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怀疑?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疑鬼。若父母就经常哄骗孩子,孩子自然也学会骗人,因此让人误以为人天生好像就是多疑的。

有的人被骗了以后,还是继续相信人,结果一次一次地受骗,又一次一次地相信,这是一种执迷不悟。因为他不是真正地相信人,而是感情用事;不过,也有人是因为观察人的能力较差,心肠比较软,所以很容易受骗。

然而有疑虑并不完全是坏的,例如我们一脚踩出去时,会因为担心不小心踩到钉子而事先注意一下,可是有的人会因为连踩了好几次钉子,所以每走一步都怀疑自己的脚下有钉子。因此,一个人如果在人生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挫折,自然会养成他多疑的性格;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发展相当顺利的人,他的自信心就会比较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觉得问题会自然解决。

还有,有的人年轻时,疑心比较少,所以能够勇往直前;等到年纪大了,就考虑得比较多。他可能会怀疑:「这样做好吗?那样做好吗?」到老年时,可能就变成一个优柔寡断的老人了;尤其有的老人因为没有本钱上当,就会思前想后顾虑很多。

不过,适当的疑心,还是有种保护的作用。像金光党就很善于欺骗,他们知道一般人心里所想的、所要的,就利用人的贪念让人上当。这时你要想:「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会轮到我呢?」其实只要你没有贪念,就不会相信过分违背常理的事情。

我过去就有一次上当的经验,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玩。那时我在美国收到一封信,说我得了奖,要我去领取。我不相信,便问美国朋友,有一个就说很可能是真的得奖,因为有些商家为了推销,可能举办抽奖,他就常常碰到这种事。于是我请他帮忙打个电话去问,结果对方说我的确抽中了一台很好的电器,请他去领。我的美国朋友也没问是什么电器,开了车就去领奖,结果足足开了五十英里,才得到一副普通的耳机,算算一天的汽油钱,真是不划算。那么为什么我会得奖呢?原来是个推销房子的商人,从别处得到我的通讯数据,便以中奖为借口要我去看房子。自从这次经验以后,我什么抽奖都不想得了。

对于陌生人也要有适当的提防心,例如有人告诉你:「你爸爸现在在医院里,我带你去医院看他。」你就必须先问:「我爸爸怎么会在医院里呢?让我先打个电话问一问?」等确定对方是什么人、跟爸爸的关系之后,才能相信。也许对方真的是很好心来告诉你,但是为了谨慎和保护自己,最好还是感谢他之后,自己一个人去比较安全,不要轻易就上了别人的当。

虽然疑虑有保护自己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够把它当成一种不变的定律和态度,做任何事情都疑神疑鬼。其间分寸的拿捏,需要善用智慧判断,才能掌握住。

疑心与信心

疑心重的人常常犹豫不决,有的是对自己没有把握,有的则是对他人没有信心,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优柔寡断。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也没有一定的目标、方向和标准来做为自己立身处事的原则,所以随时随地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怀疑。不管别人对他再好,他都可能会朝负面的方向来想。因此,一个疑心重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功。

通常我们形容这种类型的人为「狐疑」,就是说他像狐狸一样狡猾。狐狸可说是最没安全感的动物,所以便拿牠来形容对任何事情都站在怀疑态度思考的人--不是怀疑别人会对他不利,就是怀疑事情会有变化。

我们说人要有信心,指的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以及相信事实。所谓相信,是对人或事已经有一些把握、有一点了解,就如常言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样你才能够有信心。如果你自不量力,盲目行事,到时候很可能会经常处于自我怀疑的矛盾中。

举例来说,《大法鼓》节目邀请陈月卿小姐当节目主持人,自然是相信她一定有这个主持能力。但是我和陈小姐能不能配合,以及能够配合到什么程度,就要靠我们之间的信任程度。所以,我们在上节目之前,会先沟通、了解一下这次要谈的主题是什么;如果完全不了解,那根本就无法对谈。这样的态度是认真、谨慎的,目的是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希望完成这件事情时,彼此不论在做事或是相处上,都能很愉快。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备工作,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收集、研究资料;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后,我们在进行过程中便会少一些挫折,并且多一些成功的条件和希望。

其实这些研究、调查,或是谨慎的心态,也是起于对事情的怀疑、不了解,就如西方所说的「怀疑是学问之始」。但这种疑是求知,和前面所说的疑不同,因为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想了解、追求。例如对宗教的信心,我们原本因为不了解教义,所以只有相信。但是你如果一边怀疑,一边还在求神拜佛,那你求他还有什么意义?

