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造像之艺。其来尚矣。梵志阿思陀(二合)仙子所作像传曰。人寿十万岁时。南洲有转轮王。名尾亚舍。尔时有儒童夭殇。其父被哀迷乱。负尸号而奔阙。妄犯启言。梵典颇载。轮王治世。民无非命。今臣息如是。其咎何归。速还吾子。莫污圣扬。如此缠绵不已。举朝无法解慰。稍生不宁。即时大梵天帝。为护国王。特遣毗首羯麻天子。授之以图画之术。物色儒童真容。而令活之。与其翁。上下俱得欢悦。梵天尝赞曰。山中妙高最。鸟中惟大鹏。人中如轮王。艺中是丹青。遂流传于世间。以为像艺之通原焉。惟佛像之本。则我佛中年之时。中天竺国瓶沙王。为遗远友。乞得世尊画容。为[巾*(穴/登)]像之始(时工被佛神光射眼。眩目不能注视。乃请世尊令坐河岸。而谨取水中影相为式。描得圣容。因被微波。由作曲弯长丝相。故名谓水丝衣佛。今你波罗国所出佛像。多有此样。其摹似乎唐吴道子观音石像)暮节。舍利弗创受造像量度。而优填王镂檀造世尊立像。是为如来胎偶之初。于是流布五天竺之境矣。其于土番。则唐之贞观中。创兴佛法。前后累使东土及天竺。征聘诸贤。而赉取众经。一切五明典籍(一声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工巧明。五内明)继续翻译。准令国内公私立刹。各随其愿力学习之。夫三倚之造法。乃工巧明部所收。最为尊胜者也(三倚者。佛像为身倚。佛身之相也。神灵倚。结此寓之。以施人愿也。文字为语倚。佛语之相也。妙法倚。凝此存之。以备传教训也。塔幢为心倚。佛心之相也。道德倚。因此表之。以示显义理也。又倚者依也。众生依此三相而发信。见道明理。又倚此作福田也。梵语伽啼。华云倚。或翻因。谓圣凡相。结之因由也。或翻作迹。假此踪迹引诱后人也。亦通。又像为色身倚。文字及塔为法身倚。而庙宇附之。至于法轮铃杵等物。于一切工用之中。最为尊胜也)彼所出载经传颇多。而得其传授者。曼。堇。啾。三氏惟精。西来佛像。什有八九。靡非彼三家所出者(相有大同小异)而天下通称藏佛(藏翻江。其地有江故名。国中两大邑聚。一谓前藏。一谓后藏。)贤愚同宝。贵贱共持。岂非分量尽得合式。深有契于人心之故欤。余先在恩师。

敕封弘教三藏广智法王宝榻前。亲受密集曼那罗尺寸时。并得佛像及塔之尺寸。附安藏法要集偈番本。虽未能熟习。亦自知珍惜之。盖慎藏而弗失者有年矣。今中土之佛像。有所谓汉式者。有所谓梵式者。其所谓汉式者。则汉武北伐匈奴。得休屠金人。安置于甘泉宫。孝明西迎沙门。受[巾*(穴/登)]像。创建洛都寺宇。其后渐盛遍蔓。自晋魏(北朝)六朝以至于宋。代与西国通和。公私往来。时时不断。故多得西国佛像。而唐之元奘法师。遍历五竺境。共十有七载。瞻礼世尊过化之地。综通其声教。大般若等经千有余卷。金玉佛像百什余躯。俱以大象载归。其像之精妙。皆阿育王等所造者焉。盖自汉以来。凡欲造佛像者。皆取西来像为模。工行家。祖述相传。此所谓汉式者也(或以谓唐式)其所谓梵式者。元世祖混一海宇之初。你波罗国匠人阿尼哥。善为西域梵像。从帝师巴思八来。奉敕修明堂针炙铜像。以工巧称。而其门人刘正奉。以塑艺驰名天下。因特设梵像提举司。专董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故其艺绝于古今。遂称为梵像。此则所谓梵式者也(你波罗国。在印土之北。吐番之西。其风俗出巧工。盖阿尼哥更超群者也。故帝师特引来荐于帝也。巴思八者。华云圣。亦是号而非名也。名洛追建灿。华云慧幢。西番贵族。敏悟非凡。五明俱通。世祖中统元年。封国师。授以玉印。主统天下释门。后即封法号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知。佑国如意。大宝法主。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因叔侄传系为吐番国总主。按本传。世祖初。命取明堂针炙铜像。示之于阿尼哥曰。此安抚王[袖-由+戢]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洛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刘正奉者。姓刘名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其精艺非一。而独长于塑。又从阿尼哥国公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绝艺。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佛相。皆出元之手。天下无与比。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然迄今历代。竟未译出其经传。若有离宗失迷口授尺度久讹不归者。固无可评正矣。夫贵著贵相。贱露贱貌。里存外现。分毫不差。昔如来以宿因三十二种大功德圆满。具足三十二种妙相。而净息凡夫八十种妄想。因全备八十种随形好。示应化一切润严者也(八十种妄想者。贪属妄想四十种。嗔属三十三。痴属七种。出秘密集会大教王经疏)此其妙胜庄严。岂可以无师之学。谬为增损者哉。盖具几分之准量。则凝注几分之神气。有神气之力。以能引彼众生之爱敬心。因以其爱敬心之轻重之分。而因获其摄受利益之大小。此乃天理之自然也。经云。量度不准之像。则正神不寓焉。此岂工人之所易任者乎。然则尺寸量度之为要务也明矣。予平素留意于斯。然非用佛说经义。莫能证鉴。故每为之迟迟。适陕西洮州 敕赐禅定寺崇梵静觉国师喇嘛来朝。晤于公署。偶谈及此。训余曰。舍利弗问造像量度经者最先详且该。子盍译而行之。予闻之喜。敬诺焉。于是月余。而国师赠经之模本。并图像五篇。俱择日而程其功。其中复有当资旁搜者。亦各遍揽采取。纳于经间空处述之。或别录类附于后。仰赖佛力。已获垂成。凡我同好。永远供为资粮矣。因效番王佛陀阿布提(二合)所作五明传略引。而书于经首。时

乾隆七年佛从忉利天下还日(依番九月二十二)

番学总管漠北工布查布谨识

释迦佛裸体之相也。

凡佛像坏质以此为模式。

释迦佛著衣之相也。

凡化身佛相除手印及坐法幖帜之外概以是作为通式。

无量寿佛之像也。

凡报身佛像除手印坐相及幖帜之外皆以是作为通式。

文殊菩萨之像也。

凡菩萨天男相者除非手印坐法及幖帜之外概以是作为通式。

多啰菩萨像

凡佛母天女相者除非手印等差别类其余以此式可为通用焉。

本是世尊游化乞食之相也今亦为弥陀接引相凡造诸佛菩萨立像者依此尺寸则无有失差矣。

其双脚之按法乃依画像之为也胎偶则趺面对并向前而两踵间有四指而两巨指根相去须作八指之分焉。

金刚杵式

诸菩萨侍奉世尊在旁列立之像以此作式而有幖帜则其幖帜尖向上置于华心中。

不动明王像也。

以为诸明王忿怒相式。

如来满月面菩萨鸡子面

佛母芝麻面明王四方面

(发攒侧歪者乃是依画像之样也若胎偶则从前直往后斜倾之)。

周身惟面目最要。故重出四面之像。而复详之。因经文得其尺寸。以图样明其运法。则引学之纲领备矣。夫辞之所不得诠。图之所未能尽者。则在乎学者思慧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