把儿子还给我!”巨石向北的一面随即裂开,夏启出生了。

山海经》中记载,夏启生活在赤水的南岸,流沙的西面,耳朵上有两条青色的蛇,驾着两条龙。他曾经三次前往天帝那里做客,并且得到了天帝的乐曲《九辩》和《九歌》。夏启将这两首乐曲带回人间,在高达两千仞的天穆野演奏《九招》。

孟涂血衣断案

孟涂,是早期巴人中很重要的一位的巫师。依据《竹书纪年》所载“帝启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孟涂前往巴地负责诉讼事务。《山海经》对这件事的记载更为详尽,说孟涂身为夏朝开国君主启的大臣,他前往巴地主管神灵等事宜。于是当地百姓有诉讼案件都会前往孟涂的住所,请孟涂帮忙断案。孟涂断案的标准是“其衣有血者乃执之”。依据《山海经》所载,孟涂居住在丹山(就是巫山)。

孟涂的断案方法很令今人惊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案子,孟涂的依据就是看衣服上是不是有血迹,并且来请他断案的人都对他的判断深信不疑。事实上,孟涂就是一名巫师,他所采用的方式是“神判”。晋代大儒郭璞对于“其衣有血者乃执之”的解释是这样的:孟涂认为凡是“不直者则血见于衣”;近代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袁珂先生说:“孟涂之所为,盖巫术之神判也。”类似孟涂这样的断案方法在如今的一些偏远山区仍然能够看到。人们之间有了矛盾冲突,需要辨别曲直是非的时候,就采用宰杀动物的方法来判断谁是谁非,血喷溅到谁的身上,就证明谁是错的。

孔甲和夏时期的养龙人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一说为第十六代)君主。有一次,孔甲在东阳萯山狩猎。因为在此居住的吉神泰逢对于孔甲的昏庸十分不满,于是做起法。忽然之间,狂风大作,天色昏暗。孔甲迷了路,来到一户百姓家中。正巧这家正在生孩子。有人说:“君主来了,说明这孩子生得是个好日子啊,今后一定大吉大利。”可也有人说:“恐怕这个孩子不能享受这个福分,今后会多灾多难。”孔甲听了,很不高兴,就把这个孩子带回去,说:“将这个孩子做我的儿子,谁能让他遭殃!”这个孩子长大后,有一次在演武厅里玩耍,忽然一阵狂风吹动厚重的帐幕,屋椽裂开,砸到了武器架上,一把斧子掉了下来,砍断他的脚。于是这个孩子变成了残疾,只能做守门之官。孔甲叹息道:“哎!遭遇这种无妄之灾,恐怕是命里注定的!”于是创作出《破斧》之歌。

据说,孔甲十分喜欢养龙,他找来一雌一雄两条龙,还找到一个名为刘累的人。这个刘累只是学过几天如何养龙,其实根本不懂。刘累原本是尧的后人,只是家道衰败。听说孔甲找人养龙,便跑到孔甲面前吹嘘自己能够将龙养好。孔甲也就信了,还赐刘累“御龙氏”的名号,命他饲养这两条龙。可是刘累根本不会养龙。没过多久,那条雌龙就死了。刘累干脆把死龙煮熟,进献给孔甲,称这是自己打来的野味。孔甲吃后,极为赞赏。但是到了将龙带出来的时候,刘累只能带出一条没精打采的雄龙。孔甲也曾问过,都被刘累找借口搪塞过去了。几次三番后,孔甲发现雌龙已经死了。刘累见事情败露,趁机逃了。孔甲见到只剩一条病病殃殃的雄龙,便找来一个名为师门的养龙高手。师门把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孔甲非常高兴。

师门这个人养龙十分在行,所以脾气也不小。对于养龙这件事,师门说怎么办就得怎么办,还对孔甲在养龙一事上不懂装懂出言讥讽,孔甲恼羞成怒,最终命人杀死师门,砍下他的脑袋,将尸体埋在城外远郊旷野。

