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开元寺讲俱舍论赐紫明教大师义楚集
贮积秤量部第四十五
○藏(一)。
藏十种异
华严经云:一、住,二、戒,三、惭,四、愧,五、闻,六、施,七、惠,八、念,九、持,十、辨。如是十种,是妙法藏。
书有七藏
续高僧传云:丹阳南牛头山石窟寺,现有辟支佛窟,有七藏经也,及道书、僧史、儒典、子史、医书、方术、符园等。宋初到司空造寺,其家巨富,写镇山寺。贞观十九年旱失火,延烧五十里,二十寺并此七藏同灰烬矣。
藏有其四
下生经云:慈氏当来有四宝藏,一在咀叉始罗国山中塔边,山崩地动,此处不动。时有愚人掘之,惊怖而倒。又云:一伊勒鉢大藏,在乾罗国;二鉢轴迦大藏,在弥提罗国;三宝伽大藏,在须吒罗国;四穰佉大藏,在波罗柰国。
库藏盈满
持世经云:有长者白佛:如何得库藏盈满,济诸贫乏?佛言:我有神呪,依法受持,即得皆如意等。
迦叶宝藏
央掘经一云:迦叶有摩尼宝八万,及余宝藏,其家巨富无量,并无价宝衣,弃如涕唾,投佛出家,持粪扫衣等。
物自在藏。
法华三昧经云:菩萨手中出宝,空为库藏,名物自在。
藏有七种
异相云:一、风,二、生,三、熟,四、冷,五、热,六、见,七、欲,如是诸藏是坚实宝义。
长者宝藏
藏者,藏也,谓包含贮积之处。法华经云:藏库诸物,当如之何?又云:无量宝藏,不求自得。又云:仓库盈溢。又经、律、论为三藏。又文殊生时,地踊伏藏,仓换金粟。又佛见宝藏为毒虵。
当求宝箧
大悲经云:若欲种种宝藏者,求宝箧。手赞云:宝箧还将宝手持,指人伏藏遣人知。久埋白玉侵尘点,乍掘清光出地基。鹦鹉盃中含玉藻,珊瑚树上缀金枝。不因菩萨相提拔,富贵娇奢未有期。
八藏之报
普曜经云:若有书经,得八藏报:一、得意,未曾忘舍;二、心藏,无所不解;三、往来藏,一切佛法;四、总持,所闻不忘;五、辨才,须宜皆受;六、甚深藏,未曾断绝;七、道意,将护正法;八、奉行藏,无生忍也。
宝藏四种
华严经云:一、众宝积聚藏,二、无尽宝藏,三、远炽然藏,四、一切庄严藏等。
八万法藏
阿毘昙云:佛为一乐法众生,始终说法,名一藏,如是八万。又十六字为半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如是八万。有长短偈,四十二字为偈,如是八有云:佛自说六万六千偈为一藏。有云:尘劳八万,说八万法门等。
藏有三种
不动尊使者经云:一、人藏,人所藏者;二、地藏,鬼所藏者;三、天藏,天所护者也。
藏复有四
大乘四法经云:一、陀罗尼,二、辨才,三、法,四、无尽财回向藏。
○柜(二)(箧附之)
金柜盛冠
续高僧传云:王玄策奉使西土,至一池,如火煎汤,煤英煑米,立可待也。云此有金柜,内有慈氏天冠。
金柜七印
七佛呪经云:王得金柜七印印之,是父王所封大陀罗尼,遂开如法,受持有灵矣。
柜盛送王
根本杂事云:猛光王好色,国内媱风大行。增养大臣,有妻极丽,贤智多能。有六大臣,各令女使尽欲情求,夫人悉许。即告其夫:此可乞辱。夫曰:可尔。令夫佯病,克日令来。夜各一房,房皆安柜,六大臣总在柜中,被鏁闭,便上於王,言夫病,留物上王。王令开柜,六臣露顶跣足而走,王亦大笑也。
箧
古今注云:藤,竹作也。因魏武帝所为,以军中服用,藏之轻便,作五色箧以表方,而周公藤箧。
同处一箧。
金光明经云:四大毒虵,同处一箧,二上二下,所譬人身四大所造。地水沉下,风火轻上,一大不安,令人有损。
○斗(三)(杓升附之)
斗入市用
智论云:如私斗入市,不合官斗,无又肯用;如非佛法人,信用无不疑。
轻秤小斗
佛名忏悔云:或以轻秤、小斗欺诳他人。故法华经云:斗、秤欺诳他人,调达破僧等罪重也。
得旃檀升。
法句经云:须达在粪上得一旃檀,升後大富贵也。
杓抒大海。
本行经云:我曾精进,杓抒大海,却得其珠。又高僧传:道安见两木间有兜,知主人姓名,曰林百升。呼之主人,大异也。
龠合升斗
汉记云:量、龠、合、升、斗、斛者,以量多少起於黄锺之龠,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粒为龠,龠十为合,合十为升,升十为斗,斗十为斛,斛十为量。龠者,契也。合者,会也。升者,登也。斗者,聚也。斛者,角也。职,大司农寺掌也。
○秤(四)(尺附之)
秤平不等。
般若论云:尸毘王救鸽,舍身肉,代之以秤。秤肉尽,其身鸽犹重,俱一命也。王自昇秤,其秤乃等,鹰复释身也。
能秤所秤。
俱舍云:十八界中,几能秤?几所秤?可秤名重,不可秤名轻,地界等。
秤罪轻重
王玄策行传云:摩伽陀国,刑法最正。若犯罪者,不加[怡-台+孝]掠,以神秤秤之。秤人之法,以物与人轻重相似,平以作一符,亦以别等其轻重。即以符系人项上,以所秤物添。若人有罪即重,无罪即轻,随罪断之。若小可罪,即鏁其两脚,用为罚罪,如经业秤。
权衡者,秤。
汉记云:平轻重铢两。钧,石也。本起於黄钟之量。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地也。十六两一斤,三十斤为钧,为硕。铢者,从微至见,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锺之重。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龠之多者,有阴阳变动之象。十六两为一斤。斤者,四时也,乘四方之象。钧者,以平钧也,三十斤如一月之象。硕者,权之大者。四钧,四时之象。石者,一百二十斤,十二月之象。五权备矣。物以权钧生之衡,衡运而生规,规圆而生矩,矩方而生绳,绳直而物方定矣。是为五则。君臣用焉,以定国礼;百土由焉,以为法式。职在鸿庐掌之。
分寸定尺
度者,分、寸、尺、丈、引,所以度长短也。本起於黄锺,以秬黍中者,以一黍广之,九十分为黄锺之长。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而成立度,审矣。职在廷尉掌之。
○瓮盆(五)(鑵釜附之)
盆供五百。
盂兰盆经云:金、银、琉璃、车璩、玛瑙、珊瑚、琥珀为盆五百,盛诸华果饮食,以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供养佛僧,能救七世先亡,得离苦解脱。
武帝送盆
弘明云:梁武每於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
用盆洗脚
一切有部根本律云:其洗用盆,令中安台,应如象鼻,以各足故,又盆器米面等。
瓮有万口
本起经云:宝瓮万口而盛甘露,佛初生时也,三十二奇瑞之一也。又益都金瓮,见金部等。
同泰寺镬
感通云:梁武帝於同泰寺铸镬,两口用铜,各容三十斛等。又地藏云:铜釜地狱,即镬汤类。又四分:比丘许用铜铁土釜等。
釜受百斛。
阿含云:佛化满才长者,令诸有神通者去。有厨人以通力自举一镬,可受万斛,兼一百斛大杓先去,名曰乹亭作人也。
釜安其隔。
根本云:愚路因中,曾为长者,被儿妇欺为粗食,在釜为隔诳之言,一等也。细者,儿妇自食。又三宝录云:前汉七帝彻,始建元号。乙丑岁,汾隐鼎现水中,丈八尺一寸三尺六寸高,秦求不得,汉自现也。遂改元,号元鼎元年矣。
助道资身部第四十六
○衣服(一)
五天服饰
