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

辛二、表无表业2 壬一、表业2 癸一、辨差别2 子一、征

复次,云何表业?

子二、释2 丑一、标列

谓略有三种。一、染污,二、善,三、无记。

丑二、随释2 寅一、身语表业3 卯一、染污

若于身语意十不善业道,不离现行增上力故,所有身语表业,名染污表业。

卯二、善

若即于彼誓受远离,所有身语表业,名善表业。

若即于彼誓受远离等者:谓于彼身语意十种不善业道,自发誓愿受戒律仪,远离现行故,彼增上力所有身语表业,名善表业。

卯三、无记

若诸威仪路工巧处一分,所有身语表业,名无记表业。

威仪路工巧处一分者:威仪、工巧三性可得,谓染污、善,及与无记。今于此中唯取无记,故言一分。如下说言:若依伎乐,以染污心发起威仪,是染污性;若依寂静,即是善性。若依染着发起工巧,是染污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即是善性。(陵本五十五卷十三页4439)若中庸加行所摄威仪路及工巧处,当知是名无记一分。

寅二、意表业

若有不欲表示于他,唯自起心内意思择,不说语言,但发善、染污、无记法现行意表业,名意表业。

但发善染污无记法现行意表业者:此意表业,谓造作思。此有善、染、无记差别可得。由现行时,差别表示自心所作,是故说此名意表业。

癸二、明安立3 子一、标三种

此中唯有身余处灭于余处生,或即此处唯变异生,名身表业;唯有语音,名语表业;唯有发起心造作思,名意表业。

子二、释所以2 丑一、遮有动

何以故?由一切行皆剎那故,从其余方徙至余方,不应道理。

由一切行皆剎那故等者:前说身表业相,唯于诸行假施设有,为破实执,故作是说。

丑二、显唯行

又离唯诸行生,余实作用,由眼、耳、意皆不可得。

子三、结假有

是故当知一切表业皆是假有。

又离唯诸行生等者:身语意三表业虽有,然唯诸行作用所显,若离诸行,更无所余有实作用,由眼、耳、意不可得故。为破彼执,故作是说。

壬二、无表业2 癸一、别辨相3 子一、不律仪摄3 丑一、由不善思2 寅一、出期愿2 卯一、举生不律仪家3 辰一、释名不律仪者

复次,若有生不律仪家,有所了别自发期心,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于此活命事重复起心,欲乐忍可;尔时说名不律仪者。

生不律仪家者:谓若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贼、魁脍、控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是名不律仪者。生彼种姓中故,名生不律仪家。

辰二、成就诸不善根

由不律仪所摄故,极重不如理作意损害心所摄故,但成广大诸不善根;然未成就杀生所生,及余不善业道所生诸不善业,乃至所期事未现行。

辰三、成就诸不善业

后若现行,若少若多,随其所应,更复成就诸不善业。

极重不如理作意等者:为自活命,欲乐忍可,以彼非法凶险追求财物,名不如理作意。由是因缘,乐损害他,名损害心。上品所摄,故名极重。

卯二、例余种种因缘

如生不律仪家,如是随是何人、随由何事起决猛心,广说应知。

如是随是何人等者:此显不律仪者,非唯生彼不律仪家,是故说言随是何人;亦非唯为由自活命,是故说言随由何事。于不律仪欲乐忍可,决定猛利意乐相应,是名起决猛心。由是因缘,此亦成就广大诸不善根,乃至事若现行,亦复成就诸不善业。如前广说,其义应知。

寅二、明非福

此人乃至不律仪思未舍已来,常得说名不律仪者。于日日分,彼不善思广积集故,彼不善业多现行故,当知非福运运增长。

此人乃至不律仪思等者:此显不律仪者得名分齐。于诸不善业道,若未誓受远离,常得说名不律仪者。受远离已,不律仪思方名舍故。

丑二、由不信等2 寅一、标相2 卯一、出诸不善根

复次,此邪恶愿思,恒与不信、懈怠、忘念、散乱、恶慧俱行,能受彼业、能发彼业。

卯二、释名不律仪

从此已后,由种子故及现行故,处相续中现在转时,名不律仪者。

能受彼业能发彼业者:于不善业欲乐忍可,说名为受。随顺现行,说名为发。

乃至由舍因缘未舍未弃。

乃至由舍因缘未舍未弃者:誓受远离,名舍因缘,由此堪能弃舍不律仪故。今显未为彼舍因缘之所舍弃,彼不律仪常处相续,故得说名不律仪者。

寅二、释义5 卯一、不信

此中,若于恶业后不爱果,不信、不解、亦不随入,是名不信。

卯二、懈怠

若随所欲,于彼恶业喜乐而转,不能勤励息灭彼业,是名懈怠。

卯三、忘念

若与过失相应,于有罪法不能如实明记有罪,是名忘念。

卯四、散乱

若散乱染污心相续,不安住转,是名散乱。

卯五、恶慧

若颠倒心相续而转,于诸过失见胜功德,是名恶慧。

丑三、由恶尸罗

由恶尸罗增上力故,所有不善思俱行不善不信等现在转时,名恶戒者。

所有不善思俱行等者:不信、懈怠、忘念、散乱、恶慧,如是一切,名随烦恼。性是不善,由此与思俱行,思亦不善性摄。为显此义,重说不善。于现在世彼法随转,名现在转。

子二、律仪摄2 丑一、例相违

若与此相违,如其所应,当知得有律仪随转。

丑二、显差别3 寅一、明受相2 卯一、略标

差别者,谓有堪受律仪方可得受。

卯二、别释5 辰一、标简

此中或有由他、由自而受律仪,或复有一唯自然受,除苾刍律仪。

辰二、释由2 巳一、唯从他受2 午一、标非

何以故?由苾刍律仪非一切堪受故。

午二、释过

若苾刍律仪非要从他受者,若堪出家、若不堪出家,但欲出家者,便应一切随其所欲,自然出家。如是圣教便无轨范,亦无善说法毗奈耶而可了知。是故苾刍律仪无有自然受义。

或复有一唯自然受者:谓诸如来及与独觉,无师自然摄受戒律仪故。

巳二、由自他受2 午一、问

问:若除苾刍律仪,所余律仪有自然受者,何因缘故复从他受?

