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说
韩清净科记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一
己二、处择摄2 庚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行择摄。处择摄,我今当说。
庚二、总别标释2 辛一、第一总别2 壬一、总嗢柁南
总嗢柁南曰:
初安立等智同等 最后当知离欲等
壬二、别嗢柁南4 癸一、安立摄2 子一、颂标列
别嗢柁南曰:
安立与差别 愚不愚教授 解脱烦恼业 皆广说应知
子二、长行释8 丑一、安立2 寅一、标列
由五种相,当知安立诸受差别。一、自性故;二、所依故;三、所缘故;四、助伴故;五、随转故。
寅二、随释5 卯一、自性
自性故者,谓有三受。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
卯二、所依
所依故者,谓有六种,即眼、耳、鼻、舌、身与意。
卯三、所缘
所缘故者,谓色等六所缘境界。
卯四、助伴
助伴故者,谓想思,或余善、不善、无记心法与此相应。
卯五、随转
随转故者,谓此相应心,由依彼故,三受随转,彼为诸受同生同灭所依止处。
丑二、差别2 寅一、略标列
复次,如是五相安立诸受,当知复有八种差别。一、内处差别,二、外处差别,三、六识身差别,四、六触身差别,五、六受身差别,六、六想身差别,七、六思身差别,八、六爱身差别。
寅二、明建立5 卯一、由三和合义
当知此中,由三和合义,立前三差别。
卯二、由受因缘义
由受因缘义,立第四差别。
卯三、由三和合触果义
由三和合触果义,立第五差别。
卯四、由分别受随言说义3 辰一、标
由分别受随言说义,立第六差别。
辰二、征
所以者何?
辰三、释
受诸受时,作如是想:我今领受此苦、此乐、此非苦乐。亦复为他随起言说。
卯五、由业烦恼二杂染义3 辰一、标
由业、烦恼二杂染义,当知建立第七、第八两种差别。
辰二、征
所以者何?
辰三、释
由于彼受若合、若离,起思造作;如如发起思所造作,如是如是生爱[1]求愿。
丑三、愚2 寅一、泛明一切2 卯一、标列
复次,当知略有二种一切。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切。
卯二、随释2 辰一、少分一切
如说一切皆无常者,当知此依少分一切;唯一切行,非无为故。
辰二、一切一切
言一切法皆无我者,当知此依一切一切。
寅二、释其愚相2 卯一、标列
又由三相,应知是愚。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缘故;三、由果故。
卯二、随释3 辰一、愚自性
愚自性故者,谓由缠故,即是忘失于现在世;由随眠故,即是当来忘失之法。
辰二、愚因缘2 巳一、总标举
愚因缘故者,谓于五相受安立中,不能觉了是无常等;及遍自体初中后位,所有恼乱皆不了故。
巳二、随难释2 午一、标
当知即是于生老病及死法性不能觉了。
谓于五相受安立中等者:五相安立,如前已说。谓自性故、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随转故。无常、苦、空、无我,名无常等。
午二、配
初恼乱者,谓由生故。中恼乱者,谓由病故。后恼乱者,谓由老、死二种法故。
辰三、愚果
愚果故者,谓愁等苦、爱等杂染。
丑四、不愚2 寅一、标列
复次,由三种相,当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碍故;三、由障故。
寅二、随释3 卯一、不愚自性
不愚自性者,谓于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觉了自相、共相,由此能断一切烦恼、能觉圣谛、能证涅槃。
卯二、不愚碍2 辰一、总标
不愚碍者,由四种魔。
辰二、配释
谓由蕴魔,遍一切处随逐义故;由彼天魔,于时时间能数任持障碍义故;死、烦恼魔,能与死生所生众苦作器义故。
卯三、不愚障
不愚障者,谓缘不现见境烦恼,及缘非不现见境缠,或彼随眠。
丑五、教授2 寅一、标列
复次,诸佛世尊、佛圣弟子,由三种相,能正教授诸弟子众。何等为三?一、引导教授;二、随其所应,于所缘境安处教授;三、令所化得自义教授。
寅二、配属
如是教授,如其次第,当知即是三种神变。
当知即是三种神变者:声闻地说:三神变者,一、神境神变,二、记说神变,三、教诫神变。由神境神变,能现种种神通境界,令他于己生极尊重;由彼于己生尊重故,于属耳听瑜伽作意,极生恭敬。由记说神变,能寻求他心行差别。由教诫神变,如根、如行、如所悟入为说正法,于所修行能正教诫。(陵本二十七卷二十二页2321)如次配释三种教授应知。
丑六、解脱4 寅一、能解脱慧
复次,由二种相,应求能成就解脱妙慧。一者、如理闻思久远相续慧,能成就有学解脱;二者、有学久远相续慧,能成就无学解脱。
寅二、解脱成就2 卯一、标列
复次,略有二种解脱成就。一者、有学,二者、无学。
卯二、随释
有学者,谓金刚喻三摩地俱。
谓金刚喻三摩地俱者:此是最后学位摄故。齐此能证有学圆满解脱,故作是说。
无学者,谓彼已上。
谓彼已上者:一切烦恼皆永离系,名彼已上。齐此证得无学圆满解脱,谓从金刚喻三摩地,无间永害一切烦恼品粗重种子故。
寅三、多所作法5 卯一、标
复次,心清净行苾刍,有五种法多有所作。
卯二、征
何等为五?
卯三、列
一、正教授,二、奢摩他支,三、毗钵舍那支,四、无间、殷重加行,五、出世间慧。
卯四、释5 辰一、正教授2 巳一、出三正友
正教授者,谓有三种正友所显。一者、大师;二者、轨范尊重;三者、同梵行者,及住内法在家英睿。如是名为三种正友。
巳二、劝应从求
诸有智者,从彼应求积集善门真正教授。
辰二、奢摩他支
奢摩他支者,谓如有一,具尸罗住,广说应知如声闻地。如是尸罗具足住已,便无有悔;无悔故欢;广说乃至乐故心定。
广说应知如声闻地者:声闻地说:护养定资粮,谓成就戒律仪、根律仪等。如彼广说应知。(陵本三十卷五页2499)
辰三、毗钵舍那支2 巳一、举三言教3 午一、标列
毗钵舍那支者,谓得三种随欲言教。一、圣正言教,二、厌离言教,三、令心离盖趣爱言教。
午二、随释3 未一、圣正言教
云何圣正言教?谓依众圣五无学蕴所有言教。即是宣说诸圣成就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知[2]见。
未二、厌离言教
云何厌离言教?谓依三种令增少欲喜足言教,及依乐断、乐修令离愦闹言教。
未三、令心离盖趣爱言教2 申一、征
云何令心离盖趣爱言教?