西域记云:憍奢邪衣,野蚕丝也。刍摩衣,麻也。欠鉢罗衣,毛也。褐刺缡衣,野兽毛也。北印土多寒,佛许着皮毡衣。外道服饰,纷杂异制,或衣孔雀羽毛及尾,或露形艹板掩体衣,或赤或白。比丘三衣,只裙七条,青黄黑赤。王臣婆罗门等,清素居简,洁白俭约,服翫良异,华鬘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有富商大贾,唯钏而已。人多跣足,少有所履,染其牙齿,或赤或黑,齐发穿耳,修鼻大目貌也。
僧衣十三。
寄归传云:一、僧伽知,二、嗢咀罗僧伽知,三、安咀婆娑,四、尼师迦伹那,五、裙,六、副裙,七、掩腋衣,八、副腋衣,九、拭身巾,十、拭面巾,十一、剃头衣,十二、覆疮,十三、药资具衣。又初受戒,六衣须具:一、腹衣,二、上衣,三、内衣,四、巾,五、坐卧衣,六、水罗。此资身在道须得。
坏色五利
四分律云:着染坏色衣,有其五利:一、顺圣威仪;二、离傲慢;三、不受垢尘;四、不生虮虱;五、触时柔软,易将护故。又过染衣有五失:一、疾破;二、不堪苦用;三、劳心;四、无益烦恼;五、障诸善品。又着好染衣,亦有五失:一、自长娇盗;二、生他嫉心;三、故令他知是冶容好色;四、求时多劳故;五、障目善品。又云:不得着光打衣也。
衣有六种
十住论云:一、劫具,二、刍摩,三、憍施耶,四、毳,五、麻亦布也,六、赤麻。
衣直十万。
智论云:迦叶衣直十万两金,耆域上佛深摩根羯簸衣价亦直十万两金,佛令割截作僧伽梨大衣等。
衣以蔽身,
智论童子问经一云:所着衣皆须赤色鲜洁,或以艹衣,或树皮衣,或麻衣等蔽其身。
衣中现事
华首云:佛神力故,令诸菩萨於自衣中,各见自己将来成佛,国土弟子说法度人等。
衣无太过
文殊问经云:衣无黑白赤黄太过,须合度清净。
衣从树出
智论云:诸天之衣,皆从树出,亦无经纬缝裁,光色轻輭。床搨被褥,帏帐枕席,亦树出。
衣重六铢。
智论云:四大王天衣二两,忉利一两,夜摩十八铢,兜率十二铢,化乐六铢,他化三铢,色界衣无量等。
衣施众佑
中阿含云:佛记弥勒当来成佛,亦名众佑。汝於来世不久成佛,令阿难将姨母所造金[叠*毛]施之,表当次补矣。
郍律造衣
中阿含十九云:郍律三衣麤破,告阿难曰:与我借倩僧众造衣。阿难曰:可,尔乃偏房普倩。佛言:何不倩吾?阿难即倩佛,佛裁剪僧众缝刺等。
衣饰殊异
杂阿含云:难陀着杂金宝履,新鲜光彩之衣,入城持鉢,欲修俗行,佛化方便乃止,却不思罢道。
衣覆不烧
杂阿含云:如来入灭,衣有千领,唯内外二不烧。阿难偈云:千领纳[叠*毛]衣如来身。唯二领不烧上及近身者,表内护弟子,外护国王。
衣宝殊胜
正法念经云:衣宝柔软,垢秽不着,温凉随时,亦无饥渴病苦,水火刀杖不坏。
尸惜其衣。
十诵律云:黑阿难有力,见新死尸上有其衣,便取。尸动曰:莫取!阿难便唾骂强取。尸随至寺,守寺神不令入。佛知,制戒令坏,取未止。
乞衣现相
律云:若比丘现寒热相求衣,及说法弘乞衣等,皆得其罪,佛不许故。
襏襫锦绣
律云:雨衣,或锦绣珠宝等装饰,又动欲衣,尼不许着,除有疮肿。
衣可助道:
般若论云:罽宾三藏行阿练若,至一王寺,王设斋会,三藏造之。守门者不令入,遂借好众得入,曰:众可助道也。
岚风不动
般若论云:佛衣岚风不动,离身四指,尘垢不染等。
衣盗不识
异相云:众商人遇贼,众衣既多,贼不识好者。有鹿毛衣不肯要,有一贫人得之,卖价极多,如人不识邪正矣。
燌衣求细
百喻云:王因出猎,至田野中,见一宫宅而得饮食,不见其人,问其故,曰:我本王宫人,以嫉妬故,得衣烧之,得食施之,今感食,自然无衣也。王寻与,得使火燃,王为作福也。
衣诳天女
婆沙云:有人见天女,心生欲染,便诳言:与汝天衣。女闻近前,便即摩触。女言:衣何在?曰:汝着竟,唯我眼见,余眼不见。此衣极妙。
衣益三价
萨婆多论云:凡出家人市买,不得下价索他物,得突吉罗。或佸唱衣物,未三唱,得益价;三唱已,不应益众,亦不得与;唱衣已,不得悔,得罪。
许受贵衣
毘尼母论云:耆婆童子医得贵价衣,上佛,愿诸比丘亦得受,佛默然许之。
迦絺郍衣。
律云:此曰功德衣,以自恣有五利:一、许畜长衣;二、不失衣,许离衣;三、别众食;四、展转食;五、不属受他入聚落等。
浣衣五利
四分云:一、除臭秽;二、无虮蝨;三、身无瘙痒;四、受染色;五、久远受用,若过时不浣;五、失返上。
富有衣盂。
五分律云:坞波难陀奄化,衣盂直三亿金钱。又薄俱罗入灭,衣鉢不直十文。帝释将往天宫供养,少欲知足矣。
回转僧衣
律摄诵云:如比丘死,所有衣鉢,可唱与众名回转也。得价已,於三宝处作福。须焚殡後,声钟击磬,作相集僧。若众未集,有人盗者,一切僧处得罪;若众集已盗者,据现前僧多少得罪。
为被杀人
开元录云:支谦值汉末奔吴,唯有一被寒者,命之同盖。有贼夜私将去,同侣问曰:被何在?曰:被似贼将去。曰:何不呼贼?同侣可捉杀之。谦曰:不可为故被而杀一人,损慈悲性。
衣直余用
律云:吐罗尼衣破胜鬘,夫人与衣直,将买食等。夫人见不作衣,问之,曰:我无儿,夫日须斋食,未及众也。夫人白佛,佛集众制戒,不得互用,遂施主本心矣。
病衣与许
四分律云:尼至居士家,污他毡褥床席,生俗讥嫌。佛许着内病衣,又尼许他衣却不与,又或索大价,或与己却夺,又或众索过四[叠*毛]价,佛皆不许,并得其罪。不许从比丘乞众等。
无着俗衣
律云:有尼至居士家,见其妇衣璎珞戏,便着之坐卧。居士外来,便即鸣抱,尼因大叫,佛制不许。
衣不能烧
婆沙论云:再活尊者,入灭尽定,被聚薪而烧,俱不能焚,以定力故,衣不烧,神力定力也。
○袈裟(二)(冠道衣俗服附之)
三衣去恶
本行经云:袈裟,此云去恶。佛初出家,梵夫献色界之衣,後十方佛共献,合为一也。三衣者:一、安多会,五条;二、郁多罗,七条;三、僧伽梨大衣,九条至二十五条。涅盘,僧裙也。尼师,坛座具也。岐掩腋,衣无业相。缦,条攴也。
如敬其佛。
僧只云:敬袈裟如佛田衣,生福田也。又业相似,稻田畦也。披此亦能消瘦烦恼,亦名忍铠,能压贡高,伏其魔众。亦喻莲华,不染泥滓。亦名诸佛幢相,不为邪众所倾,田衣不为见者所污,坏色不为俗贪。亦名救龙,金翅鸟怖,降伏外道,别外异俗矣。
色亦各异
舍利弗问经云:大众部,黄上座、木兰、萨婆多、赤昙、无皂,四处不应着:一、众不宜,二、僧无处,三、有盗贼,四、君臣不乐也。
不得不敬。
金藏经云:若着袈裟,不问有罪无罪,有戒无戒,不得打骂杀缚,如出万佛血也,以佛相敬田也。
施染生天。
正法念经云:若人持戒,信心清净,为法衣故,施一果直,净心为染,皆得生天,受胜妙乐矣。
披者得度。
华严经云:披者,远三毒,近为四生标识。又大悲经云:披者,当来慈氏皆度。
佛衣少破。
贤愚经云:佛衣少破,欲化有缘。时一长者施少[叠*毛]与佛,寻感果受记。时诸人众即共皆施好[叠*毛],名衣。
佛开五部
三千威仪经云:有部博通敏智,道利法化,应着绦色衣。经部奉持重戒,断当法律,应着皂色衣。上座部精勤奉决,承护众生,应着木兰弥。沙塞部禅思入微,究[车*易]玄理,可着青色衣。摩诃僧只部勤学众经,敷演义理,应着黄色衣。佛在日,因罗[土*旬]薄福,乞食不得,遂分五部,服色不同。
金[叠*毛]袈裟
因果经云:佛姨母手自纺绢金[叠*毛]袈裟,持上佛。佛不受,令於僧中次第行之,无敢取者。佛意非亲,僧众福胜,故弥勒受之,表当补处,继绍佛位。
胎衣愿力
释氏谱云:胎衣尊者,愿力留胎衣袈裟,至佛法灭尽,以为表记。法灭即尽,今已少损。其衣赤色,三藏至印度亲礼。
鲜白苾刍
俱舍云:鲜白苾刍尼与衣俱生,以前生为贫女,施[叠*毛]与迦叶佛,来感世世与衣俱生,乃至出家得道,亦变袈裟等。
袈裟五德。
释迦谱云:於宝胜佛所,释迦发菩提心时,愿我成佛时,令我袈裟有五功德:一、必得受记,二、得不退转,三、得饮食,四、得调诸根,五、刀兵自护。
大悲愿力
