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佛语心品第三之四
(◎此上二执已破二障已净智行已圆◎下明忘言顿证以显果海离缘)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习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相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
(记曰。此总结示果海离缘,故责大慧于第一义谛自觉圣智,妄起分别,随语生解,横生邪执,谬解佛意。良由不善二通相故也。自觉圣智,离心缘相,离言说相。然虽非有言,不是无语。故佛所说圣智无知等者,正欲闻者离言观义,忘知契心耳。何其闻者犹然随言妄生邪解,斯皆无始虚伪妄想恶习之所回转。而于自宗说通不善了知,但执外境以为实有。故著方便言说,而不能善入清净实相离知境界也。论云。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以境智未忘故也。世尊至此偶以二通结责者。意谓前者我已教诸三乘修行之士,当善二通相,不可随言取义矣。意责大慧何其不体佛意,尔乃又执言说假名,而兴种种邪执耶。故教以忘言契证也。来意如此,故以二通结责之。◎已上二障已净二执已破二死已亡而结责以忘言契证以示自利功圆◎此下示利他行且先双结二利行)
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记曰。此大慧因佛斥责不善二通,而于圣智妄起分别,故此责躬请教二通也。问曰。二通前已发明。今复重请者何也。答曰。前因外道二乘妄起断常二见,盖由不了唯心现量境界。大慧,特请宗通相示彼知之,令开正见。而世尊因曰,彼等不独不善宗通相,而亦不善说通相,故随语生解,特说二通之相,令彼外道二乘以便修行,不堕邪见。意在破外道二乘二见,令知离言之行故也。此因大慧蹑妄想无性之言以起五难。蹑圣智不得之言以起四疑。是皆不了唯心,不达方便言说,而复随言取义,将谓实有境智可得。故佛责以不善二通作如是见。故此大慧特请二通,将以依教奉行说法利生,以断二乘之疑。意在遣心境,空境智,是以妙行契妙境也。前有相字,乃示彼令知,以便自利。今此二通,意在必行,且便利他。观者应知,庶得语义,不生异见耳。前乃忘言之行,此乃离言实证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
(记曰。此说通意在利他也。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也。契理,则妙符中道。契机,则巧被三根。以一经言含多义,故云众具契经。谓理无不该,机无不摄也。)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唐译云。于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二译皆云。离诸因缘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
(记曰。此自宗通意在自利也。以自通乃离心意识境界。故非外道二乘所可知也。离因缘相应见者,谓心境皆离故。)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谓我二种通 宗通及言说
说者授童蒙 宗为修行者
(记曰。菩萨有二利之功。故说通应机说法,故云授童蒙,谓凡夫颛愚如童蒙也。宗通,自修行,谓修如实行故。◎上自他二行已竟◎下专请利他行)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二译以世间诸论,作卢伽耶陀。此翻左世,亦云恶论。即外道论也。)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魏译云。彼人但摄受欲食,不摄法食。)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记曰。此特问利他行也。盖承世尊一往痛责弟子不许近习外道论议。大慧因闻说通利他之谈。意谓不善彼宗,其说不通,无以利彼。故理世尊前言,以致疑曰,世尊既云说通利童蒙,何故向来不许近习外道议论者何耶,因此发问。世尊答。谓外道议论,依邪见立。若近习者,坏正知见。意在入自宗通者,当离名言习气为第一也。然三界本无实法,但以名言习气为体。至若名言中,而外道议论最为坏正知见,破坏佛法者。是故修行如实行人,当所痛绝。故大慧依说通而问。向下世尊依自宗通而答也。)
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唐译云。卢伽耶陀所有词论,但饰文句,诳惑凡愚。随顺世间虚妄言说。不如于义。不称于理。不能证入真实境界。不能觉了一切诸法。恒堕二边。自失正道。亦令他失。轮回诸趣,永不出离。)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记曰。此甚言世论之过,深诫修如实行者不可近习也。所以不可近习者,以不入真实自通,不觉自心现量。但依生灭妄想,不脱生老病死。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然世尊于此经专诫名言习气者。盖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由此界众生耳根最利。以声入心通,直达法性,最为甚深。故楞严拣选圆通,以耳根为第一。此经令修如实行者。以戒名言为第一。以此方入道,无过耳根为最胜,而障道亦无过名言为最胜故。所谓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也。然凡夫虽依名言结业,而间有利根宿具般若闻熏者,能观言语性空音声不实,如风号谷响,即入无生者有之。若夫外道邪论一入闻熏,即染污法性,坏正知见,破涅槃城,永劫沉沦,断灭佛种。