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

(一)

问: 请法师讲一下,什么是开悟?开悟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答: 开悟啊,就是我们对一个东西不明了,最后明了了,这是开悟。我们没开悟的时候,就像瞎子一样,成天闭着眼睛瞎摸;而开了悟以后,就仿佛睁开了眼睛,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有没有拦路石,就清清楚楚了,路就好走了。但我们不是说开了悟,明心见性了,就成了佛,再不用做事了。不是的,我们开了悟以后还要继续用功。因为佛是觉行圆满的人,我们虽然已经见到了法性,有了觉,但行还不圆满,所以还要继续努力。但开了悟以后,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就好用功了。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答: 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生的病的。就像药房里的药,你有什么病,他就下什么药。你觉得哪一个法门好,能治自己的习气、毛病,能与自己相应,就选哪一个法门好了。

念佛法门,是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其母摩耶夫人看到娑婆世界很苦,所以佛最后开一个方便,将西方极乐世界示现给大家看,叫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个“禅净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就是说我们坐禅的人,如果再念佛修净土,就如本已威猛的老虎又带了角,那岂不是更厉害嘛!

我是1930年出家的,算来出家已经六十多年了。这六十多年来一直习禅,但我自己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做什么,所以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顺便说一下,《普贤行愿品》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的助缘。为什么呢?它的后面有一段话,“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觉得诵《普贤行愿品》生西方极乐世界好。

我们每个人的心、思想都如大海的水,一天到晚不停。可是你想过没有,你成天地想东想西、想好想坏、想来想去,有什么好处呢?有那个时间念念佛不是很好吗?

我自己平生没有事的时候,就念佛或参禅,或看经、诵经,把功夫扑在佛上,我不喜欢把思想放在其他不好的地方上。不知道在座的众位是怎样用功的,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好好发心精进,希望我们能在西方极乐世界再见。

问: 请问,亲人临终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事情?

答: 我们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福德因缘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福德呢?就是行善。你修了一座庙,是福德;你天天念经,也是福德;你行菩萨道,同样是福德。福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因缘也是极其重要的。打个比方,一个人做了许多好事,具备了大量福德、功德,按理说是应该要去极乐世界的,但当他最后要走的时候,家里人不停地哭哭啼啼,不停地号丧,这样一来他就走不了了,去不了极乐世界了。这就是因缘。

我们都是有情众生,当亲人临终的时候,心里自然是会悲伤不舍的。不过,如果家里一片哀号,大家又哭又喊,表现出舍不得他的情绪,让临终的人看见你们这么舍不得他,他的心里也就放不下你们,最终的结果就是哭丧的亲人把临终的人拉得走不了。所以,亲人临终的时候,一定不要过度表现出舍不得的情绪,以免他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是学佛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本焕长老1995年在台湾灵泉寺开示后回答提问)

(二)

问: 一百零一岁,您老人家还有什么愿望?

答: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问: 您还准备怎么去行这个愿?

答: 就从当下做起!

我出家七十九年,每个人都有愿望,是否成功,就看你如何去行。

每个人一生都有很多愿望,大愿小愿,最重要的是要去“行”。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行”字。“行”是最最重要的。行有世间的行,也有出世间的行;有好的行,也有坏的行;我们从凡夫到圣人也是行,从圣人到成佛还是行。离开了行,什么事都做不成,什么愿望也实现不了。从无量劫到今天,我们已经离开了家很远很远、很久很久,现在我们想回家,还是靠行,不行则不能到家。佛陀所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让我们去行;佛陀所讲的一切经,都是我们修行所依的路。所谓“经者,径也”,我们要回家,必须有路,有了路还必须去行。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达到任何目标,都要靠行,不行即不能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行,利益众生是行,培福修慧也是行。

行要做什么?就是去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我们要想获得像佛一样的圆满福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脚踏实地去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世间的一切事情,有哪一桩事情不靠行能成功呢?而且,行还要贵在坚持,贵在不间断,不能说今天行了明天就不行,此时行了彼时就不行,在禅堂里行了,出了禅堂就不行,在寺里行了,到家里就不行。修行人,如果想把功夫用好,要时时刻刻处处行,白天行,晚上也行,坐着行,走着也行,醒着行,梦中也行,那才能成功!

当然,行不能是盲目的,得有个目标、有个路线,要依正知正见来行。没有正知正见,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古人讲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个人用功,得有一双“择法眼”,要有所选择,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今天这样行,明天那样行,邪知邪见重,像这样子用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所以,我们用功之前,先要树立起正知正见,若没有正知见,那你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说不定行到地狱中去了还不自知呢。因此,我们大家在用功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选择,选择好正道之后,就要好好地脚踏实地去行。

(本焕长老2007年4月答记者问)

(三)

问: 我第一次同一百零二岁的人坐得这么近。

答: 我一百零二岁,减去一百岁,我两岁。

问: 我的年龄减去五十岁,也两岁呢。

答: 那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呢?

问: 您的名字原来是释本幻,后来为什么改成了释本焕?

答: 我原来叫本幻,这个“幻”字是幻化的“幻”,佛教认为一切皆是幻象。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焕”呢?1948年,我接法于虚云老和尚的临济宗下,在他的宗门里,我也是排本字辈的,所以虚云老和尚就给我改动了一个字,改“幻”为“焕”。你觉得焕发的“焕”好呢,还是幻化的“幻”好呢?

问: 在您面前不打诳语,以我个人的喜欢,我喜欢原来那个“幻”。

答: 不错,本来就是幻化啊。呵呵,你还有这种幻化的幻想啊。

问: 那您呢?您自己喜欢哪一个名字?

答: 不是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当然,我喜欢以前那个“幻”。本来幻化有幻化的作用,光焕有光焕的作用。虚云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光焕佛法。1948年,我在南华寺接了他的法,第二年做了南华寺的方丈。那时,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岁了,他从百里之外的云门寺步行来为我送方丈座。

问: 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之后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大宗派,因此南华寺有“祖庭”之称。您在南华寺接虚云老和尚的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传人,您是第几代?

答: 第四十四代。

问: 本老,在您的经历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来果禅师。他对您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答: 来果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是当代禅宗两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1930年,我到了扬州高旻寺,在那里参禅七年。来果老和尚对我最好,教导我苦修苦练。我给他当过侍者,也当过衣钵,他要我在高旻寺当方丈,可是我发愿去五台山修行。

问: 据说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居士同本老的缘分也很深。

印顺法师(本焕长老的弟子): 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光孝寺庙产归还佛教界,是赵朴初居士礼请本老出山任光孝寺住持的。光孝寺是六祖惠能剃度的地方,地位崇高。当时庙宇年久失修,佛像法器严重毁坏。在住持光孝寺的十多年中,本老不负使命恢复了光孝寺。本老先后修复和新建的寺庙共有十一座,修建深圳弘法寺时,也是赵朴初居士亲自礼请本老再度出山主持大局的。

问: 本老出自前辈高僧门下,自己也修成高僧了,现在是弘法寺的镇寺之宝了。

印顺法师: 他是佛门泰斗。不仅仅是弘法寺的,也不仅仅是广东的,他是整个佛教界的宝。

问: 称本老为“佛门泰斗”有来历吗?

