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广灯录卷第三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处胎六年。因号难生。遇佛陀难提尊者行化至其家。谓此子非凡。当为法器。仍为说于宿缘。五十年中。口未尝言。复不履步。盖有所表。足不进止。法无去住。口不言说。理显空寂。

父闻妙诲。遂许出家。尊者即与披剃受具。自此服勤左右。表则威仪。既而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付授迦叶。展转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理本无名  图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付法已。即入灭尽三昧。众以香薪阇维之。收舍利。建塔于那兰陀寺。即敬王朝也。

第十祖胁尊者

中印土人也。本名难生。初尊者将诞。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后值伏驮尊者。执侍巾瓶。未尝眠睡。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

至华氏国。有长者名宝身。而生七子。一名富那般多。二名富那金子。三名富那月光。四名富那胜童。五名富那波豆。六名富那吉丹。七名富那夜奢。其第一子性慕仙道。第二子勤行善业。第三子凶险狂率。第四子信重三宝。第五子好杀嗜酒。第六子五欲自恣。第七子每云。我心是佛。愿值达人。当评是事。

时胁尊者憩一树下。以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

时富那夜奢前诣而立。尊者问。汝从何来。

夜奢曰。我心非往。

尊者曰。汝当何止。

曰。我心非止。

尊者曰。汝不定耶。

曰。诸佛亦然。

尊者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

尊者即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  预知于圣至  当座菩提树

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

师座金色地  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尊者即与出家受具。乃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传迦叶。如是展转已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奉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付法已。即现十八变。化火自焚。众以舍利随处起塔而供养之。即(御名)王朝也。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有六兄。各有所尚。夜奢自幼颖异。

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谓众曰。识此人否。吾尝梦大海。当坐一隅。译水注海。谤流四方。又佛记云。却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在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发正信心。造起信论。即其人也。

马鸣致问云。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尊者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争知是佛。

尊者曰。既不识佛。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尊者曰。彼是木义。复问曰。锯义者何。

曰。共师平出。又问。木义者何。

尊者曰。汝被解之。马鸣知尊者义胜。遂请出家。尊者即为披剃受具。

尊者曰。汝忆往事否。者为毗舍离国王。彼国人民有三等。最上者。身有光明。衣食随念。申等人。身无光明。自谋衣食。下一类人。如马裸露。汝为毗舍离王。多兴慈愍。宿有神力。分身为虫。食其桑柘。自成茧壳。国中马人取茧为衣。汝后身没。生中印土。马人感恋悲号。因号马鸣。汝当时为马人说偈曰。

我昔生梵天  梵天寿命尽  下生毗离国

与汝同忧苦  我见汝无衣  心生怜愍故

分身为窠围  令汝无忧苦

尊者乃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亲授迦叶。次第嘱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迷悟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令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付法已。即现神力而趣寂灭。众兴宝塔。用閟全身。即安王朝矣。

第十二祖马鸣尊者

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忽有老人。座前法地。尊者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踊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右手指师而说偈曰。

稽首长老尊  当受如来记  今于此地上

宣通第一义

说是偈已。遂而不见。马鸣尊者曰。当有魔来。与吾校论。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

尊者曰。魔之来信矣。我当除之。即指空中。现大金龙。奋发神威。震动山岳。魔事随灭。

又经七日。有一小虫。如蟭螟类。潜形座下。尊者置之手中。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尔。乃于之令去。魔不能动。尊者告之曰。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罪。

尊者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

尊者曰。汝尽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大海。不足为难。

尊者曰。汝化性海得否。

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

尊者即为说性海。云。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遂发信心。学徒俱求度脱。尊者即与披剃受具。遂告毗摩罗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亲授迦叶。次第嘱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转化当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离

付法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仪藏之龙龛。即显王朝也。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领众至西印土。彼有太子。名云自在。知尊者名。延于宫中。以伸崇礼。尊者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形势之家。

