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修道人,要能依佛智来修行,这是能依。十行是所依——所依照的十种行门来修行。十行就是十度。菩萨应该修行十度(波罗蜜法门),到功德圆满时,才证入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廻向),然后证入十圣位(十地)。何谓十行?①欢喜行(布施)②饶益行(持戒)③无违逆行(忍辱)④无屈挠行(精进)⑤离痴乱行(禅定)⑥善现行(般若)⑦无著行(方便)⑧难得行(愿)⑨善法行(力)⑩真实行(智)。这十行品,是教修道人如何修行,如何用功。这一品,在华严经八十品之中,属于第二十一品。
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善思惟三昧。
在前边夜摩宫中偈赞品说完之后,这个时候,华严经第四会的说法主——功德林大菩萨——他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而入菩萨思惟(禅那)三昧。
功就是所立的功。修行要利益一切人,这叫立功。德就是阴隲,卽是利益于人,而不教人知道,所谓「阴隲德行」。浅言之,所行善事,不希人知;所做恶事,而希人知。为什么?因为有改过的机会。先要立功,功行圆满,才有德行。因为其功德犹如树林那样之多,所以称为功德林大菩萨。
功德林大菩萨非常谦虚,没有贡高我慢的心理。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有的功德,一律迴向于佛。或者迴向给法界众生。在说法之前,先说承诸佛的威力,才能说法,这表示没有骄傲心。他不会这样的说:「你们看!我功德林会修行、会说法、会入定。」他绝对没有这种的思想。我们修道人,要向功德林菩萨学习,要向他看齐,不要有我慢的行为。
善思惟三昧,就是入最好的禅定。在华严经所讲的境界,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都是一切定的母亲。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不起于座,在定中而去六处(普光明殿、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林)演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
入是三昧已。十方各过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万佛刹微尘数诸佛,皆号功德林,而现其前。告功德林菩萨言:善哉佛子!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
功德林菩萨入菩萨善思惟三昧之后。在十方的每一方,经过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佛刹之外,又有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他们的名号,皆为功德林佛。他们同时都现在功德林大菩萨的面前,异口同声的说:「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已修行很久这六度万行,才能入菩萨善思惟的定。」
善男子,此是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同名诸佛,共加于汝。亦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诸菩萨众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说法。
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又说:「最好的男子!这是承蒙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功德林佛,他们共同来加被于你,令你能入这种三昧之定。也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在往昔所发的愿力,和大威神力,以及诸菩萨所修的善根力业的缘故,令你入菩萨善思惟三昧,而为众生演说十行的妙法。」
为增长佛智故。深入法界故。了知众生界故。所入无碍故。得无量方便故。摄取一切智性故。觉悟一切诸法故。知一切诸根故。能持说一切法故。所谓发起诸菩萨十种行。
功德林大菩萨,演说一切诸法的原因,是为令一切众生增长佛智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深入法界,明了法界性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彻底明了一切众生境界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所入无障碍界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行而无障碍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到无量方便法门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摄取一切智性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能觉悟一切诸法实相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知道一切众生根性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能受持演说一切诸法实相道理的缘故,因为这十种缘故,所以演说菩萨应该行这十种行的法门。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时诸佛。即与功德林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师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无数量功德林佛又称一声:「善男子!现在你应该仰承十方一切诸佛和毗卢遮那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法身)大威神力来加被,而演说十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妙法。」 在这个时候,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功德林佛,都来给这位功德林大菩萨灌顶,来加持他,即与他圆融无碍的智慧。又与他无所执著的智慧,又与他无有间断的智慧,又与他无师自通的智慧,又与他无有愚痴的智慧,又与他无所变异的智慧,又与他无所遗失的智慧,又与他无所限量的智慧,又与他无有懈怠的智慧,又与他无能夺取的智慧。为什么诸佛要给功德林大菩萨这十种智慧呢?因为这是菩萨善思惟三昧的力量,所以诸佛应该这样来加持功德林大菩萨,给他这些大智慧。
尔时,诸佛各申右手,摩功德林菩萨顶。时功德林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行不可思议。与法界虚空界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学三世诸佛而修行故。
在这个时候,万佛刹微尘数的诸佛(功德林佛),每位佛都伸出右手,来摩功德林菩萨的头顶,这是诸佛来加持功德林菩萨令他得智慧的仪式。
功德林菩萨,承蒙诸佛摩顶之后,乃从菩萨善思惟三昧出定,对在华严法会中一切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菩萨所修行的行门,的的确确是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他能和十法界虚空界是相等的。什么原因呢?因为菩萨中的大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应该学习三世一切诸佛所修行的法门。」
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行?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三世诸佛之所宣说。
功德林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行的行门呢?你们大家知道吗?又称一声「佛弟子!」(深恐大众不注意,所以又称一声,令他们聚精会神来听)菩萨中的大菩萨,应该修行这十种行门。这十种行门,是过去世诸佛、现在世诸佛、未来世诸佛,他们共同宣说的行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希望大家注意来听。如果错过机会,不用心来听,当作耳边风,定会后悔莫及的。
何等为十。一者欢喜行。二者饶益行。三者无违逆行。四者无屈挠行。五者无痴乱行。六者善现行。七者无著行。八者难得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实行。是为十。
是那十种行门?就是所说:①欢喜行(布施):菩萨所修布施的法门,不但自己欢喜,而且也令众生欢喜。②饶益行(持戒):菩萨所修持戒的法门,都是利益众生,令众生得到饱暖和满足。③无违逆行:菩萨所修忍辱的法门,即不违逆自己,又不违逆众生。④无屈挠行:菩萨所修精进的法门,也不令自己屈挠,也不令众生屈挠。⑤离痴乱行:菩萨所修禅定法门,身心不顚倒,因为有定力,故不乱行。⑥善现行:菩萨所修般若法门,而能明了世间法是无常、苦、空、无我;又能明了出世法是常、乐、我、净。⑦无著行:菩萨所修方便的法门,有不带事理的境界,以善巧方便来度众生。⑧难得行:菩萨所修愿的法门,大愿大行、大慈大悲,普度众生。⑨善法行:菩萨所修力的法门,有智慧力才能行一切善法,有愚痴力就要行一切恶法。⑩真实行:菩萨所修智的法门,言行皆不虚,一切能真实。这是菩萨中大菩萨,他们所修的十种行门。也是修道人的十种标准法,人人行之,人人为菩萨。
第一欢喜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欢喜行。
功德林大菩萨,自问自答。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又来答覆。所以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你们知道什么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的欢喜行?我现在要对你们说一说,请注意听讲。
佛子。此菩萨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
