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五(出因果经)

尔时世尊。又于他日入指池而自洗浴。洗浴讫已心念欲出。无所攀持。池上有树名迦罗迦。枝叶蔚映临于池上。树神即便按此树枝令佛攀出还坐树下。于时迦叶来至佛所。忽然见树曲枝垂荫。怪而问佛。此树何故曲枝垂荫。佛即答言。我于向者入池洗浴。出无所攀。树神致感为我曲之。于是迦叶见树曲枝。又闻佛言叹未曾有。而自心念。年少沙门乃有如此大威德力能感树神。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心自念言。明日摩竭提王及诸臣民婆罗门长者居士等。当来就我作七日会。年少沙门若来在此。国王臣民婆罗门长者居士等。见其相好及以神通威德力者。必当舍我而奉事之。愿此沙门。于七日中不来我所。佛知其意即便往诣北郁单越。七日七夜停彼不见。过七日已集会讫毕。国王辞去。迦叶心念。年少沙门近于七日不来我所。善哉快哉。我今既有集会余馔欲以供之。其若来者善得时宜。于是世尊即知其意。从郁单越。譬如壮士屈伸譬顷来到其前。于时迦叶忽见如来。心大惊喜即问佛言。汝近七日游行何处而不相见。佛即答言。摩竭提王及诸臣民。婆罗门长者居士。于七日中就汝集会。汝近心念不欲见我。是故我往北郁单越。以避汝耳。汝今心念欲令我来。所以今者故来诣汝。迦叶闻佛说此言已。心惊毛竖而作此念。年少沙门乃知我意。甚为奇特。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世尊。又于他日。心自思惟。优楼频螺迦叶。根缘渐熟。今日正是调伏其时。思惟是已即趣尼连禅河。既到河侧。是时魔王来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宜般涅盘。今者宜般涅盘。何以故。所应度者皆悉解脱。今者正是般涅盘时。如是三请。世尊尔时答魔王言。我今未是般涅盘时。所以者何。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具足故。所应度者皆未究竟。诸外道众悉未降伏。尔时如来亦复三答。魔王闻已心怀愁恼。即还天宫。世尊即便入尼连禅河。以神通力令水两开。佛所行处步步尘出。使两面水皆悉涌起。迦叶遥见谓佛没溺。即与弟子乘船而来。既至河侧见佛行处皆悉尘起叹其希有。而自念言。年少沙门虽有如此神通之力。然故不如我道真也。是时迦叶即问佛言。年少沙门欲上船不。佛言甚善。于时世尊即以神力。从船底入结加趺坐。迦叶见佛从船底入。而无穿漏。叹其希有。心自念言年少沙门乃有如是自在神力。然故不如我得真罗汉也

