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文 | 佚名 | 又名《大乘实义经》、《大乘宝义经》、《地藏菩萨业报经》、《地藏菩萨经》等,略称《占察经》。佛教经典。隋菩提灯译。二卷。述说地藏菩萨为使末法众生脱离业障,而授木轮相占察善恶之法。经中宣扬以“真如缘起论”为基础的大乘修行法门。据《历代三宝记》载,此经原译于国外,隋代始传入中国广州。当时有人据此行塔忏法及自扑法,引起佛教内部的争议,并被判为伪经。武则天时被编入藏,其后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
药师经白话解释 | 佚名 |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由金兆年、吴秋琴两位居士译注的《药师经白话解释》,自1990年至1991年在《广东佛教》总13-21期连载,受到读者的欢迎,时有读者要求印赠单行本,鉴于连载期间,作者也将稿件寄上海佛教协会出版发行,故未能及时列入《广佛丛书》印赠,今夏承浙江新昌大佛寺悟道方丈发动四众热情助印。 |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 佚名 | 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戒品》,亦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梵网菩萨戒经》、《梵网经菩萨心地品》、《梵网经菩萨戒》、《菩萨戒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二卷。据说梵文原本有一百二十卷(一说一百十二卷,或三百卷)、六十一品,罗什仅译出关于菩萨阶位与戒律的第十品。大乘佛教戒律著作。上卷主要叙述菩萨阶位的四十法门,包括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第三十心及体性平等地等菩萨十地。下卷主要叙述大乘菩萨应遵守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被认为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经典。有较为浓厚的中国伦理色彩。多处强调孝道,谓释迦牟尼最初制定的菩萨戒为“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故有人认为此经乃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之伪经。据说此经译出后即有道融、昙影等三百人受持此戒,慧融写三千部以资流传。注疏有智顗、法藏、知周、法铣等十余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
地藏经译文 | 佚名 | 《地藏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入灭前的托孤咐嘱经。他把自佛灭后直至弥勒成佛之间的一切天人及恶道众生,统统托付给地藏王菩萨,令其劝化向善,直至发菩提心成佛,了佛本愿。《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经》是人天的因果经。经中,地藏王菩萨广述造恶乃入三恶道之苦因;为善乃入人天善道之乐果;发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直至成佛的正因。使一切众生知苦而断集,慕灭而修道也。 |
佛说盂兰盆经白话文 | 佚名 | 西晋竺法护译。经载,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大目犍连,以道眼见其亡母在饿鬼道中受无食之苦,便欲救其母。但他送去的食物还未到其母口中,就变为火炭,其母不得食。于是求救于佛。佛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佛欢喜日)这一天,准备美味食物于盆中,供养佛和十方众僧。众僧皆为施主祝愿祈,如此,不仅在世父母可福乐长寿,而且“七世父母,六种亲属”都能得生天、人道中,免除往生畜生、饿鬼、地狱之苦。大目犍连依此而行,其母当日即得解救。佛于是启发众弟子,每年七月十五日都应供养佛与众僧,以尽孝心。佛教徒据这一故事兴起了佛教节日盂兰盆会。 |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 | 颛愚观衡 | 凡二十卷。颛愚观衡说,嗣法门人正印重编。收于嘉兴大藏经。观衡,明代禅僧。俗姓赵,字颛愚,霸州(今属河北)人。性端凝,常念观世音名号。历参空印镇澄、雪浪洪恩、云栖袾宏诸师,于天台山华顶峰结庵,读《楞严经》而豁然融彻,后移居庐山、阿育王山、衡山。 |
彻庸和尚谷响集 | 周理 | 彻庸和尚谷响集,一卷,明代周理遍,收于嘉兴大藏经。周理,明代临济宗僧。云南人,俗姓杜。号彻庸、一彻(旧号彻融)。 |
