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多闻熏习,可起信去粗所知,而于真能断一分所知,则于多闻之外,必另有方法,使心力强大,身心变换,方能别有境界。唯识之五重观,天台之一心三观,似乎是呆想的态度,呆久了可以入定。不知这种定,一、是否一定可以变换身心?二、是否决定可以发生依性境的慧么?

答一:以多闻熏习,引生如理作意修六度等为资粮位。证真切要者,乃在四加行位之四寻思观所引四如实智,由如实智入真见道,乃能真断一分所知。前此非去,皆是伏耳。

问二:禅宗参修之方法,可用唯识之理论解释之否?(按:唯识即谓之遣相观性)。复次、何以知禅宗之某种方法,为决定的、正准的、可靠的方法?

答二:禅宗方法,乃截此非量而得现量,高者入真见道,低者亦刹那暂伏所知耳。正确否、须师印证。

问三:依解起行,解有三论、唯识等,行则禅、密为佳。禅赖自,密兼赖他,禅宗直切所知而多赖机会,其功行是否有唐捐之虑?密宗易使人不放逸,修行精进,其功效是否仅能暂伏烦恼而于所知无大交涉?

答三:功不唐捐。现生不悟,亦熏为悟种,使他生易悟,如六祖闻经即悟等。密宗亦然,浅者暂伏二障,如夙具闻思慧根,兼得圣智为增上缘,亦能断障证真矣。问四:烦恼障种全是习气,所知障种,似不应称为习气;唯识论等中,亦有此种分别否?

答四:所知障种即名言习气、二取习气,故亦名习气,见成唯识论等。(见海刊十卷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