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邓伯诚居是书二本文:接手书,读之令人心神畅悦。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年将七十,尚欲天假之年,卒以学易,以祈乎无大过。圣贤之学,未有不在起心动念处究竟者。近世儒者,唯学词章,正心诚意,置之不讲。虽日读圣贤书,了不知圣贤垂书训世之意。而口之所言,身之所行,与圣贤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圆之不相入,遑问究及于隐微几希之间哉。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

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虽一念心性,与佛平等。由烦恼恶业障蔽心源,不能显现。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不但了无光明,即铜体亦不显现。若知即此全体尘垢之镜,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砻,日复一日,积功不已,铜质自露。又复加功,光明渐发。光明虽发,磨砻更切。力极功纯,垢尽明复,照天照地,为世至宝。须知此光,镜本具足,非从磨得。若非本具,从磨得者,磨砖磨石,亦应发光。又须知此光,镜虽本具,不磨则永无发光之日。

众生心性亦复如是,虽则与佛平等,若不改恶修善,背尘合觉,性具功德,永不能发。以本具佛性之心识,造长劫沉沦之业苦。犹如暗室触宝,不但不得受用,反致受其损伤,可哀也已。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

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所谓念兹在兹,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

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

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

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复邓伯诚居是书二译:

接到你的信,读了之后觉得心神畅快。蘧伯玉将近五十岁时,能够知道自己四十九年来的过失。孔子快要七十岁时,还希望老天爷多让他活几年,好来学易经,以免犯大的过失。儒家的圣贤之学,没有不在起心动念的地方下工夫的。然而近代的儒者,只知道学诗词文章,对于正心诚意的事,完全不讲究。因此他们虽然每天都在读圣贤书,却一点也不知道圣贤写书训导世人的用意。而他们口里所说的,和身体所行的,与圣贤所说所行的,犹如光明与黑暗的不相融和,方形和圆形的不相切入,更不用提在微细处的修为了。佛经教人们要经常忏悔,以便能够把无明断除干净,而成就圆满的佛道。虽然弥勒菩萨都已经证到等觉的地位了,都还从早到晚,礼拜十方的诸佛,以期望把无明断除干净,证得圆满的法身,何况是在下位的众生。

而博地凡夫通身都是罪业,却丝毫不生惭愧心,不修忏悔法。虽然凡夫的一念心性,和诸佛是平等的,然而由于烦恼及恶业障碍遮蔽了心性之源,以致于真心不能显现。譬如又大又圆的宝镜,无始劫来沾满了灰尘,不仅一点光明都没有,连铜的镜体都看不出来了。若是知道这个全体沾满尘垢的镜子,具有照天照地的光明,人们就会用力磨擦,每天不停的擦洗,这样铜镜的本质就会露出来。于是又再加紧用功磨擦,这样铜镜的光明就渐渐发出来。虽然光明已发,磨擦却要更加热切,等到功力达到极点时,污垢全部去掉,光明完全恢复,这时大圆宝镜就能照天照地,成为世间的珍稀宝物。要知道铜镜的光明,是镜子本身就具备的,不是因为磨擦才有光明的。如果不是镜子本身就具备的,而是由于磨擦才有的话,那么磨砖和磨石,也应该会发光才是。不过又必须知道,这个光明虽然是镜子本身所具备的,然而若是不加以磨擦的话,镜子就永远没有发光之日。

众生的心性也是如此,虽然和佛是平等的,然而若是不改恶修善,背尘劳合觉悟的话,那么自性本具的功德,就永远也不能发出来。却反而用本自具足的佛性之心识,去造作长劫沉沦苦海的恶业。好比在黑暗的屋子里,去碰触到宝贝,不仅得不到受用,反而因此而受伤,真是可悲哀啊。念佛这一个法门,是背尘劳合觉悟,返回根本,归向元始的第一妙法,对于在家人而言,更是亲切。因为在家人身在世俗之网上,事务多得很,想要收心参禅,或在静室中诵经等,不是环境不允许,就是能力做不到。只有念佛这个法门,最为方便,只要早晚在佛像前,随自己的时间和能力,礼佛念佛,回向发愿。除此之外,不管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

