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 太虚 | 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大乘法中有此一部,名题本生心地观经,就这经题一看,便知道经中的殊胜意义。大乘是从比喻上来显示佛法的。乘是车乘。大乘,这辆车乘大到何种程度?小的车乘,自己一个人开车,把自己一个运载到要去的地点罢了;这辆大车乘大极了。不是运载的‘人的多数’,而能运载的是‘无数的人’。所要运达的行程不是有数可纪录的,而将是到达到无限无边际的超世间的越空间深远的妙境中去的,这便是大乘。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 道源 | 道源法师讲述,1975年讲于志莲精舍,1980年能仁佛学院同学依录音带共集于海会寺,1999年释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灵泉禅寺及海印寺。道源长老在1988已圆觉归真,长老一生讲经虽多,但留世的著作太少,所以此本讲记更弥足珍贵。《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蒙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的加被,得与大众见面,并祈祝一切众生皆能亲闻受教,使这一部佛陀为在家居士所说的‘孝经’,经过长老生动细腻的阐述以后,更能入佛正知正见,得证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早成佛道重返娑婆广度众生。 |
佛学问答类编 | 李炳南 |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
人生哲学与佛学 | 王恩洋 | 龟山王恩洋居士著,动物恃本能而生活。蚕之作茧,蜂之酿蜜,蜘蛛之结网,皆生而能之,不待学也;人则不然,自营巢筑室至农工商贾,莫不由学。学愈进,则其生活亦安定而丰富。故人生必须学也。学之种类大别有二:一者自然之模仿,二者有意之学习。如儿童之说其本国本乡之语言,乃至一切风俗习惯之茹染皆是也。有意之学习复有二种:一曰技艺之学习,二曰科学之学习与制造。则自朴野而文明,人类生活以之而蒸蒸向上以造乎其极。科学之用宏伟莫与京矣! |
人生指南 | 毛凌云 | 菩萨戒优婆塞湖北通城惕园毛凌云纂述,六篇,第一,前言,第二,抉择信仰,第三,信愿念佛,第四,戒恶行善,第五,恪守行仪,第六,普劝念佛,附录,印送佛经佛像佛书十大利益。三界无安,人生最苦,因皆无始以来,迷而不觉,不知何为善恶,致误造杀盗淫妄等恶业,枉受灾祸病苦等恶报。且以共同恶业之所感召,使世界大乱,杀劫弥漫,核子竞赛,毁灭尤大,倘一触发,惨不忍言!纵能幸免,而人命无常,轮回尤险,或堕地狱饿鬼,或为畜生修罗,苦重时长,决难逃避。纵有善业,得升天道,福尽还堕,亦难久留。纵获为人,仍生老病死,八苦交煎,随业受报,轮回六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此皆善恶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曷胜危惧!虽人生物质之享受,如何丰富,而精神之空虚与恐怖,痛苦更甚! |
性相通说 | 德清 | 两卷,三藏法师玄奘集,憨山沙门德清述。佛称三界医王,所说一大藏经,如世之医方。至于相宗文字,如医家之脉诀。世之医者,舍脉而不知病症之微细,则妄施方药,虽金丹适令人死。故学佛而独以参禅为向上,不究性相之原。如医不问病症,而概施以金圆,未有不瞑眩发狂者。此今禅门之大谬也。若习教而不知参禅,如说方而不识药,亦有知药而不知病者。参禅而不知教,是犹重金丹而弃方脉,莫不夭折慧命丧法身,此可为法门之大忧也。 |
莹山清规 | 莹山绍瑾 | 凡二卷。日僧莹山绍瑾撰。又作莹山和尚清规、洞谷清规。系参酌古来各种清规而作,为集曹洞宗丛林清规之大成者。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本书详说日用、月次、年中诸行事,乃绍瑾于□树林、洞谷二处所行之清规,每一条皆折中佛祖戒规之过严与不及处,并附录绍瑾所着之坐禅用心记、三根坐禅说。 |
心经略说 | 黄念祖 |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
