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普明香严禅师语录 | 普明香严 | 《普明香严禅师语录》是清代普明香严禅师言论集,含开示、问答、法语等内容,不仅有对禅宗经典的精解、心性剖析等佛法义理阐释,还有对弟子修行的指导及生活中禅意开示,继承临济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统,语言简洁生动,以活泼机锋、巧妙公案启发悟性,将修行与生活相融,是研究清初临济宗发展、禅师思想及当时禅宗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丰富了禅宗文化宝库。 |
禅非一枝花 | 无念深有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动荡,正值时下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道德滑坡以及人心不洁等社会精神危机。故黄檗无念禅师这方面的话语录,近在咫尺却又溟深高远,其意境,无疑可以作为令之人心修为的参照。另有—卷,是为附录,可全方位了解黄檗无念禅师生平事迹。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念禅师身体力行,从一字不识到开悟禅师,无念禅师悟道因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如何笑对人生。 |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 继起弘储 |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由门人光深等编,内容包括上堂(二十则)、小参(二则)、茶话(一则)、机缘(五则)、颂古(一则)、印偈(十一首)、杂偈(二十二首)等。 |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 无异元来 |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六卷,明元来说,成正录,元贤序。第一卷 博山语录 第二卷 董岩语录 第三卷 大仰语录、鼓山语录、天界语录、答问 第四卷 拈古、颂古、赞、禅警语 第五卷 书、文、序、疏 第六卷 偈 |
人行道 | 圣严 |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困惑、挫折在所难免,在面对人际关系、家庭、乃至事业的种种问题及困扰时,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时常是带领众人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圣严法师将多年修习佛法的智慧,化成四十一篇知性与感性兼具的短文,包含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何面对疾病、婚姻、工作,乃至宗教、政治等人生各面向的问题,希望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陪伴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平静祥和,走得更有意义。 |
佛教逻辑 | 舍尔巴茨基 | 本书是二十世纪西方佛教学界最著名的俄罗斯学者、彼得堡学派的巨擘舍尔巴茨基(1866—1942)的代表作。该书除了详细地论述了佛教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之外,还尤其借助当时的佛教史、佛教哲学和梵藏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三位佛教思想家(陈那、法称、法上)为对象,对晚期大乘佛教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一讨论以印度其他哲学流派的逻辑及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参照,指出了佛教逻辑在同一律、矛盾律等推理形式方面的特征,以及其中的精深博奥。 |
学禅方便谭 | 白圣 | 白圣大师是禅宗大家,在台湾很有名望,在这本小书里他详细讲解了参禅、打坐的方法,比如如何盘腿,如何调息,如何参话头,对于想学禅或者对禅宗感兴趣的人非常有用;其中的调息打坐等方法对长期患病的人也有很大帮助,坚持做即可益气养血,驱除病魔,重返健康。 本书收入的是一代高僧白圣大师普及佛法的讲义,曾多次发表或出版,今辑录成一书,统名之为《学禅方便谭》。《学禅方便谭》一书两用,既可了解佛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又可学习参禅打坐、调息养心的技巧与要决,从而达到修行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最后附录数则历史上有名的禅宗公案,其中一些关于“舍得”、“放下”的故事值得我们当代读者思考和学习。 |
因是子佛学入门 | 蒋维乔 | 本书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别、佛教的成立开始讲起,介绍佛教的历史、教理、经论,并讲述了佛家的修行方式——戒定慧、禅观、念佛及持咒等。 通篇以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谈佛学与佛教,内容丰富浅显,易于领会,不论在义理或是修行实践上,都做了简单明了的说明,乃是佛学界公认的普及读物中的绝佳善本。读之,可快速地直达核心,了解佛教的整体概貌。 对于刚接触佛法的有心人,本书有助于领悟佛法的深刻内涵,正信而不迷信,的确是不可错过的指路明灯。对于已经入门的实修者,也可以借此机缘,自我检视,弥补基础学识之不足,梳理佛法之精义,进一步扎实修为。 这本书第一次用白话文将佛教的起源、变迁、传布以及教理、经典等作了极为通俗的叙述,使一般具有中学程度的人,阅读以后即“可得到佛教的全部概况”。 |
佛学指南 | 太虚 |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是近代佛教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物。他在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材,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市面所见太虚大师的著作多偏重专门,读者对象为具有一定佛学根柢者。本书是太虚大师相对浅显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他的基本佛学观点很有助益。 |
异部宗轮论语体释 | 演培 | 演培法师印行所着《异部宗轮论语体释》;读其原稿,则亦正闻之事也。文体通俗,释义亦能有所发,凡预法味之流,允宜手此编以研寻。慨中国佛教,积谬成迷,大小空有,鲜得其实。如佛寿无量,佛身无边,一音说一切法,一念了一切事,此固声闻佛教──大众系之老僧常谈,而或者则誉为圆顿大乘之极说。又如道不可坏,道不可修,《起信论》本觉之说,亦学派之旧义;而或者囿于唯识之见,拨而外之。凡此非寻流探源,何足以正之?虽学派异义,不尽为通经法师所知,若无预乎佛法之宏扬。然苟得此意而求之,则知所关于佛法者至钜。识法源底,依正闻、生正信,以正信、正闻而策正行,则固“随法行人”应有之事也! |
找回自己 | 圣严 | 《找回自己》是圣严法师又一本贴近现代人心灵的著作,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别为:“掌握人生方向盘”、“不被自己框住”、“回归内在的声音”,以及“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许多人或许不曾面对过“自己”,不曾认真地审视过那个真实的“我”,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又是什么? 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无论是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如何克服执着、如何放下欲望、应有的生活态度、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等,圣严法师都以最生活化的实例、最直接明了的说解,让读者可以立即运用,确实履行。期待在圣严法师的带领下,我们都能真正找到自我,为生命开启新的视野! |
