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合订天台三圣二和诗集 | 佚名 | 又名《三圣诗集》、《三隐集》。诗总集。宋释志南编。收录唐释寒山、丰干、拾得三家诗三百五十余首,其中丰干诗仅二首,拾得诗四十余首。以三人皆天台国清寺僧人,故名。旧传诗集为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令国清寺僧道翘搜辑而成,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订,寒山诗乃中晚唐间道士徐灵府所编,拾得、丰干诗则出于后人增益,且有伪作。今传《天台三圣诗集》三卷,凡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诗一卷,有明永乐十四年(1416)天台僧重刻宋淳熙释志南所编本。另《三圣诗》一卷,题释梵琦辑,有元刻残本。又《三圣诗集》不分卷,题释净成辑,明永乐刻本。 |
南朝寺考 | 刘世珩 | 《南朝寺考》由清末刘世珩编撰。原书共六卷,分为:吴、晋、宋、齐、梁、陈各一卷,兹合为一卷。主要内容是根据孙文川的《金陵六朝古寺考》手稿增编,所记南朝金陵佛寺达到二百二十七座。此为清光绪三十三年刊埾庼丛书本,书名页有瞿鸿禨题署,书前有刘世珩、沈曾植序。 |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 | 佚名 |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二卷,福善记录,福徵述疏,大藏经补编,第14册 |
藏逸经书标目 | 道开 | 藏逸经书标目,一卷,明密藏禅师道开遗笔,大藏经补编,第14册。 |
西藏王臣护法记 | 阿旺罗桑嘉措 | 藏文史书。清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撰。作者系第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政治、宗教有很大贡献,一生著述颇丰。此书据藏文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和民间传说加工整理,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成书。全书分26目,汉译本15万字。前三目论述佛教源流及传入西藏的过程;4至15目记叙历代藏王及其后裔生平史事,称为“事记”;16至26目记大臣、武官事迹,称为“史实”。类似纪传体。详载西藏从传说时代至固始汗之间,历代王朝事迹和王嗣传承。为研究西藏地方与藏族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丝绸之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已有英、法、日、俄、德等外文译本。1983年民族出版社刊行郭和卿汉译本,但错译处较多。 |
宗喀巴大师传 | 克珠杰 | 藏文书。克珠杰著。成书于十五世纪初叶。叙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一生事迹。以木刻版传世。青海人民出版社据塔尔寺木刻版印行铅印本。法尊有汉文节译本。 |
木讷记 | 佚名 | 走进藏传佛教,领略雪域大师密勒日巴生平。 1930年,多杰大师在重庆弘法,口述木讷祖师(即密勒日巴)传记,张心若居士随听记录,日久成册,蔚然成书,名曰《木讷记》。密勒日巴大约生于1040年,是藏传佛教大师,在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密勒日巴七岁丧父,依据当地的习俗,家产由叔父托管,直到他成年。不料叔婶侵吞了他的家产。于是他舍弃了一切身外之物,四处寻访一个能够指引他求得心灵平静的上师。他终于结识了玛尓巴。玛尓巴是一名密法宗师和杰出学者,因从印度引入许多佛教经典而被称为“‘译者玛尓巴”。 在之后的岁月中,密勒日巴在深山洞穴中独居静修,偶尔到村落,以他的诗歌宣扬佛法。他有许多弟子、随众。传说,他死后,参与火化仪式的人们亲眼见到天女从天而降,带走他的舍利子。 |
阿底峡尊者传 | 佚名 | 阿底峡尊者传,五卷。法尊译述。大藏经补编第11册。阿底峡,古印度僧人,学者。意译“殊胜”,原名“月藏”,法名Dipamkarasrijnana (燃灯吉祥智)。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人。对五明学有较深造诣,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宝元元年(1038)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译经授徒。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头术》等医学著作。并同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至和元年(1054)病逝于前藏聂塘。其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成噶当派。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时,亦广泛采纳其学说。 |
