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佚名 |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此即《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流通本也。然亦无神咒,及八菩萨名。今之八菩萨名,乃后人依灌顶第十二经添入。今之神咒,乃后人依七佛本愿经添入。 |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 佚名 | 二卷,唐义净译。说药师七佛之本愿并净土。善名称吉祥王佛八愿。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八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四愿。无忧最胜吉祥佛四愿。法海雷音佛四愿。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四愿。药师琉璃光佛十二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有大力神咒。药师琉璃光佛,有大陀罗尼咒。又因少智诸天,心生疑念,七佛同来此土,说大神咒。复有执金刚菩萨,说二神咒。余与流通本大同,理应流通此本。然亦不列八菩萨名。 |
修行道地经 | 佚名 |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别五阴、五阴成败、慈、除恐怖、分别相、劝意、离颠倒、晓了食、伏胜诸根、忍辱、弃加恶、天眼见终始、天耳、念往世、知人心念、地狱、劝悦、行空、神足、数息、观、经学地、无学地、无学、弟子三品修行、缘觉、菩萨。三十品中,最后三品乃据法华经而来,古本无。六朝初期,即鸠摩罗什入关以前,已盛行讲究本经。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一卷、后汉支曜译小道地经一卷。 |
小道地经 | 佚名 |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道人求息,及求向佛道法 |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 佚名 |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即《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 |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 | 佚名 |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即《解深密经》地波罗密品 |
贤劫经 | 佚名 |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园时,答覆喜王菩萨之请问,首先说诸种三昧(梵sama^dhi ,巴同,精神集中之最高境地)及其功德,次言八万四千大乘德目及佛陀之殊胜功德,又列举贤劫(现在住劫)期中所出现之千佛名称及所居之城邑、族姓、父母、弟子、寿量、三会之众数等,最后叙及传持本经之各种功德。然汉译本文字艰涩,阅读困难,故研读者少。此经于各种佛名经中,乃最早之汉译本,故保有最古之型态,译出后即受到相当之重视。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 佚名 | 八卷,隋阇那崛多译。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载神咒。 |
五母子经 | 佚名 |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
五门禅经要用法 | 佚名 | 一卷,佛陀蜜多罗撰。宋昙摩蜜多译。说数息等五种之观门。标云:一安般。二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释不次第。 |
五苦章句经 | 佚名 |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一说五道苦,二说八恶处,三说十二重城,三棘篱,六贼等,四说诸重担,五说香臭二木喻,及说四生四谛等,又说五天使者等。 |
无字宝箧经 | 佚名 | 元魏菩提流支译。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之异译,先出。 |
无所有菩萨经 | 佚名 | 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毗富罗山,与百千比丘,百千菩萨,及四众八部俱。无所有菩萨,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令难调怨雠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等,说此菩萨大方便力。 |
无极宝三昧经 | 佚名 |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佛入无极宝三昧召集十方菩萨,舍利弗与十方来之菩萨及文殊师利问答法要。佛在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亿菩萨俱。竹园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皆如文殊,问法,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动十方诸佛,各遣菩萨来会,及天龙八部,皆来集会。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种种问答法要。罗阅祇王,请诸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 |
无垢优婆夷问经 | 佚名 | 一卷,后魏般若流支译。有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问佛拂佛塔地,乃至四梵行三归戒之功德差别。佛决之。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 佚名 | 三卷,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分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 |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 佚名 | 一卷,不空译。文殊师利问经字母品之别译。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 佚名 | 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无别异行为本,乃至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广作种种譬喻。次有定光明主天子问菩萨略道?文殊答言,一者方便,二者智能,又一者助道,二者断道等。次有随智勇行菩萨问菩萨义,菩萨智?文殊答言,义名无用,智名有用。复语天子,菩萨有十智,十发,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二随法行。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 佚名 |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舍利弗欲问法,佛言,若从文殊师利但问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得其事。今为汝说之。舍利弗及目犍连等作礼,请问菩萨摩诃僧那僧涅?佛言,怛萨阿竭署者有四事,一者发意,二者阿惟越致,三者菩萨坐于树下,四者具足佛法。及种种问答以显其义。次有迦叶等各呈学署法门,次有五百婆罗门来问法,各各述己瑞应。 |
文殊师利问经 | 佚名 |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槃、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三归、十戒、无垢、无所著无漏、发菩提心、字母及部派分裂等问题。唐代不空译‘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即本经第十四品之别译。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 佚名 | 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庄严劫千佛名经、星宿劫千佛名经合称三劫三千佛名经。列出拘那提佛至楼至佛等千佛之名,并说明忏悔灭罪与称佛名号之功德。 |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 佚名 | 三千佛名经之下卷也。 |
维摩诘所说经 | 佚名 |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后秦僧肇注。常称为注维摩。维摩经义记八卷,隋慧远撰。维摩经玄疏六卷,隋智顗撰。常称为净名玄。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隋智顗撰,常称为广疏。维摩经略疏十卷,隋智顗说,唐湛然略,世称为净名疏。净名玄论八卷,隋吉藏述。维摩经游意一卷,隋吉藏述。维摩经义疏六卷,隋吉藏述。维摩经疏五卷,隋吉藏述。维摩经疏记三卷,唐湛然述。维摩经疏记钞卷四卷五,唐道暹私记。不全。说无垢称经疏六卷,唐窥基撰。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十卷,宋智圆述。维摩经疏科一卷,明失名著。维摩经评注十四卷,明杨起元评注。维摩经无我疏十二卷,明传镫着。维摩经饶舌一卷,净挺着。 |
惟日杂难经 | 佚名 |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 佚名 |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