可是刚将尸体埋了,便天降大雨,又刮起狂风。等到风停雨止,城外的树林又燃起熊熊大火。孔甲见了,十分害怕,认为这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于是孔甲乘上马车,前往郊外去祈祷,火势果然小了很多。孔甲见了,也就放心了,便登车回城。来到王宫门前,侍从见孔甲半天也没动静,便打开车门,没想到孔甲一动不动,已经死了。

王亥驯马服牛

马,原本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被称为“火畜”。黄帝时代,人们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有一次,黄帝的属下抓获了一匹野马,每当有人想要靠近它的时候,它便抬起前蹄,昂首嘶鸣,或是将后腿崩起。可是它并不会伤害人或是别的动物,只以草为食。黄帝叫大家不要杀死它,并让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将其圈养。

一段时间后,王亥发现经常有几匹红色的野马围着栏杆里的马打转,不肯离开。有一天,王亥打开木栏门,没想到那几匹野马全都冲进木栏,与圈在栏内的野马互相嗅嗅味道,嘶鸣了一会儿,就又都卧了下来。王亥就将这几匹马全都关起来,割来青草喂它们。不久之后,其中一匹马诞下一只小马驹。王亥非常高兴。消息传开,众人也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与人接触久了,似乎察觉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因此见了人也不惊慌,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愿意和人在一起玩。

有一天,王亥喂饱了马,便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一下子跃上马背。马一惊,猛地飞奔起来,王亥一点儿准备都没有,被摔个仰面朝天。等王亥爬起来的时候,马已跑远了。王亥还以为马不会再回来了,没想到,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掉头跑回来了。王亥十分高兴,赶忙将马重新关进栏杆内。后来王亥想出一个办法,他用桑树皮编成一条绳子,固定在马头上,将马慢慢牵出来。然后王亥又跳上马背。马仍旧飞奔不已。这一次,王亥用一只手紧紧抓住固定在马头上的绳子,另外一只手紧紧抓住马鬃,不管马怎么飞跑,王亥始终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渐渐慢下来,直到马彻底停下来,王亥便勒过马头,慢慢骑着马回去了。

王亥成功驯服野马后,一下子成了名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人纷纷来看,很快黄帝也知道这件事了。应龙作为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自然对骑马十分感兴趣。他积极帮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可是一天早上,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了关上栏杆门,一只老虎趁机进入圈里,咬死了小马驹,正要吃的时候,被赶来的人们赶走了。王亥和应龙大怒,骑着马,带着弓箭去追老虎,追了很远,终于追上老虎,并将其射杀。回去的途中,二人又射了几只鹿。这件事被风后知道了。风后灵机一动,对黄帝说:“既然能够骑着马追老虎,射杀野兽,那么,打仗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骑着马追杀敌人?”在风后的建议下,黄帝命猎人不许射杀野马,并且能够捉回野马的人还会给予奖励。后来,应龙、王亥一共饲养了两百多匹野马,并选拔了两百多名精装的小伙子联系骑马。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便诞生了。这就是王亥驯马的传说。

关于王亥服牛的故事,是这样的。商人使用马车出外交易,开创了一个历史的先河,经济很快便发展起来,商部落便逐渐向北发展,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以北。王亥成为商部落首领的时候,马的使用陷入了困境。

当时,马是很远的西北迁来的,并不适合在中原繁殖,并且马的劳役非常重,又很不容易饲养,慢慢,马越来越少,不管是拉车、运货还是作战都不够用了,王亥因此十分郁闷,整天想着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中原地区有很多牛,只是还没有被驯服,不能为人做劳役。王亥想,牛和马也差不多,虽然跑得慢点,但是力气大,要是能够让它取代马拉车,马不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可是怎么才能让牛去拉车呢?这一天,王亥带领人们做起了试验。他先是命人准备好车子,然后牵来一头牛。牛的力气虽然大,但是也拗不过众人,还是被人用绳索套住,挣脱不开。人们强行将它拽到车前,将马拉车的用具套在牛身上。可是牛却大吼一声,用力挣脱了人们的束缚,朝人身上乱撞,并用角乱顶。王亥赶忙命人将牛制服,可是很多人受了伤。这一次服牛以失败告终。

