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说
韩清净科记
摄释分之上
甲三、摄释分2 乙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释[1]摄决择。云何摄释?
乙二、略广标释2 丙一、嗢柁南标
总嗢柁南曰:
体释文义法 起义难次师 说众听赞佛 略广学胜利
丙二、长行释3 丁一、略标列2 戊一、体
云何为体?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
文是所依等者:如下释言,文有六种,义有十种。文能显义,是故说言文是所依。义待文显,是故说言义是能依。
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
戊二、释
云何为释?谓略有五。一者、法,二者、等起,三者、义,四者、释难,五者、次第。
丁二、广别释2 戊一、体摄2 己一、文4 庚一、征
云何为文?
庚二、标
谓有六种。
庚三、列
一者、名身,二者、句身,三者、字身,四者、语,五者、行相,六者、机请。
庚四、释3 辛一、别辨相4 壬一、名句文身2 癸一、释差别3 子一、名身2 丑一、标体性
名身者,谓共知增语。
谓共知增语者:诸有情众共所了知,是名共知。简非圣者自内所证,故作是说。
丑二、辨种类2 寅一、标列
此复略说有十二种。一者、假立名,二者、实事名,三者、同类相应名,四者、异类相应名,五者、随德名,六者、假说名,七者、同所了名,八者、非同所了名,九者、显名,十者、不显名,十一者、略名,十二者、广名。
寅二、随释12 卯一、假立名
假立名者,谓于内假立我及有情、命者等名,于外假立瓶、衣等名。
卯二、实事名
实事名者,谓于眼等、色等诸根义中,立眼等名。
卯三、同类相应名
同类相应名者,谓有情、色、受、大种等名。
卯四、异类相应名
异类相应名者,谓佛授、德友、青、黄等名。
卯五、随德名
随德名者,谓变碍故名色,领纳故名受,发光故名日,如是等名。
卯六、假说名
假说名者,谓呼贫名富,若余所有不观待义,安立其名。
卯七、同所了名
同所了名者,谓共所解想。
卯八、非同所了名
与此相违,是非同所了名。
卯九、显名
显名者,谓其义易了。
卯十、不显名
不显名者,谓其义难了,如达罗弭荼[2]明呪等。
卯十一、略名
略名者,谓一字名。
卯十二、广名
广名者,谓多字名。
子二、句身2 丑一、标体性
句身者,谓名字圆满。
丑二、辨种类2 寅一、标列
此复六种。一者、不圆满句,二者、圆满句,三者、所成句,四者、能成句,五者、标句,六者、释句。
寅二、随释3 卯一、不圆满句圆满句2 辰一、标相
不圆满句者,谓文不究竟,义不究竟。当知复由第二句故,方得圆满。
辰二、例说
如说: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善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若唯言诸恶,则文不究竟。若言诸恶者,则义不究竟。更加莫作,方得圆满,即圆满句。
卯二、所成句能成句2 辰一、标相
所成句者,谓前句由后句方得成立。
辰二、例说
如说:诸行无常,有起尽法,生必灭故,彼寂为乐。此中为成诸行无常,故次说言有起尽法。前是所成,即所成句;后是能成,即能成句。
卯三、标句释句
标句者,如言善性。释句者,谓正趣善士。
子三、字身
字身者,谓若究竟、若不究竟,名句所依四十九字。
癸二、总料简3 子一、辨宽狭
此中欲为名首,名为句首。句必有名,名必有字。若唯一字,则不成句。又若有字名所不摄,唯字无名。
子二、明施设3 丑一、出所为
问:何因缘故,施设名等三种身耶?答:为令领受诸增语触所生受故。
丑二、辨彼义3 寅一、名义2 卯一、问
问:名是何义?