智者入门论 | 麦彭仁波切 | 《智者入门论》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对藏传佛教影响深远。本书通过阐释各种法门,演绎了如何抉择、如何获得智慧并成为智者,其阐述的结论体现了藏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思想内容、观点,而论述的过程则体现了藏传佛教独特的传统思辨方式、方法。这些思想内容和思考方式,细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对藏族人民有极深、极大的影响。 |
中观庄严论释 | 麦彭仁波切 | 在藏传佛教中显宗拥有庞大的修学体系,其核心是闻名遐迩的五部大论: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其中中观是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本质加以探索,藏传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而本书恰好为我们阐述了中观学的博深义理,帮助我们在宏观世界中开启智慧之门、明辨智慧之义。本书令人尤为称道的是揭示了中观与唯识互不相违的密意。 中观,大乘佛教理论,以观察中道作为修行。其创立人为大乘佛教思想家龙树,其在《中观论》中,以至中来形容释迦牟尼所说的中道,又以观察中道,作为修持禅定与智慧的方法,中观思想起源于《杂阿含经》,即八正道中的正见。 唯识,是大乘佛教重要理论之一,意谓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变现,心外无独立的客观存在。 |
中论释 | 麦彭仁波切 |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
八大菩萨传 | 麦彭仁波切 |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
新编佛教念诵集 | 佚名 | 《新编佛教念诵集》共7.6万字,300余页,篇幅适中。其内容的选编,囊括了广大佛教徒修行常备的经咒,同时,此念诵集特重实用性念诵集的编辑,以方便行人实修办道为原则,对于佛法修证中的重要学处,均遴选了相应的权威性经教,从而构成了一部成系统、有次第的、权威性的念诵、实修范本。 念诵集内容,包括了皈依、戒律、忏悔、发心、般若等教法,同时包括了末法时期应当高度重视的念佛、持咒之法门的经教。 |
禅与心理分析 | 铃木大拙 | 《禅与心理分析》根据1957年日本惮学大师铃木大拙与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等展开的东两方思想对话整理而成。他们在这次主题为“禅与心理分析”国际学术会议上都发表了各自对禅宗的心得体会和对东西方思想的比较铃术夫拙对弹与心理分析展开独到精辟的论述,令人拍案叫绝,而弗洛姆总结了铃木大拙阐明的禅宗要点,并通过对掸与心理分析的比较,认为两者在拯救心灵创伤,寻求人生诸多答案,充分把握世界,超越自我迈向心身健康之路等方面,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
菩萨行处 | 铃木大拙 |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 |
开悟之旅 | 铃木大拙 | 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是禅学能够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铃木大拙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公案参究与禅悟、念佛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案参究对禅悟的促进作用等。铃木大拙对于禅悟的见解,是对参禅者进行的透彻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 |
悟性的提升 | 铃木大拙 | 本书是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战乱时期隐居所写,是对禅的修行最好的阐释。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佛教中的禅宗;禅佛教;禅体验的解释;佛教哲学中的理性与直观;禅:答胡适博士;问答;禅的自然观。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 惟贤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重庆慈云寺,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应该有正信,坚定信仰。信仰观世音菩萨有大智、大悲、大行,即慈悲普度的功德,此功德威力不可思议,要坚信。特别是要坚信,观世音菩萨与法界众生都有缘,以其无量无边的大悲心,寻声救度法界一切众生。处在忧悲苦恼逼迫中的众生,只要能够称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心称名,就一定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护佑,真实不虚! |
金刚经讲记 | 圣严 | 圣严法师便说过,他「一向主张『古为今用』,佛经不是仅供信仰持诵的,更当『如说修行』,应用於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法师也指出:「『解义』是对听到、读到的任何学问都能了解其内容。这又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种是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去理解,望文生义,却不一定是真的意思;第二种则是以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佛法的修行来通达、识透文字的内涵,根据实际经验,根据证悟层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认。」 由於圣严法师特别重视观念与实践,所以「义理透彻」、「善巧实用」便成了法师解经的两大特色;尤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了解经文本意与内在精神,并常以其一贯睿智幽默的譬喻,提示大众如何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落实在生活之中,读後总让人有当头棒喝、如梦初醒之感。 |
时空中的莲花 | 夏丏尊 | 《时空中的莲花》(上下册)是民初著名文学家夏丏尊根据日译本《南传小部经典》于1944年重译的《佛陀本生故事集》。主要介绍佛陀的远因缘、不远因缘及近因缘,以及本生因缘故事。每篇均有序分(说明人或动物、树神以及事、地)、主分(过去因缘)、结分(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并采用诗(偈语)、文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中间夹杂诗句来阐述佛陀本怀。全书译笔流畅、优美且自成一格,十分耐人寻味,允宜细细品尝;亦可作为教育子女为人处世之宝典,幸勿错过。 |
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 圣严 | 当我编撰《印度的佛教》时就已知道,初期的大乘经典之中,《般若经》的性空思想,与被贬为小乘的《阿含经》缘起论,是很相应的。《华严经》与《维摩经》,本质上是站在排斥小乘的立场。《法华经》则起而作综合性的调停,诱导大小三乘,归入唯一佛乘,处处指出,二乘三乘是权非实,唯一佛乘才是究竟。将二乘置于阶段性的地位,承认其有进入化城的价值,鼓励其当更上一层楼,舍二乘三乘而直达一乘。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 斌宗 | 这部般若心经,在我们中国佛经流通方面观之,可说是‘风行天下’的,并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确乎在‘金刚’,‘弥陀’之上。虽然言简文略,只此二百余字,但是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总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负有声望的经典;六百卷般若经的当中,其最简括切要,提纲契领者,当推现在所讲的这部心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