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阿育王山续志第十五卷目录

舍利懴仪序 (释成皎)    ●同人由天童至阿育王寺 (董胡骏)    ●前题 (吴毓贤)    ●前题 (李暾)    ●放光松 (董胡骏)    ●放光松 (吴毓贤)    ●放光松 (李暾)    ●入育王寺 (何鉽)    ●陪叶芬洲中镇自太白过育王(二首) (钱际盛)    ●涌现岩(十景)    ●玉几峯    ●金沙井    ●放光松    ●赤堇峯    ●佛蹟亭    ●鬼谷祠    ●望海亭    ●妙喜泉    ●袈裟石 (释畹荃)    ●礼舍利塔 (黄应熊)    ●礼舍利塔 (释成衡)    ●放光松 (李宝黙)    ●和李拙园寅长原韵 (黄应熊)    ●松坛铭(并序) (释畹荃)    ●放光松 (释元煌)    ●放光松 (释元晟)    ●放光松 (释元访)    ●放光松 (释通礼)    ●放光松 (释兴源)    ●放光松 (释成传)    ●放光松 (释畹荃)    ●将至武彝,留别嵩公和尚(二首) (释元煌)    ●拾翠楼落成 (释畹荃)    ●和拾翠楼原韵 (李暾)    ●和拾翠楼原韵 (张珽)    ●和拾翠楼原韵 (黄应熊)    ●和拾翠楼原韵 (陈汝登)    ●和拾翠楼原韵 (李世法)    ●和拾翠楼原韵 (陈昌运)    ●和拾翠楼原韵 (钱际盛)    ●和拾翠楼原韵 (周式雅)    ●登拾翠楼(四首) (李暾)    ●登拾翠楼(适黄海门同寅至,限韵) (郑大德)    ●和郑改之寅长韵 (黄应熊)    ●和前韵 (钱际盛)    ●和前韵 (陈汝登)    ●和前韵 (薛泰友)    ●赠拾翠楼主人 (郑大德)    ●奉和郑改之寅长原韵 (黄应熊)    ●奉和原韵 (陈汝登)    ●奉和原韵 (钱际盛)    ●娑罗阁落成,手植花草寄友人 (释畹荃)    ●娑罗阁跋 (郑羽逵)    ●娑罗阁记    ●寄育王嵩公和尚(五首) (谢誾祚)    ●冐雨游阿育王寺(三首) (李昌泉)    ●礼塔出山,留别嵩来和尚 (释实贤)    ●赠育王嵩侄和尚 (释明哲)    ●春日过访嵩公和尚(二首) (沈澜)    ●秋日寄嵩公(二首) (范核)    ●唐阿育王寺田碑跋 (朱彝尊)    ●承恩堂记 (谢誾祚)    ●乾隆十六年 赐紫沙门(持荃)恭纪    ●乾隆二十二年 赐紫沙门(持荃)恭纪    ●承恩堂纪事,奉贺嵩公大和尚 (薛泰友)    ●立秋後游阿育王寺,奉赠嵩来禅师 (宋鉴)    ●戊寅畅月,小诗奉赠嵩来大和尚,兼续秋水闲房集 (蔡其发)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卷第十五

住山释畹荃(嵩来)辑集

舍利懴仪序

释成皎

葢闻法身非相,因感乃形;神智无方,待叩斯应。良由机分小大,则见境故有差殊;障别重轻,而覩相或成同异。实当人之自尔,非我佛之使然。至若情存敬信,在木石亦可开心;意兆乖张,虽真仪犹难啓悟。是则理随事变,法从缘起者也。然又微生简亵,祸不旋踵;甫事修崇,福堪立召。

阿育王作八万四千,於世杀罪寻消。(阿育王杀八万四千夫人,复於城外造立地狱,治诸罪人。耶舍知王杀罪,应堕地狱,即遣比丘,化王生信。王悟,问比丘言:「杀八万四千夫人,罪可得赎否?」答言:「各为人起一塔,塔中着一舍利,罪可消耳。」王即寻觅阿闍世王所得如来舍利,分与鬼神,令各还所部。於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塔,满阎浮提。世间人民号「阿育王塔」。)

隋高祖立八十三塔於州,亲恩遂报。(皇帝於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御仁寿殿,即降生日也。岁於此日营造福善,报父母恩。延诸沙门,与论至道。遂於海内诸州选高爽清净三十处,起舍利塔,以十月十五日正午奉迎舍利。一时起塔并现灵瑞。次年正月二十三日,复分舍利五十三州,故前後共有八十三塔也。)