申二、释2 酉一、标列
当知此教复有三门。一者、一切烦恼盖离盖趣爱言教,二者、五盖离盖趣爱言教,三者、无明盖离盖趣爱言教。
酉二、随释3 戌一、初言教
当知此中,依为证得断、离、灭界所有言说,是初言教。
戌二、第二言教
依即于彼见胜功德,及于所治盖处诸行深见过患所有言说,当知是名第二言教。
戌三、第三言教
随顺如是缘性缘起所有言说,当知是名第三言教。
午三、总结
如是三种言教,总名毗钵舍那支。
巳二、略摄要义3 午一、略标列
又此言教,以略言之,复有三种。一、能生乐欲言教,二、能正安处资粮言教,三、能正安处作意言教。
午二、别配属
谓圣正言教,名能生乐欲言教;厌离言教,名正安处资粮言教;令心离盖趣爱言教,名正安处作意言教。
午三、释得名
依此言教,胜奢摩他所摄受慧,名毗钵舍那,是故说此言教名毗钵舍那支。
辰四、无间殷重加行2 巳一、征
云何无间、殷重加行?
巳二、释2 午一、略标
谓常所作、委悉所作、勤精进住,当知即依止观加行。
午二、别广2 未一、标列五种
又勤精进应知五种。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不下精进,四、无动精进,五、无喜足精进。
未二、释其渐次
此中最初,当知发起猛利乐欲;次随所欲,发起坚固勇悍方便;次为证得所受诸法,不自轻懱,亦无怯惧;次能堪忍寒热等苦;后于下劣不生喜足,欣求后后转胜转妙诸功德住。
辰五、出世间慧2 巳一、标证得
彼由如是勤精进住,入谛现观,证得诸圣出世间慧。
巳二、释为依2 午一、能除随惑2 未一、总标
于修道中,依止此慧若行、若住,能正除遣所依身中诸随烦恼,令心清净。
未二、别释2 申一、于行位2 酉一、释2 戌一、思惟不净
谓住聚落、或聚落边,若见少壮、端严、美妙形色母邑,即便作意思惟不净,为欲损害缘彼贪故。
戌二、思惟慈相
若遇他人逼迫恼乱,即便作意思惟慈相,为欲损害缘彼瞋故。
酉二、结
如是行时,能正除遣诸随烦恼,令心清净。
申二、于住位
若远离处,修习入出二种息念,除遣欲等诸恶寻思。如是住时,能正除遣诸随烦恼,令心清净。
午二、能除我慢
彼依如是已所证得出世间慧,于一切行修无常想,能正蠲除所余我慢。
卯五、结
如是善士为所依止,复得无倒教授前行,由此渐次能证有学圆满解脱,得金刚喻三摩地故;亦证无学圆满解脱,一切烦恼皆离系故。
寅四、成解脱义2 卯一、征
云何解脱?
卯二、释2 辰一、释得名
谓起毕竟断对治故,一切烦恼品类粗重永息灭故,证得转依,令诸烦恼决定究竟成不生法,是名解脱。
辰二、辨差别2 巳一、无所有处已离欲位
若圣弟子,无所有处已得离欲,唯余非想非非想处所有诸行,复能安住胜有顶定,尔时无间能随证得诸漏永尽。
巳二、无所有处未离欲位
若所余位,虽能渐断彼彼诸漏,然非无间能随证得诸漏永尽,如是乃至无所有处未得离欲。
丑七、广说烦恼16 寅一、三漏3 卯一、欲漏
复次,诸欲界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欲漏。
卯二、有漏
诸色无色二界所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有漏。
卯三、无明漏
若诸有情,或未离欲、或已离欲,除诸外道所有邪僻,分别愚痴所生恶见蔽覆其心;依此恶见,于彼诸欲一分寻求、一分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于彼三界所有无智,总摄为一,立无明漏。
或未离欲或已离欲等者:前约欲界欲贪,说名欲漏。诸色无色二界有贪,说名有漏。今此总约三界无智,立无明漏。于三界中诸有情类,或未离欲、或已离欲,若为外道恶见所覆,依此恶见,于彼诸欲一分寻求、一分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应知此非无明漏摄。如其次第,建立欲漏、有漏。前已说故,为简别彼,是故除之。
寅二、九结2 卯一、总标
复次,有九种事能和合故,当知建立九结差别。
当知建立九结差别者:此中九结,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如有寻有伺地说应知。(陵本八卷二页544)
卯二、别释2 辰一、出九事
云何九事?一、依在家品,可爱有情、非有情数,一切境界贪爱缠事。二、即依此品,可恶有情、非有情数,一切境界瞋恚缠事。三、依有情数憍慢缠事。若四、五、六,依恶说法诸出家品,三种邪僻胜解缠事。谓依听闻不正法故,依不如理邪思惟故,依非方便所摄修故,如是差别即为三种。七、于善说法律无胜解缠事。八、依出家品,智贫穷事。九、依在家品,财贫穷事。
辰二、配九结3 巳一、标如应
由此九事,如其所应,当知配属爱等九结。
巳二、释嫉结
此中由嫉变坏心故,于正法内发起法悭,由此当来智慧贫乏。
巳三、指所余
余随所应,配属应知。
寅三、三缚2 卯一、辨因缘2 辰一、举贪缠
复次,由为贪缚所缠缚故,于能随顺乐受境界,心不能舍。
辰二、例瞋痴
如是瞋缚所缠缚故,于能随顺苦受境界,心不能舍;由愚痴缚所缠缚故,于能随顺非苦乐受中庸境界,心不能舍。
卯二、结立缚
由此因缘,故立三缚。
寅四、七随眠3 卯一、释得名
复次,烦恼品所有粗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故。
卯二、明建立2 辰一、总标
当知此复建立七种。由未离欲品差别故,由已离欲品差别故,由二俱品差别故。
辰二、别配
由未离欲品差别故,建立欲贪、瞋恚随眠;由已离欲品差别故,建立有贪随眠;由二俱品差别故,建立慢、无明、见、疑随眠。
卯三、结总摄
如是总摄一切烦恼。
寅五、随烦恼3 卯一、总标
复次,随烦恼者,谓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若忿、若恨,如是广说诸杂秽事。
如是广说诸杂秽事者:如下别释随烦恼相,是名广说应知。
卯二、别释48 辰一、三不善根2 巳一、举贪
当知此中,能起一切不善法贪,名贪不善根。
巳二、例余
瞋、痴亦尔。
辰二、忿
若瞋恚缠,能令面貌惨裂奋发,说名为忿。
辰三、恨
内怀怨结,故名为恨。
辰四、覆
隐藏众恶,故名为覆。
辰五、热恼
染污惊惶,故名热恼。
辰六、嫉
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
辰七、悭