卯二、答3 辰一、令共了知
答:能令种种共所了知,故名为名。
辰二、令意作相
又能令意作种种相,故名为名。
辰三、由言呼召
又由语言之所呼召,故名为名。
寅二、句义
摄受诸名,究竟显了不现见义,故名为句。
寅三、文义
随显名句,故名为文。
丑三、释经说3 寅一、举异名
如世尊说:增语、增语路,乃至广说。
寅二、释差别3 卯一、增语增语路
此中增语者,谓一切众同类相应名。增语路者,谓并众同类欲,能起彼故。
卯二、词及彼路
词者,谓彼相应语。又即此语,各别于彼彼处若标、若释,彼所依处名为彼路。
卯三、施设及彼路
施设者,谓一一分别施设建立。彼所依处名为彼路。
寅三、随难释
欲即是词,无有别欲。此即增语施设之路。
一切众同类相应名等者:前说同类相应名者,谓有情、色、受、大种等名。如是一切共所了知,此名增语。于此一切乐欲宣说,是名众同类欲。
子三、辨依处
又名身等略有六种依处。一者、法,二者、义,三者、补特伽罗,四者、时,五者、数,六者、处所。彼广分别,当知已如闻所成地。
当知已如闻所成地者:闻所成地说:声闻处略有六相。一、法施设建立相,二、义施设建立相,三、补特伽罗施设建立相,四、时施设建立相,五、数施设建立相,六、处所根栽施设建立相。如彼别释应知。(陵本十五卷二十页1352)
壬二、语2 癸一、略标列
语者,当知略具八分。谓先首、美妙等。由彼语文句等相应,乃至常委分资粮故,能说正法。
先首美妙等者:义如下释。又有寻有伺地说:趣涅槃宫,故名先首。文句可味,故名美妙。善释文句,故名分明。显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摄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劳。离爱味心之所发起,故名无所依止。不过度量,故名非可厌逆。相续广大,故名无边无尽。(陵本八卷十二页600)文虽有别,其义大同。
癸二、随别释2 子一、八支成就摄2 丑一、辨相8 寅一、先首语
先首语者,趣涅槃宫为先首故。
寅二、美妙语
美妙语者,其声清美,如羯罗频迦音故。
寅三、显了语
显了语者,谓词句文皆善巧故。
寅四、易解语
易解语者,巧辩说故。
寅五、乐闻语
乐闻语者,引法义故。
寅六、无依语
无依语者,不依希望他信己[3]故。
寅七、不违逆语
不违逆语者,知量说故。
寅八、无边语
无边语者,广大善巧故。
丑二、显德2 寅一、标
如是八种语,当知略具三德。
寅二、配
一者、趣向德,谓初一种。二者、自体德,谓次二种。三者、加行德,谓所余种。
子二、语具圆满摄8 丑一、相应
相应者,谓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种道理相应故。
又依四种道理相应者: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是名四种道理。如声闻地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五卷九页2105)
丑二、助伴
助伴者,能成次第故。
丑三、随顺
随顺者,谓解释次第故。
丑四、清彻
清彻者,文句显了故。
丑五、清净资助
清净资助者,善入众心故。
丑六、相称
相称者,如众会故。
丑七、应顺
应顺者[4],称法故、引义故、顺时故。
丑八、常委分资粮
常委分资粮者,审悉所作、恒常所作,故名常委;彼分者,谓正见等,此是彼资粮故。
常委分资粮等者:恒常所作、审细所作,精勤修习菩提分法,能引正见,证真解脱,名常委分。善说法语,与为增上,名此是彼资粮。
壬三、行相
行相者,谓诸蕴相应、诸界相应、诸处相应、缘起相应、处非处相应、念住相应。如是等相应语言,或声闻说、或如来说、或菩萨说,是名行相。
壬四、机请2 癸一、略标相
机请者,谓因机请问而起言说。
癸二、广差别2 子一、总标
此复根等差别,当知有二十七种补特伽罗。
子二、别列7 丑一、由根差别
此中由根差别,故成二种。一者、钝根,二者、利根。
丑二、由行差别
由行差别,故成七种。谓贪等行,如声闻地已说。
如声闻地已说者:声闻地说钝根、利根二种补特伽罗,是名由根差别。又说贪增上、瞋增上、痴增上、慢增上、寻思增上、得平等、薄尘性七种补特伽罗,是名由行差别。如彼一一别释应知。(陵本二十六卷二页2171)
丑三、由众差别
由众差别,故成二种。一者、在家众,二者、出家众。
由众差别等者:自下由愿差别,由可救、不可救差别,由加行差别,由种类差别,皆如显扬论一一别释应知。(三卷十三页31,494b[5])
丑四、由愿差别
由愿差别,故成三种。一者、声闻,二者、独觉,三者、菩萨。
丑五、由可救不可救差别
由可救、不可救差别,故成二种。谓般涅槃法、不般涅槃法。
丑六、由加行差别
由加行差别,故成九种。一、已入正法,二、未入正法,三、有障碍,四、无障碍,五、已成熟,六、未成熟,七、具縳,八、不具缚,九、无缚。
丑七、由种类差别
由种类差别,故成二种。一者、人,二者、非人。
辛二、总显义2 壬一、标四相
如是六文,总有四相,说名为文。
壬二、释差别4 癸一、所说相
一、所说相,谓名身等,行相为后。
癸二、所为相
二、所为相,谓机请摄二十七种补特伽罗。
癸三、能说相
三、能说相,谓语。
癸四、说者相
四、说者相,谓声闻、菩萨及与如来。
辛三、结名文
如是六种皆显于文,若阙一种,不能显义。由能显义,是故名文。
己二、义3 庚一、征
云何为义?