刘萨诃地狱之苦,藉懴悔以得除。(西晋太康二年,并州弋猎刘萨诃暴卒。至地狱,见观音大士谓曰:「汝罪应入地狱,今洛阳、临淄、建邺、鄮阴、成都五处,有阿育王造佛舍利塔,可往瞻礼,其罪得灭。」既苏,出家,名慧达。即往会稽山泽,处处寻觅。至鄮县乌石山,闻地下钟声。恳求三日,地涌方坛。斵土,得舍利寳塔,青色。是石非石,高一尺四寸,乃西域于阗国造。可谓神功圣迹,非人智所及也。达就塔建精舍,殷勤礼懴,瑞应颇多。愚按西晋时,鄮县隷会稽,故鄮县旧为越州之地。言鄮县者,有山曰鄮,故以名焉。鄮县,今浙江宁波府鄞县是也。)

迦罗越雨寳之因,由供养而克致。(《譬喻经》云:阿育王国有迦罗越,其人福德世间希有,意有所须,应念即至。阿育王闻,使召见之。越知王意,便於王前以手东指,即时空中七寳雨下,不可限量,余方亦如之。王问罗汉,答云:「过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湼盘後,迦罗越以七寳及取好华上塔,四靣散下而为供养,即发誓云:『使我世世食福自然。』由是功德,唯受胜福。」)

刁逵殷请,分一为三。(晋义熙元年,有林邑人某者,得一舍利,每於斋日放光。沙门慧邃随广州刺史刁逵在南,敬其光相,欲请之。未及发言,而舍利自分为二。逵闻心悦,殷勤请之,又分为三。即模长干佛像,以舍利着像髻中。)

僧会诚求,应前及後。(吴赤乌四年,外国沙门康僧会创达江表,设像行道,众以为妖。权召会问曰:「佛有何灵瑞?」曰:「佛晦灵迹,遗骨舍利应现无方。」权曰:「何在?」曰:「神迹感通,祈求可应。」权曰:「若得舍利,当为兴寺。」经三七日,至诚求之,遂获瓶中。旦呈於权,光照宫殿,乃为立寺,名建初。後孙皓虐政,欲除佛法。有臣谏曰:「且少宽假,如无神验,诛除未晚。」皓从之,召会曰:「若能现验,助君兴之;弗则国有常刑。」一众惊恐,会喻之曰:「佛留舍利,止在今日。前已有应,後岂罔哉?」恰期便获。皓乃欣伏,革诚应化。)

魏明帝生疑欲毁,知神効而崇尚益坚。(魏明帝,洛阳城中本有三寺,其一在宫之西。寺僧每系舍利在旛刹上,斥见宫内,帝患之,将毁除。时有外国沙门居寺,乃齎金盘盛水,置舍利於中,五色光明,腾焰不息。帝见叹曰:「非无神効,安得尔耶?」乃於道东造周闾百余间,名曰「官佛图精舍」,由是信道弥笃。)

冯元嗣乘怒将焚,受冥罚而归投始复。(歧州歧山县人冯元嗣者,素性强暴。母兄承舍利来,欲修礼敬。元嗣怒曰:「此有何验,而礼敬之?若舍利有功德,家中佛像亦有功德,先取佛像烧之!」将毁舍利,忽暴死。经三日复活,云:「我到一处,似是地狱,有大鸟飞来啄睛噉舌;大火烧烙,眉发皆堕,又被杖打。」由是请僧懴悔,对舍利前号哭自扑,後得稍安。未经一年竟死。)

法颜兴砂石之叹,光发回心。(晋竺长舒得舍利寳之。其子为沙门,名法颜。每欲归俗,因叹曰:「舍利,砂石耳,何足为贵?」伊父投之水中,见五色三帀,光高腾数尺。法颜见此异徵,而归俗之心遂寝。)

徐椿读梵荚之书,信孚现瑞。(宋高平徐椿,初信佛读经。得二舍利,着罂中,渐增至二十。後寄广陵令刘馥,馥私开之,唯空罂。椿在都,忽自得之。葢法寳应世,祥瑞益蕃;大都皆敬而得之,慢而失之者矣。)

於戏!灵踪既夥,不尽身经;神异颇饶,难为言备。(夫舍利东流,绵歴圣代,传记所载,亦不备详。然有国兴崇,无尚於隋,散诸海内,莫可徧经。且神瑞开发,未易周知,俱非笔舌所得尽述者也。今畧陈梗槩,使敬者、慢者知有祸福存焉耳。)