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辰八、诳
为欺罔[3]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名为诳。
辰九、谄
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
辰十、无惭
于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无惭。
辰十一、无愧
于所作罪,望他不耻,故名无愧。
辰十二、七慢7 巳一、慢
于他下劣谓己为胜,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心高举,故名为慢。
巳二、过慢
于等谓胜,于胜谓等,令心高举,故名过慢。
巳三、慢过慢
于胜谓胜,令心高举,名慢过慢。
巳四、我慢
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巳五、增上慢
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令心高举,名增上慢。
巳六、下劣慢
于多胜中,谓己少劣,令心高举,名下劣慢。
巳七、邪慢
实无其德,谓己有德,令心高举,故名邪慢。
辰十三、憍
心怀染污,随恃荣誉形相疏诞,故名为憍。
辰十四、放逸
于诸善品不乐勤修,于诸恶法心无防护,故名放逸。
辰十五、傲
于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
辰十六、愤发
若烦恼缠,能令发起执持刀杖、斗讼违诤,故名愤发。
辰十七、矫
心怀染污,为显己德,假现威仪,故名为矫。
辰十八、诈
心怀染污,为显己德,或现亲事、或行软语,故名为诈。
辰十九、现相
心怀染污,欲有所求,矫示形仪,故名现相。
欲有所求矫示形仪者:声闻地说:又为贪求种种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具因缘,方便显己有胜功德,矫诈构[4]集非常威仪。为诳他故,恒常诈现诸根无掉、诸根无动、诸根寂静,由是令他谓其有德,当有所施、当有所作。所谓承事,供给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陵本二十二卷十页1919)其义应知。
辰二十、研求
现行遮逼,有所乞丐,故名研求。
辰二十一、以利求利
于所得利不生喜足,悦[5]获他利更求胜利,是故说名以利求利。
辰二十二、不敬
自现己[6]德,远离谦恭,于可尊重而不尊重,故名不敬。
辰二十三、恶说
于不顺言性不堪忍,故名恶说。
于不顺言性不堪忍者:谓不堪忍,发言粗犷故。
辰二十四、恶友
诸有朋畴,引导令作非利益事,名为恶友。
辰二十五、恶欲
耽着财利,显不实德欲令他知,故名恶欲。
辰二十六、大欲
于大人所欲求广大利养恭敬,故名大欲。
辰二十七、自希欲
怀染污心,显不实德欲令他知,名自希欲。
辰二十八、不忍2 巳一、举于骂
于骂反骂,名为不忍。
巳二、例于瞋等
于瞋反瞋、于打反打、于弄反弄,当知亦尔。
辰二十九、耽嗜遍耽嗜2 巳一、举于自他
于自诸欲深生贪爱,名为耽嗜。于他诸欲深生贪着,名遍耽嗜。
巳二、例于胜劣
于胜于劣,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辰三十、贪
于诸境界深起耽着,说名为贪。
辰三十一、非法贪
于诸恶行深生耽着,名非法贪。
辰三十二、执着
于自父母等诸财宝不正受用,名为执着。
辰三十三、恶贪
于他委寄所有财物规欲抵拒,故名恶贪。
辰三十四、见有见无有见
妄观诸行为我、我所,或分别起、或是俱生,说名为见。萨迦耶见为所依止,于诸行中发起常见,名为有见。发起断见,名无有见。
辰三十五、五盖
当知五盖,如前定地已说其相。
如前定地已说其相者:谓如三摩呬多地说应知。(陵本十一卷三页845)
辰三十六、[梦-夕+登]瞢
不如所欲,非时睡缠之所随缚,故名[梦-夕+登]瞢。
辰三十七、不乐
非处思慕,说名不乐。
辰三十八、频申
粗重刚强,心不调柔,举身舒布,故曰频申。
辰三十九、食不知量
于所饮食不善通达若过、若减,是故名为食不知量。
辰四十、不作意
于所应作而便不作,非所应作而更反作,如所闻思修习法中,放逸为先,不起功用,名不作意。
辰四十一、不应理转
于所缘境深生系缚,犹如美睡隐翳其心,是故说名不应理转。
辰四十二、心下劣
自轻懱故,名心下劣。
辰四十三、抵突
为性恼他,故名抵突。
辰四十四、諀訾
性好讥嫌,故名諀訾。
辰四十五、不纯直
欺诳师长、尊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纯直。
辰四十六、不和软
身语二业皆悉高疏,其心刚劲,又不清洁,名不和软。
辰四十七、不随顺同分而转
于诸戒、见、轨则、正命皆不同分,名不随顺同分而转。
辰四十八、八寻思8 巳一、欲寻思
心怀爱染,攀缘诸欲,起发意言,随顺随转,名欲寻思。
随顺随转者:引发令生,是名随顺。生已相续,是名随转。
巳二、恚寻思
心怀憎恶,于他攀缘不饶益相,起发意言,随顺随转,名恚寻思。
巳三、害寻思
心怀损恼,于他攀缘恼乱之相,起发意言,余如前说,名害寻思。
巳四、亲里寻思
心怀染污,攀缘亲戚,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亲里寻思。
巳五、国土寻思
心怀染污,攀缘国土,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国土寻思。
巳六、不死寻思
心怀染污,攀缘自义,推托迁延,后时望得,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不死寻思。
巳七、轻懱相应寻思
心怀染污,攀缘自他若劣若胜,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名轻懱相应寻思。
巳八、家势相应寻思
心怀染污,攀缘施主往还家势,起发意言,随顺随转,是名家势相应寻思。
卯三、指余
愁、叹等事,如前应知。
愁叹等事如前应知者:谓如前说愁、叹、苦、忧、恼诸相差别应知。(陵本八十八卷三页6644)
寅六、缠2 卯一、标一切
复次,一切烦恼皆有其缠,由现行者悉名缠故。
卯二、释建立2 辰一、标唯八种
然有八种诸随烦恼,于四时中数数现行,是故唯立八种为缠。