另外,不要将「疑」运用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一开始交朋友时,就要信任,如果有疑心,那就干脆不要交这个朋友。不过在交往后,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底牌全部露出来,这样反而容易让朋友起坏心眼;他本来不一定有坏心眼的,结果因为你的关系而增长了坏心,对他不是很不公平吗?所以与人结交时,一定要先相信对方。用人也是一样,所谓「疑者不用,用者不疑」,但是在用人的过程中,仍然要小心谨慎,这样才能让人才有发挥机会,把事情做好。

所以,信和疑虽然是相对的,但也是相辅相成,有信才能够完成事情。你如果对人没有信心,只有怀疑,就会老是在原地踏步,事情自然也就成功无望了。

用信来除疑

我有一个信众,他相信自己的命不好,非常迷信紫微斗数,每天出门前、回家后,一定会用紫微斗数算一算。有时连出门坐车的颜色是红色还是黄色,他都要事先算一下;甚至因为怕中毒,吃饭前还要用银针在饭碗里插一插,整天就这样疑神疑鬼的。

因为他一点安全感也没有,怀疑一切;而当一个人生活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后来我问他:「我天天出门、见人,天天没事。你天天这个样子,是不是天天有事啊?」他说:「是啊!这个世界实在很可怕。」

另外,还有一个人,他每天做生意的时候,如果是现金交易,他都要别人把钱放到一个纸袋里,而不敢用自己的手去摸钞票,结果搞不清楚别人到底给了他多少钱。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现在钞票上什么病毒都有,钞票是最脏的。」我就问他:「我摸钞票,怎么都没事?」结果他说:「师父,您的手大概是防毒的。」我说:「没这回事。你每天洗手就可以了,不要担心到这种程度。」后来这个人还是死了,原因不是中毒,而是太过小心,最后竟担心过度而死了。

他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怀疑任何东西都会伤害他,都会威胁他的生命,所以生活充满着疑虑。当一个人老是在怀疑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成了地狱一样。本来是很好的一个环境,你却把它当成处处都是地雷、处处都有巨毒的地方,当然无法生活下去,而他可能就是因为心理负荷不了而死亡的。

要去除心中无谓的怀疑,我们必须先建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向、方式,以及正确的处世态度,才不会老是生活在怀疑中。而其关键就在「相信」两字,也就是相信因果、相信因缘。

相信因果之后,就会相信不该自己倒霉的时候,是不会有事的,也就不会过度担心。这个因果,是自己过去无量世以来,一直到现在的所作所为累积所得,虽然不知道原委如何,但是因为相信有因果,你就会朝好的方向努力,生活也会愈来愈踏实。

相信因缘,是相信只要自己小心谨慎、努力促成好的因缘,自己的生活环境便可以更好;如果没有好的因缘,你要想办法去找,去促成那个好的因缘。

虽然一个人的福报、寿禄在出生的时候,大致上就已经决定了,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再加以努力,还是能够有所改变、有所改善的。相信因果,相信因缘,「信」可以去除疑。

疑出柳暗花明

人会忧虑,是对还没发生的事情担心;而疑虑,则是怀疑已经发生了或者是即将发生的事情,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像这种情形,多半是发生在优柔寡断的人身上。有人是对孩子忧虑,有人是对老年生活忧虑,有些人则是为了事业忧虑,所以常常有种走在十字路口的彷徨。