午二、答2 未一、辨从他受2 申一、标

答:由有二种远离恶戒受随护支,所谓惭、愧。

申二、释

若于他处及于自处现行罪时,深生羞耻,如是于离恶戒受随护支乃能具受,故从他受。

未二、释由自受2 申一、举胜因

若有惭正现前,必亦有愧,非有愧者必定有惭,是故惭法最为强胜。

申二、显福德

若有如自所受而深护持,当知所生福德等无差别。

辰三、辨业2 巳一、从他受2 午一、身语表业

又若起心往趣师所,殷勤劝请,方便发起礼敬等业,以正威仪在师前住,又以语言表宣所欲造作胜义,是名身表、语表业。

若于他处等者:声闻地说:轨则、所行皆悉圆满,由此令他未信者信,信者增长,是名观他增上功德胜利。又说: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是令自身坏已后,当生善趣;亦有堪能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是名观自功德胜利。(陵本二十二卷六页1907)今说彼二有所毁犯,名于他处及于自处成现行罪。

午二、意表业

意表业者,谓二前行。

谓二前行者:谓意表业引发身语二业,名彼前行。

巳二、自然受

若自然受者,唯有意表业。

辰四、释名

若远离思与不律仪相违,由远离增上力故,与五根俱行,说名律仪。

与五根俱行者:前说不律仪者,邪恶愿思恒与不信、懈怠、忘念、散乱、恶慧俱行。今远离思与不律仪相违,应知信、进、念、定、慧五根俱行。

辰五、明摄2 巳一、出百行2 午一、标

复次,当知由百行所摄而受律仪。

午二、辨10 未一、少分远离

谓于十种不善业道,少分离杀生[1]乃至少分远离邪见,是名初十行。

未二、多分远离

若多分离杀生乃至多分离邪见,是名第二十行。

未三、全分远离

若全分离杀生乃至全分离邪见,是名第三十行。

未四、少时远离

若少时离杀生乃至离邪见,谓或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至一年,是名第四十行。

未五、多时远离

若多时离杀生乃至离邪见,谓过一年,不至命终,是名第五十行。

未六、尽寿远离

若尽寿离杀生乃至离邪见,是名第六十行。

未七、唯自远离

若自离杀生乃至离邪见,是名第七十行。

未八、劝他远离

若于此事劝进他人,是名第八十行。

未九、称赞远离

若即于彼以无量门称扬赞述,是名第九十行。

未十、庆悦远离

若见离杀生者乃至离邪见者,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第十十行。

巳二、结福量

如是十十行,总说为百行,所生福量当知亦尔。

寅二、辨种类3 卯一、标列

复次,律仪当知略有八种。一、能起律仪,二、摄受律仪,三、防护律仪,四、还引律仪,五、下品律仪,六、中品律仪,七、上品律仪,八、清净律仪。

卯二、随释8 辰一、能起律仪

若未正受,先作是心:我当定受如是远离。是名能起律仪。

辰二、摄受律仪

若正摄受远离戒时,名摄受律仪。

辰三、防护律仪2 巳一、辨相2 午一、由善思

从是已后,此远离思五根摄受增上力故,恒与彼种子俱行,于时时间亦与现行俱行,即由五根所摄善思,如先所受律仪防护而转。

恒与彼种子俱行等者:谓远离思熏习自种,名与彼种俱行。发身语业,名与现行俱行。

午二、由惭羞

由此思故,或因亲近恶友,或因烦恼增多,随所生起恶现行欲,即便惭羞,速能舍离,勿彼令我违越所受,当堕恶趣。

巳二、结名

是名防护律仪。

辰四、还引律仪

若时失念,诸恶现行,即便速疾令念安住,自恳自责,发露所犯,蠲除忧悔,后坚守护所受律仪,是名还引律仪。

蠲除忧悔者:忧悔即是恶作异名,一切违犯皆恶作摄。如法发露能令还净,是名蠲除。

辰五、下品律仪

若于杀等诸恶业道,少分远离,少时远离,唯自远离,不劝进他,不以[2]无量门称扬赞述,亦不见彼诸同法者深心庆悦、多生欢喜,是名下品律仪。

辰六、中品律仪

若于诸恶多分远离,多时远离,不至命终,自能远离,亦劝进他,然于远离不以无量门称扬赞述,见同法者不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中品律仪。

辰七、上品律仪

若于诸恶一切分、一切时自能远离,亦劝进他,以无量门称扬赞述,见同法者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上品律仪。

辰八、清净律仪2 巳一、静虑摄2 午一、辨相2 未一、举初静虑

若即于此所受律仪能无阙犯以为依止,修无悔等乃至具足入初静虑,由奢摩他能损伏力,损伏一切犯戒种子,是名静虑律仪。

修无悔等乃至具足入初静虑者:声闻地说: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陵本二十八卷二页2327)此中等言,等取欢喜安乐应知。

未二、例余静虑2 申一、例同

如初静虑,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当知亦尔。

申二、显别

此中差别者,由远分对治所摄奢摩他道转深,损伏恶戒种子。

午二、结名

当知此名初清净力所引清净律仪。

巳二、无漏摄2 午一、出圣爱2 未一、辨相2 申一、显不还果

若即于此尸罗律仪无有阙犯,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

申二、显预流果

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

未二、结名

此即名为圣所爱戒。

午二、显无漏2 未一、标名

当知此名第二清净力所引清净律仪,即此亦名无漏律仪。

未二、辨相

此无漏律仪,若得阿罗汉果时,但由能治清净胜故胜,不由所治断胜故胜。

此无漏律仪等者:此显无漏律仪说名清净,有二差别。前说得不还果,永害一切恶戒种子;或得初果,永害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此由所治法断而得清净,于戒律仪名之为胜。今说阿罗汉果诸漏永尽,更无所断,是故不由所治断胜,但由彼能治道最极清净,于戒律仪名之为胜。

卯三、料简2 辰一、总标列

如是八种总立唯三。一、受律仪,二、持律仪,三、清净律仪。

辰二、别配属

前二是受,防护、还引是持,下中上三通受、持二,静虑、无漏是清净摄。

寅三、总决择2 卯一、明建立2 辰一、辨三种2 巳一、建立因缘2 午一、问

问:何故世尊建立苾刍、近事、近住三种律仪?