成皎不揣固陋,僭述懴仪。理或阙乎观心,文实尘於视听。只合退藏自课,岂敢出示同人?然皆本夫圣经,并非专於私臆。行将息影於玉几山侧,(摩腾谓汉明帝曰:「阿育王塔,震旦有十九处。」大士告刘萨诃曰:「洛阳圣塜、建邺长干、鄮阴玉几、临淄、成都五处有阿育王塔。」按鄮阴玉几者,玉几,山名,山形如几,在鄮山之阴,故言鄮阴。今鄞县阿育王寺案山是也。刘萨诃求得舍利,供奉此处。今塔现在,有悔罪者,时可申诚。故我四明月波磐法师《佛祖统纪》云:「今十九处不可备知,而考之五处,唯鄮阴之塔显於世间,可得瞻礼。信乎海濒羣生末代值佛之幸也」。)摄心於窣堵波前。(梵语窣堵波,此翻方坟,又翻灵庙。言塔者,具云塔婆,此翻高显。然建立佛塔,其意有三:一表人胜,二令他信,三为报恩。又云:有舍利者名塔,无者名支提,此翻灭恶生善处。)切柏代香,终朝伏欵。卷帘进月,永夜抒诚。破黑业之重关,显明德於灵府。适彼乐土,实获我心。随喜见闻,咸资妙证云尔。

同人由天童至阿育王寺

(周池)董胡骏

览胜何知村路长 相寻老树正苍苍 山凭玉几当门翠 水绕金沙满磵香

殿指劫灰存古刹 龛藏舍利有神光 吾生自媿躭尘俗 白发方登选佛塲

前题

(鹿书)吴毓贤

深山[窲-米+口]窱路偏长 竹树蒙茸色更苍 双塔髻分凌汉古 一池镜净带花香

到门目夺虬龙影         入室神凝舍利光 半日相羊一宵宿 恰胜诗酒万千塲

前题

李暾

出岭沿山一路长 到来红日未苍苍 零零落落山枫老 小小黄黄野菊香

游屐连朝无雪气 碧天万里有春光 追陪行乐人间少 歴徧东村古道塲

放光松

董胡骏

古树郁轮囷 盘根无龌龊 种植忘岁月 风雨歴晦朔

凭依有神灵 奇异显禅觉 千寻势倒垂 百围手难握

老干翠欲流 新枝秀可扑 苍龙已脱鳞 潜虬犹露角

来观爱摩挱 咏歌费雕琢 入山为此君 安能来数数

放光松

吴毓贤

太白见古松 胷已澣龌龊 兹松更奇古 知歴几望朔

传闻舍利光 灵踪现先觉 飞龙擘晴空 纷拏难把握

连蜷曲复曲 枝枝向人扑 何年植山阿 岿然峙殿角

朴拙自天成 不假人力琢 我今始见之 安得往来数

放光松

李暾

眼内现玲珑 心中忘龌龊 茂滋春日和 劲敌寒风朔

我来即起涛 物灵竟先觉 频频以诗赋 神奇难把握

胡为千万枝 尽向一边扑 地力幻虬龙 天生异头角

今宵拟状之 又费空摩琢 吾年衰老矣 还期过数数

入阿育王寺

(邑令)何鉽

几日禅关惬素心 溪边清趣竹边阴 追寻且遍游山屐 那怕纡回曲径深

标格亭亭逈出尘 翛然物外见天真(谓嵩上人) 案头积得诗千首 露浣蔷薇不厌频

陪叶芬洲中镇自太白过育王

钱际盛

傍蚤呼舆出岭来 将军游兴亦雄哉 竹阴一尽竹兜稳 石塔双标石迳开 风过鱼腥留客盼 碑残鸟迹尽人猜 秪怜善病维摩瘦(时嵩上人患疟 )懒去山门掘芋魁

宋塌唐碑旧有声 火云刦後仅徒荣 惟余老干虬松古 长对清流碧沼横 玉几喜开新气象(时嵩上人方新葺玉几松堂 )涛笺还是昨题名 正宜结伴同觞咏 又苦匆匆入郡城

涌现岩

释畹荃

远脉分天竺 灵山接越州 光从耶舍至 人自萨诃求

塔影藏山骨 钟声到海陬 刹竿当此建 卓立已千秋

玉几峰

太古兹山在 重重翠色浓 浑如苍玉琢 自有白云封

树密藏文豹 泉深起蛰龙 吾宗门户峻 堪对此高峯

金沙井

自古能神应 澄泉在碧嵌 山川遗胜地 碑碣竖重岩

雩祭潭云黑 灵翻海雨咸 空亭斜日外 古甃石巉巉

放光松

光放三千尺 形奇六百年 高枝几坠地 老干欲叅天

霁夜亭亭月 晴春暧暧烟 幽人纪妙绝 吟就占松篇

赤堇峰

赤壤多灵草 崖根出剑精 地从山势结 脉向海门生 甬水春流合 蛟川夕照横 苍苍翠微际 一路有钟声(《越绝书》云:赤堇之山,破而出锡,以造寳剑。)

佛蹟亭

旷刦曾来此 遗踪不可磨 荒亭围草木 古壁绕藤萝

鸟向云中去 人从树杪过 回看百年内 尘里掷如梭

鬼谷祠

何使秦仪辈 纵横七国兵 高风存古庙 深隐忆阳城  野水数围曲 荒原一望平 春来祠宇外 寂莫有啼莺(在寺西南白云山)