悲华经八云:大悲菩萨,愿当成佛时,入我法,披我服者,当离五事,饥渴鬬诤,三途苦难。以菩萨愿力,不可思议也。
袈裟上佛。
异相云:有王发大乘志,上佛袈裟,又知佛果难得,又取二乘所上袈裟,寻至下方,终不能取。王怪问,佛言:初发大乘佛心,今求小果,是以如是。王知佛意,却发大心,袈裟方得。
勑赐袈裟
慈恩传云:三藏飜经,勑加供给衣服卧具,数令换易,施纳袈裟一领,价直百金。观其制作,都不见针线出入之处。帝後宫制造时,苏州道恭、常州惠宜并有高行,学兼内外。太宗宜对,见披纳袈裟是先师梁武所赐,帝因取後宫造者纳袈裟,似二师皆。寻进诗欲乞,帝不与,遂赐装。法师谢表曰:金缕上服,传自先贤;或无价衣,闻诸圣典。未有穷神尽妙,目击如今之赐。观其均彩浓淡,敬君不能逾其巧;裁缝婉密,离娄无以窥其际。便觉烟霞入室,兰囿在身。旋俯倾瞻,顿增荣幸。云云。
惠全袈裟
高僧传:宋沙门惠全,凉州禅师也,教授门徒五百。有一弟子性颇麤暴,全常不齿录,忽自云已得三果,全以无行,永不信许。全後有疾,乍入来,全怪闭户塞窗自何而入,自是方信曰:我死当生何处。曰:生婆罗门。曰:何以。曰:信道不笃,外学未绝,然尔一会得其道尔。如言可作後一袈裟与沙弥受之,是圣人来化与证果也。
千秋树皮
续高僧传云:隋帝施藏法师,勑赐千秋有皮袈裟一,帛五百匹,毡四十领。皇后赐狐皮坐褥及法服、道具等。
稠禅袈裟
续高僧传云:齐文宣帝问稠曰:弟子不见佛之灵异,颇得见师否?稠曰:非沙门所宜。帝强之,稠乃以袈裟在地,帝宣十人不举,令小沙弥取如常,帝大骇矣。
毁诳重罪
续高僧传云:贞观五年,梁州安养寺僧惠光弟子,母贫,无内小衣,来至子房,将故袈裟作之,与诸女人戏笑次。俄顷,霹雳忽死,子殡复出。
鬼神不触
高僧传:有僧在岩下宿,以袈裟遮前,有鬼神来,不威而退,恐触袈裟矣。
王臣怒罪
律云:檀腻迦比丘取王防城大木为房,王臣不杀,为见袈裟。
奔牛暂触
异相云:比丘持鉢,有奔牛触着袈裟,死得为人,乃至遇佛出家成道。又有比丘袈裟价重,贼来盗之,不举,定力持故。
妓女戏披
异相云:有王妓女,因戏借僧袈裟披舞,以此为因,後成佛果。
师子忍死
报恩经云:有猎人见坚誓师子,身毛金色,常亲比丘。猎师乃假作沙门,持弓射之。师子忍死,以见袈裟不伤矣。
织绣袈裟
高僧传:苻坚为智贤法师,勑令造织绣袈裟赐之,三年始成。
剪华毳服
尼高僧传云:石勒与澄剪华纳袈裟、象鼻澡鑵等。
陈帝所赐
高僧云:惠乘与法师论义,陈帝时立佛果二谛义,勑赐天柱纳袈裟也。
杜智免死
法苑云:唐时曹州离狐人杜智揩,少好释典,不仕不妻,披僧衣隐居泰山,诵经为业。後因病见羣女,欲取见袈裟,羣女皆退,病愈免死矣。
金翅不吞。
海龙王经云:有诸龙王,佛前求救,我等子孙,皆被金翅鸟食。佛令归依三宝,与故袈裟,各分一缕系之,皆免。又王玄荣曾奉勑往西土,送袈裟与西天僧。出行传。又陀罗尼集云:比丘作僧伽梨衣,即三十二大士愿至守护意,感复众生没溺三途,而无覆护,故披此衣。今裁割已,既入律行缝时,愿四天王守持衣时,言檀越某申哀愍七世众生父母内外亲属没生死海,减割身口之分,以作法衣,为严胜福,愿成三十二相等。又成佛经云:迦叶传释迦大衣与慈氏佛,才覆两指。
慈氏天冠
上生经云:慈氏菩萨在知足天,相发绀琉璃色释迦毗楞伽摩尼,百千万亿甄叔迦宝以严天冠,其宝冠有百万亿色,有化佛及化菩萨以为侍者,住天冠中。又经云:五百亿天子各各脱身旃檀摩尼宝冠,我今持是无价宝珠及天冠,为供养大心众生,乃至化成四十九重宫也。
宝冠在手。
感通瑞像,施宝冠,以锦帽覆之。陈将灭,佛冠在手,重安严卫。至明,依前在手。果然隋灭陈时,君臣露头见隋也。又瑜伽云总持发髻冠,光焰众围遶等。
袈裟十利。
大乘本起心地观经五云:一、覆身,离羞耻,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三、示沙门相;四、宝幢相,生梵天福;五、宝塔相,灭诸罪;六、坏色,不生贪欲;七、佛净衣,作良由故;八、消罪,生十善;九、增菩提芽;十、如甲胄,离烦恼贼。三世诸佛,三乘共也。
道衣式檨
灵宝经云:褐长三丈六尺,三百六十寸,法一年三百六十日。一身两袖两角,角有十二条,两袖亦十二,合二十四,法二十四气。二带法隐阳二仪,乃至羣庶异也。
仪式可观
道门威仪经云:入道之冠,或如五岳,或似琴尾,或像莲华,冠冕服章,佩符带印,操持简籙,接奉仙庭,登金阙玉京,救三途六道等。
道士执简
玄中经云:用金玉广一寸,如杂木,名手拔手简,入人家执之。出百里荣杖,携铜瓶,入王宫城舍宅等门外十步外,着巾披执。又正理云:玉佩金貂,莫施於樵野;荷衣蕙带,不践於王庭。
公候服冕
古今注云:汉旧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诸侯王赤绶,四采,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太皇太后皆与乘舆长公主同。天子贵人与诸侯同。绶者,加持也。诸贵人、相国皆绿绶,三彩,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一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郡,服紫绶,九乡等。中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自青绶已上,纵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纵者,古佩襚也。佩绶相迎受,故曰纵。紫绶之间,得施玉环,缺。千石、六百石墨绶,淳一采,圭长一丈五尺,六十首。自墨绶已下,纵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青绀一采,皆宛转缪织,圭长一丈二尺。凡先合单纺为一丝,四丝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为一圭,皆广一尺六寸。汉末丧乱,圭佩之法,绝而不传。魏侍中王璨,字仲宣,识古佩之法,始更制焉。
貂蝉胡服
貂者,取其有文而不炳焕,外柔而刚劲。蝉者,取其清虚识变,如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虚自守,识时而动矣。
文武冠冕
文官冠者,进贤冠,古委貌冠之遗象也。武官冠,惠文冠,古缁布冠之遗象也。缁布冠,上古之法,武人质朴,故取其法也。冕冠也。又褋,厮役之服,取便用耳。乘舆进食,服褋衣。前汉董偃绿[怡-台+责]褋衣,以见武帝,厨人之服。又古兵士服韦弁,今伯服青缠衣、素裳、韎弁、赤[怡-台+责]遗法。又冕旅繁露,即缀玉而下垂如露。而繁弁者,周时目冠名弁矣。
腰带如虹
正法念经云:天人所系腰带,犹如天虹,众宝所成也。
取带之报。
法苑云:宋唐伯盗施佛钱,後病癞,卜者云:由盗佛钱。文怒:佛是何神,而令致此居?今当试更广劫夺,若复能病可也。有前县令何欣妇,织成宝盖带四条上佛,又盗为腰带,不盈百日,疮起带处而死。元嘉年初矣。
腰带头异
四分律云:尼戒四十云:尼不得着衣求好,亦不应露身腰带,头作燕,口缉作华朴,听编织围腰,或一匝两匝等。
○如意(三)
神授如意
续高僧云:惠勇法师於京报恩寺,忽有神人授与竹如意,兼漆函盛三论相与,勇忻受之矣。
形如龙爪
净名经义抄云:牛呵罗汉说法时,以有口病,恐大众生轻,龙现爪以遮口,因作如意,犹象龙爪。
千人叹悦。
续高僧云:惠布与惠禅师共论禅理,师喜,以铁如意打案曰:万里空矣,此智者无也。坐中千人叹悦矣。