一次,王亥在民间巡视。正好一头牛冲了出来,伤了好几个人。有一个勇猛的人,拿起一个又长又尖的东西向牛刺去,正好刺穿牛的鼻子。霎时间,鲜血流出来,牛疼得发抖,也不再发狂了,乖乖跟着那个人走了。王亥看了大受启发,原来只要控制住牛的鼻子,就可能让牛乖乖听话。于是王亥命人上将牛的鼻子刺穿并用绳子穿起来,牛便顺顺当当地听人使唤了。就这样,王亥驯服了牛。从此,牛便代替马拉车、驮物。虽然牛走路的速度不如马,但是牛的饲养、使用却比马容易得多。商人赶着牛车四处游历,并装载着货物到各部落进行交易。

由于物资交换的方法是由商部落开创的,别的部落还不会,因此别的部落的人见到带着物资四处进行交易的人,便认为是“商部落人”,简称为“商人”。别的部落的人看到商人这么做能够获利,也慢慢学会了交换货物。可是由于老观念已经形成,所以不管哪个部落从事货物交易的人都被称为商人。渐渐的,商人便成为生意人的统称。后来,凡是做买卖的人都被称为“商人”,把经商这种职业称为“商业”,卖东西的店铺被称为“商店”,直到现在。

上甲微驱逐有易氏

上甲微,汉族人,子姓,名微,王亥之子、王恒之侄、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六世祖。帝泄十二年,王亥与弟弟王恒一同从商丘出发,用牛车装载着货物,长途跋涉来到了河北的有易氏部落。没想到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看到王亥带来如此多的货物,见财起意,谋害了王亥,将王亥的随行人员驱赶出自己的部落,强行占有了王亥的货物及牛羊。王亥的弟弟王恒日夜兼程逃回商丘。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得知父亲的遭遇后十分悲愤,打算为王亥报仇。可是因为诸多原因,当时并没有立即出兵,直到四年之后,也就是帝泄十六年,上甲微在河伯的帮助下,灭掉有易氏,杀了绵臣,为父亲王亥报了仇。

夏桀荒淫享乐

桀,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帝发的儿子,桀是他的谥号,史称夏桀。帝发去世后,桀继任为夏朝君主。

桀在位的时候,各国诸侯已经不再来朝拜。夏王室不休内政,外患不断,阶级矛盾越来越严重,百姓生活艰苦,危机四伏。可是夏桀非但不思进取,反倒越发骄奢淫逸。依照《竹书纪年》所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在各地寻找美女,找到后带回后宫,不分昼夜地与妺喜和宫女饮酒作乐。相传夏桀的酒池建造得极大,能够在其中划船,经常有人喝醉酒落入酒池而被淹死,但是这些荒唐无稽的事情,而他的宠妃妹喜却不觉得这算什么。

妺喜喜欢听撕扯绢布的声音,于是夏桀便命人取来存放在府库中的各种丝绢,一匹一匹地撕给她听。夏桀宫中有个女子突然变成一条龙,众人都很害怕,不敢接近她。不久,这个女子又变成人,她十分美丽但是要吃人。夏桀就称这个女子为蛟妾,这个女子能够告诉夏桀吉凶祸福。

太史令终古见到夏桀如此荒淫奢侈,于是进宫哭着劝谏夏桀:“从古至今的帝王,全都是勤俭爱护百姓,才能够被百姓拥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只能亡国。”夏桀听了,非常不高兴,呵斥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经无药可救,夏必将走向灭亡,于是就投奔了商汤。大臣关龙逄数次向夏桀进谏,可是夏桀毫不理会。关龙逄说:“天子谦卑恭敬且讲究信义,勤劳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会安定,国家才会稳固。现在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百姓都期盼他尽快灭亡,陛下已经不得人心,只有尽快改正错误,才可以挽回人心。”夏桀听了,大怒,命人即刻处死关龙逄。就这样,夏朝朝政越发腐败,夏桀也尽失民心。到了晚年,桀越发荒淫,居然叫人建了一个大池,称其为“夜宫”,他亲自带领一群男女杂处在池内,连续一个月都不上朝。正因为如此,夏桀将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伊尹,空桑里的婴儿