午二、答2 未一、标因

答:由三因故。

未二、显义2 申一、标列

谓佛所化有三种类,或有能行离恶行行及离欲行;或有能行离恶行行,非离欲行;或不能行离恶行行及离欲行。

能行离恶行行等者:离十不善业道诸所有行,是名离恶行行。远离受用欲尘诸所有行,名离欲行。

申二、配属3 酉一、苾刍律仪

依初所化类,建立苾刍律仪。

酉二、近事律仪3 戌一、标

依第二所化类,建立近事律仪。

戌二、征

何以故?

戌三、释

非居家迫迮,现处尘俗,而能一向相续圆满护众学处。

酉三、近住律仪3 戌一、标

依第三所化类,建立近住律仪。

戌二、征

何以故?

戌三、释2 亥一、总显义

由此不能究竟行俱离行,但当劝进摄受二因,勿彼自谓重担所镇。

亥二、别配支

谓前三支修离恶行,其后四支修离欲行,离非梵行俱修二种。

谓前三支修离恶行等者:近住律仪,略有八支应修远离。一、于损害他命,二、于损害他财,三、于非梵行,四、于妄语,五、于酒放逸处,六、于歌舞伎乐涂冠香鬘,七、于升高大床,八、于非时饮食。今于前四,除非梵行,增离妄语,名前三支离恶行摄。远离酒放逸处、歌舞伎乐涂冠香鬘、升高大床,名后四支离欲行摄。离非梵行,由不染习他妻妾故,不损害他离恶行摄;由不染习自妻妾故,不自损害离欲行摄;由是说言俱修二种。

巳二、支摄差别2 午一、问

问:苾刍、近事、近住律仪,当知各由几支所摄?

午二、答3 未一、苾刍律仪4 申一、标

答:苾刍律仪四支所摄。

申二、征

何等为四?

申三、列

一、受具足支,二、受随法学处支,三、随护他心支,四、随护如所受学处支。

申四、释4 酉一、受具足支

若作表白第四羯磨,及略摄受随粗学处,是名受[3]具足支。

及略摄受随粗学处者:远离身语不善业道,是名随粗学处,身语二业相粗显故。

由具此支故,名初苾刍具苾刍戒。

酉二、受随法学处支

自此以后,于毗奈耶别解脱中所有随顺苾刍尸罗,若彼所引众多学处,于彼一切守护奉行,由此得名守护别解脱律仪者,是名受随法学处支。

酉三、随护他心支2 戌一、释

由成就此二支者所有轨范具足、所行具足,是名随护他心支。

戌二、指

轨范具足、所行具足,如声闻地已说。

酉四、随护如所受学支

若于微细罪中深见怖畏,于所受学诸学处中能不毁犯;设犯能出,谓由深见怖畏及聪睿故;是名随护如所受学处支。

未二、近事律仪4 申一、标

近事律仪由三支所摄。

申二、征

何等为三?

申三、列

一、受远离最胜损他事支,二、违越所受重修行支,三、不越所受支。

违越所受重修行支者:谓若违越所受修离欲行,应如所犯发露悔除,是故施设远离妄语。由有妄语,则不堪任发露所犯,重更修行故。

申四、释3 酉一、初支

若永远离损害他命、损坏他财、损他妻妾,是名初支。

酉二、第二支

远离妄语,是第二支。

酉三、第三支

远离诸酒众放逸处,是第三支。

未三、近住律仪4 申一、标

略说近住律仪由五支所摄。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受远离损害他支,二、受远离损害自他支,三、违越所受重修行支,四、不越所受正念住支,五、不坏正念支。

申四、释5 酉一、初支

若能远离损害他命、损坏他财,是名初支。

酉二、第二支3 戌一、标

离非梵行,是第二支。

戌二、征

所以者何?

戌三、释

由离此者,不染习自妻妾故,不自损害;亦不染习他妻妾故,不损害他。

酉三、第三支

远离妄语,是第三支。

酉四、第四支3 戌一、标

除离诸酒众放逸处,离余三处,是第四支。

戌二、征

何以故?

戌三、释

由歌舞妓[4]乐涂冠香鬘、升高大床、非时饮食常所串习,若远离彼,数数自忆:我今安住决定斋戒,于一切时[5]坚守正念。

酉五、第五支3 戌一、标

远离诸酒众放逸处,是第五支。

戌二、征

何以故?

戌三、释

彼虽安住正忆念支,谓我今住决定斋戒。若为诸酒所醉,便发狂乱,不自在转。

辰二、显摄余2 巳一、摄属苾刍律仪

今于此中,若苾刍尼律仪,若正学、勤策、勤策女律仪,皆在出家品所摄故,当知摄属苾刍律仪。

巳二、摄属近事律仪

若近事女律仪,堕在家品故,相似学所显故,当知摄属近事律仪。

相似学所显故者:出家律仪正学处摄,在家律仪少分相似,故作是说。

卯二、释妨难4 辰一、二众三众难2 巳一、问

问:何故世尊于苾刍律仪中制立苾刍、勤策二众律仪,于苾刍尼律仪中制立苾刍尼、正学、勤策女三众律仪?

