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一切法,依于缘起生,

与外之因系,种芽叶枝茎,

花果次第生,彼系六种缘,

即地水火风,虚空以及时。

什么是缘起呢?

内外所摄的一切法并非无因产生,也不是由非因、我、时间、自在天等其他常有的作者之因所生,而是依靠各自的因缘、缘起聚合才产生的,这就叫缘起,讲说这种道理是佛语不共的自宗。外界的一切法,以种子生苗芽等的方式依缘而起,内在的法——上、中、下有情的诸蕴以缘起十二支的方式而生。那到底是怎样的呢?

外缘起以七种与因相联及六种与缘相联的方式,通过种子生芽的比喻表示来理解。

七种与因相联 :种子、芽、叶、枝、茎心、花、果,由前者次第产生后者,作为近取因。

六种与缘相联 :地、水、火、风、虚空、时间六种,按顺序,地能使其稳固、水能收摄、火能成熟、风能增上、虚空提供空间、时间次第变化。这些俱有缘作为产生芽到果之间六者的助伴。

内缘起十二,有此而生彼,

无明行与识,名色六处触,

受爱以及取,有与生老死。

内缘起是与因相联十二支,是哪十二支呢?如经中云:“所谓缘起,即此有而此生,此生故生此,以无明之缘生诸行,以行之缘生识,如是类推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至老死之间。且生忧、哀、苦、愁、烦乱,将生起唯一大苦蕴。其中,无明灭使行灭……直至生灭而使老死、忧等唯一大苦蕴灭。”

缘起十二支

1.无明:不明谛实义,对于三界自地的诸蕴起常、乐、我、整体、唯一、有情、我所想等,不符合万法自性颠倒执著的愚痴、能遮障真实义的妄念就叫无明。

2.行:如果有了我执的无明,那么由它驱使就会出现贪嗔痴所生的福德善业、非福德不善业和不动业,以至于在识上播下后有的种子,由此称为行。以善业形成善趣的身份及安乐,由不善业导致恶趣的身份及痛苦,以不动业形成上二界的后有。

3.识:行产生趋往后世生处的识,能引转世的种子安置在识上,这是能引之识,一旦外缘聚合后就牵引到有的生处,这叫所引果识。这两者实际上同是能成后有识的分支。

4.名色:由识的牵引,结生于胎中时,识、受、想、行四名以及与之并存的膜疱等色,这些名色支以三角架般相互依存的方式受生为有身。

5.处:名色位圆满产生内在的眼等六处。

6.触:从境、根、识三者和合而产生辨别外境变化的眼触等六触,即是触支。

7.受:由触产生乐受、苦受、舍受,即是受支。

8.爱:依靠受不愿离开乐受的贪爱,希望避开不乐的坏爱,平庸处于等舍状态,对色到法之间的六境生起爱恋,总之,由受的因中品味对境,并生起喜爱、耽著,能招引对境,即是爱支。它有欲爱、色爱和无色爱三种等分类。

9.取:由爱中,但愿我不离开可爱、安乐的本体,贪爱更为增长,取受对境,直接行,即是取支。如果对此分类,也有说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四种。

10.有:取通过身语意造作形成后有的业,即是有支。它包括三界的三有等分类。

11.生:依靠有的力量,一旦顺缘和合,于后有之生处中直接受生,首先出生,身体成长,住众同分,即是生支,它是那一所依感受所有痛苦的根源。

12.老死:生后诸蕴相续变异的老、相续泯灭的死及以此为主内在的忧恼、从中发出哀号、五根识相应的痛苦、意识相应的意苦、另外不悦的所有随烦恼产生烦乱,总之这唯一的大苦蕴就是来源于投生轮回。生由有产生……有了这些前前支,就会产生后后存在的名言,前者产生并起到生后者的作用。如果前者不存在、没有产生,那么就不会产生后者。结果苦蕴将泯灭。

无明爱取惑,行有二是业,

余七则为苦,摄略集苦二。

有无明顺生,不断如火轮。

无明灭逆次,十二谛义成。

六缘系地水,火风空及识,

依缘空作意,生眼识等法,

因缘众合生,非时自在等。

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

令蕴结生者,不迁亦当证。

了悟缘起义,非常断非迁,

小因果亦大,因果知同类。

诸法非无因,非余非因生,

缘起显现故,除我作者见。

因缘缘起现,无生性寂见,

不昧证三时,八圣道诸法,

真见佛法身,见缘起者见。

与缘相联:无明等一切烦恼均是由所缘境与内在的根等作为助伴而产生,业也是如此,痛苦的根源名色等七种,是依靠内在的坚硬地界、湿润的水、暖热的火来消化食物等,呼气、吸气等的风界,无阻碍孔隙的虚空界及识界,这六界作为俱有缘而产生。眼识是以所依眼根、所缘色、显现、无障的虚空和意乐作意五者并存而生。同样,其余识也相应类推来理解。