纵遇佛出,而为见火所烧,邪智益炽,徒与正法相抗。虽如来以无量善巧四辨大悲,潜神与居。亦不能化而入也。观夫世尊出世。说法已四十年。而六师之徒如麻似粟。即其舍邪归正者,如三迦叶波及鹙子等,约止千二百五十人耳。就中巨擘,尚内秘之俦。当正法盛时尚尔。况末法乎。此吾佛世尊悬鋻后五百年。此辈当大破坏结集。是以此经专以破邪为用,大为今日设也。观夫圣人忧患之心当何如耶。悲夫。此经自入中国几二千年。而吾辈老师宿学,读之苦不能句,甚为眦仇。况遗言得意,以契佛祖心印,执之以定纲宗,行赏罚,克荷如来家业乎。由不善此法门,宜乎流习世论,甘受佛呵,而为恶弟子也。惟此未尝不涕下。)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唐译云。现作龙形。)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二译皆云论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魏译云。乃至现畜生身。)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
(记曰。此言慎勿近习世论之所以也。谓世论弟子。以畜生形。尚能催伏诸天修罗。况复于人,而我末法弟子,无道力者,倘一近习,岂不为彼破坏耶。若为破坏,则能招致诸苦生因。故我诫之。慎勿近习。以彼世论无自宗通,唯说身觉境界而已。是故我说但摄受贪欲,不摄受法。要,誓约也。)
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二译皆有字句。)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
(记曰。此世尊悬忏末法,魔强法箬之时也。然彼世论于我法后五百年,所以而能破坏结集者,以时俗浇薄,其时人多恶觉因见炽盛故。而我法中有恶见弟子,亦受彼法,是故令彼坏正法也。由是观之。然坏法者,盖自坏耳。岂彼力耶。因见者。因,谓邪因,无因,见,谓十使烦恼中五利使。以不善解正法。故云恶觉。)
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
(记曰。此言破坏结集之所以也。然彼世论所以而能破环正法者,以彼种种句味因譬庄严,皆说外道事,执著自性因缘,无非邪见,无有自性宗通故。苟知而近习者,即饮他毒药。不知而近习者,所谓误服毒药是也。)
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记曰。此结成彼法成事相承,不自知其非也。以彼本法无自通故,所传弟子广说百千事门,亦皆无自通。以无自通故,而彼痴人亦终不自知为愚痴世俗之论。此误服毒药者也。)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
(记曰。此大慧牒上佛语,将以发难也。)
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
(记曰。此大慧因闻佛斥外道世论无有自通,遂蹑以难佛为人天修罗广说世间种种诸法,亦非自智所证之法,皆世论也。岂世尊亦无自通耶,岂不堕一切外道邪智妄想数中耶。大慧依世论而问。世尊依自通而答。)
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著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记曰。此世尊依自通答其所说法非世论也。世论者,去来生灭之法也。来者,缘会而生,故云趣聚会生。去者,缘散而灭,故云散坏。以有去来生灭,故云世论。然我所说者,无来无去,不生不灭之法,岂堕彼世论妄想数中耶。所以不堕者,以我不著外境有无,了达唯心现量故。有无妄想所不能转者,以了境无性故,故云相境不生,此境不生也。觉自心现,则自心妄想不生,此心不生也。境不生,故无来去,心不生,故不生灭。心境无生,即是空无相无作,入三解脱门,名为解脱矣。意谓我所说者,乃解脱法,非生死法,所以不堕。)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报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
(记曰。此世尊将欲广明世论,故举昔事,且教菩萨说通止论之法式也。旧说婆罗门,具云婆罗贺磨拏。此云净裔。亦云净行。自称其祖自梵天口生。因从梵姓。诸经中梵志,即此类也。是唯五天竺有。余国无之。其种别有经书,世承为业。或在家。或出家。皆恃术倨傲,多尚诤论。空闲,无我也。以彼所计梵天作者以为神我,故云不请空闲,而问作者生一切法。以彼所见不出世论,开口便落妄想。故一问,世尊答云一世论。二问,答云二世论。乃至多问,答云多世论。故后责云,乃至少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皆是世论也。)
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种种受生现耶。(唐译云。一切皆由种种因缘而受生耶。)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耶。无他世耶。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虚空耶。非数灭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
(记曰。此虚空下。问三无为是作是不作也。唐译云。虚空,涅槃,及非择灭,是所作耶,非所作耶。以外道妄计三无为皆是有作。故后世尊答已,而复特喻大慧云,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意谓三法尚不可得,何况又计作与不作耶。)