瑞应本起云。如是变化凡有十八。迦叶复念。是大沙门神则神矣。然不如我以得罗汉也。佛即语言。迦叶汝非罗汉。亦复非是阿罗汉道。汝今何故起大我慢。瑞应本起云。佛语迦叶汝非罗汉。不知道证。胡为强颜不知羞耻。虚妄自称我有道德。于是迦叶心惊毛竖。惭愧无颜自知无道。即稽首言。今大道人实妙神圣。乃知我意。迦叶闻说如此语时。心怀愧惧身毛皆竖。而自念言。年少沙门善知我心。即白佛言。如是沙门。如是大仙。善知我心。唯愿大仙摄受于我。佛即答言。汝既年老百二十岁。又复多有弟子眷属。又为国王臣民所敬。若欲决定入我法者。先与弟子熟共论详。迦叶答言。善哉善哉如大仙敕。然我内心非不决定。为当还与弟子论耳。作此语已即还本处。集诸弟子而语之言。年少沙门住此以来。见其种种神通变化。极为奇特智慧深远。性又安详。我今便欲归依其法。汝等云何。弟子答言。我等所知皆尊者恩。年少沙门既为尊者之所归信。岂当有虚。我等亦见有诸奇异。尊者若欲必受其法。我等亦愿随从归依。于时迦叶闻诸弟子作是言已。即便相与俱诣佛所。而白佛言。我及弟子今定归依惟愿大仙时摄我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即随所应广说四谛。于时迦叶闻说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乃至渐渐成阿罗汉果。尔时迦叶五百弟子。既见其师已为沙门。心生愿乐亦欲出家。即白佛言。我等大师。已为大仙之所摄受今成沙门。我等亦乐随大师学。唯愿大仙听我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于是世尊。即为转于四谛****。时五百弟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成须陀洹果。渐渐修行。乃至亦得阿罗汉果。尔时迦叶及五百弟子。以其事火种种之具。悉皆捐弃尼连禅河。师徒相与随佛而去。尔时迦叶二弟。一名那提迦叶。二名伽阇迦叶。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在尼连禅河侧。居于下流。忽见其兄并及弟子。所事火具悉逐流来。心大惊愕而自念言。我兄今者有何不祥。事火之具今随水流。将非恶人之所害也。是时二弟奔竞相就。而共议言。我兄今者。若复不为恶人所害。诸物何缘从水而来。苦哉怪哉。我等宜速共至兄所。即便相与逆流而上。至兄住处空寂无人。心大悲绝。不知其兄及诸弟子之所在处。四向推寻。遇见旧人而问之言。我仙圣兄及诸弟子。不知所在。汝见之不。旧人答曰。汝仙圣兄与诸弟子。弃事火具。皆悉往于瞿昙之所。出家学道。是时二弟闻此语已。心大懊恼怪未曾有。又自念言。云何弃于阿罗汉道。而复更求他余法也。即便驰往至其兄所。到已见兄并及眷属。剃除须发身被袈裟。即便跪拜而问兄言。兄本既是大阿罗汉。聪明智慧无与等者。名闻十方莫不宗仰。何故于今自舍此道。还从人学此非小事。尔时迦叶答其弟言。我见世尊成就大慈大悲。有三事奇特。一者神通变化。二者慧心清彻。决定成就一切种智。三者善知人根随顺摄受。以此事故。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我今虽复国王臣民。所见宗敬。世论机辩无能折者。然非永断生死之法。唯有如来所可演说。能尽生死。既值如是大圣之尊。而不自励。师彼高胜。则是无心亦为无眼。二弟白言。若如兄语。决定是成一切种智。我所知得。皆是兄力。兄今既已从佛出家。我等亦愿随顺兄学。即各语其诸弟子言。我今欲同大兄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汝意云何。时诸弟子即答师言。我等所以得有知见。皆大师恩。大师若欲于佛法中而出家者。亦愿随从。于是那提迦叶。迦阇迦叶。各与二百五十弟子。至于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唯愿慈哀济度我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时那提迦叶伽阇迦叶。又白佛言。我诸弟子。今皆欲于佛法出家。唯愿世尊垂愍听许。佛即答言。善哉善哉。尔时世尊。便呼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即为那提迦叶伽阇迦叶。及诸弟子现大神变。又应其心而为说法。语言比丘。当知世间皆为贪欲嗔恚愚痴猛火之所烧炙。汝等往昔奉事三火。既能绝弃除此外惑。今三毒火尚犹在身。宜速灭之。时诸比丘闻佛此语。于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世尊又为说四谛。皆得阿罗汉果

尔时世尊心自念言。频婆娑罗王。往昔于我有约誓言。若道成者愿先见度。今日时至宜应往彼。满其本愿作此念已。即与迦叶兄弟。及千比丘眷属围绕。往王舍城诸频婆娑罗王所。尔时频婆娑罗王。昔以聚落。给优楼频螺迦叶者既见迦叶及其弟子。悉为沙门即还启王。说如此事。王与诸臣既闻此语。心大惊怪默然无声。时外人民闻此语已。各相谓言。优楼频螺迦叶。智慧深远无与等者。年又耆老已得阿罗汉。云何反为瞿昙弟子。终无此理。乃可说言沙门瞿昙为弟子耳。尔时世尊。渐近王舍城。住于杖林。时优楼频螺迦叶。即便遣其常所使人。白频婆娑罗王言。我今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今随从佛来至杖林。大王宜先礼拜供养。王闻来信说此言已。方决定知优楼频螺迦叶为佛弟子。即敕严驾。与诸大臣婆罗门。及人民众。往诣佛所。至杖林外。王即下舆除去仪饰。出至佛前。尔时空中有天而语王言。如来今者在此林中。是诸天人最上福田。大王宜应恭敬供养。又应宣示国中人民。皆悉令其供养如来。时王既闻彼天语已。心大欢喜倍增踊跃。普曜经云。时瓶沙王闻之欣然。大悦吾本共要得佛相度。敕诸大臣长者梵志。国中吏民。严治道路。散华烧香持诸幢盖。王乘羽葆之车。大臣百官前后导从。千乘万骑。长者梵志万二千人。欲出城迎忽大风起闭其城门。王怪所以今行迎佛。当有吉喜快善瑞应。时城门神即谓王言。快无不利。王往前世。与八万四千王。治寺起塔。誓言。于来世一时见佛。咨受道教。今有一人闭在刑狱。违其本誓。故城门闭。当放大赦狱中人出。同时见佛咨受训诲。城门乃开。王闻乃遣速敕诏。放大赦境土狱囚得出。一时往迎。时佛入国。有大社树名曰遮越。佛与比丘坐树下。王遥见佛。如星中月。犹如日出天下大明靡不照耀。亦如帝释梵王。圣帝处于本宫。如树华茂晃若金色。威神特显光明巍巍。超绝无侣。王心踊跃下车步进。五体威仪。除盖履扇冠帻刀杖。前稽首佛足。自称其号。我是国主瓶沙王也。久服圣尊饥虚积时。如是至三。佛告王曰。实如来言是王瓶沙也。诸佛天神皆护王身。王曰。蒙佑退坐一面。前者作礼。中者低头。后者叉手。皆却坐讫。王及臣民睹优楼迦叶在山学仙。耆旧来久怪之佛边。心自念言。佛是优楼师。优楼是佛师乎。佛睹心念即告优楼。为说偈言