水犀如意
广弘明集云:梁武帝以水犀如意赐昭明太子萧统,谢表云:式是道仪所须,白玉照彩,方斯非贵,珊瑚挺质,匹此未珍,雕刻既成,先被庸薄,如蒙黄帝之簪,似获赵尧之印云云。
○数珠(四)
数珠功德
数珠经云:菩提子其利亿倍,次莲子、槵子、玛瑙、水精、琉璃等,其数一百八,以百八烦恼如难得,五十、四十、二十、十四、十七等亦得。
胜利十种
陀罗尼云:数珠依印利,有十种佛像,施光幡自然动,无云有雷,灯焰四尺等。
受持之式
苏悉地经云:持数珠当心,不高不下,小低头,继念三宝八大菩萨等。
仪容想念
前经云:若念一数珠毕,礼一拜,观想尊容,或想真言,常在心内也。
木患子经
有王名波琉璃,白佛言:小国难多,愿示善法。佛言:贯木患子一百八,常念三宝;满二万遍,身心不乱;满一百万,除百八结,得无上果。有苾刍莎昇,诵十年得初果。
大悲数珠
大悲经云:若十方佛速来授手者,当求数珠。手赞云:数尺红丝一索珠,觉来身外更尘无。曙昏立课求三圣,福惠能教满九衢。早晚放光传宝掌,何时默念见文殊。大须勉力投千眼,百岁生涯过隙驹。
○剃刀(五)
剃刀天降
续高僧云:隋朝仁寿初,天降剃刀三十二枚,用甚銛利,而形制殊。勑赐令僧常用剃剪。
七宝刀
法苑云:佛令阿难金刚座西取七宝剃刀及金浴盆,如是过去诸佛所用之刀,在五色华池,龙王守护也。
刀锥针施
寄归云:印度众僧解,夏日人多施锥针刀子等,求聪明利智及衣物药等。
○净瓶(六)
瓶持触净
四分律云:有比丘遇无水处,水或有虫渴杀,佛知制戒,令持触、净二瓶,以护命故。
魔不能动
观佛三昧经云:魔王领八十亿魔军,欲掷佛於世界之外。佛言:汝不能动我净瓶,何况於我?魔王尽力,瓶终不动。
瓶中澡浴
西域记云:昔瓶沙王无人处礼罗汉,沙弥曰:勿遇人说。王意惭礼小儿,恐人传被诸王所笑,张我薄德。沙弥对王脱衣入净瓶中浴,谓王曰:勿告人。王惭知圣也。
瓶藏马镜
释经记云:罗什译维摩经,至芥纳须弥,毛吞巨海,姚兴阁笔曰:後人信不及。什以帝马镜内净瓶中,镜亦不小,瓶亦不大,姚兴信伏书之。
瓶出珍宝
异相云:有人供养道人,比丘乃与一瓶,曰:此瓶随意,必大富贵,慎勿请王。王见瓶夺之,前人又求道人,比丘乃与木石索之。王忿,令捉木石打人,无计可制,王乃还瓶也。
瓶碎失宝
生经云:有人至贫,乃求天帝。心志既尽,天赐宝瓶,所须如意,即富盛。乃命亲族大开筵会,诸亲愿看如意瓶。前人取出,安在筵上,醉舞欢喜。乃悞碎其瓶,珍宝皆失。如人破戒,失圣道。
得龙女瓶
不空云:持真言者,以咒加持轮索,得龙女瓶,化池而浴,得水服之,成大神通。又依坛立法,诵咒加持,从瓶如意,一切处现也。
瓶盛空现
大佛顶经云:如人以瓶盛空远献,空非此入,亦非彼入,表虚妄本无矣。
顶有光瓶
观经云:大势至菩萨顶上肉髻内有一宝瓶,盛一切光明也。又云:如画瓶中满盛不净,愚者顶之,其瓶忽破,恶秽可厌矣。
画瓶相欺
道地经云:有一年少以画瓶盛满,不净令人擎至城外,曰:此瓶封头内有酒,勿令人近好,我当後至。其人无惠,与他擎出。至暮不来,开见不净,曰:欺我甚也,如观身。
置毒在瓶。
律云:有比丘於他澡瓶内安置虵蝎,故恼害他,得三种重罪。
胡瓶眷属
大悲经云:若为一切善和眷属者,当求胡瓶。赞云:兽而胡瓶口每开,不盛甘露即琼盃。金华蔟腹宽如背,玉瓣填咽小较罍。恶友渐调为惠马,炎炉当变作寒灰。君看广大慈悲主,万顷华间坐宝台。又若为生梵天者,当求君迟瓶手。赞云:八德甘津满此瓶,冰霜偏洒醉人醒。有咽通腹全如盖,无铎风摇不似铃。圆月掌中孤影碧,千光台上点苔青。回心即是修行路,终日空门大启扃。
○澡罐(七)(香炉附之)
罐净要用。
五分律云:其澡罐咽细腹粗,罐净使易,生善长道,最为要用。是以诸佛叹赏,众圣受持。
象双口鼻
高僧传云:罗什与远公书,信物以象鼻双口澡罐一,以备法器。有书谢及物在传等。
佛付澡罐。
法苑云:过去迦叶佛入灭,付我澡罐,其顶上有双龙遶下,有师子蹲踞,拘留孙佛所制,递相传付。内有八功德水,能除饥渴,遗法在中。今释迦佛灭度後澡罐,准氏谱云:在小王舍城多宝寺中。
香炉佛付
法苑云:迦叶佛付我香炉,前有十六头,半是师子,半是白象,於二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此为炉,於四椽上,起六银楼,楼出天童,可长二寸,如是童子,合有九十六。每烧香时,诸童子各各番来,起香炉後,师子向外蹲踞,顶上有龙盘绕,上承金华,内有金台,即为宝子,子有十三万亿真珠大楼,盛诸妙香,乃至皆是拘留孙佛所制付佛。
鹊尾香炉
法苑云:宋费崇,吴兴人,泰始二年,受菩萨戒,常以鹊尾炉置前,见神将去。又法华经云:宝瓶香炉,充满其国,手炉以手持者,鹊尾取柄相似矣。
○鉢盂(八)(匙椀附之)。
鉢有三种。
梵云鉢多罗,略故呼鉢。行事抄云:一、佛在苏摩罗国,自作坯烧;二、铁打成鉢;三、是泥鉢,即瓦鉢也。不越二种,此云应器。余金银宝玉,奢贵难得,不许;木多垢肛,石重难持,不许受用。
鉢为佛事
法灭经云:佛灭正法一千五百年後,佛鉢至此。天竺、罽宾、于阗、丘慈、尸利、炖煌、姑臧、长安、邺都、杨州各二十年,广作佛事等。
施鉢愿受。
央掘经云:四天王以天上妙鉢施,央掘不受,谓天王曰:汝小蚊蚋,尔令我受鉢,我自有瓦鉢。
奉上宝鉢。
法华经云:妙音菩萨以八万四千七宝鉢,奉上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更以十万种伎乐供养。
不许长鉢
根本律云:有卖香子,出一鉢极妙,见一比丘,欲施与之。比丘曰:我有鉢,佛不许畜。长鉢到寺告众,乌波难陀曰:汝不应在大众中,但论衣鉢,不言佛理,意欲自取。明日至彼,广说方便,乞他鉢,他与。佛知呵责,不许长畜,减五缀不漏,勿求新好矣。
宝鉢五百。
盂兰盆会中,瓶沙王以五百宝鉢,金、银、车渠、玛瑙、珊瑚、虎珀各五百鉢,七月十五日盛华果供养佛僧。
鉢水献佛
除灾患经云:三桥渡江,见诸饿鬼,佛愍之,令与鉢盛水,教来献佛。承此福故,得值慈氏佛,当得离苦等。
以鉢付嘱
处胎经云:佛入灭,鉢盂锡杖首付阿难,令护末法。
鉢高一里。
宝积经云:目莲现通,寻佛法音,到光明王佛国,下在鉢高一里,众以目连为虫,佛言非也。
魔不能举
放鉢经云:文殊持鉢乞食,为魔所逐。文殊以鉢致地,令魔举之,不能离地。魔言:我举大山,着手游行虚空,云何此鉢而不能动?是菩萨力,伏膺而退。
鉢放不知。
放鉢经云:佛以鉢致地,下至七十二恒河沙世界,小圣菩萨无能取者、知者,唯文殊菩萨能取、能知也。
鉢八许,二。
智论云:有八种鉢:金、银、琉璃、七宝、旃檀石、江铁。比丘於八种中,佛许持江铁二种鉢,赤黑二色,余鉢华引盗矣。
鉢无所染
梵摩喻经云:佛鉢受水与食等,皆不增减,水不低昂,亦不污鉢。
优伽施鉢。
十诵律云:长者优伽有旃檀鉢,直十万金,施佛盛油涂身,能除风热等病,佛受之也。
鉢无至七
根本律云:比丘令铜师作鉢至七,令俗讥嫌,佛制不许余也。寄者,起筯、瓶、刀,不许亦然。
衣鉢飞扬
续高僧惠休以江为鉢,在相州,名相鉢,至今不江。
佛鉢之灵。
法显传云:今在北印土,月支王伏国取之,军众象挽不能动。若人信心,举在顶上,随心轻重;若信心,投华在中,少亦满也;不信,多亦不满。罗什为沙弥时,母将礼,鉢仍在顶,什心忽小,疑其鉢大重,不觉失声,母惊忏谢等。
四、天王献
诸经要集云:佛将成道,无食器,四天王各献一鉢,即石鉢,佛总受之,以表平等。佛以四鉢重垒,按之为一,四楞仍现,比丘不许,恐与佛等。
髅骨为鉢。
萍沙王经云:有弗沙王,心慕佛法,遂舍国位,及与羣臣。太子自剃发,取人髅骨,以为鉢器,为佛弟子,後得三果等。
