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重修曹溪通志 | 佚名 | 佛教史志。清真朴重修。八卷。是一部有关曹溪宝林寺(今称南华寺)的志书。据书前序称,此志是在万历“旧志”的基础上重修而成。“旧志”由明德清主持编修,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间(1599—1600)。清康熙十年(1671),韶州太守马元命时任南华寺住持的真朴“校辑”而成新志,即是书。全书分山川形势、古迹、建制规模、道脉源流、传灯人物、佛法提纲及王臣外护等七个部分,收集了慧能至憨山德清等南宗主要禅僧在曹溪活动的大量资料,对研究禅宗发展史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志有清康熙刊本,道光十六年(1836)予以重刊。 |
金陵梵刹志 | 葛寅亮 | 寺观志。明葛寅亮撰。五十三卷。寅亮,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进士。历官湖广提学副使,南京礼部郎中。著有《四书湖南考》。明天启年间,赐租修南京禅宇。葛氏时任南京尚宝司卿,因虑庙宇虽修而载籍无存,无以征信将来,遂搜之荒碑故牒,恭录御制诗文,于天启七年(1627)撰成是书。约五十九万字。志首为明太祖朱元璋诗文以及明代南京寺庙建置之案牍。次以灵谷(附图)、天界(附图)、报恩(附图)、三大刹为统领,记栖霞、鸡笼、 静海、能仁(附图)、弘觉(附图)五大刹、三十二中刹(附图二幅)和一百二十小刹。其余废寺别为一编,末附以南藏目录及诸经、租额、公费、僧规、公产诸条。是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最详细记述南京寺庙建筑的志书。志以辑录古人碑铭题记、诗词歌咏为主,收载了明代尚存的大小寺庙一百六十座。凡有关寺庙建筑始末,毁、修时间,地理位置,高僧贤人均有记述。附录部分记经卷目录及有关佛教理论专书二千余种,另对借取经卷,寺僧管理,寺庙田亩及费用地租等均有详记,是了解明代南京佛教的重要史料。有万历年间刻本,后佚。光绪末,济南僧人领众于金陵得之,藏于镇江金山汪天寺。民国二十五年(1926)据金山本影印行世。 |
杨仁山居士遗著 | 杨文会 | 清末杨文会撰,门人徐蔚如编辑,十一册,金陵刻经处刻印。1981年重印本首有赵朴初撰《金陵刻经处重印经书因缘略记》,称此书“开佛教一代之风气,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于我国近世佛教之发展者至钜”。收杨文会生平著述,计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佛教初学课本》、《观经略论》、《坛经略释》、《等不等观杂录》、《阐教编》、《论语发隐》、《孟子发隐》、《阴符经发隐》、《道德经发隐》、《沖虚经发隐》、《南华经发隐》、《十宗略说》等十余种,《等不等观杂录》八卷收杨文会佛学论文六十余篇、书信二十八篇。此书为研究中国近世佛教复兴运动及杨仁山思想的重要文献。 |
普济玉琳国师语录 | 玉林通琇 | 十二卷。明代释通琇(1614—1675)等人编。通琇,明末清初禅宗僧人。俗姓杨,字玉林。江阴 (今江苏省境内)人。十九岁从馨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后从嗣法,传临济宗学。曾住浙江省的武康报恩寺,顺治十五年(1658)奉诏入京,在万善殿说法,顺治帝亲临听问,倍加恩宠,赐以 “大觉禅师”尊号。第二年回归故寺后,又受封为“大觉普济禅师”,并赐予紫衣。顺治十七年 (1660),帝建坛选僧受菩萨戒时,特请通琇为本师,并加封他为 “大觉普济能仁国师”。1675年卒于江苏淮安的慈云庵。《普济玉林国师语录》即是通琇所作的关于他自己一生弘法学业的言论集,为语录体佛书。书中就出家闻道,奉佛守戒,学法义理,禅门宗义等诸问题,以其亲身经历和感受,详载了他个人的见解言论。此语录对了解通琇佛学思想及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一定参考价值。 |
佛法金汤录 | 屠隆 | 凡三卷。明代鸿苞居士屠隆着。成书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卷上,引宋代儒者排佛论语句,而予以驳斥。中、下两卷,以平易之言词解说难解之禅、净、律、天台等佛教用语,欲令佛教之流传通俗化。 |