辰二、释于四时4 巳一、于修学戒时
谓于修学增上戒时,无惭、无愧数数现行,能为障碍。
巳二、于修学心时
若于修学增上心时,惛沈、睡眠数数现行,能为障碍。
巳三、于修学慧时
若于修学增上慧时,简择法故,掉举、恶作数数现行,能为障碍。
巳四、于受用财法时
若同法者展转受用财及法时,嫉妒、悭吝数数现行,能为障碍。
寅七、四暴流2 卯一、约界系辨2 辰一、举欲暴流
复次,欲贪瞋等欲界所系烦恼行者,欲界所系上品烦恼未断、未知,名欲暴流。
辰二、例余随应
有、见、无明三种暴流,如其所应,当知亦尔。
卯二、约补特伽罗辨2 辰一、除外道摄
谓于欲界未得离欲,除诸外道,名欲暴流。已得离欲,名有暴流。
辰二、诸外道摄
若诸外道,从多论门,当知有余二种暴流。谓诸恶见略摄为一,名见暴流;恶见因缘略摄为一,说名第四无明暴流。
寅八、轭
复次,若诸烦恼等分行者,非增非减,即上所说一切烦恼,说名为轭。
寅九、四取2 卯一、略显
复次,当知依于二品建立四取。一、在家品,二、外道法中诸出家品。当知此中,若所取、若能取、若所为取,如是一切总说为取。
卯二、广释2 辰一、取行相3 巳一、所取
问:何所取?答:欲、见、戒禁、我语是所取。
巳二、能取
问:何能取?答:四种欲贪是能取。
巳三、所为取2 午一、问
问:何所为取?
午二、答4 未一、为得欲等
答:为得诸欲及为受用故,起初取。
未二、为诘他等
由贪利养及以恭敬增上力故,或为诘责他所立论,或为免脱他所征难,起第二取。
未三、为趣离欲
奢摩他支为所依止、为所建立,为欲往趣世间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三摩钵底,起第三取。
未四、为欲随说
为欲随说分别所计作业受果所有士夫,及为随说流转还灭士夫之相,起我语取。
辰二、取建立2 巳一、约二品辨4 午一、标为依
如是四取依于二品,谓受用欲诸在家品,及恶说法毗奈耶中诸出家品。
午二、简此法3 未一、标
由佛世尊每自称言:我为诸取遍知、永断正论大师。故于此法誓修行者,虽带烦恼身坏命终,而不于彼建立诸取。
未二、征
所以者何?
未三、释
彼于诸欲无所顾恋而出家故,于见、戒禁及以我语无执受故。
午三、释建立2 未一、依恶说品2 申一、标列差别
恶说法者有二差别。一、于见爱展转发起怨诤论者,二、能证入世间定者。
申二、配立二取
依于见爱展转发起怨诤论者,建立见取;依能证入世间定者,立戒禁取。
未二、依通二品
二品为依,执着我语,故依俱品立我语取。
午四、释名相3 未一、见
此中见者,谓六十二,如前应知。
谓六十二如前应知者:前说: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常见论、四一分常见论、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说我论者。又有十六有想见论[7]、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此四十四诸恶见趣,是计后际说我论者。(陵本八十七卷二页6558)此应准知。
未二、戒禁
邪分别见之所受持身护、语护,说名为戒;随此所受形服、饮食、威仪行相,说名为禁。
未三、我语2 申一、标
谛故、住故,论说有我,名为我语。
申二、释
执有实物,说名谛故;执可安立,说名住故。
巳二、约爱缘辨
又于此中,欲爱为缘,建立欲取;依止智论,利养恭敬等爱为缘,建立见取;定爱为缘,立戒禁取;有无有爱为缘,立我语取。
寅十、四系
复次,当知四系,唯依外道差别建立,如前应知。
当知四系等者:谓贪身系、瞋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是名四系。唯依外道差别建立。能于色身、名身、趣向、所缘安住事中,令心系缚,故名身系。如前别释应知。(陵本八十七卷十四页6593)
寅十一、五盖建立2 卯一、标
复次,违背五处,当知建立五盖差别。
卯二、列5 辰一、立贪欲盖
一、为在家诸欲境界所漂沦故,违背圣教,立贪欲盖。
辰二、立瞋恚盖
二、不堪忍诸同法者诃谏、驱摈、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瞋恚盖。
辰三、立惛沈睡眠盖
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沈睡眠盖。
辰四、立掉举恶作盖
四、由违背毗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
辰五、立疑盖
五、由违背于法论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
寅十二、株杌
复次,若贪瞋痴缠所缠故,或彼随眠所随眠故,心不调柔,心极愚昧,于得自义能作衰损,故名株杌。
寅十三、三垢3 卯一、贪垢
复次,于弊下境所起贪欲,名为贪垢。
卯二、瞋垢
于不应瞋所缘境事所起瞋恚,名为瞋垢。
卯三、痴垢
于极显现、愚痴众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痴,名为痴垢。
寅十四、烧害
复次,若贪瞋痴数数现行,恒常流溢,烧恼身心,极为衰损,说名烧害。
寅十五、箭
复次,若贪瞋痴远离惭愧,无惭愧故,一向无间,不可制伏,定为伤损,说名为箭。
寅十六、所有
复次,若贪瞋痴惭愧间杂,由相续故非剎那故,有可制伏,说名所有,是系所摄极下秽义。
是系所摄极下秽义者:前说:贪欲身系摄贪所有,瞋恚身系摄瞋所有,余二身系摄痴所有。当知此中,极鄙秽义是所有义。(陵本八十七卷二十四页6626)此应准释。
丑八、广说业2 寅一、业杂染2 卯一、唯恶行摄2 辰一、释体义3 巳一、出体2 午一、举不善身业
复次,一切不善身业名为恶行。
午二、例语意二业
如说身业,语业、意业,当知亦尔。
巳二、释名
由此恶业数现行故,于诸恶趣或已随得、或当随得、或现随得,是故说彼名为恶行。
或已随得等者:随谓随逐,粗重所摄。得谓证得,彼果所摄。
巳三、显义
由此示现业杂染义。烦恼杂染前已显了。
辰二、辨安立2 巳一、标列二论
复次,有二安立业杂染论。一者、邪论,二者、正论。
巳二、别释其相2 午一、邪论3 未一、举论说
言邪论者,谓如是说:若有故思,凡所造作诸不善业,一切决定当受恶趣。
未二、斥彼非3 申一、标
此论便谤修行梵行能证涅槃。
申二、征
何以故?
