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  初期的略述  乙  第二期的略述二  第三期我对于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乙  理之实际及三级三宗  丙  行之当机及三依三趣

  这题目讲起来很广,可分为三期说明,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则缩为二段;即前二期的略述和第三期的详说。

  一、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初期的略述

  我最初对佛法成立一个有系统的思想,是在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年间。那时我对佛法用过这么一番修学工夫:一方面作禅宗的参究,一方面也听些经教。所听的经教,以天台教理为主,兼及贤首的五教仪、慈恩的相宗八要等,所谓教下的三家。后来阅藏,读大般若经,在甚深般若中得一相应,于是对从前所参学的禅教,便融会贯通,将整个佛法作这样的看法:认为佛法不外宗下与教下二种──同于世亲所分证法、教法。我这样的看法,和明朝政制将佛法分为禅、讲、律、净、教的五门是相摄的。「禅」是教外别传,离语言文字的禅宗,也就是宗下。「讲」包括教下三家──天台、贤首、慈恩,就是教下,而律净教亦可归教下所摄(不过正式可称为教下的,是天台、贤首、慈恩的三家)。「律」乃出家在家所受持的戒法,「净」是修学佛法的入所归的净土;「教」就是「密」教而为当时所流行的,如早晨上殿念楞严大悲十小咒,晚间施食念蒙山及放焰口等。然皆可为教下所摄,故全部佛法,即宗下教下也。离语言文字,离心意识相,离一切境界分别,去参究而求自悟自证者谓之宗;由语言文字建立,而可讲解行持者谓之教。以宗下教下说明一切佛法,是我初期对佛法的系统思想。这期的思想略见遗留在佛教月报。

  乙、第二期的略述

  讲到第二期,是从民四年普陀山闭关后而产生的一系思想。在这闭关期间,我对佛法的见解和认识,与初期大有变更,这在佛法导言及僧伽制度论僧依品里说得很明白。佛法有大乘和小乘,而小乘是大乘的阶梯、大乘的方便,所以小乘可附属于大乘,所谓「附小于大」。故我认为佛法的根本宗旨,唯在大乘,法华经中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就是阐明这个宗旨。不过有一部份的根机,在小乘法中修证到就以为满足,以为究竟,其实真正的究竟,还在大乘。

  小乘的宗派在印度虽有二十部,在中华虽有毗昙、俱舍、成实三宗,但俱舍毗昙可归纳于唯识,成实可附入三论。至于我国的大乘十一宗,涅盘宗后归法华,地论宗归入华严,摄论宗归入唯识。所以把整个佛法归纳为大乘八宗。其中的律宗,是取的南山律宗,南山所传的四分律,虽源出小乘,但在道宣律师的弘扬下,却也转为大乘了。如南山律所明的戒体即以思心所种子为其体,故南山律宗是融小归大的一乘律宗。天台、贤首、三论、唯识、禅、律、净、密这大乘八宗,其「境」是平等的,其「果」都以成佛为究竟,也是平等的,不过在「行」上,诸宗各有差别的施设。这差别的施设,乃各宗就某一点上来说明一切法所起的观行:如唯识宗,以一切法皆是识而说明一切法,三论宗以一切法皆是空而说明一切法....故各宗有各宗的方便殊胜施设。这样来判摄一切佛法与古德的判教,完全不同了,比方天台判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则有藏通别圆等差别,判自己所宗的为最圆教理。我则认为诸宗的根本原理及究竟的极果,都是平等无有高下的,只是行上所施设的不同罢了。八宗既是平等,亦各有其殊胜点,不能偏废,更不能说此优彼劣,彼高此下。关于这个说法,最有具体说明的是大乘宗地图(此图制于民国十二年,曾演讲数次:民二十年最后一次在柏林寺讲时,由法舫纪录,现有大乘宗地图释单行本流行)。以上是我前二期对佛法见解的一个概念。

  二、第三期我对佛法的看法

  这一期我对佛法的整个系统思想,在本院修学的人,应仔细的听,听时要牢牢的记得,听后要如理思惟和加以研究。学天台教的人,学了他的判教,即以他的五时八教方式去弘扬;故在这里跟随我学的人,对我所讲此期的佛法系统思想,也应善为运用,以作将来弘法时,判摄一切佛法的根据,亦可以这作为对整个佛法的基本见解。