南传菩萨道 | 明昆 | 此书分为上下两册,译自英文版的《大佛史》(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的第一集上下两册讲解菩萨道的部份。译此书的原意是希望发愿修菩萨道者得以窥见记载于巴利圣典里的菩萨行道,而对他们在实践其愿方面有所助益;也希望欲证悟阿罗汉道果者能更了解应当如何修习波罗蜜,再实践之以令其成熟,而早日解脱生死苦海。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黄念祖 | 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作者在京弟子在后记中说:‘此本《白话解》乃黄念祖居士未竟之作。写此注解时提出三个指标:(一)不是把《大经解》翻成白话,而是在讲授《大经解》录音基础上大删特删,力求精简,通俗易懂,中心突出。(二)虽然简明通俗,但不失《大经解》原有的深度。(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突破。’由此可见《白话解》并不亚于《大经解》。作者弘法,一解再解,读者修学,亦应一读再读,益增胜解,咸归净土。因本书仅写至《三辈往生品》之上辈往生部分,未竟部分,需有愿者依照作者讲授《大经解》之录音(即《无量寿经讲座》全部七十盘,已出版发行)整理。我们期望黄老弟子如同黄老一样,发大誓愿,完成黄老未竟事业。 |
摄阿毗达摩义论 | 叶均 | 南传上座部佛教论书。阿耨楼陀撰。1910年译为英文本,由伦敦巴利圣典会刊行。中译本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出版,叶均译。本论是一部介绍南传上座部佛教论藏哲学纲要书,共5万余字,9品。前5品介绍了心法和心所法,把上座部基本6种心法,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依欲、色、无色界和出世间分为89种心理状态,加出世间非常心47种,组成121种心识。再立52心所(52种心理活动要素),分为一切心心所、杂心所、不善心所、善心所4类,将此与89心一一对应,指出其授受关系。89心还有14种作用,称为“14行相”,它们分别和眼等6门对应,色等外6处所缘。在14作用中心识活动路线称为“毗提”,有“六门毗提”、“三界毗提”、“出世问毗提”等类型,众生依自己的特点而获得某种“毗提”。此外还有一种潜在的“毗提”,称“离毗提”,此为众生所忽视的下意识“毗提”。作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分析,意在说明人们心理活动由生到死,又由死转生的转转相续道理。第6品说色法,并略论涅槃法,列举了由4大种(地、水、火、风)和所造色2大类构成的28种色的性质,并且分析了一切色法的成因,得出色法都是由许多物质元素聚合而成的“色聚”情况。三界有情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生”都是由聚而长,聚散而灭的过程。最后简论了从多角度来看待涅槃。第7品对广集经论中的法相名数作了解释。第8品以种种行相,从不同角度阐述12支缘起道理,立24缘名称,解释物质与精神间的种种关系。第9品述禅定实践,介绍了修禅定的具体做法和体现的不同境界。 |
秘钞问答 | 赖瑜 | 秘钞问答,22卷,日本赖瑜撰,《大正藏》第79卷No.2536 |
大疏百条第三重 | 圣宪 | 大疏百条第三重,十卷 日本 圣宪 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79卷,圣宪(1307~1392)继承了赖瑜(1226~1304)的加持身说,使新义真言教学大成。此外,他还总结了赖瑜以后未经整理的庞大论义算题,撰述了《大疏百条第三重》、《释论百条第三重》等,是新义真言宗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
自证说法 | 佚名 | 《大正藏》第79卷,然此自证三菩提(文)尔者于自证极位。可云说今经乎。答。此事古来难义。末学虽难一定。且依相承一义非自证极位之说可答申也。两方也。若云非自证说者。凡思今经以自性法身为能说教主。以自觉境界为所说法门。此则一家不共之实义。诸教超绝之规模也。是以我乘内证智如来金言。自受法乐高祖定判。悉非显为自证说旨乎。若又依之云尔者。思自证极位超言议境过心思域。争有说法义乎。加之案文段起尽。住自证境无众生蒙益义故。住神变加持三昧说今经(见)尔者两方也。 |
大疏谈义 | 运敞 | 大疏谈义,10卷,日本运敞撰。《大日经疏》注释书,《大日经疏》全称《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亦称《大疏》、《本疏》。 |
秘密因缘管弦相成义 | 法住 | 《大正藏》第79卷,日僧法住撰,六百年前,南山大传法院的学头中性院赖瑜师,提出了“大日经教主加持身”的新说法,与金刚峰寺的法义不相符,于是带领他的门徒迁居到根来,创立了根本道场,树立了加持身教主的法幢。从那时起,金刚峰寺的学说被称为古义,根来的学说被称为新义。双方辩论已久,就像冰和炭不能相容。直到天明年间,吾丰山智幢房的法住僧正,深入探究了渊源事相的秘密,调和了新义和古义的差异,撰写了《秘密因缘管弦相成义》二卷。于是,新义和古义合而为一,多年的分歧就像从醉酒和梦中忽然醒来。 |