印顺法师: 有来历的,国家领导人都这样称呼他。

问: 刚才我参观了弘法寺的佛堂,发现没有罗汉堂。为什么弘法寺不供罗汉?

答: 我跟你讲,我这里是不供罗汉的。为什么呢?罗汉是“自了汉”,他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断除自己的烦恼,自己好了就行了。我这里要供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我们弘扬佛法是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众生的。

问: 那罗汉有意见怎么办?

答: 罗汉有意见?呵呵,那他有意见就找我吧。我修的十一座庙,供的都是佛菩萨。

问: 六祖惠能大师是修顿悟法门的,就是成佛不一定通过苦修也可以达到顿悟。您年轻时在扬州高旻寺,在来果老和尚的教导下静坐修悟心法,不躺不睡,硬坐九十一天“不倒禅”。后来您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到五台山后又三步一拜,拜完了五个台顶,之后又闭关修行三年。您是经过长期苦修的,请您说说顿悟与苦修的关系。

答: 惠能大师的话要这样理解,那些用功用得好、一闻就开悟的人,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最主要的是“行”。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释迦牟尼佛原是太子,他出家以后,还要解六年苦根。怎么要用六年时间去除苦根呢?我们要了生脱死,不是随便马马虎虎就能行的。他六年坐在深山,芦苇穿膝,一天吃一麻一麦很少的食物,通过修行去除苦根,他成佛了。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想成佛,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地修行。成佛的事情,同社会上的人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坚韧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你要成为一个高级人才,要想做成一件好的事情、做成一件大的事情,一定要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才能成功。

问: 您打坐“不倒禅”,能够做到九十一天“夜不倒单”,这种苦行真厉害。

答: 都是人为的嘛,那时就是一个凳子,没有床的,没有床怎么倒?

问: 您三步一拜去五台山,在这过程中悟到了什么?

答: 悟到了什么?三步一拜,恭敬菩萨……

问: 您的弟子印顺法师告诉我说,“老和尚说的都是法,我们说的都是话”。您刚才这两句话是有禅意的吗?

答: 我不知道。

问: 什么是禅?

答: 什么是禅呢?禅,也称“禅那”,意译为“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又翻成“思维修”。

问: 参禅参到什么程度算是悟了?

答: 开悟有大小之分。我们宗门之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问: 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答: 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问: 人间佛教的提法有来历吗?

答: 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台湾印顺长老、星云法师和赵朴初大居士等人的发扬,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太虚大师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看到当时的佛教非常落后,寺院因为贫穷经常靠做经忏挣收入,拿为死人超度的收入来维持,所以他说佛教那时是为“鬼”和“死人”服务的。也是因为如此,太虚大师提出要用佛教来解决人生问题,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成佛在人间,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完善,爱国爱教也成为人间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 在佛教理念里面,对和谐的概念怎么理解?

答: 和谐的概念很好,是人修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人人讲和气,不要斗争,斗争就麻烦了。佛教讲友爱,众生都是平等的,应该和合。

问: 我觉得人不可思议,佛更不可思议。

答: 你觉得佛不可思议,那你就要好好研究佛教了。我送你一本佛经,是我在七十二年前用血抄写的,这是影印本(《普贤行愿品》)。你可以从这里开始学一学。

问: 谢谢您。(念)“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吉日忏悔释子本幻发心刺血敬书五台山广济茅蓬”。广济茅蓬在哪里?

答: 就是五台山碧山寺。民国二十六年是新历1937年,是我七十二年前写的。

印顺法师: 老和尚在五台山住了十年,一边念经文,一边刺舌血、刺指血写经文。他抄写了《楞严经》十卷,《地藏经》三卷,《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师利法王子经》等共十九卷,写血经文字二十余万字。

问: 是像医院针刺采指血那样吗?

印顺法师: 是用剪刀把指头剪破,用针刺舌根,这样就有比较多的血流出来,旁边有人拿碗及时接住搅拌。边搅拌,边蘸血书写经文。僧人写血经的事例历朝历代都有,但是用血写经二十余万字的却极少见,这是古今的奇迹。

问: 哎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印顺法师: 是对佛典的恭敬。你读读老和尚写的前言:“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财物,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本血经,他自己每天要诵三十八次。

问: 本老,您当年不惜身命抄写的这些经典,都保留下来了吗?

答: 我抄写的佛经大多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遗失了。后来我寻找过,始终找不到。1987年1月1日,当时我是广州光孝寺的方丈,这天从终南山来了个和尚要求挂单(意为到佛寺中借宿)。那时寺院刚刚恢复,住房紧缺,难以留他。他对我说,他是特地为了送一部经来的。我因为一直在寻找我的血经,所以有点感觉,叫他打开来看,结果令我难以相信,这就是我的血经,是其中一部《普贤行愿品》。这个和尚舍命保全了它,还送了来,我非常欣慰,也非常感激他。至于其他的血经,至今还没有下落。

问: 您当年为母亲送终,选择了燃臂孝母的方式。什么是燃臂孝母?

答: 燃臂孝母啊(挽袖现出前臂大块疤痕),就是在这个色壳子(肉身)这块疤的地方(手臂)燃灯。1948年,我母亲临终时,我把灯草绑在这色壳子上,蘸了油点燃了,送我母亲归西。这个色壳子是父母生养的,在上面点灯供佛,就是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来我在母亲坟旁搭了一个灵堂,日夜诵《地藏经》超度亡灵,守孝七七四十九天。以前我出家在高旻寺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来果老和尚到武汉,返回时请假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说你出家了,不如大家都皈依,母亲也皈依。我告诉她,我过去是你的儿子,现在是佛子。她看我出家的意志坚定,也没办法了。母亲过世之前,我一直在家附近的报恩寺里住着,天天去照顾她。

问: 燃臂孝母痛不痛啊?

答: 说什么痛不痛,色壳子是个生灭的东西,不过是用这个功德报父母生养的恩德。

问: 和尚不是四大皆空、六亲不认的吗?这难道是错觉吗?您可是至情至性的。

答: 佛家不是不讲孝,是讲大孝。为国家、为众生排忧解难,这是大孝;大孝中包括了孝顺父母的小孝。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他自己对父母也很孝顺,成佛了还回家看望父王并说法,还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如果和尚不孝顺父母,那是他不懂道理。我们是父母生养的,父母是我们的佛,没有父母,我们怎么成佛呢?佛家特别崇尚报四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父母恩德最大、最大、最大,父母的恩德难报。

问: 现在很多人去一个寺庙,主要看它灵不灵,看能不能满足他的功利心。其实,佛教中的明心见性,它的引人向善,是值得了解的。

答: 我们宣传得不够。

问: 很多到寺庙来烧香的人,他不一定是信佛教的,只不过许个心愿,祈祷一下。您怎么看这个事?

答: 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佛教,他能够来烧香祈祷,就有好处。他祈祷发财升官,求父母健康,求家庭平安,求儿女学习进步,等等,都是良好的愿望,都是求福报,都好。比如你今天见到了我这个僧宝,我又给了你一个法宝(佛经),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你今天见到“佛门三宝”了,这就是吉祥的事情。

问: 您刚才讲到宣传佛教,现在佛教的宣传搞得很活。少林寺把武功编成舞蹈,到全世界巡回表演,这种宣传方式您认为怎么样?