  在民十二三年后我对佛法的见解,就萌芽了第三期。这期的思想是什么呢?此与前二期回然不同。第一期的见解,可以说是承袭古德的,第二期的见解,是摄小归大而八宗平等,即不同于第一期的因袭;而第三期则更不同于第二期了。然思想如是变更,见解如是进展者,乃不为旧来宗派所拘束,而将释尊流传到现代的佛法作圆满的判摄罢了。这期可分教、理、行、三者来讲,由民十二年后,直到今日以前,这种思想分散在我的讲着里的很多,不过还没有作过综合的说明。

  甲、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释迦牟尼的一代教法,在古来大德,有判为五时八教的,有判为三时五教的,也有判为三时教的。我以为:佛在世时,佛为法本,法以佛为主、以佛为归,虽然应机说法差别无量,但并没有分大乘小乘顿教渐教,故佛为法本,法皆一味,佛怎么说就怎么说。虽闻法者以特殊的机缘关系,解有差殊,但不能以此别为大小,故也就不能分作任何的宗派了。因为佛是唯一的,所以佛所说的法,当然也就是一味了。

  到了佛灭度后,佛陀的教法,就不是那么一味的了。依当时印度的法藏结集,和后来教法的流行演变,就已分作三期。

  第一、小行大隐时期  初期的结集,是由迦叶、阿难、优波离所主持,虽结集的工作并不完全由他们经理,与之同时或后时更有其他的弟子结集,所谓有富楼那结集,窟外结集,菩萨结集等。但在佛灭度后,为当时国王大臣所护持,流行世间的佛法,则为迦叶阿难所结集的三藏。至佛灭二百年间,由此中分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依此二部为本,更裂为二十部。在这二十部派未曾分裂之前,小乘教法是一味和合的。也就是传在锡兰等处的巴利语三藏。在佛灭后的五百年间,虽有二十部派的分裂,但不出乎小乘三藏的范围,故可说是小乘盛行的时期。然在这时期,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大乘佛法,不过由于小乘教法的盛行,大乘教法就隐没不彰。因为旧时的学者,都以小乘教法为唯一的佛法,所以这时也可说为小行大隐的时期。由于佛灭度不久,佛弟子们仗佛威德的余势,能依佛的轨范去实行,断惑证果者,尚复不少,所以又名之曰正法时期。

  第二、大主小从时期  初期的五百年过去,到了六百年的当儿,有马鸣菩萨出世,着有佛本行赞等,竭力提倡大乘佛法。在他竭力的提倡宏扬之下,大乘佛法露其端倪。继有龙树、提婆应运而生,对破一切有部等法执,阐扬大乘毕竟空义。后复有无著、世亲兴起,发挥大乘妙有之理,对一切法空的基本思想,加以补充的说明。他认为一切法虽说是毕竟皆空,然其中的因果,有条不紊丝毫不爽,故说明一切种。成立阿赖耶。这在教理上,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这末一来,遂使素来隐没的大乘佛法,风行于世,遍布于全个印度了,故这时可名之为大乘盛行时期。但这期间,并非没有小乘教法,不过由于大乘空有的教义过于弘盛光大,是以使那有权威而盛行于初期的小乘教义,渐陷附庸地位,故又可名之为大小并行时期,或大主小从时期。

  第三、大行小隐密主显从时期  二期的五百年过去,到这期的五百年时,约在佛灭千二百年间,大乘空宗产生了清辨,大乘有宗产生了护法。清辨论师传承龙树菩萨毕竟空义破斥有宗,护法论师传承无着菩萨如幻有义破斥空宗,于是大乘空有二宗分道扬镳,互相对立,成为空有之诤。这种现象,在二期大乘盛行的时候是没有的,以其时龙猛、提婆虽偏重于阐扬大乘毕竟空义,无着、世亲虽偏重于发挥如幻有义,但后者只是补充前者,并未据为各有所宗,另成一派。但第三期间空有互相对敌的因子,已种于第二期。到这时候以后,大乘的盛行已达极点,而小乘也就几乎没落。由于大乘的发达盛行,于是佛法普遍到民间去。正在这时,龙智菩萨等出来弘扬密咒,把通俗的印度风习都融摄进来。因而密法就发达起来,故此时可名为密咒盛行时期。但在这期间,大小乘教法,非全绝迹于世,不过由于密法过于弘盛,致使那盛极一时的大乘佛法及已衰落的小乘教理,皆依附密咒之中流行。故这期亦可名为密主显从时期,印度密宗的盛行,是在佛灭千余年之后。玄奘法师在印留学时,密咒流行尚少;到义净法师去印的时候,密咒渐盛行,随义净法师去留学的人,就有学习密咒的了。如印度最负盛名的那烂陀寺,起初只是大乘显教的根据地,到了这时,也转成为密宗的道场了。后来的超岩寺,更是完全盛行密教的。