衣鉢如翼。
梵志经云:沙门衣鉢如鸟二翼,乞食自资,与身俱行,不贮食,存心念道。
鉢复如故。
华面王经云:此王因中供养罗汉,感面色如华。佛鉢被恶王破之,寻却如故,以表比丘渐多破戒。鉢至北印土,乃至人间作佛事已,渐上诸天。法灭之时,鉢归婆竭罗龙王宫也。降魔现变等。
令天造鉢。
有部律云:佛成道後,妙业天子作十万瓦鉢,散於人间,施诸比丘,云:佛食乳糜,鉢掷尼连河,四天王收供养。
罗睺破鉢。
宣律师感应云:佛所持鉢,三十八年未曾损减。後因罗睺诣龙池,龙破为五段。佛曰:非汝过也,表我灭後法分。五分,即五部也。佛自以鈆锡缀之,乃至如故等。
求柱为鉢。
四分律云:萍沙王听沙门入宫禁,密令人伺察。有比丘见贵木为宫柱,戏曰:好将作鉢。王知,易柱为鉢,将施比丘。佛勑不许,唯江铁也。
持鉢仪式
陀罗尼集云:佛言:比丘怜愍十方,极济六道,安立法器,覆则似天,仰即如海,福度众生,一切入律,大神守护,鬼神不犯。若乞食时,无以多少、好丑、粗细,入器成大福田,闭三途苦,安隐法乐,一切蒙益。
大悲宝鉢。
大悲经云:若为治腹中一切病者,求於宝鉢。手赞云:暂覩迦罗病腹开,业云消尽惠风来。层层四椽圆秋日,点点千光琢玉瓃。几度被携香积去,何时更共妙音回。既能灭我心中火,劫劫生生称善哉。
青莲生鉢
续高僧佛图澄,以赵主石氏难以理悟,易相化之,乃取鉢盛水,咒生青莲华,因是伏信矣。
盂失画水
百喻云:有人入海,失一银盂画水。既行,人或问曰:失盂画水何耶?曰:记之。後两月来觅盂,此水似彼水也。如外道执邪见,妄也。
霍山石盂
法苑云:晋罗江县有霍山,其高蔽日,上有石盂,面径数尺,中有泉水,深五六尺,常流。古老相传,列山游饵,沙门僧羣隐居其山,常饮此水,遂以不饥,因而绝粒。晋太守陶夔闻而求之,羣以水出之,出山辄臭。後被一鸭遮水,不令饮,羣曰:我在家时,曾伤一鸭足,此可是乎?且止水而卒。
椀是琉璃。
佛顶万行云:以琉璃椀合面,不得眼见众色矣。
匙用供养
观音持念部用匙,柄长一肘,其面凹,作如舟节外去事,金银铜生白鎚亦得矣。
龙女献之
法苑云:佛将成道,食糜时,龙女将筌匙献之,即其匙也,食毕持去矣。
东西不同
▆归传云:西方之人,食时本无匙筯用,左右手有病,开听畜匙筯。五天不闻,四部未见,而东夏独有,自是俗中旧法,僧侣随情用之。既不听不遮,是当略教用时,众无讥匙筯议,东夏即可行焉。若执俗有嗤嫌,西土无不合捉略教之旨焉。
○锡杖(九)
诸佛皆持。
锡杖。经云:诸佛皆持。亦名德杖,表圣德故;亦名智杖,有智持故;亦名胜幢,建念义之志故。锡者,惺也,省也,省三界苦,悟四谛十二缘等。
慈悲表式
陀罗尼集云:佛言:比丘慈心众生,欲安一切,今作锡杖三节,制三毒,立三乘,入三解脱,入於律行门,十二大神降屈守护,是真人法也。
钴亦不定。
锡杖经云:有二钴者,迦叶佛时,释迦四钴。二表二谛,四表四谛。持行有声,终亦有也。无即至住,不得有声。勿令生地上法,天地诸法等矣。
所作有殊。
又经云:佛用牛头旃檀作,长丈六七许,以木筒盛。意欲住,百人不移,千人莫举;欲行,有声不可制。六环表六度,十二环表十二因缘、二乘也。
以锡挥之。
续高僧云:济州神通寺,南燕天子等六国造。三度毁法欲拆,朗公现身以锡杖挥之,人众皆倒。欲死,求之得羌。又稠禅师见二虎鬬,以锡解之而退,曰:彼居山野,幸无大故。二虎伏罪而退。近邓隐峯持锡有灵,飞腾自在。又大悲经云:若为慈悲覆护者,求锡杖。手赞云:锡杖偏宜粪扫衣,风林霜夜挂寒枝。慈生覆护劳生处,惠眼开张法界时。十二宝环分白日,三千世界佩威仪。数将智火温心水,割折莲华莫遣迟。
柱杖灵寿
高僧传云:隋帝赐法藏灵寿柱杖,令荣之,每得相忆。师曰:何辍忘也。又有禅杖。禅秘要云:习禅比丘睡许已,毛球打不止,用杖筑之。筇竹杖内实节高,张骞至大苑国得之。又沙弥以竹杖导海,见盃度传。又律柱杖不过麤指矣。
○鞋履(十)
鞋履
说文曰:黄帝臣於则制艹作曰扉,音沸。麻作曰屦,皮作曰履,底木曰鸟。离,湿也。屣,皮跟也,木底安檽也。鞋即履也。副罗似靴,[革*翁]上前有铁也。履即为鸟,类鸟。崔豹古今注云: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江湿也。艹履亦曰履,音脚。
宝履再双
生经云:佛昔为仙人侍者,供食失时,翘足而死。後复生国王家,而绍王位。有人得罪,先获一只宝履,进而赎罪,是王先身为仙人弟子所着者。王见极喜,令求成对,免之。又於仙处得之。
履有威德。
正法念经云:轮王有履宝光明,照耀如电,行不疲极,离其泥湿。若念乘空,随身所去也。
耶舍弃履
因果经云:佛初成道,耶舍长者夜视妓女,如尸恶露,遂见光明。寻而去,过洹河,脱宝履,价直千金,不顾,乃见佛,出家得度。
履随身生。
异相云:宝称长者,时年二十四,有琉璃履,生而着足。父母贵异,立时殿有三。後厌生死,投佛出家。见佛曰:饥渴道化,虚心日久,不以鄙陋,愿为弟子。佛度之。
摩尼宝履
月灯三昧经云:五百王子悉着摩尼珠履。
奉献有德
有德女经云:其女供养七佛,拘留孙两月,又施革履至释迦,请说十二因缘等。
皮革许着
央掘经云:如施主买施,不见杀故。有施主牛死,卖与屠。如主转买皮,令人作革屣施,许受着用。
脱屣忏谢
般若论云:阿难脱革屣,大众中谢,突吉罗罪。
不应装饰
四分律云:六羣比丘着角皮诸色革履,重根华饰,佛知不许;屐亦然,金、银、杂宝、琉璃皆不许;锈锦鞋、履、长靴,佛亦皆不许着。
履屣不带
不借革屣。以其贱易得,故人人自有,不假借。又汉文帝履不借以视朝是也。又鸟者,以木置履底下,乾腊不畏泥湿。天子赤鸟色,皆象裳焉。又洞冥云:有一仙与方朔一双履,引过洪泉矣。
○巾(十一)
巾用不同
说文云:巾者,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而自谨也。今佛教之巾,即净触巾等手巾,拭面、拭脚、拭身,各别不同。
引手取巾
万行经云:引手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於大众前,唯成一巾,结而诵咒。
巾如忍辱。
要集云:巾拭主者,揽垢向己。持忍辱者,受弱与强,退而得道也。
巾为天降
树提伽经云:波斯匿王殿前,有巾从空而下。其巾鲜明香洁,有异人世所有。王曰:天赐。羣臣称庆拜贺。树提伽曰:臣家拭脚,故巾吹来也。
结巾为兔
西域记云:彼有幻术,结巾为兔,以带为虵云。
巾有献净。
律云:覆衣、护鉢,名净巾;鞋、履、手、脚、近身等用者,名触也;又道士玄巾、黄褐等。
○幡(十二)
幡
说文曰:幡,帜也,貌幡然也。
幡益亡者。
随愿往生经云:亡人儿孙兄,为造功德,七分之中得一。若造幡者,悬於表刹,得离八难。随风转时,感轮王报,乃至成尘,亦感小王,不许破坏,此为作事。
幡名续命
释迦谱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未就,得病,造幡无力自挂,请僧悬之,又续命十二年。
长幡在顶
金藏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国有一长者生子,长幡在空,不离顶上,名曰波多迦。问佛,佛曰:此子因中以幡施毗婆尸佛,感果如是。
宝幡珠彩
正理云:隋帝坚在内造五色珠幡、五彩画幡,不可计也。二十四年,营造功德。
黄表中正
要集云:何以置黄幡亡人坟塔?曰:黄,中色也,恐引亡人边方去。白即西方也。又冥祥记:黄纸为金,白纸为银。亦同也。
幡灯续命
