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鉴真律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
鉴真律师,俗姓淳于,唐江苏江阳人,少年出家,受具后,各地参访明师,学习律藏。四十七岁,学城归扬洲,宣讲律学。弟子三十五人,各化一方,同弘律教。师受日僧邀请,赴日传戒,不幸五次失败。六十六岁,乘日使船出国,次年抵奈良,于东大寺设坛传戒。当时天皇、太子、文武大臣等,皆受菩萨戒。后于奈良建唐招提寺,讲律传戒,深受朝野尊敬,为日本律宗始祖。师将中国文化传于彼邦,如建筑、雕刻、绘画、文学、音乐、医药等。曾言:“为传律学,不惜身命!”有百折不挠之精神,达成誓愿。年七十六,寂于该寺,金刚之体,肉身菩萨,至今受人瞻仰。
赞曰
再接再厉 勉旃勉旃 百折不挠 一篑成山
传播律学 两肩荷担 交流文化 末法仰观
又说偈曰
栉风沐雨倡教化 登山涉水度顽贪
五次失败仍前进 一举成功接后贤
艺术音乐传瀛岛 建筑医学授夷蛮
徐福遗志今已偿 和平使者亿万年
152. 刘谦之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七日
刘谦之,乃是北齐之太监。陪同王子赴清凉山礼拜文殊菩萨。王子知往昔杀业甚重,故今生患恶疾。不恋王位,燃身偿宿债。誓言:“燃身供圣,消我怨债,若得人身,再为僧相。”刘深受感动。自思:“身为王子,尚发此愿,何况我为太监,更要发心修行。”蒙帝特准,旋至清凉山静修,以华严经为功课。拜华严,诵华严,写华严。总之,经不离身,身不离经合而为一,打成一片,精进不懈。某日,发愿止食三七日,勇猛精进,复现大丈夫相,豁然贯通华严妙理,发心着论,下笔如流,不加思索。论成六百卷。
赞曰
身为太监 侍奉王前 影响发心 专修华严
具丈夫相 论六百篇 流通世界 同结法缘
又说偈曰
菩萨示现种种形 贩夫走卒度有情
心地平坦离贵贱 性天朗照舍华荣
大经妙论六百卷 玄文奥义万千重
谦公真挚豁然悟 表里精粗悉圆通
153. 李通玄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
李通玄长者,唐山西太原人,智慧超群,行为脱俗。戴桦皮冠,穿麻布衣。无论寒暑,赤足而行。日食一饼十枣,修真养性,与世无争。一日,遇异僧,授华严,贯通义理,深明奥旨。拟着论,觅寂静处,遇虎驮经,至山洞,虎伏地。长者入洞,洞宽广而清净,惜无水,夜半狂风大作,巨树吹倒,流出甘泉。长者每夜,从口放光,照洞如昼,着华严论。日有二天女送食,供养文房四宝。四年论成,有四十卷。二女不复来。年九十有六,端坐而化,顶放白光,直射天空。葬时,斑鹿围绕悲鸣,白鹤盘旋而去。
赞曰
桦冠麻衣 面瘦骨奇 东夏赤足 春秋枣食
偶遇异僧 授与尘经 着论四十 成佛伟因
又说偈曰
异相奇人卓不群 忍饥挨饿志出尘
猛虎驮经寻静处 天女送食着宏文
精阐奥义重重显 启发华严门门新
通玄达化抵宝所 有情无情入佛城
154. 僧肇法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廿四日
法师俗姓张,东晋陕西长安人,家贫,缮写为生。博览群经,对老庄之学,研究深入,读道德经时,而感慨曰:“美则美矣,未尽善也。”后阅维摩诘经契入,乃离尘脱俗,不久通达三藏。二十岁时,至甘肃姑臧,亲炙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学般若。后同什公同返长安,于消遥园,助译大乘经典,介绍龙树菩萨思想,如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师着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统称肇论,对中国哲学有所贡献。惜寿不长,年三十一,卒于长安。据说为姚兴所害。临形时,作偈曰:“四大原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云云。
赞曰
博洽淹贯 达登彼岸 光芒万丈 破无明绊
生死自由 名利早断 白刃临头 春风满面
又说偈曰
赛霜欺雪志高洁 寒岩独坐狂心歇
松柏青青傲冷岁 金刚坚坚度热劫
英年未展冲天愿 今日犹存满地歌
伟哉丈夫当如是 威武不屈真豪杰
155. 道生法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廿五日
法师俗姓魏,东晋河北钜鹿人。颖悟出众,过目不忘。从竺法汰剃度,故名竺道生。十五升座说法,头头是道。与僧肇同学,为什公门下四哲之一。融合儒释道理,倡“顿悟成佛”。顿悟者,直悟本心,不藉文字,立地成佛。本着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坐佛之旨,强调阐提(信不具 )亦有佛性。时人谤之,乃至虎丘山为顽石说法。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住虎丘青园寺,某夜,雷雨交加,电光闪闪,青龙升天。有人谓:“龙升天,生公去!”改寺名为龙光寺。不久,至庐山。后大本涅槃经传至,内云阐提有佛性,时人始信公有卓见。于庐山精舍讲涅槃经,端坐安详,寂于法座,应己誓言。著作多种,惜未流通。
赞曰
直抵法源 见甘露泉 普润众生 觐天中天
针针见血 口口谈玄 虎丘佳话 人人乐宣
又说偈曰
真知卓见超凡流 阐提佛性不二求
早契佛心承遗嘱 别开生面传千秋
顽石点头虎丘岭 狂风吹体龙飞游
端坐讲席寂不动 万古长存美中休
156. 陶渊明 一九八七年五月一日
名潜,字渊明,东晋江西浔阳人。陶侃曾孙,好读书,志清高,不羡名利。一生爱菊,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佳句。后为彭泽令,耻同流合污,为官八十日,辞官归里,曾曰:“不为五斗米折腰。”作归去来辞以见志 。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生安贫乐道,诗酒自娱,故称田园诗人。不贪名利,唯贪杯中物。以“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为座右铭。文章有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等,令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是位乐天派之文学家。对政治感伤,回天乏术,隐庐山之阳,与慧远大师往来甚洽,因嗜酒未入莲社。年五十二卒, 后称靖节先生。
评曰
家贫无酒 乞诸邻友 出仕县令 挂冠而走
归去来兮 折腰五斗 志虽清廉 杯常在手
又说偈曰
靖节先生号五柳 吟诗论文不离酒
醉赏秋菊东篱下 觉看春泉南山左