  上面所说的三个时期,是佛灭后印度佛教流传的全部情形,即以印度三期所流行的佛教,而成为今日世界上所流行的三大系的佛教。

  第一期盛行的小乘佛教,今日流行于世的可以锡兰为中心,由锡兰而流传于缅甸、暹罗及安南、马来亚群岛等处,是为巴利文系佛教,也可说是锡兰系佛教。初期的佛法本来是传播到各方的,但他处随了各地的不同环境,其后发生了种种沿革改变,另成别种的风尚宗派,甚或趋于消灭;唯所传于锡、缅、暹能够保持原状,且一直流至今日而发展光大之。即今锡、缅等地的佛教徒,尚认为他们的佛教是上座部的正统派佛教,由阿育王时代所传播去的。从这一点说来,可见锡、缅、暹所流行的佛教,就是印度初期所盛行的佛教。

  第二期盛行的大乘佛教,现在流行于世的,可以中国为中心,由中国而流传于高丽、日本及安南等处,是为汉文系佛教,也可称为中国系佛教。故印度二期大小并行的佛教,由中国继续传承流行;因为中国的佛教,大小三藏,皆悉完备,且也并行世间。实际说来,印度三期佛教,中国皆有,但因以第二期为主,以中国一向所行的,都与印度第二期相类。

  第三期盛行的密咒佛教,现存于世界上的可以中国的西藏为中心,由西藏而流传于西康、蒙古、甘肃及尼泊尔等处,是为藏文佛教,也可说为西藏系佛教。第三期的佛法流传到西藏,这在历史上是很明显的,在中国唐朝的时候,西藏才有佛教输入;而完成西藏的佛教,却在我国宋朝。前面说过,印度佛教转入第三期后,那烂陀、超岩二寺都是盛弘密宗道场,故到西藏弘扬佛法的莲花生,即由那烂陀寺去的,中兴西藏佛教的阿底峡,就是从超岩寺去的。现在西藏的佛教,汉文系的大乘,西藏也有;但西藏的小乘佛法不及内地完备,小乘经论都不具全;而密乘的教典却比较多一点。大乘的空有二宗虽都有流传,不过在密宗盛行趋势下,一般修学密宗者,皆以空胜解为所依,故空宗较为发达。在印度的第三期佛教即属如此,故当以今日西藏系为代表。

  总合的来说,佛世时的教法,是一味融通,无所谓分乘分宗的;所以一切法,以佛为归为主,佛为法本,法皆一味。及至佛灭度后,佛法在印度,分为三期,迄至今日流传世界各国的,成为巴利文、汉文、藏文。这就是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的概说。

  乙、理之实际及三级三宗

  以佛法究竟真实言,所谓「实际理地,不立一法」。诸法实相,唯无分别智如如相应,无可建立,无可分说,离名绝相,超诸寻伺;由语言文字说真如法性等,都是假名安立的善巧施设,实际是无可言思唯证相应的。法华经中说:「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但为欲悟他,故从教法上显示,分为三级来说明。这三级的分说,与菩提道次第论的三士颇相似,不过我所说的名词,与之不同罢了。这种名称,是在民十五年我讲佛学概论的时候说出。所谓三级者: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亦名大乘特法)。今作扼要的说明于下:

  第一级五乘共法  最普遍的佛法要义,就是因缘所生法的原理,也即是因果法的原理。大凡佛法说明一切法,都要以这因缘生法的道理来阐述。因缘就是因,生法就是果,故因缘生法即是因果法。因果律于一切法中皆具有的,但其中特别注重业报因果;一切科学也依因果律,然不说业报因果,故与佛法所谈的因果回异其趣。六趣流转的凡夫,三乘阶级的贤圣,皆可由业果的原理说明。我们现在是受着人的业果,要保持这人的报身,要免受三途的苦报,就得从这难得的宝贵人生,信解佛法的做人道理。所谓学佛先从做人起,学成了一个完善的好人,然后才谈得上学佛,若人都不能做好,怎么还能去学超凡入圣的佛陀?所以学佛法的人,敬佛法僧,信业果报,是最要紧的一着。不但流转的六凡,出世的三乘,皆建立在业果上;就是最高无上的佛陀,也不出因果的范围,因为要修大乘六度万行的清净殊胜因,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始从人乘,终至大乘佛位,名之曰「五乘」,而这因缘生法的原理亦即所谓因果法的原理,是五乘所共修的法。一个人,尤其是做了一个佛教徒的人,对因果业报,不能深信,则不能领受真正的佛法,也就不能了解佛法的正义,同时亦不能算为佛教徒,故根本上不能入佛法之门!这五乘共法的第一级,其范围极广,把这级稳固了,然后再进趣上级,那就容易了。比方世间造塔,不论他造七层九层,而最下层一定造得宽广和巩固,因为下层基础做好,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向上造,学佛也是这样。