有中阴耶。无中阴耶。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唐译云。如外道说我及根境三和合知生。我不如是。知,识也。)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唐译云。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依妄心以能所取而说缘起。非汝及余取著我者之所能测。)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记曰。此世尊备叙昔对外道所说之法如此也。谓外道执其所见一一问佛。佛总斥之曰。此皆是汝之世论。非我所说也。然我说者。唯说一切众生因于无始戏论诸恶习气而生三界之相。不了唯是自心所现,而生妄想。攀缘外法而妄取著。实无可得。我所说者如是而已。至若外道所说神我与根境三法和合而生识者,此是汝外道见。我不如是。且汝外道说有异因能生诸法。又说诸法自然从无因生。此是汝法。我法不然。我唯说妄想能取所取而说缘起。我此说者。非汝外道著我妄想者之所能知。佛谓外道如彼彼而问。我但如此而答。此即所谓止论。亦即说通相也。然外道诸问,皆是彼计。至若妄计三无为作不作者,乃涉我法。恐有所滥。故世尊特告大慧曰,彼所问三无为者,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非实有也。故唐译云。虚空,涅槃,及非择灭。但有三数,本无体性,何况而说作与非作。)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唐译云。乃至少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皆是世论。
(记曰。此外道因闻佛说虚伪恶习为三有因,故蹑问彼三有者,果因痴爱业因而有耶,是无因耶。盖彼意执定无因也。世尊答谓,不但有所妄计分别言说为世论,乃至少有心识流动分别外道,皆堕外道邪见,悉是世论。何者。以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妄见心外有法,即入外道见故。沩山坐次,仰山入来。师曰。寂子速道,莫入阴界。仰曰。慧寂信亦不立。师曰。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曰。秪是慧寂。更信阿谁。师曰。若恁么,即是定性声闻。仰曰。慧寂佛亦不立。此古人心识不少流动之样子也。不如是,安称超佛越祖之见。)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
(记曰。此外道被斥皆堕世论,遂问颇有非世论者不。且云我为一切外道之宗。所有词论皆从我出。何独不当佛意。观其自负如此,正是坚著我见,尚诤论者。而世尊答云。有非世论。但非汝有。汝所有者,不出作为。所立自宗,但依言说以立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耳。我法非作为,非宗,非说,而亦不堕空见。故云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
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
(记曰。此外道意谓佛既斥我为非宗非说,而不知何等为非世论,可有非非宗非非说者,盖所愿闻也。非非者,是也。)
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
(记曰。此世尊斥答外道,谓有非世论,但非汝外道之所能知也。汝等所以不知者,以彼计著不实妄想分别外境故。我若有说,汝便随语生解,计著邪见矣。)
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记曰。此示以正因非世论者如此。但此是我法。非汝有也。汝之所有者,去来生死之法耳。故下云。)
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著。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受。若因计著。(唐译云。若因而生计著。)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
(记曰。此示世论邪因相也。谓外道世论多种,不能尽述。今略说彼识所分别者,不出来去死生苦乐没溺邪见触著种种诸相。于中妄计和合相续,若爱著不舍,若妄立为因而生计著,如此而已。比者,类也。谓如此之类,皆是汝之世论。而我法中无此说也。)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魏译云。默然而去。而不问我建立真法。唐译云。不问于我自宗实法。默然而去。)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记曰。此叙外道固执难化颠倒之状也。以彼与佛立论负堕,亦不更请佛教,傲然不辞而退。此其我慢倨恃之态何如耶。且复心不受善,亦不知非。以思自所通处,返以佛说为非。乃心念之曰。沙门所见,出于我通之外。其所说者,乃无生无相无因,心境不生,断灭之法耳。故魏译云。沙门释子外于我法。是可怜愍。说一切法无因无缘,无有生相。唯说自心分别见法。若能觉知自心见相,则分别不生。前云彼无智者返以我言为不正论,谓是故也。)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记曰。此世尊趣举大慧请词以结答问意也。谓汝向问我近习种种世论摄受贪欲不摄受法者,如上我说婆罗门者,皆是摄受贪欲不摄受法。然一切世论皆此类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魏译云。何者名贪句义。何者名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唐译云。