望海亭

危亭登一览 与世隔尘泥 晓日沧溟外 长江赤堇西

地连吴楚远 天近斗牛低 极目穷三岛 何须跨海鲵

妙喜泉

绕径多苍翠 莓苔处处侵 一泓清且洁 千尺冷偏深

石妙当年句 泉澄此际心 坚珉重拂拭 细读漫沉吟

袈裟石

苍藓云根石 空山岁月长 孤标青似铁 羣卧白如羊

苏供何曾喜 秦鞭岂复伤 袈裟千古蹟 任世阅沧桑

礼舍利塔

(定海令)黄应熊

轻帆便捷渡汪洋 彼岸登时到育王 竺国何年来舍利 浮屠今日放祥光

峯环玉几千寻碧 水漾金沙一派黄 胜蹟奇观殊可爱 石坛松树正苍苍

礼舍利塔

(湘南)释成衡

才覩金钟掌上擎 恍然似觉六铢轻 乍看白色何其皎 俄吐红光分外明

桂魄自从银汉出 龙珠宛在玉盘行 奇哉再拜方翘首 累累松枝缀水晶

放光松

(鄞令)李宝黙

育王有古松 观者皆称怪 其名曰放光 根深体自泰 独立寺之中 高出世之外 弗愁风雨侵 不畏雪霜害 大小千万枝 上下总一派 望之倒欲眠 挹之俯如拜 左右倩扶持 非因老而惫 鬔松貌不凡 团圞荫非隘 彷佛一头陀 趺坐胸无介 我来与盘桓 竟日兴未艾 忽然万籁鸣 心目益为快

和李拙园寅长原韵

黄应熊

松乎名放光 干老貌亦怪 倒压百千枝 屈曲安而泰 坚实积於中 英华发於外 根本既不摇 斧斤又无害 恍如山之环 恍如泉之派 恍如龙之蟠 恍如虎之拜 俯视世一切 垂头岂是惫 天地不见宽 斯坛不见隘 四时不改青 三公不易介 日月与同光 苍苍宁有艾 玉几我常来 我来松亦快

松檀铭(并序)

释畹荃

宋淳佑间,笑翁堪禅师住持育王时,樗寮张寺丞即之问道於师,不异山谷之厚於晦堂。尝往来玉几,甚爱此松,颜其室曰玉几松堂。一日明守驺从入寺,绝不与师语。偕至松下,忽问曰:「舍利何在?」师以手指松曰:「见麽?」已而松枝累累,如水晶珠,光曜烁人。放光之名实始乎此。後笑翁谓樗寮曰:「此松着地,吾当复来。」此事载在《物初賸语》。呜呼!松之名闻海内久矣。康熙甲午春,先师秋老人谓荃曰:「吾於松下已筑一坛,但未砌石耳,子当为吾成之。」荃即命工甃石,加石栏于其上,因为之铭。铭曰:

玉几之松垂千年 霜皮老干金石坚 盘柯诘曲何蜿蜒 却如蛇蚓屈复拳 奇形秀拔名山川 风雨忽疑龙出渊

抟风攫雾势叅天 交枝骤叶生云烟 摩挱相对绿阴前 筑石为坛供啸眠 当时此处集高贤 太守曾叅一指禅

须臾光放五彩鲜 枝枝叶叶宝珠悬 俯仰今昔岁月迁 清涛谡谡生层颠 芳名奇绝千载传 异代应须琬琰鎸

放光松

(泉声)释元煌

梅竹参差绕万枝 奇松中立最相宜 自能夜逼星辰冷 谁觉春回日影迟

指处尚云当此处 种时已定有今时 垂垂古干真堪畵 畵里传神莫过诗

放光松

(介愚)释元晟

惯经霜雪老虬枝 却与东南古寺宜 托迹偶因人信浅 品题无拒客来迟

一池湛湛忽为影 千尺亭亭非傲时 舍利有光还在否 我来瞻礼漫题诗

放光松

(雪艇)释元访

昔年指点老松枝 磊落光交色更宜 百尺凌霜寒日静 几经寉唳暮春迟

轻阴细叶风涛起 皎月孤根烟雾时 试看往来频过此 与君相对漫敲诗

放光松

(笠庵)释通礼

龙鳞夭娇岁寒枝 栖鹤栖云两得宜 疎影隔窗挂月久 清涛满院听钟迟

岂无苍翠存孤干 不比柔条逐四时 闻说当年光射处 至今催我一吟诗

放光松

(乳宗)释兴源

年年光亦放多时 不改青春老更宜 僧有云心堪徙倚 鸟无鹤骨漫栖迟

凛然独立氷霜地 久矣将腾风雨时 应笑叶公难着笔 禅房相对好吟诗

放光松

(晏国)释成传

歴尽氷霜不损枝 盘桓留我更相宜 云遮鳞影成龙久 风作涛声宿寉迟

闪闪有光惊昔日 亭亭如葢仰今时 素心不厌同朝夕 蹋遍空阶赋好诗

放光松

(住山)释畹荃

夕阳红碎映疎枝 磅礡孤根此际宜 一夜狂风龙去远 半空清唳寉归迟

昔年磊落悬珠异 今日推敲得句时 古干幸无秦氏爵 千秋难赋大夫诗

将至武彝,留别嵩公和尚(二首)