答: 很好啊。武术很早就有流传,不是用来打架,是强身健体的。倒是别人打我,我可以用武术来保卫我自己。少林寺武功很好,过去有少林寺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中国佛教是一直不脱离世俗社会的,是人间佛教。

问: 我帮老百姓问一些问题吧。世俗中有一句话叫“命中注定”,命中注定存不存在?

答: 什么是命中注定?佛家说是业障福德注定。

问: 怎么理解?

答: 就是人要做好事、善事,要学习大智慧。做好事是人为的,做坏事还是人为的。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人若要做善事,就能消业障、增福德。

问: 还有个问题,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答: 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从无始劫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若能放下,就能超脱。

问: 有一天大家都能放下“我”吗?

答: 如果不修行,永远永远都不可能。你放得下吗?

问: 我放不下。

答: 呵呵。慢慢放,自然就放下了。放不下怎么成佛呢?放下才能成佛。

问: 佛门里的人吃斋,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答: 和尚不吃肉。那个肉是什么?猪啊,羊啊,猫啊,狗啊,鱼啊,都是众生。我们是个众生,它们也是个众生,众生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吃它?因为我们人类强?那么它将来强的时候,也来吃你!如果你为了身体好吃它的肉,它为了身体好吃你的肉,结果就是一报还一报。你觉得呢?

问: 我觉得人的身体需要营养。

答: 哎哟,你看看我的身体,活到一百零二岁了,佛门提倡不杀生、不吃肉,也是慈悲心的体现。吃了八十年的斋,我缺不缺营养?你再看看印顺,他三十八岁,这么高大强壮,没问题吧?

问: 没问题。您这么高寿,吃素是一个原因吗?

答: 我跟你讲,我天天吃斋。斋食里面有很多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样样都不少,这种食品很健康。但猪啊,牛啊,羊啊,鸡啊,它们本身是业力所生,如果吃了这些动物对人类也不好。你觉得呢?

问: 我觉得您的身体比很多年轻人还好。

印顺法师: 老和尚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来诵经,白天要接待众生,晚上十点钟才睡。他百岁生日那天,坐在这个座上,一天之中接待众生几万人,坐一整天,一动都不动。他一个百岁老人,每天都有社会活动,还经常外出旅行,几个月前还去过一趟五台山。这是修炼出来的功夫,我们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问: 鲁智深是吃肉的花和尚。如果按照佛门五戒,他至少已经违反了两戒,就是不杀生、不饮酒;如果依照比丘二百五十戒,那他不知违反了多少。可是,这些都不妨碍他做一个好和尚。

答: 出家弟子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在我看来个个都是好的。我同你讲讲五台山带箭文殊的故事。乾隆皇帝上五台山时,看到一个和尚跟一个女子在游水,他就对着和尚射了一箭,再一看,那和尚没有了。到了菩萨殿上,他看到了文殊菩萨,原来那个和尚是文殊菩萨示现的,意思是你在心里不要轻慢一个和尚。

问: 佛教的戒律对普通人有用吗?

答: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基本戒,普通人也可以去做的,利益大,功德无量。而我们和尚要做到的有二百五十条戒,条条都要做。

问: 有些和尚经常在社会上化缘,有的和尚强行化缘,这是允许的吗?是寺庙派出去的吗?

答: 我们弘法寺的和尚从来不出去化缘,至于别处有没有我不知道。和尚不一定会去化缘,那个化缘的不一定就是和尚。我希望你们正确看待这件事情,不论他是真和尚也好,是假和尚也好,他化缘也好,不化缘也好,你总之礼貌待他。你愿意给钱你就给他,不愿意给钱也不要轻慢他,这样就是积善缘了。

问: 您一百零二岁了,请问您怎么看待生死?

答: 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问: 什么意思呢?

印顺法师: 意思是他可以来去自由。

问: 来去自由,就是说他已经修行到了这个境界?

印顺法师: 是。他还有一句话:“我八年没有打过一个妄想。”

问: 什么意思?

印顺法师: 就是他的信念、他的思想没有动过,像他的这尊铜像一样。

问: 什么意思?是指铜像还是指他自己?

印顺法师: 指他自己。

问: 本老,您悟了一辈子佛法,能够告诉我您悟到了什么吗?

答: 无。

问: “无”是很高的境界啊。禅宗有个“无”字公案,同您的这个“无”有没有关系?

答: 呵呵,一样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东西就有障碍、有生死,没有东西就没有障碍、没有生死了。

问: “本来无一物”与“时时勤拂拭”,哪一个高?或者两者各有用处?

答: 你想想,本来就没有尘,哪里需要“时时勤拂拭”呢?有东西就有生死,没东西就没生死了。

问: 您认为自己成佛了吗?

答: 没有,我差得太多太多,我只是一个小和尚。要成佛就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佛。

印顺法师: 弘法寺在结众生缘上做了一些事。非典时期,老和尚号召全国僧人同时拜大悲忏(拜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力量以消除众生烦恼和磨难)或是举行水陆法会(佛教最隆重的法会),号召全国居士念大悲咒,以求早日消除灾祸,还组织了捐款活动。这次抗雪灾,老和尚也组织捐款217万元。

问: 您对佛学、儒学都深有研究,又写得一手好字,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呢?

答: 佛讲的法佛也没写啰,六祖讲的法六祖也没写啰,我没有研究,也讲得不好,也不会写啰。

问: 佛教这个“述而不作”“不著一字”的老观念,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要弘扬佛法,就要有东西让人方便看嘛。

答: 我出家八十年,进入禅宗六十年,讲了一世禅。我现在最大的字看得见,小的字看不见了。耳朵也听不到,你坐在我的身边我才听得到。那些是年轻人的事了。

问: 有神论与无神论能和谐相处吗?

答: 有神论、无神论,是个人思想上的问题。他相信菩萨是他的缘,他不相信菩萨也是他的缘,信不信都是一个“缘”字。信仰自由,不要勉强,但要互相尊重。

问: 佛门中人要做好事、善事,无神论者也同样要做好事、善事。

答: 没有问题啦,人并不是个个都要成佛的,大家彼此尊重,互相不要轻慢就可以啦。佛经故事中有一个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见人就叩头行礼,把人人都当作佛来恭敬,所以人们叫他“常不轻”,就是常常不轻慢一切人的意思。

问: 过去一直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

答: 我完全不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我知道鸦片烟,它是有瘾的问题,是害人的东西。而一个人信教,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他的思想没这个认识,他就不信这个宗教;他有这个认识,就信这个宗教。他信佛,修德积慧,是利己利人的事情。

问: 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佛教是迷信。

答: 佛教让人智信,反对迷信。佛就是“觉”。参禅从一个“疑”字开始,有一天顿悟了,他就“觉”了。觉有小觉、中觉,最后是大觉。

问: 您现在处于哪一个觉?

答: 我现在不觉了。

问: 禅宗要求内在超越,那么内在超越是通过什么实现的?是不是通过内在修为、修养来实现的?