庚二、释2 辛一、长行2 壬一、略标列
当知略有十种。一者、地义,二者、相义,三者、作意等义,四者、依处义,五者、过患义,六者、胜利义,七者、所治义,八者、能治义,九者、略义,十者、广义。
壬二、随别释8 癸一、地义2 子一、略
地义者,略有五地。一者、资粮地,二者、加行地,三者、见地,四者、修地,五者、究竟地。
子二、广
又广分别有十七地,谓五识身地为初,无余依地为后。
癸二、相义2 子一、略辨3 丑一、初五相
相义者,当知有五种相。一者、自相,二者、共相,三者、假立相,四者、因相,五者、果相。如是五相,如思所成地已辩。
如思所成地已辩者:思所成地说:所观有法略有五种。一、自相有法,二、共相有法,三、假相有法,四、因相有法,五、果相有法。如彼一一别释应知。(陵本十六卷二页1365)
丑二、次五相
复有五相。一者、异门相,二者、瑜伽相,三者、转异相,四者、杂染相,五者、清净相。如是五相,当知如前处处分别。
复有五相等者:谓一切法异门安立,名异门相。诸瑜伽师次第修习,名瑜伽相。此有四种,或有九种。四种瑜伽者,一、信,二、欲,三、精进,四、方便。九种瑜伽者,一、世间道,二、出世道,三、方便道,四、无间道,五、解脱道,六、胜进道,七、软品道,八、中品道,九、上品道。三界五趣流转变易,名转异相。余二易知。
丑三、后五相2 寅一、标列
复有五相。一者、所诠相,二者、能诠相,三者、此二相应相,四者、执着相,五者、不执着相。
寅二、随释5 卯一、所诠相
所诠相者,谓相等五法,如五事中已说。
如五事中已说者:相、名、分别、真如、正智,是名五事。如菩萨地广说应知。(陵本七十二卷四页5569)
卯二、能诠相2 辰一、出体性
能诠相者,谓即于彼依止名等,为欲随说自性、差别所有语言,应知此即是遍计所执自性相。
辰二、举异名
此遍计所执自性有差别名,所谓亦名遍计所执,亦名和合所成,亦名所增益相,亦名虚妄所执,亦名言说所显,亦名文字加行,亦名唯有音声,亦名无有体相,如是等类差别应知。
卯三、此二相应相
此二相应相者,谓所诠、能诠更互相应,即是遍计所执自性执所依止。
所诠能诠更互相应等者:摄大乘论颂云:相应自性义,所分别非余,字展转相应,是谓相应义。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非诠不同故,一切不可言。(摄论三卷九页31,147c)由是当知此所说义。
卯四、执着相
执着相者,谓诸愚夫,无始时来相续流转,遍计所执自性执及彼随眠。
卯五、不执着相
不执着相者,谓已见谛者,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及彼习气解脱。
子二、广指
若正分别,如思所成地,应知其相。
若正分别等者:由三种相名正分别。一、由自性清净,二、由思择所知,三、由思择诸法。如思所成地别释应知。(陵本十六卷一页1361)
癸三、作意等义2 子一、别辨观门5 丑一、七作意
作意等义者,谓七种作意。即了相等,如前声闻地已说。
如前声闻地已说者:声闻地说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陵本三十三卷二页2674)如彼别释应知。
丑二、十智
复有十智。一者、苦智,二者、集智,三者、灭智,四者、道智,五者、法智,六者、种类智,七者、他心智,八者、世俗智,九者、尽智,十者、无生智。此亦如前声闻地辩。
此亦如前声闻地辩者:如前建立所知诸法差别。谓有五品所知差别,及此五品所知作业。(陵本六十九卷八页5201)[6]于中十智,随应配属,如彼释相应知。原文应属决择分思所成地,误列声闻地中,此亦随误。
丑三、六识身
复有六识身,所谓眼识乃至意识。此亦如前五识身地、意地已辩。
此亦如前五识身地意地已辩者:前说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意自性,谓心、意、识。如彼别释应知。(陵本一卷五页5)
丑四、九遍知
复有九种遍知。一者、欲界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二者、色无色界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三者、欲界系见灭所断断遍知;四者、色无色界系见灭所断断遍知;五者、欲界系见道所断断遍知;六者、色无色界系见道所断断遍知;七者、顺下分结断遍知;八者、色贪尽遍知;九者、无色贪尽遍知。如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
如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者:三摩呬多地中不见此文。五识身地意地决择中说:当知遍知略由二缘而得建立。一、通达谛断故;二、永度界断故。由相同分、界不同分及同分故,立二遍知。相不同分、界不同分及同分故,立四遍知。永度劣界故,立一遍知。永度中界故,立一遍知。永度妙界故,立一遍知。(陵本五十七卷二十三页4673)如彼辩相应知。
丑五、三解脱门
复有三解脱门。谓空、无愿、无相。当知亦如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
