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从此以往,属正宗分的第二大科辨妙观。辨者,辨别说明也,说明十六种观想,都叫妙观。妙观者妙是不可思议,以凡夫心,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马上把它观想出来,这是不可思议的观想,故名妙观。此十六妙观,是本经正宗分中之正宗。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佛告当机者韦提希,同时告知阿难尊者,因为叫阿难尊者受持佛法,现在听佛说了,回去就要说给大众听,还要结集成经藏,流通后世,利益未来众生。告阿难尊者,是要他负弘法利生的责任;告韦提希,因他是当机者。故同时叫他两人谛听谛听!谛听者,谛是详审为义,我把它说的详详细细、实实在在。听佛法不可粗心浮气的听,一定要静下心来,详详细细、实实在在的听,因为佛法愈讲愈细,若是粗心浮气的听,决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一定要谛听,谛听就是详详细细的听,实实在在的听,听在心中。重说一个谛听,就是加强语气要我们注意了再注意,一定要详详细细的听,实实在在的听。听了以后,还要“善思念之”,就是要好好的思维研究。妙宗钞解释此二语,配以三慧,谛听生闻慧,善思得思慧,念之即修慧,总为闻思修三慧。前面令修三种福,此处令得开智慧。“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净土法门按当时情况,是为利益韦提希夫人,实实在在多份为利益末法众生,亦就是利益你我大家。末法众生善根浅薄,业障深重。善根浅薄故福报少,业障深重故烦恼多。烦恼譬作贼者,贼能害身命,烦恼能损慧命,故名为贼也。“说清净业”这句话是牒前标后,牒者重牒,指前面的三福,标者标举,标举后面的十六妙观,皆名清净业。能修三种福和十六妙观,则烦恼贼害不到你了。“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此赞叹当机大士,佛正欲想说净土法门,利益末法众生,她适时启问,故云善哉!问得称佛的心,合佛的意,故云快问。

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此是嘱累阿难,受持法藏,弘法利生。受持者,受是领纳于心曰受,持是忆念不忘曰持。即是我现在要为韦提希夫人,说十六妙观之法了,你得统统听到记住,去替我转法轮。“广为多众,宣说佛语。”下面经文,有回到耆阇崛山,阿难重为大众宣说一遍之事。“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不仅是教韦提希一个人,是要教未来世一切众生,都要这样修。修个什么法呢?“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佛叫阿难应当受持者,即是受持此“观于西方极乐世界”的观想念佛法门。将来结集法藏,流通未来,利益末世。“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我下面讲的十六妙观,教韦提希修观想。他是凡夫,修此观想怎能观想成功?有佛力加被。所以净土法门,不完全靠自力,还要靠佛力,有佛力加被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此谓有佛力加被,一定可以见到极乐世界,等你观想成功,见到极乐国土之时,“如执明镜,自见面像。”看得清清楚楚。若是你依照佛说的十六观行去修观想,决定可以见到极乐国土。“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能生种种不可思议之乐,故名妙乐。修观想念佛的行人,见到那种种妙乐之事,应(当)时即可证得无生法忍。今略释无生法忍一词之意义:无生法忍是一个修行工夫的名词,在无生法上得一种忍力,名为无生法忍。“无生法”者,诸法本体自性,原是不生不灭,而众生为无明所覆,一念妄心起,于无生无灭法上,妄见有生有灭。此生灭法,因缘聚会则生,因缘分散则灭,因缘无本体自性,故此生灭法,实是幻生幻灭。等于表演戏法的人,在那戏台上,忽然变出一只马来了,其实没有马的,他只是利用道具的声光影像配合起来,幻化成一只马,在无知的观众看来,以为那是真有一匹马。等他把道具收拾起,幻境即灭,在观众看来,马没有了。实际那个幻马,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在迷的众生,观一切生、灭法,亦复如是,故名如幻。又名如梦;正在作梦之人,见到种种梦境,有生有灭。一觉醒来,那个梦境本来没有生亦没有灭。未曾悟道尚在执迷的众生,对因缘生灭法,亦复如是,妄认有生有灭,一旦悟了道,方知这本是不生不灭。