答: 我们学禅宗,明心见性,就是超越。

(本焕长老2008年3月答《羊城晚报》记者访问)

(四)

问: 请长老简单介绍一下人间佛教的思想。

答: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人生佛教。我亲近太虚大师前后十年,太虚大师的思想有几点:第一个是人生佛教;第二个是中国大乘八宗平等;第三个是建设现代僧团——菩萨学处。

抗战时期,太虚大师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首先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以后发展成为人间佛教。这个思想是高瞻远瞩、符合时代潮流的,也符合佛陀的遗教。我们中国现在的发展趋势是要建设和谐社会,而人间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和谐,即以佛陀大智大悲、平等慈爱的精神来对待他人、对待家庭、对待社会、对待国家,其实质是以“德”为中心。人间佛教的思想不仅会促进家庭、民族、国家的和谐,而且会促进世界的和平。所以,在今天大力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是很及时的,是非常需要的。

问: 您谈到菩萨学处是个现代僧团,能否再简单介绍一下?

答: “菩萨学处”是太虚大师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实现。菩萨学处就等于是个现代僧团,这里面既包括出家僧众,也包括正信居士,还包括虽然没有进入正信,但是对佛教有好感、有兴趣的大众,也就是说包括农、工、商、学、兵等各种群体。

太虚大师的理想是这样的:能够在一个地方组织一个菩萨学处,僧人先要进教理班学习教理,再进律仪班学习律仪,然后就要负起责任。什么责任呢?僧人的责任就是弘扬佛法、宣传教义以及从事义务工作,这是僧人的责任。至于在家众,是指经过正信三皈和结缘三皈的有信仰的各种群体,可以办工厂、农场、医院来为社会服务。若有这么一个地方做典型,逐步把它扩大,辐射到全社会乃至于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那么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就净化了,浊土就转为净土,佛教所讲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就可以实现。菩萨学处的大概内容就是如此,太虚大师当时专门编辑有《人生佛教》《菩萨学处》的单行本,来宣传这个思想。这些内容在《太虚大师全书》里都能查到。

问: 对于这次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您有些什么感受?

答: 这次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这个众缘,具体来讲,一切万事万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因、有缘、有果。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间,不管是穿衣、吃饭、走路,还是从小孩到长大工作,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众人,离不开他人,他人又离不开他人,互相依存,平等发展。这个意义很广大。

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本届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谈到因、缘、果,讲众缘,这是佛家的中心思想,整个佛法都在谈这个思想。因缘生法这个意义贯穿于五乘共法——人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佛乘,这是佛家基本的思想。

我记得抗战将要结束的时候,太虚大师在重庆,有一个记者访问他,就提出一个问题。记者说:“大师啊,我请教您一下,你们佛教最基本的教义是什么?中国今天最急需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太虚大师答复:“佛家的教义呀,就是讲因果、业报,因缘生法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中国最急需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道德。”

因此,应该以德立国。中国自有历史以来就是文明之邦、礼仪之国,以此传统成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正因为有这个传统,我们才能够融合五十多个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疆土很广阔,人民众多,物产丰富,在世界范围来讲,几千年都兴盛,靠的就是以德立国。所以,这个“德”相当重要。

讲到“众缘和合”,若大家都能够以这个思想彼此对待,互相爱护,互相尊重,平等互敬,相依相存,就可以实现和合,这个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这一次的论坛主题比上一次更进一步、更深一层,更有指导意义了,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为了实现国家的和谐建设,促进世界和平,必须这样来做。这是佛法的基本教义,也是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的基本思想。

人生佛教的内容就是把人做好,由人到成佛有一条路线:由完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做个完人就要奉行五戒十善;超人是身心解脱,能够清静无为、淡泊明志;进一步以大悲心济世救人,救苦救难,就是超超人:都离不开做人。所以,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以后发扬的人间佛教,这个思想很伟大。太虚大师是倡导者,我是他的学生,同他相处十年,我在他圆寂以后六十多年的弘法生涯中,都是以他的心为心,以他的行为行,宣传人间佛教思想,没有间断。我觉得这是应该之事,这是报师恩、报四恩应该做到的。

谈到我的感受,这次比较深。为什么?这次论坛的规模比较大,人数比较多,代表比较宽,气氛很浓。世界佛教论坛是集中世界的佛教徒,来共同探讨“如何以佛家的思想,进行和谐建设,促进世界和平”,这个意义很大,这个力量也是很大的。大家的这个心力很深厚、很坚定,就会形成一个团结的力量,是很好的事情。

问: 您对第二次世界佛教论坛有哪些希望?

答: 这次论坛,我刚才讲过,比上一次规模大、人数多、力量强、代表性强,这体现了佛陀慈悲和平的精神感染着人心,人们要和平,不要灾难和战争。有灾难、战争就是人们的不幸,包括自然界、生物界都不幸,会受到破坏。佛陀的心是慈悲、和平的,这次论坛,我们希望慈悲、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希望中国进行和谐建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永无灾难。这一个希望,把它变成力量,就使中国乃至世界免于战争、免于灾难,这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这一次把这个团结力、凝聚力集中在宣扬“佛陀的慈悲和平,可以消灭战争和灾难”这个论点上,进一步发挥。我相信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2009年3月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接受凤凰网采访)

(五)

问: 祝贺您老百岁晋四高寿,这么多人来祝寿,他们都想了解您的出家经历。

答: 那年我刚二十二岁,恰逢正月十五,我告别家人来到湖北新洲报恩寺,请求潢定老法师给我剃度出家。剃度后获法号“本幻”,这个“幻”是虚幻的“幻”,不是现在的这个“焕”。

潢定老法师对我慈悲有加,并托付给传圣法师培养,同年推荐我到湖北武昌宝通寺学习戒律,在持松法师座下受具足戒。受戒完之后,我到江苏扬州高旻寺拜来果老和尚为师,苦参了七年。随后,我发愿朝拜五台山,三步一拜参礼五台,又拜完五个台顶之后住在广济茅蓬,我在寺里法务之余也刺血写经。

1948年,我到韶关南华寺。南华寺方丈虚云老和尚已经一百一十岁。他把方丈之位传给我,并把我的法号由原来的“本幻”改成现在的“本焕”。我在南华寺做了十年方丈。1958年,因为某些因缘,我被抓到监狱,直到1980年才回到佛门。随后我主持重修、复建丹霞山别传寺、光孝寺以及弘法寺等寺院。我现在一百零四岁了,干不动了,以后重建寺庙、弘扬佛法还得靠年轻人来发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问: 您的八十余年出家中与老家亲属等还有联系吗?

答: 出了家,就是四海为家,哪里还有家内家外之分。生生世世,大家都做过亲属,都曾经是兄弟姐妹。出家是要成就菩提,要报答生生世世的父母,所以不管是这一世的亲属,还是以前生生世世的亲属,只要因缘到了,那自然就会见面。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随缘,随顺这个因缘,才不会有烦恼。

问: 那您怎么看待出家和在家的关系?

答: 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大家都有烦恼,都有生死。出家,就是要出离烦恼之家,要出离生死苦海。与在家人相比,出家人少了很多世间人的烦恼,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佛法、弘扬佛法。话说回来,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这些都只是形式。关键是大家都要修行,要认真修行、真正出家,要出离烦恼之家、生死之家。

问: 您燃臂祭母的故事广为流传,被人称颂,能具体谈谈吗?

