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示伦常大教

●尽性学佛, 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 方能尽性学佛。试观古今之大忠大孝, 与夫发挥儒教圣贤心法者, 无不深研佛经, 潜修密证也。儒佛二教, 合之则双美, 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 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 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 相率而尽伦尽性, 以去其幻妄之烦惑, 以复其本具之佛性, 非但体一, 即用亦非有二也。【书二】五三

●须知佛法, 乃十法界公共之法, 无一人不应修, 亦无一人不能修。彼谓佛教为弃人伦、害圣道者, 皆未见颜色之瞽论也。何以言之?佛于父言慈, 于子言孝, 于君言仁, 于臣言忠, 夫倡妇随, 兄友弟恭, 举世谛之嘉言懿行, 佛经无不详陈其宿因现果, 现因后果。其言慈孝等, 则与儒教相同。其详示三世因果处, 则儒教便无闻焉。况其断惑证真, 及圆满菩提, 归无所得之法乎。惜其人之未睹也。倘详阅而深思之, 则当痛哭流涕, 声震大千世界, 悲昔谤佛之罪咎也。【书一】十六

●欲学佛祖, 先须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 伦常乖舛, 尚为名教罪人, 何能为佛弟子?佛教虽出世法, 然遇君言仁, 遇臣言忠, 遇父言慈, 遇子言孝, 由浅而入深, 下学而上达。熟读《安士全书》, 可以知其梗概矣。【书一】三二

●欲为真佛, 须先从能为真儒始。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 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 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 岂有行悖儒宗, 而能担荷如来家业, 上续慧命, 下化众生乎?佛法大无不包, 细无不举。世出世间, 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世之拘墟者, 每以出家为悖伦理, 遂不体究, 反加谤毁。因噎废食, 自丧性命。实可哀怜。若能放开眼界, 方知佛法流布中外, 二千年来, 其道盛行。经几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 为之护持传布者, 固自有非凡情所测之真道在也。纵有一二拘墟之儒辟之, 暴恶之君毁之, 究属只手遮日, 仰面唾天, 适自形其少知少见, 妄作妄为之过咎耳, 于佛究何损哉?又有外彰辟拨之名, 内取修证之实。由宋以来, 凡儒门大宗, 莫不皆然。光所谓诚意正心, 由此致有欠缺者, 实属决定论也。【书一】七三

●学佛一事, 原须克尽人道, 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 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 佛岂祐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 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 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 必先坚筑地基, 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 方可增修, 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 必至未成而坏。语云:“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学佛者亦复如是。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欲学佛法, 先须克己慎独, 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 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 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 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 年延寿永者, 其可得乎?【书二】十六

●大丈夫能令文章盖天下, 功业宣宇宙, 而不能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者, 以著于外而遗其内, 著于有为之末, 而遗其无为之本也。世间人谁能一一占全?吾人但取其克尽伦常、力修净业即已, 何暇计其他哉!【书二】三二

●窃以春秋祭祀, 儒礼所重。岁时追荐, 释教尤崇。念水源木本之恩, 修慎终追远之事。世出世间, 又何间然。【序】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