亦如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者:三摩呬多地说有三三摩地,谓空三摩地、无愿心三摩地、无相心三摩地。(陵本十二卷八页997)此说三解脱门,谓空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此建立相,如声闻地别辩应知。(陵本二十八卷三页2333)
子二、总结观法
此中应当分别诸法,几种作意之所思惟,几智所知,几识所识,几种遍知之所遍知,几解脱门之所解脱。以如是等无量观门,应观诸法。
癸四、依处义3 子一、略标列
依处义者,略有三种。一者、事依处,二者、时依处,三者、补特伽罗依处。
子二、随别释3 丑一、事依处4 寅一、标列
事依处者,复有三种。一者、根本事依处,二者、得方便事依处,三者、悲愍他事依处。
寅二、别广2 卯一、辨种类3 辰一、根本事依处
根本事依处,复有六种。一者、善趣,二者、恶趣,三者、退堕,四者、升进,五者、生死,六者、涅槃。
辰二、得方便事依处
得方便事依处,复有十二种。谓十二种行。一者、欲行,二者、离行,三者、善行,四者、不善行,五者、苦行,六者、非苦行,七者、顺退分行,八者、顺进分行,九者、杂染行,十者、清净行,十一者、自义行,十二者、他义行。
辰三、悲愍他事依处
悲愍他事依处,复有五种。一者、令离欲,二者、示现,三者、教导,四者、赞励,五者、庆喜。
卯二、别辨相3 辰一、根本事依处摄6 巳一、善趣
此中善趣者,谓人天。
巳二、恶趣
恶趣者,谓诸恶趣。
巳三、退堕3 午一、标列
退堕者,复有二种。一者、不方他,二者、方他。
午二、随释2 未一、不方他
初谓自然寿命退减。如寿命退减,如是色力、财富、安乐、名称、辩才等退减,当知亦尔。
未二、方他
方他者,谓族姓退减,自在增上退减,薄少[7]宗叶,言不威肃,智慧弊恶,不能获得广大色声及香味触,于所受用广大事中心不喜乐。
午三、总结
如是等类,名为退堕。
巳四、升进
与此相违,随其所应,名为升进。
巳五、生死
生死者,谓即善趣恶趣退堕升进。
巳六、涅槃
涅槃者,谓有余依及无余依二涅槃界。
辰二、得方便事依处摄12 巳一、欲行
欲行者,谓如十种受用欲中说。
谓如十种受用欲中说者:前意地说:有十种受欲者,如中阿笈摩说。(陵本二卷十五页159)已引文释,如彼应知。
巳二、离行
离行者,谓即于彼所受用事知无常等已,厌而出家,受持禁戒,守根门等。
巳三、善行
善行者,谓施、戒、修善有漏行。
巳四、不善行
不善行者,谓三种恶行。
巳五、苦行
苦行者,谓露形无衣,如是等类乃至广说。
巳六、非苦行
非苦行者,谓不弃舍如法所得所有安乐。远离二边,所谓受用欲乐行边,及与受用自苦行边;依止中道,如法追求及正受用衣服等事。
巳七、顺退分行
顺退分行者,谓所有行能障寿等诸升进事。
巳八、顺进分行
与此相违,当知即是顺进分行,如鹦鹉经说。
巳九、杂染行2 午一、出三种
杂染行者,略有三种。一者、业杂染,二者、烦恼杂染,三者、流转杂染。
午二、广九句2 未一、标列
当知此中,有九根本句。谓业杂染有三句,一、贪欲,二、瞋恚,三、愚痴;烦恼杂染有四句,即四颠倒;
即四颠倒者:有寻有伺地说:萨迦耶见是无我我倒,边执见一分是无常常倒,见取是不净净倒,戒禁取是于苦乐倒。贪通二种,谓不净净倒及于苦乐倒。(陵本八卷五页562)此应准知。
流转杂染有二句,谓无明及有爱。
未二、释由3 申一、显业因
所以者何?由三不善根,生起种种业杂染故。
申二、显烦恼因
由四颠倒,能发种种烦恼杂染故。
申三、显流转因
烦恼生已,由无明门,诸出家者能生种种流转杂染;由有爱门,诸在家者能生种种流转杂染。
巳十、清净行2 午一、略标
清净行者,略有三学、五地。谓资粮地乃至究竟地,如先已说。
如先已说者:如声闻地广辩三学应知。(陵本二十八卷一页2323)
午二、配释
当知学等,有九根本句。谓增上戒学及增上心学,有无贪、无瞋、无痴,在资粮地及加行地;增上慧学,有四无颠倒明及解脱,在见地、修地及究竟地。
巳十一、自义行
自义行者,谓自利行。如声闻、独觉,彼虽或时起利他行,然本期愿不唯利他,是故所行名自义行。
巳十二、他义行
他义行者,谓利他行。如佛菩萨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为欲安乐无量众生,乃至广说。
辰三、悲愍他事依处摄2 巳一、释渐次5 午一、令离欲
令离欲者,谓诃责六种黑品诸行,示现过患,令离爱欲。
诃责六种黑品诸行者:声闻地说:于内、于外诸净色相发起贪欲,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法,有苦、有害、有诸灾患、有遍烧恼。由是因缘,发起当来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种种扰恼。(陵本三十卷十六页2533)此说六种,准彼应释。谓从是有诤法,乃至生老病死等应知。
午二、示现
示现者,谓为令受学白品行故,示现四种真实道理。
午三、教导
教导者,谓示现已,得信解者,安置学处,令正受行。由已于彼得自在故,彼便请言:我于今者当何所作?唯愿教诲。因告之曰:汝等今者,于如是如是事应正作、应随学。
午四、赞励