巳二、答3 午一、标因缘

答:由彼母邑多烦恼故,令渐受学苾刍尼律仪。

午二、释随应

若于勤策女少分学处深生喜乐,次应授彼正学所有学处。若于正学多分学处深生爱乐,不应率尔授彼具足,必更二年久处习学,若深爱乐,然后当授彼具足戒。

午三、明渐次

如是长时于少学处积修学已,次方有力能受广大众多学处,然后于苾刍尼律仪能具修学。

辰二、增离金银难2 巳一、问

问:何故于勤策律仪中增离金银,非于近住律仪耶?

巳二、答3 午一、标彼摄

答:由彼勤策在出家众摄。

午二、显非处2 未一、标

夫出家者,于二种处极非净妙。

未二、列

一者、堕欲乐边,嬉戏、严身、所行、所受皆随所乐。二者、蓄积财宝。

午三、明施设2 未一、为断初处

为除断初非净妙处,施设远离歌舞妓[6]乐乃至非时而食。

未二、为断后处2 申一、标

为断第二非净妙处,施设远离执受金银。

申二、释

由彼金银一切财宝之根本故,又最胜故。

嬉戏严身等者:此中嬉戏,谓于歌舞妓乐。严身,谓于涂冠香鬘。诸所行事,谓相执持手臂发等,或相摩触随一身分,或抱或呜,或相顾盼,或作余事。义如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一卷七页865)是名所行。受用境界、受诸快乐,是名所受。当知谓于升高大床、非时饮食。

辰三、远离开合难2 巳一、问

问:何故于勤策律仪中,远离歌舞妓[7]乐及涂冠香鬘制立二支,于近住律仪中合为一支耶?

巳二、答2 午一、标差别

答:诸在家者于此处所非不如法,诸出家者极不如法。

午二、释开合2 未一、于在家

是故于在家者,就轻总制为一学处。云何令彼若暂违犯,寻自恳责,合一发露,不由二种。

未二、于出家

诸出家者,于此一处就重别制以为两支。云何令彼若起违犯,便自恳责,二种发露,不但由一。

辰四、二品不摄难2 巳一、难不许出家等2 午一、问

问:何故不许扇搋迦、半择迦出家及受具足戒耶?

午二、答3 未一、由参二过

答:由此二种,若置苾刍众中,便参女过;若置苾刍尼众中,因摩触等,便参男过。由不应与二众共居,是故不许此类出家及受具足。

扇搋迦半择迦者:男形损害,名扇搋迦及半择迦。此二差别,义如下说。

未二、由无思择

又由此二烦恼多故,性烦恼障极覆障故,不能发起如是思择。彼尚不能思择,思择令其戒蕴清净现行,何况当证胜过人法。是故不许彼类出家及受具戒。

未三、由难观察

又彼众中好人难得,亦难观察。

何况当证胜过人法者:谓不能证沙门果故。

巳二、难不名近事男2 午一、问

问:何故此二虽受归依,亦能随受诸近事男所有学处,而不得名近事男耶?

午二、答2 未一、释类别2 申一、释2 酉一、出近事名

答:近事男者,名能亲近承事苾刍、苾刍尼众。

酉二、遮不应作2 戌一、彼望苾刍等

彼虽能护所受律仪,而不应数亲近承事苾刍、苾刍尼众。

戌二、苾刍等望彼

苾刍、苾刍尼等亦复不应亲近摄受,若摩、若触如是种类,又亦不应如近事男而相亲善。

申二、结

是故彼类不得名近事男。

未二、显福等

然其受护所有学处,当知福德等无差别。

子三、非律仪非不律仪摄2 丑一、征

复次,云何非律仪非不律仪?

丑二、释

谓除如先所说律仪、不律仪业,所有善不善等身语意业,当知一切皆是非律仪非不律仪业所摄。

癸二、问答辨2 子一、辨福德2 丑一、问

问:诸有律仪,若由自受、若由他受、若从他受、若自然受,如是所受律仪所获福德,为有胜劣差别不耶?

若由自受等者:谓受律仪,由自清净意乐为因,名由自受。若唯他劝为因,名由他受。往趣师所,如法宣白,名从他受。自能摄受,不从他得,名自然受。

丑二、答

答:若等心受,亦如是持,当知无有差别。

子二、辨受舍2 丑一、明受2 寅一、举不应授3 卯一、苾刍律仪摄2 辰一、问

问:由几因缘,虽乐欲受苾刍律仪,而不应授?

辰二、答2 巳一、由六因3 午一、标列

答:苾刍律仪略由六因。一、意乐损害,二、依止损害,三、男形损害,四、白法损害,五、系属于他,六、为护他故。

午二、随释6 未一、意乐损害2 申一、标种种

若有为王之所逼录,或为强贼之所逼录,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由怖畏之所逼迫,或畏不活。

申二、简随应2 酉一、有损害2 戌一、举彼思

彼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存活,是诸苾刍活命甚易。我今应往苾刍众中,诈现自身与彼同法,易当活命。

戌二、明有损

彼由如是谄诈意乐,既出家已,虽怀恐怖,守护奉行随一学处,勿诸苾刍与我同止,知我犯戒,便当驱摈。然彼意乐被损害故,不名出家受具足戒,如是名为意乐损害。

酉二、无损害2 戌一、举彼思

若复有人作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活命,要当出家方易存济。如诸苾刍所修梵行,我亦如是,乃至命终当修梵行。

戌二、明无损

如是出家者,不名意乐损害。虽非纯净,非不说名出家受具。

未二、依止损害3 申一、标彼类

若有身带痈肿等疾,如遮法中所说病状,如是名为依止损害。

申二、释道理

由彼依止被损害故,虽复出家,然无力能供事师长。彼由如是无力能故,所受师长、同梵行者供事之业,及受纯信施主衣服、饮食等净信施物,此之二种净信所施彼极难消,不应受用,令彼退减诸善法故。