云何优楼卿  本可所事神

祠祀归水火  日月众梵天

事来为几何  夙夜精进学

心中不懈废  宁益致神仙

于时迦叶以偈报佛

自念祠祀来  以历八十年

奉风水火神  日月诸山川

夙夜不懈废  心中无他念

至竟无所获  值佛乃安宁

王及群臣国中万民。尔乃别知优楼迦叶。是佛弟子。便进林中。遥见如来相好庄严。又见优楼频螺迦叶。兄弟三人并其弟子。前后围绕。如盛月满处众星中。行步踊悦不能自胜。既至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我是月种摩竭提王。名频婆娑罗。世尊知不。佛即答言。善哉大王。于是频婆娑罗王。却坐一面。时婆罗门及以大臣。诸人民众皆悉就坐。尔时世尊。既见来众皆安坐已。即以梵音。慰问频婆娑罗王言。大王。四大常安隐不。统理民务无乃劳耶。王即答言。蒙世尊恩幸得安隐。尔时频婆娑罗王。及余大众婆罗门。长者居士大臣人民。既见迦叶为佛弟子。自相谓言。呜呼如来有大神力。智慧深远不可思议。乃能伏于如此之人。以为弟子。尔时复有诸余人众。心自念言。优楼频螺迦叶。有大智慧。普为世人之所归信。云何当为沙门瞿昙而作弟子。心怀狐疑。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即语迦叶。汝今宜应现诸神变。于时迦叶即升虚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复现小。或分一身为无量身。或现入地还复踊出。于虚空中行住坐卧。举众见已叹未曾有。悉皆称言第一大仙。尔时迦叶现此变已。即从空中到于佛前。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实是天人之师。我今实是世尊之弟子。如是三说。佛即答言。如是如是迦叶。汝于我法是何等利。弃舍火具而出家也。于是迦叶。以偈答言

我于昔日中  所事火功德

得生天人中  受于五欲乐

恒如是轮转  没于生死海

我见此过患  所以弃舍之

又复事火福  得生天人中

增长贪恚痴  是故我远离

又复事火福  为求将来生

既已有生故  必有老病死

已见如此事  是故弃火法

施会修苦行  乃以事火福

虽得生梵天  此非究竟处

以是因缘故  所以弃事火

我见如来法  离生老病死

究竟解脱处  是故今出家

如来真解脱  为诸天人师

以是因缘故  归依大圣尊

如来大慈悲  现种种方便

及诸神通力  而以引导我

云何而复应  奉事于火法

尔时频婆娑罗王。及诸大众闻优楼频螺迦叶。说此偈言心大欢喜。于如来所深生敬信。决定得知如来必成一切种智。审知迦叶是。佛弟子。尔时诸天于虚空中。雨众天华作妙妓乐。异口同音唱言善哉。优楼频螺迦叶快说此偈。尔时世尊。知诸大众心意决定。无复狐疑。又观其根皆以成熟。即为说法。大王当知。此五阴身以识为本。因于识故而生意根。以意根故而生于色。而此色法生灭不住大王。若能如是观者。则能于身善知无常。如此观身不取身相。即能离我及于我所。若能观色离我我所。即知色生便是苦生。若知色灭便是苦灭。若人能作如此观者。是名为解脱。若人不能作斯观者。是名为缚。法本无我及以我所。以倒想故横计有我及以我所。无有实法。若能断此倒惑想者。即是解脱。尔时频婆娑罗王。心自思惟。若谓众生言有我者。而名为缚。一切众生皆悉无我。既无有我谁受来报。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即语之言。一切众生。所为善恶及受果报。皆非我造亦非我受。而今见有造作善恶。受果报者。大王。谛听。当为王说。大王。但以情尘识合。于境生染累想滋繁。以是缘故驰流生死备受苦报。若于境无染。息其累想即得解脱。以情尘识三事因缘。共起善恶及受果报。更无别我。譬如钻火。因手转燧得有火生。然彼火性。不从手生及以燧出。亦复不离手及燧钻。彼情尘识亦复如是。时频婆娑罗王又自思惟。若以情尘识和合故。而有善恶受果报者。便为常合不应离绝。若不常合是即为断。尔时世尊知王心念。即便答言。此情尘识不常不断。何以故。合故不断。离故不常。譬如缘于地水。因彼种子而生芽叶。种子既谢不得名常。生芽叶故不得名断。离于断常故名中道。三事因缘亦复如是。尔时频婆娑罗王。闻此法已心开意解。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万那由他婆罗门。大臣人民亦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九十六万那由他诸天人。又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频婆娑罗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白佛快哉世尊。能舍转轮圣王之位。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我昔愚痴。欲留世尊临治小国。今观慈颜又闻正法。方怀惭愧追悔昔过。唯愿世尊。以大慈悲受我忏悔。我于昔日白世尊言。若得道时愿先度我。今日始蒙宿愿成遂。荷世尊恩。得履道迹。我从今日。供养世尊。及比丘僧。当令四事不使有乏。唯愿世尊住于竹园。令摩竭提国长夜获安。佛即答言。善哉大王。乃能舍于三不坚法。求三坚报。当令王愿得满足也。时频婆娑罗王。知佛受请住竹园已。顶礼佛足辞退而去。普曜经云。大臣贺王。前时诸王悉不见佛。今独王见。宿福禄厚故乃尔耳。王益欣踊亦贺诸臣。卿等大德值是圣尊。王还宫中敕宫夫人。婇女大小及国吏民。岁三月六斋守禁法施戒博闻。王适归宫。时天帝释将八万天。散华佛上归命作礼而去。言南无佛。寻皆悉度。得法眼净