答: 1948年,我的母亲病危,我从上海普济寺赶回老家湖北照顾服侍母亲。为了报答母恩,我为母亲守孝四十九天,并做佛事超度母亲,用半寸的灯草三根扎在一起,蘸上香油,点着火放到胳膊上燃灯供佛,回向母亲。

我们的肉身是父母给的,要用自己的肉身供佛,将功德回向给母亲。母亲十月怀胎,把我拉扯大,这很不容易。我的这个身体是母亲给的,我的生命也是母亲给的,孝敬父母,报父母恩,这都是应该的。每一个母亲生养孩子都很不容易,都很伟大的,我希望大家都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应该的。

问: 您时常说要感恩众生,要回报社会,应该怎么做呢?

答: 离开众生,离开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不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一样都是众生共同成就的。所以,对于众生,我们时刻都要有感恩心,要时刻提醒自己报答众生。

现代社会灯红酒绿,十分嘈杂,要让这个心静下来就得修行,修行说到底也就是修心。古代禅师将修行比作牧牛,要把这头到处乱跑的牛拴住,不让它到处跑,要牵它回家。我们修行就是要把这颗到处乱跑的心拴住,然后把它牵回家。

我们修行,就是要回家。

(本焕长老2010年答《南方都市报》记者访问)

(六)

问: 我们看到了在方丈室外边写了“讲话是谁”四个字,百思不得其解,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答: 这四个字是话头,是要照顾话头,就是照顾你自己的思想念头,看看是在用功还是不用功,是不是在想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在佛门用功的人,就得每天照顾好自己的念头,一心修习。那“讲话是谁”又是什么意思呢?人人都会讲话,但是讲话的是谁?并不是指身体,身体是生灭的,而讲话的是不生不灭的东西。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各人自己去寻找了。我找到了,跟你讲你也不知道,要你自己找到了才知道啊。

问: 像您刚才所说的“讲话是谁”,其实是为了“起疑情”。关于这一点,初学者理解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指引,那您对“疑情”的看法呢?

答: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

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心见性之后完全是不同的。

问: 修行和静心的关键就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平息妄念。学佛的人这一关看似简单,但是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去修行才能逐渐改善。您在很多次开示当中都说“降伏其心”,那什么叫“降伏其心”?

答: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利益、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是生死的根本。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在六道轮回中滚来滚去,都是因这些而起。有这些心,才有这些轮回;如果没有这些心,就没有这些轮回了。

本来我们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为什么今天还有这一切一切的东西呢?都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过去古人也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性相近”,习气远得很!本来我们自性的心是很清净的,但因为有了这些习气的污染,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来死去、死去生来,才有六道轮回。

那么,我们今天学佛用功,就是为了消除一切心,消除一切尘劳、烦恼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怎么去消除呢?不是说我们把这些东西都甩掉、不要就行了。这些东西都是无相的,既无相,怎么去甩掉它?我们的罪业也是无相的。普贤菩萨讲,我们从无始到今天,由身、口、意所造的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有相时,虚空都不能容受。既然这些罪业无相,那么我们怎么去消除它?不是我们拿一个什么思想去消除它,也不是拿一个什么东西来消除它,要拿我们这个心来消除它。

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心、一个念。既是一个心、一个念,为什么你这里在用功,那里还在打妄想呢?是不是有两个心、两个念呢?不可能。如果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念,那么我们将来就成两个佛了;我们在用功的人,只有一个心、一个念。

我们修行人在用功时,知道有了妄想,那正说明你在用功。如果你没有用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为什么?我们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里头。我们的生死及与其相关的一切,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不去用功,就不会察觉这种状态,因而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什么叫用功。如果你今天能够知道有了妄想,那就证明你的思想已在用功。

问: 学佛的时候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一人与万人敌。什么是“一人与万人敌”?

答: 按我们宗门下的讲话,叫“一人与万人敌”。那么什么叫“一人”呢?“一人”就是我们参话头的这个念头。“万人”呢?就是我们的这些妄想。这些妄想很多、很厉害,你不打,它们自己也会打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几十年已经熟透了,而我们的功夫却用得很少。譬如你现在三十岁,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有没有用三十年的功夫啊?没有。但你要知道,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打了三十年的妄想,妄想已熟得不得了。妄想既已熟得不得了,它就成为了细念;而我们用功的这个念头,是个粗念。这个粗念在上边,细念在下边,所以我们参“念佛是谁”,一会儿就不知念头儿跑哪儿去了。

问: 那么对于妄想,怎样去平息它呢?这是参禅、学佛常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修行了很久的有经验的修行人,去除妄想、妄念,抵达清净,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 如果让我们一心一意去降伏这些妄想、这些东西,就好比“搬石头压草”,你看到地上草很多,去搬一块石头把草压下去。看那个石头,面上没有草,是不是啊?但你搬起来石头以后,那个草照样还是一样生长。所以,我们用功的人要“斩草除根”,这是最主要的。如果不能斩草除根,而是搬块石头来压上,那是没有用的。这点希望各位注意,不要专门、有意地去压这个妄想。但是不压,用功时妄想又很多,怎么办?那就你做你的,它搞它的。

为什么这个“它”这么厉害呢?我不是讲了吗,它已搞了很长时间,它已经熟透了。你这个“家”,你这个身体,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它造成的。现在你从外头领进一个生人,要把它赶走,而它已霸占你的“家”——你的身体那么久,一个生人想将它赶走,真是不容易。它就是要跟你拼命,跟你打架。所以,我们用功的人,只有你做你的,它搞它的。

问: 我看您的客堂挂着您一副对联,叫“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是指向当下的,关注当下、在当下开悟是许多学佛人的追求。能给我们讲讲您这副对联的含义吗?

答: 你们要知道人身难得啊!“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是祖师的偈,我都写在墙上,我每天都要看。

人身非常难得,无量劫来我们都在天上地下轮转,现在得到了,又遇到了佛法,这都需要很大的福德与因缘。既然得到了这个身体,那就要在这一生度这个身体。如果这一生不度,那什么时候来度此身呢?要度此身,也就是要成佛。

成佛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福德具足,一个是智慧具足。福德是培来的,智慧是修来的。福德多培多得,少培少得,不培不得;智慧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而这些都要在众生的身上去培的,佛离开了众生,也就没有办法成佛了。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能见面是缘分。你们要多忏悔、祈求,发上品心,受上品戒。

(本焕长老2010年10月答来访者)

(七)

问: 本老您好!您出家这么多年,每天念经,怎样保持静心?现代人连阅读时间都保证不了,连文字都不耐心看,说是进入了“读图时代”,而且干什么都专注不起来,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答: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很快,生存成本也比以前高多了,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他们忙什么呢?忙着赚钱,忙着买房,忙着高升……从现实的角度看,忙这些也没什么不好,但关键是大多数人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这些东西上面。还有,现在的社会,物质世界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五彩缤纷,就是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搞得大家眼花缭乱、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这样一来,使自己整天疲于奔命,或者是在物质享受的旋涡中打转转,搞得晕头转向,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迷失啦,佛教里叫“心随物转”。诸位想想,自己的心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塞满了,自己完全被一些外在的东西牵着走,它们让你朝东就得朝东,让你朝西就得朝西,这样永远没有工夫停下来,你说疲惫不疲惫,你说累不累?一个心里乱糟糟的人,你说他能静心吗?一个人的心被搞得四分五裂,你说他能专注起来吗?当然不能啦!

