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成与《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作者:

王子成,字庆之,自号极乐居士。著有《礼念弥陀道场忏法》。赵秉文赞“未曾有也”。“极乐居士,是汝导师。当知此忏,诸资粮具”李纯甫认为“乃学佛之捷径”。明成化四年(1468)秋,宪宗皇帝为其父之丧,尝印《弥陀忏法》安于殡侧。近人顾净缘这样评价:“网落群籍,蔚为巨制,文义整瞻,靡所不包,千百年来,西方之教,至此又一集其大成焉。”[1]此书也流传至高丽、日本。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总共分为十三门:第一,归依西方三宝,第二,决疑生信,第三,引教比证,第四,往生传录,第五,极乐庄严,第六,礼忏罪障,第七,发菩提心,第八,发愿往生,第九,求生行门,第十,总为礼佛,第十一,自庆,第十二,普皆回向,第十三,嘱累流通。其中每卷都分正文与注释部分,正文为念诵的忏本,而注释阐发礼忏的教理,“广则恐其文繁,略则虑其义阙。如常礼念应赴,只读大字。若推本末因缘,须寻小注。庶得广略两存自他俱益。”在注释中广泛征引各种经论及前代净宗著述,对净土教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较为全面反映了金代的净土思想与信仰。

1. 崇扬净土

王子成一再强调末法时代,修学净土法门的重要性,“入末法来数百余载,故知正是众生念佛坚固,弥陀度生时缘已至。如经所说,此界众生,我等大众,根缘成熟,机感相应。遇斯忏法,往生无量。是知念佛福生,礼忏罪灭,求生净土,万无遗一。宜各谛信佛言,厌离娑婆,忻求极乐。”[2]末法时代,净土的机缘成熟,净土法门的异常殊胜。广泛征引佛典来说明。如《贤护经》云:假使有人以七宝满十方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复以衣服饮食四事供养一切众生,皆令得至阿罗汉果,其福多不?贤护白言:世尊,其福甚多。佛告贤护,不如有人劝令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功德,即过于彼,劝他既尔,何况自念,一声尚尔,何况多耶?《陀罗尼集经》云:若四部众将持七宝满世界中布施十方一切诸佛,不如有人以一钱一香一华好心供养阿弥陀佛,作此功德者,一切诸佛及诸菩萨金刚天等皆悉欢喜,死生阿弥陀佛国。若人然灯供养阿弥陀佛,命终生彼佛国,即得天眼,彻见十方一切世界。若转轮王十万岁中满四天下七宝布施十方诸佛,不如有人一弹指顷坐禅以平等心怜愍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功德,死生彼国。《救阿难焰口陀罗尼经》云:诸佛子等若闻阿弥陀如来名号,能令汝等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莲华化生,得不退地。《药师经》云:若净信男女有能受持八方斋戒,或经一年,或经三月,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未定者,若能闻我药师琉琉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西方极乐世界宝莲华中自然化生。

末法时代,能遇净土法门,应深感庆幸。在《自庆章》中,罗列了三十种“自庆”,以强调净土法门的无比殊胜,以及听闻、修持此法门的无比喜悦。其中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自庆集中表达了这种思想:“佛言:此教难遇,难信难知,今遇此教,易信易知,是十六自庆。佛言:前生不遇此教,所以不出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是十七自庆。佛言:众生浊恶,障重福薄。虽有此教,迷而不知,知而不行。今遇此教,能知能行,是十八自庆。佛言:不知此教,多修杂善,无决定心,不出轮回,今遇此教,专修一行,决出轮回,是十九自庆。”不仅自庆,而且要推广此法门。引《弥陀经钞》谈论劝人念佛的无量功德:“劝一人念佛,即是成就一众生往生。一众生往生,即是成就一众生成佛。一众生成佛已即度无量众生成佛。无量众生成佛已,转度无穷众生成佛。其未来诸佛出世善因,皆由此始。”[3]

净土法门不仅来世能够往生西方,而且可获得诸多现世利益,“日修片时之少善,后为万劫之资粮。现世则白业顿增,恶缘渐息,人敬而神祐,祸去而福来。”净土法门虽然殊胜,但众生无始至今,种种疑惑,各各在心,不肯求生净土。或“纵欲求生,不知法门,多修杂善人天有漏华报因果,不出轮回,受其生死,苦恼无量”。为此,王子成假施问答,权设主宾,为决疑情。大多征引前贤的净土决疑论著,如《十疑论》等,对相关净土教理的疑难作出回应。

2. 强调忏悔

王子成净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忏悔的重要性。认为众生“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无始以来至于今日,积恶如恒沙,造罪满大地。舍身与受身,不觉亦不知。种种罪垢,无量无边。临终方悔,无济于事,所以净业行人须勤修忏悔。《观无量寿经》中韦提希向佛忏悔,希求往生:“此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惟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因此,忏悔对往生净土非常重要,“欲求往生,先应礼忏。”“欲知净土求生路,当入弥陀礼忏门。”

子成作《忏悔文》集中表达忏悔思想:

所有我等无始至今,不信归依西方三宝,不求厌离浊世五烧,不了自心起惑造业,或五逆十恶破斋犯戒,具诸不善,生死轮回,至于今日,皆因从昔以来不觉不知不闻不见不亲师友,不逢经教,不识因果,妄起毁谤。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业障所使,都无信受。一切种种障难因缘,阻往生行,断成佛种,堕失圣胎,漂沉恶趣,未来生死无有尽期,不得往生,不得解脱。皆因我等罪业牵缠愚迷颠倒,不信阿弥陀佛,不信往生净土。身口意业侮慢诃毁,或时见闻,心则轻笑。见人礼念,恶心毁谤,破他善事不肯劝修。恼乱行者,赞叹邪师。设尔信者进退犹豫,无决定心。身在道场,心缘世务。口谈净土,意恋阎浮。虽手掐念珠,而心怀毒恶。外境则违顺繁兴,内心则爱憎迭起。唯有虚言,全无实行。善未积于毫饳,恶已成于山岳。不仗三归,难除五怖。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求哀礼忏。愿乞除灭,相与志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志心归命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一切佛宝(一拜)。志心归命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一切法宝(一拜)。志心归命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一切僧宝(一拜)。[4]

子成又制定了详细的礼忏仪式,但强调忏悔不是简单的仪式,而要发自内心,具体而言须做到五种心:“《水懺略》云:先当兴五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五: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怨亲平等,五者观罪性空。”[5]第一惭愧心。自思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佛以来,已经尔所尘沙劫数,我等相与耽染六尘,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此实世间可惭可愧。第二恐怖心。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当堕地狱畜生饿鬼三涂恶道,受无量苦,如是实为可恐可怖。第三厌离心。常观生死之中,犹如车轮,生老病死八苦交前,无时暂息,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甚可厌离。第四怨亲平等心。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无彼我想。若见怨异于亲,即是分别。以分别故,起诸憎爱,因违顺缘,造诸恶业,恶业成熟,故得苦果。他以怨来,己须亲应。于含毒者,报之以恩。第五罪性空心。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故知此罪本从空生,六根本净,四大元空,物我皆亡,将何为苦。欲除妄本,须见灵源。故了性空,是真灭罪。

3. 注重发菩提心

忏悔之后,身心清净,应发起大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趣真户牖,立圣阶基,“古佛因此而成,先觉由斯而证,众行初首,诸心本源,冠五位之权舆,贮三乘之囊橐。”往生净土之愿应以菩提心为基础,非常重视华严大愿与净土往生之愿的一致,强调所发誓愿,悉同十方,尽虚空界,无有穷尽:“一切诸佛大菩萨众所有誓愿,不可穷尽,我今誓愿,亦复如是。广大如法性,究竟如虚空,穷未来际,尽一切劫,众生不可尽,我愿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虚空不可尽,我愿不可尽。法性不可尽,我愿不可尽。涅槃不可尽,我愿不可尽。佛出世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诸佛知慧不可尽,我愿不可尽。心缘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起智不可尽,我愿不可尽。世间道种法道种智慧道种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若十种可尽,我愿乃可尽。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发如是大愿已。”[6]

并特别提出六根发愿,认为众恶所起,皆缘六根,所以六根为众祸之本。但六根虽为祸本,却能修集无量福业。如《胜鬘经》云:“守护六根,净身口意,以此义证生善之本。”六根愿非常重要,具体而言:(1) 发眼根愿。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已去,乃至往生。愿眼常不见娑婆世界一切众恶不善之色,愿眼常见西方阿弥陀佛阎浮檀金色八万四千随形相好光明、观音势至紫金色身、清净海众端正微妙,三十二相极乐国土,无量庄严清净之色,常见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得无生忍,现前授记,欢喜之色。(2) 发耳根愿。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日去,乃至往生。愿耳不闻娑婆世界诸恶不善之声,愿耳常闻西方阿弥陀佛于七宝讲堂广宣妙法,自然风起,吹诸宝树,及宝罗网,微妙音声,如百千种乐,种种奇禽演畅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之声,常闻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弥陀赞言善哉善哉。是人不久成佛之声。(3) 发鼻根愿。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已去,乃至往生。愿鼻不闻娑婆世界诸恶不善之气,愿鼻常闻极乐国土于晨朝时和风微动钵昙摩华、响物头华、及天雨曼陀罗华。其气普熏周遍国界之香。(4) 发舌根愿。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已去,乃至往生。愿舌恒不尝娑婆世界诸恶不善之味,愿舌恒尝极乐世界宝器。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自然饱足,无所味着之味。(5) 身根发愿。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已去,乃至往生。愿身不觉娑婆世界诸恶不善一切诸触,愿身常觉极乐世界宫殿楼阁微风触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清净宝地,八功德水,清明澄洁,洗灌其身,荡除四垢之触,常觉一切众生往生净土。不寒不热,不饥不渴,飞行自在,与诸菩萨听法之触。(6) 发意根愿。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已去,乃至往生。愿意常知娑婆世界贪欲嗔恚愚痴为患,常知身杀盗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为患,常知杀父害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众,谤佛法僧,不信因果,是无间罪。常知人死更生报应之法,常知远恶知识,亲近善友,常知咨受九十六种邪师为非常,知三漏五盖十缠之法是障,常知三涂可畏生死酷剧苦报之处。愿己常知极乐国土清净海众,无我所心,无染着心,无忿恨心,无厌怠心。胜心深心定心,爱乐法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常知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究竟一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