赞励者,谓彼有情若于所知、所行、所得中,心生退屈,尔时称赞策励其心,令于彼事堪有势力。
午五、庆喜
庆喜者,谓彼有情于法随法勇猛正行,即应如实赞悦,令其欢喜。
巳二、辨作业3 午一、初二种3 未一、令离欲不示现
复次,令离欲示现者,或有令离欲而不示现。如教导他令其离欲,而谓彼曰:如某所言不应作者,汝今必定不应复作。或怖彼言:汝若作者,我必当作如是如是。或复求彼:汝若是我亲爱善友,必不应作。
未二、示现不令离欲
或有示现,不令离欲。如处中者,示现功德及与过失,而未堪遮令离过失。
未三、令离欲亦示现
或有令离,欲亦示现。如示彼过,令其离欲。
午二、次二种
教导赞励者,谓初未受学令其受学;既受学已,未上升进,令其升进。
午三、后一种2 未一、令他胜利
庆喜者,若可庆喜而庆喜时,有五胜利。一者、令彼于己[8]所证其心决定;二者、令余于彼所证功德生趣证心;三者、令诽谤者心得清净;四者、令不清净者心处中住;五者、令清净者倍复增长。
未二、自得胜利
若有补特伽罗庆他善事,当知造作增长能感悦意生天[9]之业。若命终已,随彼彼生,常闻悦[10]意美妙音声,一切境界无不悦意。
寅三、料简6 卯一、欲行离行
复次,欲行或有能感善趣,如为欲故造后善业;或有能感恶趣,如以非法摄受诸欲。离行若有毁犯,能感恶趣;若能成办,能感善趣,及能作涅槃资粮。
卯二、善行不善行
善行能感善趣,及作涅槃资粮;不善行能感恶趣。
卯三、苦行非苦行
苦行能感恶趣,由依邪见自苦身故;非苦行能作涅槃资粮。
卯四、顺退分行顺进分行
顺退分行、顺进分行,随其所应,退堕、升进。
卯五、杂染清净行
杂染行能感生死,清净行能证涅槃。
卯六、自义他义行
自义行唯令自身往善趣,逮升进,证涅槃;他义行俱令自他往善趣,逮升进,证涅槃。
寅四、总结
如是三事中,根本事有六种,谓初善趣乃至涅槃为后;得方便事有十二种,谓十二行;悲愍他事有五种,谓由五种悲愍众生。此中由根本事增上力故,依十二行,如其所应,令他离欲乃至庆喜。
丑二、时依处
时依处者,谓略有三种言事。一者、过去言事,二者、未来言事,三者、现在言事。如经广说。
丑三、补特伽罗依处
补特伽罗依处者,谓软根等二十七种补特伽罗,应知其相。
子三、总结名
即依如是如上所说若事、若时、若补特伽罗故,诸佛世尊流布圣教,是故说彼名为依处。
癸五、过患义
过患义者,以要言之,于应毁厌义而起毁厌,或法、或补特伽罗。
癸六、胜利义
胜利义者,以要言之,于应称赞义而起称赞,或法、或补特伽罗。
癸七、所治能治义2 子一、辨义
所治义者,以要言之,一切杂染行。能治义者,以要言之,一切清净行。
子二、举例
如贪是所治,不净为能治;瞋是所治,慈为能治;如是等,尽当知。
癸八、略义广义3 子一、约法类辨
略义者,谓宣说诸法同类相应。
宣说诸法同类相应者:总略宣说诸法种类故。
广义者,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
宣说诸法异类相应者:别广宣说诸法差别故。
子二、约诸经辨
复次,说不了义经故,说了义经故。
说不了义经等者:此第二义,释名略义、广义,如次配属应知。
子三、约名义辨2 丑一、广差别2 寅一、举略
复次,有二种略义。一者、名略,二者、义略。
寅二、例广
如略义,如是广义亦有二种。一者[11]、名广,二者、义广。
丑二、例经言2 寅一、举经
如世尊言:舍利子!我所说法或略、或广,然悟解者甚难可得。广说如经。
寅二、显义
当知此中,显示世尊于契经中文广义略,于伽陀中义广文略。
辛二、嗢柁南
为摄十义,故说中间嗢柁南曰:
诸地相作意 依处德非德 所对治能治 广略义应知
庚三、结
复次,如是略说佛教体性十种义已,诸说法者,应依圣教寻求十种,若具不具。既自求已[12],应为他说。
戊二、释摄2 己一、结前建立
如是建立诸经文义体已。
己二、广辨释经2 庚一、由五相3 辛一、正所说相2 壬一、略标列
诸说法者,应以五相,随顺解释一切佛经。谓初应略说法要,次应宣说等起,次应宣说其义,次应释难,后应辩次第。
壬二、随别释5 癸一、法2 子一、标十二种
法者,略有十二种,谓契经等十二分教。
子二、别辨一一12 丑一、契经
契经者,谓贯穿义长行直说,多分摄受意趣体性。
多分摄受意趣体性者:谓以美妙名句文身,从多分说,摄受能引义利、能引梵行真善妙义,及所安立蕴、界、处等诸法体相故。
丑二、应颂
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陀,又略标所说不了义经。
丑三、记别
记别者,谓广分别略所标义,及记命过弟子生处。
及记命过弟子生处者: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故。
丑四、讽颂
讽颂者,谓以句说。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
丑五、自说2 寅一、无请而说
自说者,谓无请而说,为令弟子得胜解故。
寅二、自然而说
为令上品所化有情安住胜理,自然而说。如经言:世尊今者自然宣说。
丑六、缘起3 寅一、有请而说
缘起者,谓有请而说。如经言:世尊一时依黑鹿子,为诸苾刍宣说法要。
寅二、毗奈耶说
又依别解脱因起之道,毗奈耶摄所有言说。
寅三、有所依说