时摩竭国有一长者。名曰迦陵。见佛入国。天人所奉而无精舍。我有好园欲用上佛。往诣佛所稽首足下。前白佛言。佛愍一切如亲爱子。弃转轮王不慕世荣。今无精舍有一竹园去城不远。愿以奉佛可作精舍。佛受祝愿。佛及圣众游处其中。是故名曰迦陵竹园。王还城已即敕诸臣。今于竹园起诸堂舍。种种庄饰极令严丽。悬缯幡盖散华烧香。悉皆办已即便严驾。往至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竹园僧伽蓝。修理始毕。唯愿世尊与比丘僧。哀愍我故往住彼也。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及无量诸天。前后围绕入王舍城。当于如来蹈门阃时。城中乐器不鼓自鸣。门狭更广门下更高。一切丘墟皆悉平坦。臭秽尘垢自然香净。聋者得听哑者能语。盲者得视狂者得正。拘躄疾病普皆除愈。枯木发华腐草荣秀。涸池增澜香风清靡。凤雀孔翠凫雁鸳鸯。异类众鸟缤纷翔集。出和雅音。有如是等种种祥瑞。既入城已。与频婆娑罗王俱往竹园。尔时诸天满虚空中。时王即便手执宝瓶。盛以香水。于如来前而作是言。我今以此竹园。奉上如来及比丘僧。唯愿哀愍为我纳受。作此言已即便奉舍。尔时世尊默然受之。说偈咒愿

若人能布施  断除于悭贪

若人能忍辱  永离于嗔恚

若人能造善  则远于愚痴

能具此三行  速至于涅盘

若有贫穷人  无财可布施

见他修施时  而生随喜心

随喜之福报  与施等无异

尔时婆罗门大臣及余人民。见王奉施如来僧伽蓝。皆悉踊跃生随喜心。尔时频婆娑罗王。施僧伽蓝已。心大欢喜头面礼足。退还所住。阎浮提中诸王见佛。频婆娑罗最为其首。诸僧伽蓝。竹园僧伽蓝。最为其始。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住竹园僧伽蓝。于时王舍城中。有二婆罗门。聪明利根有大智慧。于诸书论无不通达。辩才语议莫能摧伏。一姓拘栗名优婆室沙。母名舍利。故举世唤为舍利弗。二姓目犍连。名目犍罗夜那。各有一百弟子。普为国人之所宗仰。二人互共以为亲友。极相爱重咸共誓言。若先得闻诸妙法者。要相开悟无得吝惜

尔时阿舍婆耆比丘。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摄诸根威仪详序。路人见者皆生恭敬。时舍利弗忽于路次。逢见阿舍婆耆。善摄诸根威仪详序。彼舍利弗善根既熟。见阿舍婆耆心大欢喜。踊跃遍身。停步瞻视不能暂舍。即便问言。我意观汝似新出家。而能如此摄诸情根。欲有所问唯愿见答。汝今大师其名何等。有所教诫演说何法。时阿舍婆耆即便安详而答言。我之大师得一切种智。是甘蔗种姓天人之师。相好智慧及神通力。无与等者。我既年幼学道日浅。岂能宣说如来妙法。然以所知当为汝说。即说偈言