那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大家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这个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啦!那么,什么是平常心呢?平常心就是不执着、无分别的心,就是无得失、无取舍的心,就是知足常乐、无凡无圣的心,就是宁静淡泊、随缘自在的心。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累,静不下心来,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我执”在作怪,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什么东西都写个“我”字,而缺乏一颗平常心。我给你们讲一个佛教里的故事。有弟子问慧海禅师(唐代高僧):“师父,你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活得如此潇洒自在?”慧海回答道:“我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弟子一听,吃惊道:“这似乎没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慧海禅师笑着说:“这可大不相同。一般人吃饭时挑肥拣瘦,百般计较;睡觉的时候胡思乱想,寻思算计,夜不能寐。”

吃饭睡觉平常事,但平常人却缺乏一颗平常心,吃不好,睡不香,想要的太多,有太多的放不下,你们想想,背着沉重的行囊,他能走得快,能轻轻松松地回家吗?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放下,放下,再放下。唯有放下沉重的行囊,我们才能轻松地走回家。当然光说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大家去做,说得再好没用,只有真正地发心去做,从现在开始就去做。

问: 不久前爆出了“清华高才生出家”事件,这类事情还不少。但也有很多人忧虑,认为我们国家培养的大好青年就这样跳出了红尘不值得。对此您怎么看?

答: 有关高才生出家的事情,我偶尔也听说了一些,这对我们佛教界来说当然是好事情啦!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我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觉得长期以来大家有一个误解,好像觉得优秀的人才出家是一种浪费,不值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首先,在佛教史上,好多高僧大德都是很了不起的人才,他们好多在出家之前也是非常有成就的,甚至皇帝也出家。其次,好多人认为出家是一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选择,或者是为了逃避生活。当然,我不说没有这种情况,但这不是全部,好多人也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出家的,远的不说,就说印顺,他出家前,事业做得很好!他为什么要出家呢?因为他对人生有一定的觉悟,他不想流浪生死,他要解脱,而佛教就是教人了生脱死的。第三,出家是个人的事情,这需要因缘,因缘不具足,想出家也不行;各种因缘具足了,才能出家,这也叫随顺因缘嘛!这些人出家之后,只要好好修行,好好发心,好好振兴佛教事业,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那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更大,远远超过世俗的所谓价值!

问: 大学生原来是天之骄子,可现在也面临求职就业的诸多问题。然后走上社会,又遇到房价高,生活成本很高,造成城市的“蜗居”现象。年轻人该如何平复自己的心胸,处理好这些问题?

答: 的确,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现在来说问题确实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党和政府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年轻人来说,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如我前边所说的,还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完全被这些东西左右。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多,往往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人的欲望太大太大。佛教里讲因果,种善因得善果。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希望大家多多发心做善事,这样你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问: 您燃臂孝母的事迹感动世人,可是现在社会上竟然出现了弑母、弑师的伦常惨案,甚至对社会不满的人也拿手无寸力的孩子下手。为什么会这样?现代人该怎样解决这种心魔?

答: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些行凶者,他们将来一定有恶报!这是确定无疑的。佛教讲因果报应,这些人遭杀身之祸,也就是佛教里讲的刀兵劫,当然遭遇刀兵劫的因很多啦,总之,之所以有今天这个恶果,那是由历劫以来的恶因所造成的。因果都是人们自己造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那些行凶者来世肯定是免不了要遭恶报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心魔,保持内心的纯洁呢?

首先,我们要深信因果,我们现在种什么因,将来得什么果,这是一定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种善因,现在开始还不晚,只要大家从现在开始一心向善,因果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是我们以前种了恶因,只要我们多做善事,多做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我们是完全可以避免诸如刀兵劫之类的灾祸的。

第二,我们大家都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导之恩。佛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心地观经》)佛教里讲,四种恩甚为难报。哪四种呢?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佛经上说了:“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正法念处经》)我燃臂孝母,那是做了一个佛子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发起心来,多做善事,多做孝敬父母、师长的事情,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问: 社会进步很快,经济如此高速发展,往往以牺牲很多人利益为代价,同时也导致了道德滑坡,造成“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氛围。您经历了三个朝代,看过无数世态沧桑,您觉得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好办法吗?

答: 现在的社会,物质世界的发展可以说是空前的文明,但是照佛法来讲,却是一个末法时代。在末法时代之前,有正法时代和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是什么样子呢?末法时代,信仰佛教的人数渐渐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证圣道的人则少上加少了,到最后佛法也就被世间的邪说和物欲所淹没。纵然尚有佛经存在,也没有人去信受奉行。这是从佛教的立场说的。我们就此可以稍稍地扩展一下,在末法时代,我们现实社会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在末法时代,人心会被物质发展及各种诱惑所淹没,一些正确的观念会被一些邪说所淹没,人们的道德感会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完全是颠倒是非黑白的现象等。末法时代本质上其实是人心的末法时代。那么,我们在这个末法时代应该怎样保持内心的纯洁呢?

首先,大家对此不要怕,不要绝望。按佛教的说法,众生如果在佛法还住世的时代,还愿意接受佛法而信仰,并努力向善,护持三宝,弘扬佛法,续佛慧命,正法久住则可将佛法住世的时代无限制地往后延伸,为人类带来前景和希望。所以我们大家要有信心,要有希望,只要我们共同发心,一心向善,这些不好的现象都会好转的。只要我们一心向善修行,我们的心自然是纯洁的,自然是有道德感的。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资源宝藏,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们、弘扬它们,以造福世界,利益众生。

问: 互联网高度发达后,很多怪事都在网络上发酵、放大。但似乎很多是非、美丑的标准都颠倒了,比如出现的炫耀奢侈、以丑为美等个人和事件,让公众无所适从。您怎么看?

答: 现在社会的资讯很发达,信息传播方式很方便,但这些传播媒介或平台,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扰乱了大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颠倒了人们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这些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是不如法的。大家之所以会被这些东西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是由于大家的生命不能自己做主,人们的心没有真正地安下来、静下来。心在哪里呢?心在物上颠倒生灭,当然也就丧失了判断是非、美丑的标准。大家只有节制自己,清心寡欲,才能把迷失的心重新找回来,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办了。

问: 现代都市的很多孩子啥都不缺,对苦难、对挫折没有一点抵御能力,加上各种学业负担很重,所以又确实失去了很多的欢乐。您觉得对孩子来说,从小最应该重视哪方面的教育?

答: 人生很苦很苦,众生整日在烦恼中打转,或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苦,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现代人其实不缺知识,他们缺什么呢?缺智慧。缺什么样的智慧?缺乏应对生活、化解烦恼的智慧。我想这就是现在的教育中最缺少的东西。现在的教育大多是教人们怎么去猎取,怎么去获得,怎么去获胜,怎么才不被淘汰;而不教人们怎么去放下,怎么去舍得,怎么去掉我执,怎么去掉烦恼的总根源!由于我执,所以在自己无力得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对小孩子来说,他们缺的不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我想小孩子最缺乏的其实是一种感恩教育。现在的小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福报很好,一出生,各种条件都不错。但正因为这样,他们体会不到这些东西的得来不易,从而不好好珍惜,用佛教的话讲就是不惜福,这样,他们的福报很快就会消受完的,以后受苦是在所难免了。还有,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比较缺乏分享意识,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自己享受的东西都是经过好多人共同来完成的。说到底,他们缺乏感恩,缺乏对父母、对大地、对这个世界的众生的感恩。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呢?首先要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孝悌仁之本嘛!从孝敬父母开始,慢慢长养同情心和爱心,然后去做一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

问: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佛家怎么看待优胜劣汰?