凡是修行欢喜行的菩萨,要作一位大施主,将自己所有财物,统统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无论是外财(国城妻子)或内财(头目脑髓),他都不悭吝的布施出来,所谓「三轮体空」:没有施者,没有受者,也没有所施之物,这种思想才是真布施。布施有财施(修福)、法施(修慧)、无畏施三种,凡是信仰佛教的人,都要做到布施的事,其功德无可限量。
其心平等。无有悔吝。不望果报。不求名称。不贪利养。但为救护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
修行欢喜行这位菩萨,他的心是平等,没有人我的分别。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将所有的财物,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律平等布施给所求的人。布施之后,绝对不生后悔和吝啬的心,也没有「捨一得万报」的思想,也不希望有个好的果报。也不企求有个好的名称。更不贪图人赞叹,或求人利养。没有这种捨少望多不正当的思想。完全捨己救人,令众生离开苦海,得到湼槃常乐我净的快乐。
菩萨为什么要布施?因为要救护一切众生、要摄受一切众生,所以布施。但无所贪,亦无所求。
为学习诸佛本所修行。忆念诸佛本所修行。爱乐诸佛本所修行。清净诸佛本所修行。增长诸佛本所修行。住持诸佛本所修行。显现诸佛本所修行。演说诸佛本所修行。令诸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布施,为要学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回忆思念过去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爱乐一切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清净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增长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住持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显现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演说诸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为令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为利益一切众生,菩萨才修布施的法门。菩萨有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众生谋幸福,这种大慈大悲的精神,多么感人!多么伟大!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向菩萨学习、向菩萨看齐,才不愧为佛弟子。
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此行时,令一切众生欢喜爱乐。随诸方土,有贫乏处。以愿力故,往生于彼。豪贵大富,财宝无尽。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大菩萨,修习欢喜行的时候,为令一切众生都生出欢喜心、爱乐心。随著十方诸佛国土,如有贫乏的地方,菩萨本著往昔愿力的缘故,心甘情愿到贫乏地区去,作豪贵的大富翁,将无穷无尽的财物,统统布施给贫困的人,绝对无悭吝的思想。
假使于念念中,有无量无数众生,诣菩萨所。白言仁者,我等贫乏,靡所资赡,飢羸困苦,命将不全。惟愿慈哀,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
假设在念念之中,都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来到菩萨所住的地方。乃对菩萨说:「大慈悲的仁者,我们非常的贫穷而困乏,没有资财可以赡养自己。因为生活困难,所以我们瘦骨如柴,弱不禁风。我们快要饿死了,生命不会长久!唯愿仁者慈悲哀愍,请你把你身上的肉割下来,布施我们,得到食物,来维持生命。不知仁者能否布施?菩萨的心肠,一切为人不为己。请你布施吧!」
尔时,菩萨即便施之。令其欢喜,心得满足。
在这个时候,修行欢喜行的菩萨,听到众生这样的要求,即刻将自己身上的肉,布施给众生,令众生满足所求之愿,而生欢喜心。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捨身喂虎,割肉饲鹰。这就是行欢喜行,令众生心生欢喜而意满足。
如是无量百千众生,而来乞求。菩萨于彼,曾无退怯,但更增长慈悲之心。以是众生咸来乞求。菩萨见之,倍复欢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众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请,而来教我入佛法中。我今应当如是修学,不违一切众生之心。
像这样无量无边的众生,有百千之多,都来菩萨之所,向菩萨乞求其肉。而修欢喜行的菩萨绝不悭吝,一一布施其肉,满足众生的欲望。菩萨不但不生退转心和畏怯心,反而增加慈悲心,因为这种缘故,众生都来乞求菩萨身上的肉。菩萨见到这种情形,更为高兴,而作这样的想法:「我得到善根的利益,这些众生来作我的福田,增长我的福报。他们是我的善师、是我的善友、是我的善知识。也不需要我求他们,也不需要我请他们,而是他们自动来到我的处所,教我行欢喜行的法门,令我深入佛法中。我现在应当这样来修行学习,不违背一切众生所要求的心,一定令众生有所满足。」
又作是念。愿我已作。现作。当作所有善根。令我未来于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中,受广大身。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众生。乃至若有一小众生,未得饱足,愿不捨命。所割身肉,亦无有尽。
这位菩萨又作这样的想念:愿我在过去世已经作的善根,现在世正在作的善根,未来世应当作的善根,以这些所作的善根,令我在未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中,变化为广大身,用我身上的肉,布施给一切饥苦的众生,令他们才能得到充足又满意。乃至若有一个小众生(蚂蚁或蚊虫)未能饱足,我愿捨我的肉给牠们吃,而不捨命。我身上的肉,割而复生,永无穷尽。以我无穷无尽的肉,来维持无穷无尽众生的生命。
以此善根。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大涅槃。愿诸众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平等智,具诸佛法,广作佛事,乃至入于无馀涅槃。若一众生,心不满足,我终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欢喜行这位菩萨,以这种善根,愿得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不生不灭的佛位。他又发愿,一切众生,如食我肉者,也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都能获得平等的智慧,具足诸佛所证得的法,广大来做佛事,乃至将来入于无馀湼槃(湼槃有三种:①有馀湼槃:是二乘人所证得的境界。②无馀湼槃:是菩萨所证得的境界。③究竟湼槃:是诸佛所证得的境界。)假若有一众生心不满足,我始终不愿证得正等正觉的佛位。
菩萨如是利益众生,而无我想。众生想。有想。命想。种种想。补伽罗想。人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
菩萨为教化众生,而能忍受一切痛苦。虽然割自身的肉来布施众生,但是没有这十种的想法:①我想:菩萨不会这样的想,这个众生是我教化的,是我度脱的。他没有这种执着的思想。②众生想:菩萨不但没有我想,也没有众生想。不会说我度了这样多的众生,功德有多大。他乃是行无所事,认为是分内之事,是自己的责任和事业。③有想:菩萨不计有我人之想。有,能起诸趣的生死。④命想:菩萨也不会这样的想,我对众生特别的慈悲,甚至我救了众生的生命。⑤种种想:菩萨也没有一切一切的功德想。⑥补伽罗想:补伽罗是梵语,译成华语为「数取趣」。也就是数数往取诸趣(六道轮廻),没有厌倦的时候。菩萨也不会这样的想:我做了这种事情,将来会生在那趣中,会有什么好处?菩萨不计较这些。他是观察那道众生应度,便到那道中去度之。⑦人想:人是万物之灵,能作一切大般若的缘故。菩萨没有人的想。⑧摩纳婆想:摩纳婆是梵语,译成华语为儒童。即少年有学问的人。菩萨没有儒童的想。⑨作者想:菩萨没有手足能有所作的想。⑩受者想:菩萨没有计较后世受罪福果报的想,也没有谁受我教化的想。
但观法界。众生界。无边际法。空法。无所有法。无相法。无体法。无处法。无依法。无作法。
菩萨但观察一切法界、一切众生界。所作都是没有边际,作完了就没有了——这是空法。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是无有法。也没有一个相,也没有一个体,也没有一个处所,也没有一个依靠,也没有谁作功德法。
作是观时。不见自身。不见施物。不见受者。不见福田。不见业。不见报。不见果。不见大果。不见小果。
菩萨作这样观想的时候,他也不见自己的身,把身上的肉布施给众生,而不见所施的物,也没有见到谁吃我的肉,也不作福田的观想,也不作事业,也不见善报。也不存好的结果,也不存得大乐果的见,即是得到大的好处,也不存小果的见,得到小的好处。
尔时,菩萨观去来今一切众生所受之身,寻即坏灭。便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无智。于生死内,受无数身。危脆不停,速归坏灭。若已坏灭。若今坏灭,若当坏灭,而不能以不坚固身,求坚固身。
在这个时候,菩萨观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他们所受之身,没有多久的时间,这个分段生死就没有了。菩萨又作这样的念头:奇怪得很呀!这些众生,太愚痴啦!没有智慧。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六道轮迴中,受无数身,即危险又脆弱,没有停息,在很快的时间就败坏而消灭。或者已经坏灭,或者现在坏灭,或者未来坏灭。这些愚痴的众生,不明白用四大(地水火风)不坚固的身,来修金刚不坏身的道理。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借假修真,借凡成圣,也就是转识成智,将八识转为四智,就证得佛果。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成为成所作智,转意识成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耶识成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识成为大圆镜智,也就是如来藏性,也就是大光明藏。此大光明藏人人具有,但不现出。为什么?因为无明妄想执著,所以把真心遮盖,妄心现出。有了妄心之后,就起惑造业受报。我们的妄心,好像一缸混浊的水,什么也现不出来。如何使其澄清呢?用白矾散在其中。一会儿,其尘土沉落缸底,而水清净如明镜(大光明藏),这就是真心。什么是白矾?就是戒定慧。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修行圆满,便得解脱,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我当尽学诸佛所学,证一切智,知一切法。为诸众生说三世平等,随顺寂静,不坏法性。令其永得安隐安乐。