一切诸法本  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  则得真实道

时舍利弗闻阿舍婆耆说此偈言。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见道迹已心大踊跃。身诸情根皆悉悦豫。而自念言。一切众生悉着于我。所以轮回在于生死。若除我想。即于我所亦皆得离。譬如日光能破于暗。无我之想亦复如是。悉能破于我见暗障。我从昔来所可修学。皆为邪见。唯今所得是真正道。作此念已。礼阿舍婆耆足。归还所止。时阿舍婆耆至前乞食讫还竹园。时舍利弗还至住处。时目犍连夜那善根已熟。见舍利弗诸根寂定威仪详序。颜容怡悦异于常日。即便问言我今观汝。诸根颜貌与常有异。必当已得甘露妙法。我昔与汝共结誓言。若闻妙法要相启悟。汝有所得愿为我说。时舍利弗即便答言。我今实已得甘露法。目犍连夜那闻已。欢喜无量。叹言善哉。时为我说。舍利弗言。我今出行逢一比丘。执持衣钵入村乞食。诸根寂静威仪详序。我既见已深生恭敬。既到其所而问之言。我意观汝似新出家。而能如此摄诸情根。欲有所问唯愿见答。汝今大师其名何等。有所教诫演说何法。时阿舍婆耆。即便安详而见。答言。我之大师得一切种智。是甘蔗种天人之师。相好智慧及神通力。无与等者。我既年幼学道日浅。岂能宣说如来妙法。然以所知当为汝说。即说偈言

一切诸法本  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  则得真实道

尔时目犍罗夜那。闻舍利弗说此语已。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舍利弗与目犍罗夜那。各于佛法得甘露已。共相谓言。我等已于佛法各得利益。今者宜应共往佛所。求索出家。作此语已。各唤弟子而语之言。我等今者。已于佛法得甘露味。唯有此法是出世道。我今欲往求佛出家。汝等云何。诸弟子等答其师言。我等今者有所知见。皆大师力。师若出家我悉随从。于是二人即将二百弟子。往诣竹园既入门已。遥见如来相好庄严。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心大欢喜踊跃遍身。尔时世尊见舍利弗。及目犍罗夜那。与诸弟子相随来已。告诸比丘汝等当知。今此二人将诸弟子。来至我所欲求出家。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连夜那。当于我法中为上弟子。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目犍罗夜那者。于神通中复为无上。至佛所已头面礼足。而白佛言。我于佛法已得道迹。乐欲出家愿垂听许。尔时世尊即便呼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时彼二百弟子。既见其师成沙门已。俱白佛言。我等亦欲随师出家。唯愿世尊垂愍听许。于是世尊即便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为舍利弗。及目犍罗夜那。广说四谛。二人即得阿罗汉果。又复为彼二百弟子广说四谛。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乃至亦成阿罗汉果。尔时世尊。即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大阿罗汉。于摩竭提国广利众生。诸比丘中。多有人名目犍罗夜那。世尊故名此目犍罗夜那。为大目犍罗夜那。普曜经云。佛有沙门名曰安陆。遣行宣法开化未闻。五浊之世人在荒迷。不达至真入城分卫。衣服齐整威仪礼节。不失常法行步安详。因是使人见之心悦。时舍利弗本字优波替。而遥见之心中欣然。心自念言。我学来久。未曾睹此沙门衣服。安详齐整不失仪节。试往问之所奉何道。吾常意疑。当有异闻殊妙之道。未必齐此往问比丘。所事何道谁为师主。愿闻其志。比丘知意。即说偈曰

吾师三界尊  有三十二相

等不存有无  度众十二门

我年既幼稚  学根近薄鲜

岂能宣至真  如来无极业

一切诸法本  从缘悉本无

若能反本源  乃名曰沙门

安陆沙门答曰。吾所事师从无数劫。奉行六度无极之法。四等四恩行无尽哀。奉无极慈欲度一切。积功累德不可称载。一生补处在兜术天。降神现存寄迦维罗卫国。处夫人胎如日现水。生行七步天地大动。瑞三十二称己圣音。三界皆苦吾当度之。释梵四王咸来启受。九龙浴身其德无量。粗举其要。非吾萤烛所叹能究。悉非心口之所言思。是吾大师天人之尊于是颂曰