观云无心自出岫 悟鸟倦飞双还游
木欣欣荣达万物 宇宙变化无止休
157. 谢灵运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日
名灵运,小字客儿,南北朝时,刘宋河南太康人。谢玄之孙,承袭祖荫,为康乐公。生于鼎食之家,生活奢侈,车服鲜丽,喜游山水。文学之美,独步江左,称为山水诗人。初为永嘉太守,纵情山水,不理政事,被免官职,隐居会稽东山。曾为庐山东林寺建莲池,因性放荡,未入莲社。后与慧观及慧严二师删改大本涅槃经为三十六卷;赞同生公“顿悟成佛”说。自为清高,目空一切。每成一诗,无论贵贱,莫不争写,有洛阳纸贵之势;宋文帝赞其诗及书为二宝。因诗有“韩亡子房愤,帝秦鲁连耻。”二句,触怒文帝,骄傲被诛,年仅四十八。有诗集传世。
评曰
贫无谄难 富有骄易 纨袴多才 非载道器
虽造莲池 葬浊恶地 世当戒之 横行招忌
又说偈曰
才高气傲玩山水 七步成诗曹父鬼
煮豆燃箕釜中泣 执柯伐木吊马嵬
狂者进取胡太过 狷士不为又弗追
天地造物何其巧 任性妄行死未悔
158. 刘遗民 一九八七年五月八日
名程之,字仲思。东晋江苏彭城人,幼失怙,家贫性孝,通五经,对仕途淡泊。时谢安等人推荐,谢绝不就,称赞为遗民。后访慧远大师,志同道合,遂入莲社,作结集白莲社文,刻石留念。居庐山十一载,终日念佛,不间断,得念佛三昧,故感应颇多。某日,见阿弥陀佛紫金色身,大放光明,覆照其身。复次,于梦中见七宝池中八功德水,有人告曰:“可饮之。”只饮少许,清凉肺腑,全身放香。次日,对慧远大师言:“我往生因缘熟矣!”于是焚香三支,长跪合掌。叩齿三下,西归而寂。
赞曰
莲社遗民 念佛精勤 一心不乱 万劫难寻
慧远座下 九品先登 普愿未来 净土往生
又说偈曰
庐山东林莲社成 一心念佛求往生
万德洪名不间断 九品莲华必然登
七菩提分八圣道 五根力熟六道盈
信愿行粮须早备 烦恼灭尽破无明
159. 王维 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
名维,字摩诘,因喜诵维摩诘经故。唐代山西河东人。生于佛教家,其母笃信佛,持戒坐禅。其母卒,舍庄为寺。居士自幼耳濡目染,虔诚信佛。五岁能文,善绘墨山水,分外传神,近视乱墨一片,远观奇峰异谷活现纸上。后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年丧妻,不续弦。晚年长斋,念佛坐禅。自奉俭朴,常斋供僧。受神会大师之嘱,撰六祖碑铭,可知对佛法研究如何之深。惜对国未尽忠,待友未尽义。安史之乱,未离京随驾西蜀;挚友孟浩然来投,未能及时引见唐明皇。临终时,索笔写告别亲友书,投笔而逝。年六十一,着辋川集行世。
赞曰
夙植德本 现宰官身 吟诗作画 稚龄能文
承母遗训 舍宅寺门 投笔而逝 古今奇人
又说偈曰
唐代震旦王维摩 佛教家庭修多罗
智慧超人为右相 行解并重驾法舵
能诗善画悠然乐 文章道德俱洒脱
预知时至别亲友 谈笑往生觐见佛
160. 韩愈 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二日
名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慈父见背,兄嫂抚养,相依为命。刻苦学儒,品行正直。中进士,获博士。复兴古文,不遗余力;倡散文,击骈文。曾任吏部侍郎。唐宪宗迎佛舍利供养,韩上“谏迎佛骨表”,帝阅大怒,欲斩首,幸经宰相裴休请帝赦免一死,贬潮阳为刺史。路过蓝关时,其侄现前。触景伤情,有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 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至潮州时,专诚访大颠禅师。禅师问:“公之高才,比佛图澄、鸠摩罗什、宝志如何?”曰:“不如。”禅师曰:“公不如彼,而彼事佛,公以为非,何也?”无言以对。年五十七卒,着昌黎文集传世。
评曰
坐井观天 藐视大千 以蠡测海 探究根源
被贬潮州 幸遇老颠 指破迷津 登正法船
又说偈曰
居山隐谷性孤独 荷道自命一狂夫
谏迎佛骨贬潮郡 驱逐鳄鱼入海湖
大颠指破迷途返 湘子接引赴觉都
歧路知归犹未晚 苍茫动摇果异熟
161. 李翱 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三日
名翱,字习之,唐河北赵郡人,韩愈门人。不为师之思想所拘,以客观采取佛学之精华。为朗州刺史时,访药山禅师,禅师于松下阅经,不理睬。李曰:“见面不如闻名。”禅师曰:“何得贵耳贱目?”李问:“如何是道?”禅师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闻之,茅塞顿开,呈偈曰:“练得身体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吾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后着复性书三篇,教人复性灭情,性即本心,情即烦恼。妙觉本心为烦恼所覆,智慧光明为情爱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 。所谓“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赞曰
松下问道 示以无言 闻名见面 何说何传
用耳代目 玄中之玄 水在瓶中 云飞天边
又说偈曰
明善复初悟本源 通权达变了循环
青出于蓝为俊杰 紫超乎红拜药山
水清月现尘沙净 性定情空烦恼蠲
摩诃般若波罗蜜 如是如是大自然
162. 白居易 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九日
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唐山西太原人。发愤忘食,勤读儒书。中进士,为尚书。文章精简,诗平易解。为杭州太守时,访鸟窠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曰:“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易曰:“三岁儿童亦晓得。”禅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后于香山寺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舍钱三万贯,绘极乐世界图。作偈:“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 ,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国。”有戒杀诗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晚年,口不离佛号,手不释念珠。年七十五卒,着白氏长庆集行世。