申三、释
诸有情类不易可得,于现法中无有故思造不善业,况在余生。若彼决定感恶趣者,便应无有解脱可得。
未三、结当知
是故当知此为邪论。
午二、正论2 未一、举论说2 申一、亦作亦增长业
若如是说:诸有故思造不善业,此业亦作亦增长者,定于当来受不可爱恶趣异熟。
申二、虽作不增长业2 酉一、明顺受
若有虽作不增长者,彼彼法受为依止故,诸所造作或乐、或苦,当于造时,于现法中,此业决定或顺乐受、或顺苦受。
彼彼法受为依止故等者:此中义显顺所受业。或顺乐受、或顺苦受,然以法受为依,或乐、或苦,而非一向由乐俱行、或苦俱行。业各有顺乐、顺苦差别,不决定故。集论中说:乐俱行业,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苦俱行业,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集论五卷七页31,680a)由是此说,诸所造作或乐、或苦。
酉二、辨追悔2 戌一、无追悔
诸有造作如是业已,若无追悔、不修对治补特伽罗,彼于此业若更增长、若不增长,此业虽定顺现法受,亦转令成顺恶趣受,于现法中能障解脱。
戌二、有追悔
诸有造作如是业已,若生追悔、修习对治补特伽罗,彼于此业若不增长、若更增长,此业虽是顺恶趣受,亦转令成顺现法受,不障解脱。
未二、结当知
是故此论,不名诽谤修习梵行能证涅槃。当知此论是为正论。
此业虽定顺现法受等者:顺生现苦,名顺现法受。顺生当苦,名顺恶趣受。此中义显业有转变,应受现法轻苦,转成当来恶趣重苦故。下说追悔、修习对治补特伽罗,与此相违,应知其相。
卯二、通诸业摄3 辰一、明对治3 巳一、标具阙
复次,若有阙于十种对治,为业杂染之所染污;若有会遇如是十种,便得清净。
巳二、列种类
一者、若由如是对治,虽有作业,而无增长,彼望当来成不定受。二者、若由如是对治,虽未永断而更不受。三者、若由如是对治,永断离系。四者、守护诸根门故,善修其身,为欲修习增上戒学。五者、修习增上戒已,为欲修习增上心学。六者、修习增上心已,为欲修习增上慧学。七者、修习增上慧已,为断诸漏。八者、猛利意乐修习。九者、长时修习。十者、无量门对治修习。
巳三、结染净
若有不会如是十种业对治者,为业杂染之所染污;与此相违,当知清净。
辰二、辨安住3 巳一、总标
复次,于现法中,不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者,彼先造作恶不善业亦令增长,于当来世令其杂染。若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者,彼不杂染。
巳二、双征
云何于现法中,不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云何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
巳三、别释2 午一、不善防护2 未一、出种类
不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者,谓如有一,于诸不善身语意业缠所发起,能誓远离;然于能起不正作意相应无明,犹故发起。又于诸善身语意业受学随转。
又于诸善身语意业受学随转者:福、不动行,总名诸善身语意业。彼于因果不知出离,唯依教法,或依诲法,亦于能起不正作意相应无明,犹故发起,是名受学随转。
由此因缘,于现法中,于诸烦恼、邪欲寻求、所作众苦无有差别。
未二、明杂染
彼唯即于此誓受远离,便生喜足,于现法中不起圣道,不证涅槃。彼虽如是防护而住,于现法中暂时不作恶不善业,然为烦恼随眠缠缚。既终殁已,后有续生;随所受身,依先业缘广起杂染。
于诸烦恼邪欲寻求所作众苦者:谓生等苦,随业所作,业复以诸烦恼邪欲寻求为其因缘。此中义显烦恼、业、生三种杂染,如次配释应知。
午二、善防护2 未一、标列差别
若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者,有此差别。谓此依彼誓受远离,不造新业,故业虽熟,暂触异熟寻能变吐。
未二、成善护住2 申一、由无杂染3 酉一、标堪能
彼唯于此誓受远离不生喜足,于现法中能起圣道,亦能证得彼果涅槃。
酉二、释证得2 戌一、有余依涅槃
彼于尔时,乃至有识身相续住,恒受先业所感诸受。于现法中,彼有识身,乃至寿量未灭尽位,常相续住。
戌二、无余依涅槃
寿量若尽,舍有识身,于后命根更不成就。由是因缘,识与一切诸受俱灭,后不相续,彼如影受与其识树皆灭尽故,遍于一切不可施设。
酉三、摄略义
彼于尔时,由二因缘,先所作业于当来世不能为染。一、由烦恼为其助伴令杂染者无余断故;二、由依此诸行相续成熟杂染无余灭故。
申二、由证恒住2 酉一、释多差别
彼于尔时,诸有情所善友意乐相续转故,名无怨心;于彼所缘瞋恚断故,名无恚心;于业异熟深见过患增上缘力誓远离故,名无染心;已具获得能对治彼诸圣道故,名无颠倒善解脱心。彼由如是,能具证得六种恒住。
酉二、结异先住
若有于彼多所住者,于现法中,虽有种种诸恶不善业缘间杂,由此远离,一向成善。由是因缘,当知此与先防护住有其差别。
若有于彼多所住者等者:谓如前说,于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多修习故。
辰三、辨施设3 巳一、施设领受业异熟论2 午一、总标
复次,当知施设领受业异熟论,由五种相成其杂染,由五种相成不杂染。
午二、别辨2 未一、成杂染3 申一、征
云何名为由五种相成其杂染?