修欢喜行的菩萨,他说:「我应当尽量学习十方诸佛所学的法,才能证得一切的智慧,才能明白一切的佛法,为一切众生说三世平等的法门,就是随顺寂静的法,不坏法性的法。令一切众生永远得到安稳和快乐。」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欢喜行。
各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中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第一种的欢喜行。
第二饶益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饶益行。
功德林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行的饶益行呢?功德林菩萨自己提出这个问题,而自己又答覆这个问题。
饶益行就是持戒的法门。戒有三聚净戒:①摄律仪戒:出家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规则和法度,「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也就是行住坐卧要严敬威仪,丝毫不犯。②摄善法戒:善法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出家人所行所作,都要合乎戒律,就是摄善法。对众生要宣说一切善法(正知正见),不可胡乱说一切恶法(邪知邪见)。③摄一切众生戒:又为饶益有情戒,就是摄受一切众生、利乐一切众生。
摄律仪戒是属于身业清净,摄善法戒是属于口业清净,摄一切众生戒是属于意业清净。三业清净,就生戒定慧三无漏学。有了戒定慧的金刚剑,便能斩除贪瞋痴三毒的贼首。
摄律仪戒又可以说是戒,摄善法戒又可以说是定,摄一切众生戒又可以说是慧。能持一切净戒,就能消灭贪毒。能修一切善,就能消灭瞋毒。能度一切众生,就能消灭痴毒。
此菩萨护持净戒。于色声香味触,心无所著。亦为众生如是宣说。不求威势。不求种族。不求富饶。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无所著。
修行饶益行的菩萨,他护持三聚净戒。对于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欲的境界,心中无有所染著。这位不染五欲的菩萨,自己不被色声香味触五欲境界所转。他又对众生宣说此法,令一切众生也不染著这五欲之法,令他们能转这五欲的境界。
这位菩萨修饶益行,不是为求有大势力、有大威德。也不是为求生到贵族家中,也不是为求得富饶的果报,也不是为求色相的圆满,更不是为求作皇帝。像这些的境界,菩萨心没执著,更不会被这些境界所转。
但坚持净戒,作如是念。我持净戒,必当捨离一切缠缚,贪求热恼,诸难逼迫、毁谤乱浊,得佛所赞平等正法。
修饶益行的菩萨,他坚固护持净戒的行为,而作这样的观想:我受持清净光明宝戒,必须应当捨除离开一切的缠缚,才能等到解脱。缠有八种或十种。略述于下:
八缠就是①无惭②无愧③掉举④恶作⑤昏沉⑥睡眠⑦悭⑧嫉。再加上忿和覆二缠,成为十缠。
无惭和无愧这两种缠,能障碍三聚净戒。受戒之后,若是犯戒,不生惭愧心,就是障碍戒律。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做错了,应该生大惭愧心,不要学愚痴人的行为,明明是做错了,自己还不承认是错误,反而认为是对的,一点也没有内疚的表现。修行人要有惭有愧才合乎戒律。
掉举和恶作这两种缠,能障碍观慧。有了观察的智慧,才能成就定学。可是有掉举和恶作的行为,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顚顚倒倒不合规则。这两种缠就是障碍观慧。
昏沉和睡眠这两种缠,能障碍止定。修定的时候,要止妄想,也就是去妄成真。坐禅的时候,应睡而睡,不应睡而不睡。如果坐下来就睡著了,那就是昏沉和睡眠。总而言之,掉举、恶作、昏沉、睡眠这四种缠,能障碍止观。
悭和嫉这两种缠,能障碍布施。悭就是悭吝,捨不得。把一枚铜钱,紧握手中,变成铜水,也不肯布施。嫉就是嫉妬,所谓「嫉贤妬能」,又怕人比我好,又怕人比我强。这是八缠。忿和覆这两种缠,能障碍善根。忿就是忿恨,心中怀恨不平。覆就是覆藏,把自己的过失遮盖起来,不让人知道,这就没有善根了。此一共合为十缠。这十种缠,把我们缠缚得不得自由,不能解脱。
有首偈颂云:「缠八无惭愧,嫉悭并悔睡,掉举并昏沉,或十加忿覆。」悔就是恶作,悔其所做的善事。这十种缠,把自己的慧命法身缠缚得不自在。
我们要迴光返照,检讨一番,问问自己,是不是被这十缠缚著?是不是无惭无愧?是不是掉举恶作?是不是昏沉睡眠?是不是悭吝嫉妬?是不是忿恨覆藏?要反躬自省:若有赶快改,若无更努力向前修行。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再接再厉,勇猛精进,才能有所成就。修道的功夫,修一尺便有一尺的好处,修一丈便有一丈的功德。功德圆满,即成佛位。
缠又有四种:①贪欲②瞋恚③戒取④我见。贪欲:就是贪恋五欲之乐。把自己的慧命法身綑缚著。瞋恚:就是由贪欲而生,所贪求而得不到,就生瞋恚。戒取:就是由愚痴而生。不了解诸法实相之理,而说诽谤正法之言,也就是邪见。我见:就是以我为主。认为自己所有的见解都是正确的。
因为有贪欲、瞋恚、戒取、我见这四种缠的缘故,所以有个我的存在。一切以我为目标,这是我的,那是我所有的。如果把我消除了,那么,就离开一切缠缚,得到一切解脱。
贪是贪而无厌,越多越好,没有知足的时候,所以就有了烦恼,而生出无明。不但要捨离缠缚,又要捨离贪求热恼,又要捨离毁谤乱浊。如能这样的修行,就得到诸佛的赞欢,证得正法眼藏。
第一行是欢喜行,菩萨生在有财富的家中,作种种的布施。第二行是饶益行,菩萨在此行中,不求富饶、不求色相、不求王位。这时,有人生疑问:「为什么菩萨在修欢喜行的时候,要生在有财富的家庭?为什么菩萨在修饶益行的时候,又不要生在有财富的家庭?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很简单,容易令人明白。菩萨生在大财富家,是为了布施一切,而不悭贪,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肯布施出来。若不生在大财富家,一样能饶益众生。虽然不能财施,但能法施。自己还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五种的波罗蜜(到彼岸)。修到圆满有成就时,可以为众生讲经说法。这种法施比财施更重要,所谓「布施之中,法布施最。」
佛子。菩萨如是持净戒时,于一日中,假使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大恶魔,诣菩萨所。一一各将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天女,皆于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丽,倾惑人心。执持种种珍玩之具,欲来惑乱菩萨道意。
佛的弟子!菩萨能这样的坚持净戒时,也就是坚固不变,受持清净光明的宝戒。有一天,假如有无量数百千亿那由他(亿的数目)那样多的大恶魔,一齐来到修饶益行菩萨所住的处所,每一个大恶魔又率领无量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天女(魔女),她们善歌善舞,对于色声香味触五欲,各有所长,表演精彩。这些魔女的容貌,端正清秀,美艶姣好,令人见之,意乱情迷,神魂顚倒。每个魔女手中拿著各式各样珍玩之具,五光十色灿烂夺目,令人眼花撩乱。她们来到菩萨处所的目的,乃专用美色来引诱,用珍玩来迷惑,令修持净戒的菩萨没有定力,其心动摇,因而失去道业。
尔时,菩萨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碍无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净如佛。唯除方便教化众生,而不捨于一切智心。
在这个时候,菩萨要观想色声香味触这五欲,或者观想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是障碍修道的法。人若著住在五欲之上,就能障碍无上菩提觉道。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菩萨不生一念的欲望。因之,不被魔女的色姿所动摇,心中清净,没有欲想,如同佛一样,如如不动,了了常明。
假设用方便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那就不同了。虽然在五欲之中教化众生,但不捨于一切智慧之心,也就是不会顚倒。
佛子。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宁捨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菩萨自得见佛已来,未曾心生一念欲想,何况从事。若或从事,无有是处。
各位佛的弟子!修饶益行的菩萨,不会以贪欲的因缘,而令一众生生烦恼。菩萨宁可捨去身命,也始终不会做出恼害众生的事情。
菩萨自从得见佛以来,未曾生出一念欲想之心,何况去做呢?更不可能了。假若去做五欲之事,无有是处,他绝对不会去做的。
尔时,菩萨但作是念。一切众生,于长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贪著五欲,其心决定。躭染沉溺,随其流转,不得自在。
在这个时候,菩萨作这样的念头:所有一切众生,在黑夜迷漫之中,所想念惦挂的事,莫非五欲之乐。所趣向的也是五欲,所贪著的也是五欲。其心坚定,耽染而沉溺在五欲之中,随著五欲的境界而流转,故得不到自在。
我今应当令此诸魔,及诸天女,一切众生,住无上戒。住净戒已。于一切智,心无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入于无馀湼槃。
功德林菩萨说:「我现在应当想办法,令这些诸魔,和一切天女,以及一切众生,住在无上光明宝戒。住清净戒之后,对于一切智慧,永远不退转。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乃至入无馀湼槃。」