赞曰
乐天居易 进士高第 屡次晋升 尚书圣意
就教鸟窠 佛法大意 诸恶莫作 谨记谨记
又说偈曰
聪明才智冠群伦 勤学发愤大诗人
香山居士修净业 苦海有情庆往生
诸恶莫作归依处 众善奉行宝莲登
极乐世界何处是 方寸无忧果自成
163. 吕洞宾 一九八七年五月卅日
本姓李,唐陕西长安人,因避黄巢之乱,偕妻隐居陕西永乐山,筑洞为室,有出入二口,故改姓为吕。更名为岩,字洞宾。妻亡,自称纯阳子。幼年读书,过目成诵。十岁能文 ,十五习剑术。中进士,为县令。后遇钟离权,入终南山修道,为八仙之一。于宋代时,访黄龙山晦堂禅师,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中煮山川时如何?”禅师斥曰 :“你这守尸鬼。”吕曰:“只奈堂有不死药否?”禅师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飞剑斩禅师不得,乃拜求指引,呈偈曰:“撇却瓢囊舍却琴,而今不炼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悟从前错用心。”
评曰
避难乐山 炼汞烧铅 二口为吕 山石成岩
偶访黄龙 飞剑不前 皈依三宝 亿万斯年
又说偈曰
修道炼丹养全真 去欲断爱见主人
三花聚顶逍遥客 五气朝元自在身
黄龙斥为守尸鬼 金狮吞下不老神
今日方觉执着病 始知从前错用心
164. 范仲淹 一九八七年六月五日
名仲淹,字希文,北宋江苏吴县人。幼孤家贫,事母至孝。读书于长白山寺,偶见窖金,不动声色,覆之不取。后贵时,对僧言此事,取金建寺。才高志远,力学不倦,以天下为己任,言:“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仁宗时为相,上十事疏,改革政治,惜被旧派反对,国之不幸。母卒,请僧诵功德经超荐,孝心感应观音助念,藉菩萨力,其母生天。因之,笃信佛教,好善乐施。置义田,济族人 。舍新房为学舍,施旧宅为天平寺。临终时,对家人云:“昨梦池中莲华皆金色,我当归矣!”寂然而逝,年六十三,谥为文正,后人称为范文正公。
赞曰
忠贞为国 勤俭治家 修身有道 心肠菩萨
义田济众 仁政风发 宋代良臣 上品莲华
又说偈曰
善修德本种兰因 聪明颖悟超群伦
清贫不滥明操守 高贵廉洁了宿生
诚孝事母感天地 义田利人化含灵
正气凛然显刚直 众生榜样邦永宁
165. 欧阳修 一九八七年六月六日
姓欧阳,名修,字永叔,北宋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如洗,母教有方,荻沙认字。博览群经,进士甲科,文章冠天下,诗词皆上乘。推崇韩愈,拥护孔孟,诽谤佛教,目为异端,为国大患。仁宗贬于滁州,官声清廉,爱民如子。后访庐山圆通禅师,蒙慈悲开示佛理,肃然心服。晚年信佛,自称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把,棋一局,酒一壶,与一老人。临终时,尚读华严经,至第八卷华藏世界品时,安详而逝,年六十五 ,谥为文忠,撰新唐史及五代史,流传于世。
赞曰
出身清贫 和蔼谦恭 承母良教 文俊武忠
拜访庐山 折服由衷 弃儒就佛 青青柏松
又说偈曰
青出于蓝胜于蓝 始谤终信绝妙玄
文章盖世鬼神敬 才气冲天人我宣
醉翁亭上吞日月 滕王阁里品山川
欧阳永叔照千古 儒门佛教好英贤
166. 司马光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
姓司马,名光,字君实。北宋河南夏县人。一生忠孝,恭俭正直。仁宗时为相,忠君爱国,封为温国公,思想古老。神宗时,于洛阳撰“资治通鉴”。以历代治乱兴亡为借镜,除政治得失之外,他事不录 。与司马迁齐名,称前后两司马。哲宗时,复为宰相。新法为民,害者尽除之。惜八阅月而卒,谥为文正。终身真言实语不妄语,居家不欺亲,为国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地,正人君子也。每逢十月下元节,就寺斋僧诵经,超荐祖先,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风。
赞曰
以石击缸 救淹溺郎 人以为奇 我说平常
本有智慧 不假商量 俨然宰相 儿童之光
又说偈曰
三岁看大七知老 政治学问人称好
忠君爱国无双士 真言实语有独觉
资治通鉴良策训 温公司马善书宝
斋僧布道修福慧 般若花开早早早
167. 王安石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三日
名安石,字介甫,北宋江西临川人,虽有政治天才,惜意气用事。受范仲淹十事疏之启示,倡变法救国。神宗时入相,发挥抱负,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封为荆国公。某日,问佛慧禅师:“拈华示众,出于何经?” 禅师曰:“不详。”石曰:“今于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中见之,此经纪载帝王问佛事,故大藏经不录。”为相八年,新法求成过急,用人不当,弊病百出,反而伤民,引退居金陵,闭门思过。一日,遇克文禅师,谈经论道,志趣相投,施宅为报宁寺,请禅师为首任住持。后闻新法被废,忧愤而卒,年六十六,着有临川集行世。
评曰
虽有智慧 而无丕基 家存良工 惜缺利器
变法维新 青苗不接 大势已去 人皆吁嗟
又说偈曰
识时务者为俊杰 独断擅权徒自歇
好高骛远求名利 虚荣夸张失和谐
私淑蔡京误君国 忠义贤臣放外多
一人卤莽万人恨 百姓熬煎哭娘爷
168. 文彦博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九日
名彦博,字宽夫,北宋山西介休人。仪容俊朗,和蔼可亲。行事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立朝公正,忠心耿耿,历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名震四夷,世称贤相,封为潞国公。晚年信佛,栖心安养。发愿曰:“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成立净土会,参加者,多为士大夫,盛况空前,古今无二。念佛法门,人人可修。但行不学,十修九到;若学不行,十无一到;行学两全,十修十到 。真实不虚,纯圆独妙。哲宗十岁,受业于程伊川,帝畏之。博年九十,对帝毕恭毕敬,殿试进士,终日立。帝曰:“太师可休息。”仍不就坐。年九十二卒,谥为忠烈。
赞曰