莲华生大士应化史略 | 佚名 | 《莲华生大士应化史略》是诺那呼图克图祖师于民国22年(1933年)11月,嘱南京弟子请王理成(王净圆)居士来京,由祖师口译、王居士笔受所翻译之《莲花生大士经传》,前后计四个月而成。这是在汉地首次翻译的莲华生大士传记。《莲华生大士应化史略》是由圆觉宗教传第十一代祖师移喜措嘉佛母(一心抄嘉金刚)所实录之莲师伏藏法要,而由八大伏藏大师之一的邬金林巴(乌简灵巴菩萨),在十四世纪时于莲师所授记的修行圣地“雅龙玻璃岩洞”所取出流通之伏藏教法。由于邬金林巴的《莲花生大师本生传》全文篇幅较长,或许是因初次对汉地介绍莲华生大士,故诺那祖师在口译时,对内容作了选择与摘要。因此,最早的书名是“莲华生大士应化史略撮要”。王理成居士当时笔受时,白话文尚未普遍,因此现在看起来文字显得有些文言。在《莲华生大士应化史略》第十五章〈大师垂训示后之概略〉中,记载了莲师对藏王、后妃及臣民、弟子的殊胜开示。诺那祖师的口译采用了摘要、意译的方式,译文亦流露出祖师对于莲师所开示法要之阐释。 |
七系付法传 | 多罗那他 | 《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成书于1600年,记述印度佛教密乘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和著名上师的传记。为研究佛教密乘的重要资料,其所述多属汉译佛典所缺。收在《大藏经补编》第十一册。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4)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撰的一部历史著述。全书共分九分,记述了佛教密宗中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师分别作了详略不等的传记。这七系是︰(1)大手印教授,(2)拙火,(3)羯摩印,(4)光明教授,(5)生起次第,(6)辞句传承,(7)杂口诀。 |
声字实相义 | 空海 | 全一卷。略称声字义、声字实义。日僧空海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本书自真言密教之立场阐明声字实相(一切音声文字与实相相即)之义,为教相学上重要之典籍。系依据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之‘等正觉真言’一颂而展开;谓‘声字即实相’乃三密中之语密,故进一步说明语密之实相,并藉此开示三密平等之最高旨趣。 |
即身成佛义 | 空海 | 全一卷。略称即身义。日僧空海撰。为说明真言密教根本要义之书。论密宗即身成佛的义理。其中心思想总摄于一颂:“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法然具足萨婆若,心数心王遍刹尘,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全论以逐句解释此颂而展开。为日本真言宗教理最重要的论典。内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菩提心论等经论为其依据,以说明六大无碍,并主张修行者之现身与大日如来之真理一致时,即为即身成佛之实现。对于日本密教之成立,有很重大之影响。然日本天台宗并不以为本书为空海所著。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有六种异译本。 |
吽字义 | 空海 | 一卷。日僧空海撰。又作《吽字义释》、《吽字真言》、《吽字一字真言》。为日本真言宗十卷书之一。又与《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并称为三部书。本书系为显示法身如来所说身语意三平等句的法门──本有法然之实义,而立吽字之密号密仪,以之为万法的本源,并开显此第一实际本有之三密、性德之四曼,悉至妙极之境。文中以吽(hu^m!)之一字,系由阿(a)、诃(ha)、汗(u^)、么(ma)四字所合成,复解释此四字之字相与字义,并将之配于法、报、应、化四身。又就吽字一字之字义,重重解释,以论述吽字所含广博之旨,而谓一切万法皆含摄于此一字之中。且认为远离所谓生灭、因果、损益、增减之相对性,则能验证永远、绝对、无限、常乐的大日法身之境地。注释书有《吽字义勘文注》(道范)、《吽字义秘诀》(道宝)、《吽字义探宗记》(赖瑜)等书。收在《大正藏》第七十七册。 |
