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 | 佚名 | 一卷,失译。 |
阿吒薄呴付嘱咒 | 佚名 | 一卷。失译。
|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 | 佚名 |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止有华言四十八句
|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 | 佚名 |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在给孤独园,观自在菩萨说真言曰:唵,阿噜力迦(半音呼之)娑页(二合引)诃(引)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次说种种曼荼罗法,画像法,护摩法,持者生极乐国。
|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 | 佚名 | 一卷,失译。秘密部。
|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 佚名 | 一卷,唐不空译。秘密部。初有偈,总摄行法,后一一别出。 |
坐禅三昧经 | 佚名 | 梵名Dhya^na -nis!t!hita-sama^dhi-dharmaparya^ya-su^tra 。凡二卷(或三卷)。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译出。弘始九年复校。又称坐禅三昧法门经、菩萨禅法经、阿兰若习禅法、禅法要。略称禅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抄集诸家禅要,阐明五门禅之法,并论大小二乘综合之禅观。据僧睿关中出禅经序,诸家系指鸠摩罗罗陀、马鸣菩萨、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等诸师。本经与觉贤在庐山译出之达摩多罗禅经相同,论说大小二乘综合性之禅观。未译出以前,我国佛教初期之禅观,均系根据后汉安世高所译之禅经;其后由于道安之倡导,北方前秦与后秦之禅观始渐兴隆,并盛行实修方法,然均不出小乘禅之领域。鸠摩罗什译出本经后,大乘佛教与小乘禅乃至大乘禅与小乘禅之关系明确。故天台止观之成立、我国禅宗之诞生,本经促发之功实不可灭。 |
最无比经 | 佚名 | 佛说最无比经,一卷,唐玄奘译。佛为阿难较量三归功德,不可思议。次及十善,八关,五戒,十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发菩提心功德。以次转胜,不可思议。 |
诸佛要集经 | 佚名 | 梵名Buddha -sa=n%gi^ti 。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三月,以神通力至普光世界天王佛处,宣说诸佛要集之法,及文殊菩萨倾其神力,未能动摇离意女(天王如来右侧之女子)入定一事。又佛所说之要集法有六:(一)诸法空,(二)诸法常住,(三)初发菩萨心,(四)六度无极,(五)菩萨十地所入处,(六)佛不可得。 |
诸法最上王经 | 佚名 |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与《佛说诸法勇王经》同 |
诸法无行经 | 佚名 |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九万二千菩萨俱。师子游步菩萨,偈问一相之法。佛先止,次答,大众获益。次说往古高须弥山王佛灭后,净威仪比丘守护正法。有威仪比丘,不能信解,生不善心,受地狱苦。于是文殊请问灭业障法,及问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七觉支等?佛一一答之。又请说陀罗尼。佛为说一切法皆不动相种性法门。文殊亦说种种不动相,乃至答诸天子。云我是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华戏慧菩萨,请问入音声慧法门?佛亦先止,次答,次敕文殊自说往因。过去师子吼鼓音王佛灭后,喜根比丘,善说诸法实相。胜意比丘持戒得定,行头陀行,不信深法,堕大地狱。喜根今于东方宝庄严国,成胜光明威德王佛。胜意今为文殊。 |
诸法集要经 | 佚名 | 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
治禅病秘要法 | 佚名 | 凡二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治禅病秘要经、禅要秘密治病经、治禅病秘要法经、治禅病秘要。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详述修禅者于阿兰若处修禅时对治身心病魔之方法。共列举十二种:(一)对治于阿兰若乱心病之七十二种法,(二)对治噎之法,(三)对治行者贪淫患之法,(四)对治利养疮之法,(五)对治犯戒之法,(六)对治喜乐音乐之法,(七)对治喜好歌呗偈赞之法,(八)对治因‘水大’猛盛而患下之法,(九)对治因‘火大’而头痛、眼痛、耳聋之法,(十)对治入地三昧见不祥事而惊怖失心之法,(十一)对治‘风大’之法,(十二)对治初学坐禅者若为鬼魅所著而致种种不安、不能得定之法。依本经之后序所载,本经系译者于于阗国衢摩帝大寺,从天竺沙门佛陀斯那之面授,而在孝建二年(455)译成者。经中处处可见大乘思想,尤以上述之(五)、(十)至(十二)等为最;复因佛陀斯那素有‘大乘沙门’之美称,故当时之人亦自然将本经视为大乘经典。又本书有关身心疗法之说,予后世提供研究印度、西域地方古代医学思想之珍贵资料。 |
证契大乘经 | 佚名 |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同性经》同 |
正法念处经 | 佚名 |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广说‘正法念处法门’,阐明三界六道之因果关系。亦即依十善业道品、生死品、地狱品、饿鬼品、畜生品、观天品、身念处品等次第,观六道生死之因果而详说厌离之道。该经思想系以比丘修道为主,虽属小乘范畴,然构思雄奇,笔致奔放,时时显露大乘思想之端倪。尤其对六道轮回之因果关系,有极正确与周密之描述。 |
长爪梵志请问经 | 佚名 | 一卷,唐义净译。有一长爪梵志来问佛三十二相之业因,佛一一答之。彼信乐而受八戒。 |
占察善恶业报经 | 佚名 |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婆伽婆住耆阇崛山,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说甚深根聚法门。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请问方便,佛令转问地藏菩萨。地藏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之法,次示一实境界。二种观道,及示善巧说法,安慰怯弱,离相违过,此诚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僭述玄疏。及行法,以公同志。 |
月灯三昧经 | 佚名 |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得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又说菩萨应成就善巧,住不放逸,修神通本业,行财施与舍身,亦说自身于因位中行施戒等。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 佚名 |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 |
缘起圣道经 | 佚名 | 佛说缘起圣道经,一卷,唐玄奘译。方等部之摄。佛说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之道理,而成正觉者。与佛说贝多树下十二因缘经同本。 |
浴佛功德经 | 佚名 | 一卷,唐义净译。说浴佛之方规及功德。 |
右绕佛塔功德经 | 佚名 |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又作绕塔功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佛应舍利弗之请,以偈宣说右绕佛塔之功德。初叙在家众右绕塔可得夜叉鬼神等之亲近供养、远离八难、具妙色相、生于最尊之姓、仪容端正等功德。次叙出家众右绕塔可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谛、根、力、觉、道,永离贪嗔痴,证独觉菩提等功德。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 佚名 |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佛在鹿林。与弥勒入城乞食,有德女问佛所转法轮?佛以十二缘生答之。仍致问难,佛乃为说第一义谛无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及以种种众苦恼事。譬如诸佛所作化人,化人复更化作种种诸物,于是有德女称叹供养,佛为授菩提记。 |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 | 佚名 | 凡二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北凉(397~439)。又称优婆夷净行经、净行经、净行品。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为毗舍佉之母而说优婆夷之净行。共分三品:(一)修行品,列举优婆夷应修学之十法及应远离之五十八法。(二)修学品,举示初学菩萨修习净行之五十项,以及为得如来三十二大人相,所应修习之二十项。(三)瑞应品,述说菩萨处胎初生有十六种瑞应,生时有三十二种瑞应。 |
阴持入经 | 佚名 | 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