申三、结不应

是故依止被损害者,不应出家受具足戒。

未三、男形损害2 申一、略2 酉一、标

若扇搋迦及半择迦,名男形损害,不应出家受具足戒。

酉二、指

当知因缘如前已说。

申二、广3 酉一、标列

又半择迦略有三种。一、全分半择迦,二、一分半择迦,三、损害半择迦。

酉二、随释3 戌一、全分半择迦

若有生便不成男根,是名全分半择迦。

戌二、一分半择迦

若有半月起男势用;或有被他于己[8]为过,或复见他行非梵行,男势方起;是名一分半择迦。

戌三、损害半择迦

若被刀等之所损害,或为病药、若火呪等之所损害,先得男根今被断坏,既断坏已,男势不转,是名损害半择迦。

酉三、料简

初半择迦名半择迦,亦扇搋迦。第二唯半择迦,非扇搋迦。第三若不被他于己[9]为过,唯扇搋迦,非半择迦;若有被他于己[10]为过,名半择迦,亦扇搋迦。

未四、白法损害2 申一、标类

若造无间业,污苾刍尼,外道贼住,若别异住,若不共住,是名白法损害,不应为授具足戒。

申二、释由

所以者何?彼由上品无惭无愧极垢染法,令惭愧等所有白法极成劣薄。

未五、系属于他

若诸王臣,若王所恶,若有造作王不宜业,若被债主之所拘执,若他仆隶,若他劫引,若他所得,若有诤讼,若为父母所不开许,是名系属于他,不应为授具戒。

未六、为随护他4 申一、标

若变化者,为护他故,不应为授具戒。

申二、征

所以者何?

申三、释2 酉一、出彼类

或有龙等为受法故,自化己[11]身为苾刍像,求受具戒。若便为彼授具戒者,彼睡眠时,便复本形,既睡悟已,作苾刍像,假想苾刍。

酉二、释护他

若守园者、若近事男率尔往趣,见彼身形如是变已,便于一切真苾刍所起憎恶心,谓诸苾刍皆非人类,谁能敬事,施彼衣食。

申四、结

勿令他人得此恶见,是故为随护他,不应为彼授[12]具足戒。

午三、总结

由此六因,不应授彼苾刍律仪。

巳二、由阙减

又除阙减能作羯磨阿遮利耶、邬波柁耶、住清净戒圆满僧众。

又除阙减等者:为显除六因外,复有不应授彼苾刍律仪因缘,故作是说。

卯二、近事男律仪2 辰一、问

问:由几因缘,不应授彼近事男律仪?

辰二、答2 巳一、标列

答:略由二因。一、意乐损害故;二、男形损害故。

巳二、料简2 午一、意乐损害

若意乐损害者,当知一切不应为授[13]。

午二、男形损害2 未一、遮得名

若男形损害者,或有为授[14],然不得说名近事男。

未二、指前释

不说因缘,前已具辩。

不说因缘前已具辩者:谓彼不应亲近承事苾刍、苾刍尼众,苾刍、苾刍尼等亦复不应亲近摄受,如前广说应知。

卯三、近住律仪2 辰一、标因

若近住律仪,当知唯由意乐损害不应为授[15]。

辰二、释由

何以故?或有随他转故,或有为得财利恭敬,诈称欲受近住律仪,然彼实无求受意乐,当知是名意乐损害。

寅二、例其应授

若无如所说不应授[16]因缘,当知应授[17]如前所说所有律仪。

丑二、明舍3 寅一、苾刍律仪2 卯一、问

问:有几因缘,苾刍律仪受已还舍?

卯二、答2 辰一、标种类

答:或由舍所学处故,或由犯根本罪故,或由形没二形生故,或由善根断故,或由弃舍众同分故,苾刍律仪受已还舍。

辰二、简随应3 巳一、标

若正法毁坏、正法隐没,虽无新受苾刍律仪,先已受得,当知不舍。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由于尔时秽劫正起,无一有情不损意乐能受具戒,况当有证沙门果者。

寅二、近事男律仪2 卯一、标种类

若近事男律仪,当知由起不同分心故,善根断故,弃舍众同分故,受已还舍。

由起不同分心故者:谓由决定发起受心不同分心故。

卯二、例随应

若正法隐没时,如苾刍律仪道理,当知近事男律仪亦尔。

寅三、近住律仪

若近住律仪,当知由日出已后,或由发起不同分心,或于中间舍众同分,虽已受得,必复还舍。

辛三、二无心定2 壬一、别辨相2 癸一、无想定2 子一、定所摄2 丑一、征

复次,云何无想定?

丑二、释3 寅一、明建立

谓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由出离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无想定。

已离遍净贪等者:第三静虑遍净天处离喜妙乐已能远离,是名离遍净贪。于彼上地第四静虑,舍念清净寂静无动之乐未能远离,是名未离上贪。由无想定依彼静虑而生起故,于所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唯谓无想寂静微妙,于无想中持心而住。如是渐次离诸所缘,心便寂灭。如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二卷二十页1054)名出离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所灭静不转。

寅二、辨假实

此是假有,非实物有。

寅三、广差别2 卯一、标列

当知差别略有三种。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

卯二、随释3 辰一、下品修3 巳一、退难现前

若下品修者,于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

巳二、身不甚净

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甚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如余天众。

巳三、定当中夭

定当中夭。

辰二、中品修3 巳一、退易现前

若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

巳二、身不极净

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虽甚清净、光明赫奕、形色广大,然不究竟最极清净。

巳三、不定中夭

虽有中夭,而不决定。

辰三、上品修3 巳一、必无有退

若上品修者,必无有退。

巳二、身极清净

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为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又到究竟最极清净。

巳三、必无中夭

必无中夭,穷满寿量后方殒没。

子二、生所摄

复次,若由此因此缘,所有生得心心所灭,是名无想。

若由此因此缘等者:此说生无想天应知。

癸二、灭尽定2 子一、征

复次,云何灭尽定?