释元煌

暂辞空谷远 一笠事云游 可似离巢鸟 真同不系舟

畏人心已懒 避俗意难留 更有伤情处 临岐水不流

旅况真萧索 杖头未挂钱 半囊惟敝衲 一箧是陈编

客梦浮云外 乡心落日前 应知重聚首 订在雪梅天

拾翠楼落成

释畹荃

筑室苍翠间 旦暮学老圃 披襟向清风 斯焉豁眉宇

一草与一花 奚必择膏土 一椽与一茅 便足蔽风雨

放眼看云山 千峯如环堵 兹楼既落成 媿作泉石主

心远林壑殊 神凝木石伍 道人日无事 风月时领取

和拾翠楼原韵

李暾

喜君善叅禅 为农复为圃 春冬病疟容 今来展眉宇

我室一丈地 我院一撮土 淋漓复连绵 见闻苦霪雨

君语筑楼成 千峯如环堵 我闻即欲登 借为斯楼主

云烟变幻收 木石寂静伍 荷香与松涛 晨夕各领取

和拾翠楼原韵

(镇海令)张珽

王古招提 天然好园圃 为访高僧来 一径通静宇

得瞻舍利光 宛游极乐土 绿霏竹外烟 翠落松间雨

峯峦列作屏 花木栽环堵 偶来世外闲 欣然值贤主

我与云为隣 云与我为伍 顾兹红尘中 何物堪与取

和拾翠楼原韵

黄应熊

我署假滃洲 亦辟小园圃 那得如吾师 面山添屋宇

尔不慕繁华 我却羡净土 晨夕闻钟鱼 天花散法雨

阁成翠微间 诗赋满四堵 几回喜同登 不知谁是主

问我索匾额 斯楼孰可伍 松竹与青山 眼前任所取

和拾翠楼原韵

(南皐)陈汝登

我欲爽垲更 玉不积元圃 仍近市廛居 弗获新檐宇

胡为观空人 切切营乐土 创撮清汉楼 仰邀天花雨

岂於三觉中 犹隔墙一堵 俯看松放光 非楼其谁主

为人意良多 构成绦云伍 扁舟盍我招 风光亟分取

和拾翠楼原韵

(次行)李世法

未瞻井干高 先知花盈圃 读诗神已驰 俨见焕檐宇

玉几夙吾爱 今更为乐土 亟欲往一豋 新楼联旧雨

俯临老龙鳞 盘旋翠作堵 百尺想斯楼 允得其所主

天机通禅心 静与青山伍 行将避夏长 凌空爽共取

和拾翠楼原韵

(时遇)陈昌运

羡君百尺楼 可禅复可圃 经年时过访 今来新楹宇

我屋近郭西 蕞尔小撮土 庭竹渐依稀 蔬植和风雨

堪爱君楼好 天然筑百堵 终宵留此宿 竟作斯楼主

云烟袭我身 城市罕俦伍 晨起挹荷香 清芬自领取

和拾翠楼原韵

(近邨)钱际盛

霉霪老屋倾 愁肠结春圃 忽闻方外人 琼楼焕绀宇

岂真彼西方 洵可称乐土 乐土果可求 愿施法王雨

五丁移我家 睫时兴百堵 与君作比隣 晨夕迭賔主

或与古松参 或与秋荷伍 何必王粲登 作赋始足取

和拾翠楼原韵

(苇昭)周式雅

入山憇禅林 屋外花盈圃 遁迹羡高僧 数椽筑新宇

灌园频汲泉 种竹多培土 殿角立长松 时时作风雨

满目多青山 靣靣如环堵 我从翁州游 东道遇有主

到此万虑蠲 何者堪为伍 皓月与清风 舍此复何取

登拾翠楼

李暾

读诗知楼成 梦欲一见之 今来四靣望 高爽深秋时

层叠山围翠 阴晴日影移 幽寻人各拾 自得还自怡

老梅干交错 并立墙之傍 喜其大寒节 能漏新春光

欣赏不我负 作伴安禅房 雪天宜一访 梅头浮暗香

念彼松放光 南牖开宜始 惜哉一树遮 不获览全美

奚不亟伐之 相对妙无比 松亦感知音 忽尔涛声起

谁谓楼小小 我爱地旷旷 四时树好花 心眼获舒畅

嗟余虽老矣 时来携短杖 苍翠拾无穷 且望身无恙

登拾翠楼(适黄海门同寅至,限韵)