药师经云:若遭厄难病苦等,造四十九尺神幡,然四十九灯,菜食长斋等。又法华经云:胜幡建道场。又隋帝葬法安高僧,王公已下共造白幡四十万口,七七斋僧一百人,每人嚫利绢二十五疋,计一十万疋等所费也。又四十九者,七非各六为方便。
○拂(十三)
拂持无宝
律云:比丘不得持宝柄拂绵线芒艹树皮,即椶也。许不得用白牛尾、白马尾宝装作姿态,如媱女持者也。
拂有五种。
根本杂事云:一捻羊毛,二麻,三裂帛,四故物,五树皮艹枝,皆许受用也。
手执白拂
上生经云:天宫内院,宝帐侍立,有五百亿宝女,手执白拂。
长者白拂
法华经云:穷子见父於其门内,踞师子床,宝几承足,侍立左右,手执白拂。
息除恶障
大悲经云:若为身上恶障,求白拂手。赞云:墨子曾悲色更鲜,玉苗根苃几千年。当随献盖临方丈,数引香风近御筵。素影乍摇山雨细,皓光初挂绚丝悬。欲知菩萨提携意,拟拂劳生恶业缘。又洞冥云:执麟须拂。又高僧志公手掌一拂,表後有陈。
○扇(十四)
扇名云母
律云:六羣比丘因节会,持云母扇及象牙扇、绮绣等扇,为众所呵,因是制戒,不许华妙;毛、羽等扇,亦不许执;开木、叶、竹等,不华者许用。
扇除坏色
律云:佛不许持扇。比丘为蚊虫患,以衣扇作声,佛许持苇蒲作;求坏色者,许;有人施香薰者,许洗以持用。
鹿头执扇
般若论云:有外道立五百,难佛言:汝道与鹿头梵志如何?佛言:汝胜彼否?曰:不如彼耶?鹿头吾已伏矣,现今执扇,彼惭退也。
摩利支扇。
摩利支经云:其天女所执一扇,以净名所执上有万字,及日月形上有火焰,摩利支常居日前执也。
扇施风行
要集云:若施扇生风行天,身体清凉,与僧佛者,感如是报。
扇有翠羽。
高僧云:忧波离手执象牙之扇,口诵调御之言,满八十返,其文乃记,题之贝叶,号八十颂也。
敬脱竹扇
高僧,隋文赐敬脱竹扇,面长三尺,持之相无称。帝曰:真僧杰也。脱身量极大。
宝装饰扇
悲华经云:轮王施佛杂厕妙宝之扇,佛受增福矣。
迦叶执扇
要集云:大迦叶头陀第一,纳衣重千斤,众生轻相。佛为除彼众心轻,大迦叶恐获重罪,佛分半座令迦叶坐,迦叶乃辞而退。佛曰:汝与吾同坐解脱床。迦叶坐,众有疑与佛等,佛令执扇扇佛众,除疑也。
子如扇绳。
长阿含云:俱郗罗,此云扇绳。父已早亡,唯母养育。西域热甚,人逢除热求福故。或有树下以绳系扇,见风吹扇不能去,自感名子,目之扇绳等。
扇去无风。
大圣行状云:滁州清流县令毕怀瑜,乘舟官满归。大圣至舡,求扇而去。一夜风浪,瑜独免死也。
雉尾扇
古今注云:起於殷代,高宗有雉雊之祥,是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辇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汉朝乘舆服之,後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常准诸王,皆得用之。鄣扇,长扇也。汉世多豪侠,用雉尾扇而制长扇也。
五明扇
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秦汉公乡大夫士皆得用之。魏晋已来,非乘者不得用也。
○帐(十五)(蚊帱附之)
明月珠帐
德光经云:明月珠帐,在金莲华殿,光照昼夜等。
变成宝帐。
月上女经云:时月上女见佛作礼,以右手次第出十莲华,一一散佛,即於佛上化为宝帐,卜重上至梵天,皆有弘愿。
庄严宝帐
上生经云:百千梵王,各各持宝,为网为铃,弥覆帐上。
帐蔟白珠
智论云:昙无竭菩萨坐白真珠帐,说般若法。
刀帐光明
法苑云:佛将成道,有二龙王请佛入宫供养,施佛宝刀,曰:若有魔难,安刀膝上,自然有光,变成宝帐,上有百千力士,各执其刀,外有所碍,魔见惊怖,不起恶心矣。
金薄帏帐
又十住婆沙云:金薄帏帐,柔软滑泽,种种天衣,为其校具,装饰可爱。
金华宝帐
慈恩传云:三藏至可汗卫,其毳帐金华庄严,烂眩人目。又斗帐者,如覆卧也。
蚊帱许畜
根本杂事:律云:比丘为蚊虫所螫,流血在身,妨废修道,致俗讥嫌,佛许畜蚊帱以护生类矣。
道门之帐
正理云:三宫白珠之帐,或饵甘芝;九华青琐之阶,恒餐冻髓。
○床(十六)
床用象牙
杂宝藏经:有象王畜二雌象,一名善贤。时有莲华,善贤夺之。贤遂发愿,当报此怨也。贤象自感而死,生为王女,後为梵摩达王妃。当忆宿命,乃白於王:我欲象牙为床。王勑象师取象,贤被捉,以牙为床,宿因然也。
无价宝床
金藏经云:亿耳有无价摩尼宝床,此床是天女从天上没,来生人间。天思之,持此宝床及宝来。
床有七法
要集云:上床有七法威仪:一、却踞,二、不匍匐,三、不使有声,四、不大拂作声,五、不叹息,六、不狗卧,七、不应时起矣。
轮王床宝
正法念经云:轮王有床宝,坐卧随意,温适柔輭。有诸心生不净者,随即息之。上有神室,诸女见之,亦无染心矣。又大庄严经云:太子坐仁贤宝床矣。
床不得卧
骂意经云:有人持斋近寺僧床,不得坐卧;僧未食,不得问法;不持戒修道,不得居等。
床名筌蹄。
本行经云:太子坐筌蹄床,选诸释女。又尼乾子经云:大炎炽王坐摩尼百千巧妙无价宝床矣。
师子床座
上生经云:摩尼殿上,师子床座,忽然化生。
床随风转
处胎经云:懈慢国富乐庄严,如极乐国有床,七宝随心而转,去住有德也。
床有八种
杂阿含所谓金、银、象牙、角、佛、辟支、无学师长、八近住戒、不昇高广大床,此诸类也。礼亦不可,恐长憍逸等。
床有二种
一切有部律颂五云:一、金银宝庄严名大床,足不至地者名高床矣。
○枕(十七)
枕有四种。
四分律云:劫具毛毳,甄迦尼等也。褥亦尔,加艹也。
明彻犀枕
续高僧思大和尚,大都督吴明彻重之,施犀枕。夏侯孝威在路,欲见其枕,至思大和尚处,和尚先知,取枕示之。
加以丹枕。
经音义云:西方无枕,用皮毡布贮,以兜罗绵为枕。丹者,赤也。
不用其枕。
续高僧法,安卧不施枕,头不至席,项亦不曲,生常如此,异矣。
就枕而悟。
般若论云:阿难欲厕,结集行道,後夜疲极,欲就其枕,廓然大悟,成无学果。
以衣为枕
中阿含云:佛临入灭,令阿难以衣为枕。又洞冥云:有玄琱枕,又有镂云枕,红牙、七宝、水品、四门、鸡鸣皆枕。
○座(十八)(几附之)
座脚师子
十住论云:宝座以师子为脚,其师子以赤金为身眼,用虎珀、车渠为尾,珊瑚为舌,白金刚为牙座脚。
目连敷座
华首经云:告目连,为吾敷座,欲说大法。目连现通,敷座严丽,宝树间错炽然矣。
分座令坐。
首严经云:佛令迦叶:汝就吾座。曰:弟子之法,不敢昇也。佛曰:为除众人慢汝也。坐已,令执扇扇佛。又法华经云:分座令坐,是当得释梵转轮座。又第四云:即随仙人供给所须,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也。
高座累床。
阿含云:上座外道累绳床,为座上说其偈,欲降伏佛。佛知其心而告之,广说法。
座名金刚
释迦方志云:其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佛成道之处,同狼牙撮骨,周百余步。南北有立铜菩萨记,土没法灭,南已至胸也。
宝衣为座
华首经云:佛告无尽意菩萨:吾欲说法,当敷其座。於是千亿菩萨舍衣为座等。
借座灯王
净名经云:文殊与大众入方丈问疾,舍利弗念无床座。居士曰:为法来耶?为求床座耶?居士为现神通,於须弥灯王佛国,借三万二千师子之座。
八座之佑。
普曜经云:持此经者,得八种座:一长者,二轮王,三天帝,四自在天,五罗汉,六菩萨,七如来,八转法轮,度脱一切众生之座。
王不能越。