子二、释4 丑一、明建立

谓已离无所有处贪,未离上贪,或复已离。由止息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灭尽定。

已离无所有处贪等者:此显有二种人能入此定。一、谓不还身证,依此说言未离上贪。二、谓俱解脱阿罗汉,依此说言或复已离。暂时安住解脱之想,名止息想。由此或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或依灭尽相而入于定,进趣所缘皆灭尽故。

丑二、简灭静

此定唯能灭静转识,不能灭静阿赖耶识。

丑三、辨假实

当知此定亦是假有,非实物有。

丑四、广差别2 寅一、标指

此定差别略有三种。下品修等,如前已说。

寅二、随释3 卯一、下品修

若下品修者,于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

卯二、中品修

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

卯三、上品修

上品修者,毕竟不退。

壬二、总料简2 癸一、灭尽定摄

有学圣者能入此定,谓不还身证。

不还身证等者:谓不还果,于八解脱身已作证具足安住,而未获得诸漏永尽,是名身证补特伽罗。义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四页[18]2181)

无学圣者亦复能入。谓俱分解脱。

俱分解脱者:谓有补特伽罗,已能证得诸漏永尽,于八解脱身已作证具足安住,于烦恼障分及解脱障分心俱解脱,是名俱分解脱补特伽罗。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七页2191)

癸二、无想定摄3 子一、标

前无想定,非学所入,亦非无学。

子二、征

何以故?

子三、释3 丑一、由无慧

此中无有慧现行故。

丑二、由有上

此上有胜寂静住及生故。

此上有胜寂静住及生者:第四静虑已上诸地,名胜寂静。由入无色界定,或生彼天,受极寂静解脱乐故。

丑三、由非处

又复此定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由是稽留诳幻处故。

不能证得所未证得等者:谓不能证无漏道故。

辛四、二无为2 壬一、虚空2 癸一、征

复次,虚空云何?

癸二、释2 子一、明建立3 丑一、标

谓唯诸色非有所显,是名虚空。

丑二、征

所以者何?

丑三、释

若处所行都无所得,是处方有虚空想转。

子二、辨假实

是故当知此唯假有,非实物有。

壬二、非择灭2 癸一、征

复次,云何非择灭?

癸二、释3 子一、明建立2 丑一、标名

谓若余法生缘现前,余法生故,余不得生,唯灭、唯静,名非择灭。

谓若余法生缘现前等者:诸相违法,更互相望说名为余故,如苦乐、明闇等。

丑二、释相

诸所有法此时应生,越生时故,彼于此时终不更生。

子二、辨假实2 丑一、标假有

是故此灭亦是假有,非实物有。

丑二、释所以

所以者何?此无有余自相可得故。

子三、简差别2 丑一、非一向决定

此法种类非离系故,复于余时遇缘可生,是故非择灭非一向决定。

丑二、一向决定2 寅一、标类

若学见迹,于卵、湿二生,北拘卢洲、无想天,若女、若扇搋迦、若半择迦、无形、二形等生,及于后有若爱、若愿所得非择灭,当知一向决定。

寅二、释由

由学见迹尝不于后有起希愿缠,发生后有,唯除未无余永害爱种子故。

庚二、释心不相应名2 辛一、问

问:何因缘故,名心不相应耶?

名心不相应者:谓如五识身相应地说,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是名五种相应之相。今此诸法彼所不摄,是故说名心不相应。由是下说于有色等二种俱非,于有见等二种俱非,意显唯是假想施设,非实有法。

辛二、答

答:此是假想,于诸事中为起言说,于有色等二种俱非,于有见等二种俱非。

于有色等二种俱非等者:有色、无色、有见、无见差别建立,如思所成慧地决择应知。(陵本六十五卷七页5172)

己二、结

如是广说安立道理,一切当知。

戊五、六善巧2 己一、指前生后

如是已说六种善巧,谓蕴善巧乃至根善巧,云何应知是诸善巧广建立义?

己二、别释一一2 庚一、广建立6 辛一、蕴善巧3 壬一、总辨六相2 癸一、嗢柁南标

复次,嗢柁南曰:

 自性义差别 次第摄依止

癸二、长行释6 子一、自性2 丑一、释5 寅一、色2 卯一、问

问:何等是色自性?

卯二、答2 辰一、自相自性2 巳一、十一种

答:略有十一。谓眼等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

巳二、二种

又总有二,谓四大种及所造色。

辰二、共相自性

如是一切皆变碍相。

寅二、受2 卯一、问

问:何等是受自性?

卯二、答2 辰一、自相自性2 巳一、六种

答:略有六种。谓依眼等六触所生。

巳二、二种4 午一、标差别

此复二种,若色为依名身受,无色为依名心受。

午二、随应释

何以故?由前五根皆色性故。

午三、问答辨3 未一、约五根辨2 申一、问

问:若前五根皆是色性,依眼等受名身受者,何故眼等非唯是身?

申二、答

答:由相异故。所以者何?眼等五根展转相异。

未二、约身受辨2 申一、问

问:若眼等根其相异故,非皆身相,依彼诸受,由是因缘应非身受?

申二、答

答:余有色根不离身故,就彼为名,此复何过。

未三、约意根辨2 申一、问

问:若不离身故无过者,意根亦尔,不离身转,依意根受应名身受,是即一切皆是身受,无心受耶?

申二、答2 酉一、简二别

答:诸有色根定不离身,意即不尔,故无有过。

酉二、释所以

所以者何?生无色界有情,意根离身而转。

午四、成所说

是故五根所生诸受合名身受,唯依意者独名心受。故总说二,谓身、心受。

辰二、共相自性

又一切受皆领纳相。

寅三、想2 卯一、问

问:何等是想自性?