今者对诸法妄见有生灭的众生,依照这十六妙观去修观想,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到无生法了。此无生法即一切法的本体,亦就是我们的自性,统名本体自性。它的别号有很多,又叫真如,又叫实相,……,都是我们的本体自性。此本体自性,本来不生,名为无生法。此无生法,我们没有得到这个工夫,不知它像什么样子,得到了这个工夫,就叫做得到无生法忍。今释“忍”字,忍有忍可和安忍二义,忍可者,对无生法认识清楚,即是真正开了悟,真正见到无生法的本体,故名忍可,此属智慧。安忍者不动之义,一得永得也。悟道之人,对于无生法,安住不动,此属于定。忍字有此二种解释,就是定慧一如的境界,名为忍。对于无生法真正见到了,名为忍可。我既得证无生法,不会再失掉,安住不动,这叫安忍。证此无生法忍,别教须初地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即可证得。当知圆教初住位即等于别教初地位。别教初地菩萨证无生忍之后,渐次上进,豁破一分无明,亲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位菩萨,证到无生法忍,即得一分本体自性,便起妙用,而能“百界作佛”于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同时示现八相成道。此处谓未来世末法时代修观想念佛之凡夫,见思惑未断,只要依佛所说,至诚修行观想念佛,观想成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心里就生大欢喜,法喜充满故,立即证得无生法忍。以博地凡夫一下子超出别教三贤圆教十信位,所以古德谓观想念佛,是顿教顿超法门。这里是在未讲十六妙观之前,预示修十六观所能得到之利益。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佛告诉韦提希,说她是凡夫,此话告诉韦提希,就是告诉我们这些未来的末法时代的众生。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有一个卑劣慢,自己瞧不起自己。自以为我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怎么能够修观想念佛法门?我们比不得韦提希,她是与佛同时出世的大菩萨。这么一来,生了卑劣慢,为卑劣慢所障,不敢望修圣道。佛因此告诉韦提希,叫她不要生卑劣慢,同时告诉我们未来的众生,要发起道心来,跟韦提希学,韦提希就是个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羸者羸弱无力,劣是恶劣,凡夫的心想,羸弱恶劣,想不到远。又未曾得到天眼通,看不到远处,可是“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净土法门,靠佛力加被。异方便是奇异、特别之意,起信论叫做胜方便。净土宗是个方便法门,但非普通之方便,而是特异殊胜方便。诸佛有特异殊胜之方便,可以令汝得见。这“令汝得见”,亦是牒前标后的一句经文。重牒前文,前面佛放眉间光,把西方极乐世界摄照过来,在佛顶金台上,韦提希夫人已见到过了。韦提希是个凡夫,她怎么能看到极乐世界?这就是如来的异方便令她见的。此为牒前。标后者,即标明后面十六种观想法门,若是依照所示十六观法去修观,观想成功,便可亲见极乐世界。这亦是如来的异方便。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韦提希此话,是沿着上面牒前标后之句义,而谢前请后也。我刚才看见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蒙佛力加被看见的,我当感谢世尊,此是谢其前。请其后者,佛有异方便,宣说观想念佛法门,我依佛所说,随闻入观,当下修成,即得无生法忍,如下面经文所说,我这还是佛力加被我的,可是末法众生,去佛遥远,怎么能够见到极乐世界呢?此即是韦提希夫人代我们这些佛灭度后的众生请法。如经文云:“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由此可知,韦提希夫人作当机者,确实是个大乘根器,她自己得到利益,她就关念到众生。“浊恶不善”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叫做五浊恶世,所以名为不善的世界。五浊在阿弥陀经上有明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因为有此五浊,是故这个世界变成恶世,叫做五浊恶世。“五苦所逼”之五苦,即是八苦合并起来,叫做五苦。将八苦前面的四苦,生老病死合并为生死苦,再加其余的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等,名为五苦。五苦所逼,是指末法时代的众生,为五苦所逼迫。此五苦所逼,分开来就是八苦交煎。那时候的众生,怎么样修行,怎么能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呢?这都是韦提希夫人替末法时代的众生请法。以下是佛开示修行观想念佛之法,分十六观。

