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今译】接着,在大众当中的普眼菩萨,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恭敬地稽首礼拜佛陀,从佛陀的右边绕了三圈,双膝跪在地上合掌,然后禀告佛陀说:
【原文】“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今译】“慈悲心广大而受世人尊敬的完美圣者啊!希望您为这法会的菩萨们以及末世的众生演说菩萨修行的次序。应如何思惟?如何才能不为外境所左右?尚未明白真理的众生,应以何种方便法门,引导他们开悟呢?
【原文】“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今译】“受世人敬爱的导师啊!假如那些众生没有适合他们性向的方法,而且又不善于体察真理。听您说了使心灵定静的深奥道理,仍然无法了解,而且满怀疑惑,那么就不能启发圆满的心智了。
【原文】“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今译】“盼望您大发慈悲,为我们大家以及末世的众生,演说启发心智的简便方法!”
【原文】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今译】普眼菩萨说完了这段话,便五体投地,对佛陀行最敬礼。这样周而复始,连续请求了三次,礼拜了三回。
【原文】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今译】当时佛陀慈悲地点点头,告诉普眼菩萨说:“说得好!很好!你能够为其他菩萨和末世众生,向我问及修行的次序,正确的思考,不为外境所左右的诀窍,以及修行的简便方法。你们现在注意听,我应当为你们解说。”
【原文】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今译】普眼菩萨听到佛陀这么说,心里非常高兴,和其余的大众安静地等待佛陀的教诲。
【原文】“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今译】佛陀接着又说:“热心真理的弟子啊!初学慈悲众生的菩萨以及末世的众生,如果要启发圆满而没有负担的心智,应当诚恳地体会这圆满的心智,且不要执著一切虚幻的事物。
【原文】“先依如来奢摩他行①,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今译】“首先依照完美的圣者所教导的定静方法,修持戒律,安顿其他弟子妥当以后,找个宁静的屋子打坐修行禅定。
【注①】奢摩他行:使心灵定静的工夫或方法。
【原文】“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今译】“要经常反省和观察自己:我现在这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所谓头发、汗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骨、脑髓以及其他不干净的色相,都是属于固体的‘地’。唾液、鼻涕、血液、脓水、津液、口沫、痰、眼泪、精液、尿、屎等,都属于液体的‘水’。而身体内的温度和热量都属于能量的‘火’。呼吸系统的循环,则属于气体的‘风’。这四类东西都各自分开以后,到哪里去找我呢?由此可知,肉身终究没有实在的本体。它不过是由若干因素凑在一起而产生的假相罢了。
【原文】“四缘①假合,妄有六根②。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今译】“由于无明和见、闻、觉、知四种因缘和合,所以众生妄以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和四大,内外和合,妄见六识缘影于内外根尘中,积聚不散,因而产生六识。表面上,这六识看起来似乎有能缘的现象,但事实上却是妄有的,所以假名为‘心’。
【注释】①四缘:见、闻、觉、知。
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根。
【原文】“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①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这虚妄分别的意识,如果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可以攀缘。便不能产生作用。如果固体、液体、气体和热能分开以后,六尘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在根尘识中,当能缘的根、所缘的尘、各自散灭时,则终究没有能攀缘的意识存在。
【注①】六尘:贪著“色、声、香、味、触、法”等六样东西,可以蒙蔽心智,所以叫“六尘”。
【原文】“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①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们!启发心智的众生,必须先观身如幻。当虚幻的色身破灭后,幻心也随之而灭。当幻心灭后,幻尘便随之而灭。幻尘灭后,则幻灭的作用也消失了。幻灭的名相和观念消失后,圆满的心智就会显出来。这好比擦拭铜镜,镜上的污垢除却干净,照明的作用立即可以显现。
【注①】非幻:指真实的圆满心智。
【原文】“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幻相永灭,十方清净。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们!你们应当明了:众生的身心,都被虚幻的无明所盖住污染了。无明污垢除尽,无限的圆满清净心智便可立即显现。
【原文】“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今译】“热心真理的弟子啊!打个比方来说,清洁晶莹的如意宝珠,随着外境而映现种种色彩。可是愚笨的人却以为如意珠内有许多颜色。
【原文】“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清净的圆满心智,随着种种无明而感现不同的身体和妄心。可是愚笨的人却以为,清净的圆满心智中具有种种身体和妄心的名相,因而贪执种种虚妄的境界。这跟前面的例子岂不也是同样的道理!