卯二、答2 辰一、自相自性2 巳一、标列2 午一、六种2 未一、初六种

答:此亦六种,如前应知。

未二、后六种

又想有六。一、有相想,二、无相想,三、狭小想,四、广大想,五、无量想,六、无所有想。

午二、二种

又略有二。一、世间想,二、出世间[19]想。

巳二、随释6 午一、狭小想

狭小想者,谓欲缠[20]想。

午二、广大想

广大想者,谓色缠想。

午三、无量想

无量想者,谓空、识无边处缠想。

午四、无所有想

无所有想者,谓无所有处缠想。

午五、有相想

即此一切名有相想。

午六、无相想

无相想者,谓有顶想及一切出世间学无学想。

辰二、共相自性

又一切想皆等了相。

谓有顶想等者:非想非非想处,无如下地粗相想故,名无相想。学无学道证出世间胜义境故,名无相想。

寅四、行2 卯一、问

问:何等是行自性?

卯二、答2 辰一、自相自性3 巳一、六种

答:此亦六种,如前应知。

巳二、五种

又此行相,由五种类令心造作。一、为境随与,二、为彼合会,三、为彼别离,四、能发杂染业,五、令心自在转。

巳三、三种

又此行相略有三种。一者、善行,二、不善行,三、无记行。

辰二、共相自性

又一切行皆造作相。

为境随与者:想领纳境,此造作思随与彼力,故下说于所缘境随与领纳。(陵本五十五卷三页4397)此应准知。

寅五、识2 卯一、问

问:何等是识自性?

卯二、答2 辰一、标列2 巳一、六种

答:略有六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是识自性差别。

巳二、三种2 午一、略

又识有三种。一、领受差别,二、采境差别,三、分位差别。

午二、广

领受差别有三,采境差别有六,分位差别有三。

辰二、总结

如是识蕴差别,总有十八自性应知。

丑二、结

是名诸蕴自性。

领受差别等者:领纳苦乐等受,是名领受差别。取色等境以为所缘,是名采境差别。过去、未来、现在,是名分位差别。如是三种合共十二,并前眼等六种所依,如是识蕴总有十八自性差别应知。

子二、义2 丑一、双征

复次,蕴义云何?为显何义,建立诸蕴?

丑二、别答2 寅一、答蕴义2 卯一、差别义2 辰一、举色

谓所有色,若去来今乃至远近。

辰二、例余

如色,乃至识亦尔。

卯二、总略义

如是总略摄一切蕴,积聚义是蕴义。

若去来今乃至远近者:谓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建立色蕴乃至识蕴,是名蕴义。

寅二、答建立

又由诸蕴唯有种种名性诸行,当知为显无我性义,建立诸蕴。

唯有种种名性诸行者:假说所依,是谓名性,此即诸行。当知唯由诸蕴所显,以此诸蕴总摄一切行故。

子三、差别5 丑一、色蕴2 寅一、征

复次,云何色蕴差别?

寅二、释2 卯一、标列

略由六种。一、由事故;二、由相故;三、由识执不执故;四、由识空不空故;五、由想所行故;六、由边际故。

卯二、随释6 辰一、事

事者,谓所有诸色皆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

辰二、相2 巳一、自相

相者,略有三种。一、清净色,二、清净所取色,三、意所取色。

巳二、共相

又变碍相是色共相。

辰三、识执不执2 巳一、执受色3 午一、标

识执不执者,若识依执,名执受色。

午二、征

此复云何?

午三、释2 未一、由识托

谓识所托,安危事同,和合生长。

未二、由生受

又此为依,能生诸受。

巳二、非执受色

与此相违,非执受色。

辰四、识空不空2 巳一、同分色

识空不空者,若识不空,名同分色,由此与识等义转故。

巳二、彼同分色

若识空者,名彼同分色,似自相续而随转故。

识空不空等者:集论中说:谓不离识,彼相似根于境相续生故;离识自相,似相续生故,是同分彼同分义。(集论三卷四页31,671c)杂集论释云:初是同分,诸根与识俱识相似,于诸境界相续生故,由根与识相似转义,说名同分。第二是彼同分,诸根离识自类相似相续生故,由根不与识合,唯自体相似相续生,根根相相似义,说名彼同分。(杂集论五卷七页31,715c)由是当知名同分色。彼同分色,谓彼色根于色根中,识有空不空义,由或现行不现行故。若识现行,名识不空。识不现行,说名识空。

辰五、想所行2 巳一、出种类2 午一、能缘色想

想所行者,谓缘色想,略有三种。一者、色想,二、有对想,三、别异想。

午二、所缘色相

色相[21]亦三,一、有光影相,二、据方处相,三、积集住相。

巳二、释所行3 午一、略标

如是三相,随其次第三想所行。

午二、别释3 未一、色想

取青等相,名为色想。

未二、有对想

能取行碍,名有对想。

未三、别异想

能取男、女、舍、田等假,名别异想[22]。

午三、总结

是名想所行差别。

辰六、边际2 巳一、出种别2 午一、略标

边际者,谓色边际略有二种。

午二、列释

一、堕下界,谓欲缠色;二、堕中界,谓色缠色。

巳二、简所说2 午一、标非

当知此中,就业增上所生诸色,说无色界无有诸色,非就胜定自在色说。

午二、释由

何以故?由彼胜定于一切色皆得自在,诸定加行令现前故,当知此色名极微细定所生色。

丑二、受蕴2 寅一、征

复次,云何受蕴差别?

寅二、释2 卯一、标列

略由五种。一、由事故;二、由相故;三、由生故;四、由观察故;五、由出离故。

卯二、随释5 辰一、事

事者,谓领纳及顺领纳法。

辰二、相2 巳一、标

相者,谓自相及共相。

巳二、辨2 午一、自相

自相有三。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午二、共相2 未一、显义

乐受,坏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乐受,行苦故苦。由此因缘,诸所有受皆说名苦。

未二、结名

是名受共相。

辰三、生5 巳一、标

生者,谓一切受十六触所生。

巳二、征

何等十六?

