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成唯识论了义灯 | 慧沼 | 凡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了义灯、了义灯、义灯。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之异说者,并阐明原论正义。撰者乃我国法相宗第二祖,书中祖述窥基之说,责难圆测、圆义、普光、慧观等之异义,一一评斥诸家之异说,包括西明云、要集云、有说、有释、有人云、有解、有云、未详决等名目。其中,有说指窥基、有释指圆测、有人云指普光、有解指慧观、有云指玄范、未详决指义寂等之说。自古以来,本书即为唯识论注疏中之最难解者。 |
辩中边论述记 | 窥基 | 凡三卷。又作辩中边论疏、辨中边论述记。唐代窥基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为玄奘译之辩中边论现存唯一注释书。辩中边论另一译本为真谛译之中边分别论,其注释书有新罗元晓之中边分别论疏四卷(仅存卷三),元晓之疏与本书同为研究辩中边论或中边分别论不可或缺之资料。窥基著作此书时,曾对照三种梵本,而与真谛译本作严密之比较。 |
百论疏 | 吉藏 | 凡三卷。隋代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为鸠摩罗什所译‘百论’之注释书。文前详释僧肇之百论序,分为叹论功能、明造论时节、叹造论之人、陈外道兴世、释论题目、述注论婆薮、叙论大宗、明翻论罗什、辨檀越姚嵩、定品偈多少等十章;正文上卷为舍罪福品,先立明品偈、释偈义、辨多少、释相生、释品名、简舍破等六科,其次辨明梵本与译本之偈数、偈之种类、各品长短不同、各品次第相生等问题,并阐明舍与破之别;中卷有五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下卷有四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破空品等。百论系以破外道之邪执为主,故本疏有关外道之记述颇多,又援引有关诸说,其研究价值颇高。 |
诸教决定名义论 | 佚名 | 全一卷。慈氏菩萨造,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解释诸教中各根本字之如实义,如开陈唵字、吽字等诸字之奥义;行者若了知诸字之如实义,并由此谛观万法,安住于正念,则可达涅槃大乐之境地。 |
止观门论颂 | 佚名 | 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义净译,有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之法门也。 |
彰所知论 | 佚名 | 凡二卷。元代发合思巴(藏H!phags-pa, 1239~1280)着,沙罗巴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原书为藏文或蒙古文,今已不存。中译本分五品,第一器世界品,详述须弥山说,即四大洲等之传统佛教之世界观。第二情世界品,叙述地狱、饿鬼等六道说、转轮圣王之起源、印度佛教之兴隆、释尊之家谱,进而叙述西藏、蒙古之王统系谱与佛教传播之状况。第三道法品,将修行次第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等五阶段。第四果法品,叙述佛果之种种相,说明四沙门果乃至十力、四无所畏等果上之法。第五无为法品,论说无为之境界,即阐说虚空等三无为法,最后复以器(世界)、情(世界)、道(法)、果(法)、无为(法)等五法总摄一切所知之法。根据本书后记,本书系帝师发合思巴特为皇太子所写之佛教纲要书。书中所说之教理内容概依俱舍论而成,然亦有作者独到之见解,如作者将俱舍论之四劫说与婆沙论之三劫说折衷成‘中、成、住、坏、空、大’之六劫说,堪称是本书极特殊之观点。又其本地垂迹之王统观,成为后代蒙古史书之圭臬。 |
赞法界颂 | 龙树 | 圣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
缘生论 | 佚名 | 一卷,圣者郁楞迦造。明十二因缘之义者。隋达摩笈多译。 |
因明正理门论本 | 佚名 | 梵名Nya^ya -dva^ra-tarka-s/a^stra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玄奘译。又称正理门论本。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系诠释因明论理之规则,一一论述能立、似能立、现量、似现量、比量、能破、似能破、负处等义旨。本书系陈那为破外道迷执,彰显佛法正理,而依弥勒所著‘瑜伽师地论’,及世亲之古因明等说,设立真实无过之能立、能破之新说,以诠解诸法本真之体义,系汉译现存新因明最古之著作。本书系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十二月,于大慈恩寺由玄奘译出,弟子知仁笔受。本书之同本异译,有‘因明正理门论’一卷,唐景云二年(711 )由义净译出,该译本在第一颂之后,比本书多出三百三十余字释文,其余部分则几乎与本书一致。 |
因明正理门论 | 佚名 |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义净译。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因明之根本理论书。本书与玄奘所译之‘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为同本异译。盖陈那当时之外道鼎盛,佛教正道不显,为排斥外道,以振兴佛教,则必须依完整之理论,遂继承古因明学说,更创立能立、能破之新说,以显诸法本真之体义,为印度论理学开一新纪元。本书于唐景云二年(711),在洛阳大荐福寺译经院由义净译出,弟子玄伞、知积等笔受。本书内容与玄奘之译本大致相同。 |