何以故。此是我等所应作业。应随诸佛如是修学。作是学已。离诸恶行,计我无知。以智入于一切佛法,为众生说,令除顚倒。
为什么缘故?又要教化众生,又要度脱众生?因为修菩萨道的菩萨,就应该做这种的事业,应该常随诸佛修学没有欲念的法门。
作这样修学之后,就能离开一切的恶行。因为以前没有智慧,所以不能入一切佛法中。现在用智慧而入佛法,为众生宣说一切佛法,令一切众生离开顚倒妄想。
然知不离众生有顚倒,不离顚倒有众生。不于顚倒内有众生,不于众生内有顚倒。亦非顚倒是众生,亦非众生是顚倒。顚倒非内法,顚倒非外法。众生非内法,众生非外法。
要知道不是离开众生有顚倒,也不是离开顚倒有众生。这是不即不离。因为有众生,所以有顚倒。因为有顚倒,所以有众生。本来是空的,不是在顚倒内有众生,也不是在众生内有顚倒。都是依他起性,徧计执性;所执著而示现众生就是依他起性,顚倒就是徧计执性。看来好像是有,实际都是空的。
也不是顚倒就是众生,也不是众生就是顚倒——这都是虚妄的。顚倒是一种境界,也不属于内法,也不属于外法。因为顚倒不是真正有的,所以外边也没有。若是外边有的话,应该常有顚倒。众生也不是内法,众生也不是外法。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槃,证佛菩提。
为什么要这样的说?因为一切诸法,都是虚妄不实,所以不要执著。它是没有实体,生的也快,灭的也快。它没有坚固不变的,而是好像作梦,好像泡影,好像虚幻,好像变化等等。这样顚倒的众生,诳乱而迷惑。愚痴的众生,好像猕猴执月,到井中去取月。如果能明白一切诸法,统统是虚妄不实,那就无所执著。
像这样来解释种种的道理,就能觉悟明了一切诸行,生死也明白了,湼槃也明白了,便证得佛觉道。
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自调伏,令他调伏。自寂静,令他寂静。自安隐,令他安隐。自离垢,令他离垢。自清净,令他清净。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乐,令他快乐。
菩萨的思想,自己得度离苦得乐,也令其他众生得度。自己得解脱(没有执著),也令其他众生得解脱。自己得调伏(没有贡高我慢、嫉妬障碍),也令其他众生得调伏。自己得到寂静的快乐,也令其他众生得到寂静的快乐。自己得到安稳,也令其他众生得到安稳。自己离开一切染汚、一切烦恼、一切贪瞋痴;也令其他众生离开一切染汚、一切烦恼、一切贪瞋痴。自己证得清净的境界,也令其他众生证得清净的境界。自己入无馀湼槃,也令其他众生入无馀湼槃。自己得真正的快乐,也令其他众生得真正的快乐。自己离开一切无明,也令其他众生离开一切无明。自己没有一切妄想,也令其他众生没有一切妄想。所以说菩萨有大悲心。
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一切世间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等观众生。明达境界。离诸过失。断诸分别,捨诸执著。善巧出离。
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又作这样的观念:「我应该随顺一切诸佛,离开世间一切人所行所作。具足一切诸佛所得的法。住在无上平等的地方,平等观察一切众生,明白一切境界。离开一切过失,断绝一切分别,捨弃一切执著,用善巧方便法门,出离三界的火宅。」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心恒安住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甚深智慧。
这位菩萨又说:「我的心常安住在无上,没有再高的。安住在无说,没有再可说的。安住在无依,没有所依靠。安住在无动,没有所摇动。安住在无量,没有数量。安住在无边,没有边际。安住在无尽,没有穷尽。安住在无色,没有色相。我的心恒住在甚深智慧上。」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饶益行。
各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中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第二种饶益行。
第三无违逆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违逆行。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行的无违逆行?无违逆行就是忍辱波罗蜜。菩萨是不违逆众生,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绝对不为自己的利益为前提。没有所谓「有利则争,无利则让。」这种思想。
此菩萨常修忍法,谦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两害。不自取,不他取。不两取。不自著,不他著,不两著。亦不贪求名闻利养。
修无违逆行这位菩萨,他时刻的念兹在兹来修忍辱的法门。这个忍,本来不能忍,也不容易忍,可是也要忍。所谓「难忍能忍,难受能受。」一切的忍法,常要修行。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三种。若要修忍,先要没有骄傲,要谦虚卑下。在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大意是这样,上等善人,好像水一样。水虽然能利益万物,但不争功。绝对不会说:「我对万物有滋润的功劳,所以它们才能生存。」低洼的地方,万物不愿意住,都希望住在高处。唯独水向洼处流。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表示卑下。因为谦虚恭敬,所以才合乎于道。
菩萨不但谦虚,而且恭敬。无论对谁都有礼貌,非常客气,绝对没有贡高我慢的作风,也没有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的行为。对一切众生都生恭敬心、慈愍心,所谓「菩萨不见众生过。」为什么?因为菩萨有慈悲心。
菩萨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众生,更不会即害已又害人。因为菩萨修忍辱波罗蜜的法门,一切都在忍受,没有瞋恨心,所以不两害。菩萨心中不生取的欲念,口里不说取的言语,自己不生取的念,也不为众生生取的念。即不为已,又不为人,在两者之间,没有共取的念。菩萨自己不贪著,也不教众生贪著,自己和众生,都不贪著。菩萨虽然弘法利生,但不求名闻利养。菩萨已经身口意三业清净,不造杀盗婬妄酒的业。这是修无违逆行的开始。
但作是念。我当常为众生说法。令离一切恶。断贪瞋痴,憍慢覆藏,悭嫉谄诳。令恒安住忍辱柔和。
修无违逆行的菩萨,但作为这样的想念:我应当常常为众生说法。说什么法?说令众生反迷归觉的法,捨邪归正的法,返本还原的法,离苦得乐的法,了生脱死的法。为令一切众生远离一切恶,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要断绝贪心、瞋心、痴心。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又要断除骄傲我慢,又要断尽覆藏恶业,又要断悭贪不捨,又要断嫉贤妬能,又要断谄媚的思想,又要断欺诳的行为。使令一切众生常安住在忍辱波罗蜜,身心变成柔软调和,堪为法器。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众生来至其所。一一众生化作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语。所谓不可喜语。非善法语。不悦意语。不可爱语。非仁贤语。非圣智语。非圣相应语。非圣亲近语。深可厌恶语。不堪听闻语。以是言辞毁辱菩萨。
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自己修像在前边所说忍辱法门。假设有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众生,来到菩萨的处所。每一个众生,都化作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口。在每一个口中又发出有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言语。这些言语都说什么?所说的①不可喜语:所说的话,令人闻之生不喜悦之心。②非善法语:欢喜说一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话。这是不善法的言语。③不悦意语:说出的话,令人不高兴,甚至惹人发脾气。④不可爱语:所说的话,不是爱语,令人讨厌。⑤非仁贤语:所说的话,不慈悲而刻薄,不合乎正人君子之言语。⑥非圣智语:所说的话,都是愚痴,而无智慧。也就是邪知邪见,不合乎圣人智慧的言语。⑦非圣相应语:说出的话,和圣而有德人的言语不相应,恰好相反。⑧非圣亲近语:所说的话,不合乎圣贤人所亲近的言语。⑨深可厌恶语:说出的话,令人深恶痛绝,非常不愉快。⑩不堪听闻语:所说的话,不堪入耳。这种染汚话,不但令人讨厌,而且令闻者生反感。用这些言词来毁谤侮辱菩萨,可是菩萨无动于衷,为什么?菩萨修忍辱波罗蜜的法门。
又此众生,一一各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执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萨。
这些众生,用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口来诽谤侮辱菩萨之后,每一个众生,又各有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手,每隻手又拿著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器杖,来逼迫侵害菩萨。
如是经于阿僧祇劫,曾无休息。菩萨遭此极大楚毒,身毛皆竖,命将欲断。作是念言。我因是苦,心若动乱,则自不调伏。自不守护。自不明了。自不修习。自不正定。自不寂静。自不爱惜。自生执著。何能令他心得清净。
像这样多的口,来骂菩萨;像这样多的手,来打菩萨。经过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未曾间断,也无休息。菩萨时时挨打受骂,遭受这样极大的痛楚毒害,身上的毛都竖起来,性命就要断气了。可是还作这样的想念:我因为这种苦,如果忍不住这种的境界,心中或者发脾气,或者动乱。那么,我自己不能调伏其心,不能守护戒律,不能明了诸法实相,不能修习禅定,这就是考验。所谓「一切是考验」,如果经不起考验,被境界所转,有人骂受不了,有人打更受不了,这就是没有正定的功夫。若是动心,也不寂静。自己不爱惜法身慧命,自己生出我相的执著,自己的心不清净,怎能令他人的心清净呢?
