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在佛教的藏经里,应该是一部最为有价值的经典。学佛的目的,在于学佛的为人,而『阿含经』即为和佛陀有着直接关系的典籍。佛陀降世,度化众生的一切事迹,均在『阿含经』里面,是一切经典的母胎、根干!
然而自大乘佛教兴起后,这部应该被视为最珍贵的阿含经,即被贬为小乘的经典,导致裹足不前,不想去研究它的为多,其是颠倒本末,莫过于是!
佛教的教祖,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代,实没有甚么所谓大小乘之别,有的就是佛陀成道后说法四十余年的漫长的岁月里、因世情之有所变化,乃至表现的形式之不同,致有用句的差异耳。所谓随机应化,所谓随他意的措施。当然是难以避免的一件事,但总不能说佛陀的说法有了相互矛盾之处。衡其量,不过是为了完成救度众生之需而采的不同之言教而已!而大乘兴起后,其所辑成的经典,展处处可以窥见意义相左的文句。虽然也是佛说,但佛陀一生说法的岁月,虽曾近于半世纪,虽曾如马不停蹄的往来于印度东北庞大的若干邦国,但是也因受时间的限制,所讲出来的法语必定是有一定的限量。一般来说,藏经之大成,是自佛陀涅盘逝世之三个月后,一而再,再而三的陆续编辑而成·自然的在编辑藏经的过程中,受地理民情的限制,或者是时代政情的变迁,致有今日之大藏经之出现,是研究佛教的学者一致承认之事。
吾人可以推定佛陀在世与涅盘逝世后几百年内,都是以佛陀在世所说的法话或断片的语句,或综合佛陀的言行,而在印度各地乃至52邦(如锡兰等地),做为修持,弘化的指针。然而还是免不了岁月的推移,致因地方之不同,社会风习之有异,而有了多少的变化。有时寺院里的首席人物,为了使其徒容易了解佛经,而渗入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各地的此种各人的思想观念和解释,也被编入为佛典是很自然之事·虽然如是,但在这几百年内,所辑而成的经典,还是以佛陀为中心也是佛陀成道后的一切教化言行,乃至所发生的一切事迹。这种典籍就是『阿含经』是最为可靠的『佛说阿含经』!
佛陀在世或稍后,僧团寺院之发展,有如一日千里,印度各地都有佛教的寺院僧众,大家都有密切的关系。僧众互相往来参诣,因很紧密,因而有一定的规律大家的行动言论思想都很一致,都以佛陀为中心,以佛陀的法语,或由法语而形成的经典、而行诸佛事·然而曾经何时,由于各地有各地之信徒,信徒当中,包括一般民众和地方有力之士,自然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一股很大的力量。如果是佛陀在世或稍后,还会团结而在同一佛教的旗帜下活跃。可是日子一久,佛陀又圆寂(逝世),自然的会各走各人之路,也就是大家会将所记忆的佛陀的法话,或由法话而形成的经典,各加注释阐扬。凭庞大的信众为后盾。终于竖起门派来。也许地广人疏,交通通信并未发达的往昔,导致此种情形,是很自然之事,就这样的形成为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之成立,本来是件很好很自然的现象,只因年久月深,各寺的首脑人物又因急需教养其弟子,而将佛陀在世阐扬教化的一切言行思想,逐步加以讲解整理,加以繁复的阐释发扬,而形成为一种学术性的佛教。加之寺院的经济已因大护法的支持,已有好多地方的僧众不乏衣食,均能守在一个固定的寺院,不一定一再的行持乞食的生活,而专心于学术性的研究,因之而造成佛学与民间隙离的现象。僧团以此而自豪,信徒也认为那是出家人的工作,而不以为怪。这样一来,即佛陀在世弘扬真理时,不管是出家或在家,不论是善男或信女,都倾全身的在恭聆佛陀的教训的那种热烈的场面,已不复存在。慢慢的就和大众疏远,未能达到普渡众生的目的,只有出家的僧众,以及少数的佛教研究人员,始能了解佛教的哲理!当于此时,佛教的贤达们,不甘佛教被世人遗弃,就在原始经典—『阿含经里,找出一条光明的大道,那就是所谓的大乘佛教!这些革新的佛徒们,是有深思熟虑,有意把佛教复回到民间大众的信仰,故以『阿含经』为根底·将佛陀在世救世救人的辉煌的成绩,再予一次重现于世间!他们是以『阿含经活现在世间的一切事迹、配合当时的社会民情,而竖起大乘的旗帜!不过他们也不是自作聪明的凭空架屋,并不是另起炉灶,并不是将从来的部派佛教搁在一边而不顾,而另建寺院。而另起规则,是在部派佛教中比较革新的派系里,唱出大乘的口号耳!