(鄞令)郑大德

结伴春游胜 挑灯倡和新 山光四面隐 月色一宵匀 遣兴多佳致 相逢又故人 乘槎天上去 岛瘦更为隣(时海门北上)

和郑改之寅长韵

黄应熊

平日旧游地 今朝雅会新 客窗欣唱和 春夜话停匀 又遇一知己(谓姚用周 )相逢半故人 不孤原我辈 暂宿亦为隣

和前韵

钱际盛

翠向楼前拾 诗从霁後新 梅花红欲谢 柳絮绿初匀

不觉来吟侣 因缘快主人 更余清韵出 绝胜竹为隣

和前韵

陈汝登

舌耕荒圃旧 春负堇峯新 动静远分逈 穷通气不匀

无缘同彦会 徒自作诗人 何日生涯足 烟霞长结隣

和前韵

(良哉)薛泰友

春鸟春呼去 山楼山更新 峯高云半抹 岫远黛轻匀

浅草弥漫谷 飞花乱扑人 诗题黄鹤上 崔颢与谁隣

赠拾翠楼主人

郑大德

又看名蓝新结茅 纷纷尘雾已全抛 会空宁避三生劫 绝迹思栖百尺巢

公有诗篇留客盼 我无解悟任渠嘲 来朝欲别松林去 翠影依人雨打包

奉和郑改之寅长原韵

黄应熊

玉几松前拟结茅 翠微收拾莫相抛 老梅近喜迎新牖 乳燕初来认旧巢

现在云山供去取 随缘风月助吟嘲 主人幽雅无他伴 鱼磬诗瓢一搭包

奉和原韵

陈汝登

嵩公久不顾衡茅 我肯轻将拾翠抛 一树松尝为厦荫 三间楼可作书巢

幕天席地飞吾兴 弄月吟风任世嘲 眼底人情看极熟 只须学打衲僧包

奉和原韵

钱际盛

不向他方另结茅 先人祖席肯轻抛 辟开径作新新屋 留彼云来片片巢

珠履棕鞋随客至 春花秋月尽人嘲 悟空色相蘧庐里 两大原从一粟包

娑罗阁落成,手植花草,寄友人

释畹荃

户外烟云石上苔 置身原不染尘埃 数茎白发从他出 满砌闲花任意栽

古树雨余莺啭後 小楼晴敞燕飞来 而今拟结东林社 再种池莲近竹梅

娑罗阁跋

(进士 瀛洲)郑羽逵

丁巳三月,过阿育王寺,访嵩来上人。上人拉余游娑罗阁,葢寺旧有娑罗树,明太守蔡公所植也。乡先达御史林公祖述纪之以碑。後寺火,树亦毁焉,而碑尚存。上人得之乱石中,甃碑於堵,以阁三楹临之,颜曰「娑罗」,不忘旧也。上人属余求九沙万太史书其额,时太史年七十九,余恐不复任笔墨事矣。比至武林,与太史言之,太史曰:「吾生长甬东,未曾游育王寺;今假此题名,何幸!」遂欣然书之。呜呼!上人之愿为不虚矣。

娑罗阁记

娑罗,一名鹤翎,四月花开如辛夷,大者如牡丹。本西域种,自佛法流入中国後,遂间为中国所有。志言:中华产娑罗处有三,若南浙则天台;而台又必於华顶、石梁间见之,移之他所即槁,云非菩萨道塲不可故。佛号亦有曰娑罗树王,洵异种也。甬东鄮山育王寺,明万 癸未,郡守蔡公肖兼植娑罗於寺之西偏,以寺有佛舍利,为晋慧达刘萨诃所卓锡故。後寺毁,而娑罗久作烟火中物。丁巳春,嵩来上人得短碣於荒草断础间,洗剔已,嵌诸垣壁,建小阁三楹。请编修万公经隶三字以存其名,而进士郑君羽逵为之跋。葢与林御史之记後先相辉映矣。或语上人曰:「此去天台不远,何不分华顶、石梁之种以续之?」予曰:「有阁有记则有娑罗矣。夫有生之娑罗有灭,无色之娑罗无穷。且子不闻乎,菩提之庵不必尽植菩提之树、罗汉之殿不必尽栽罗汉之松?况有於昔者不必有於今,有於心者不必有於目。姑以是存其名可也。」上人欢喜讃叹曰:「子可谓善言娑罗阁矣!请记此以寿诸石。」

寄育王嵩公和尚(五首)

(进士 悦如)谢誾祚

玉几山前两度过 缘悭一夕共吟哦 不知早有神交意 暌隔无嫌廿载多

方外论交孰远公 君应莲社振宗风 不嫌灵运尘心在 明月追陪笑语中

山阁新成十笏居 芦帘棐几闭关如 暗香只许梅花入 和月挑灯夜读书

虬枝盘曲护琳宫 鳞甲分明欲化龙 一自诗僧吟好句 毫端光夺放光松

平生车笠苦寥寥 却喜空门缔世交 水淡醴甘俱莫问 此中正信漆投胶

冐雨游阿育王寺(三首)

