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尸利行经 | 佚名 |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互相问难,显示阿罗汉义。五百比丘不忍,起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五百还来,四百证果,一百堕狱。佛言,此百比丘若不闻此法,应堕地狱一劫,今闻法故,暂堕即出,生兜率天。至弥勒成佛时,初会便得证果。是故不闻此法,虽得四禅四定,不能解脱烦恼生死,闻已疑惑,犹胜不闻。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
文殊悔过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狐疑所蔽,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劝助,请法,兴供,回向,发愿,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劝助,即随喜也) |
温室洗浴众僧经 | 佚名 | 全一卷。略称温室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医王耆域请佛及众僧于所设温室洗浴,佛乃为说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而得七福报。 |
未生怨经 | 佚名 | 全一卷。三国时代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又作未生冤经。内容系叙说佛陀在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之频婆娑罗王为其子阿阇世(未生怨)太子所害之史实。频婆娑罗王于受幽禁期间,欣喜佛陀之教法,虽受幽禁,然对于阿阇世之恶行亦不愠怒。 |
未曾有正法经 | 佚名 | 凡六卷。宋代法天译。为阿阇世王经之新译本。又作未曾有经、未曾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叙述阿阇世王曾幽禁其父,欲致之死。后悔悟其弑逆之罪行,故求佛救度。佛陀乃与文殊等诸菩萨为之讲说无污、无著、无畏、无想、无愿等般若空之旨。 |
未曾有因缘经 | 佚名 |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布教化,以度众生。 |
未曾有经 | 佚名 |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陀达磨Adbhutadharma记佛菩萨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也。华严疏钞二十一曰:‘阿浮陀达磨,此云未曾有,亦云希法。’四分饰宗记三本曰:‘阿浮陀达磨,此云希法,旧名未曾有。’法华玄义曰:‘佛现种种神力,众怪未曾有。’ |
天王太子辟罗经 | 佚名 | 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 |
孙多耶致经 | 佚名 | 一卷,吴支谦译。梵志自谓日三浴,啖果,饮水,行胜沙门。佛为说二十一恶行,不得受好衣食,及说洗心垢法。彼即出家得道。 |
随勇尊者经 | 佚名 | 佛说随勇尊者经,1卷,宋 施护等译.收于大正藏第 14 册. |
四自侵经 | 佚名 |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旨在阐论夙夜不学、老不止淫、得财不施、不受佛言等四种恶法能侵害自身,故称四自侵。此四自侵,系由心所出,而还侵其身。除上举之外,又详述人界之无常、轮回之无尽等要理。 |
四愿经 | 佚名 |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四不如愿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言佛陀对纯陀长者说人生在世有四愿,即欲吾身长寿康泰、欲财产俸禄长富饶、欲妻子眷属长恩爱荣乐、欲放心恣意淫于五乐等四者;然命终时,此四所愿皆无一能随从。故贤者应拔恩爱六根、绝三恶道。 |
四无所畏经 | 佚名 |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在给孤独园向诸比丘阐说如来成就之四无畏,并说佛于八大众中了无怖畏。又巴利本中部第十二大师子吼经(M.12 Maha^si^hana^da sutta,汉译身毛喜竖经卷上)中之一节,内容与本经一致。 |
四天王经 | 佚名 | 全一卷。宋代智严、宝云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记述持国、增长等四天王于每月六斋日,奉帝释天之命,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巡行四天下,伺察众生之善恶以奏帝释。与长阿含经卷二十‘四天王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品’之一部分内容相若。 |
四品法门经 | 佚名 |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法镜经、甘露鼓经、多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将法分别为四品,即:界法、处法、缘生法、处非处法等。若了知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知者则为愚人。佛在祇园,阿难请问世间所有惊怖等事,愚人所有,智者即无。佛言:愚人不了界法,不了处法,不了缘起法,不了处非处法,智人善了此四品法。 |
四不可得经 | 佚名 |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略称四不得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四位梵志兄弟为避免无常之逼迫,遂于预知命终之期后,一人踊身空中,一人隐入市中闹处,一人遁入大海,一人走避山中,然皆无法免除无常之来袭,终究不免命终。佛于祇树给孤独园,以天眼目睹此一事缘,乃对诸比丘宣说此欲求经常年少、长年健康无病、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等四不可得之理。又本经之异译本有东汉安世高(148~170)所译之同名经,然今已轶失。 |
四辈经 | 佚名 |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四辈弟子经、四辈学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记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所说,在家、出家男女之法与非法等教诫。 |
树提伽经 | 佚名 |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世时长者树提伽往昔之因缘及布施之功德。又跋陀罗另译有别本,亦称树提伽经,一卷,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 |
首楞严三昧经 | 佚名 | 梵名S/u^ram!gama -maha^-su^tra 。凡二卷。略称首楞严经、旧首楞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别本为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般剌蜜帝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坚意菩萨问能否疾证菩提三昧,佛乃为说首楞严三昧(勇伏定)。其后舍利弗问佛三昧是否可远离魔境,佛遂放一切魔境,而以首楞严三昧降伏之。古有支娄迦谶、支谦、白延、竺法护、竺叔兰、支施仑等之别译本,今皆不传。又支敏度曾就上记之别译,汇集支谦、竺法护、竺叔兰等三本而作成,合首楞严经八卷。六朝时代颇受重视,如法显传(大五一·八六三上):‘佛昔于此说首楞严,法显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而已,即于石窟前诵首楞严,停止一宿。’本经自古盛行于印度,近来于新疆发现本经之梵文断片。 |
逝童子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支法度译。逝为梵语逝多之略。译曰胜。童子名。此经外,有二译,安世高译者谓之长者子制,白法祖译者谓之菩萨逝。年十六时佛至其家,逝劝母行施,佛为授记。 |
时非时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若罗严译,记时念非时食之法。分别十二月,各有时与非时。 |
十力经 | 佚名 | 一卷,唐勿提犀鱼译。 |
十吉祥经 | 佚名 |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 |
十号经 | 佚名 |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阿难一一问致,佛一一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