这种彷徨是非常痛苦的,譬如为人父母的,就常常为孩子的管教问题,以及孩子将来的出路担心。如果父母常处于这种忧虑、怀疑的情况,会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因为他会让孩子捉摸不定,孩子不读书不好,读太多书也不好;孩子玩太多不好,不玩也不好,搞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自己就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天天拜佛的时候,我的师父说:「拜佛没什么用,等于是鸡吃米。」于是我就改为念佛,结果师父又说:「念佛有什么用?等于放唱片、放留声机。」于是我又改为打坐,想不到师父又说:「打坐有什么用?像木头插桩。」于是我改读经,师父还是说:「看经有什么用?都是一大堆的文字。」

后来我就问师父:「我究竟要做什么才对?」师父回说:「我不知道,你自己去好好用功。」我的师父始终没告诉我,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个时候,我也是充满着忧虑、怀疑,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我弄不清楚我的师父为什么这样对我。

后来我想,我的师父是在教我不要执着任何一样东西,只要有执着就是错的。因此,我体会到其实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去做什么,好好用心、用功去做。

其实禅宗的修行方法就是个「疑」,我的师父是不是要让我产生大疑,我并不清楚。疑是要让你觉得什么东西都不对,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把自己闷在一个闷葫芦里面,然后你一直闷、闷、闷,就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间就柳暗花明而开悟了。

当时我虽然没有开悟,但是我觉得我师父用的方法好像是对的,他的目的就是叫我起疑,因为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自然就会去问、去参:「为什么拜佛也不对、打坐也不对、看经也不对、念经也不对,那做和尚到底要做什么?」

因此,我对我的师父没有疑虑,相信无论师父叫我做什么都一定有他的道理,这就是没有疑虑的好处。

不要担心未来

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和学生们要有「现在观」,观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间。既然你处在现在这个时间,就不要忧虑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老是在忧虑未来,就会把现在的时间都浪费掉了,这不是很可惜吗?

就好像古人说的:「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意思是:假如你现在有一只鸟在手上,就不要担心该怎么让树林里另外的一百只鸟,都飞到你手上来,你只要把手上的这一只鸟照顾好就好了。如果你能照顾好手上的这只鸟,或许树上其它的鸟也会飞来。可是如果你老是担心手上只有一只,希望一百只鸟能通通到手,便放弃眼前的这一只,而跑去抓另外一百只,结果不但那一百只会飞掉,连自己手上这只也会不见了。

所以,你最好是掌握现在、运用现在,从现在这个立足点,一步一步踏实地往前走。人要进步、要往前走,需要立足点和方向感不断地互相配合,方向是一定不能变的,但是立足点则可改变;如果立足点不能改变的话,你将不能前进。虽然你现在这一脚踩下去是稳固的,还是要很清楚你当下这一步的状态是什么,然后才能再踩出第二步,这就是「步步为营」的一种做法。

如果你能掌握这个做法,那么无论未来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会有临机应变的能力;否则,你老是在担心着未来,那你会连现在的这一步都踩不稳,这就是「落空」,是很危险的事。

像有些人因为担心台湾的局势而移民,可是移民到国外后,生活反而不如在国内好。我并不反对移民,移民本身没有问题,外国人也有移民来台湾的,重要的是移民的心态。如果是因为害怕留在台湾会有危险,这样的心态是有问题的。只要我们把台湾治理得很好,人民很团结,治安很良好,那就没有问题。因此,不必对我们个人或者社会、国家有太多的忧虑,只要踏实地把我们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我们要活在当下,也就是要活得很认真、很踏实。你现在在做什么就专心去做,如果你在讲话就专心讲话,不要三心两意地想其它的事。比方我在接受采访时,如果心里胡思乱想,那就会变得语无伦次,当下就出问题。

如果能认真、踏实而用心地生活,那就是活在当下,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克服忧虑和疑虑最好的方法。