(孝亷 海若)李昌泉

双塔苍茫里 四山云气中 绿蓑人荷锸 短屐客扶筇

溪涨添秋雨 松涛怒晚风 欲图今日景 应唤米南宫

灵秀无双地 庄严不二门 方池莲叶倒 古殿劫灰存

礼塔披云影 寻碑剥藓痕 钟鱼声动处 僧课肃黄昏

偶随康乐屐 来宿赞公房 晤靣恨何晚(谓嵩上人 )谈心喜欲狂

观诗分佛火 趺坐占禅床 为听无生论           寒宵觉未长

礼塔出山,留别嵩来和尚

(思齐)释实贤

十年瞻礼真身塔 每念吾师缱绻心 慈父不逢当日面 使人空寄远方音

虽知好药心还喜 自恨痴儿病已深 今日辞师出山去 一回顾盼一沉吟

赠育王嵩侄和尚

(南岳 晓堂)释明哲

两三月已作南游 促膝人逢雨後秋 碑纪育王灯入史 诗裁吴越凤鸣楼

湘云万里归何日 玉几千寻望正悠 却愧短藜虚过去 鸿音蚤待豁双眸

春日过访嵩公和尚(二首)

(苹洲)沈澜

幽栖习禅寂 镇日掩松关 语妙叅宗镜 诗清似杼山(时以吟稾出示) 川光随岭灭 梵响入云闲 趺坐依岩磴 尘寰窅莫攀

汤公堪起病 曲盝老唫身 软语耽松壑 高风賸[叠*毛]巾 廵檐梅破腊 咒食鸟窥人 幽趣凭谁问 寒岩只自春

秋日寄嵩公(二首)

(青岑)范核

山窗聚首忆当时 信宿曾淹两日期 座上数公年正少 客中留我句偏迟

东臯雾薄连高阜 舍利龛明待白眉 自笑年年悭一舫 聊裁尺素寄相知

无书约莫十年交 讵忍禅关忘久要 梦逐谿山天未晓 思萦茶笋月先招

黄花红叶青帘市 翠竹苍松白石桥 自媿吾衰非昔比 秋深频望路迢遥

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跋

(秀水)朱彝尊

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秘书监正字郎万齐融撰。其初,赵州刺史徐峤之书既隳于宼,明州刺史于季友于僧惠印所覩旧文,邀处士范的重书,太和七年冬事也。寺建于晋太康二年,田赐于宋元嘉二年,额更于梁普通三年。释道宣录神州塔寺,以是塔居第一焉。碑题越州都督府鄮县者齐融,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张若虚、邢巨、包融等,俱以吴越之士知名,见刘晌《唐书.文苑传》。《国秀》、《搜玉》二集曾载其诗。《唐书》以「贺朝万」为一人、「齐融」为一人,误矣。唐自武德四年,诸州置总管,未久更都督府,至乾元元年始号越州。而鄮县即故鄞州,开元二十六年,始割县置明州。齐融撰碑时,犹属越州也。碑引诗「倬彼甫田,岁取十千」,以甫作硕,不知何所本?其隂有记,则于季友辞。附〈赠范的诗〉,的亦有和韵之作,胡氏《统籖》、季氏《全唐诗》,均未之载。季友,太保頔次子也,尚宪宗女惠康公主,拜驸马都尉,授羽林将军。制系元稹所草,史不言其为明州刺史;《宰相世系表》第书绦、宋等州刺史云。