天目中峰广录 | 中峰明本 | 中国禅宗语录。简称《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元代慈寂编。慈寂(生平不详),中峰和尚的门人。中峰(1263—1323),俗姓孙,法号明本。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县)人。为临济宗僧人,又称智觉禅师、普应国师。幼时即于天目山参谒高峰玄妙,二十四岁时随其出家,为嗣法弟子。其后居无定所,自称幻住道人。因其德行高超,僧俗共相瞻礼,被誉为江南古佛。元仁宗曾召请入内殿,固辞不受,仅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之号。至治三年(1323)圆寂,世寿六十三岁。此书为慈寂等所集中峰和尚之语要,其内容包括示众、小参、山房夜话、信心铭辟义解、楞严徵心辩见或问,别传觉心、金刚般若略义、幻住家训、拟寒山诗、东语西话、杂著、偈颂等。在这些语要中,中峰广泛运用各种经典要旨及诸宗师的话头。其中经典有《华严》、《法华》、《圆觉》、《维摩》、《楞伽》等经,宗师的话头有达摩、慧能、临济、黄檗、百丈、沩山、洞山等人的言语。中峰在此书中,融合各家之说,主张禅净合一、禅教一致。收录于《卍正藏经》。 |
释氏六帖 | 义楚 | 又名《释氏篡要六帖》、《义楚六帖》,二十四卷,五代后周释义楚编集,成书于显德元年(954)。有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流通。是一部仿白居易《白氏六帖》的体例编集的以佛教掌故为主要内容的类书。全书分法王利见、信奉毁谤、大法真诠等五十部,各部下又分若干门,总计四百四十门。内容极为广泛,不仅有大量佛教掌故、术语,而且有各种人文掌故和自然知识,诸如三宝含义、大小乘修持、王侯卿相崇佛、僧尼不拜王者的争论、行住坐卧礼仪、高僧德业、圣贤著述、寺舍塔殿的建置、衣物用具、天文地理、医药术数、商贾工巧、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乃至儒家伦理、道教道法等,无不赅备,书中保存了不少今已失传的隋唐佛书坠简遗文。 |
圣朝破邪集 | 徐昌治 | 《圣朝破邪集》,又名《皇明圣朝破邪集》,简称《破邪集》,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初刻于浙江,计八卷,十余万字。书中汇集了明末中国儒生及佛教僧人反对天主教的言论,乃当时国人反教的重要著作。所收作品来源广泛,内容多样。既有处理教案的官方文件也有士子、佛徒卫道护法的檄文。批判内容几乎涵盖了明末天主教在华所传播的教义、科技等各个基本方面。集中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 |
鸣道集说 | 李纯甫 | 李纯甫撰,5卷。李纯甫中年后笃信佛教,著有《金刚经别集》《楞严外解》《屏山翰墨佛事》等,皆已失传。《鸣道集说》一名《鸣道集解》,疑误。《鸣道集说》是研究李纯甫及金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作于兴定五年(1221)前后,主要是针对宋儒《鸣道集》(全名为《诸儒鸣道集》)而作,《鸣道集》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司马光、张载等人的言论集,共74卷,其中多有批评佛家言论。《鸣道集说》前有耶律楚材和李纯甫的序,主体部分征引14位宋儒217则言论,逐一予以反驳,“毫发不相贷,且恨不同时与相诘难也”(《中州集》卷四),“要终指归佛祖而已”(《湛然居士文集》卷十四) 。《鸣道集说》“末附自作文数篇”,包括“杂说”“心说上”“心说下”三部分内容。其中大多数篇章不见于《金文最》和今人所编《全辽金文》。《鸣道集说》生前未刊行,李纯甫临终托付给敬鼎臣,耶律楚材得其书,为之作序,后来黄溍于至正十七年(1357)亦为之作序。此书现有明钞本,《中国子学名著集成》收录影印。曾传至日本,日本多次刊行,国家图书馆藏享保四年(1719)刊本,另有明治二十八年(1895)刊本。 |
新续高僧传四集 | 喻谦 | 六十五卷。民国喻谦。喻谦,湖南衡阳人,为清末学者王闿运弟子。民国八年 (1919),应北凉法源寺方丈道阶聘编此书。历时五年撰成《新续高僧传四集》一书。该书内容始自宋初,终于清末,为佛教传记体史书。全书内分译经篇(卷一、二),义解篇 (卷三至十),习禅篇 (卷十一至二十六),明律篇 (卷二十七至三十二),护法篇 (卷三十三至三十五),录感篇(卷三十六至三十八),遗身篇(卷三十九至四十),净读篇 (卷四十一至四十八),兴福篇 (卷四十九至五十九),杂识篇 (卷六十至六十五)。分科与《宋僧传》大致相同,惟感通易名为灵感,读诵易名为净读,杂科易名为杂识。正传著录有七百七十一人,附见六百七十一人。在地域上,较之过去僧传范围更加扩大,于辽、金、元三朝高僧皆有记录,尤其元代高僧为最多。著录面相当广泛。此书作者严谨认真,所引资料多达六十余种,主要有灯录、传记、寺志、文集以及宋、辽、金、元诸史书。使该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研究佛教历史,佛教人物乃至佛教文化方面,均有借鉴意义。现见载版本有民国癸亥北洋印刷局铅字排印本。 |
