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将侍者阿难。入城分卫[分卫:僧祇律曰:乞食分施僧尼,卫护令修道业,故云分卫。]。世尊身上所著之衣。有少穿坏。将欲以化应度众生。乞食周讫。欲还所止。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带着侍者阿难到舍卫城中乞食,世尊身上所穿的衣服有少许破损,想通过这个因缘度化应度的众生。佛与阿难乞食后,正要回到精舍。

【古文】

有一婆罗门。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睹佛容颜光相殊特。见佛身衣有少破坏。心存惠施。割省家中。得少白氎。持用施佛。唯愿如来。当持此氎以用补衣。佛即受之。时婆罗门。见佛受已。心情欢喜。倍加踊跃。

【白话】

当时有一个婆罗门来到佛前,向佛恭敬礼拜,看见佛陀容颜光相殊特,又见到佛身上衣服有少许破损,心中顿时想要布施。回到家中到处查找,找到少许白布,便拿来供养佛陀,恳请如来能接受这块布用来补衣服。佛随即接受了,婆罗门一见佛收下白布,心情欢喜,更加欢欣鼓舞。

【古文】

佛哀此人。即与授决。于当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神通相好。十号具足。佛授记已欢喜而去。国中豪贤长者居士。咸兴此心。云何世尊。受彼少施。酬以大报。

【白话】

佛怜悯此婆罗门,于是为他授记:“你将于来世二大阿僧祇百劫中当得成佛,神通自在,相好庄严,具足十种名号。”佛为他授记后,婆罗门就欢喜地离去了。舍卫国里的豪贤长者居士都产生一个想法:为何世尊接受了他一点小小的布施,就使其得到大功德。

【古文】

作是念已。各为如来。破损好氎作种种衣。持用奉佛。阿难问佛。世尊先昔造何善行。能令一切奉施衣服。愿佛为说。令得开解。世尊告曰。谛听著心。当为汝说过去因缘。阿难曰诺。我当善听。

【白话】

想到这里,他们都各自为如来翦裁上等布料,作成种种上好的衣服,拿来供养世尊。阿难问佛:“世尊在此以前种下什么样的善行,现在能够让大众供奉衣服?愿佛为我们宣说,使我们能了解其中因缘。”世尊对他说:“谛听,记在心中。我将为你宣说过去的因缘。”阿难答道:“是的,我会认真听闻。”

【古文】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与其徒众九万人俱。彼时有王。名曰槃头。有一大臣。请佛及僧。三月供养。佛即许可。既蒙可已。还至其家。办具所须。

【白话】

佛告诉阿难:“在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以前,当时有一位毗婆尸佛,出现世间,与他的随从弟子九万人在一起。当时有个国王名叫槃头,他下面有一位大臣,邀请佛及僧众作三个月的供养,佛随即接受了他的邀请。大臣得到了佛的许可后,就赶回家中,筹办所需要的供物。

【古文】

时槃头王。亦欲供养佛及众僧。往至佛所。而白佛言。愿得如来及比丘僧三月供养。佛告槃头。吾先已受彼大臣请。大人之法。不宜中违。王即还宫。告其臣曰。佛处我国。吾欲供养。云卿已请。今可避我。我供养讫。卿乃请之。

【白话】

这时槃头国王也想供养佛与僧众。就前往佛的精舍,祈请佛说:“非常希望供养如来和比丘僧众三个月。”佛告诉槃头国王:“我已先接受了那位大臣的供养,有德行人的做法,是不应当中途改变承诺。”国王立即赶回宫中,对那位大臣说:“佛住在我的国家,我想作供养,佛说你已经邀请了。你现在能否先让我供养,待我供养后,你再请佛应供?”

【古文】

臣答王言。若使大王保我身命。复保如来常住于此。复令国土常安无灾。若使能保此诸事者。我乃息意。放王先请。王自念言。斯事叵办。复更晓曰。卿请一日。我复一日。臣便可之。更互设会。各满所愿。

【白话】

大臣回答国王:“如果大王能够保证我的生命不死,又能够保证如来恒常住在这里,又能使国家长久平安,无灾无难;如果您能够保证这些事,我就取消原来的打算,让大王先作供养。”大王心中思忖,这些事情不能办到,于是又对大臣说:“你可先供养一天,我再供养一天。”大臣同意了这种做法。接着大臣与国王轮流供养,各自都满足了心愿。

【古文】

尔时大王[大正藏为:臣。]。为彼如来。办具三衣[三衣:佛制称为衣者,袈裟也。后世别袈裟与衣。称三衣为袈裟。种种僧衣。咸有别名。]。皆悉丰足。复为九万诸比丘众。作七条衣。人与一领。阿难当知。尔时大臣。以上衣服。施佛及僧供养之者。岂异人乎。则我身是。我乃世世。植福无厌。今悉自得。终不唐捐。时阿难等。闻说是已。欢喜勤修。造诸福业。咸怀踊跃。顶戴奉行。

【白话】

那时大臣为毗婆尸佛置办三衣,供养都很丰足,他又为九万比丘僧众制作了七衣,每人一件。阿难!你应当知道,当时将上妙的衣服施与佛和僧众并作供养的大臣,并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我在生生世世中,无有满足地种下福业,现在自己又全部获得,终不虚耗。”这时阿难等人,听说此事后,欢喜勤修,造众福德之业,心怀喜悦,恭敬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