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参同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 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 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复 ,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 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 以明相覩。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 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 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二 草庵歌

吾结草庵无宝贝,晚来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址牵牢以为最。青林下明窗内,玉殿琼楼未为对。纳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和不昧。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1、《景德傅灯录》卷三十,大正五十一·四六一下。2、《佛祖纲目》卷三十一,卍续藏一四六·四八九——四九O)

圣严识 石头希迁(西纪七OO——七九O)是六祖慧能的再傅弟子,他是江西青原行思的法嗣。当时,他与湖南岳怀让门下的马祖道一,并称为江(西)湖(南)二甘露门,驰誉禅宗。希迁俗姓陈,广东肇庆府的高要县人,幼参曹溪六祖,始发灵机,往来於三峡间,开元十六年(西纪七二八)在广东的罗浮山受具足戒。后受学并得法於行思门下。行思圆寂后,希迁游至衡岳的南寺,即於南寺之东的石台上结庵而居,时人便呼其为石头和尚。希迁的悟境,据《五灯会元》卷五云:“师(希迁)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已者,其唯圣人乎?’乃拊几曰:‘圣人无已,靡所不已;法身无象,谁云自他;圆鉴灵照於其间,万明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一,孰云去来?至哉斯语也。’”因此而作<参同契>(卍续藏一三八·一六二)。<参同契>本为汉代道家魏伯阳所著道书的书名。该道书是借《易经》的爻象,论述作丹之事,丹成服之即成为长生久视或羽化登仙的仙人了。佛教称佛为大觉金仙,以修禅定开悟自性而达成佛的目的,希迁所以沿用了道书之名而作<参同契>,文中所用“回互”及“明暗”之意,实即也是沿用爻象以说明修行方法的工具。“明暗”是指清净的自性及染污的烦恼,“回互”是指法法互为因缘,彼此影响。若至有回互而不以为回互,有明暗而不受明暗的左右,那便是大觉金仙的佛果境界了。

石头希迁另有一首<草庵歌>,从文字表面看,是在描写他的那间结在石头上的茅蓬,其实是以之说明现象世界和他内证心境的怡然自得,故也抄录下来,用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