东方有个有莘国。有一天,有莘国的一个姑娘到桑林中去采桑,突然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这个姑娘就循声去找,结果在一株老桑树的空心中看到一个婴儿,赤身裸体,哇哇大哭。这个姑娘觉得很奇怪,但是还是把这个婴儿抱回去,献给国王。国王叫御膳房的厨子喂养婴儿,同时派人去察访婴儿的来历。

很快,出去察访的人就回来了,对国王汇报说,婴儿的母亲原本在伊水的岸边居住,身怀有孕。有一天夜里,她梦到有神仙对她说:“舂米臼出了水就要向东走,绝对不要回头看。”第二天舂米臼果然涌出了水。她赶紧将梦里神仙对她说的话告诉给邻居们。说完,遵照神仙的吩咐向东边走去。邻居们有相信她的话的,便跟着她向东走;也有不相信的,仍旧待在家里。这个女子向东走了大概十里,因为惦记自己家及邻居,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忍不住回头去看。发现身后是白茫茫的一片水,正铺天盖地地向他们扑来。这个女子连忙举起手臂,正要呼救,就在一瞬间,她的身子化为一棵空心的桑树,立在大水之中,洪水也渐渐地消退了。

采桑姑娘发现孩子的那棵桑树,正是那名女子所化。那些曾经与那名女子一同躲避洪水的邻居都证明了此事。因为这个孩子的母亲曾经在伊水边居住,后来这个孩子又成为了“尹”,也就是“右相”,所以大家都叫他“伊尹”。

伊尹在御膳房厨子的抚养下,慢慢长大,自然也成为了一名厨子,有一手好厨艺。因为伊尹自身的努力,他读了很多书,所以兼任宫廷教师,教导有莘王的女儿读书。

后来成汤巡游到东方,来到有莘国,得知有莘王有个女儿既美丽又贤淑,便向有莘国王求娶公主。有莘王也知道成汤十分贤明,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伊尹早就想去汤王那里去任职,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于是便趁着这次有莘国王嫁女儿的时机,毛遂自荐,作了公主陪嫁的臣子。

伊尹陪伴公主来到成汤那里。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厨师,认为他顶多不过是有一手好厨艺罢了。由于伊尹做的菜受到宾客们的一致好评。汤十分高兴,于是召见伊尹。

因为伊尹出身卑微,在接受召见之前,人们担心他身上的污秽和邪祟会冲撞至高无上的汤王,于是便取来香草来熏,用柴火去烤,并且拿来一些猪牛的血涂抹在他的身上,这样一番折腾后,才让他去见汤王。

虽然伊尹见到汤王后,滔滔不绝地将自己治国安邦的策略说了一番,但是并没有引起汤王的重视。伊尹觉得自己继续留在汤王身边没有出人头地之时,这才跑去投靠了夏桀。可是到了夏桀身边,伊尹才发现夏桀昏庸残暴,国内百姓怨声载道。伊尹经过详细比较之后,毅然决然离开夏桀,再次回到汤王身边。

商汤网开三面

商汤,也就是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的儿子,商朝的开国君主。

又一次,商汤外出的时候,看到在一处茂盛的树林中,一名农夫正在挂网捕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等到挂好了网之后,那个农夫对天拜了几次,然后跪下祈祷说:“希望上天保佑,我已经将网挂好,希望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四面八方的鸟兽都进到我的网中来。”汤听到以后,十分感慨,说:“只有夏桀才会做如此狠绝的事情!要是这样挂起网的话,那么就会彻底捉尽啊!这么做实在太残忍了。”于是叫随从将挂起的网撤下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汤也跪下对天祈祷说:“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愿意向左跑的,就向左跑,愿意向右跑的,就向右跑,不听话的,就钻到网里吧。”说完站起来,对那个农夫和随从说,就算是对待禽兽,也时刻不忘仁德之心,不能赶尽杀绝,毕竟不听天命的始终是少数,我们要捕捉的正是那些不听天命的。诸侯听说这件事之后,都称赞汤的仁德广及野兽。这便是流传到后世的“网开三面”的成语故事。