太子曰。我国城有大山焉。山中有一石窟。师可止此否。

尊者即诣之。行数里。有一大蟒来逆尊者。盘绕其身。尊者因与受三归依。蟒听讫而去。尊者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尊者曰。汝何所止。

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居止山林。多乐寂静。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而生嗔恨。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岁。适遇尊者。护闻戒法。

尊者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

曰。北去十里。有一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听受尔。

尊者诣彼。龙树出迎尊者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

尊者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

龙树将欲归依。心生疑虑曰。此师得泽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尊者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不圣。龙树闻已。悔谢。尊者即与披剃受具。

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可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舍利起塔。即赧王朝也。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毗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土。彼国之人。多信福业。无智慧性。龙树为说教法。信受甚稀。闻尊者至。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人睹之。

尊者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

彼曰。佛性大小。

尊者曰。非广非狭。无量无则。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乃回心。尊者复于座上。身现圆月相。唯闻说法音。众中有长者名迦那提婆。谓曰。识此相否。

众曰。目所未睹。焉能辨识。

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相。以示我等。言讫。轮相即隐。还居本座。而说偈曰。

身现圆月相  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其戒

用辨非色声

众闻偈已。咸愿出家。龙树即为披剃受具。

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人。作大幻术。众所宗仰。王返以佛乘呼为外道。龙树至王殿前。王遂问曰。汝是何人。

龙树曰。我是智人。要化愚者。

王曰。自称其智。量是智人。

龙树曰。未知之事。但请问之。

王曰。今日诸天当何所务。

龙树曰。帝释与阿修罗王今正交战。

王曰。何以为验。

龙树曰。且待须臾。

言讫。投戈断肢。自空而下。王见是事。遂发信心。悉为化之。归向三宝。龙树知王及众正信。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

后告迦那提婆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嘱累迦叶。展转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

无嗔亦无喜

付法已。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疑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起宝塔以葬焉。即始皇帝朝也。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求福业。兼好辨论。闻龙树名。谒之。将及其门。龙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呈之。尊者睹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忻然契会。

后至迦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财极富饶。而有二子。一名罗睺罗琰。二名罗睺罗多。长者园树生大耳如菌。味甚香美。唯长者与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时罗睺罗多乃说偈曰。

此树生奇耳  食以不枯槁  智者解此因

当师其至道

时迦那提婆曰。如来记。却后第二五百年。有大菩萨因耳解脱。

即至净德舍。忽见尊者。心生珍敬。求闻树耳之缘。尊者曰。汝向来尝饭一比丘否。

长者曰。有一沙门。久曾勤供。近已灭度。坟塔仍存。

尊者谓罗睺罗多曰。岂非能供侍彼比丘者乎。

曰。诚如所论。

尊者曰。汝与此子。心同勤敬。汝家亲属。尝蕴慢心。不能得食。彼比丘虽持戒多闻。真理未达。寿命既尽。来偿宿因。彼之比丘生为树耳。父子得食。故当酬报。

尊者问长者曰。汝年多少。

曰。我今七十九。

提婆即以偈曰。

入道不通理  覆身还信施  汝年八十一

此树不生耳

长者闻偈。弥加叹伏。曰。我今衰老。不克事师。愿舍次子。依师出家。

尊者曰。惟符佛记。今是其人。即与披剃受具。随侍。

游化。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尊者入彼众中。外道问曰。汝何不前。

尊者曰。汝何不后彼曰。汝似贱人。

尊者曰。汝似良人。

彼曰。汝解何法。

尊者曰。我百不解。

彼曰。我欲得佛。

尊者曰。何者是佛。

彼曰。我合得佛。

尊者曰。既道我得。汝实不得。

彼曰。我既不得。汝云何得。

尊者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故。所以言得。

彼词既屈。乃问尊者曰。汝名何等。

尊者曰。我名迦那提婆。

既而夙闻尊者之名。悔遏致谢。尊者乃告罗睺罗多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嘱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演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于法实无证

无终亦无始

偈已。入奋迅三昧。身放大光。而归寂灭。众起宝塔而供类之。即前汉文帝朝也。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