怕也没有用

所谓恐惧,指的是当我们面临着危险的情况,或者是知道即将有非常危险的情况发生时,心理所产生的不安、忧虑。虽然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我知道恐惧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状态,比没有安全感更加严重。中国古代有一些成语故事,像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是恐惧心理引起的。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恐惧心,有的人害怕死亡,有的人则是恐惧孤独。而有恐惧症的人多半是因为曾经受过惊吓,像有些人因为从小被父母凌虐,即使已经长大,他的心中仍然会不断有恐惧的影像出现。有些人则常常做恶梦,梦到自己被追杀,或是掉到水里、火坑,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也可以看出因为他的心里常有恐惧感,任何时候都觉得很害怕。

此外,有的人在打坐的时候,也会有恐惧感产生。为什么像打坐这样安静、安全的环境里,还会有恐惧呢?到底在恐惧什么?这种恐惧感,会让人觉得背后好像随时有什么鬼来找他一样。其实,这与生命没有安全感、没有保障是有关系的。

有人说疑心生暗鬼,恐惧心严重时,甚至还会让人因忧虑过度致死。例如有人罹患癌症,他的亲属怕他担心,以为他不知道病情,就可以活得久一点,所以故意隐瞒病情。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是如果能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知道真实病情的病人不一定就会死,所以不一定要隐瞒他,甚至不隐瞒会比隐瞒更好。因为病人如果能够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才知道要如何调养,这样死亡可能会离他比较远一点。

因此,恐惧这种心态如果能够解除是非常好的,如果不能解除的话,则是很危险的事。所以,对于一些经常感到恐惧的人,我都会告诉他们:「你不要怕,怕也没有用。」因为恐惧反而会让问题更严重。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原因就是怕,因为担心自己利害得失的问题,一直恐惧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真的就发生了。但是旁观者因为没有这层恐惧,反而可以正常地处理事情。

由此可见,恐惧对我们的身心影响极大,不仅会让你的身体受到很大的危害,同时也会束缚你的生命潜能。保持旁观者的客观,比较能解除心理的恐惧。

如何去除恐惧?

有一位曾当过警官的人,第一次去香港时害怕极了,担心在香港下机时没人来接他。他紧张地问我:「我既不会说广东话又不会讲英语,到了香港没人接机怎么办?」

我说:「没有关系,你把你朋友的中英文地址与电话号码抄下来,如果下机看不到朋友,可以打电话问。」结果他又担心身上没有港币,不知道怎么打香港电话,而且可能连电话都找不到。

我就对他说:「你不要怕,你在香港机场看到穿制服的人,可以找他帮忙;如果你不会讲广东话或英文,可以给他看你朋友的联络数据。」后来他到香港时,一下机就看到他的朋友,让他的种种恐惧一扫而空。

其实,不需要怕成这样。对我来说,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陌生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人来的;我出家、读书的时候,也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人,只要很诚心地与别人相处,不要把别人当成陌生人,那么这些人就不是陌生人,也就不需要恐惧了。

那么,如何去除恐惧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抱持着付出、奉献的态度,也就是自己到这个世上并不是来追求什么,而是来帮助人。譬如走夜路的时候,心里怕鬼,你就念「阿弥陀佛」回向给它们,心里并想着:「我是在帮忙超度,所以鬼不会找我麻烦的。」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心里并不想要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只是希望能够帮助他、祝福他能够平安,这样就不会感到害怕了。

第二种是要想到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不管人、事、物,都不是永远不变,而是因缘和合,一种临时性的存在。当因缘聚合时它就成,因缘灭时就不成。霉运是因缘聚合,好运也是因缘聚合,既然是因缘的和合,那就不必担心、害怕,因为你只是因缘之一而已,它随时都会产生变化,怕也没有用。

如果能用这两种心态来待人处世,遇到任何情况就不会再有恐惧心了。

无有恐怖

记得小时候,我在学骑脚踏车,因为在平地已经骑得很好,所以便改到田埂上骑。由于田埂两边都是稻田,很不好骑,那时我心里就想:「千万不要掉进稻田里!」结果还是掉了下去。

其实田埂的宽度,应该可以顺利骑过去。后来我从稻田里爬起来后,心想反正身上已经湿了、弄脏了,再掉进稻田里也没关系,这么一想,第二次就骑得很好了。后来我就想:「为什么第一次骑会掉进田里呢?」就是因为恐惧、害怕,愈恐惧就愈容易掉进田里。

