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逸 

印度佛教历经千余年的演变,在八世纪后蕴育出次第井然、体系完备的密教系统。由于十世纪中叶后回教徒持续近百年的入侵北印,导致佛教大师们相继播卷西藏,此一系统的精华于是被妥慎而完善地保存在西藏佛教中。民国四十八年(一九五九年)之后,藏传佛教匆促而冒然地跃进了国际舞台。西藏佛教得以在西方世界发扬。

阿底峡尊者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奠基祖师,藏族一般都尊称他为(大佛尊),是十一世纪中叶印度最优秀的知识份子(顶庄严),担任当时佛教中心超岩寺的上座。他在六十一岁高龄时(西元一零四二年),不辞艰难翻越崇山峻岭,到达西藏,传布佛法十三年,足迹遍布阿里、卫、藏,是到西藏传播佛法的印度人中活动范围最广阔、影响力最大的人物。这种为道牺牲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法护大师是阿底峡重要的老师之一,阿底峡出家后随其学了数年经论,对经论的了解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境界。这本书即由其传下,讨论佛教实践的重要书籍。

长久以来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偏重于传法灌顶等宗教仪式的实践,忽略了义理已经实践要旨的讨论,因此造成了对藏传佛教的误解,这种误解需由佛教界、学术界等各方面的人士一齐努力来化解。这样必能带动佛教界重视藏传佛教,重新研究藏传佛教中义理及实践的部分,给予它一种新的定位,如此不但能为传统的中国佛教注入新的血液,对信徒而言也一定利益良多。

(本文作者现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