婆沙百三十云:有四处定,二处不定:菩提树,转法轮天上来处,现大神变处。二不定处:生处,般涅盘处。昔有转轮王,导从四兵,飞空而过,至菩提树上,轮不能前,王极忧惧。树神曰:下有佛,王不能过。王即下礼供养等。
无畏法座
四谛论云:阿难结集时,以多闻第一昇座,如佛无怖畏故,故名无畏座也。
座不语人
四分律云:尼至居士家,与独床座,不待见人便去,被人将却床,被俗讥嫌。佛制不许,除有难事,须待见人而去矣。
天王碎座。
智度云:有不兰外道,索佛鬬胜设座,至日不来,佛令四天王风神等,碎座如尘。
新座守护
陀罗尼集云:今作新座尼师坛,入律上,大神守护,无令鬼神妄犯。近座三界安隐,三世以安,疾成佛道。又跋难陀至瓦师家,瓦座累髀而座,座破,仰倒露形,人皆大笑,被俗讥嫌。佛知制戒,不许瓦座也。
揽几而座
万行经云:如来於师子座敛衣,僧伽梨揽七宝几,申手而坐矣。
若以几案。
法华经云: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又五百问事经云:病得凭几否?得说法否?许之。又律云:当共座,或审坐绳床、木床。座已,自举、教人举。旧处重楼阁上,亦审其座。以曾比丘上座脚脱下,伤杀他人,或坐杀他衣下小儿等。又共小独座,无至於三矣。
周礼五几
说文云:周礼有司几筵,五几也。朝觐大飨,玉几设左右。祀先王诸侯祭,彤几。筵国宾于牖,左彤几。甸役,右漆几。丧事,右素几。吉事,变几。凶事,芿几。
几羞不持。
百喻经云:有人与一几持之,曰:羞不能持也。乃与多几,喜而担之。如一罪不忏,乃至於多也。又佛在三十三天白玉座,说造塔因缘经等。
○毡褥(十九)
施毡之福
律云:亿耳足下生金色毛,九十一劫已来,足不曾行,因地中施僧,行道毡来。
持毡施佛
异相云:八大国王皆持五百领毡施佛,佛俱受。
神索不与
律云:黑迦叶身形伟大有力,不惧神鬼。神祠前有毡,自取将行,神索不与,呵骂。神见佛,佛制戒不应自取等。
毡如吾命。
续高僧云:僧定山居,有贼来劫,定无怖心。贼曰:还知有贼奴否?定曰:贼即亦不怖。贼取衣物俱尽,有坐毡一领,贼索,定曰:毡,吾命也。欲披过冬寒,贼相顾而止。又贤愚经云:有金色毡也。
毡为服饰
西域记云:北印土多寒,人多以毡为服饰。雪山北诸国,披毡靴袜等比丘,亦许僧衣毡作也。
卧知寒热
本行经云:释王昇位,令释童子共治以从。小与王拊尘之友,夜即同宿。王问:安否?曰:不安。患何?曰:腹痛。因何?曰:因卧褥,织者饥寒。王问织师,如言也。
龙女施褥
大威德经云:其褥用牛头香薰,广半由旬,端严可爱,施佛。
茵蓐綩綖。
音义云:茵,车中坐,皮纹成褥,余绢锦绮成者曰綩綖,亦曰褥也。
駮皮卧具
俱舍云:坞波难陀释子至一信心居士家,见门前有一駮犊儿卧,见居士以,乃告曰:当得卧具駮犊皮者,善哉!居士乃杀犊剥皮施之。难陀自持至只园,牸牛哮吼,随逐不舍,招俗讥嫌。佛知,集众制戒,不许见相。
狐皮坐褥
高僧传:法藏,隋帝后妃施狐皮坐褥等。
○席(二十)
劈山为席
付法传云:无忧王弟成罗汉果,常欲居山。王留之於宫中,当受供养。乃勑诸鬼神:我今设食,令各自賷坐席石来。诸鬼神各劈山为席,持至後苑。食毕,王令为弟垒山。
帝自避席。
续高僧传云:璪法师内殿见隋文帝,帝避席而起,命坐,种种顾问,勑通事舍人卢正方送璪公还山。山中往来,前後八遍,参见天子,皆蒙见勑,八十三终。又帝赐静禅师千秋树皮袈裟,五色牙席。
宾头避席
四分律云:宾头罗汉,本优填王臣。王放出家,後成无学。见王不起,有臣曰:慢王也。王怒,欲杀。再诣只园,宾头避席七步迎王。王曰:向来不起,何以起耶?曰:王今心恶,恐堕王也。王惭,谢咎曰:然。周圣起王,感十二年见世鏁脚,因於外国,果不虚也。
立而避席。
慈恩传云:三藏玄奘八岁,父坐几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整衣而起,父问其故,曰:曾子闻教,避席而起,子何敢安坐也?
○璎珞(二十一)
璎珞散佛
百缘经云:有女人夫出未回,遂告天神,令夫早回,造金华璎珞相报。如愿即来,乃上璎珞。路逢於佛,即以上。佛得记,於其上化为华盖。
猕猴璎珞
根本杂事二十八云:重兴大王夫人彩女,入园游戏,璎珞挂树而忘之。乞人寻入,求其饮食。王使人觅之不获,见乞人在中,即执送禁。乞人恐饿死,遂攀富者,同其木械,意为得食,乃被不与。富者所往,贫人不从,求之与食。後引智药子,智药大臣曰:此非乞人所盗。奏王,请夫人重入,更以璎珞挂树。令人伺之,果见猕猴将去。学人戴之,贫人方免。
璎珞神与
法句经云:有人入海,得海神香璎珞,上波斯匿王。王与夫人中端正者。时末利夫人持斋素貌,王见欢喜,赐之璎珞,亦斋之福。
璎珞与虵。
智论云:如无眼人与虵为璎珞,有眼人言此虵非璎珞,如人颠倒亦尔。又璎珞经云:佛三十二相,一一相有百万阿僧只功德光明为璎珞等。
璎珞宝帐
法集云:有月上女,以璎珞上佛,变为宝帐,随佛行住。
辄取璎珞。
根本律云:坞波难陀见诸童子作戏,脱下璎珞,将为鬼神着者,辄取之;被诸小儿呼贼,以土坌散。佛知制戒,不许辄取。
肩负璎珞
上生经云: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从水而出等。
瞿夷璎珞
持心梵天经云:帝释太子名曰瞿夷,献佛七宝璎珞,以颂上之:世尊我目覩,无量希奇相,千万劫难遇,璎珞共献佛等。
璎珞宝台
维摩经云:善德施璎珞,净名分作二分:一分施北方难胜如来,举众皆见,变成四柱宝台;一分施城中最下乞人,同如来福田之相,等无有异。
不严璎珞
根本律云:罗尼见他妇璎珞,借而戏着,戴发闚镜,乃至令他居士错鸣抱等,致俗讥嫌。佛知集僧,制戒不许。
分作二分。
法华经云:无尽意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奉上观音,分作二分:一施释迦,二多宝佛塔。又妙音菩萨,以伎乐宝鉢真珠璎珞,供养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又妙庄严王夫人,以璎珞上佛等。
璎珞报恩
金光明经云:水长者子救十千鱼,得生天上,既知宿命,共下报恩,雨四十千真珠璎珞,以报其恩,及雨众天华等。
璎珞八种
璎珞庄严方便品云:一不失菩提心,二究竟大悲,三无有碍心,四求多闻无厌,五善能观察如所闻法,六化众生不见一切诸相,七善知方便,知一切众生诸根,八庄严诸佛,善知方便。璎珞字通上。
金师改换
涅盘云:譬如金师,以金改换,有多庄严,有首鬘冠钗,在胭即为璎珞,在臂为钗钏,在脂为环,形虽不同,金体无别。如涅盘佛性,在几圣身也?又云:罗睺罗阿修罗王,欲取日月为耳璫珠等。
○钗钏(二十二)
光照遗钗
尼莲华色。尼未出家时,崇佛,於暗林中作礼,遗金钗在地,佛光为照,得之发心。
金钗堕地
释迦谱云:波斯匿王妹,见佛入宫,并皆金色,因前见佛作礼,金钗堕地,不见光灭,始得十岁出家,寿一百二十岁,至阿育王时犹在,成无学果。
钏施榰鉢。
本行经云:阿难因中为长者女,见辟支佛鉢坐不稳,遂舍臂钏为鉢榰,常感端正。
钏声乱耳
禅三昧经云:昔波罗奈王夏热登楼,令青衣磨旃檀涂身,青衣臂钏作声,王令去钏无声,如三昧离境界也。
玉钗留王
洞冥记云:神女留玉钗一与汉武帝,帝後与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後变为白燕,飞昇天去。後宫人学作玉燕钗矣。
○镜(二十三)
镜现诸事
童子问经云:若欲占事,取婆罗门呼摩之灰,揩镜令净,以咒咒之,吉凶等事,随求即现镜中,故无差谬也。
镜在宝上。