如是外内的一切法各自的因缘需要样样齐全,其中任何一种不具足就不能产生,如果完整无缺,那么必定产生,这就是缘起的规律,从无始时以来相续流转,并不存在我和自在天等任何作者,所有因并无有“我要产生这些果”的想法,一切果也不会想“我是由此所生”,然而因果的缘起具有五种特点,是哪五种特点呢?1.种子不灭而存在的同时并非生出苗芽,而种子灭亡后才生出苗芽,因此不是常有;2.并不是由种子泯灭相续中断中产生,种子灭亡和苗芽产生就像秤杆的高低一样不间断产生,因此不是断灭;3.种子、苗芽从本体和作用的角度而言不是一体,因此前者不是迁移到后者中;4.小的种子能生出大的果,为此小因成就大果;5.诸如小麦的种子生出小麦的苗芽、善业产生安乐,是因果同类的相续或等流。通过这五种方式来了知内外的一切因果。按照所说的“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令蕴结生者,不迁亦当证”来理解。如果通达了这一道理,那么就会认识到这些法仅仅是缘起的无欺显现,而不是自生、他生、共生或无因生,也不是由时间、自在天等作者创造的,命、补特伽罗、作者、我、法的本体均不存在,虚无缥缈、无有自性,从而远离分别“我以往、现在、以后如何”之边等的动念,具足无生法忍,将获得一切佛陀“无上菩提”授记。

如是缘起十二支,在没有断除无明之前相续流转,依靠前世之因——无明和行,产生现在的所引果识,又以烦恼爱取积累能形成后有的业,直至有之间。后世随着业而受生于某趣,那个所依身份感受老死等轮回痛苦,如此变化的那个所依身份,对于有色界的一切有情来说,也是从识至有之间产生。如果转生到无色界,那么从识至四名蕴所摄的有之间产生,不管投生在哪里,都会产生其生和老死,又再度依靠业和烦恼牵引而受生其他世,就这样如同旋火轮和水车轮般反复流转、漂泊于三界轮回。

总体了解了连续产生的方式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几世中圆满,前世、现世和后世三世中圆满的道理如刚刚所述那样。前世阶段蕴所摄的无明,由爱取的驱使造业牵引后世的受生,从识至有之间,也产生老死,因此也有两世圆满的。无论如何,相互依存连续产生,这叫相续缘起。另外,十二个成事刹那中具足的道理:比如以杀生为例,由无知而去操作是无明;如是造了那种业是行;生起当时的心识,当时的名色,用利刃击中六处等的触、当时自他的苦乐受,喜欢杀生而实施是爱,从中取受后面的部分,造业时的蕴是有,从中生起现在和后面分,它变异、泯灭是老死支,承许这种方式是刹那缘起。如果相续缘起十二支归纳起来,那么无明、行、识三者是能引支;名色到受之间四者是所引支;爱、取、有三者是现成支;生和老死是成就支。还可以归属于三种,即无明、爱、取是烦恼;行、有两者是业;剩余的七支是七苦源。这三种按照次第,取名为烦恼染、业染和寿或生染,因为能使一切众生染污的缘故。再者,按顺序也分别称为烦恼依他起、业依他起、苦依他起。三种烦恼中产生二业,从中产生七种苦源,由七种苦源中又再度生起烦恼和业,就这样持续流转。十二支中,二业三烦恼以及所有识能摄集其余一切支的因是,无明、业、爱、识四种。爱、取是爱;行、有是业;识犹如种子;业好比田地;爱如湿度;无明如同播撒和肥料。这四种,在一切轮回趣中能形成名色的苗芽。这些顺次缘起归纳起来,二业三烦恼是作为因的集谛所摄,其余七种是苦谛所摄。从逆次的角度而言,凭借证悟真谛法性的智慧断除无明,去除二业三烦恼,即是道谛,七种痛苦的根源灭于真如中,为灭谛,也就是谛实义十二行相之自性。如此缘起堪为佛陀法藏之中最珍贵最甚深的,如云:“谁依慧眼现见缘起,彼现见八圣道之自性法。是以智见通达一切所知,见佛法身。”

缘起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