【原文】“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今译】“所以我说色身和妄念是虚幻的、污垢的,对能够远离幻垢的人,称为‘菩萨’。而当污垢除尽后,就用不著‘除去污染’或‘除污垢的人’等名相了。这时候全部都是清净的心智,还有什么好建立名相或对治污垢的呢?
【原文】“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①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假如你们这些菩萨及末世的众生,修证到一切虚幻的假相消失时,便可以随时随地,显现无限的圆满心智了。
【注①】 无方:不拘方所,随处可显现,叫做“无方”。
【原文】“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①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今译】“由于体悟到圆满的智慧,所以心地清净。因心地清净的缘故所以看到外界的事物清净。因为见到外界事物清净,所以眼根清净了。由于眼根清净的缘故,所以眼识也清净了。由于眼识清净的缘故,所以听到的声尘也清净了。由于听到的声尘清净的缘故,所以耳根清净。由于耳根清净的缘故,所以耳识也清净了。由于耳识清净的缘故,所以觉尘也清净了。乃至鼻舌身意等也都清净了。
【注①】清净:心不执取、贪著就叫“清净”。
【原文】“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由于根清净的缘故,色尘也清净了。色尘清净后,声尘也清静了。声尘清净后,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都清净了。
【原文】“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六尘清净的缘故,地大也清净了。地大清净后,水大、火大、风大也清净了。
【原文】“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①、十八界②、二十五有③清净。
【今译】“善良的弟子啊!由于四大清净之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也清净了。
【注①】十二处:指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注②】十八界:指六根、六尘和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注③】二十五有:泛指有烦恼的三界或世间各种现象和层次。
(甲)欲界有十四种层次:四恶趣、四洲、六欲天。
(乙)色界有七种层次:四禅天、初禅的大梵天、第四禅的净居天与无想天。
(丙)无色界有四种层次:四空处。
【原文】“彼清净故,十力①、四无所畏②、四无碍智③、佛十八不共法④、三十七助道品⑤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⑥一切清净。
【今译】“由于二十五有清净的缘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完美圣者的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也都清净了。乃至于八万四千种总持法门也都一一清净了。
【注①】十力:(一)明白一切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二)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善恶业报。(三)明白禅定和解脱苦恼的障碍和助缘。(四)明白所有众生的根器和性向。(五)明白众生种种欲望和嗜好,而且使他逐渐舍弃不好的欲望和嗜好。(六)知道每一位修行的烦恼厚薄,和教化他们的方法。(七)明白所有启发心智的方法及境界。(八)明白众生过去的生世。(九)明白每一位众生去世以后,投生何处。(十)没有任何烦恼和疑惑。
【注②】四无所畏:(一)彻底明白一切真理。(二)除去所有烦恼和不良习性。(三)明白苦恼的根源。(四)明白解脱苦恼的方法。
【注③】四无碍智:(一)法无碍——明白一切文句和教法。(二)义无碍——明白一切文句和教法所含的义理。(三)辞无碍——对于各种方言通达无碍。(四)乐说无碍——具有无懈可击的辩才。
【注④】佛十八不共法:完美的圣者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十八种特质:(一)行为没有任何过失。(二)语言没有任何过失。(三)心里永远没有不好的念头。(四)平等地关怀所有众生。(五)时时刻刻保持定静的心。(六)明白一切事物,而不执著。(七)教化众生永不厌倦。(八)教化众生永不休息。(九)永远不会再产生退步或信心减弱的现象。(十)智慧不可穷尽。(十一)彻底除去所有烦恼。(十二)明白一切解脱烦恼的方法,毫无障碍。(十三)一切行为都由智慧所引导。(十四)一切语言都由智慧所引导。(十五)一切心念都由智慧所引导。(十六)明白过去所有的现象。(十七)明白现在所有的现象。(十八)明白将来所有的现象。