心经白话解 | 佚名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言简意赅,能背诵的人不少,能了义的人却难得。 读诵《心经》,唯求明心见性,此亦儒家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之意。能明心,能正心,不在言,而在于行。 知亦难,行亦难,全不知不能行,不深行无真知。欲了《心经》真实义,唯其在行乎! 欲得明心见性,先要修心养性。佛是大圣人。大圣人教人们通过修养达到明心见性,大圣人的教化,便是佛教。 如果你好好修学《心经》,你会惊奇地发现,人们长夜求索的光明,就在自己心中。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楞严经全译 | 佚名 |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刺蜜帝译。十卷。属灌顶(秘密)部。称佛因阿难被淫女幻术所摄一事而说,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为宗,开示首楞严三昧的义理与修习方法。涉及世界众生的形成、诸趣因果、菩萨行位、定中魔事等问题,为一部从圆顿禅角度概述大乘心要的经典。宋代以来流传颇广,尤受禅宗、净土宗的重视,讲习注疏者甚多。注疏中重要者有宋子璇《义疏》二十卷、元惟则《会解》十卷、明德清《通议》十卷、通润《合辙》十卷、元贤《略疏》十卷等。原经收入《大正藏》第十九册。 |
入楞伽经梵本新译 | 佚名 | 《入楞伽经》是一部难读的经典。说他难读并非经中名相深奥,而是主旨难明。《入楞伽经》所贯串的,实为佛法修习的最高法门,以当下自解脱为目标。这法门亦即是文殊师利菩萨及维摩诘居士所演说的「不可思议法门」。译著者对本书有详尽的本译及导论,希望对研读该书的读者有所助益,破解疑难。另,WIKI《楞伽经》条:梵文原典的发现及谈锡永译本:梵文原典由一位英国外交官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偶然发现,1923年,日本人南条文雄(Nanjō Bunyū)曾校刊梵文本行世。2005年谈锡永上师根据南条文雄所刊的梵文本,参考现存的三种汉译本和二种藏译本而翻出《入楞伽经梵本新译》。谈锡永,法号无畏金刚(DorjeJigdral),以笔名王亭之驰誉于世。广东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皈依西藏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习大圆满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图麟都(Toronio)。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著述有《谈佛谈密》、《说观世音与大悲咒》、《谈西藏密宗占卜》、《细说轮回》、《谈佛家名相》、《谈密宗名相》、《谈佛家宗派》、《闲话密宗》等,均由香港博益出版。于香港、夏威夷、纽约、图麟都、温哥华五地创立「密乘佛学会」,弘扬宁玛派教法。 |
大集须弥藏经 | 佚名 | 二卷,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声闻品第一,功德天女请问禅波罗密。佛为说出入息念。次得入四禅,入三三昧,满菩提分。若国土中有此福田,得十可爱乐法。得十殊胜利益。菩萨禅品第二,复说菩萨不堕二乘定聚。如实观察,得一切法无语言空三昧。犹如地藏菩萨,自在出入。利益众生。灭非时风雨品第三,功德天为地藏述其往昔誓愿,及述过去因陀罗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罗尼。复求地藏起悲愍心,地藏令其请佛演说水风摩尼宫陀罗尼。说已,大地震动。地藏亦说磨刀大陀罗尼。陀罗尼品第四,佛告须弥藏龙仙菩萨,令调恶龙。龙仙说咒,善住龙王广叹袈娑功德。若有国王恼乱服袈娑者,则致荒乱。此非龙过,然亦立誓说咒。次诸龙王亦各立誓,复说四咒。干闼婆仙亦说一咒。地藏复说幢杖大陀罗尼,无尽意复说幢盖摩尼愿眼大陀罗尼。文殊亦说能惧尸利子利奴大陀罗尼。观世音亦为弥勒说船华功德大陀罗尼。帝释问佛,何因何缘,诸龙损坏世间资财?佛答,贪力,瞋力,二种因缘。功德天以一斛器,盛诸种子,奉观世音。观音说咒加护,令其教化众生。 |
成唯识论译文 | 佚名 | 中国佛教论书。略称《唯识论》,又名《净唯识论》。唐玄奘采纳窥基建议,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窥基笔受集成,10卷。中国佛教唯识宗依此而创宗。主要论述阿赖耶缘起,“实无外境,唯有内识”,通过“五位”而证唯识实性。按相、性、位分3大部分:(1)明唯识相,通过对三类能变识相及种子、现行、诸业习气等相以明生死相续之理,又释三性、三无性,以明一切唯识。(2)明唯识性,阐明胜义谛的真如,即唯识性。(3)明唯识位,依践行所证次第分“五位”而证入唯识性。主要注释有: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20卷;《成唯识论掌中枢要》,4卷;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13卷;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7卷。后3书并称为“唯识三疏”。 |
圆觉经今译 | 佚名 | 《圆觉经》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序分中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与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且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正宗分中叙述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 |
