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一生成办’为用。首先叫你发菩提心,三辈往生要发菩提心。论如此细说,就是要你发菩提心。菩提心浅说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此是最粗浅的说法。以大智慧来说,此论所表达的就是大智慧。发起此心,一向专念,是《无量寿经》所说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此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办’,过去多少生没有成功的事,现在这一生成功了。

我还可以抖胆的向大家说,修什么法门,如果不求生净土,一生成办就没有可能。纵然是有,那是极少的。密法,统计下来,从解放到现在,有六个人化光。中国有十亿人口,解放以来四十年。四十年来,十亿人之中,只有六个。一亿人也摊不到一个,一万万摊零点六,经过四十年。北京才一千多万人口,离一万万还远啦。总之,此百分数看来,是很不容易的。                                           

论上说:‘行者诚能决定信解,知一切佛不离自性’。如果真正能够有决定的信、决定的解,知道一切佛不离开自性。‘起勇猛心,起担荷心’,要觉他,既要觉他,先要自觉。‘便与本师初发心时等无有异’。劝人发菩提心,如果信心有了,决定的信心,知道一切佛不离自性,起了勇猛心、担荷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一样。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就是华严的道理,因果同时。都是‘超情离见’。如果大家都在情见之中,对于这些事就是怀疑,这怎么行?咱们的情见都是错觉。爱因斯坦说都是错觉,佛早就告诉你是妄想出来的。

而且《无量寿经》说如果对于佛的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智、最上胜智,不能明了的话,就是往生,也在边地。若对于佛的智慧能明了,但对于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不能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不能相信自己的本性就是法身,跟法身佛平等平等,无所欠少,你也只能生边地。所以造论者的用心即在此。不但希望大家往生,还希望往生的品位高一点。此即造论的苦心。我们今天有这个共成会聚,也就是希望在这个地方提高一点。这个提高一步,往生之后,你到那边大大的提高一步。如是因,如是果啊!

第四个就是‘用’,就是劝你发菩提心,你这样发菩提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发菩提心是一样的。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样往生,不会落到边地疑城里,多少年不见佛,只有菩萨来跟你说法。为什么?佛跟你说,你也不懂,华严会上的阿罗汉们都如聋如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