【注⑤】三十七助道品:即三十七种对启发心智有益的途径:(一)正确的认识。(二)正确的思惟。(三)正确的言语。(四)正确的行为。(五)正当的职业。(六)正当的努力。(七)正当的忆念。(八)正当的禅定。以上叫(“八正道”)(九)断除已生的过失。(十)断除未生的过失。(十一)增长已生的善法。(十二)使未生的善法出生,(以上叫“四正勤”)(十三)信根。(十四)精进根。(十五)念根。(十六)定根。(十七)慧根。(以上叫“五根”)(十八)信力。(十九)精进力。(二十)念力。(廿一)定力。(廿二)慧力。(以上叫“五力”)。(廿三)观察自己的身体——观身不净。(廿四)注意自己的感受——视受是苦。(廿五)注意自己的思惟和心理状态——观心无常。(廿六)观察一切现象和事物——观法无我。(以上叫做“四念住”)(廿七)爱好真理。(廿八)精勤无间。(廿九)心志专一。(卅)观察教法。(以上叫做“四神足”)(卅一)知道选择。(卅二)知道精进。(卅三)知道喜乐。(卅四)知道轻安。(卅五)知道专心。(卅六)知道定静。(卅七)知道施舍。(以上叫做“七觉支”)。
【注⑥】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完美的圣者教法无限,现在举出的八万四千种法门,主要是要对治八万四千种烦恼的缘故,所以八万四千种教法泛指所有法门。
【原文】“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由于一切事物的本体—心智—清净的缘故,所以自己的身清净了。由于己身清净的缘故,所以众多的身清净了。众多的身清净后,十方众生的圆满心智也都清净了。
【原文】“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里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们!由于一个世界清净的缘故,多个世界也随之而清净。多个世界清净后,乃至整个宇宙,无穷的时空,十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常住不变。
【原文】“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们!由于虚空平等不动的缘故,应知圆满心智也平等不动。由于四大常住不变的缘故,应知圆满心智常住不变。乃至所有的法门平等不动的缘故,应知圆满心智平等不动。因为圆满心智遍于一切事物,所以随举一事,即见心智。
【原文】“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①。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圆满的心智清净不变,遍布所有的事物,所以你们应当知道六根也遍布所有的法界。由于六根遍满法界,应知六尘也遍满整个法界。由于六尘遍布整个法界,应知四大也遍布整个法界。由于四大遍满整个法界,应知总持法门也遍满整个法界。
【注①】法界:梵名Dharmadhatu。又叫做“法性”,又名“实相”。法界有时代表一个人无限的心智。有时则泛指无穷的时空或宇宙。因为宇宙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各有自体,彼此分界而不相同,所以叫做“法界”。
【原文】“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圆满心智遍布整个宇宙,所以六根六尘的本体属性永不混杂不变坏。由于六根六尘的本体属性不变坏,所以连总持法也不杂乱不变坏。宛如几百只、几千只的灯所发射出来的光,照耀着同一个房间,每一道灯光都相交错,照遍整个房间,而却不杂乱或变坏。
【原文】“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菩萨明白圆满的心智遍布无穷的时空,所以他不会受各种名相的系缚,不追求解脱烦恼。既不厌恶生老病死,也不贪著没有苦恼的永恒境界。不偏敬持戒的人,也不憎恨破戒的人。不特别器重久学之士,也不轻视初入门学习的新手。为什么呢?因为圆满的心智无所不在。每一位众生都具有这种潜在的心智。
【原文】“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今译】“譬如由于性光在眼(喻心智在一切事物),所以能直觉地明白眼前的事物(喻心智圆照一切事物,而不假思惟),使性光遍满所见的事物(喻一切皆觉),因此没有憎恨和贪爱(喻一切事物的本体平等)。为什么呢?因为心智和光的本体是平等无二的,本来就没有憎恨和贪爱。