  第二级三乘共法  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种出世的圣人,他们认识了世间纯粹的是苦,知道了世间无一可爱乐,于是深深的厌离世间,积极的求出世的涅盘之乐。依着四念处、四正勤以至八正道的基本道路,而去实践进修,不求人天果报,唯一目的、求证出世涅盘。教中所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就是三乘共法的标准,使三乘人了脱生死诸苦,证得涅盘寂静。所谓共法者,以三乘虽有差殊,而这三法印是三乘所共遵以断烦恼了生死的。这三乘共法,较前高了一级,以他们首先远离了有漏流转法,此则不共人天,为希人天乐果者之所不能及。因为人天有情,对于世间业果,尚有所希求的原故。

  第三级大乘特法  这是菩萨所特有的,不共于人天二乘的。此大乘佛法,以大悲菩提心,法空般若智,遍学一切法门,普渡一切众生,严净无量国土,求成无上佛果,为其唯一的誓愿、唯一的事业。

  此上三级的分别,是就整个的佛法普遍而说的,然大乘法广,应份摄三宗以除偏执,这在民十二年我作佛法总抉择谈已经说到。不过当时所说的名词,稍有出入,今再作确定的说明于后:

  一、法性空慧宗  通达一切法的真如实性,必须了知一切法的自性皆空,然这要有毕竟空慧,才能究竟通达诸法空性。通达法空的般若;是大乘法的基本条件。虽有些根性钝劣的有情,讲解法空而不趣修大乘菩萨行,仍入小乘涅盘的;然发菩提心要广行菩萨道者,则必须通达法空,以法空般若为宗。很多的大乘经论,就这一分真理上观察特重,所以抽象的立此法性空慧宗,以摄一部份大乘佛法。

  二、法相唯识宗  法相是说明种种诸法无量差别的相状,这相的意义非常之广,凡一切法的相,皆可名为法相。如五法中的真如,可说是性,亦可说是相;三性中的圆成实,可说是性、亦可说是相。然而给予诸法的差别相上一个正确的了解,适当的明白,则其所宗者即是唯识。以唯识讲明一切法,有无量差别的一切功能种子,生起一切现行,因果相关,种现相续,明一切有为诸法因果差别。即对于无生无灭的无为法,所有真正认识切实了解、究竟亲证,也是由识及由识转成的智所了知。所谓「诸识所缘,唯识所现」。故凡了知的一切法相,皆是识现之法,识所现者;无为法虽非识所变,但也由识所显;若非净分识的正智所显现,则毕竟没有真如的证明了。这也有许多大乘经论所专重,故立此宗以摄之。

  三、法界圆觉宗  法界的「界」字,是包括一切法之义,即以尽一切法为界,而为任何一法所不能超越。前所说的「法性」、「法相」,都包括其中。「圆觉」可以说就是佛十号中的正遍知或正遍觉,佛果位上的一切智智、一切种智、一切相智,皆与圆觉之名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以佛果之正遍知,无一刹那不是圆满周遍觉知一切诸法性相的。法界的一切法,要能圆满觉知,唯圆觉智,故以圆觉为宗。凡等觉菩萨以下,皆未能一刹那圆遍觉知诸法性相,以菩萨地上,以前刹那起根本智见诸法性,要后一刹那后得智生方得见诸法相而未能周尽。佛智则不如是,一刹那间就能够周遍了知诸法性相。这在许多大乘经论中也都有所说明的。而天台、贤首所判圆教,亦皆依佛智境界而阐说。如天台圆教讲一念圆具三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明。依此发心修行的菩萨,即所谓圆顿法门,以佛智境界为法门,而直趋无上菩提,禅、净、密等也都属此宗。