桑林祷雨

相传,商汤在位的十三年内,曾经发生七次大旱,导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当时,太史官占卜,得出一卦,说,要想解决天下旱灾,一定要杀一个人来祭祀桑林之神,否则上天绝对不会降雨。但是商汤心地善良,不忍心杀人求雨,可是占卜结果又如此。于是商汤便说:“我向上天求雨,本来就是为了天下苍生。如果非要杀人才能求来降水的话,那么就用我来做祭品吧。”说罢,商汤便开始斋戒,剪短头发指甲,披上白茅草,使用素车白马,前往桑林之野进行祈祷。商汤向上天祈祷:“上天呀,请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过错而惩罚天下的百姓!”商汤还十分自责,他认为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天灾,有了天灾一定有什么原因。这一定是上天对自己的警告。于是他以六件事情反省自问:难道是我的政令施行不合理吗?难道是我用人不当,导致百姓失去自己的职业了吗?难道是我居住的宫殿过于奢侈了吗?难道是后宫的女子太多了吗?难道是社会贿赂风行、小人得志吗?要是以上事件有其中一件与我有关,那么我愿意上天将灾祸全都降到我一人身上,不要让百姓蒙受无辜之害!由于商汤诚心祈祷,感动了桑林之神,他的祷告还没有结束,天空中便聚集起厚厚的乌云,滂沱大雨随之降下。因此这一年庄稼丰收,百姓富足。

纣王的奢侈生活

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子姓,名受,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辛十分聪明,力大无穷,他的父亲帝乙很喜欢他。帝辛继位之后,十分重视农桑,所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很好,国家也日渐强盛,于是便大兴拓土开疆的盛事,出兵攻打各部落。在攻打有苏部落的时候,有苏部落不敌商军,于是献出牲畜及美女妲己。

纣王得到妲己之后,十分宠爱她,对于妲己提出的要求无所不应。纣王命乐师涓创作了靡靡之音以及鄙俗的舞蹈以供娱乐。同时纣王还加重赋税,以此充实鹿台的钱财以及储存在钜桥的粮食。此外,纣王还四处收集狗马以及珍奇玩好,这些东西都充满宫廷。为了放养捉来的珍稀飞禽走兽,纣王扩建了花园亭台。纣王与妲己不分昼夜地在沙丘园中聚会饮酒作乐,筑成巨大的池子,将酒注入其中;将肉悬挂,密密麻麻如同树林。每一次举办宴饮,参与的人多达三千人,让男女赤身裸体彼此追逐,纣王的荒诞可见一斑。

由于纣王无比荒诞,国内外怨声载道。为了镇压国内外不断增多的不满和反抗,纣王设置了各种残忍的刑罚。他用青铜铸造一根中空的大铜柱,将人绑在铜柱上,在下面点火,把人活活烙死。纣王和妲已就在旁边看着受刑人的惨状取乐,这就是残忍的“炮烙之法”。

有一次,纣王和妲已见到一名孕妇走过,二人便有了争执:纣王说怀的是女胎,妲已说是男胎。于是纣王就叫人将孕妇的肚子剖开,看看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还有一个冬天,纣王和妲已正在鹿台上欣赏雪景,远远地看到一老一少两个农夫担着柴过河。年轻人走到河边,慢慢走下去,看上去很怕冷,走到河中的时候不停地发抖。过了河,年轻人瘫在地上颤抖不止。过了很长时间,才挑起柴慢慢离开。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河边毫不迟疑地迈进水里,径直走到对岸,上了岸也没休息,继续向前走。看到这样的场景,纣王觉得很有意思,便对妲己说:“你看年轻人怕冷,年老的反倒不怕,这是怎么回事?”妲已说:“这是因为年轻人的父母老来得子,所以年轻人腿骨内不充盈,只剩一半骨血髓,因此怕冷;那年老的父母是壮年生子,所以年老的腿骨中充满了骨血髓,因此不怕冷。”纣王不信,立即叫人将两个农夫追了回来,砍断腿骨查看到底有多少骨血髓。可怜两位农夫,就这样遭受无妄之灾,失去了双腿!