【原文】“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只① 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们!假如菩萨和末世的众生,能够体察这圆满的心智,日子久了,工夫逐渐纯熟,顿悟心智寂静平等的道理后,就不会执著修行和成就的名相。只有遍照无穷时空的心智存在。而所有的世界都从因缘生起,没有究竟实体。所以好像幻花一样,循著‘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演变,而没有固定的本体或形相。世界空幻生灭,只有圆满的心智常存不变。可是这世界和圆满的心智不即不离。因为世界从缘而生,没有本体,所以说它和心智‘不即’。因为世界不离觉性,当体即真,所以它与心智‘不离’。圆满心智随缘而成十种不同的法界。因为烦恼、无明、业报的束缚而成为凡夫;因为修无为法,解脱烦恼而成为圣者。虽然束缚和解脱不同,但都是缘起而生,没有究竟实体的。所以说‘无缚无脱’。由于圣者和凡夫都以圆满的心智为本体,所以众生本来就具有和圣者一样的潜能。由此观知:众生的生老病死和圣者解脱生死的永恒境界,都如同俗人昨天所作的梦一般。醒来以后终究平等空无所有。
【注①】阿僧只:梵语asamkhya之音译。为印度数目之一,无量数或极大数之意。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只。意译不可算计,或无量数,无央数。据称一阿僧只有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于印度六十种数目单位中,阿僧只为第五十二数。
【原文】“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由此可知:生死和涅槃都是一种幻相。它们本来就无有生灭或来去的现象。所证的道果,都具足在圆满的心智中,所以无所渭得失或取舍。所证得的道果,既然空幻,能证的人又怎会有呢?所以说没有造作涅槃、没有止息妄念、没有任随一切法、也没灭除身心根尘这四件事。在圆满的心智中,能所两忘、对待双绝,没有任何名相存在,而只有圆满清净的心智平等遍照无穷的空间,亘古常存。
【原文】“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今译】“热爱真理的弟子啊!那些菩萨应当依照上面所述的要领去修行,循序渐进,如理思惟,证入圆觉法性,善巧万便开悟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融会贯通这启发心智的妙法,而不感到迷惑。”
【原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今译】当时佛陀为了再阐述这道理,所以说了下面这首诗偈:
普眼汝当知: 普眼菩萨你应知:
一切诸众生, 十方所有的众生,
身心皆如幻。 色身妄心都虚幻。
身相属四大, 四大和合生色身,
心性归六尘。 六根合尘出妄念,
四大体各离, 四大各无真实体,
谁为和合者? 何者才是主人翁?
※ ※
如是渐修行, 如此了知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证得一切清净心。
不动遍法界, 不生不灭遍法界,
※ ※
无作止任灭, 无所作止和任灭,
亦无能证者。 也无能证的行者。
一切佛世界, 十方三世佛世界,
犹如虚空华。 宛如虚空幻觉花。
三世悉平等, 三世平等无变异,
毕竟无来去。 那有来去和生灭?
※ ※
初发心菩萨, 初发慈心的菩萨,
及末世众生, 以及末世的众生,
欲求入佛道, 欲求启发无上慧,
应如是修习。 修习应按此要领。
(本章大意)
在这一章里,普眼菩萨向佛陀问及启发心智的程序和简便方法。佛陀告诉他下面这几个程序:
一、不要执著一切虚幻的事物。
二、修持戒律和禅定,并且找一个宁静的环境居住。
三、常省察自己身体都是由各种器官、肌肉、骨骼和血液等形成的,而进一步探究身体和妄念都是随缘而生,没有真正实在的本体。
四、由于对自身和自心的认识正确,而逐步不会再执著外在的事物。
从这一章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修持戒律的重要,因为戒律是达到自由和智慧必经的途径,每条戒律都有很深的含义及功用,不遵守圣者的教诫,就无法产生宁静的心灵和高超的智慧。
要追求真理,就必须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外在的事物。本着主观的爱好与憎恶,又怎么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呢?所以我们要常反省,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