另外,我小时候有一点惧高症,特别是走在吊桥时。每当我走上吊桥的时候,只要一看到桥在晃动,就害怕得不敢往前走。后来我想:「反正别人走过去也没有掉下去,我走过去大概也没事吧!」于是我就不管吊桥的晃动,顺着吊桥一上一下的晃动往前走,顺顺利利地走完全程。我能走得很愉快,是因为不再害怕了,怕的话就会寸步难行。

恐惧就是这样,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做任何事情时,只要有恐惧心,事情就做不成了;可是一旦放下恐惧心后,保证没有问题。所谓疑心生暗鬼,人所恐惧的根本就是自己的心,其实并没有什么让人恐惧的事,不管是走夜路、骑脚踏车或是走吊桥,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害怕、恐惧,才会觉得那是恐惧的事。

《心经》中说「无有恐怖」,这个「恐怖」,和我们一般人讲的恐怖不太一样。无有恐怖的「恐怖」,是恐怖生与死,所谓凡夫怕死,阿罗汉惧生。众生贪生怕死,不知道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于是希望不要死;而已经证了阿罗汉果的人,因为体会过生的痛苦,所以不想再来人间。

其实生死与解脱是同一个东西,你怕生死,生死就是受苦的;如果没有畏惧,也不要贪念生死,你在生死之中便能自由地来去,可以普度众生、行菩萨道,这样的生死有什么可怕呢?

所以,恐怖实际上是颠倒的,生死本来也不是很痛苦的事,这就是《心经》里所说的「无有恐怖」。

自信度过每一天

人生在世,常常会毫无缘由地在心里产生一种不平衡和不安全,茫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或现在?这就是恐惧和焦虑。

恐惧和焦虑的起因,多半是因为自信心不足,也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条件、能力、位置和立场,所以对于未来充满着不安。例如出门的时候,心中老是挂念着会不会下雨?会不会被车子撞上?恐惧感始终在自己内心挥之不去,老是疑神疑鬼的。

有些人每次出门前,都会在神前求一张签或者掷筊杯;懂得紫微斗数或《易经》的人,则要排排八字、算算卦,才肯出门。像这样,在每天出门前都要准备,以祈求平安;晚上回来再谢谢神明或佛菩萨保佑一天的平安,那不就表示自己这一天的平安,是来自菩萨、神明或是祖宗的保佑,而不是自己能操纵的?因为没办法掌控自己,才会时时刻刻觉得身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环境当中。

想要彻底消除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并不容易,《心经》曾提到:「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要远离恐怖,必须做到「五蕴皆空」才行。所谓五蕴皆空,就是把我们的身心世界通通都当作是空的。此时,我们身心世界的环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用担心今天出门会不会发生事情;即使发生事情也无妨,因为没有恐惧和焦虑,就能时时刻刻活在平安之中。

然而想要掌握自己的身心世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的身体并不受我们的指挥,什么时候头痛或打喷嚏,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常常要别人保重,结果自己马上就打了一个喷嚏;希望别人不要感冒,结果自己反而感冒,这都是经常看到、发生的事。这也表示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平安,真正平安的世界并不在我们这个地方,如何能够祈求平安呢?如果有可能的话,那一定得像佛菩萨一样,像观自在菩萨能够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身心世界看空,因为唯有这个大智慧,才能够真正平安。

至于我们普通的人,如何能够平安?我就常常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好怕的,因为怕也没有用。只能把想得到可能会发生的事,预先做准备,也就是所谓的「未雨绸缪」。不过,即使已经准备好了,都还可能会有突发状况出现,不是常常听到「跌破眼镜」或是「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吗?这是形容一些自己预想不到的事,既然不是预想得到的事,怕也没有用。因为恐惧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令人疑神疑鬼、神经兮兮,这样一来,每天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所以,对于无常的现实,只要能够未雨绸缪,尽量清楚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后,就不要再把心力用在担心、害怕上。因为恐惧既然没有用,那又何必恐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