又于是处说如是言:世尊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
依别解脱因起之道者:谓有缘起,制立一切所学处故。
丑七、譬喻
譬喻者,谓有譬喻经,由譬喻故,隐义明了。
丑八、本事
本事者,谓除本生,宣说前际诸所有事。
丑九、本生
本生者,谓宣说己身,于过去世行菩萨行时,自本生事。
丑十、方广2 寅一、出体
方广者,谓说菩萨道。如说七地四菩萨行,及说诸佛百四十种不共佛法。谓四一切种清净,乃至一切种妙智,如菩萨地已广说。
寅二、释名
又复此法,广故、多故、极高大故、时长远故,谓极勇猛,经三大劫阿僧企耶方得成满,故名方广。
如说七地四菩萨行等者:谓种性地、胜解行地、净胜意乐地、行正行地、决定地、决定行地、到究竟地,是名七地。如菩萨地地品中说。(陵本四十九卷一页3909)四菩萨行者,谓波罗蜜多行、菩提分法行、神通行、成熟有情行。如菩萨地行品中说。(陵本四十九卷四页3918)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谓诸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及一切种妙智。如菩萨地建立品说。(陵本四十九卷七页3927)
丑十一、未曾有法
未曾有法者,谓诸如来,若诸声闻,若在家者说希奇法。如诸经中因希有事起于言说。
未曾有法等者:此亦名为希法。谓于是中,宣说诸佛、诸佛弟子、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劳策男、劳策女、近事男、近事女,若共不共,胜于其余、胜诸世间,同意所许,甚奇希有最胜功德。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七页2098)其相易了,此应准释。
丑十二、论议2 寅一、出圣说2 卯一、释名摩怛理迦2 辰一、世尊自说
论议者,谓诸经典循环研核[13]摩怛理迦,且如一切了义经,皆名摩怛理迦。谓于是处,世尊自广分别诸法体相。
辰二、圣弟子说
又于是处,诸圣弟子已见谛迹,依自所证,无倒分别诸法体相,此亦名为摩怛理迦。
卯二、释名阿毗达磨3 辰一、由循环研核
即此摩怛理迦,亦名阿毗达磨。犹如世间一切书算诗论等,皆有摩怛理迦,当知经中循环研核[14]诸法体相,亦复如是。
辰二、由正建立
又如诸字,若无摩怛理迦,即不明了。如是契经等十二分圣教,若不建立诸法体相,即不明了;若建立已,即得明了。
辰三、由无杂乱
又无杂乱宣说法相,是故即此摩怛理迦,亦名阿毗达磨。
寅二、显所余
又即依此摩怛理迦,所余解释诸经义者,亦名论议。
癸二、等起
等起者,谓由三种若事、若时、若补特伽罗依处故,随应当说。谓如是补特伽罗有如是行,为令离欲乃至庆喜。
如是补特伽罗等者:补特伽罗有二十七,谓软根等。行有十二,谓欲行等。皆如前说应知。
癸三、义2 子一、结前生后
已说等起。次应说义。
子二、总别辨释2 丑一、标列二种
义者,略有二种。一者、总义,二者、别义。
丑二、别释其相2 寅一、总义相2 卯一、略标列
由四种相,当说总义。一者、引了义经故;二者、分别事究竟故;
分别事究竟者:谓分别诸法尽、如所有性事边际故。
三者、行故;四者、果故。
卯二、随别广
行复二种,一者、邪行,二者、正行。果亦二种,一者、正行果,二者、邪行果。
寅二、别义相2 卯一、略标列
由四种相,当说别义。一者、分别差别名;二者、分别自体相;三者、训释言词;四者、义门差别。
卯二、随别广2 辰一、训释言词
训释言词,复由五种方便。一、由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业故;四、由法故;五、由因果故。
复由五种方便等者:谓依同类道理[15]有五相似。一、相状相似,二、自体相似,三、业用相似,四、法门相似,五、因果相似。如闻所成地[16]说。(陵本十五卷七页1300)此五分别,如彼释相应知。
辰二、义门差别3 巳一、标
义门差别,当知复由五相。
巳二、列
一者、自性差别故;二者、界差别故;三者、时差别故;四者、位差别故;五者、补特伽罗差别故。
巳三、释5 午一、自性差别
此中自性差别者,谓色自性有十色处差别,受自性有三受差别,想自性有六想差别,行自性有三行差别,
行自性有三行差别者:谓善、不善、无记差别应知。
识自性有六识差别。如是等类,当知诸法自性差别。
午二、界差别
界差别者,谓欲界差别故,色界差别故,无色界差别故。
午三、时差别
时差别者,谓过去时差别故,未来时差别故,现在时差别故。
午四、位差别
位差别者,当知有二十五种分位差别。谓下中上三位差别故,苦、乐、不苦不乐三位差别故,善、不善、无记三位差别故,闻思修三位差别故,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三位差别故,内外二位差别故,所取、能取二位差别故,所治、能治二位差别故,现前、不现前二位差别故,因果二位差别故。
午五、补特伽罗差别
补特伽罗差别者,如前所说二十七种补特伽罗,应知差别。
癸四、释难2 子一、略标
释难者,若自设难、若他设难皆应解释。
子二、别释2 丑一、出难相3 寅一、标五相
当知此难略由五相。
寅二、别列释5 卯一、不了义难
一者、为未了义得显了故。如言:此文有何义耶?