承恩堂记

今上御极之十六年春,驾幸江浙。以三月初,驻跸杭州。既周询民间疾苦,次苐召见文武官僚。大典毕行,欢心胥洽,乃以暇晷遍览天竺、灵隐诸胜。翠华所过古刹,名僧咸俯伏道左,仰觐天颜。而吾宁阿育王山住持嵩来荃和尚,以奏对称旨,独膺殊眷,特赐紫袈裟龙縀袍及宫绸彩縀、御茶、绣袋等物。回銮而後,复颁赐御书《心经》。赏赉周叠,宠锡无已,此今日承恩堂之所由建也。予惟一人有庆,无论山陬海澨,均荷生成;即佛侣僧徒,罔非皇仁之所沾被。阿育王为明州第一丛林,自晋太康以迄於今,舍利之灵异昭着中外,其为福国庇民,由来已久,无俟缕述矣。然其间岁月既久,屡有盛衰。当宋、元时,宸翰频颁,帑金时逮。士大夫之奉朝命瞻拜敬礼者,络绎不绝。而及其既也,珠宫贝阙化为刦灰,古碣穹碑鞠於茂草。当此之时,千年佛火不绝如綫。孰能恢龙象之力,令震旦名山重新碧落,迄与普陀、天童鼎足而峙;且駸駸乎动九重之清问,而邀内府之光华乎哉?而乃知今此之承恩优渥,非惟舍利之灵异昭垂,閟而必发;亦住僧之修持功行,有开必先也。夫省方问俗,意在观民;行庆施惠,动遵古制。我国家定例,自督抚诸大臣而下,其得与赐赉者,不能多有。今以方外山僧膺兹异数,其足以贲山川之色而增草木之辉者,殆难言罄。宜荃公之亟亟焉以承恩为幸,特建此堂,为佑圣祝嘏地也。予读《育王山志》,见金华黄文献公所作碑记,知元至正间,寺僧悟光尝有承恩阁之建。然考其颠末,特出上所赐白金币帛为构造杰阁之费;而上仍设像座,下仍为传宗之堂,後仍为方丈之堂。其所为承恩者,犹槩举之词,未若此堂专为承恩而建,以表其感戴之诚且切也。而悟师既经营相度,建阁於四百余年之前;荃公复鸠工饬材,建堂於四百余年之後。祖武孙绳,後先济美,其用意又得毋同乎!文献记中有云:「昔大觉禅师怀琏,归老兹山,於其君之赐有所弗受,而光独思所以彰吾君之德。一辞让,一恭敬,同出於古者之所谓礼。」夫既同出於礼矣,而礼又岂以今古殊乎?兹堂之建,其信不容已也。夫独愧予以鞅掌荒落之余,无能企文献如椽之笔。而荃公以是见属,不欲重违其请。遂诠次其所以建堂之意而归之。至堂之为楹若干,以间计者若干,高若干,修且广若干,荃公自能载笔而书,以遗其嗣法,姑不一一赘云。

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六月之吉,赐进士出身.勅授文林郎.陕西甘肃平凉府镇原县知县.壬申万寿恩科甘闱乡试同考官.蛟水谢誾祚撰赐进士出身.勅授文林郎.翰林庶吉士加一级.侍直内廷.知山东武定府商河县事.己酉科江南乡试、丙辰恩科山东乡试、戊午科山东乡试同考官.鄞范从律篆额

乾隆十六年春,皇帝南巡至浙。三月初五日,(臣)僧(持荃)於六和塔道左恭迎圣驾。龙颜大悦,即日内大臣传旨召至行宫。申刻恩赐紫袈裟一顶,内造龙縀袍一袭,宫紬两轴,彩縀二端,御茶六瓶,宫制绣袋一对。本年六月十七日,宁波府知府(臣)胡(邦佑)恭賫御书《心经》墨宝到山,奉旨赐阿育王寺(臣)僧(持荃),即阙谢恩。乾隆十九年夏月,(臣)僧(持荃)恭纪

乾隆二十二年,今上翠华重幸。二月二十七日,(臣)僧(持荃)同浙省名山住持僧众,在拱辰桥外恭迎圣驾,即随驾进城。二十八日午刻,同各山住持僧众到外行宫恭请圣安。天颜大喜,荷蒙独唤阿育王寺臣僧名,随即趋前奏应,当赐荷包一对。初四日辰刻,内大臣奉旨,传(臣)僧(持荃)至宫门,赐东莞香一盒,龙縀宫绸八疋,绣袋一对。谢恩後,即日酉刻,忠勇公傅奉旨传(臣)僧(持荃)至宫门,特恩赐紫,当即谢恩。初六日仍於拱辰桥外,送驾回銮。赐紫沙门(持荃)恭纪

承恩堂纪事,奉贺嵩公大和尚

薛泰友

天子西泠驻翠华 南宗长老荷褒嘉 十年破衲颁宫锦 两腋清风赐郑茶

巽命传来依佛日 心经捧出散天花 因营绀宇酬宸眷 立石铭恩万载赊

立秋後游阿育王寺,奉赠嵩来禅师

宋鉴

为借半日闲 暂入招提境 曲径藉细草 密林碍日影 乍疑秋已到 微凉生袖领

顿使尘襟豁 万缘一时屏 偃葢蟠虬龙 翠围插峻岭 中有高僧卧 弄笔消日永

赠我新制多 音响殊清冷 山雷雨欲来 元谈人逾静 移时复喧填 延竚发深省

戊寅畅月,小诗奉赠嵩来大和尚,兼续秋水闲房集

蔡其发

风尘逐逐马蹄忙 偶尔公余叩上方 九点峯环浮暮霭 一声钟冷落斜阳

云深径曲禅心定 山静僧闲诗思长 相与忘形谈最剧 息机此际即羲皇

萍逢世外意相深 煑茗清谈夕永今 问我琴堂慙雅化 读公秋水羡高吟

松风声觉三更梦 霜月光寒一寸心 漫道法门无着处 浪花云片就中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