吾师天中天  三界无极尊

相好身丈六  神通游虚空

化训去五阴  拔断十二根

不贪天世位  心净开法门

时舍利弗欣然大悦。如冥睹明口言善哉。昔来抱疑又吾好学。八岁从师至年十六。靡不周宗行遍天下。******国自谓已达。今乃闻异无上正真。得吾本愿今佛所在。答曰在迦陵竹园。将诸弟子往诣佛所。稽首足下问讯至尊。身堕愚冥迷惑历载。不得咨受今乃奉圣。无极大道。愿听出家得为比丘。受成就戒。佛言。善哉呼比丘来。头发自堕袈裟着身。佛为说经分别诸法。十二根本亘然意达。漏尽意解得无着果。前白佛言。吾有同学。俗字拘律陀今名目连。少小相顺要有至真。以相开示今已蒙济。彼没尘垢未得拔出。承尊圣旨往开示之。佛言善哉。宜知是时。勿得稽留。时舍利弗稽首佛足。辞出入城求目连。遥见目连与诸弟子。游行城里街曲里巷。舍利弗趣之。目连睹见体改服变。不与常同问之所以。被服改变有何异见。答曰学人无常唯行大明。吾学积年不值大圣。今乃遇之无上大道。欣庆无量故来相求。同其道味累劫无穷。目连答曰此非。小事善共思惟。舍利弗曰。不须重言吾厌从事。不复欲闻假喻言之。人有珍妙施有胜得。大宝如意明珠及获宝瑛。复欲反求帛祠为珠。非身所欲。目连答曰。仁智胜我。常兄事卿必不相误。便当同志将吾受训。稽首至尊。时舍利弗与目犍连。俱往诣佛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叉手白佛。违旷侍省沉没尘垢。今乃奉觐愿为沙门。启受法律。佛言善哉即除澡瓶屏鹿衣杖具。佛呼比丘来。头发自落袈裟着身。为说正谛漏尽意解。所作已办成无着果。佛言此二人等往古世时。誓供养我待吾道成。侍卫左右今乃相值。本有千弟子。得舍利弗目连。有二百五十比丘一时所度

尔时偷罗厥叉国。有一婆罗门名曰迦叶。有三十二相。聪明智慧诵四毗陀经。一切书论无不通达。极为巨富善能布施。其妇端正举国无双。二人自然无有欲想。乃至亦不同宿一室。久于往昔种善根故。不乐在家受五欲乐。日夜思惟厌离世间。精勤求访出家之法。如是推寻不能得已。即舍家事入于山林。心念口言诸佛如来。出家修道。我今亦当随佛出家。即便脱去金缕织成珍宝之衣。而着价直千两金。坏色纳衣自剃须发。尔时诸天于虚空中。既见迦叶自出家已。而语之言。善男子。甘蔗种族白净王子。其名萨婆悉达。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举世号为释迦牟尼佛。今者与千二百五十阿罗汉。在王舍城竹园中住。尔时迦叶闻天语已。欢喜踊跃身毛皆竖。即便往趣竹园僧伽蓝。尔时世尊知其当来。而自思惟观其善根。宜往度之。作此念已。即行逆之。到多子兜婆而逢迦叶。时彼迦叶。既见相好威仪特尊。即便合掌而作此言。世尊实是一切种智。实是慈悲济众生者。实是一切所归依处。即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今者。是我大师。我是弟子。如是三说。佛即答言。如是迦叶。我是汝师。汝我弟子。佛又语言。迦叶当知。若人实非一切种智。而欲受汝为弟子者。头即裂坏以为七分。又复告言。善哉迦叶快哉迦叶。当知五受阴身是大苦聚。于时迦叶闻此语已。即便见谛。乃至得于阿罗汉果。尔时世尊即与迦叶俱还竹园。以此迦叶有大威德智慧聪明。是故名之为大迦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普光如来出兴世时。善慧仙人岂异人乎。即我身是。缘路所过五百外道。所共论议及随喜者。今此会中。优楼频螺迦叶兄弟。及其眷属千比丘是。时卖华女者。今耶输陀罗是。善慧仙人发布地时傍有二人扫佛前地。及二百人随喜助者。今此会中舍利弗大目犍连夜那。并二百弟子比丘是。虚空诸天见善慧仙人。以发布地。悉皆随喜而赞叹者。我初得道。鹿野苑中始******。八万天子及频婆娑罗王。所将眷属八万那由他人。及九十六万亿那由他天是。汝等当知。过去所种因缘。无量劫终不磨灭。我于往昔精勤修习一切善业。及发大愿心不退转。故于今者。而已成就一切种智。汝等宜应勤修道行。无得懈怠。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顶戴作礼而退。普曜经云。王遥闻子得佛道。已来六年生念久已。心中悲喜饥虚欲睹。有一梵志名优陀耶。聪明智慧本侍菩萨常得其意。王告优陀往请。迎佛别阔。已来十有二年夙夜愁戚。不舍其心思一相见如复更生。优陀受教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具以王意白佛。优陀见佛。诸天释梵归化一切受命。前白佛言。愿得出家以为沙门。佛言呼比丘来。头发自堕便成沙门。得罗汉道佛时所度。其余前后得道所度不可称计。佛自念言。本与父王要得佛道。尔乃还国当度父母。今正应还。设若还国无所感动。于事不宜所化鲜少。先遣神足弟子。比丘优陀耶。往显威神足。知佛欲往。乃解道尊咸共渴仰。发起道心所度乃多。尔时世尊告优陀耶。佛本出家与父母誓。若得佛道还度父母。今已得佛道德已成。必当还国不违本誓。汝以神足经行虚空。现其神变。乃知吾身已成大道。弟子尚尔况佛威德。巍巍无量尔乃信受。优陀受教神足飞行。经游虚空往到本国。迦维罗卫城上虚空。现无数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水不湿身火无所伤。七现七没。从东方没地出于西方。西没东出南没北出。北没南出。行空如鸟没地如水。履水如地。王及臣民莫不欣喜。乃知道尊。于是颂曰