卯二、语相违难
二者、语相违故。如言:何故世尊先所说异,今所说异?
卯三、道理相违难
三者、道理相违故。如有显示与四道理相违之义。
卯四、不决定显示难
四者、不决定显示故。如言:何故世尊于一种义,于彼彼处,种种异门差别显示?
卯五、究竟非现见难
五者、究竟非现见故。如言:内我有何体性,有何色相,而言常恒无有变易,如是正住?
究竟非现见者:谓如内我,究竟非有,体性色相非现见故。此内我难,当知自所假设,为欲显示彼诸外道遍计所执义故。
寅三、结应知
如是等类难相应知。
丑二、释随应2 寅一、正释五难2 卯一、标
于此五难,随其次第应当解释。
卯二、释3 辰一、于不了义难
谓于不了义难,方便显示[17]。
辰二、于语相违难等2 巳一、举语相违难
于语相违难,显示意趣随顺会通。
巳二、例不决定显示难等
如于语相违难,显示意趣随顺会通;如是于不决定显示难、于究竟非现见难,当知亦尔。
辰三、于道理相违难2 巳一、标方便
于道理相违难,或以异教而决判之,或复示现四种道理,或复示现因果相应。
巳二、随难释
所谓此言或为显[18]果、或为显[19]因。
寅二、应设四记2 卯一、总标
又于释难应设四记。
卯二、列释4 辰一、一向记
一者、一向记。谓为如理来请问者,无倒建立诸法性相。
辰二、分别记
二者、分别记。谓为如理、或不如理来请问者,开示差别诸法性相。
辰三、反问记
三者、反问记。谓为令彼戏论问者,自叙己过。
辰四、默置记2 巳一、约四因缘辨
四者、置记。由四因缘,默置而记,谓无体性故、甚深等故。此广如前思所成地已说其相。
此广如前思所成地等者:前说由四种不可说故,名不可说相。一、无故不可说,二、甚深故不可说,三、能引无义故不可说,四、法相法尔之所安立故不可说。如彼释相应知。(陵本十六卷六页1385)
巳二、约二谛理辨2 午一、标名
又如有问如来灭后为有无等,此于世俗及胜义谛所有理趣皆不应记,是故说彼名为置记。
午二、释义2 未一、明胜义
此中如来约胜义谛,非有性故,不可记别。
约胜义谛非有性故等者:由胜义谛唯内自证,非如言说有其自性,若有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切戏论不能说故,不可记别。
未二、明世俗
约世俗谛,所依、能依道相违故,彼果永断不成实故,亦不可记如来灭后是有无等。
约世俗谛等者:如来相续,是出世间道生转所依,是名所依及能依道。如是自性不可思议,约世俗谛,故言相违。又为一切烦恼及诸习气不生转所依,是名彼果永断。如是自性唯内所证,约世俗谛,名不成实。是故亦不可记。
癸五、次第2 子一、略标列
次第者,略有三种。一者、圆满次第,二者、解释次第,三者、能成次第。
子二、随别释2 丑一、引教言2 寅一、标
为欲显示此三次第,略引圣教。
寅二、释3 卯一、圆满次第
如世尊言:我昔出家甚为盛美、第一盛美、最极盛美。此言显示盛美圆满次第。
卯二、解释次第
又复说言:我曾处父净饭王宫,颜容端正,乃至广说。此言显示盛美解释次第。
卯三、能成次第
又复说言:为何义故,盛美出家?由见老病死等法故。此言显示能成次第。
丑二、辨说句2 寅一、圆满次第2 卯一、举三受
又复经中略说诸法,如言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如是等类,但显圆满次第。由所余句圆满此受,故名圆满。
卯二、例四谛
如受,四谛亦尔。谓先说一句,后后随顺次第宣说。
寅二、能成次第等2 卯一、举能成次第
能成次第复有二种。谓或以前句成立后句,或以后句成立前句。
卯二、例解释次第
解释次第,当知亦尔。
或以前句成立后句等者:如以无常及所作性,施设前句、后句差别,而立宗言:声是所作,因云无常性故。此则以前句成立后句。又立宗言:声是无常,因云所作性故。此则以后句成立前句。如是等类应知。
辛二、能善说相2 壬一、别释师等4 癸一、师2 子一、略标
师者,谓成就十法,名说法师众相圆满。
子二、列释10 丑一、善于法义
一者、善于法义。谓于六种法、十种义,善能解了故。
谓于六种法十种义者:前说文有六种,谓名身等。义有十种,谓地义等。如彼应释。
丑二、能广宣说
二者、能广宣说。谓多闻、闻持、其闻积集故。
丑三、具足无畏
三者、具足无畏。谓于剎帝利等胜大众中,宣说正法无所怯惧故。又因此故,声不嘶掉,腋不流汗,念无忘失故。
丑四、言词善巧2 寅一、标
四者、言词善巧。谓语工圆满、八支成就、言词具足,处众说法故。
寅二、释2 卯一、语工圆满