因明入正理论 | 商羯罗主 | 印度商羯罗主造,唐代玄奘译,全一卷。作者商羯罗主,是陈那论师的弟子,因陈那所著之‘因明正理门论’深奥难解,故简明综括上书之要旨,并加上自创之论说,而成一书,以做为后学入于因明正理之阶梯。内容分述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等八门之义。其中,真能立、似能立二门为本论之主要部分,甚他六门则略说。真能立一门,专门说明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等三支,似能立一门则举出三十三过。 |
一百五十赞佛颂 | 佚名 | 梵名S/ata -pan~ca^s/atakastotra 。全一卷。摩咥里利制吒造,唐代义净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书中以一百四十八颂赞叹佛德。 |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 佚名 |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集一切伽陀,说供施佛僧福报。 |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 佚名 |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明所计涅盘,有二十种,如来为遮是等邪见,故说涅盘因果正义,次列其名,一一问答示相。 |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 佚名 |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列僧佉计一,毗世计异,尼犍子计俱,若提子计不俱,次一一破之。 |
随相论 | 德慧 | 全一卷。印度德慧法师(梵Gun!amati ,求那摩底)作,南朝陈代真谛译。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乃为破外道之我执而作。内容详解俱舍释论卷十九慧品(新译之俱舍论卷二十六智品)中之四谛十六行相,其次详解为对治常、乐、我所、我等四见行,故说修无常、苦、空、无我等行相之文。文中之‘论主云’或‘论云’即指俱舍论,‘解言’即指德慧之自解。 |
四谛论 | 佚名 | 梵Catuh!satya -nirdes/a 。凡四卷,婆薮跋摩(梵Vasuvarman )造。陈·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如书名所示,本论系阐释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作。全书共分六品:思择品、略说品、分别苦谛品、思量集谛品、分别灭谛品、分别道谛品。前二品说明四谛之总体,后四品为个别之细释。又据历代三宝纪卷十载,真谛三藏尚撰有四谛论疏三卷。 |
手杖论 | 佚名 | 一卷,尊者释迦称造,唐义净译。破言世有异执所生之有情者。 |
释摩诃衍论 | 龙树 | 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文前先说造论之旨趣,次举论之差别,将一代诸论总分为十类,大乘起信论摄属于摄义论。次明藏之差别,以起信论通摄于诸藏,别则摄于阿毗达磨藏。次说经之差别,谓诸经凡一百亿部,起信论为诸经之所依。次述造起信论者,谓马鸣论其本为大光明佛,论其因则为第八地菩萨。次入文广释,就起信论之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等五分解释其意。于立义分开立三十三种法门,大别为修行种因海与性德圆满海,以对辨其深浅。第十卷性德圆满海之思想与密教极为一致,日本弘法大师即依此论发挥真言教义。本书相传为龙树所作,然其真伪论说不一。或谓本书乃日僧圆仁根据新罗僧珍聪口传而成立者;或谓原撰者为新罗国大空山沙门月忠;或谓本论诸咒各种奇特之异字中,有类于武则天之文字者,故推论本书成立于武周时代。 |
坐禅三昧法门经 | 佚名 | 二卷,僧伽罗刹造,秦罗什译。明治淫欲嗔恚等之法者。第一治淫欲法门。第二治瞋恚法门。第三治愚痴法门。第四治思觉法门。第五治等分行,及重罪人法门。次明四禅四空四等五通法。次明四念止法。次明大乘念佛等法。 |
看破不说破 | 胡适 |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在胡适逝世五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兴起“民国热”“胡适热”,这表明那一段不曾走远的历史令人神往,而来自胡适的声音也足以令国人百年聆听。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事师法五十颂 | 马鸣 | 全一卷。马鸣菩萨集,宋代僧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全卷由五十颂组成,记述出家、在家二众皆须敬重灌顶师阿阇黎,因此可得种种功德利益;反之,若对师轻慢诽谤,则得种种苦报灾厄。文中并详述弟子对师尊所应奉行之礼仪、劳务等。此外,本颂中所出现之仪轨、灌顶、真言、护摩等名相,显系密教用语,故作者是否确为马鸣菩萨,尚待研考。 |
十二因缘论 | 佚名 | 全一卷。净意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乃释十二因缘法之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初出颂六偈半,次以问答体之长行释十二因缘法。 |
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 | 佚名 |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
三身梵赞 | 佚名 | 一卷,宋法贤译。纯梵语,无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