佛从本所行  生死无数度

常念蜎飞类  勤苦无量劫

时坐佛树下  逮致本宿愿

欢喜当听说  难得数见闻

适成佛道时  辄降魔眷属

即坏生死本  消爱欲无余

佛念本生地  意欲见亲族

今听王头檀  所说甚可悲

比丘名优陀  姿性能悦人

佛遣使令行  孚致消息来

还入父王国  以入宣佛意

今王太子顾  意欲还至宫

优陀闻佛教  即听受奉行

因时于佛前  变化随地形

其身忽不见  神足来入城

乃至大王殿  父王所坐前

比丘优陀耶  进现悦头檀

变化若干品  踊出父王殿

净譬如莲华  泥土尘不生

父王见恐怖  即问斯何灵

将无是神只  出地何怪尔

此形姓为谁  本从何得斯

愿以开吾意  令心疑结解

从生至于今  未曾睹是变

太子本弃国  求道度众生

慕勤无数劫  于今乃得成

今王莫恐畏  且宽意悦豫

我以坏众恶  为王太子使

王闻太子问  泪下如雨星

十二年已来  乃承悉达声

今从吉祥至  思寤如更生

太子舍国位  成道号何名

出国坐六年  精进现成佛

号曰天中天  三界尊第一

本时在我尊  为作众宝殿

刻镂诸妙饰  于今室何如

优陀所答曰  佛之正真微

常坐于树下  诸天来归趣

吾子在宫时  茵褥布綩綖

皆以锦绣成  柔软有光泽

龙妻奉宝床  天帝贡袈裟

不以好衣喜  其心无增损

在国好美食  甘膳悉其味

今所服食者  安身何等类

执钵行分卫  福众无粗细

咒愿布施家  世世令安隐

悉达卧寝时  不敢妄呼觉

鼓琴发歌音  尔乃令寤起

如来三昧定  夙夜无眠觉

释梵来劝助  皆现稽首受

在家杂香浴  若干种众馨

香香遍室中  今用何所意

八解三脱门  洗浴除心垢

其心净如空  普安无恼忧

悉达在家时  捣若干杂香

香熏其衣服  清净无垢障

戒定慧解脱  以为道德香

熏于八难处  世世度十方

四品好床座  以若干宝

重叠布众具  以卧起其上

四禅为床座  意定无愦乱

清净如莲华  不着于泥水

在宫无数兵  诸臣而宿卫

左右常拥护  目不见恶秽

诸弟子众具  千二百五十

菩萨无央数  皆来稽首集

本在家未出  有四品好车

象马牛羊步  游行观四方

五通以骖驾  彻视洞听飞

睹本见众心  游观度生死

子出行往返  幢旍羽雕饰

前后诸导从  各执诸兵仗

四等慈悲护  恩惠仁爱度

普覆众危难  以严饰众生

生时杂妓乐  椎钟及鸣鼓

观者悉填路  前后不相害

树下波罗奈  椎鸣不死鼓

拘邻等得道  八万四千天

九十六道伏  其音闻三千

众生莫不悦  启受心皆明

所领何国土  人民为多少

所化有几人  悉为归伏不

领三千大界  化训诸群生

十方不可称  莫不蒙济度

在国思正法  助吾治万民

动顺礼节训  莫不承教闻

佛解空本无  舍于四颠倒

靡不归伏者  神静天为业

佛与世无仇  博无不备达

汝言何不及  一切皆自归

正天下满人  一人头若干

一头若干舌  舌解无数义

合集恒沙人  嗟叹佛功德

江沙劫不畅  况我萤烛明

王闻益悲喜。叹曰。善哉善哉。阿夷言不妄。佛当来不。何日当至乎。优陀报曰。却七日到王大踊跃。即敕群臣国中万民。吾往迎佛。导从威仪法转轮王。平治道路扫除令净。香汁洒地悬缯幡彩。竖其幢盖周遍国内。其所修治光饰尽宜。千乘万骑出四十里。往奉迎佛稽首归命。优陀前报王曰。本受佛教奉命见王。宣其意故今还宣命。说王意旨饥虚无量。欲见至尊稽首受法。并化万民咸蒙福庆。王曰。宜知是时勿复稽留。尔时优陀耶还来诣。佛稽首足下以启国王。世尊及诸弟子。自期七日当还本国。王及臣民莫不欣悦。别来积年夙夜想念。饮食不甘寝不能寐。饥虚日久计日度时。须世尊到已忆七日。于时大圣告诸弟子。明日当发至迦维罗卫见于父王。