语工圆满者,谓文句相应、助伴等,乃至广说。
相应助伴等者:此中等言,等取随顺、清彻、清净资助、相称、应顺、常委分资粮。如前已说应知。
卯二、八支成就
八支成就者,谓此语言先首、美妙等,乃至广说。
先首美妙等者:此中等言,等取显了、易解、乐闻、无依、不违逆、无边。如前已说应知。
丑五、善方便说
五者、善方便说。谓二十种善巧方便宣说正法故,如以时、殷重等。
如以时殷重等者:菩萨地说:菩萨说正法相略有二十。一者、以时,二者、重法,三者、次第,四者、相续,五者、随顺,六者、欢喜,七者、爱乐,八者、悦豫,九者、欣勇,十者、不摈,十一者、应理,十二者、称顺,十三者、无乱,十四者、如法,十五者、顺众,十六者、慈心,十七者、利益心,十八者、哀愍心,十九者、不自赞毁他,二十者、不依利养恭敬赞颂。(陵本三十八卷十七页3158)如彼释相应知。
丑六、具足成就法随法行
六者、具足成就法随法行。谓不唯听闻以为究竟,如其所说,即如是行故。
丑七、威仪具足
七者、威仪具足。谓说法时手足不乱,头不动摇,面无变易,鼻不改异,进止往来威仪庠序故。
丑八、勇猛精进
八者、勇猛精进。谓常乐听闻所未闻法,于已闻法转令明净,不舍瑜伽,不舍作意,心不舍离内奢摩他故。
丑九、无有厌倦
九者、无有厌倦。谓为四众广宣妙法,身心无倦故。
丑十、具足忍力
十者、具足忍力。谓骂弄诃责终不反报,若被轻懱不生忿戚,乃至广说。
乃至广说者:谓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蝱、风日、蛇蝎恶触,他所干犯、碜[20]毒语言等故。声闻地中善能堪忍作如是说,此应准知。(陵本二十五卷二页2076)
癸二、说众4 子一、标
说众者,谓处五众宣八种言。
子二、征
何等为八?
子三、列2 丑一、八言
一者、可喜乐言,二者、善开发言,三者、善释难言,四者、善分析言,五者、善顺入言,六者、引余证言,七者、胜辩才言,八者、随宗趣言。
丑二、五众
五众者,一、在家众,二、出家众,三、净信众,四、邪恶众,五、处中众。
子四、释2 丑一、宣八言8 寅一、可喜乐言
可喜乐言者,当知有五相。一、有证因,二、有譬喻,三、语具圆满,四、文句绮靡,五、言词显了。
寅二、善开发言
善开发言者,开深隐义令粗显故,辩粗显义令深隐故。
寅三、善释难言
善释难言者,以要言之,当知离五种难,善成就故。
离五种难者:如前释难说有五相应知。
寅四、善分析言
善分析言者,于一一法,依增一道理,乃至析为十种,或复过此。如依三法说,或依四念住,乃至广说。
如依三法说者:集论中说:诸蕴、界、处三法所摄,谓色蕴、法界、意处。(一卷十三页31,666b)此说三法,如彼应释。
寅五、善顺入言
善顺入言者,唯善显现解释契经、应颂等法,终不引余外道邪论。
寅六、引余证言
引余证言者,谓引余经成立所说。
寅七、胜辩才言
胜辩才言者,随自所忍善分别义。
寅八、随宗趣言
随宗趣言者,依摩怛理迦分别显示,或依其余无倒说者所说言教,如理解释。
丑二、处五众3 寅一、处在家众
复次,处在家众,应依毁诸恶行、赞诸善行现说正法,令其止息及进修故。
寅二、处出家众
处出家众,应依增上戒等三学现说正法,令速欣乐故。
寅三、处余三众
处净信等众,应依圣教广大威德现说正法,如其次第,令倍增长、令处中信、令生净信故。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一
[1] 大正無「釋」字。
[2] 「荼」,大正作「茶」。
[3] 「己」,陵本作「已」。
[4] 「應順者」,大正、陵本作「應供故」。
[5] 編按:另「十二卷四頁31,536b」亦有相關之文。
[6] 編按:此段引文原在卷六十九,韓清淨將之調整至卷六十五。
[7] 「少」,大正作「小」。
[8] 「己」,陵本作「已」。
[9] 「生天」,大正作「天生」。
[10] 「悅」,陵本作「說」。
[11] 「者」,大正作「有」。
[12] 「已」,陵本作「己」。
[13] 「覈」,大正作「竅」。
[14] 「覈」,大正作「竅」。
[15] 「同類道理」,披尋記原作「比量道理」。
[16] 「聞所成地」,披尋記原作「思所成地」。
[17] 「示」,大正作「了」。
[18] 「顯」,陵本作「增」。
[19] 「顯」,陵本作「增」。
[20] 「磣」,披尋記原作「慘」。卷二十五原文作「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