沙门袒服论 | 慧远 | 慧远撰,“袒服之辩”主要发生在慧远与何无忌之间。慧远专门有《沙门袒服论》作说明,在《沙门袒服论》一文中,慧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回答:第一,沙门袒服虽是方外之俗,但礼仪制度本是因时因地而设,不应定一唯一标准。现在中国没有朴素的古礼,在异邦风俗中或许可以见到,袒服本身并不能说明其不合礼制:“是以天竺国法,尽敬于所尊,表诚于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甚者也。”第二,分辨贵贱,以生进德尚贤之念。“佛出于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故应右袒。”第三,偏袒右肩,符合人体习惯。“人之所能,皆在于右,若动而不顺,则触事生累。”第四,人的形体有左右,即如理的邪正一样,袒服可闲邪存诚:“袒服既彰,则形随事感,理悟其心……是故世尊以袒服笃其诚而闲其邪,使名实有当,敬慢不杂。” 总之,袒服是天竺之古法,“斯乃如来劝诱之外因,敛粗之妙迹”,如果反对的话,不也是在反对古礼么? |
安乐妙宝 | 范古农 | 范古农居士撰,大藏秘要云:依教中说,一切真言手印,必从师受。若未入灌顶轮坛,辄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大轮金刚陀罗尼二十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荼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 圆瑛 | 圆瑛法师讲述,照海法师敬录。妙法莲华经,此五字,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迦如来,金口亲自命名,譬喻品文云,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
青龙寺轨记 | 佚名 | 青龙寺轨记,一卷,大正藏第 18 册 No. 0855 |
金刚般若疏 | 吉藏 | 六卷。唐释吉藏撰。《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六辨经题,七明传译,八明验,九章段,十正释文。是为鸠摩罗什译本作义疏。其科判全经为序正说流通三分,各分二段。正说之中,释须菩提问。取论议为四问,一问发心,二问应往,三问修行,四问降伏。魔说中分三大章。初门答问以明因,断疑以辨果。信受门分遮无信,明有信。格量门分外施,内施、释迦往因。该义疏对解经有一定帮助,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 |
羯磨 | 佚名 | 羯磨一卷(出昙无德律),曹魏安息沙门昙谛译。 |
火[合*牛]供养仪轨 | 佚名 | 火[合*牛]供养仪轨,一卷。失译人名。 |
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 | 佚名 | 小乘律,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一卷,东晋平阳沙门法显共觉贤译。 |
大乘起信论新释 | 佚名 | 日本汤次了荣著,中国丰子恺译,华藏法施会重刊。《大乘起信论新释》是由日本学者汤次了荣所著的一本佛教研究书籍。该书主要对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该经典的内涵和思想。汤次了荣在书中运用了现代佛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大乘起信论》中的佛教哲学、修行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他的解释不仅深入浅出,而且富有启发性,对于佛教徒和佛学研究者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此外,该书还涉及了一些与《大乘起信论》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经典的产生和传播。总的来说,《大乘起信论新释》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佛教研究著作,无论是对于佛教信仰者还是对于佛学研究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 佚名 | 会性法师讲述,1991年四月启讲于屏东普门讲堂。阿弥陀经是佛一代时教中的胜异法门。古来禅宗被誉作‘教外别传’,我则赞净宗是‘教内特传’,其胜妙利益,八万四千法门中,无出其右。因此,传承二千余年,历久弥盛。 |
冥报记白话 | 佚名 |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凡夫白话译,选译冥报记故事二十九条。 |
安乐集白话 | 佚名 | 唐.道绰禅师撰,凡夫居士译,佛典经论对初机者而言,实不易懂。因此本系列丛书,以把佛典经论及古大德注释,简单译成白话文为主,俾便利有心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