仪态修伟 行为谦恭 纯忠纯正 允武允文
功盖天地 德被蒸民 古今无有 不亚圣人
又说偈曰
乘愿再来化娑婆 岂畏艰苦与折磨
治国安邦平天下 修身齐家度邪魔
造福人群利万物 栖心净业念弥陀
九十高龄归来去 莲华朵朵蜜多罗
169. 苏东坡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日
名轼,字子瞻,北宋四川眉山人。生于书香门第,进士出身,曾为翰林大学士。文诗之美,脍炙人口。满腹经纶,但不得志。被贬于黄州,建室于东坡,自称东坡居士。三游庐山,其诗有“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之句。与佛印禅师为友,缁素之交,传为佳话。某日,写一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者,即: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自认开悟偈,派人呈送禅师印证,不料被批四字,坡一见大 怒,谓岂有此理!即时过江。禅师笑曰:“苏学士!既然八风吹不动,为何一屁蹦过江?”坡愧无定力,垂头而退。年六十六卒,着东坡文集行世。
评曰
说食数宝 听来甚好 难以充饥 贫穷潦倒
自命不凡 皇天不保 虽有声名 成就极少
又说偈曰
通今博古一文人 言高气傲怨鬼神
八风不动口头语 四字难忍腹中瞋
当面考验闯不过 垂首返回自在门
东坡居士多风雅 活泼幽默佛印云
170. 黄山谷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六日
名庭坚,字鲁直。北宋江西修水人,喜爱山谷寺之林泉幽雅,自称山谷居士。母病辞官,侍奉左右,亲尝汤药,为孝子也。诗词浪漫,被某禅师规劝曰:“汝之诗词,令人生非非想,将受果报,必堕地狱。”知悔不复轻佻,改写放生诗。后参黄龙晦堂禅师多年,见僧多悟,而自不悟,颇出怨言,谓“重僧轻俗”。禅师默然。值秋桂花盛开,满寺院芬芳,香气扑鼻。是时,居士进寺。禅师曰:“黄居士!嗅香否?”居士嗅之,忽然而悟。遂呈偈曰:“说是还家未到家,水边林下旧生涯 ,昨夜月明云散后,西风一树木樨香。”年六十一卒。着山谷诗集行世。
赞曰
山谷幽香 源远流芳 错生浊世 行为荒唐
迷途知返 桂花飘香 触鼻开悟 不再徜徉
又说偈曰
大孝天下众仰瞻 辞官侍亲黄庭坚
文章风雅含稚气 行为潇洒带幽香
禅师金石震迷梦 晦堂训导返故庄
来来去去何时了 现前即是自承当
171. 张商英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七日
名商英,字天觉。北宋四川新津人。奉旨于五台山祈雨,睹见圣灯无量无尽,继续出现,自称无尽居士。初不识佛法,游寺见佛经庄严。自思:“胡人之书,如是庄严;圣人之书,反而不及。”欲学韩欧辟佛,拟写无佛论。提笔沉思,莫措一词。其妻曰:“既然无佛,有何可论?”后于友人处,偶阅维摩诘经,觉经义绝妙,豁然省悟,生忏悔心。发愿曰:“尽形寿弘扬佛法。”特着 “护佛论”,载于大藏经。宋徽宗时为相,谏帝过而罢官。倡念金刚经。文章俊秀,心地善良,慈悲为怀,方便为门,有求必应,菩萨心肠。敬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序,真迹传世。
赞曰
峨嵋钟灵 四川毓秀 贤者辈出 将相无垢
天觉奇才 始谤终就 受持金刚 鲜出其右
又说偈曰
逆境由来造英雄 始谤终信数不穷
退之谏迎舍利表 永叔倡导仲尼名
居士欲作无佛论 夫人开示有何云
因缘会遇演妙法 实相离相甘露涌
172. 曾巩 一九八七年七月三日
名巩,字子固,北宋江西南丰人。其母信佛,四事供养青草堂和尚,和尚感其恩曰:“老僧愿与夫人作子。”某日,和尚见宰相告老还乡,光荣退休,生一念羡慕心,不久圆寂(年九十),即生曾家。巩诞生时,母忆前言,遣人视之,和尚端坐而化。巩生而颖慧,雍容华贵。十 三岁时,即有文名,早登科第。议论淳正,忠厚廉洁,官至相位。一日,宋神宗问:“王安石为人如何?”对曰:“勇于有为,吝于改过。”可谓识人之评语。世人称为曾鲁公。江西山明水秀,文人辈出。
赞曰
草堂和尚 一念虚荣 生檀越家 志欲附龙
六道轮回 生死无穷 看破放下 望曾鲁公
又说偈曰
改头换面忘前尘 千变万化人复人
只因一念贪富贵 流浪百劫失纯真
清净无为好自在 壮烈有志误此身
物极必反君忍耐 逍遥快乐莫外寻
173. 宋濂 一九八七年七月四日
名濂,字景濂,明代浙江金华人。其母夜梦僧,手书华严经,谓:“吾乃永明延寿,欲假一室,以终此卷。”醒濂诞生。眉目清秀,英敏强记,一目十行,学问渊博,精于内外典,为一代经师。淡泊名利,元代不官。尝曰:“良禽择木而栖, 忠臣择主而事。”后与刘基同事明太祖,基参与军中谋议,濂则襄助文书。状貌丰伟,美髯拂胸,有长者风,令人肃然起敬。奉诏撰元史,着有“母子爱”短文等流通于世。晚年因胡案,外遣边疆,卒于途。
赞曰
明朝宋濂 既忠且贤 永明借室 敬书华严
孝亲爱国 为官不贪 佛教翘楚 救众倒悬
又说偈曰
出世入世化坤乾 既贤而圣觉三千
弘扬华严示方便 阐明忠孝立经权
长者高风仪百世 古德亮节流万年
因果循环演大教 永明善继寿绵绵
174. 曹子建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
名植,字子建,曹操之四子。十岁能文,妙笔生花,文不加点,为一代文豪也。幼年陪母诵经,久之,会入妙理,遂信佛。值阳春之际,率众欣赏鱼山风光,忽闻空中有梵音,幽雅悦耳,众皆闻之,植悟其妙,灵感涌至,以七音谱出鱼山梵呗,即今寺院所唱赞也。植有才高八斗文华,天马行空豪放,为其兄曹丕(魏文帝)所嫉,迫七步成诗,否则诛。植不加思索,即成其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丕受感动,贬于外地,含忧而卒,年四十一。有铜雀台赋及洛神赋等行世。
赞曰
修慧无福 折磨痛苦 兄迫吟诗 豆萁泣釜
同根相煎 互为荼毒 亲属同胞 斩断手足
又说偈曰
天赋才智超群伦 空中梵呗少知音
七步成诗曹子建 百劫相好释迦文
自古聪明多夭寿 而今愚蠢寡远亲
至道无情法如是 造业受报莫外寻
175. 萧昭明 一九八七年八月廿一日
姓萧,名统,字德施,梁武帝之太子。天性仁孝,行为正直,资质明敏,喜爱文学,得力于刘勰(文心雕龙作者)。勰于佛教始谤终信,后出家为慧地法师。太子受其父熏染,笃信佛教,喜诵金刚经,将该经分为三十二分。一生精力,集中于古今文学,搜集秦汉至齐梁之诗文,编成文选,后人称为“昭明文选”。古今总 汇,以是书为弁冕,为后世作文学之准绳。惜年三十一卒,谥为昭明。萧氏文学造诣颇深,对宫体文有所创作。
赞曰
生富贵家 创文学选 天赋慧根 法门丕显
文流后世 德垂绵远 未来诸佛 不增不减
又说偈曰
宿愿克遂入王宫 名利未泯西复东
执着文学创诗选 流连辞赋崇雕龙
昭明解脱应无住 儒士高雅莫厌贫