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惟,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
菩萨在这个时候,又作这样的观想:我从无始劫以来,安住在六道轮迴中,受一切苦恼,我又为什么一时不能忍呢?有一首偈颂:「汝已恶道经多劫,无益受苦尚能超,令行少善得菩提,大利不应生退屈。」这是劝修忍辱的人,不要因为一点苦,就忍受不了。把这一点点忍过去,就得到利益。
菩萨又作这样的思惟,自己劝勉自己,自己鼓励自己。用种种的观慧来令心清净。如果心清净,就生欢喜心。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欢喜?就因为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就因为有贪瞋痴。这三毒能生烦恼,所以不欢喜。现在用种种智慧来观察、来思惟,令自己调伏自己的烦恼,而恢复本来的清净。这样,就得到欢喜。得到欢喜之后,还要善于调摄。调摄什么?就是调伏刚强的性情,摄持欢喜的境界。这样,就能安稳住在佛法中,也令一切众生同得佛法灌溉的滋润。
复更思惟。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二。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
菩萨又更进一步的思惟:本身为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阿僧祇众生,用口来骂他,用手来打他,是很痛苦,令人难忍的。如果能这样的观想,便知道这个身体本来是假的,不是真实的。旣然知道是空寂,又何必去执著!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全身之中,找不到一个我。身体各有其名,头有头的名,身有身的名,手有手的名,足有足的名。乃至眼耳鼻舌,以及五脏六腑,都有它们的名称。但找不到有个我名的存在。既然没有我,那会有我所有?这个是我所有的,那个是我所有。可是等到死的时候,什么是你的?若说这个身是我的!那么,你应该能做得主。到老时,头髮不许它白,眼睛不许它花,耳朵不许聋,牙齿不许掉。你能有这样的权力,那才算数。否则,则是空谈。假设都是你的,就应该教它长生不老,青春永驻,面似婴儿。为什么到时候,会鷄皮鹤发,老态龙锺?由此可证,这个身不属于你的。如果是你的,应该不准它生病,不准它死亡,那才算是你的。
我们的身体,不是我的,也不是我所有的。我们的身体好像一栋房子,我们住在房里,等房子坏了(死亡)就要搬家(投生),另外找一所房子住。因为找房子,所以在六道轮迴中,转来转去,永不休息。
我们会说话、会吃饭、会穿衣、会睡觉,都因为有个真如自性在支配。自性就是佛性。因为有佛性,才能有一切举动行为,来支配这个身体。不要执著这是我所有的,所以才说无有真实。
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假和合,死时,坚固归于地大,湿性归于水大,温暖归于火大,呼吸归于风大,各归本位,那就空啦!什么也没有,所以才说性空无二。
无论是受苦或受乐,往深处去想,什么也没有,一切皆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诸法本来是空寂的缘故。我应当真正明白了解这种道理,而为广大众生来说这种法,令他们都没有我身执著的成见。没有执著,就得解脱。
我(菩萨)因为这种缘故,所以现在虽然遭受那么多的众生,用口骂我,用手打我。可是我应当接受这种苦、忍受这种苦。这就是菩萨的心肠,受众生的侮辱,反而怜愍众生。这种精神多么伟大!我们要效仿菩萨,原谅任何人,绝对不发脾气。
为慈念众生故。饶益众生故。安乐众生故。怜愍众生故。摄受众生故。不捨众生故。自得觉悟故。令他觉悟故。心不退转故。趣向佛道故。
我(修无违逆行的菩萨)为什么需要忍受这种苦呢?因为要成就我的道业,教化众生的缘故,所以才忍受这样的苦楚。
各位!你们看一看,菩萨自己忍受这种苦,还安慰自己,一切要忍耐,不生一切烦恼。在一般人看来,菩萨这种行为是最愚痴。可是菩萨自己看来,是最聪明的办法。一般人不能忍他能忍,一般人不能受他能受,这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所以称为菩萨。
菩萨慈悲,处处吃亏,不佔便宜。谁想作菩萨?首先要学吃亏,有人骂你,认为善知识。有人打你,当作好朋友。如有这种思想,才有资格作菩萨。人人如是观,人人则不衡突。
菩萨有这十种缘故,所以要忍受。①为慈念一切众生的缘故。②为饶益一切众生的缘故。③为安乐一切众生的缘故。④为怜愍一切众生的缘故。⑤为摄受一切众生的缘故。⑥为不捨一切众生的缘故。⑦为自得觉悟的缘故。⑧为令他觉悟的缘故。⑨为心不退转的缘故。⑩为趣向佛道的缘故。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违逆行。
各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行的第三种的无违逆行。
第四无屈挠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屈挠行。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的无屈挠行?无屈挠就是不屈服不投降。绝对不说这个法门太难,不容易修行。或者觉得佛法太深,不容易明了,也就不敢修行。菩萨就是勇猛精进去修行,绝不生退转心。
此菩萨修诸精进。所谓第一精进。大精进。胜精进。殊胜精进。最胜精进。最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普徧精进。
修无屈挠行的菩萨,他修习十种精进的法门:所说的①第一精进:就是画精进、夜精进、时时刻刻在精进。②大精进:就是身精进、心精进、最大的精进。③胜精进:就是事理融通无可胜的精进。④殊胜精进:就是特别殊胜的精进。⑤最胜精进:就是在胜精进中最胜的精进。⑥最妙精进:就是最微妙不可思议的精进。⑦上精进:就是最上无比的精进。⑧最上精进:就是上精进中最上的精进。⑨无等精进:无上无等无可比拟的精进。⑩普徧精进:就是普徧的修精进法门。
性无三毒。性无憍慢。性不覆藏。性不悭嫉。性无谄诳,性自惭愧。终不为恼一众生故,而行精进。
在自性中没有贪瞋痴三毒。在自性中谦恭和蔼没有骄傲我慢,在自性中不覆藏所犯的罪业。在自性中不悭贪而布施,不嫉妬而同情。在自性中没有谄媚的思想,没有诳语的行为。在自性中生大惭大愧的心。始终不令一个众生不高兴,而生烦恼。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菩萨修习精进的法门。
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进。但为除一切习气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乐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境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诸根胜劣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行故,而行精进。
菩萨但为这十种的缘故,所以修行精进的法门:①为要断除一切烦恼的缘故。②为要拔出一切迷惑根本的缘故。③为要消除一切习气的缘故。④为要知道一切众生的缘故。⑤为要知道一切众生在此处死,在彼处生的缘故。⑥为要知道一切众生为什么有烦恼的缘故。⑦为要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欢喜是什么的缘故。⑧为要知道一切众生所有境界的缘故。⑨为要知道一切众生根性是胜还是劣的缘故。⑩为要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想做什么的缘故。因为这十种缘故,所以勇猛精进的修行,而不懈怠。
但为知一切法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进。但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进。但为证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一实相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无边际故,而行精进。但为得一切佛法广大决定善巧智故,而行精进。但为得分别演说一切佛法句义智故,而行精进。