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 空海 | 略称《十住心论》。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年)著,淳和天皇敕撰,大概成书于天长7年(830年)。此为空海的代表作,又是天长“六本宗书”之一。此书基于《大日经·住心品》的思想,把真言菩提心的展开分10个阶段加以说明。第一到第三是异生羝羊住心(凡夫贪欲如牡羊)、愚童持斋住心(相信世间道德说教,如愚童一样检点自己的言行)、婴童无畏住心(信仰死后可升天,因而如婴童无所畏惧,心安理得地生活),此三者为世间三住心。第四、第五是唯蕴无我住心(领悟一切皆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无实我存在)、拔业因种住心(决心拔除生死轮回的惑业因种,观悟十二因缘之理),此二者为声闻、缘觉小乘二住心。第六到第九是他缘大乘住心(以绝对慈悲心拯救众生)、觉心不生住心(认识到连心也是无生空寂的)、一道无为住心(认识到本来实有的“绝对真理”)、极无自性住心(认识到万有皆无自性,只是真如随缘显现),此四者分别相当于大乘中的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四宗。最后第十,是秘密庄严(曼荼罗)住心,为众生心内先天所具有,此即指真言宗密教。十住心论对人间政治、道德以及佛教各宗理论分类分层批判,最终论证真言宗最优秀,是最高深秘之教。此书既是比较宗教理论书,又成一综合性思想体系之书。十住心论又称广论,与此相对,其略论为《密藏宝钥》。 |
密宗道次第略论 | 克珠杰 | 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克珠杰 (1385~1438)根据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著成的一部概要介绍密教金刚乘法的著作,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共分两章。第一章:世尊成佛之建立。作者引用释迦亲和佛密论师之说,对世尊之身作了说明,认为世尊之异熟身,置尼连河侧,其意生身。则住色究竟天,为诸佛以衣为之灌顶,并且令修五种现证菩提。同时介绍了庆喜藏和龙树等著名论师的密教思想。第二章:转法轮相。其中分显教和密教,显教之中着重叙述三转法轮以及对治观和正观等。密教中分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等四部,认为“续”是表示修持之净念相续。称四部中的前三部为“下三密”,把无上瑜伽续称为“无上密”。然后对四续部分别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显密之观及四部之间的差别进行说明。法尊法师曾将此书译成汉文,由武汉印书馆印行。太虚大师作 《密宗道次第略论序》,提出“黄教胜在律及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于教下。红教胜在直接、顿起,较能得力修证,近于宗下”的观点,对 《密宗道次第略论》 的内容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
密宗道次第广论 | 宗喀巴 | 全称《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藏传佛教著作。宗喀巴著。明永乐四年(1406)成书于西藏绛巴林寺。藏文木刻版为四百五十叶,汉译本(法尊译)为二十二卷。为大乘佛教密宗修行次第的论著。书中强调学密必先学显、通显,后又必须进入密乘。把一切密宗经典归纳为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部,而以无上瑜伽为最高,同时又不轻视其他三部,认为应循序修学四部。全书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讲无上瑜伽,以四分之一讲其余三部。在事、行两部中讲灌顶、律仪、承事、四支念诵等。在瑜伽部中分述佛、金刚、宝生、莲花等四部悉地修法。在无上瑜伽部中讲地仪轨、预备仪轨,说四种灌顶仪轨,以及生起、圆满两次第双运成就菩提。在圆满次第的父续中,兼说龙猛、智足两派,在母续中兼说时轮、胜乐、欢喜三种金刚,其中又特别宣说时轮派由不变妙乐证无我之理。最后讲现证所修之果,下品成就息灾、增益、爱敬等事业;中品获八大悉地;上品成佛,其中最上者即身成佛,中者中有成佛,下者转身成佛。该书与《菩提道次第广论》为姊妹篇,两书相合,代表了宗喀巴对佛教的完整看法和思想体系。 |