现身说法君识否 改恶从善勿拢统
176. 唐宣宗 一九八七年八月廿二日
姓李,名忱。宪宗子,武宗叔,为避武宗之害,投寺为沙弥。一日,同黄蘗禅师观瀑,禅师作诗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沙弥续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禅师知彼非池中物。沙弥见禅师礼佛,乃问曰:“不着于佛,不着于法,不着于众,禅师礼佛,当何所求?”禅师曰:“为礼佛而礼佛。”又问:“用礼何为?”禅师不语,迎面一掌。沙弥不悟,发瞋曰:“太粗生!”禅师曰:“此是何所在,说粗说细。”又掴几掌,打得沙弥莫名其妙。后武宗崩,还俗为帝,裴休为相,佛法大兴。
赞曰
贵为皇族 异果成熟 避难出家 作法门徒
大海波涛 自性糊涂 棒喝不悟 定力未足
又说偈曰
出世入世虽殊途 法尔如是岂怪乎
忽然而天享胜福 旋往地狱不知足
黄蘗慈心无用处 沙弥俗念有余毒
轮回六道任君去 再作帝王展鸿图
177. 清世祖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日
姓爱新觉罗,译为金部族。名福临,六岁入关称帝,年号顺治。吴三桂向清借兵,攻打李自成,其叔多尔衮率兵占领北京,大明亡矣。顺治二十四岁时,乃对玉琳国师言:“朕思释迦如来舍王室而成正觉;达摩初祖弃王位而成祖师,朕欲效之。”故在赞僧诗中云:“脱却龙袍换袈裟,只恨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流落帝王家?”在位十八年而失踪。据说于五台山出家,史无记载。其子康熙帝,三访五台,遇其父,假名八乂和尚,而不识,惜哉!所谓“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也。”
赞曰
梦中富贵 镜中荣华 迷途忘返 远离本家
一旦觉悟 敝屣天下 志在西归 披紫袈裟
又说偈曰
面南背北众星拱 一呼百诺兆民瞻
十八年来忧国事 万千劫去上宝莲
五台高登法王座 九华涌出甘露泉
谛观如是若梦幻 看破放下莫强求
178. 周昭王 一九八七年九月三日
姓姬,名瑕。周武王之曾孙,即西周第四代之王。时王室渐衰,诸侯异志,故王南巡汉水,荆人以胶舟济之,行至中流,胶溶舟解,王溺于水中,在位五十一年,谥曰昭。于周书异记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之日 。内云:“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四月初八日,平旦时,暴风忽起,宫殿人舍,咸悉震动,夜有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十方,尽作青红色。王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对曰:‘西方有大圣人降生。’王又问:‘于天下如何?’对曰:‘此时无他,千年后,声教被及此土。’王命刻石记之,埋于南郊天祠前。”果至汉明帝时,佛法东来,恰千余年矣。
赞曰
文武周公 德被蒸民 昭王即位 王室凋零
南巡楚国 不幸丧倾 未慎于始 遗害于终
又说偈曰
三分天下二归心 以服事殷仍恪遵
天命无亲德是辅 圣言有量道为公
姒氏贞范宫人敬 太王古训万民钦
唐虞揖让称盛世 四海讴歌庆升平
179. 秦始皇 一九八七年九月四日
姓嬴名政,专制独裁暴君也。并吞六国,统一华夏,李斯为相,实施中央集权政治,废封建,立郡县。自谓功盖三皇,德过五帝,称始皇帝。焚书坑儒,愚民奴役。筑长城,御胡人。建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劳民伤财,苦不堪言。镕铁器,铸铜人。强改文字、衣服、车轨、度量衡等,全国一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建立空前大帝国。是时,天竺阿育王派遣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来震旦宣传佛教,帝以其异服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帝惊,稽首悔谢,以厚礼送之。
评曰
好大喜功 战争屡兴 专制独裁 吞六国兵
纵横狂妄 自夸逞能 五帝三皇 不愿并行
又说偈曰
暴虐无道一枭雄 虎首人身怪妖精
食尽世人留白骨 斩绝苍生染血腥
万里长城吊古迹 千劫巨坑恨难平
嬴秦势力今何往 且去日本问渔翁
180. 汉明帝 一九八七年九月五日
姓刘名庄,东汉光武太子。即位后,尊重儒术,行养老礼。于永平七年(公元六五年),帝梦金人,身高丈六,项佩日轮,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飞行于殿。帝醒为奇,翌晨问太史傅毅曰:“何兆也?”对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即佛也。”于是派遣蔡愔等十八人西访,至大月氏国,遇迦叶摩腾及竺法兰二圣僧,持佛像、舍利、贝叶经东来,迎至洛阳。帝悦之,建白马寺为二圣僧译经场。译四十二章经,乃中国第一部佛教经典,修持者奉为法宝。八十年后,安世高法师至洛阳,译经弘教,教化大兴,民间信仰日增。隋唐时,佛教因人而施,八宗教义,并行发展。
赞曰
佛法东来 始汉明帝 夜梦金人 问是何意
西方有神 普渡大地 请速迎接 同舟共济
又说偈曰
汉朝机缘已成熟 大教东来指迷途
无量众生获甘露 万千善信饮醍醐
男女勤修习百法 沙门抖擞解三毒
蔡愔功劳难穷尽 天长地久皆欢呼
181. 唐太宗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一日
姓李,名世民,唐高祖之次子也。聪明英武,兼通文学。即位后,文治武功,均有成就。选贤任能,善将兵。文有房玄龄、魏征等;武有李靖、李绩等。人材荟萃,贞观之治,盛极一时,统一天下,四海来归,共称天可汗。魏征卒时,帝感叹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也。”玄奘大师取经回国,帝敕译道德经为梵文,中国文化传于国外之始。大师奉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盛唐之时,日本派僧空海等留学中国,及遣使进贡,前后有十八次之多。
赞曰
唐代圣君 贞观之时 天下归心 四海贡至
文略武功 将相贤士 善于用人 国家大治
又说偈曰
威震中外服四夷 德被遐迩望来齐
魏征忠烈佐帝座 秦琼英勇保山河
玄龄文功安社稷 仁贵武勋化干戈
大唐盛世流芳远 传遍南北与西东
182. 宋太祖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二日