所言财者,可触可受,可取可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记曰。如来频斥世论但摄受欲食不摄受法食者,以彼恃术诳惑愚夫,唯贪利养,为邪命食,深诫说法者当以清净也。愚读智证,知曹山贵正命食,立三堕。故黄蘖云。今时才出来者,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所知多解,翻成壅塞。唯多与儿酥乳,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此样。尽名食不消。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边收。真如之中无此事故。噫,三乘学道人,知见不消,尽皆邪命。况彼外道世论,非酥乳比。苟一染指,岂非饮他毒药乎。故维摩诘曰。为坏和合相故,应取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臭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亦不灭。乃可取食。此所谓于食等者于法亦等。如此,则摄受欲食,即摄受法食。此曹山不断声色堕。所以为正命食也。苟少有可触受可取味者,即为邪命,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矣。)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首卷云。无开发行自心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记曰。此明摄受法者当如此也。然能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二无我,离心意识,则自然不堕一切诸见戏论分别断常二边。以不堕一切见,而能消一切见。如此,则六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此曹山随堕,所以为正命食也。)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
(记曰。此结证世出世法所以异也。彼堕生灭二见,故名为贪欲。我不见生住灭,故名为法耳。旧注云。无黠慧者,受此无因论计四大不从因生,则起常见。或计造色外因坏灭,不复更生,因缘之性亦无,则起断见。以彼论虽多,总不出二见,皆生灭耳。由我不见生住灭,故净名曰。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此曹山尊贵堕,所以为正命食也。)
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 外道虚妄说
妄见作所作 彼则无自宗
唯我一自宗 离于作所作
为诸弟子说 远离诸世论
(记曰。此颂拣辩邪正也。以彼外道计梵天为能作,一切诸法为所作,故于正法真实自宗不能成立。我以一心为自宗,离于能作所作。以此为诸弟子说,令其远离彼诸世论也。)
心量不可见 不观察二心
摄所摄非性 断常二俱离
乃至心流转 是则为世论
妄想不转者 是人见自心
(记曰。此颂自宗真现量,破彼妄计也。然真心现量,本自无相,不可以妄见见。而外道不善观察,妄执有无能所,断常二见俱不能离,故为世论。不独如此。乃至但一举心动念,心识才有流转,即为世论。何况妄执诤论者乎。若能于妄想境界不被动转者,我说是人则为真能明见自心现量者矣。)
来者谓事生 去者事不现
明了知去来 妄想不复生
(记曰。此颂教观察,入自心现量之方便也。外道所以流转者,以妄见有去来之相故。殊不知来者暂现,如电速灭。去则不现,本无所有。若人观察诸法,明见去来生灭之相,了知本寂灭者,是人则妄想不复生矣。)
有常及无常 所作无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论通
(◎前明断证因相已竟◎下明断证果相分二◎初转依涅槃果◎次转依菩提果◎初中又二◎初拣二十一种邪宗◎次示最上一乘正果◎今初拣邪宗)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
(记曰。从前问不实妄想以来齐此,总明能证之行已圆。故大慧请问所证之果也。然二转依果,谓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槃。此先问涅槃相。然此经正在破邪显正。故理行因果皆依邪正而辩。故每每发问,皆互举二途。故此正问大涅槃果,乃曰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外道乃于涅槃法作妄想分别耶。意显不起分别,离心识处,即大涅槃。故先拣邪宗。后示正果。)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唐译云。如诸外道分别涅槃,皆不随顺涅槃之相。)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记曰。此无想外道也。云斯等者,言其不一也。以见五阴界入俱灭,离欲界系,见诸法无常,以心心数不起为定,持心一境,不见三世之相,此无想也。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此正楞严所言,以永灭依为所归依,成空亡果。生断灭种者。以妄见有涅槃之相。故佛破云,此等非以见坏为涅槃。)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
(记曰。此指常见外道立无因为涅槃也。前云受无因论则堕常见。旧注从方至方。谓无有异趣。方,类也。此楞严所云。知人生人,悟鸟生鸟。言其因果,从八万劫无复改移。谓今尽此形,从类至类。亦复如是也。然此外道所以妄见断灭者,以境界想灭。其实未尽想元。故云如风暂止。又有外道计方为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故以方为涅槃。故云从方至方。二译皆无也。)