申二、列
谓由施设恶因论故,亦由施设无因论故,及由施设恶因、无因有三过故。
申三、释3 酉一、施设恶因论
此中施设恶因论者,谓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士夫补特伽罗,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如是或谓自在、变化等因所作。
酉二、施设无因论
施设无因论者,谓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士夫补特伽罗,诸所领受,当知一切无因无缘。
酉三、施设恶因无因有三种过2 戌一、征
云何施设恶因、无因有三种过?
戌二、释2 亥一、别辨相3 天一、诸不善受因不成过3 地一、标
谓现法中,不善俱行不善诸受,宿世业为因亦有过失,现法业为因亦有过失。
地二、释2 玄一、宿业为因2 黄一、标过
若言此受宿世恶业以为因者,是则有一,依于不善诸乐法受,而有其乐不善受生,此用宿世诸不善业以为因生,不应道理。
依于不善诸乐法受等者:谓依过去不善诸乐法受,应感苦异熟果。而于现法感乐异熟不善受生,谓是宿业为因,不应道理。
黄二、释非
何以故?非彼宿世诸不善业于现法中感乐异熟,应正道理。
玄二、现业为因
若言此受用现法中恶业为因,是则退失自意所立诸恶因论及无因论,谓诸所受皆宿因作,乃至广说。
地三、结
是名初过。
乃至广说者:谓如前说,自在变化等因所作,或复一切无因无缘,是名广说应知。
天二、谤精进过
又若说言:诸不善法皆用宿世恶业为因。是则决定所有善法,亦用宿世善法为因。如是所有不善对治,诸善加行俱生精进,皆成无用。如是名为第二过失。
天三、谤正智过2 地一、辨2 玄一、举难2 黄一、无观察智难
又若现在无有士用,是则应无依善不善审正观察是所应作、所不应作。
黄二、无如实智难
又如实智应成无用。谓了知已,此我应转、此我应成。
此我应转等者:转谓转舍,了知染已,此应转故。成谓成就,了知净已,此应成故。
彼非有故,此亦非有,故如实智理不成就。
玄二、出过
智不成故,念不安住;念不住故,无三摩地;无有定故,不正寻思,令心迷乱;心迷乱故,便应欣慕愚夫同意所乐诸根;由彼获得愚夫同意所乐法故,是则退失并沙门法及沙门论。
地二、结
如是名为第三过失。
彼非有故等者:谓彼现在士用若许非有,此如实智亦应非有故。
亥二、摄略说
若略说此,有三种过。谓现在世诸不善受因不成过、谤精进过、谤正智过。
未二、成不杂染3 申一、征
云何施设领受一切业异熟论,由五种相成不杂染?
申二、列
谓若能领受者,若由此领受,若如是领受,若领受时如是杂染、如是清净。
申三、释4 酉一、能领受者
当知此中,依五取蕴,施设假名补特伽罗为领受者。
酉二、由此领受
即此假者,由六触处故能领受。
酉三、如是领受
于母胎中四种差别,谓依精血大种所造,诸业、烦恼之所摄受,结生相续有取之识,及母腹中所有孔穴。
于母胎中四种差别等者:谓如下说:次有名色,次有六处,次触,次受。是名于母胎中四种差别。于入胎时,父母精血为所依止,名依精血大种所造。中有趣生,业、烦恼力为其增上,由是此说诸业、烦恼之所摄受。余文易知。
由如是故,得入母胎;次有名色,次有六处,次触,次受。如是次第而有领受。
酉四、领受时杂染清净2 戌一、总标二因
又即此受,亦用现在触为其因,亦用宿世业等为因。
戌二、别显染净2 亥一、杂染摄2 天一、出因缘
彼若听闻诸不正法、非理作意以为因缘,便触无明触所生受;受为缘故,复生于爱;爱为缘故,复生于取;乃至当来生老死等众苦差别。
天二、明所摄
如是领受诸无明触所生受时,便有杂染所摄二谛。
便有杂染所摄二谛者:此说二谛,谓苦、集谛应知。
亥二、清净摄2 天一、出因缘
与此相违,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便能领受明触所生诸受差别。
天二、明所摄
受此受时,便有清净所摄二谛。
便有清净所摄二谛者:此说二谛,谓灭、道谛应知。
巳二、施设业行过患胜利2 午一、过患摄2 未一、标列
复次,当知施设邪业清净及邪行中,有二过患。何等为二?一、内证稽留过患,二、他所讥毁过患。
未二、随释3 申一、施设邪业清净2 酉一、征
云何施设邪业清净?
酉二、释2 戌一、出彼论
谓如有一,实非大师,妄分别已[8],自称大师。宣说如是邪施设论,谓现法中诸所受苦,一切皆是宿因所作。
戌二、明彼见3 亥一、举二因
彼见宿世诸不善业为二种因,谓现法中诸不善业,皆是宿业串习所引;诸所受苦,亦是彼业之所造作。
亥二、成方便2 天一、由修苦行
由是因缘,修自苦行,令故恶业所招苦果皆悉变吐,更不造作当不善业。
天二、由能防护
于现法中,又能防护身语意住,后当勤修一向善业,令不善法转成非漏。
亥三、显究竟
由此因缘,不善业尽;由彼尽故,众苦亦尽,证苦边际。
申二、邪行3 酉一、征
云何邪行?