欲唤醒那些孳孳于宇宙人生之真理之探讨者,叫他们不要再在那些学术上弄文弄章,要跨出一步去救度那些正在茫茫苦海中打滚的众生,才是释尊在世为救世救人而开的佛教!救世救人,利他的宏愿,即不只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救度众生的工作,正是加强自己的功行,故利他即是利己,舍弃利他大愿,即谈不到甚么深盘(寂灭成道)他们的主张,终于得到回响,许多革新的佛门龙象、都从事此工作,不久即形成一股不可磨灭的力量!也许他们所主张的大乘悲愿,即不管是在家或出家,四众弟子均可参加净化浊世的行列。查看大乘经典,即可证明里面所辑的大要。如以七宝布施,起寺盖塔,妻子施与等,尽是在家学佛之士才能做到之事。因为出家人那来的金钱?那来的珍宝?那来的妻子?故其主旨正符在家学佛之人的心愿,适乎在家学佛人能作得到之事!当然为出家佛徒而唱的条例也不小,如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皆是学佛人应该修持的事。不过这些功课,即不限干出家僧众。就是在家学佛之人也可以修学,是出家在家都同样可以修持之事·例如出家有出家之戒,在家有在家之戒至于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筝,也是一样,一旦学佛,即不论是出家或在家。都应忍辱到底,都应精进于佛道,都应学禅定,都应求智慧·莫怪大乘唱起后,即佛教的全体,焕然一新,不管是出家或在家,都向委度人度已,净佛国土之路跨进一大步!
革新的佛徒们,终以自己为大乘的佛徒,将从来的僧团生活为之小乘,故小乘之名,实为大乘学者赠与的新名称,并不是佛教有甚么大小乘之别。大乘的学者们因具有敏睿的脑袋与手腕,因之而将『阿含经』里面之故事人物抽出来,依之而辑成很多的经典。内容大都趋向社会大众,是大众很想求得之世间的佛教,也就是最受在家信徒所欢迎之典籍·尤其是描述佛陀在世救世救人之事迹,充满看人情味浓厚之处,使人不得不放弃从来之繁琐的文学典籍,而从事于自利利他之大乘行愿!
『阿含经』如上述,是佛陀一代教化之综合性的原始经典,宇宙人生的真理尽在里面,是佛教的根干,也是贯彻三世十方一切之真谛。可惜传持者,不知时代之演变,不会逢迎时势之潮流,不知怎样把它发扬广大,唯在文学上弄文弄章,致被革新的佛徒贬为小乘的佛教,真是含冤英白,直叫人为它婉惜!这种将『阿含经贬为小乘的经典,使其长久以来都在阴暗之处度过其岁月,实在是佛门一大憾事!也许如被枉曲的人一样,一旦被有意无意之批评之三言两语,使其裂痕永缝不全!『阿含经』的命运确实如此,实为革新的佛徒应运所需而设的一言半语,致连今天好像被人抛弃似的命运!
『阿含经』实描述释尊在世教化的一切,不唯适合当时世人所需求的人生真谛也很近乎现代的世相。里面之佛陀,即为人间的佛陀,虽然也免不了含些神秘,然而确实是生存在世间,由世间而成道的佛陀的一切言行事迹、自然的对于吾人来说,是非常可亲可敬之人间佛陀。人间的苦恼悲痛,唯有人间佛陀始能道出一切,而度其一切,故阿含经并不是甚么小乘的佛经,是救苦救难的佛教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