净土文类聚钞 | 亲鸾 | 《净土文类聚钞》是亲鸾大师八十三岁时,以汉文所撰述,八十八岁时重新润饰誊稿。收录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真迹本收藏于京都本愿寺。本书是《教行信证》之精要的略说,故《教行信证》称为《广文类》或《广本》;本书则称《略文类》或《略本》。本书首先提示「净宗教义」的大纲;次述「念佛正信偈」;最后以「三信一心」的问答,详明信受的极要。 |
爱染王讲式 | 觉鍐 | 爱染王讲式,一卷,日本觉鍐撰。 |
求闻持表白 | 觉鍐 | 求闻持表白,一卷,日本觉鍐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4册 |
唯识二十颂讲记 | 于凌波 | 唯识二十颂,是大乘唯识宗所依的一部论典。要讲此二十颂,先要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译者、译本,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内容纲要。同时,还要略述一下此宗的学统。 在我国,唯识宗是大乘八宗之一,为法相宗的异名。法相宗又名普为乘教宗、应理圆实宗、慈恩宗。由决判诸法体性相状故,名为法相宗。由明万法唯识的妙理故,名为唯识宗。由普为发趣一切乘者故,名普为乘教宗。由所谈的义理,均为圆满真实故,名应理圆实宗。由大唐慈恩寺玄奘、窥基二师所弘传故,名慈恩宗。而此宗的学统,是传自印度的瑜伽行学派。 |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 赵亮杰 | 拙著‘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于民国五十七年初版后,十七年间,颇蒙各界谬誉!已有两万五千余本,流通各界。据各方反应,悼嫌文字太长,一者请起来很吃力;二者丰富的内容,非耐心细读,不能了知;若能层层标以‘子目’,不但文短易读,且如商品说明,吸引读者,不请而请。读后复查,按照目录,亦易寻找。余甚以为然,今增标‘子目’一百四十余条,经千华出版公司重新排印,发行流通。 |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 于凌波 | 成唯识论,是我国法相唯识宗的基本论典。 我国的唯识宗,源自印度的瑜伽行学派。佛典上说,释迦世尊灭度九百年顷,无著论师出世。他梵名阿僧伽,住世于印度笈多王朝(320|500)时代,他是北印度健陀罗国富娄沙富城人,出身于婆罗门家庭,父名憍尸迦,居国师之位,有子三人,长即无著,次名世亲,幼名师子觉。无著先在小乘佛教化地部出家,相传他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曾欲自杀,后得遇宾头卢罗汉为讲小乘空观,他初闻悟入,然犹不能满意。据说天宫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在中印度阿瑜遮那国,为无著说《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乘庄严论》、《辩中边论》、《金刚般若论》五部大论,无著承弥勒之说,造对法、显扬等论,集众宣之,广弘此宗。此宗以《瑜伽师地论》为主依论典,故后人称之为瑜伽行学派。 |
十义量 | 韩清净 | 韩清净撰,十义者何?一世间有情义,二佛教义,三真如义,四种姓义,五善巧义,六因缘业果义,七唯识义,八净土义,九成佛义,十立宗义。 |
二十唯识白话译本 | 吕澂 | 《二十唯识白话译本》,是现代中国佛学大家吕澂先生对《唯识二十论》的白话翻译本。《唯识二十论》为印度佛学瑜伽行派一系重要论师世亲所撰,主要从设难辩驳的角度建立唯识学的思想基础。此论玄奘法师译本文义深邃,索解困难,吕澂先生对其进行逐句白话译述,以便于学人读解。吕先生译述的抄录本,上面有吕先生的亲自校改,只是先生生前并未予以公开发表。这次加以整理,借《世界哲学》篇幅发表,以供同好。《译本》底稿内容只有白话译文,没有配以《唯识二十论》原文,而且白话译文也只有“点顿”式断句。这次整理,依据吕澂先生主持编校的《藏要》所收《唯识二十论》,将原文分段列入白话译本中,分别以[原文]及[语译]标出,并将原文、白话译文一并标以相应的新式标点,以利读者阅读理解。 |
八识规矩颂讲记 | 于凌波 |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八识的行相、业用、性别、识量、所缘、相应等,全包括在颂文之中。唯颂文辞约理著,言简义丰,每一颂中都有许多佛学专有名词,若不详加讲解,一般人很难了解。因此,乃有八识规矩颂讲座的开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