酉二、释2 戌一、信非真实
谓如有一,不能了知自业杂染,不能了知彼业对治,又于前后所证差别不如实知。彼成如是愚痴法故,于其师所得无根信,于非信处妄生真实圣教胜[9]解。
戌二、疑不决了2 亥一、由不请问
彼由坠堕非实非理,邪论朋党他回动时,于可疑处而不生疑,不寻求师躬往请问:为能正记,为不能记?为能净疑,为不能净?为一切智、非一切智?
亥二、由毕竟转3 天一、标
大师去世,于所疑处毕竟随转。
天二、征
何以故?
天三、释
大师住世,能为决了此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师灭后,何所请问?云何决了?
酉三、结
是名邪行。
能为决了此一切智等者:谓能决了所可疑处,此邪论师为一切智、非一切智故。
申三、二种过患2 酉一、内证稽留过患3 戌一、征
何缘应知,如是施设令业清净,不应道理?
戌二、释2 亥一、出不应理2 天一、标列二缘
由二缘故,谓彼苦行宿因所作不应理故,由此能尽宿不善业不应理故。
天二、释其所以2 地一、苦非宿作
所以者何?软中上品自苦行缘所逼切时,软中上品苦受生故;即此三品逼缘远离,由所逼切三品苦受不得生故;宿因所作不应道理。
地二、不尽宿业
又此苦行,无有功能令宿所作能感苦受诸不善业成顺乐受,是故彼起如是定见,由自苦行,令宿所作恶业变吐,不应道理[10]。
亥二、别广征诘2 天一、诘宿所作2 地一、总征
若有是事,彼宿所作能顺苦受诸不善业,为能感得于现法中自苦逼切苦受果不?
地二、别诘2 玄一、诘能感得2 黄一、自然变吐难
若言感得此苦受果,修自苦行即为唐捐。受彼果已,自然变吐。若如是者,宿世所作诸不善业,非自苦行所能变吐。
黄二、后果非吐难
又即此业一分可吐。谓现法中受彼果者,若余能顺后所受业,彼于后世当受其果,非自苦行可令其果悉皆变吐。
玄二、诘非感得
若言现在逼切苦受非宿因作,如是所说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不应道理。
天二、诘尽宿业3 地一、出业决定2 玄一、别辨相
如能随顺苦受恶业,不可令其成顺乐受;如是宿世所作能顺乐受善业,不可令其成顺不苦不乐受业。或彼二种顺现法受,不可令其成顺后受;若顺后受,不可令其成无所受。若未成熟,不可令熟;若已成熟,不可彼彼方便令转。
或彼二种顺现法受者:此说二种,即善、恶业应知。
玄二、摄要义
此中所说要略义者,所谓一切善不善业,自性决定、时分决定、品类决定。
地二、诘无堪能2 玄一、随业决定难
若如是者,随业决定,必能摄受如是类果。于中更自受逼切苦,复何所用。
玄二、随自所许难
又若此受宿业因感,彼自所许令业一分灭[11]尽可得少分胜利。由是因缘,如此所计少分胜利亦无所有。
地三、结终无脱
如是则为极自稽留业所缚故,终无解脱。
戌三、结
由此道理,是名于此邪论邪行第一过患,谓于内证自义稽留。
酉二、他所讥毁过患2 戌一、征
云何他所讥毁过患?
戌二、释2 亥一、出彼论行2 天一、标
谓彼依止二种邪论,发起三种自苦恼行。
天二、释2 地一、二种邪论2 玄一、第一邪论
若作是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是名第一邪论,谓恶因论。
玄二、第二邪论
复有说言:如彼最初自在变化,从是已后,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业所作。是名第二邪论,谓恶因论。
地二、三自苦行2 玄一、标
三种自苦行者,谓身语意护。
玄二、释3 黄一、身护
身护者,谓不以身与余有情共相杂住,唯往山林、阿练若处,独居闲静,都无所见而修苦行。
黄二、语护
语护者,谓彼受持默无言禁。
黄三、意护
意护者,谓心忍受自逼切苦。
亥二、显他讥毁2 天一、出其因缘2 地一、标
彼起如是欲乐言说,为他显示,由此二种所见圆满,及由三种苦行圆满,能越众苦。然其自苦不能越度,是故为他之所讥毁。
地二、释
若诸所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亦是自在变化因作,亦是三种苦行能越因之所作,是则三种修苦行俱所受众苦,定是宿世黑业所感,亦是暴恶自在所化,三种苦行皆不能越,是故于今受斯苦受。
天二、结名过患
若彼虽复内证稽留,而有为他所称赞者,犹尚不可,况此为他称赞胜利亦无所有,是故名为第二过患。由此分故,唯可讥毁。
午二、胜利摄2 未一、标列
复次,与上相违,当知施设正业染净及正行中,有二胜利。一者、内证无滞胜利,二者、他所称赞胜利。
未二、随释3 申一、施设正业染净2 酉一、辨2 戌一、施设业杂染论3 亥一、征
云何施设业杂染论?
亥二、释
谓有二业。一者、善业,二、不善业。于过去世已曾造作善不善业,今现法中受爱非爱异熟果等。受爱非爱果差别时,更复造作善不善业,由此当来受爱非爱异熟果等。
亥三、结
如是名为业杂染论。
受爱非爱异熟果等者:此中等言,等取余等流果及增上果应知。
戌二、施设业清净论3 亥一、征
云何施设业清净论?
亥二、释
谓如有一,不造新业,故业触已,寻复变吐,由对治力永断无余,故得清净。
亥三、结
如是名为令杂染业得清净论。
酉二、结
如是施设正业染净,名无上论。
申二、正行3 酉一、征
云何正行?