皆严整衣服。护持应钵。梵释四王闻佛还国。皆来送侍天雨香汁。散华烧香竖诸幢盖。四王诸天皆在前。导梵天侍右帝释侍左。诸比丘众皆随佛后。诸天龙神华香妓乐追于上侍。佛适进路先现瑞应。三千国土六反震动。百岁枯树皆生华实。诸枯竭溪涧自然泉水。王见此瑞知佛已来。敕诸释种大臣百官。皆行诣佛散华烧香。竖诸幢幡鼓众妓乐。悉出迎佛王遥见佛。在于大众如星中月。如日初出昭于朝阳。如树华茂芬芳炽盛。巨身丈六相好严身。晃如金山王睹悲喜。前稽首足惟别弥时。今乃相见。大臣百官皆稽首礼。即还入城足蹈门阃。地为大动天雨众华。乐器皆鸣。盲者得视。聋者得听。拘躄得行。病者得愈。哑者能言。狂者得正。偻者得伸。若被毒者毒为不行。百鸟禽兽相和悲鸣。妇女珠环相橖作声。当尔之时见此变化。莫不欢喜。室宝藏者自然发出。中满珍琦。怀异心者皆共和同。等心叉手自归命佛。诸畜生类蒙其光润。皆得生天。怀妊母人。蒙斯光明。苦痛微薄。皆得在产。端正姝好。消淫怒痴无复尘劳。展转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地狱休息饿鬼饱满。寻光来至归命世尊。皆发道意。王见佛巨身丈六。相好光明。体紫金色。诸根寂定。如星中月。晃如金山。天帝梵王四王所奉。睹诸梵志久在山中。薄露身形日炙风飘。身体黑臭在佛边侍。犹如黑乌在紫金山。不能发起显佛大德。令一切悦。便敕国中诸豪族释。端正姝好颜貌殊异。选五百人出为沙门。侍佛在左右。犹如凤凰在须弥山。亦如摩尼着水精器。时佛弟难陀亦作沙门。未下须发难有典作。剃头师前白佛言。人身难得。佛世难值。明时叵遇。今我大天及诸尊者。识道至高不可限量。不慕世荣舍世尊位。行作沙门今我小节下劣靡逮。何所贪乐不出为道乎。唯佛哀愍济救污泥。没溺尘埃拔为沙门。佛言善哉。佛时便呼比丘来。头发则堕袈裟在身。即成沙门礼诸沙门。因随次坐难在后作。次第作礼到此沙门。即住不礼心自念言。是我家仆不能为礼。佛知告难佛法大通。举学前后不在尊卑。犹如大海悉受万川。四流不避。污涂执心。如地四大俱等。地水火风内外无异。其神空净所着为名。宜弃自大以法自将。乃应先圣无极道训。时难见佛教诲切至。事不得止解了本无。弃捐自大下意为礼。天地大动众会同叹。善哉善哉。为道等心。除自高意而下卑心。感于天地为之大动。从是制法先学为长。后学为小。法之常仪各无所恨。无所诤讼。佛时入宫坐于殿上。王及臣民日日供养。百种甘馔。佛说经法所度无量。瞿夷携罗云来。稽首佛足瞻对问讯。久违侍觐旷废供养。时王僚属皆怀沉疑。太子捐国十有二年。何从怀妊生子罗云。佛语父王告诸群僚。瞿夷守节贞洁清净无瑕疵也。设王不信今当现证。于时世尊化诸众僧。皆使如佛。相好光明。等无差异。于时罗云厥年七岁。瞿夷即以指印信环。与罗云言。是汝父者以此与焉。罗云应时直前诣佛。以印信环而授世尊。王及群臣咸皆欣跃。称言善哉。所现无量真佛子也。佛语父王及诸臣曰。从今已后无复怀疑。此吾之子。缘吾化生。勿咎瞿夷也。王得道证。瞿夷受戒。净修梵行。宫人大小。咸受戒法。月六岁三。奉斋弗懈。国内清宁。风雨以节时不越序。五谷登贱民安其所。万邦黎庶咸来庆贺。道德滋茂如月之初

佑寻。法身无形群有已灭。觉智不起万动永寂。而甫现托生降神胎化者何也。乘大缘以应俗。本誓力以弘慈也。故能运般若之权。任首楞之势。回灵兜率。耀化赤泽。陶钧非我。利见由物。岂言像思议而能语其极哉。是以摄受群萠故地居轮皇。摧制刚夸故才穷艺术。断拔爱网故去国入山。显明法尊故降魔道树。凡斯如迹罔非振俗。应体圆通随方变现。法身凝湛未尝起灭。然世识习滞据迹为真。欲观如来失道逾远。故涅盘经云。若言菩萨在白净王宫。依因父母生育是身。是魔所说。盖谓证迹而迷本也。若本迹双照权实俱明。则披经无碍法身可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