百喻云:有贫人被债主逐走,至旷野,见一宝箧,满中金镜,贫人见影,为是有人,惊而失之,如出家人失众善宝也。
圆镜影喻
智论云:佛有四智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大圆镜。又净名云:如镜中像。又律云:许畜半镜,火镜子也。
以镜自照
弥勒论云:有比丘虽获道果,常以镜照面前,报为女人习气在也。又戒经云:如人自照镜,好丑生忻戚,死时怀恐惧。
鸾镜鉴像
俱舍云:吴越春秋云:罽宾国进二鸾来,善能歌舞,一在路死,一达王庭,三年不鸣不舞。王问臣曰:鸾何不歌舞?有智臣曰:鸾得双而舞。以镜瞩之,鸾见其侣为伴也,发影而歌,鼓翼而舞,舞将久矣,去镜而死。诗曰:被进入王庭,三年始覩形,临终舞一曲,方表断肠声。
宝智求镜
大悲云:若求大智惠者,当施宝镜。手赞曰:百链清光气像深,把来当手见伊心。蚊龙鬬处云生背,满目开时鼻贯金。高下总谙人饮水,洹沙尽识线穿针。愿为舟檝为灯烛,白日般移夜照临。又瓶藏马镜。见上。又阳燧镜。形似镜,照物影倒向日,以艾承光,得火矣。
○针(二十四)(镊附之)
穿针之福
般若论云:那律目暗,手寻缝衣,求人穿针,曰:何人乐福,与我穿针?佛言:吾受福而与穿之。故论穿针之福不遗矣。
针身求法
六度云:菩萨求法,精进不息。有人云:能於己身一毛着一针者,乃为说法。菩萨求法,以针遍无苦也。
针投海水
处胎经云:如人一针,悞投海抒水,积劫不能得也。如失人身,更难得故。
针刺诸物
处。胎经云:外道以针刺心,令不乱也。又云:以刺地种,无处非我。又云:针刺树叶,犯戒作龙,如持针锋等。
投针之智
龙树菩萨传云:提婆菩萨欲见龙树,门人入报,龙树以鉢盛水,满令持出。提婆以针投之水,表学满针以到底也。
以芥投针
异相云:如人以一芥子,山上掷下至地,投一针锋,何时值遇也。
针毛大瘿
俱舍云:有针毛鬼,返刺於身大瘿鬼。
以针贯蝨
阿含经云:佛有金抢,难者因中以毳衣,时悞曾以贯蝨,感此报也。以化一类,拟杀人者矣。
针刺其山
异相云:佛令目连召舍利弗,值在石室,毳衣次举带不移,以刺石针戴山去。宾头卢亦同,见上。
针呈浮水
本行经云:昔长者子见针师女端正,慕之,乃求为妇,不从。须得同艺,长者子乃学作针,能於水上浮,乃纳之。
针儿致死
金藏经云:妙色尼因中,为长者大妻以针刺杀小妻之儿,作咒拒讳,父母夫主儿等死。
曲针腐芥
琳公别传云:艹衣野客,木食山人,尤类曲针,诚同腐芥。
投针五百
杂宝藏经云:难陀王自谓多智无双,以满瓶苏示斯那比丘,斯那以五百针投之,鹿避细也。如满殿人见王来,即宽以表智等。
镊去白发
增一云:昔轮王子孙相承,令人治发,见白者,生令以金镊镊之在手,遂知老至,即退位入山,出家修道等。
许畜铜镊
四分律云:比丘鼻中毛被俗讥嫌,白佛,佛令畜镊,便金银作,佛制不许,唯铜铁等。
○线(二十五)(线茧附之)
掷线在室
俱舍云:佛灭度後,迦腻色迦王集五百圣众,重集三藏,少一人未满五百。欲召世友,众欲不取,以未证无学故。世友纳衣次,谓圣众曰:我掷线至空未下,便证得矣。
线复还得。
中廕经云:如掷线,九绪在腹,还三界有情,舍此复还。
绵结神咒
不空云:诵咒者,以此真言加持五色线,一诵一结,治一切病,咒力不可思议也。
施线得佛
百缘经云:有织师须摩至贫,乃以十修线施佛,佛为受之缝衣,寻与授记,当来作佛,号十线如来矣。
丝从口出
法苑云:佛言:大洲之外,有一千八百大国,福业所感,须丝线。时桑树焚香求之,有二女子,如八岁时,口中出丝,但设繀车取之,丝足便止。又云:佛不着丝线,唯毡布而已。以伤生,许为供养具,华幡然像庄严等。
丝蚕因起
法苑云:有人远代,家养一马,有女及笄,常思其父,有取得我父归者,愿与作妻。其马一日失之,至其塞上,父识其马,乘而私归。马後每见女以不食嘶鸣,父怪问之,具述本末。父耻杀之,张皮在庭,女忽履践皮裹,女起飞空而去,至树而止,因为丝茧。树即亦桑也。
马鸣蚕蠒
宝林传云:十一祖富那夜奢谓马鸣曰:汝前生在梵天来,因爱堕毗离国,彼国三众,上有天衣,中求其衣,下无衣,身有毛,不能言,如马,号为马人。菩萨生此国,为小虫,食叶为茧,蚕有此利故,而生中国。彼国人感恩鸣唤,故号马鸣。又高僧刘萨诃,夜入茧中宿,异也。又子书云:园公之蠒,大如盆也。
丝蚕之因
骂意经云:因中剥劫他人衣服,死入地狱,华报为蚕,入汤吐丝等作业多。
○绵(二十六)(锦附之)
绵。性柔软。
瑜伽云:妬罗绵从树而生,体性柔輭,诸天福大所感如是等。
绵名劫贝。
正法念经云:天有劫贝绵,极为柔輭也。
绵被金尽
百喻云:有二人,一卖金,一卖绵。卖绵者,买金烧而辨之,便偷火金,绵中藏着,寻即烟出,绵金俱失。如其外道,偷佛语为书,违理失义,俱被辨也。
杂野蚕绵
律云:印度出野蚕,为丝绵比丘许着,如此方山细之类。
锦从井出
法苑云:南斋荆州城东有天子井,出锦,于时士女争取用,如人中锦,不别,经月方歇。又洞冥记有连烟锦、走龙锦、云霞锦、飜鸿锦、凤毛锦,人长四寸,织此锦为帐幕。龙蚕锦被,见扗杨编。又霞光绣藻,龙绣百喻,云绵里蒲蓆,如因贪故戒等。
○绢(二十七)
天亦有绢。
正法念经云:天亦有憍奢耶绢,劫具布,其色胜雪,柔輭如锦。
施及十方。
续高僧传云:隋文为法安追七斋,设嚫利,施绢十万匹。
般若施绢
高僧供献,有般若神与绢两匹,是同寺僧纲物。纲既失绢,献处得之。神来叱纲,坏其衣物。後为神作福,乃止。
以绢易褐
要集云:以正法易俗典,如匹以易褐。又涅盘云:绢如惭,褐如无惭。
感绢十匹。
续高僧智兴,鸣锺有则,常愿息地狱极苦,感幽冥人送绢十匹矣。
○布(二十八)([叠*毛]附之)
布名屈昫。
宝林传云:唐言第一布,纺木绵华心为之,即达磨所传之衣七条也。碧里自师子尊者传与。又四分衣许赤麻衣,即布也。又列子曰:周穆王西征银鋙国,得锟鋙釰。火浣布有垢,以火烧之如雪。云母有火鼠毛,或火鷄毛所成。
[叠*毛]如金色。
贤愚经云:金色[叠*毛],姨母造者施弥勒。
[叠*毛]钱俱失。
百喻云:有二人为伴,俱行遇贼,一人入艹藏,一人被剥[叠*毛]去,曰:以一金赎我。贼曰:钱何在?曰:钱在角上。贼见不识,曰:请唤艹中者辨之。如破戒受施,彼俱失利。
胎衣施[叠*毛]
俱舍云:商那和修鲜白尼等,因中施[叠*毛]感生,生与衣俱生。
贼施尼[叠*毛]
鼻奈耶云:有贼主见尼曰:晚肉与之。尼曰:我日唯一食,佛不许畜宿食也。贼喜信,以[叠*毛]施之。跋难陀知而从乞。佛制戒:若尼衣破,不得从乞。尼亦不许从故乞,除亲里也。
猛光施[叠*毛]。
杂事律云:猛光无睡,只域医之施[叠*毛]一领,价直百千两金,将以上佛。佛令阿难作三衣,有余,佛言:汝与罗云随意着之。又迦叶有金[叠*毛]千张,舍而出家。又十梦经云:一[叠*毛]坚而且广,十八人四面争挽,表分佛正法为十八部。又佛入灭,白[叠*毛]十张等,内外二[叠*毛]不然,表内护法、外护王等。
烦恼经纬
大婆沙三十二盘,名为织涅,名不比中水,无烦恼业缕,不织生死异熟果[叠*毛],故名涅盘也。
○麻(二十九)
麻子熬种。
百喻云:有人食麻子不美,熬而食之,美乃熬种而种,心得美子,遂不生也。如求佛果,返学二乘等。
担麻不舍
阿含云:有二人入山采樵,见麻,二人各担之。次遇山市,一人舍麻取宝,一人已担得也。如人更遇圣法,不舍劣见。
麻免其火。
高僧法力,欲於鲁中立寺。之泽潞,乞得麻数车,乃载还鲁。路逢野火,乃念观音。未及其世,风回火息,免也。
以麻续线
琳公别传云:不量管见,辄述所怀,敢欲有酬,以麻续线矣。
释氏六帖卷第二十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