  宗诸大乘经论的古来各宗派,皆各有所偏据,故我特明三宗,因为以这三宗来看一切大乘佛法,没有解不通,亦没有不圆融。至于上述的三级,初级的五乘共法,不论是人乘、天乘、乃至佛乘,谁也不能离了因果法而言。第二级的三乘共法,也是不能离了初级去凌空施设;即大乘不共法,也不能离了前二级而独立,所以说三级是互相依靠的。人天果、二乘果都是趋佛乘过程中的一个阶梯,非是究竟的目的地,究竟的目的地是至高无上的一乘佛果。丙、行之当机及三依三趣

  「行」是侧重当机者实践上说的。佛在世时,当机说法,随闻而解,随解而行而证。所依所趣,在当机的各人有无量差别,不能拘说,故法贵当机,当机者妙,药贵愈病,愈病者善。如平常不可食的秽毒,若是拿来做药,适当病人的治疗,那也是最好的药了。所以不能定说怎般那般,更不可说这个法门某一类众生可修,那个法门某一类众生不可修。今判三依三趣,乃就三个时代机宜的大概而言。佛法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现在正是第三千年间。依教中说: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正法住世的时间有一千年,像法亦然,而末法则有万年。分述于左:

  一、依声闻行果趣发起大乘心的正法时期  如来出世的本怀,是欲说出自悟自证的实相法门,但因为此土众生的根机未熟,乃方便先说适合当时机宜的,先说声闻乘法,令当机者起行证果。到法华会上才把这本怀说出来:「为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现于世」。前所说者,都是令入佛乘,法华经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从这点意义上说:由佛世时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证成的声闻行果,而向于发起大乘心──即菩萨行果或佛的行果。声闻行果,乃佛住世时,当机广说。我们看佛经,可以见到很多比丘得证圣果的记载──或证须陀洹果、或证斯陀含果、或证阿那含果、或证阿罗汉果。即或有未能证得四沙门圣果者,从佛出家,至低限度,亦都能依比丘戒修行。到了佛灭度后,佛弟子们依着如来的正法──声闻行果实践实修,证得声闻果者,在教史上亦历历可见。所以正法期间,是依声闻行果而趣于发起大乘心的。已证声闻果者,大乘心一发,即知早走上菩萨行的半途,不难成佛了。

  二、依天乘行果趣获得大乘果的像法时期  在印度进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传于西藏的密法。中国则是禅宗、净土宗。禅宗出于第一期的末叶,附属于第一期,故此像法时期足为代表的是密宗、净土宗,是依天乘行果的道理。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的幻身成化身佛,净土宗如兜率净土,即天国之一。西方等摄受凡夫净土亦等于天国。依这天色身、天国土,直趣于所欲获得的大乘佛果。这是密净的特点,与前期有所不同。以初期能先证声闻行果的根机,到这像法时候是很少有的了。因为像法时期的众生,理解力虽比较强,但持比丘戒者不可多得,故证声闻行果颇不容易!是以先成天幻身,或上生天净土,依密净的天乘行果以期速达成佛的目的。所以像法期间,是依天乘行果而趣佛果──趣于大乘行果的。

  三、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末法时期  这是踏上了佛灭后第三千年的时代了,到了这时候──末法的开始,依天乘行果修净密勉强的虽还有人做到,然而就最近的趋势上观察,修天乘行果这一着也不适时代机宜了。因此、也就失了能趣大乘的功效。但前一二期的根机,并非完全没有,不过毕竟是很少数的了。而且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为障碍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应在进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声闻行果,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实行我所说的人生佛教的原理。依着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方是时代的所需,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即菩萨行大弘佛教。在业果上,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所以末法期间,是依人乘行果而进大乘行的。

  今天所说的,从前都有讲过,不过没有综合的讲,这次是综合的讲一遍了。人生佛教,即由人乘进趣大乘的佛法,在我着的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人生观的科学、现实主义、自由史观等各书中,曾有详细的理论建立。现在最要紧的是:先了解佛法、正信佛法,由正信佛法而实行佛法。就普遍的机宜上,重在从完成人生以发达人生而走上菩萨行的大乘觉路。就从保持人的业果言,在今日亦须以佛法建立起人生道德,使人间可为实行佛法的根据地。人人学佛,佛法才可风行世界,普遍全球。

  我对佛法总系统的思想,略述如上。今天讲了出来,是给大家一个总括的概念,你们应以这第三期的系统思想,去观察佛法、了解佛法,修行佛法,宣扬佛法。

  (心月、演培记)(见海刊二十一卷第十期)

 


中华典藏网旨在推广国学知识
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