维摩诘经译注 | 佚名 | 大乘佛教经典。 全称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 《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是佛教菩萨名,原是古印度毗耶离城的大乘居士,非常富有,精通佛法。据说,他有一天生病,释迦牟尼派弟子文殊师利前去问候,他便借此机会与文殊师利等人讨论佛法,义理精奥,妙语横生。《维摩诘所说经》就是通过他和文殊师利等人的谈话,来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观念。其义旨为 “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法的绝对境界,认为达到解脱不一定要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佛教世俗化运动的重要经典,维摩诘其人也被后世视为在家菩萨的理想典范。《维摩诘所说经》对中国禅宗的形成有过巨大作用,与 《楞伽经》、《圆觉经》并称为 “禅门三经”。鸠摩罗什的译文也非常富有艺术魅力,因此历来为传统士大夫所激赏,唐代诗人王维即以摩诘为字。 |
东坡禅喜集 | 苏轼 | 北宋苏轼著,明徐长孺编。9卷。内容包括:卷一颂,卷二赞,卷三偈,卷四铭,卷五记,卷六书、跋,卷七序、传、文疏,卷八禅喜纪事,卷九佛印问答、语录等。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刊行,陈继儒、陆树声作序,后附唐文献的跋。本书是宋代士大夫及宋代文学受禅宗影响的典型个案材料。 |
开元寺志 | 永觉元贤 | 明代释元贤著。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至明万历中陈止作《开元寺志》,后至到崇祯八年(1635),福州鼓山释元贤开法开元寺,后又作《温陵开元寺志》。至民国十六年(1927),释圆英、释转道、释转物主持重修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工程告竣,于是重刻《开元寺志》。《寺志》记载开元寺的创建与历史,为重要的历史史料。 |
尚理编 | 空谷景隆 | 一卷。明代景隆撰。正统五年(1440),应天府五圣庙道士缪尚诫绘制一幅黄龙禅师与吕洞宾的讲礼图,名之曰《神化图》,并附解说谓黄龙禅师深羡吕洞宾的道法。景隆作《尚理篇》以驳其伪,以免世人为其所惑。 |
尚直编 | 空谷景隆 | 隆以明英宗帝正统五年著,极力排议朱子之排佛,唱导三 教一致。同书《序》云: 宋儒深入禅学,以禅学性理,著书立言,欲归功于自己,所以反 行排佛,设此暗机,令人不识也。如是以佛法明挤暗用者,无甚于晦 庵也。(《尚直编·序》) 又云: 晦庵潜心佛学可谓博矣,其排佛者心病也。(《尚直编》卷上, 第2页左) 又云: 三教圣人,各出只手,扶持大道,以成天下之化权,此切论也。 (同上卷下,第33页左) 可知隆撰述之主意。隆议朱子,独断甚多。 |
律宗灯谱 | 源谅 | 八卷。清代释源谅(1705—1772)撰。源谅,为清乾隆时北京潭柘寺僧人。出家学法尤重律宗法门。他持律精严,研习律宗义理颇下苦功。积多年修持经验和文笔功底,撰成《律宗灯谱》一书。该书以弘扬律宗为宗旨,就律宗先明大德高僧的法系传承及其各位宗师的佛学成就与贡献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堪称为是中国律宗的佛教史书。该书对了解和研究律宗的传承以及律宗的历史等均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
天然和尚年谱 | 佚名 | 此谱为广东番禺汪宗衍(字孝博)所编。谱为一卷并附有著述考。民国三十二年(1943)线装排印本。书名题字为黄佛颐,谱前有天然和尚象,据广州海幢寺藏本印。谱前有编者“序”,云:“吾粤佛教,自六祖后宋世盛于云门,元明寝衰,崇祯壬午间天然星和尚应陈文忠诸人之清,开法诃林,宗风大振。顾天然虽处方外,乃以忠孝廉节垂示及门,迨明社既屋,文人学士、措绅遗老,多皈依受具,一时礼足,凡数千人,创立海云、海幢别传诸刹,呜呼!何其盛也!”天然和尚名函呈,字麓中,别字天然,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广东番禺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卒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78岁。26岁举人,次年会试不第,旋隐庐山为僧,晚岁卒于广东雷锋寺。 |
