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有若干的译本,其中最为完整的为宋,元嘉中,求那

跋陀罗所译之五十卷本。译者出身于中天竺(中印度)的婆罗门种,于元嘉十二年(公元四三五),东航至于广州。不久即在京都应众僧之邀,而于祇洹寺集合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宋元明之三本,均有图记为宋元嘉二十年岁次癸未,于杨都瓦官寺译『杂阿含经』五十卷,故此『杂阿含经』确为公元四四三年之译。

『杂阿含经』的内容乃为多岐,杂集种种之类,故有解释为「杂」类的『阿含经』。也许『四分律』曾记谓:「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杂魔、杂梵王,集为杂阿含」,故有是说。

然而『杂』的原语──僧育多(Sam yuta),乃为相应之义。如『有部毘奈耶杂事』等,则说「相应阿笈摩」(阿含),故上文乃指该经为集聚比丘、比丘尼,乃至魔梵之「等类相应」之义,而对于长、中阿含而说「类集」的「杂阿含」。

内容如下:

五阴(卷一至卷七。就中,卷四并说种种的因缘)。

六入(卷八至卷十一。就中,卷十又出有关于五阴之说法。)

缘起(卷十二至卷十五之十四。就中,卷十三又出六入等之说法。)

四谛(卷十五之十五,至卷十六之三十五。)

界(卷十六之三十六至卷十七之十)。

受(卷十七之十一至卷十七之末)。

戒定(卷十八。就中并有若干的别类之经)。

有关于天之故事(卷十九之一至三十一)。

四念处(卷十九之三十二至卷二十之九)。

收各种之经(卷二十之十至卷二十一之末。有关于六念,及定等)。

天请问经(卷二十二)。

阿育王经(卷二十三)。

四念处(卷二十四)。

阿育王经(卷二十五)。

根与力(卷二十六之一至六十)。

五盖与七觉支(卷二十六之六十一至卷廿七之末)。

八圣道(卷二十八至卷二十九之三)。

安那般那念(卷二十九之四至十六)。

三学(卷廿九之十七至卷三十之三)。

四不坏净(卷三十之四至廿六)。

六念(卷三十之廿七至卷三十一之三。就中并有一些别经)。

四禅(卷三十一之四至十四。就中也有别经)。

四正断(卷三十一之十五至二十二)。

收各种之经(卷三十一之廿三至卷三十二之二)。

对聚落主之说法(卷三十二之三至十二)。

马之喻(卷三十二之十三至卷三十三之八)。

对摩诃男之说法(卷三十三之九至十八)。

长流转(卷三十三之十九至卷三十四之十七)。

有关于无记的说法(卷三十四之十八至其末)。

收各种之经(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六之二)。

天请问经(卷三十六之三至其末)。

为病比丘(卷三十七之一至十五)。

十善十恶(卷三十七之十六至其末)。

有关于诸弟子(卷卅八至卷卅九之三)。

佛陀与恶魔(卷卅九之四至其末)。

以天为题(卷四十)。

四不坏净(卷四十一之一至十五)。

佛与迦叶等(卷四十一之十六至其末)。

对于波斯匿王(卷四十二之一至六)。

对于诸婆罗门(卷四十二之七至其末)。

六入(卷四十三)。

对于诸婆罗门(卷四十四之一至十)。

佛与梵天(卷四十四之十一至其末)。

比丘尼与恶魔(卷四十五之一至十)。

婆耆舍之歌颂(卷四十五之十一至其末)。

对于波斯匿王(卷四十六。就中并有一些别经)。

收各种之经(卷四十七)。

天请问经(卷四十八之一至卷四十九之廿五)。

佛陀与鬼神(卷四十九之廿六至卷五○之六)。

天之劝发等(卷五○之七至二十二)。

种种之对颂(卷五○之二十三至其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