姓赵,名匡胤。河北涿郡人。容貌雄伟,性情豪迈,不喜读书,好舞刀剑。其母训曰:“多读经书,将来报效国家。”胤曰:“治世用文,乱世用武。方今天下大乱,正是用武之时。”后投军,为后周大将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为皇帝。了解五代,武人跋扈。赵普为相,以强干弱枝政策,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文人统领军队,武人无能发挥。因之,异族侵略,赔款求和。然学术发达,兴起理学。帝信佛教,派僧赴西域求梵本经文, 遣张从信至成都雕刻大藏经,经历十三年完成,计有四百八十函,五千零四十卷,后称蜀版。
赞曰
天赋异禀 习武弃文 偶遇高僧 指引迷津
投军报国 为众献身 功成业就 登帝王尊
又说偈曰
雄才大略壮山河 奠定宋朝数百多
身为将帅先士卒 自作君王舍死活
崇佛敬僧弘正法 尊德乐道修多罗
杯酒解甲归故里 霸主权术笑哈哈
183. 夏桀王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八日
姓姒,名癸。夏朝末代昏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但嗜酒好色。宠妹喜,废朝政。为取妹喜欢心,建造瑶台,七宝所成,金碧辉煌。树挂肉脯,地掘酒池,美女游戏其间,仰可食肉,俯可饮酒,朝夕溺于酒色。忠臣谏曰:“好色为亡国之基。”桀曰:“朕闻庶民,男分女归,暖衣饱食,出入共车,夫妇相随。朕为一国之君,与妹喜共乐,何好色之有?”自命犹如红太阳。故民谣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后被成汤所灭, 逐放南巢,自焚而王。妹喜投井而死。
评曰
国家将兴 必有祯祥 国运将终 妖孽獗猖
桀宠妹喜 不理朝纲 荒淫无度 导致灭亡
又说偈曰
昏君丧国夏桀皇 流连忘返醉梦乡
虽有膂力难施展 却无智慧理朝纲
肉林酒池常游戏 瑶台歌舞忘日时
禹王传子家天下 至此江山一旦亡
184. 殷纣王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九日
姓子,名辛。殷朝无道暴君,刚愎自用,喜谗拒谏,忠言逆耳,一意孤行。宠爱妲己,不理朝政。其叔箕子谏之,乃囚禁。比干再谏,被剖心验孔。听信妲己之言,斫朝涉之胫,验孕妇之腹,惨无人道,诸侯弃之,百姓恨之。时西伯昌,施行仁 政征税适度,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相率归心,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武王时,为拯救兆民倒悬之苦,率领诸侯,吊民伐罪。纣王之臣民,众叛亲离,自知大势已去,着玉衣,于鹿台自焚。诗曰:“殷鉴不远,愿来者自省。”商殷六百余年,至此而亡。
评曰
背叛祖德 忘却民生 独夫专政 邦分离崩
妲己误国 社稷颓倾 商汤基业 于是告终
又说偈曰
无才不足以济奸 暴君由来背地天
残害蒸民罹水火 诛戮贤者取心肝
众叛亲离佞人近 一呼群应文武昌
德者居之统天下 八百春秋万万年
185. 周幽王 一九八七年十月三日
姓姬,名宫涅,西周亡国昏君,褒国献一美女,名褒姒。虽美而无笑容,幽王甚宠之。千方百计,博其一笑,终不如愿。有人献计曰:“天下太平,烽火俱息,如举烽火,诸侯奔至,褒后必笑。”于是幽王燃起狼烟。诸侯知王有难,遂率大军,驰奔京城勤王,褒姒一见,千军万马,有排山倒海之势,乃开颜大笑。诸侯问王曰:“何事?”王曰:“为博王后一笑耳。”诸侯扫兴而归。后申侯借犬戎之兵,攻幽王,再举烟火,诸侯无一至者,王被弑于骊山。西周亡,东周立,建都于洛阳。
评曰
貌美心毒 误国害夫 幽王无道 褒姒若狐
太平举火 戏弄诸侯 祇博一笑 江山随休
又说偈曰
刀枪入库庆升平 马放南山天地晴
戏弄诸候举烽火 专宠褒姒笑目迎
昏君亡国皆如此 英雄创业异俗流
自古美女名祸水 倾国倾城为多情
186. 隋炀帝 一九八七年十月九日
姓杨,名广。陕西华阴人。隋文帝之次子。其父杨坚,为北周静帝之外祖父,弑君篡位,即隋文帝也。杨广唆父贬兄,夺得太子位,后欲早登基,弑父杀兄。即位后,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长城,建离宫。荒淫无度,为欣赏琼花,开运河,造龙船,载美女,游扬州,乐而忘返,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被宇文化及所弑。因之,引起群豪蜂起,各据一方,大者称帝,小者为王,天下大乱,黎民遭受涂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此时,太原李渊起兵,攻破长安,隋朝灭亡,平定群雄,建立空前大唐国。
评曰
弑父篡国 性凶心拙 荒淫无道 丧失山河
至死不悟 崇尚干戈 暴君如此 阿弥陀佛
又说偈曰
虎狼蛇蝎凶又毒 畜鬼地狱堕三途
为赏琼花运河辟 因饱思欲泰山欺
男女裸体逞游戏 百姓含羞作马牛
独夫无知失天下 古今唾弃传万秋
187. 具行法师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日
民初云南人,嗜烟好酒,一家八口,于鸡足山祝圣寺做苦工。后全家从云公出家,师断酒绝烟,放下嗜好,白天种菜,晚间拜佛,虽不识字,但能诵早晚课及普门品。常为僧人补衣,补一针,念一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发愿朝拜四大名山,历经八载。回寺后,仍修苦行。临终时,将衣物变卖,打斋供众,向大众告假。然后以稻草一束,自焚其身。火化后,屹然正坐,不倾不倒。袈裟之钩镮,手中之引磬,未有掉落。唐继尧主席来寺叩访,以手触之,颓然而化,成为灰烬。因之,云南佛法大兴。
赞曰
目不识丁 会念真经 缝衣种菜 礼佛敬僧
朝拜名山 得大感应 自焚报恩 教法大兴
又说偈曰
大道本来出平常 好高骛远徒碌忙
礼佛种菜清闲课 学法补衣自在王
朝山拜顶培福慧 搬柴运水作栋梁
具行禅师不识字 六祖欢迎入圣堂
188. 普化和尚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六日
唐代山东人,居无定所,语无伦次,手持铜铃,逢人便摇。似疯非疯,合光混俗,行化人间。一日,向人乞僧衣,施之不受。临济义玄禅师送一棺材。笑曰:“临济小厮儿多嘴!”对众宣布:“明日东门死。”未死。又曰:“明日南门死。”未死。再曰:“明日西门死。”未死。又曰:“明日北门死。”大众生疑不信。自荷棺材,至北门时,并无一人。放下棺 材,摇铃一声,跳进棺内,被行人所见,通知大众,开棺不见人,只闻空中有铃声,由近而远,渺渺无踪,奇哉往矣!