一声叹息囚文王

商代的方国中,西伯昌、九侯、鄂侯在诸侯中威望很高,被商王朝封为“三公”。西伯昌就是文王姬昌。九侯有个女儿十分漂亮,被商纣王看中了,但是这个漂亮且正直的女孩并不愿意,纣王震怒,将这个女孩处死,还是怒火未消,于是迁怒于她的父亲。纣王将九侯剁成了肉酱,称为“醢刑”。鄂侯看不过去,为九侯辩白了几句,就被纣王钉在木架上,然后把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晒干,称之为“脯刑”。文王得知二人惨死的消息后,沉默良久,发出一声叹息。不知道文王发出这声叹息的时候是在周地还是在朝歌,但是这件事却被崇侯虎知道了,于是便报告给纣王。于是纣王便将文王囚禁在羑里。

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之后,伯邑考就打算到朝歌去为父亲赎罪。当时上大夫散宜生劝谏伯邑考不要去,但是伯邑考坚持要去。于是伯邑考辞别母亲之后,便带着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十名美女到朝歌去赎罪了。伯邑考被纣王留在朝歌,并为纣王驾车。后来纣王还是找个理由把伯邑考煮死,并把肉汤赏赐给他的父亲文王。文王明明知道这是儿子的肉,但是为了大局,他还是装作毫不知情而将肉汤喝了下去。纣王得知此事后,便嘲笑文王徒有虚名,连自己儿子的肉都不能分辨。

后来,闳夭和散宜生等人准备了很多明珠、白璧、彩缎表里、黄金、玉带等珍贵礼物,分别送给纣王的宠臣:费仲和尤浑。于是二人在纣王的面前为文王说情,纣王这才把文王从羑里释放。

文王渭水聘子牙

周文王重获自由之后,下定决心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将商推翻,报仇雪恨。文王虽然有很多文臣武将,但是缺少一个文武双全且能够统领全局的人,帮他谋划灭商大计。所以,文王常常留心找寻这样的大贤人。

一次,文王外出狩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到一位老人正在钓鱼。这个老人白发苍苍,看去有七八十岁了。可是奇怪的是,老人一边钓鱼,一边不停地念叨:“快点儿上钩,快点儿上钩!愿意上钩的快点儿上钩!”再仔细一看,老人的鱼钩距离水面三尺高,而且老人的鱼钩是直的,不是弯的,也没有饵料。文王看了十分不解,于是走上前与老人攀谈。

这位老者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裔。他曾经在朝歌宰杀过牛,也曾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但是他不擅长做买卖,亏个血本无归,这才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但是他实际上是在等贤明的君主。

文王再与姜尚的交谈中发现姜尚见识高远、学识渊博。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也很有研究,尤其是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更是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觉得商朝的天下很快就要结束了,应该有贤明的君主站出来将其推翻,重新建立一个朝廷,让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打动文王。文王本来就时刻不忘要推翻商朝,四处找寻贤人,而如今,此人近在眼前了!文王诚恳地对姜尚说:“我们盼望见到您已经很久了,希望您能去我们那儿,帮我们治理国家!”说完就命随从赶过车子并请姜尚与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封为国师,后来又被提拔为国相,负责全国的政治和军事。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够有姜尚这样的贤人,因此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将“太公望”的“望”省掉,将姜尚叫做姜太公。

