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再度出家,是在重重的困难之下达成的,这要感激我现在的剃度恩师东公老人,他全心全力地帮助了我,也成就了我;而我能在从军十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出家身分的恢复,这要感激南亭长老,他自始至终地爱护着我,也鼓励着我。

同时,这也是我的尝试。因为,戒律是一门枯燥而又繁琐的学问,以致近世以来,成了佛教的冷门,纵然有人研究,也多不脱古气,多是照着古调再弹,致令一般的人,不得其门而入,甚至妄加批评。因此,我要试用浅显的文字,将戒律的内容,配上若干时代的观念,以比较通俗的姿态,来跟大家见面。我是试着做复活戒律的工作,而不是食古不化的说教。

当然,我的目的,虽求通俗,但在尽可能不使读者厌烦的情形下,仍将戒律学上各种主要的问题,作了应作的介绍与疏导。所以,本书也徵引了各部律典及古德注疏的重要资料,并且尽量注明出处,以便读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参考;唯恐读者对于书中所引原文以及若干专有名词的隔阂不解,故也适度地采用夹注号加注说明。

为了实际的要求,以及本书的篇幅所限,本书除了三归、五戒、八戒、十戒等篇,写得堪称详细,至于具足戒及菩萨戒,只是作了纲要性的介绍,这也就是本书书名的缘由;虽然如此,具足戒及菩萨戒,已经占了本书篇幅的五分之二以上。所以,看了本书之后,对于戒律学的知识,当可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本书的性质,是通俗的,是研究的,更是实用的。除了式叉摩尼戒及具足戒之外,其余各戒,本书均录有受戒的仪轨,并且是介绍最切实、最简明、最能适应于普遍要求的受戒仪轨。至于各种戒律的渊源、性质、意义、作用,以及为何要受戒?如何来受戒、受戒之后又如何、那当更是本书应负的责任了。因此,本书的对象,既是已经受了各种戒法的佛子,也是那些准备要受各种戒法的读者。

从大体上说,本书受有蕅益及弘一两位大师的很多影响,但并没有全走他们的路线,乃至也没有完全站在南山宗的立场。因为,从戒律学的本质上看,它是属于整个佛教的,它该是全体佛子共同遵守的轨范,而不自序仅是某一宗派的专利品。

虽然,本书有我个人的观点,但我所谈的问题,无不力求客观,无不力求这些观点是属于读者的要求,故也敢说,本书的内容,事事都有它的根据。

不过,由于我的学程还浅,本书的贡献,自也有限。本书的出版,如果尚有一些价值,那当归功于三宝的恩德,以及师友的鼓励;如有不良的后果,均该归咎于著者的粗疏。倘蒙指教,感激不已。

竺摩老人抱病为本书撰序,在此致其无上的谢意。

圣严

佛历二五○九年元月二十五日序于朝元寺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