西藏法宝贯珠 | 佚名 | 一卷,达瓦桑杜译英,伊文思温慈编注,赵洪铸译汉。本书汇集密教训语,按二十八门分列,为古德密拉热巴尊者传鉢人瓦波拉杰上师所纂集。时在西历十二世纪之中叶,上师为藏东瓦波省人,称为瓦波拉杰者,名以地显也。诞生於西历一千〇七十七年,示寂於一千一百五十二年。书中别称为冈波巴上师,盖指师为西藏崇法统治者隆赞岗波王之转生也。王薨於西历六百五十年。 上师着有关於大手印法及为喀觉宗特有教义之论文多种,略同本书所载,大都为密义入藏前两年,即西历一千一百五十年,上师建戒传寺,迄犹为喀觉宗之中心所在地。 密拉热巴尊者有门徒二,俱着盛誉。另一门徒为雷冲金刚达巴氏,尝为尊者作传,藏名「日尊密拉热巴传」,英译流行改名「西藏瑜伽大师密拉热巴。」其内容亦富於喀觉宗训诫之语,如与瓦波拉杰之法宝贯珠同读之,尤多裨助。 雷氏效其师密拉热巴尊者之所为,其一生岁月以隐修之时为多,生平对於僧伽剃度未尝注意,故宁放弃喀觉宗衣钵,後果遂所愿,由瓦波拉杰上师承受之。 |
菩提道次第论极略颂 | 佚名 | 菩提道次第论极略颂,一卷,又名诸功德根本颂,西藏宗喀巴大士着,民国赴藏学法僧超一译。大藏经补编,第10册。 |
菩提道次第论摄颂 | 佚名 | 菩提道次第论摄颂,一卷。又名诸善乐根本颂,西藏宗喀巴大士造,民国赴藏学法僧超一译。大藏经补编,第10册。 |
集诸学颂 | 佚名 | 集诸学颂,一卷。亲教师寂静菩萨造,民国赴藏学法僧超一译。大藏经补编,第10册。 |
缘起赞 | 宗喀巴 | 《缘起赞》,亦译《缘起颂》,全名《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关于撰写的缘起,在宗喀巴传记中有一段描述:宗喀巴从青海来到西藏求法期间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面对十几种缘起性空观不知如何选择,在苦苦思索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目睹文殊菩萨显身,获得授记说:将来您依龙树、提婆两位论师的加持可以开悟。后来,他梦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清辨,佛护论师亲手将自己的《中论注》放在他的头上。梦醒后立即找来这部论著,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开悟了,对缘起法门产生了无比的信心,对中观性空义及佛护、清辨、月称之见的异同有了清楚的认识,于是写下《缘起赞》一文,表明他对缘起性空的理解。这年是藏历第七饶迥的土虎年,即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宗喀巴42岁。 |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 | 佚名 |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一卷(四种),札迦大师说,民国苾蒭释法尊译。大藏经补编 第10册 |
菩萨戒品释 | 宗喀巴 | 《菩萨戒品释》即印度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的第四十卷至四十二卷首,是宗喀巴大师在1399年针对当时藏区佛教界部分修习大乘佛法但不守戒律的人所造,全论分为五卷,由三部分组成:总明持戒、广辨戒相、总结劝学,其中广辨戒相是其主体,系统阐述了菩萨戒由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组成的缘由、殊胜、受持的条件及三者的关系。点明菩萨戒相是由四种重戒和四十三条轻戒组成,这与梵网经戒的四重戒四十八轻戒不同。宗喀巴大师在《菩萨戒品释》开篇便以偈颂的形式表明菩萨学处和菩萨律仪是三世诸佛必须要走的必经之路,他认为: “先如教授发菩提心,是为佛子诸行所依。次若不以受菩萨学,受律为先学菩萨学,无时能趣无上菩提。故此即是三世菩萨惟一大道。” |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 | 无著 | 《摄大乘论》。古印度无著著。汉文有三个译本: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三卷,北魏佛陀扇多译《摄大乘论》二卷,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三卷,其中真谛和玄奘的译本影响较大。该书是对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未传入中国)的“摄大乘品”的解释论述,对比小乘,阐述大乘教义, 着重宣传*瑜伽行派的观点。此本为今人吕澂根据西藏传本重译。 |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 | 无著 |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一卷,民国慧海等译,无着贤菩萨造。大藏经补编,第09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