巳三、列

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有对触、增语触、顺乐受触、顺苦受触、顺不苦不乐受触、爱触、恚触、明触、无明触、非明非无明触。

巳四、释4 午一、六触及有能触

由所依及所取境故,建立六触及有对触。

由所依及所取境故等者:谓由所依,建立眼触乃至意触;由所取境,建立有对触应知。

午二、增语触

由分别境故,建立增语触。

由分别境故等者:心所起相,名分别境。言增语者,谓一切众同类相应名。如摄释分说。(陵本八十一卷三页6170)

午三、顺乐受等触

由领纳境故,建立顺乐受等触。

午四、爱恚等触

由染净故,建立爱、恚、明、无明、非明非无明触。

巳五、结

是名受生差别。

辰四、观察2 巳一、释2 午一、明观察2 未一、起观2 申一、标

观察差别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皆于诸受起八种观。

申二、列

谓受有几种?谁为受集?谁是受灭?谁是受集趣行?谁是受灭趣行?谁是受爱味?谁是受过患?谁是受出离?

未二、证知

如是观时,如实了知受有三种,触集故受集。应知如经分别广说。

午二、显略义

如是八种观察诸受,当知略显自相观、现法转因观、彼灭观、后法转因观、彼灭观、彼二转因观、彼二转灭因观,及清净观。

巳二、结

是名观察差别。

当知略显自相观等者:观受自性,名自相观。观彼现在流转因缘,名现法转因观。观彼现在还灭因缘,名彼灭观。观彼当来流转因缘,名后法转因观。观彼当来还灭因缘,名彼灭观。观彼后法、现法杂染因缘,名彼二转因观。观彼后法、现法清净因缘,名彼二转灭因观。观离杂染,名清净观。如是八种观察行相,如次配释前说受相八种差别应知。

辰五、出离2 巳一、释

出离者,谓初静虑出离忧根,第二静虑出离苦根,第三静虑出离喜根,第四静虑出离乐根,于无相[23]界出离舍根。

巳二、结

是名出离差别。

谓初静虑出离忧根等者:三摩呬多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十一卷十页880)

丑三、想蕴2 寅一、征

复次,云何想蕴差别?

寅二、释2 卯一、标列

略由五种。一、由事故;二、由相故;三、由颠倒故;四、由无颠倒故;五、由分别故。

卯二、随释5 辰一、事

事者,谓取所缘相及随顺彼法。

随顺彼法者:名句文身熏习为缘,想乃得生,由是说名随顺彼法。

辰二、相2 巳一、释2 午一、自相

相者,自相有六种,如前应知。

午二、共相

等了相是共相。

巳二、结

是名相差别。

辰三、颠倒2 巳一、第一义2 午一、释2 未一、想倒2 申一、举于无常计常

颠倒差别者,谓诸愚夫无所知晓,随逐无明起不如理作意,于所缘境无常计常,取相而转,是名想倒。

申二、例于苦计乐等

如于无常计常,如是于苦计乐、于不净计净、于无我计我。

未二、心倒等

此想颠倒,诸在家者能发心倒,一分出家者能发见倒。

午二、结

是名颠倒差别。

巳二、第二义3 午一、想倒

此想颠倒复有差别。谓于四事邪取其相,是名想倒。

午二、心倒

若由如是等了相故,于境贪着,是名心倒。

午三、见倒

若由如是等了相故,有执著者,于颠倒事坚执、忍可、开示、建立,是名见倒。

辰四、无颠倒2 巳一、释

无颠倒差别者,谓诸聪[24]睿有所晓了,随智慧明起如理作意,于所缘境,无常知无常,苦知是苦,不净知不净,无我知无我,正取相转,是名想无颠倒、心无颠倒、见无颠倒。

巳二、结

是名无颠倒差别。

辰五、分别2 巳一、辨2 午一、标列

分别差别者,略有五种想分别相。一、境界分别,二、领纳分别,三、假设分别,四、虚妄分别,五、实义分别。

午二、随释5 未一、境界分别

若于境界取随味相,名境界分别。

未二、领纳分别

执取境界所生诸受,名领纳分别。

未三、假设分别

若于自他,取如是名、如是类、如是姓等种种世俗言说相,名假设分别。

未四、虚妄分别

于诸境界取颠倒相,名虚妄分别。

未五、实义分别

于诸境界取无倒相,名实义分别。

巳二、结

如是总名想蕴分别差别。

丑四、行蕴2 寅一、征

复次,云何行蕴差别?

寅二、释2 卯一、标列

亦由五相。一、由境界故;二、由分位故;三、由杂染故;四、由清净故;五、由造作故。

卯二、随释5 辰一、由境界

由境界者,谓于行蕴立六思身。

辰二、由分位

由分位者,谓立生等不相应行,由彼生等唯有分位所显现故。

辰三、由杂染

由杂染者,谓于杂染诸行建立烦恼及随烦恼。

辰四、由清净

由清净者,谓于清净诸行建立信等。

辰五、由造作

由造作者,谓如前说五造作相,为境随与等。

为境随与等者:前说五造作相。一、为境随与,二、为彼合会,三、为彼别离,四、能发杂染业,五、令心自在转。此应准知。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三

[1] 大正無「生」字。

[2] 大正無「以」字。

[3] 「受」,陵本作「授」。

[4] 「妓」,大正作「伎」。

[5] 「時」,大正作「持」。

[6] 「妓」,大正作「伎」。

[7] 「妓」,大正作「伎」。

[8] 「己」,陵本作「已」。

[9] 「己」,陵本作「已」。

[10] 「己」,陵本作「已」。

[11] 「己」,陵本作「已」。

[12] 「授」,大正作「受」。

[13] 「授」,大正作「受」。

[14] 「授」,大正作「受」。

[15] 「授」,大正作「受」。

[16] 「授」,大正作「受」。

[17] 「授」,大正作「受」。

[18] 「四頁」,披尋記原作「十六頁」。

[19] 大正無「間」字。

[20] 「纏」,大正作「廛」。後同此。

[21] 「相」,大正、陵本作「想」。

[22] 「想」,大正作「相」。

[23] 「相」,大正、陵本作「想」。

[24] 「聰」,陵本作「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