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
(记曰。此生灭想心已灭,妄谓理中自然成不生灭,故云觉所觉之见坏,以此为涅槃者也。又以所觉不坏者为常。以能觉见坏为无常。此正如楞严所明四颠倒见,一分常,一分无常。故云见常无常作解脱想。若按唐译云。或谓不见能觉所觉。或谓不起分别常无常见。此则冥然不辩,皆属断见。如云分别都无,拘赊黎等昧为冥谛者是也。)
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记曰。此指计七断灭为涅槃者也。欲界人天诸相,为生苦因。故外道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故云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妄作真涅槃想。或钝根罗汉,厌苦断集,弃有著无,贪著偏空,以为涅槃,亦在此列。以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故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也。此上五种皆断见。)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五蕴根尘皆是实有自性,三世相续不坏,以为涅槃者也。此正楞严所计五阴中死后有相,四种不死。乃常见也。)
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死后无相以为涅槃。乃断见也。)
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微尘作者为涅槃者也。士夫,谓神我也。二有者,谓冥初生觉为一有,从觉生我心为一有。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者。谓从我心生五尘,故云二有间所出。此正计微尘胜性能生诸法,故云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者尘也。谓此微尘能依诸缘转变做一切物,故云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然此作者,亦云自性,亦云士夫神我。故唐译云。计有自性,及以士夫。求那转变做一切物。计此作者以为涅槃也。此非真正智慧,故云恶烧智慧。盖言邪见所烧,不能入清凉门耳。)
或谓福非福尽。
(记曰。此计豁达空为涅槃者也。非福,言罪也。谓罪福皆无。正指拨无因果者。)
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
(记曰。此计八万劫尽自然得道,以此为涅槃者也。唐译云。或计不由智慧诸烦恼尽。此正计缕九数极,时熟得道,故云不由智慧断练,而诸烦恼自尽。)
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以此为涅槃者也。以见彼体实遍实常,故云是真实作生死者。)
或谓展转相生。(唐译云。众生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指大梵天以为生死因,作涅槃者也。楞严云。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摩醯首罗,乃色究竟天,即大梵天也。以大梵为众生主,故云众生展转相生。谓外道愚痴,不知无明爱业而为生因,而妄指大梵为生死因,故云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旧注谓计劫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展转相生,谓一切物灭归于彼,而为涅槃。然指男女生处物灭归彼而为涅槃,何其陋哉。殊非本旨。)
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冥诸以为真谛,作涅槃想者也。)
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六句为生生之因,以为涅槃者也。六句者,谓一实,二德,三业,四大有,五和合,六同异。妄指此六皆有实性,而一切法皆从此生。此中功德,即实德业。功德所起,即大有。大有者,乃地水火风四尘也。又计极微以成器界,故云和合。故唐译云。或计求那与求那者而共和合,一性异性俱及不俱,执为涅槃。唐译约计极微能成世界,故举求那为首。此显计六句,故云功德等。)
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自然为涅槃者也。斯即楞严所云。计本无因。谓鸟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坚。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乃至松直棘曲,鸟兽文彩。诸杂珍宝,一切物象,皆本无因,自然而尔。故以自然作涅槃想。)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能解二十五冥谛,能受六分论守护众生,即得涅槃者也。前乃计冥谛六句是涅槃。此言能知二十五冥谛,能受六分论,即可以得涅槃。故与前所计不同。然六分论,即前六句。但前计即此是涅槃。此计能解能受者为涅槃耳。故唐译云。或谓能解二十五谛即得涅槃。或有说言能受六分守护众生,斯得涅槃。)