禅林象器笺 | 道忠 | 二十卷,目录一卷。日本僧人无著道忠编,作者搜集从百丈怀海《古清规》以来各种清规中有关禅林规矩、行事、机构、器物等名目的起源、沿革以及现行意义,一一加以阐明注释,分29类:区界、殿堂、座位、节时、灵像、称呼、职位、身肢、丛轨、礼则、垂说、参请、执务、杂行、罪责、报祷、讽唱、祭供、丧荐、言语、经录、文疏、簿券、图牌、饮啖、服章、呗器、器物、钱财,共计1724条。本书征引资料丰富,共援引各种僧史、禅灯录、清规、语录等内典484种,经史子集等外典286种。被誉为丛林制度的百科全书。于日本宽保三年(1741)刊行。有1996年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本。 |
绝观论 | 法融 | 禅宗著述。唐法融撰。一卷。是一部论述法融系(即牛头宗)禅法的代表作。本书假立“缘门”(弟子)和“入理”(老师)“二人共谈”,阐述本系禅法,故亦称《入理缘门》。所述禅法以诸法性空的般若思想为基础,以“忘情为修”为特色。唐代日本求法僧最澄带回日本的经籍目录就有此书,说明此书在唐代中叶还在国内流行,但其后即失传。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遗书中。 |
高旻寺规约 | 来果 | 《高旻寺规约》是来果老和尚住持高旻寺三十余年,“眉毛拖地,深虑法门晚秋,惟恐后之来哲行止无依持”而写的。《高旻寺规约》包括:客堂规约、库房规约、禅堂规约、丈室规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周详备至,体现了一代高僧的殷殷悲心。而从《高旻寺规约》中我们大致可以窥探出——高旻寺之所以兴盛,正是在于他们的僧人严持戒律,恪守规矩,以道自娱,淡泊处世,并且深信因果,福慧勤修……他们愉悦地畅游在佛法的汪洋大海中,而甘之如饴。 |
归元镜 | 智达 | 又名《传灯录》。全名《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传奇剧本。明代僧人智达著。此剧《规约》说:“本愿专在劝人念佛,戒杀茹斋,求生西方。以三祖作标榜,分分皆实义,皆真经真咒,真祖实事,故曰‘实录’。……不曰‘出’而曰‘分’者,以此中皆真谛,非与世俗戏等。”严而和为此剧所作《序》说:作者“欲使人人咸归净域,无计可为筏渡,因思莲社中主张净土者,唯庐山、永明、云栖三大老,其行愿精确,而事实尤照著人之耳目,爰是搜三祖本传塔铭,一生实迹,敷为四十分,借诸伶人当场搬演。”孙锵《弥勒记跋》认为“其趋旨务引人信佛,离娑婆而登极乐国也”。清焦循《剧说》说:“《归元镜》写沈莲池为僧事,所以发㧑禅氏之谈。于传奇中别一谿径。”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称其“文颇工雅,结构与《昙花》同”。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称其“以劝信佛法之目的而作者,于古来戏曲之中,放一异彩焉”。此剧为宣扬“净土宗”的人物和教义的剧作,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不仅没有进步的思想意义,艺术上也是粗劣的。但作为一名佛教徒而涉足戏曲领域,则足以说明当时戏曲这种文学样式是如何深入人心。 |
象教皮编 | 陈士元 | 佛教辞典。共六卷,万历年间(1573~1620)陈士元撰。收在《现代佛学大系》第十二册、《大藏经补编》第十七册。内容分为梵译、名数、异谈、禅语、评经、移牍等六部分。作者号“环中迂叟”,该书自序云:“私拟平生所鴃瞎疑之境,操心酬应之概,似与释典暗合。余乃汇辑释家语六卷,题曰象教皮编,于乎儒释果同乎?果异乎?果似同而异、似异而同乎?览者当自得焉。”可见该书颇有比较儒释二教之意趣。 |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 祩宏 | 凡四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卍续藏第三十三册。系就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作疏,更自制钞以训释之,乃仿效澄观之华严经疏演义钞。本疏钞计分通序大意、开章释文、结释咒意等三门,其中,释文部分又有十门:教起所因、藏教等摄、义理深广、所被阶品、能诠体性、宗趣旨归、部类差别、译释诵持、总释名题、别解文义。以华严主旨,推演文理,判定此经为顿教所摄,兼通终、圆二教。又一一以称理释发挥其深义,且说应具足信、愿、行。最后列举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之得生净土神咒,劝人诵持。 |
大乘起信论直解 | 德清 | 大乘起信论直解,两卷, 马鸣菩萨造论,真谛三藏释论,唐法藏造疏,明德清直解。 |
直道录 | 祩宏 | 《直道录》一卷,和刻本,1668年版,我国莲宗第八祖,明代四高僧之一袾宏著,应属杂文集,内容多记逸闻逸事,地方风俗,杂论等,如含有《习俗》,《阎王会》,《风水》,《徐居士》,《岳王庙》,《舍宅为寺》,《降仙》,《假方误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