答: 现在的社会讲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背后是什么,实际就是我胜你汰、我胜他汰。正由于此,大家为了竞争,钩心斗角,招感共业,使整个社会环境很激烈,个体的生存越来越难。

你们问佛家怎么看待优胜劣汰,我告诉大家,佛家讲众生平等、凡圣平等。佛家不是不讲竞争,佛家也承认社会竞争,但佛教讲的竞争是如法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人我、物我对立的竞争,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不惜把其他人作为跳板,而是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以共同成就!所以,从佛法的角度讲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优的去帮助劣的,从而使大家都得到发展,都得到利益!

问: 现在的人防范心很重,邻居可能互相从不开门走动,患者对医生也充满了质疑,助人为乐成了一件需要“拍照存证”的事情。这些其实让人生活得很不快乐,但也很无奈。对此您怎么看?

答: 你说的这种情况,多半是说都市里的人吧!在农村,我想情况会好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大家之间缺乏一种信任,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共业所致,整个社会似乎都缺乏一种信任。我经常看《参考消息》,它上面说的国与国之间的摩擦,或者斗来斗去,好多也是由于彼此不信任所致。为什么大家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原因就是大家还是放不下,放不下我执,什么都以“我”作为出发点和判断是非的标准,生怕别人会妨碍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处。这样总是防着对方,当然也就没什么信任可言了,生活怎么会快乐呢?所以,我希望大家放下我执,不要敌视和轻慢对方,众生平等,大家都是佛,大家都是以后要成佛的。所以,大家要相互恭敬、相互信任,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快乐许多。

问: 去年,深圳企业爆发的自杀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了大家对于打工一代年轻人的深切关怀,也对于某些企业家的行为有所争议。您觉得,现代企业如何做到求善与求利的平衡?

答: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财富是由布施福业而来的,财富可以成为引导众生走向堕落的毒蛇,也可以成为众生的福德资粮。开办企业,要赚钱要赢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家要经常问自己,这些钱赚得合理吗?赚得安心吗?大家不要做只顾自己赚钱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否则的话,将来肯定会得苦报的。佛教是讲因果的,种善因得善果,大家在赢利赚钱的同时,如果也能多做一些善事,那么你一定会得到善果的。行善和往银行里存钱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存得多才能取得多,你不存,能取出钱来吗?自植福田,自得福报!在赚钱的同时不忘大家、不忘社会,那样你如果有困难了,人家也会帮你的。

问: 佛法在今天的世界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 你们问我佛法在今天的世界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要我说,作用简直太大了。孙中山先生曾讲过,“佛法是救世之仁”,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佛法以慈悲心来救济世间苦厄,这种救济是根本的救度,可以帮助众生真正地从烦恼中解脱,而得清净和乐,从而实现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世界的真正和谐。佛法中的好多东西,都可以为今天所用,这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说,在这里我只能概括地讲讲。

首先,佛法在今天的社会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根治人们的心灵病痛,帮助人们摆脱对物质的过分依赖,而使自己从迷失的生活中摆脱出来,清净和乐地幸福生活,重新塑造社会道德体系和标准。

其次,佛教里的好多思想都可以结合到社会生活当中去,从而实现佛化世间、利益众生的目的。比如佛教的布施思想和慈悲精神,完全可以融汇到社会慈善救济事业当中去;佛教里讲的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思想,也完全可以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环保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结合在一起嘛!

第三,宣扬佛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对树立社会的道德观念,无疑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佛法主要不是“讲”的,主要是要“行”,要去做,所以我希望你们大家多闻佛法,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这样不但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快乐的。

(本焕长老2010年10月接受《亚洲新闻周刊》访问)

(八)

问: 您常提“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现在不但得了人身,而且还能亲闻佛法、常依三宝,所以我们都是很有福德善根的。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而得人身者就如掌上土。所以,人身很难得、很难得,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就这么艰难。可是失去人身就太容易、太容易了,就像大海汪洋。既然我们得了人身,又闻到了佛法,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发大心——发大菩提心。我们要学佛、学菩萨,成大菩萨、成圆满佛,不要学罗汉做自了汉。我们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精神和大悲愿力,就一定能成佛,这是佛说的。

释迦牟尼佛就在经上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我们现在还发心不够,修心也不够,还没有真正做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就还没有成佛、成菩萨。这不能怪任何人,只能说我们还没有发大心,或者说发心还不够呀!

现在我们的福报太大了,所以造业也就越深了。如果再不当下发大心、发恒常心,恐怕我们真的很难了道呀!我们不但要发心做事,度众生,而且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修心呀!修心是自己的,功德也是自己的,谁也抢不去。公修的公得,婆修的婆得,不修的就没的得。修心越多,你就越发觉得清净,越发觉得安宁。这个可不像钞票,挣得越多,烦恼越多,心也越慌,越发不会清净。当然,钞票多了,能拿出来为众生做功德,这才是好样的!记住,一定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愿心和行动,我们才不枉费人身呀!

(九)

问: 您为什么出家?您出家时的情况如何?

答: 我的出家,也不是什么穷的缘故。为什么呢?我家不是没有饭吃,我出家是看破了当时那个社会腐败的情况。看破腐败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旧社会国民党腐败的情况,我本人觉得很难过,看着不高兴。因为不高兴的原因,有一帮佛教徒就让我去新洲报恩寺去皈依。皈依的时候有个老和尚,叫作潢定老和尚,潢定老和尚是很了不起的。是他的这个法缘,跟他出的家。他的开示,让我知道这个人身难得。为什么人身难得呢?你们想一想,我们胎生的众生,人类众生也是胎生的众生,牛啊,猪啊,羊啊,猫啊,狗啊都是胎生众生,但是这些胎生的众生,只有人才能学佛法,才能用功办道,才能了生脱死,才能成佛。其他的众生都没有办法用功办道,了生脱死成佛。所以,我本人觉得这个人身难得,我今天已经得到了,就不要空过光阴,不要空过光阴。

不要空过光阴的原因是什么呢?要我讲你听,我出家的时候有个师父,叫传圣老和尚,他出家后曾在高旻寺用功办道。高旻寺是我们佛教的用功办道、了生脱死的道场。我出了家以后到武汉洪山宝通禅寺受的戒,受了戒以后直接到了高旻寺。高旻寺有个来果老和尚,他也是湖北人,他跟我的家庭状况很相近。他看我也是个湖北人,都是一个地区的,对我还是很爱护、很重用的。他叫我当他的侍者,然后就继承他的衣钵,但是当侍者、当衣钵不是我本人想做的事情。我想做的事情是用功办道、了生脱死,这是我最重要的要做的大事情。

我当侍者、当衣钵当的时间不久,我还是要求到禅堂去用功办道修行,所以我在高旻寺一共住了七年。这七年呢,有五年都是用功办道。高旻寺每年冬天要打八个七。有一年,打了八个七之后,我们同参有四个人,又去打五个生死七。怎么叫五个生死七呢?就是一个方凳子,没有床铺,一天到晚地用功办道;用功办道坐多了以后就行动行动,行动以后又来坐着用功办道。坐久了以后,身体会疲倦,头就低下了;头一低下来就昏沉,就不能用功办道。所以,我在上面吊一个绳子,把头吊起来,头就不能低下去了。来果老和尚看到我这样,他就到禅堂去讲,过去有个人他是修世间法,头悬梁锥刺股,本焕也是头悬梁锥刺股。这说明什么呢?这不是我自己的赞叹啊,这是我经过的历史情况。我这个历史情况,是现在大家甚至到后代都要向我来学习的。所以,我还是很用功、很修行的,一直打四个禅七,都用功办道修行,早晚都不倒单、不睡觉的。在高旻寺用功办道修行五年以后,我对禅堂的规矩比较熟悉,当了一年维那、一年班首。这是我在高旻寺用功办道修行的一点历史情况。

问: 师父,寺庙里为什么要设立禅堂呢?