酉二、释2 戌一、由闻思
谓如有一,于正法中成就多闻,于业杂染及以清净,正知杂染、清净相已,舍不善业,修习善业。
戌二、由修治3 亥一、修习止观2 天一、总标
彼于闻思如理作意勤方便已,为证修故,住空闲处,净修治心,令离诸盖及众苦法。
天二、别释2 地一、令离诸盖2 玄一、止所对治
为欲断除贪欲、瞋恚、掉举恶作,以九种行安住其心,令心弃舍止所对治。
以九种行安住其心者:声闻地说九种心住,其相应知。(陵本三十卷九页2511)
玄二、观所对治
为欲断除惛沈睡眠及以疑盖,分析六事如理作意,修饰其心,令心弃舍观所对治。
分析六事者:声闻地说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其相应知。(陵本三十卷十二页2520)
地二、令离众苦
从彼止观所治出已,能正修学,消伏众苦。
亥二、思择受用2 天一、总标
彼既如是净修其心,令离诸盖众苦法已,复于衣服、饮食、卧具受用仪则,净修其心。
天二、别辨2 地一、受用麤弊
若由习近如是衣服乃至卧具,不善法增,善法退减,即便远离。宁可受用粗弊衣等,惙尔自存,忍受众苦,进修正行。
地二、受用胜妙3 玄一、显过患2 黄一、标流漏
又由二缘,受用胜妙衣服等因,能令生长恶不善法,谓诸妄想不正寻思。
黄二、释二缘
何等二缘?一、于诸善未能长时串修习故,心不调柔;二、于衣服、饮食等事欲贪坚着。
玄二、明思择
由是因缘,修正行者调柔其心,令堪所作;于衣服等欲贪坚着,及诸无常众缘生法,恒常系念,深见过患。
玄三、结无染
尔时虽复受用胜妙衣服等事,而于其中无有[12]杂染。如是行者亦受安乐,亦无有罪。
亥三、通达随眠3 天一、出为染
由奢摩他、毗钵舍那修习力故,净修其心离诸盖已,由思择力,于衣服等邪受用故,虽于尔时暂少成就心一境性,欲贪随眠仍未断故,于当来世复为杂染。
于衣服等邪受用故等者:前说于衣服等欲贪坚着,名邪受用。恒常系念,深见过患,名于尔时暂少成就心一境性。
天二、明修断
彼以妙慧通达是已,便修加行。为毕竟断,受用如法边际卧具,离诸贪着,先善修治正定资粮,渐次乃至能入清净第四静虑。
天三、显解脱
以此为依,证谛现观,随得漏尽心善解脱。于一切苦得离系故,究竟寂静所摄受故,微妙清净一切身心无间满故,一切烦恼永离系故,普能领纳诸无漏受。
酉三、结
是名正行。
申三、二胜利
如是应知内证无滞,及彼相违五种差别他所称赞。
及彼相违五种差别等者:前说他所讥毁过患,谓彼依止二种邪论,发起三种自苦恼行,是名五种差别。今说他所称赞,与彼相违,应知其相。
彼于尔时,从诸盖缠及一切苦心善解脱,于现法中彼诸随眠无余永断,前际、后际业及异熟所有杂染皆善解脱,由于现法获得圣道及道果故。
巳三、施设补特伽罗差别3 午一、标
复次,略有三种补特伽罗。
午二、列
一者、未入圣教异生,二者、已入圣教有学,三者、已入圣教异生。
午三、释2 未一、标由三相
由三种相,应知最初补特伽罗。第二、第三,当知亦尔。
未二、释其差别3 申一、未入圣教异生2 酉一、征
云何三相,应知最初补特伽罗?
酉二、释3 戌一、有断非生2 亥一、标类
谓初有一补特伽罗,已得成就世间正见,了知有施,乃至广说。
了知有施乃至广说者:谓有施与、有爱养、有祠祀,与彼一切诽谤邪见相违,故名正见。有寻有伺地广说诸邪见相应知。(陵本八卷十四页[13]611)
亥二、辨相2 天一、出随转
彼于异时,闻不正法为因缘故,而便发起非理作意。世间正见临将欲灭,虽未一切悉皆已灭,而堪能灭;又彼所治诽谤邪见临将欲生,虽未已生,而堪能生。
天二、明断生
彼于中间,听闻正法为因缘故,遂还发生如理作意。彼临欲生诽谤邪见不现行故,说名为断;然其正见先成就故,不名为生。
戌二、有生非断
第二,有一补特伽罗,不成正见及以邪见,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尔乃发生世间正见。彼于邪见不名为断,先不成故。
戌三、亦断亦生
第三,有一补特伽罗,成就邪见,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断灭邪见,生起正见。
申二、已入圣教有学2 酉一、征
云何三相,应知第二补特伽罗?
酉二、释2 戌一、标类
谓于佛等已得证净。
戌二、辨相3 亥一、有生非断
彼于佛等先所现起一切无智,当于诸谛得现观时先已断尽,是故于今不名为断;而于佛等证净俱行明现前故,说名为生。
亥二、有断非生
即以学道断修所断余品无明,而于其明不名生起,此道与先种类同故。
亥三、亦断亦生
彼无学道将现在前,修断无明皆悉灭尽,又能生起诸无学明。
申三、已入圣教异生2 酉一、征
云何三相,应知第三补特伽罗?
酉二、释2 戌一、标类
谓闻无我相应正法。
戌二、辨相3 亥一、有断非生
初但由闻发生信解,而未悟入。彼于无我生信解故,能断我见;未悟入故,不得名为生无我见。
亥二、有生非断
如所闻法,复能如理正思惟时,于无我理能悟入故,乃得名为生无我见,于彼随眠而未能断。
亥三、亦断亦生
从此已后,由修道力,证谛现观,方断随眠,发生无漏。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九
[1] 「愛」,陵本作「受」。
[2] 「知」,大正作「智」。
[3] 「罔」,大正、陵本作「誷」。
[4] 「構」,鉛版等披尋記作「橫」,韓清淨手稿無誤。卷二十二原文作「構」。
[5] 「悅」,大正作「說」。
[6] 「己」,陵本作「已」。
[7] 「有想見論」,披尋記原作「有想論」。卷八十七原文作「有想見論」。
[8] 「已」,大正作「己」。
[9] 「勝」,鉛版等披尋記作「聖」。陵本原作「勝」,韓清淨未改之。
[10] 大正、陵本無「不應道理」一句。
[11] 「滅」,大正作「減」。
[12] 「有」,大正作「所」。
[13] 「十四頁」,披尋記原作「四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