比干的七窍玲珑心

比干是纣王的叔叔。纣王即位之后,比干全心全意地辅佐纣王治理国家。比干见到纣王不务正业、荒于政事,便直言劝谏,并且带纣王前往太庙祭拜先祖,给他讲历代先王开创大业的艰难。虽然纣王表面上点头称是,但是并没有真的去改正错误,反倒越发荒淫暴虐。“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比干冒着自己丢掉性命、家族被灭的危险,连着三天进宫劝谏纣王,指责、批评纣王杀皇后、杀大臣、贬太子的过错,斥责他的暴政。纣王无话可说,反倒恼羞成怒地责问比干:“你怎么如此固执!”比干答道:“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我作为陛下的臣子,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大义是什么?”比干答:“夏桀不施行仁政,失去了天下,我王也跟这个无道之君学,难道不怕也失去天下吗?我今天进谏,为的就是大义!”纣王一听,震怒,决定除掉比干,于是说:“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你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吗?”说完,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将比干的心肝取出,并向全国宣布:“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

据说比干被纣王挖出心肝之后,一句话也不说,面似土色,独自骑马南行。他知道南行心地,就能再次长出心来。比干来到牧野郊外,正好遇到一老妇人再卖“没心莱”。比干便问:“菜没心还能活,要是人没了心会怎么样呢?”老妇说:“菜没有心还能活,人要是没了心就活不了了!”比干听了,仰天长叹,口吐鲜血,从马上摔下来死去了。刹那间,天色昏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卷土成墓,把比干尸首埋在了土中,人称“天葬墓”。直到如今,每当绿叶返青的时候,比干的坟墓上还是会长满没心菜。据说这种没心菜,是比干的七窍丹心所化。比干墓地周围的古柏,也都因为悲伤过度而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后来全都变成了“弯柏”。

武王伐纣

周文王去世后,武王即位。即位不久后,武王便积极谋划“克商”的大业。当时武王的身边人才济济,除了曾经辅佐了文王的太公姜尚,还有姬发的弟弟姬旦以及毕公、召公等人。

武王第一次率军东征的途中频繁出现吉兆。他在盟津横渡黄河,来到中流的时候,突然有白鱼跳进船里,武王抓住白鱼,烧鱼祭天。因为鱼有鳞,是兵象,白色又是商王朝崇尚的颜色,所以烧白鱼祭天是吉兆。来到黄河北岸,大军安营休整,突然又看到赤色火焰从天而降,在武王的大帐上方跳跃,就像乌鸦一样,还不时鸣叫。鸟有孝名,武王立志实现父亲没能完成的事业,因此才有鸟瑞之象出现。此外,赤色也正是周人崇尚的颜色,自然也是吉兆。

赤乌降临的时候,更为重要的一个条件也已经成熟:八百诸侯与武王在孟津会师。万事俱备,只待武王一声令下,但是武王并没有直接攻打纣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们不懂得天命,现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说完,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去了。

几年之后,姬发再一次踏上东征之路的时候,却屡屡遭遇凶兆:占卜的时候时,卦象显示出不吉;众人都对卦象心存疑虑的时候,狂风暴雨又至,于是众人无不惊疑恐惧。这个时候,姜太公站出来了,他把龟甲丢到地上说:“枯骨朽草怎么会懂得什么吉凶!不要迟疑了,赶快出兵!”在姜太公的力劝之下,武王出兵东行。在东征途中凶兆仍旧频繁出现:岁星在东方出现,正是商王朝所在的位置,不吉;经常刮大风、下暴雨,而且连续几天都不停歇;大军到达汜水,洪水泛滥;至怀,大水冲毁了道路;到达共头山,山石崩裂……但是在姜太公和武王的坚持下,大军始终坚定不移地东进。

十二月的一天,武王的大军从盟津渡河北上,与其他诸侯会师。第二年二月甲子日,武王的大军终于抵达商郊牧野。东方还没有亮,曙光还没有露出来,武王的大军已经在牧野摆开决战阵势。

武王进行了战前动员,他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维家之索。’”也就是说,早晨不需要母鸡报晓,否则的话,这家也就快完了。武王的意思是,纣王对于妲己言听计从,商的末日到了。

然而双方兵力的巨大悬殊让武王的战士有些心惊,武王也不得不一再强调:夫子勉哉!