在干净的地方,恭敬的时刻,出声念或默念都可以。如果在不干净的地方(譬如上厕所),或不恭敬的时刻(如睡觉或洗澡等),只可以默念,不可以出声念,而并非说在不清洁的地方和不恭敬的时刻不能念佛。因为睡觉时出声念佛,不仅不恭敬,而且又伤气,久了之后还会生病。而默念的功德,和平常出声念是一样的,所谓心念所在之处即是,仓卒的时候也如此,受困挫折的时候也如此。

你既然能够发露罪过而忏悔,这是最容易和净土法门相应的了,正是所谓心清净的话,佛土就清净了。然而既然知道过失,又肯发露忏悔,就必须要改过迁善。如果不改过迁善的话,那么所谓的忏悔,都只是空谈而已,是得不到真实利益的。

你说想要不贪图身外之物,只想专心念佛,然而却无法一心专念。如果心不能专,要它专,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一心,要它一心,这也没有什么奇特奥妙的方法,只要把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在眉毛上,就可以了。

心里要常想,我某人从无始劫来,一直到今生,所造作的恶业,有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形相的话,十方的虚空也容受不了。我又何其幸运,今世得个人身,又能听闻佛法。如果这辈子再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话,一口气上不来之后,一定会到地狱的汤锅、炉炭、刀山、剑树里去受苦了,还不知道要在地狱中受多久的苦呢。

纵然出了地狱,又会堕入饿鬼道中,肚子大得像海,咽喉细得像针,长劫处于饥饿状态,喉咙中火在燃烧,浆水的名字听都没听过,很难得有吃饱的时刻。

从饿鬼道出来之后,又投胎到畜生道中,或是供人乘骑,或是被人当成食物。纵然能够投胎人道,也是愚痴无知,以造恶业认为是功德能耐,以修善事认为是脚镣手铐,数十年命终之后,又再度堕落。这样经过尘沙般多的长劫,在六道中轮回,虽然想要出离,却身不由己。

如果能够这么想,一心专念佛号,马上就能办到。所以张善和及张钟馗,临终时地狱之相出现,他们念了几声佛号之后,就亲眼见到佛来接引他们往生。这样的利益,是佛陀示现八十年中的教化里,百千万亿的法门中所没有的。我常说,九法界的众生,远离这个法门,向上不能成就圆满的佛道。十方的诸佛,舍离了这个法门,向下不能够普遍的利益众生,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了生死的心真的很急切,信得过这个法门,心里不生一念的疑惑,那么虽然现在尚未能出离娑婆世界,也已经不是娑婆世界久留的客人了。虽然现在尚未能生到极乐世界,也已是极乐世界的嘉宾了。见到贤人就想向对方看齐,对于仁德之事一定不让别人专美于前,怎么能够因循怠惰,以致于一错再错,而永远错下去呢?有血性的男子汉,一定是不肯做行尸走肉,死亡时与草木同样的腐朽而已,要自我勉励啊。

念佛固然最好能专一,不过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本分之外的钻营谋求,希望获得富贵享乐,实在是不应该的。至于分内所应当做的事,也必须要尽力去做,并非一定要把一切都摒弃,才叫做修行。如果摒弃一切,而仍能够供养父母妻子的话是可以的,否则便和孝道相背,虽然你说是为了要修行,然而这实在是违背佛教的,这点不可以不知道。

此外,还必须要把净土法门的利益告诉父母,劝他们念佛求生西方。如果他们能相信并照著做的话,临终时一定能往生的。只要能往生,马上就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参与莲池海会众菩萨的行列,亲自受到阿弥陀佛的教诲,一直到成就究竟佛果。世间的孝道,如何能与此相比呢?

如果你和父母还能把净土法门的利益,遍告其他的人,使他们每一个人的父母,也都能够往生,那么度化众生的功劳就会归自己所有,而且父母亲与自己的莲品,就会增高。诗经上说:‘孝子是不会有所缺乏的,这类人是永远会获得赏赐的。’想要孝顺双亲的人,最好要深思而力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