丙一、日观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从此以下是十六妙观:一日观,二水观,三地观,四树观,五池观,六总观,七华座观,八佛菩萨像观,九佛身观,十观音观,十一势至观,十二普往生观,十三杂明佛菩萨观,十四上品生观,十五中品生观,十六下品生观。这十六观文,约分为三:初六观观其依报,次七观观其正报,后三观说明三辈九品的往生。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谓汝韦提希以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都当如是修。“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怎么能见到西方世界?要修观想,把它想出来,怎么个想法?应当专心系念一处。众生之心是散乱心,东想西想,要把它统一起来。专心即是一心,系念就是把心念安制在一个地方,此即遗教经所谓“制心一处”,把散乱心管制在一处。那制心一处之制与此系念一处之系,同一意义。要把心念控制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果能把凡夫的散乱心控制得住,没有什么事不能办。你要成阿罗汉,就成阿罗汉;要成佛就成佛。那么,你要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就能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所谓想于西方,“云何作想”怎么个想法呢?如来有异方便,有一个下手的方法,“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生盲就是从母胎生出来就是个瞎子,这种人从未看见日头,无法修日观,只要不是生盲,就一定看到过日头,这里讲的是快要落山的日头,有目之人,都看到过那种日头的。“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行者这时候,应当生起想念,想念那个快要落山的日头。行者修行观想,须于清静室中,“正坐”就是跏趺坐,不能大跏趺坐,半跏趺坐亦可。正坐的面一定要对着西方,因为要观想落日,而且极乐世界亦在西方,故当面向西方。“谛观于日欲没之处”,这时候用眼睛观心里想,观想那日头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令是使令,使令观想之心,坚固安住,专想那个要落的日头,不移就是不要东想西想。此即前面说的“专心系念一处”之意。“见日欲没,状如悬鼓。”专心观想成功,便见到那欲落的太阳,形状就像大殿里悬挂着的鼓一样。“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观想是用心想的,最初是闭着眼睛想的,想出来一个太阳,状如悬鼓,但一睁开眼睛,它就没有了。再闭着眼还想,想那状如悬鼓的日头,再睁开眼睛看,要修到闭着眼和开着眼,都看到一个状如悬鼓的落日,分分明明,在正前方,这时日观就修成了,此是在静室中打坐观想出来的。还有一个前方便的修习方法,就是先去实际的观落日,这时或坐或立都可以,正对西方,瞪着眼睛看那欲落的太阳,太阳快要落了,发红色,光线不强,不刺眼,这个时候可以开着眼睛看,看一会儿,再闭着眼睛想,若是想不出来,再开着眼看,那个太阳还在,还没落下去,再看,看了再闭着眼睛想。天天这样的用功,直到闭眼开眼,皆见落日,这是方便中之方便。然后回到静室打坐,打坐这时,房间里没有太阳,当先闭着眼睛观想太阳,观想见到太阳,再睁开眼睛,在这没有落日的静室中,开着眼睛亦看见太阳,闭着眼睛亦看见太阳,这就是日观修成了。修这个日观干什么呢?这问题下面有讲到的,是为了修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宝地的前方便。凡夫的心想羸劣,一旦观想大的西方极乐世界,观不成功,所以先教观想落日,观想的落日有多么大呢?有大殿里的鼓那么大,这是凡夫的心,可以想得成功的。想成功了,下面再一个观,再把它放大,再把它生起庄严,这是为了要观想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先观想这个日。“是为日想,名曰初观。”这是十六观中的第一个观。