赞曰
法界流浪 虚空为庐 头顶日月 千足万足
心无挂碍 胸有成竹 空中摇铃 唤醒迷途
又说偈曰
大权示现若疯狂 喜笑怒骂自在忙
口未引酒三分醉 腹中甘露遍体香
来去解脱真潇洒 坐卧觉照却辉煌
山东普化留圣迹 千秋万古天地长
189. 黄帝 一九八七年十月廿三日
姓公孙,名轩辕。于四千六百余年前,生于河南轩辕丘。初为部落酋长,一面练武,一面教化。此时,炎帝(神农)第八代榆罔,无力治天下,各部落互相攻打,为救民苦,而灭榆罔,各部落归顺。南方九黎之君蚩尤,发兵攻轩辕,经过激烈鏖战,蚩尤兵败被杀。各部落酋长,拥护为帝,以土德王,土色黄,故为黄帝,建都有熊。英明领导,大公无私,政治安定,文化进步。陆有车,水有舟,发明指南针及弓箭等。其后嫘祖,养蚕织布,其臣仓颉造字,大挠作甲子等。在位百年崩,葬于桥山。后人尊为中国之始祖。
赞曰
轩辕黄帝 中国祖纪 鏖战蚩尤 造指南器
发明农业 养蚕耕地 教化大兴 不遗余力
又说偈曰
天生圣者教黎民 饮食衣服日日新
神机妙算平敌寇 雄才大略扫妖氛
风雷变化惊天地 金木交并破魔军
运转五行生克理 文字般若震古今
190. 唐尧 一九八七年十月廿四日
姓伊耆,名放勋。帝喾之次子,帝挚之弟。挚在位八年,被诸侯所废。尧十六岁被拥戴为主。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国号唐。以仁慈治国,在位时,发政施仁,留心 人民生活,救济鳏寡孤独,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末年洪水为患,命鲧治水,九年无功。改用禹治水,十三年成功。因子丹朱不肖,故访贤人,有巢父洗耳,许由牵牛避之。于畎亩 中访舜,请其辅政。尧在位百年,让位于舜。禅让传贤,天下为公,缔造大同世界。
赞曰
选贤与能 聪明绝对 其智如神 德政广被
性具仁慈 有教无类 真正为国 脱袍让位
又说偈曰
大仁大智大慈悲 德配天地众望归
夙兴夜寐谋幸福 礼贤下士求至真
劳心忘我利万物 推己及人救蒸民
伟哉帝尧坦荡荡 钦明文思圣中魁
191. 虞舜 一九八七年十月卅日
姓姚,名重华,古冀州人,目有重瞳,孝感动天。象为助耕,鸟为助耘。父瞽瞍,顽;继母,嚚;弟象,傲。虽有焚廪、浚井之难,但曲尽孝道。于三十岁时,唐尧闻其贤,以二女妻之(娥皇、女英),九男事之,学其德行。所居之民,闻风而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辅政三十年,尧禅位于舜。政治清明,男耕女织,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人民无贪,礼让相处,故感“五日一风,十日一雨;风不鸣条,雨不破块”。帝崩于苍梧,在位四十九年。禅位于禹,享年一百十岁。
赞曰
美大圣神 忍让斯文 号泣昊天 屈己待人
象鸟服劳 抚七弦琴 唱南风歌 解愠吾民
又说偈曰
天生大圣迥不同 出类拔萃众中龙
乐取与人以为善 敬慎律己化群伦
自耕稼陶皆如此 学礼书数尽精通
无为而治平天下 至德感物性允公
192. 夏禹王 一九八七年十月卅一日
姓姒,名文命,鲧之子。知父治水失职之因,故以疏导法将江淮河济四水,疏通入海。为公忘私,治水十三年,三经家门而不入。以怀着人溺己溺之悲心,为民服务,深受百姓爱戴。舜让位时,传授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尽力而治国,将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在位九年,崩于会稽,让位于益。四方诸侯弃之,拥其子启贤而立。夏代之文化,以气象为卓越,后称夏历,而今依之。
赞曰
疏导壅塞 水患不再 众流归海 百姓称快
天下太平 世界永在 禹王功德 万劫不坏
又说偈曰
继志立功治洪水 顺天应人任疲劳
禹疏九河入沧海 历传万代法地天
舜传心法十六字 汤承圣脉百千年
为公忘私门不进 夏帝勋业山岳高
193. 商汤王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六日
姓子,名履,契之后裔,禀性仁慈,爱护众生。一日出巡,见野网张四面,猎人祝曰:“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面来者,皆入吾网。”汤命去三面,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皆喜曰:“汤德至矣,普及禽兽。”来归者有四十六国。以伊尹为相,政治清明,万民归服,天下大治。自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勉之。又曰:“朕躬有罪,毋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在位十三年崩,遗留甲骨文字,史家称为“信史”。
赞曰
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 去邪存正 敬事鬼神
网开一面 德化万民 曰小子履 铭日日新
又说偈曰
化行俗美教大兴 万方有罪在朕躬
人溺己溺求诸己 民苦予苦置腹心
仁义为怀法天地 慈悲是志救众生
商汤圣君垂万世 模范东西南北中
194. 周文王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七日
姓姬,名昌。祖先名弃,帝尧之臣(后稷)。弃母姜嫄,于野践巨人足迹,而生弃。以为不祥,弃于隘巷,马牛避之而不践;弃于渠冰,飞鸟翼覆之。认为是神而养之,故名为弃。文王遵先祖之遗训:“人饥己饥”。故于岐山下,教民耕种,积善施仁,教化大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研究易经,颇有发明,为易作系辞,称为周易。殷纣封为西伯,后被谗,囚于羑里。释归后,敬老尊贤,力行仁政。夜梦飞熊,渭水访贤,遇姜太公尚,礼请辅政,国势大盛。三分天下归其二,以服事殷,孔子称为至德。
赞曰
三分有二 以服事殷 孔曰至德 道称极尊
发明周易 教化来宾 善政施仁 百姓亲亲
又说偈曰
神机妙算周文王 夜兆飞熊入梦乡
渭水访贤请姜尚 岐山纳士化异方
鳏寡孤独皆有养 士农工商各奔忙