菩萨又因为这十种的缘故,所以修行精进的法门:①为要知道一切法界的缘故。②为要知道一切佛法根本性的缘故。③为要知道一切佛法是平等性的缘故。④为要知道三世是平等性的缘故。⑤为要得一切佛法智慧光明的缘故。⑥为要证一切佛法智的缘故。⑦为要知道一切佛法是实相的缘故。⑧为要知道一切佛法无边际的缘故。⑨为要知道一切佛法广大决定善巧智的缘故。⑩为要得分别演说一切佛法句义智的缘故。菩萨因为这十种的缘故,所以勇猛精进的修行,而不懈怠。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精进行已。设有人言,汝颇能为无数世界,所有众生,以一一众生故,于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备受众苦。令彼众生,一一得值无数诸佛,出兴于世。以见佛故,具受众乐,乃至入于无馀涅槃,汝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尔不耶。答言我能。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大菩萨成就这样精进之后,假设有人来问菩萨:「你能否为了使无数无量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不受痛苦,而心甘情愿到阿鼻(无间)地狱里,经过无数量大劫的时间,替他们受种种痛苦?你能令所有的众生,个个都能遇到无数诸佛出兴于世间,以见佛闻法的缘故,而具足受到种种的快乐,乃至所有众生入于无馀湼槃。在一切众生悉皆成佛之后,你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能有这样长时间的忍耐性,来修精进法门?」这位菩萨答:「我能这样!等地狱所有的众生,遇佛闻法,修道成佛之后,我再证佛果。」
阿鼻译为无间,就是没有空间的意思。一人在此地狱中,也是满的。万人在些地狱中,也是满的。换言之,一人也不觉得有空隙,万人也不觉得拥挤。又有一说,就是没有间断的意思。从进此地狱开始,一直到出此地狱为止,在这时间之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受罪,根本没有间断的时候,所以叫无间地狱。
设复有人,作如是言。有无量阿僧祇大海,汝当以一毛端滴之令尽,有无量阿僧祇世界,尽抹为尘。彼滴及尘,一一数之,悉知其数。为众生故,经尔许劫。于念念中,受苦不断。菩萨不以闻此语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欢喜踊跃。深自庆幸。得大善利。以我力故,令彼众生,永脱诸苦。
又有人这样来问菩萨:「有无量阿僧祇那样多的大海,你用一根毫毛的顶端来沾大海水,令大海水竭尽。又有无量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把世界统统磨成为微尘。这些大海水有多少滴?这些微尘有多少粒?你要清清楚楚数出来它的确实数目。为教化众生的缘故,经过海水的滴劫和磨世界尘劫这样多的时间,在每一念之中,都在受苦不断,你能够忍受吗?」菩萨不会因为听到这样言语的缘故,而生出一念悔恨的心,反而更增加欢喜踊跃的情怀。深深的庆祝自己的幸运,得到最大的善利。用我的力量的缘故,能令在地狱中受苦的众生,永远脱离一切诸苦,得到一切众乐。
菩萨以此所行方便,于一切世界中,令一切众生,乃至究竟无馀涅槃。
修无屈挠行为的菩萨,以这个所行的方便,在一切所有世界中,令一切众生将来统统得到无湼涅槃,也就是成佛。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屈桡行。
各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第四种的无屈挠行。
第五离痴乱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离痴乱行。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离痴乱行?痴是愚痴,乱是散乱。因为愚痴,所以散乱。不痴就没有无明,不乱就有定力。没有无明,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没有散乱,就会常在定中。所以菩萨要修离开愚痴散乱的行门,也就是禅定。
此菩萨成就正念。心无散乱。坚固不动。最上清净。广大无量。无有迷惑。
这位菩萨,时时刻刻在成就正念(正定)。因为有正定,所以心无散乱。也就是不打妄想,亦不顚倒。定力坚固,而不摇动。常在定中,得到无上清净。心中没有见惑、思惑、尘沙惑。见惑就是见到境界,便被境界所迷。眼随色尘所转,乃至意随法尘所转,所谓「对境起贪爱」。思惑就是思想起迷惑,对理论分不清楚,所谓「迷理起分别」。尘沙惑就是心中的妄想,犹如尘沙那样多,因为这样就不清净了。现在把此三惑断除了,所以得到无上的清净。若有尽虚空徧法界这样广大无边的境界,也不会生迷惑。
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间一切语言。能持出世诸法言说。
菩萨因为有这种正念的缘故,所以善于胜解世间一切的语言。能受持出世间所修行一切法门和言说。
所谓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说。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说,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识自性言说。心无痴乱。
一切言语,就是所说的能持色法和非色心法的言说。凡是有质碍的是色,没有质碍的是心。换言之,有形相是色,无形相是心。不但能持建立有形相这样色法,乃至能持建立无形相这样受想行识法,而心不愚痴和散乱。
于世间中,死此生彼,心无痴乱。入胎出胎,心无痴乱。发菩提意,心无痴乱。事善知识,心无痴乱。勤修佛法,心无痴乱。觉知魔事,心无痴乱。离诸魔业,心无痴乱,于不可说劫修菩萨行,心无痴乱。
菩萨在这个世间中,死在这里,又生在那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会被生死所转。为什么?因为心不愚痴和散乱,所以不顚倒。菩萨入胎出胎,心也不痴乱。
入胎有四种:①转轮圣王入胎,能以正知入胎,但不知怎样住胎,怎样出胎?②缘觉入胎,能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但不知怎样出胎。③菩萨入胎,能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完全都明白。④凡夫入胎,不知入胎,不知住胎,不知出胎,完全都不明白。
转轮圣王住胎时,觉得好像在厕所一样,非常肮髒。缘觉住胎时,觉得好像在舍宅一样,非常舒适。菩萨住胎时,觉得好像在花园树林一样,非常清净。凡夫住胎时,觉得好像在黑暗中一样,什么也不知道。
菩萨发菩提意的时候,没有障道的因缘,没有痴乱的思想。事奉善知识时,心无痴乱。真正明眼善知识,是难遭难遇,不容易见到。如果遇到善知识,要用真心来亲近、来供养、来承事,对善知识须毕恭毕敬,心无痴乱。勤修佛法,依教奉行。佛法深如大海,必须勇猛精进,勤加修习,才能有所成就。心无痴乱,不会顚倒,要觉知一切魔事。
魔有四种:①天魔②五阴魔③烦恼魔④死魔。若能事先觉知是魔的境界,那么,心就没有愚痴和散乱,不会被境界所转。不但能知一切魔事,而且又能离开诸魔所造的魔业,心中无痴乱。在不可说劫那样多的时间来修菩萨行,心不痴乱。
此菩萨成就如是无量正念,于无量阿僧祇劫中,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听闻正法。
修离痴乱行的菩萨,他能成就无量的正念。能在无量阿僧祇劫中,从诸佛或菩萨或善知识的处所,听闻这十五种正法。
所谓甚深法。广大法。庄严法。种种庄严法。演说种种名句文身法。菩萨庄严法。佛神力光明无上法。正希望决定解清净法。不著一切世间法。分别一切世间法。甚广大法。离痴翳照了一切众生法。一切世间共法不共法。菩萨智无上法。一切智自在法。