丙二、水观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水观就是将前面第一观观想出来的落日,叫它变成水,“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想见那状如悬鼓的落日里面,通通变成水,那个水非常澄清,没有半点浑浊之象,亦令明了,就是前面观想落日之时,谓开目闭目,皆令明了。此处观想水,亦要观想得清清爽爽,明明了了,故说“亦令明了”。“无分散意”者,既已专心观想水,观想成功之时,此心便不再分散,一定把它训练得专心系念一处。“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这个观,本名水观,其中含有次第观想之意,先观想水,水观成功,再观想水把它结冰。“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水把它观想成结冰,见冰映彻就是内外通明,水是澄清之水,结成的冰不但澄清,还带光明。光明映照,内外通彻。冰的观想,观想成功,再作琉璃想,叫冰再变成琉璃。琉璃是什么东西?琉璃是宝物之名,译成中国话叫青色宝,它的青色像什么色?就是晴天的天空之色,我们普通叫蔚蓝色,那个就是琉璃色。佛经上说,四大部洲中间的须弥山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合成,我们所居的是南瞻部洲,南洲正是应着那个琉璃宝,所以琉璃宝对着日光照射反映出来的颜色,就是蔚蓝天空。此处说作琉璃想,就是要把原已观想成功的冰,冰本色白,再把它观想成琉璃宝色。“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琉璃宝观想成功,见到的琉璃宝地,亦是内外映彻,因为先观想冰,冰是内外映彻,只是把它变变颜色,白色的冰变成青的琉璃宝色,而琉璃宝的本体仍旧是内外映彻。这个地方有个前方便的观想:上面第一观——日观,有个大小的形状——“状如悬鼓”,那个鼓有多么大?经上没有说,再大亦大不到哪里去,因为是个鼓,再大的鼓亦决不会像西方世界那种范围,于是教观想将欲落山的太阳状如悬鼓那么样。此即前面说的,我们凡夫的心想羸劣,一旦教观西方极乐世界,观想不出来,因为我们的肉眼,常常看见落日,所以令作此观想,容易观成功。只要把那状如悬鼓的落日观想成功,这第二个观观成水,水再观成冰,冰再观成琉璃,这都很容易了。最难的就是第一个落日观,虽然只观一个落日,却很费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用过专心系念的工夫,我们的妄想心,是个散乱心,叫它专一,它不专一;叫它不打别的妄想,它愈是妄想纷纷,这就是凡夫的境界。你没有用过功,你不知道这个心多么散乱,它昼夜六时都在散乱,白天东想西想,晚上睡着了还是在乱想,它不散乱,为什么做些乱七八糟的梦?现在我们学了佛法了,叫它专心系念西方,把西方极乐世界观想出来,那可非常费力,就是你叫它不要东想西想,它愈要东想西想,而我们用功,却要控制住这个妄想心,要观想落日,把它观想出来。怎么样的费力,都一定要观想。把它观想出来了,这个心就受了训练了,就是怎么样能把它归一?这个心控制到能听你的招呼之时,再观想水就比观日容易,水观想成冰,冰变成琉璃,这都不太费力气了。所以用功的人说:“头难头难”!第一步最难,不要怕难,没有观想不成功的。

初用功的人,最难调伏的有两个心理:第一是掉举心,即妄想心,东想西想,想的都与道不相应;第二是昏沉,即打瞌睡,这是在没有掉举心以后的现象,这比掉举心更可怕,一打坐就昏昏沉沉的睡着了,坐香的时间满了,瞌睡亦醒了,人家坐了一枝香,他睡了一枝香,他不知道,还以为他是在用功呢。这种昏昏沉沉的坐禅,就叫做养无明,这无明愈养愈大,起初是打坐时昏沉,渐渐的看经、念佛、拜佛都会昏沉。所以初学用功的人,有二句警语,叫做“腿子痛不算病,腿子不痛要老命。”过去大陆上的出家人,初学用功,一定要去丛林里参学,叫做入众参学:在丛林里用功,不容易昏沉,因为上有师长的督导,中有同参们的辅助,叫做依众靠众。举例来说:禅堂里有监香师父,大众坐着他站着,站在禅堂当中,手里拿个香板,静静的监视大众,有没有人打瞌睡?他若看到你在昏沉,就轻手轻脚的来到你身边,拍哒一声,打你一香板,这香板要打的响,而不是要打的痛,打的响可使旁的人听了,提高警觉,免落昏沉,以收打一警百之效。念佛堂有当值的师父,他拿个巡香幡,这幡就像大殿里挂的长幡,幡上一面写着“惺惺寂寂”,一面写“寂寂惺惺”,在大众师念佛归位止静以后,僧值师就站在堂中,监视大众用功,若你昏沉时,他就用巡香幡,在你脸上打一下,这都是去除你的昏沉,令你提起正念来用功。祖师们制定这些规矩,是要令初学不走错路——不走掉举和昏沉的路。现在大陆的佛教通通没有了,台湾佛教既没有禅堂,亦没有念佛堂,你想入众参学,没有地方可以参学;你想依众靠众,没有个众可以依靠;发心用功的人,只有入山住茅篷,这既没有师长督导,又没有同参协助,打坐之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昏沉。还有在家居士发心静坐,亦要注意到不要昏沉!因为现在台湾没有禅堂亦没有念佛堂,所以在此讲经之时,多说几句,给大家做参考,发心用功的人,要注意掉举和昏沉这两个烦恼。