一统天下八百载 中华历史最久长
195. 周武王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名发,文王次子,嗣为西伯。殷纣王无道,为拯救水深火热中黎民,故率诸侯,吊民伐罪。以姜尚为军师,周公旦为辅相,于牧野一战,殷军大败,纣王自焚。即帝位,国号曰周,建都镐京,仁政爱民,百姓奉公守法,其乐融融。封姜尚于齐,周公于鲁,纣王之子武庚于宋,以三监(管叔、蔡叔、霍叔)防其叛变。在位十九年崩,其子成王立,年幼多病。周公旦摄政,尽职尽忠,不辞辛劳,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善待天下士,恐失一贤人,奠定周朝国运八百载。
赞曰
大志大仁 为国救民 诛一独夫 凡百殷勤
水深火热 置腹推心 除暴安良 德冠古今
又说偈曰
吊民伐罪周武王 乱极思治救饥荒
伯夷叔齐并马谏 飞虎子牙共商量
义旗高举平天下 仁政普施化顽氓
功盖天地泽流广 岐山子孙寿绵长
196. 周公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名旦,武王弟,成王叔。武王崩,成王立。因王幼而摄政,引起三监不满,误会周公有野心,故散布流言,诽谤之至,曰:“姬旦有异志,欲夺成王位。”唆使武庚叛乱,怂恿诸侯附之。周公旦东征三年,将乱平定。杀武庚,诛管叔,贬蔡叔,微子启(纣弟)为宋君,将叛民及叛军集中于洛阳。摄政七年,还政成王。制礼作乐,教化人民,安分守己,互相援助,和睦相处。政治有封建制度 ;经济有井田制度;社会有宗法制度。周代文物大备,为后世之准绳。若论忠奸,所谓盖棺论定也。周公早死则奸,王莽早亡则忠。
赞曰
大哉周公 善与人同 订礼制乐 度大量宏
忠心社稷 保国化民 公平耿直 无所不容
又说偈曰
智慧如海一圣人 化行俗美定乾坤
周公耿耿安社稷 成王苦苦习治文
管叔叛乱徒获罪 武庚被诛乃愚人
历史评判功过白 善恶因果天理分
197. 罗来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廿七日
香港居民。家贫好赌,嗜酒如命,屠狗为副业。一家生活,置之不顾。其妻忍无可忍,无奈抛下三男一女,离家他去,自谋生活。一日,来一母狗,罗饲肥欲屠,狗流泪如雨,地板皆湿,罗受感动未杀。狗忠心守门,每产狗崽,或多或少,咸被罗饲肥屠之。每次狗母流泪,但未阻拦。十年后,一夜,狗母思崽发狂,咬更夫,被打死。不久,罗患半身不遂,住院八载,如同作牢。于丁卯年九月十一日,脑溢血而亡。其子罗果荣来函云:“吾父命终时,面部表情,似狗被屠时之惨状。”足征因果报应之迅速也,可不戒哉!
评曰
今人屠狗 未来屠人 因果循环 递偿新陈
食肉嚼骨 愤恨难平 早知如此 敬畏鬼神
又说偈曰
屠宰饮酒又赌钱 造成业报广无边
夙生父母遭诛戮 今生子女被牵连
狗崽无辜受烹饪 犬母忍痛泪缠绵
现报瘫痪难行动 悲悔呼号入黄泉
198. 何景章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廿八日
广东人,个性顽固不化,行为缺乏慈悲,为赚钱不择手段。于三藩市中国城都板街,经营安生烧鸡鸭店,生意兴隆,故杀业加重。其妻李果和为代夫消除业障,皈依三宝。发愿每至金山圣寺,佛前忏悔,祈祷佛菩萨慈悲,赦免其罪,令其夫放下屠刀,改变行业,屡劝不纳。衲训曰:“速改杀生,免遭恶报。”彼狐疑不信。赚钱第一,执迷不悟,照常营业。五年前,夜半被大火所烧,死于床上,惨状如烤鸡鸭然,目不忍睹。所赚金钱,化为乌有,又无子女。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此乃开烧鸡鸭店而为赚钱者,结果之榜样也。
评曰
善恶夹杂 各发其芽 因缘会遇 果报非他
烧鸡鸭业 被烧鸡鸭 现身说法 谁不嗟讶
又说偈曰
谋生合法当选择 藐视因果竟胡来
血债换来金无数 骨肉分离空有财
三途还报轮回苦 六道往筑孽怨台
世人依然不醒悟 地狱门闭偏要开
199. 明老五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三日
清末吉林省多欢站人。结伴放山(挖人参),深山寻宝,经千辛万苦,获一老棒槌(老参)。见利忘义,害死同伴,推落悬崖。进京献宝,过关时,恐被没收,将老参放在棺内,伪称为父尸,返乡安葬。关吏验之,果现白发长髯老人尸。平安抵京,进献皇帝。帝大悦 ,赐金无数,得金还乡,沿途购田庄。于老家建数进大厦,每柱下以白银为基石,每砖下垫四铜钱,以显财富。大厦落成,欲享晚年。一日,见被害同伴进门,惊怖不已,遂生一子(命名三成)。哭啼不止。闻碗碎声,始哈哈大笑。成年后,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赌博时,输则喜,赢则怒,真讨债败家子也。不久,家贫如洗。果报不可思议也。
评曰
见利忘义 害人无忌 生子三成 讨债败器
逢赌愿输 赢发脾气 虽有资财 葬身少地
又说偈曰
深山穹谷有灵丹 结伴同行步满山
忽遇奇宝自私起 突施绝计推悬岩
养子三成索血债 建厦百间享晚年
谁知结果如泡影 明五后悔泪连绵
200. 折桂恩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四日
民初双城县东连二红旗人,其祖父耕田得金,购田千余垧,为一方财主,折承祖产,发展为大地主。行为刻薄,富而不仁,沽名钓誉,多行伪善。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三省,折家存粮无数,备于青黄不接时,高价出售。被抗日军分给乡中贫户。折仗倭奴之势力,强迫收回,造成乡民肌馑。以高梁粥周济之,博取假善人之名。相士谓:“此人死后无棺。”果然,共产党解放东北,被清算斗争,视财如命,一毛不拔,以双马拖死。妻被活埋,子被枪决。呜呼!为富不仁之下场也。
评曰
月宫折桂 菩萨落泪 云何如是 众生憔悴
如来怜愍 作孽获罪 双马拖尸 堪叹绝对
又说偈曰
善恶夹杂报应分 恶贯满盈福祸寻
奇货可居吕不韦 囤粮垄断折桂恩
仗势倭奴欺百姓 义勇联军救蒸民
妻埋子决现世报 诸人且莫瞒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