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时即涅槃者也。然外道六句中,依实句复有九法,谓四大,空,时,方,和,合。复有七种外道。一计大梵。二计时。三计方。四计本际。五计自然。六计虚空。七计我。以此七法为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此中时,即七中之一也。其大梵,与方,自然,我等,四法,前已出之。连时共出其五。而本际,虚空,所以不明出者。然罪福尽,即豁达空也。二者所出微尘与冥初比。冥初,即本际也。前计已含,故不特出。西域外道,六师之外,又有计七种者。故古德云六家七宗者此也。)
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
(记曰。此三乃计四句中有无亦有亦无三句为涅槃者也。唐译云。或执有物为涅槃。或有计著有物无物以为涅槃。或有计著有物无物为涅槃者。)
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记曰。此计更有异因,以胜性为涅槃者也。初卷云。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彼因者。说言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士夫等,前已发明。此正计胜妙为涅槃。故云见有觉与涅槃差别。有觉即指胜性。然与涅槃差别者,谓四胜性能致涅槃,故不同涅槃。故于胜性作涅槃想。此特谬计耳。若按唐译云。或计诸物与涅槃无别,作涅槃想。斯诸物之言,盖总指胜妙自在士夫时微尘等。此诸作者,就是涅槃。)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
(记曰。此结上妄计之过也。比,类也。上所出二十一种外道涅槃相。谓如是等类,外道种种妄想,所说涅槃,皆不成真实所成涅槃。故为智者所弃。)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
(记曰。此释上不成之所以也。然彼所以不成真实涅槃者,以堕二边故。所以堕二边者,以彼不离妄想生灭相故。其实即彼涅槃妄想中。本无生灭之相。但彼愚夫妄想自生灭耳。故云彼中都无若生若灭。)
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记曰。此结示彼法空无利益也。谓彼外道涅槃,皆依自宗而生妄想,违背正理。若以智慧观察,无所成就。故云都无所立。若如彼妄想而求,唯令心意掉散,往来飘驰流动,徒费辛勤,空无利益。故云一切无有得涅槃者。此所以不应亲近修习也。◎上拣邪宗◎下示正果)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随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唐译云。转修诸地,入于佛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记曰。此示如来所说无上大涅槃真常之果也。意谓我所说大涅槃者,如唐译云,唯能了达自心现量。不取外境。远离四句。住如实见。不堕二边。离能所取。不入诸量。不著真实。住于圣智所现证法。如是即能悟二无我。离二烦恼。净二种障。转修诸地入于佛地。得如幻等诸大三昧。离心意意识。是名涅槃。我所说者如是而已。非若外道愚夫种种妄想计度。是故诸修如实行者,当速远离一切外道妄想诸涅槃见,不应亲习也。前辩一乘因果行相章末,显果德中,当机遂问佛之知觉,世尊答以觉人法无我,了知二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今明断证章,故从破二见,断二障,显二无我,乃至境智俱忘,心法双遣,以极忘言契证。然后乃显自行功圆,教以利他。利他行满,故特辩果德邪正,以至无上大涅槃果,方为修如实行究竟之相。故此示果德已竟,复明知二无我等,以结断证功圆。修行极则。此通途之旨也。观者了此通途血脉,方见圣人说法之本意,庶不流于臆见耳。智者应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 各各起妄想
斯从心想生 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 远离善方便
外道解脱想 解脱终不生
众智各异趣 外道所见通
彼悉无解脱 愚痴妄想故
(记曰。此颂上多种外道涅槃之见,但从各各自心妄想所生,其实都无解脱方便也。由无善方便,故愚于缚缚者,不能至无缚处,以定执涅槃可取,故为之所缚。而以妄见取之,故为能缚者。若以缚缚为解脱想,则终不生于解脱耳。以其众智异趣,所见不一,而彼不悟,返自以为通,岂非愚之甚耶。彼悉全无解脱之理。但是愚痴妄想之所分别。)
一切痴外道 妄见作所作
有无有品论 彼悉无解脱
凡愚乐妄想 不闻真实慧
言语三苦本 真实灭苦因
(记曰。此类外道妄计诸过,皆由不闻真实智慧,但依名言妄相而立也。殊不知言语乃三苦之本,真实乃灭苦之因。不依真实而依言语,正谓以苦舍苦,所以悉无解脱也。三苦者,谓苦苦,坏苦,行苦。)
譬如镜中像 虽现而非有
于妄想心镜 愚夫见有二
不识心及缘 则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 妄想则不生
(记曰。此颂喻显如实行也。谓三界五蕴根尘诸法,本来不有。如镜中像,虽有而实非有。但于愚夫妄想心镜,则见有名相事相,故心境角立。以不知心境本来寂灭,故妄起二见。若了唯心现量,能所双忘,则当下妄想不生。即为正智如如矣。)
心者即种种 远离相所相
事现而无现 如彼愚妄想
三有唯妄想 外义悉无有
妄想种种现 凡愚不能了
(记曰。此颂释上唯心义也。谓一切诸法既唯心现,则种种即心,心即种种。但是一心,了无能所。即现前诸法虽现而无现。亦如愚夫之妄想,乃是自心颠倒也。是故三界唯心,但妄想见,实无外境与心为缘。第愚夫不能了此,妄生分别耳。)
经经说妄想 终不出于名
若离于言语 亦无有所说
(记曰。此颂结示诸法但以名言为体也。然一切经中所说妄想,皆不出于名言。若达名言体空,即妄相诸法,皆不可得矣。◎大科明二转依果上明转生死为涅槃已竟◎下卷首明转烦恼为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