现在再讲到十六观,叫做妙观;妙者不可思议,它既能对治掉举,又能对治昏沉。因为修观之时,坐下来先观想一个落日,这须专心系念,非得把妄想心统一不行,心不统一观想不出一个落日来。所以你能修观想的时候,自然而然把掉举烦恼对治了,对治了掉举亦不会有昏沉。昏沉打从哪儿来的?怎么会坐着睡觉呢?妄想不起,妄想刚刚歇落下来,昏沉来了,打从这儿来的,就是没有用功人才会有这种烦恼。你现在修观想,观想一个落日,叫他闭着眼睛亦看见,睁开眼睛亦看见。再观想叫它变成水,变成冰,变成琉璃。妄想不起,昏沉亦起不来,因为有个境界贯注着他,要他想观一个落日像鼓那么大;这亦是因为凡夫的心量,观西方极乐世界一时间观不出来,能够把鼓那么大个日头观成功,这就容易了。日观既成,再叫它变成水,水变成冰,冰变成琉璃。经上虽然没有说,用功的人得知道这里有个放大的观想。因为琉璃地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地,光观想像个鼓那么大怎么行?须尽你的心量,叫它尽量放大,一直放到一看这个地无量无边,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地。这个十六妙观,怎么叫做妙?刚才说它能对治掉举和昏沉,它还能够把我们的心从小扩大起来。我们不学佛法,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学了佛法才知道我还有个真心。真心有多么大?真心遍法界,大而无外,没有哪一法超出我的心以外,所以一切法都在我的心内。依着经是这么讲,我们现在的心,还是个妄想心,还是个小心。心在哪里?心在我的身体内,身体以外的都不是我的心。这个时候假观想作下手,利用心大无外,叫它尽量的大,大得无量无边的一个琉璃宝地,这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心已变成一个大的心了。这个地方有个疑问,就是小本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这里为什么说琉璃为地?要知道,弥陀经经文少,意义简单,它说黄金为地,你就观想黄金为地就对了。它和这个十六观经说琉璃为地,怎么配合?整个极乐世界是琉璃为地,所谓黄金为地者,是指琉璃地上的道路是黄金的。阿弥陀经下文说饭食经行,经行就在这黄金路上走的,那是指着黄金路说,不是全体黄金的,而是全体琉璃宝。“见琉璃地,内外映彻。”前面由水观变成冰观,冰观变成琉璃观,琉璃观观成,看到琉璃地,尽我们的心量,把它放大。既见到琉璃地,内外映彻,再往下观,此琉璃地“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下就是琉璃地的下面,有个金刚七宝金幢在那里擎着它。幢是什么?幢就像柱子一样,柱子有圆的,有方的,而这根金幢是八方的,有八个楞子。它的本体是黄金的,叫做金幢。上面有金刚宝,还有七宝,叫做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的擎,就是托举起来。西方极乐世界琉璃宝地的下面,有一根金刚七宝金幢,把它擎起来。“其幢八方,八楞具足。”这个幢有八个方面,八个楞子,叫做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上面说金刚宝七宝黄金等,那是从本体简单说,其实那个八面金幢,每一方面都不止七宝,还有其他的宝,这个宝不止七种,是百种宝所成的。“一一宝珠,有千光明。”此处观想宝,要随着经文按次第观:先观想琉璃地下面有个幢,在那里擎着它;再观想那个幢什么颜色?黄金的;再观想那个上面还有金刚宝、还有七宝;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弥陀经上有明文。再观想它每一方面都有百种宝;这百种宝都是宝珠,它是用宝珠庄严其上。再观想一一宝珠,有千光明。这要先观想这些宝珠放光,放一种光,慢慢的观,观想它能放出一千种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再观想宝珠放出来的光明,起初是一种颜色,愈观愈多,每一种光明都具足八万四千种色。这个光大了,这大光明“映琉璃地”。宝幢上,宝珠上的光,都照映着琉璃地上。这个光大了,大得“如亿千日,不可具见。”我们这娑婆世界的光,最大的就是日头,一个日头的光很大,两个日头的光,我们就不能看了。这个光明,如亿千个日头的光那么大。我们作观想的人,虽然能观想成就,亦不能完全看,完全看,眼睛简直受不了。“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上是观想琉璃地下面的庄严,观想成功,现在把观想的心,转到琉璃地上,再观想琉璃地上面的庄严。这个琉璃地是整体的,全体都是琉璃宝。