终于到了拂晓时分,武王酝酿多年的牧野大战终于爆发。但是原本应该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并没有出现。当姜太公率领武王的勇士们冲进商军的阵中之后,战场形势很快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商军临阵倒戈了!他们还为周军开路!商军彻底崩溃,纣王走投无路,身披宝衣珠玉,来到自己花费大量心血修筑的鹿台上自焚而死,妲己也自杀了。

灭掉纣王后,武王把储存在鹿台的货财分给天下诸侯,还将摘星楼殿阁全部拆毁,将巨桥的粮食发放给百姓,将箕子从监狱中释放出来,给比干的坟墓封土,给商朝老臣商容的家门口挂匾,将宫中众人放出宫去,大赏天下,百姓欢欣鼓舞。武王终于实现了自己父亲未完成的心愿。

穆天子拜西王母

穆天子,名满,与其他古代帝王一样,在位的时候总是定期前往全国各地巡视。穆天子周游天下,极富传奇色彩。相传,穆天子有八匹骏马,每匹马的名字都很怪: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他还有六条十分凶猛的狗,名字也很奇特,有的叫重工、有的叫彻山。在巡视期间,穆天子带领四个著名的御者,整天驾着车,带着狗,一会儿射鸟,一会儿捕兽,一会儿钓鱼,每天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穆王十三年的时候,穆天子亲率七萃之士,驾八骏之乘,将柏天作为先导,造父作为御者,不远万里,开始了西巡。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稀奇古怪、妙趣横生的人和事。他喜欢狩猎,在渗泽那里,他不但猎到了很多獐狍野鹿,还抓获了纯白色的狐以及纯黑色的貉;在阳纡山下,为了祭拜水神河伯,穆天子将珍稀的碧玉以及猪、马、牛、羊等牲畜投入黄河,以示虔诚。来到昆仑山,穆天子观赏了黄帝当年居住过的宫殿,还为雷神丰隆的坟墓培土;在舂山,他看到了很多珍稀野兽:赤豹、白虎、熊罴,还有能抓起犬羊的巨大猛禽。穆天子继续西行,来到了赤乌国,相传赤乌国盛产美女。赤乌国王送给穆天子两个美女,穆天子十分高兴。穆天子在群玉山见到满地的美玉,真是目不暇接。于是他下令在群玉山停留四天,让众人都去采玉。最后穆天子终于来到了帕米尔。这里是西王母之邦。

穆天子为了拜见西王母,特地挑选了一个吉日,携带了很多的奇珍异宝作为礼物,有白色的圭、黑色的璧、一百匹锦缎、三百匹白绸。西王母很高兴地接受了穆天子的礼物,并用最高规格的宴会招待他。第二天,穆天子大摆宴席,回请西王母。穆天子设宴的瑶池,就像仙境一样,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假山喷泉,奇花异草,无处不叫人留连忘返。穆天子与西王母一会儿刻石纪功,一会儿植树留念,卿卿我我,其乐融融。

不料,这时国内传来急报,称徐偃王造反,穆天子只好辞别西王母,御驾东征。在告别的宴会上,穆天子和西王母以作诗的方式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感。西王母先赋诗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大意就是:“白云飘在天空中,哪座山都能成为它停驻的地方。万重山、万里路、万条水,将我们阻隔两地!要是你能够顺利度过难关,你是不是还能再回我的身边?”穆天子也作诗一首应和:“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大意就是:“我要回到东土,联合诸侯平叛。等到国泰民安之时,我就会回来见你。最多三年,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西王母听穆天子如此坚定地回答,便再次吟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大意是:“你不远万里来到这遥远的西方,但是这里却是如此荒凉!只有成群的虎豹在周围,只有鸟雀与我同处。只要你美好的誓言不会改变,我将永远是你贴心的娇娘。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百姓,会让你狠心离开我去为他们奔忙?这管弦笙歌唱出我心中从苦闷,我的心飘在半空无处停息!你这爱民如子的君主,我只能遥望长空思念你。”他们就这样彼此作诗、互相应和,直到离别。后来,穆天子平定了叛乱,并没能再次西行。于是西王母在四年之后,东来看望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