就是所说的①甚深法:就是所证理体,大分深义,所谓空的缘故。②广大法:就是体业用的法。③庄严法:就是具足德相的法。④种种庄严法:就是一具一切的法。⑤演说种种名句文身法:就是种种名词、种种的语句、种种的经文,菩萨都能演说这种的法。⑥菩萨庄严法:这是行法,以因严果的缘故。⑦佛神力光明无上法:这是果法,证得佛的无上法。⑧正希望决定解清净法:就是断二障的法,即是初地大愿。⑨不著一切世间法:就是根本智。⑩分别一切世间法:就是后得智,此二通至七地。⑪甚广大法:就是证深法忍,如法界的缘故,即是八地的法。⑫离痴翳照了一切众生法:就是法师位,了物机的缘故,即是九地的法。⑬一切世间共法不共法:共法就是众生法,不共法就是诸佛法,即是十地的法。⑭菩萨智无上法:就是等觉智。⑮一切智自在法:就是如来智。
菩萨听闻如是法已。经阿僧祇劫。不忘不失,心常忆念,无有间断。
修离痴乱行的菩萨,听闻功德林大菩萨所说的十五种法之后,经过阿僧祇(无央数)那样长的时间,也不会忘记一法或遗失一法。常在心中忆念这种法,没有间断的时候。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修诸行时,终不恼乱一众生,令失正念。不坏正法。不断善根。心常增长广大智故。
是什么缘故?因为菩萨中大菩萨在无量劫中修菩萨行的时候,始终不曾恼乱过一个众生,令他失去正念,也不破坏正法,而能保护正法。不但不断自己的善根,也不令他人断善根。心中常增长广大的智慧。
有人想出家,如果劝他不要出家,这就是令人失去菩提心,断人的善根,这是错因果的,将来要堕于无间地狱,受无期的苦罪。有人不发菩提心,应该设法劝他发菩提心。这是直接助他人成佛道,也是间接助自己成佛道。
复次。此菩萨摩诃萨,种种音声,不能惑乱。所谓高大声。粗浊声。极令人恐怖声。悦意声。不悦意声。諠乱耳识声。沮坏六根声。
再说一遍,这位菩萨中大菩萨,无论什么音声,皆不能令他心中生散乱而迷惑。这些音声就是所说的七种音声:①高大的音声。②粗浊的音声。③令人很恐怖的音声。④令人很悦意的音声。⑤不悦意的音声。⑥喧哗杂乱耳的音声。⑦阻止破坏六根的音声。这七种音声,一般人闻之,心烦意乱。可是菩萨闻之,心不散乱。为什么?因为菩萨修六度法门,得到正定的受用,不为境界所转。
此菩萨闻如是等无量无数好恶音声。假使充满阿僧祇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乱。所谓正念不乱。境界不乱。三昧不乱。入甚深法不乱。行菩提行不乱。发菩提心不乱。忆念诸佛不乱。观真实法不乱。化众生智不乱。净众生智不乱。决了甚深义不乱。
这位修离痴乱行菩萨,他闻到像前边所说的无量无数好的声音或不好的声音,假设充满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但他未曾在一念之中,心有散乱。常有正念而心不乱,遇到境界而心不乱,入三昧时而心不乱,入甚深法而心不乱,行菩萨行时而心不乱,发菩提心时而心不乱,忆念诸佛时而心不乱,观察真实法而心不乱,教化众生的智慧而心不乱,清净众生的智慧而不乱,决定了解甚深义理,心不散乱。
不作恶业故,无恶业障。不起烦恼故,无烦恼障。不轻慢法故,无有法障。不诽谤正法故,无有报障。
因为不作恶业的缘故,所以没有恶业的障碍。因为不起烦恼的缘故,所以没有烦恼的障碍。因为不轻慢一切法的缘故,所以没有一切法的障碍。因为不诽谤一切正法的缘故,所以没有一切果报的障碍。
佛子。如上所说如是等声,一一充满阿僧祇世界。于无量无数劫,未曾断绝。悉能坏乱众生身心一切诸根。而不能坏此菩萨心。
各位佛的弟子!像前边所说那样多的音声,每一种音声,能充满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在无量无数那样长的劫中,未曾有间断的时候。这种音声,能把一切众生的身心都毁坏,把一切六根也使之散乱。可是不能坏乱这位菩萨的心。
菩萨入三昧中,住于圣法。思惟观察,一切音声。善知音声。生住灭相。善知音声,生住灭性。
修离痴乱行这位菩萨,入正定正受之中,住在禅定圣法的里边。用思惟法来观察一切的音声。善于知道一切音声,都是空的。没有生的相,没有住的相,没有灭的相。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又善于知道一切音声,怎样生的?怎样住的?怎样灭的?都是无常,虚妄不实,所以没有体性。
如是闻已。不生于贪。不起于瞋。不失于念。善取其相,而不染著。
这位菩萨听完功德林菩萨所说的音声生住灭相和生住灭性之后,对一切音声不生贪心,也就是不留意声尘,不起瞋心,不失正念。菩萨明白一切音声的相都是虚妄不实,所以不染著于声尘。不染著就是不贪恋。既然不染著,就知道一切音声,没有实体,如幻如化。
知一切声,皆无所有。实不可得。无有作者。亦无本际。与法界等。无有差别。
菩萨为什么不染著一切声尘?不被声尘的境界所转?因为菩萨知道一切音声,都是无所有。没有一个音声的实体,找音声的根本,实不可得,因为是空的。也没有人作出这音声,音声也没有本体。虽然是空,但是尽虚空徧法界。因为和法界相等,所以没有分别。
菩萨如是成就寂静身语意行,至一切智,永不退转。善入一切诸禅定门。知诸三昧同一体性。了一切法无有边际。得一切法真实智慧。得离音声甚深三昧。得阿僧祇诸三昧门。增长无量广大悲心。
这位菩萨,他就这样的成就寂静身语意三业的清净行,乃能到一切智慧之地。永远向前精进,不向后退转。所以善入所有诸禅定的门,了知一切三昧都是同一体性,所谓「三昧即一切三昧;一切三昧即一三昧。」又明白一切诸法没有边际。因为能照了诸法实相,所以得到一切法真实的智慧。又得到即音声离音声这种甚深的定力,又得无量无数那样多定力的法门。增长无量无数那样多广大的悲心。
是时,菩萨于一念中,得无数百千三昧。闻如是声,心不惑乱。令其三昧,渐更增广。
在这个时候,这位菩萨已经得到甚深的定力,广大的法门。所以能在一念之中,就能证得无数百千三昧的境界。闻到前边所说的声,心不被声尘所摇动。令其所得的三昧,渐渐更为增加而广大。
作如是念。我当令一切众生,安住无上清净念中。于一切智,得不退转。究竟成就无馀涅槃。
这位菩萨,也作这样的观想:我应当教化一切众生,用善巧方便法门,来令一切众生安住在无上菩提清净的正念中,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得到永远不退转的果位,将来究竟成就无馀湼槃。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离痴乱行。
功德林菩萨说:这就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第五种的离痴乱行。
第六善现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现行。
功德林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的善现行?也就是六度中的般若法门。般若译为智慧。在瑜伽论上有三种慧:一、能于所知真实,随觉通达慧。二、能于如说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三、能作一切有情义利慧。在摄论上也有三种慧:一、无分别加行慧。二、无分别根本慧。三、无分别后得慧。一般来说,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慧。
此菩萨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所得,示无所得身语意业。能知三业,皆无所有。无虚妄故,无有繫缚。凡所示现,无性无依。
修善现行这位菩萨,身业也清净,没有杀盗婬三恶的行为。语业也清净,没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四恶的行为。意业也清净,没有贪瞋痴三恶的思想。
各位!要迴光返照地想一想,自己的身业是否清净?能不能不杀生?假设有蚊虫来咬你的脸时,你是不是一巴掌打死牠?或者有蚂蚁来吃你所欢喜吃的蜜糖时,你是不是把牠捻死?或者其他虫子,是不是把牠害死?要晓得受戒的人,要遵守戒律,不可杀生。如果打死一隻蚊虫或捻死一隻蚂蚁,那就犯了杀生戒,后世果报不甚设想。凡是受五戒的佛子,不但不杀生,反而要放生。换言之,要保护一切众生的生命。把牠们认为是前生或多生的六亲眷属,如是观想,便生爱护之同情心。也不要犯盗戒,更不要犯婬戒。如果不愼犯之,快在佛前虔诚的忏悔,否则,必堕无间地狱。
再反省自己的语业是否清净?有没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总而言之,不可造口业。若犯口业,则堕拔舌地狱,这并非威胁,不过,我们凡夫的眼睛看不见而已。如开五眼把这种境界观察清清楚楚,便知道绝非戏言。
对意业是否清净?也要仔细想一想。心中有没有贪心?瞋心?痴心?因为有了这三毒之心,令人在轮迴中受生死,不得解脱。所以要学习善现行的菩萨,不生贪心、瞋心、痴心。我们要检讨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是否彻底清净?如果清净,修道才能有成就。