答: 禅堂是我们出家人最重要的用功办道修行的地方。我们出家做什么?出家就是为了修行,用功办道,了生脱死,将来成佛作祖的。所以,禅堂是我们用功办道、了生脱死最好最好的选佛场。因为参禅直指本性,要见性成佛。成佛不是要成就化身佛,是成就法身佛。我们用功办道开了悟,我们证了清净法身,不是千百亿化身。所以,我们用功办道、了生脱死,入禅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问: 为什么说参禅打坐是僧侣修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 参禅打坐是我们用功办道最重要的,它是了生脱死最重要的法门。参禅就是我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参禅就是要找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各位想一想,你们都是一个人,那个人会讲话。为什么会讲话?那个讲话的是谁?你们好好考虑一下,也找找自己的本来面目。讲话的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怎么叫修行?怎么用功呢?我们出家修行,最主要的就是要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想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要有一个话头。父母未生我前,哪个是我本来面目?这也是个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去?这也是个话头。我们念很多年阿弥陀佛,那念佛的是谁呢?哪个念阿弥陀佛呢?这些话头都是过去的老和尚自己的,这个用这个话头,那个用那个话头。这个“讲话的是谁”是我本焕的话头。人人都会讲话,那为什么讲话呢?讲话的到底是谁呢?用功办道有很多话头。话头就是果,就是用心,就是大家怎么去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人人都会讲话,三岁小孩子也会讲话,八十岁的老公公也会讲话。我们能找到讲话的是谁,那就叫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个什么样子呢?讲话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大家好好地参考一下,认真地找一找,一定要把这个讲话的找出来,那才叫真正的用功,才算真正的修行。我们出了家就是为了用功办道、了生脱死,那这个用功办道、了生脱死的人是个什么样子呢?能把这个人找到,那就好了;找不出这个人,这就麻烦了。

我们每个人从无量劫以来,都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天堂地狱滚来滚去滚到现在。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人身,能够出家,这是了不起的善根福德因缘。有了这么好的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不好好找到讲话的是谁?既然发了心出了家,却不好好用功办道,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你出家干什么呢?既是出了家,不能孝敬父母、敬侍师长,再不用功办道,那你出家干什么呢?我觉得出家一定要好好用功办道、了生脱死,那才能真正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师长,还能对得起一切护法。

问: 寺院打禅七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我们禅堂每年要打几个禅七。打禅七做什么呢?打禅七时不用上殿过堂、做这做那,就是要一心一意地找自己,就是一心一意地用功办道、了生脱死。打禅七,禅堂要克期取证,要取什么证呢?你找“父母未生我前,哪个是我本来面目”,这个找到那就取到了证;你找“讲话的是谁”,找到就取了证。出家干什么呢?我们一个人从无始到今天,生了死死了生,今天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出了家,有这样好的福德因缘,那你自己不好好用功,不能开启智慧,你出家干什么呢?我出家八十年,可以讲,我对得起我自己。在这八十年当中,我都在用功办道,都在用功修行。

我用功办道得到什么好处?好处是无相的。无相的东西是我们看不到的。看不到的东西有没有受用?有受用。大的受用,小的受用,那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讲不清、看不到的就没有办法跟大家讲,可以跟大家讲的,是大家看得到的。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七年没有私心杂念,什么妄想念头全部都没有,七年间一点都没有。我就是一条心用功,没其他的妄想。这是我在禅门境界中得到的一点好处。这一点好处,不是容易得到的。我们每个人的妄想都很多。过去古人讲“一人与万人敌”,一个正念与其他一万个妄想念来做斗争。我本人现在不要做斗争了,没有了,斗争都了了,就是一心一意地用功修行。这是我现实得到的一点好处,可以跟大家讲,让大家知道。“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是打大妄语,我得到的我才敢讲,我没有得到的,不敢乱讲。

问: 为什么坚持早晚课?

答: 早晚课是我们每个出家人重要的功课。为什么出家人一大早在四点钟起来上殿呢?这是我们出家人应当要这样做。社会的人,在四点钟到五点钟这个时间做什么,我不敢随便乱讲,社会人自己知道。我们出家人上早晚课,这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消除我们的业障,增加我们的福慧。我们的业障如不能消除,我们的福慧就不能增长。佛经上讲:“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是众生。”我们能够转一切物,那就成了如来;我们若被物所转,那就还是凡夫众生,就不是用功办道的人。增加什么福德?福德是无相的,我们造的罪业也没有相。普贤菩萨讲,我们造的罪业如有形相,整个虚空也装不下。即使造的罪业无形无相,但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四句话讲起来是很容易,真正地实在去做到了,很不容易、很不简单啊。社会上的人做社会的事情,出家人做出家的事情,出家人首先就要上殿过堂,这是出家人消除业障、增加福德的好方法。

问: 为什么要过堂呢?

答: 我们出家人去过堂,要念供养咒子。因为我们是佛的弟子、法身的弟子,首先要供养佛。不管佛吃不吃,这是我们的恭敬。供佛供佛,佛也不吃,菩萨也不吃,起码是我们没有看到佛、菩萨吃。但是,我们首先恭敬佛、恭敬菩萨,供了佛才能供僧,自己再来享受。再一方面,我们出家人所吃的,都是人民辛辛苦苦得来的东西。这些米呀菜呀,都是信众辛辛苦苦种的。我们拿这些东西,首先供养佛法僧三宝并施及大众,愿意斋主得到好处,得到福田。我们讲僧宝,不是讲一个人,僧者众也,一个出家人不算是僧宝,三个人以上才能称为僧宝。我们出家人可以代表佛宝。为什么代表佛宝?佛宝能跟我们讲话?佛无形无相,不能跟我们讲话。佛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众生,为众生种无量福田,所以才现这个相。如果没有这个相,那佛在哪里?我们没有开悟,看不见啊。我们去恭敬供养礼拜,才有福德呀。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增福无量。所以,我们供养佛、供养僧宝,有好处。现在佛宝不能跟大家说法,法宝是文字,也不能跟大家说法,但我们依法修行可以出生诸佛,我们僧宝可以代表佛宝、代表法宝。今天我们来供养僧宝,那就是代表供养佛宝、供养法宝,所以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