这个地上面,“以黄金绳,杂厕间错。”杂厕间错,就是纵横交织。黄金绳刚才解释弥陀经上叫做黄金为地,这绳子是路。可看四帖疏上善导大师的解释便知。我们作观想,应知琉璃地是整体的,地上面一条一条的黄金路道,我们观想它就像绳子一样。绳子是形容和譬喻,实际就是个黄金的道路。黄金的道路,有横着的路,有竖着的路。像我们台湾有纵贯路,有横贯路,这就叫做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把黄金道路,纵横交错的形状,观想成功了,再看那路边的庄严,以七宝界,分齐分明这句,上面那个分字念作份,齐字念作剂,(份剂)下面那个分字读本音(分明)。这是指那个譬作黄金绳的道路两旁的庄严。道路两边有个界限,此地是以七宝来分界限的,有个分齐,就是有个路的边界,这边界的分齐很分明,因为是用七宝庄严出来的。“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庄严道路的七宝,每一种宝珠放光都放五百种颜色。“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本来是庄严黄金路的七宝,它放光映射到虚空里,有的像华,又有的像星星、像月亮。悬挂在虚空里,变成虚空的庄严,再变成一个光明台。再变又变成楼阁,“楼阁千万”千万是说它很多,不一定是一千一万,而是统说他有很多的楼阁。“百宝合成”这些楼阁是百种宝合成的。小本阿弥陀经说的简单,七宝合成,这个地方说百宝合成的。“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再观光明台的庄严,这光明台的两边,以华幢庄严。幢,我们平常叫做幢幡,那虚空里,一个一个的幢幡,都是华做的,故名华幢,而有百亿之多。还有无量乐器,以为庄严。乐器就是音乐之器,如笙箫管笛等等,在这光明台两旁的虚空里,有无量无数的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乐器就是笙、箫、笛、管、大钟、大鼓等,都在空中悬着的庄严,风一吹它就会响,这风有八种,故说八种清风。风为什么有八种?这是表法八正道分,阿弥陀经讲雀鸟会说法,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就是表示八正道的风。这风通通是从前面,那光明里面出来的。鼓是鼓动,这八种清风,鼓动那空中的乐器,乐器就像有人吹奏一样,自然会响起来。响起来的音声会说法,说的什么法?说的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苦、空、无常、无我,这四种法,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平常说佛教的道理很难懂,是因为不知佛教的基本道理。你想学佛法,应先了解一切都是苦的,再了解一切都是空的,再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再观想根本就没有一个我。这苦、空、无常、无我,为佛教的基本道理,因此,它是三乘共学之法,就是佛弟子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乘人皆当修。专学苦、空、无常、无我,这就叫做二乘人,又叫小乘人,小乘修此法,它就叫小乘佛法。大乘人学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亦以这个法为它的基础,亦得修苦、空、无常、无我这四种法。西方极乐世界,它是大乘法,大乘法亦是最初先学苦、空、无常、无我这三乘共学之法,等于前面的三种福,那三种福,有凡夫的福,有二乘的福,有大乘的福。它可以一一分修,亦可以三种福一齐修。你发了菩提心,就要修大乘的福,而前面凡夫的福,即变成大乘的福,二乘的福,亦变成大乘的福。你若是单修凡夫的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没有发菩提心,这就叫做凡夫的福,修的再多,都是得人天福报,来生来世做个大富大贵的人,或者升到天上做天人,故名凡夫福。发了菩提心的人,还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凡夫福,就是人道的福,你欲想成佛,先成个人,如果人道都不具足,人的资格都不够,哪里可以成佛呢?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这十六观的第二观名为水观,你看了经文就可知道,这第二观不是单观想水,而要观水变成冰,冰变成琉璃,琉璃地下有金幢,地上有种种的庄严,可是它结句结到水上,就是第一个落日观观成,第二个叫它变成水很费工夫。只要把水观修成,叫它结冰变琉璃,都省力气了。所以第二观结句结到水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