所住的无所得,也就是没有贪瞋痴。也能示现无所得身语意三业。能知三业清净,皆无所有。因为没有虚妄的缘故,所以没有三业的绳索所繫缚。凡是所示现,都是行所无事,也没有性,也没有依靠。
住如实心。知无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无得无相,甚深难入。住于正位真如法性,方便出生而无业报。不生不灭。住涅槃界。住寂静性。住于真实无性之性。言语道断。超诸世间。无有所依。
住在真如实相的心,知道无量心的自性,知道一切法的自性,没有所得,没有一个相,明白这个法是甚深难入的。
住在正位真如实相的法性,生出一切方便法门,也没有业,也没有报。因为如幻如化、空无所有,所以不生不灭。
住在湼槃界中,住在寂静性上,住在实相理体上,乃是无性之性。在这个地方,没有言语可说的。把言语的道路也断了,心想行的地方,也没有了。它超出世间,没有所依靠。
入离分别无缚著法。入最胜智真实之法。入非诸世间所能了知出世间法。此是菩萨善巧方便示现生相。
入到法的本体,离开分别,没有缚著的法。又入最殊胜真实的法。又入到不是世间一切众生所能明白出世间的法。这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萨善巧方便所示现的生相。
佛子。此菩萨作如是念。一切众生,无性为性。一切诸法,无为为性。一切国土,无相为相。一切三世,唯有言说。一切言说,于诸法中,无有依处。一切诸法,于言说中,亦无依处。
功德林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是由四大假和合而成,没有自性作为他的自性。一切诸法,本来是寂静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为性。一切国土,本来是无相,但因众生的业力而现相。一切三世,唯有假名,只有言说。一切言说,在一切诸法之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依处。所有一切诸法,在一切言说之中,也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找得到的。
菩萨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间皆悉寂静。一切佛法无所增益。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了知法界体性平等。普入三世。
菩萨把一切诸法看成是空是假,一切无所著。这样才能了解一切诸法的道理,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又明了一切世间都是寂静的,又明了一切佛法没有增没有减。佛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也是佛法。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佛法和世间法,并不是两个。明白的时候,就是佛法。不明白的时候,就是世间法。若能明白,就在世间法也是出世间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另外又有个佛法。佛法和世间法,虽然不即不离,可是有条不紊,互相不障碍,互相不杂乱,也没有什么分别。菩萨明了知道法界的体性是平等,普入过去世、普入未来世、普入现在世。
永不捨离大菩提心。恒不退转化众生心。转更增长大慈悲心。与一切众生作所依处。
菩萨永远不捨离大菩提心,而保护大菩提心。常常存著教化众生的心。也就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一天比一天增长大慈悲心,有增无减。菩萨作为一切众生的归依处。
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不成熟众生,谁当成熟。我不调伏众生,谁当调伏。我不教化众生,谁当教化。我不觉悟众生,谁当觉悟。我不清净众生,谁当清净。此我所宜,我所应作。
修善现行这位菩萨,就在这个时候,又作这样的观想:我不令众生成熟,谁能令众生成熟?成熟众生是我的责任,我应当做成熟众生的事。我不调伏众生,谁当来调伏?我的责任就是调伏刚强的众生,令刚强的众生,捨去刚强,改邪归正。我不教化众生,谁当来教化?我的本份,就应该教化众生。我不觉悟众生,谁当来觉悟?一切众生,都在黑暗的苦海中,我应该令他们早点觉悟,破无明显法性,离诸苦得众乐。我不清净众生,谁当来清净?我应用善巧方便法门,令在五浊恶世中的众生,恢复清净本源,妙真如性,得到清净。这些事情是我的责任,是我应该做的。
复作是念。若我自解此甚深法。唯我一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独得解脱。而诸众生盲冥无目入大险道。为诸烦恼之所缠缚。如重病人,恒受苦痛、处贪爱狱,不能自出。不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不能灭苦。不捨恶业。常处痴暗,不见真实。轮迴生死,无得出离。住于八难。众垢所著。种种烦恼,覆障其心。邪见所迷,不行正道。
菩萨又作这样的念头:假设我自己明白了这种甚深微妙法,唯独我一人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得到解脱。可是众生都没有得到,而一切众生,好像盲人在黑暗中,走在极端危险的道路中。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这是多危险的境界。众生为一切无明烦恼所缠缚,而不得自在。好像患大病的人,常受诸苦之痛楚。在贪爱的狱中,不能自出欲网。也不能离开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而要受阎罗王所管。不能消灭一切的苦楚。不能捨弃所造的恶业。常在无明黑暗中,不见真实的道理。在六道轮迴流转生死,没有出离的时候。住在八难之中,八难就是:①地狱②饿鬼③畜生④北俱庐洲(此洲人最快乐,但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⑤长寿天(色界第十三天)⑥盲聋瘖哑⑦世智辩聪⑧佛前佛后。在这八种情形之下,是很难能闻到佛法的,所以称为八难。为一切不清净的染汚法所綑著。有种种的烦恼,来覆盖障碍智慧的真心。被邪知邪见所迷惑,而不走正当的道路。
菩萨如是观诸众生,作是念言。若此众生未成熟,未调伏,捨而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所不应。我当先化众生。于不可说不可说劫行菩萨行。未成熟者,先令成熟。未调伏者,先令调伏。
这位菩萨以前边所说的法,来作种种的观想,来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又作这种的思念:假设这个众生没有成熟、没有调伏,而我捨弃他,自己去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这是所不应该做的事。我应当首先来教化众生,经过不可说不可说那样长的劫,来修行菩萨的行门。没有成熟的众生,令他先在我以前而成佛道。没有调伏烦恼的众生,我令他先把烦恼调伏。
是菩萨住此行时。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乾闼婆阿修罗等,若有得见,暂同住止,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及暂耳闻,一经心者,如是所作,悉不唐捐。必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善现行的菩萨,住在这种行门的时候,一切诸天、魔王、梵王、沙门、婆罗门等,以及一切世间、乾闼婆、阿修罗等,他们假如见到这位菩萨,或者暂时和这位菩萨同住在一起,或者能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和暂时间耳闻这位菩萨的名号,一经过心念中——像这样所作,都不会空过、不会白费,必定应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善现行。
功德林菩萨说:这就是菩萨中大菩萨所修第六种的善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