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开元寺讲俱舍论赐紫明教大师义楚集
法王利见部第一
○名姓行业(一)
三觉圆明
涅盘经云:梵语佛陀,此云觉。觉有三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圆满。以生善故,所以不翻。言宝者,可尊贵保重难得。
二足圆满
智论云:佛积万行於三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因修五位。
唯识论云:夫求佛者,从凡夫位,遇善知识,发菩提心,入资粮位。五位者:一资粮,二加行,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证三身,具四智,有十号,说三乘,度九有,广如论说。
果获十身。
华严经云:他受用身,为十地菩萨现十种身地。一种身,目如四大海水,眉间毫相如五须弥山。二地已去,倍倍增也。又百法论明三身:一、法身,二、自受用,三、他受用。璎珞经云:佛有五种身:一、自性,二、自受用,三、他受用,四、变化,五、虚空。不越三种。又般若佛地论说二种身:一、真,二、假。又金光明经说四种身:法、报、化,随类猿、猴、鹿、马等。瞿尸罗长者覩三尺而发心,五百婆罗门至灰身起信。又云:应以声闻身等。
佛者义何?
方志引後汉郊祀志云:佛者,言觉也,觉悟羣生,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类等。
福智俱备
辩正理论云:佛者,万德俱严,百福皆备。非色妙色,流光混元之前;分身化身,列影於大虚空之始。大之弥於宇宙,细之入於毫厘。出火宅而御三车,入爱河而挥八棹。
真性圆满
圆觉经云: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众幻灭无处,本性圆满故。即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盘本平等。
是大圣人。
释迦方志云:史录曰:商太宰嚭问孔子曰:孰为圣人?子曰:西方有大圣人,不治不乱,不言而信。又老子西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
三等皆圆
报恩经云:佛法身等,积行等,度众生等,诸佛皆同化身受法,种姓不定。
二、离无异
佛地论云:佛者,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所知二障,於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觉,如莲华开等。
唯佛无过。
天请问经云:何人无过失?何人常一心,应作悉能作?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脱,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见者有缘。
般若论云:佛生中天,亦游四主,南化亿耳,北月氏降阿波罗龙王,西降女罗刹,东石窟留影,远见如佛,近无所覩,乃至化仙人,留发爪起塔。
不见者何?
般若论云:十方有佛,何以不见?曰:罪缘障故。如日光出,盲者不见;雷霆震地,聋者不闻;皎日丽天,盲者不见。业异。
三乘异行
发菩提心论云:乘异解脱一,如渡大海,从此至彼,彼岸虽同,过时有异。声闻如筏,缘觉如皮囊小船,大乘如大船,兼载千人,安乐同过,到无畏处。
四种微密
大云经云:大妙梵音,其音风雅,如雷深远也。
合听言音
智论云:佛声有二种:一、微密圣等,合闻者无处不闻;二、非密凡夫等,应闻者闻。
有七真如。
唯识论云:一、法流,二、实相,三、唯识,四、安立,五、邪行,六、清净,七、正行。义如论说,文广不录。
十八、不绝
佛本起经云:佛得道後,乃至涅盘:一、无失道,二、空言,三、妄志,四、不净意,五、诸想,六、不省视,七、志减,八、精进不减,九、定,十、惠,十一、解脱,十二、知见,十三、古世悉知,十四、未来悉知,十五、今世悉知,十六、化众,十七、众言悉知,十八、众意悉知。
十种行法
法集云:一、习气永断,二、果报,三、三昧,四、愿,五、心,六、实,七、同,八、化,九、供养,十、形像。如经广说。
五帝三皇
弘明集一云:佛者,如名三皇神,五帝圣。佛乃道德祖,神明宗,恍忽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圆方隐显,老少随根,履刃不伤,在污不辱。
三、证净天
十诵律云:佛安居竟,无论比丘,与阿难鸣犍雅。净居天子曰:何独哉?佛言:汝为三证:吾逾城一,成道二,居独结夏三,皆汝为证。
不共功德。
善戒经云:佛有一百四十功德,不共二乘同有:一飞行自在,二变化无量,三如意无边,四闻声自在,五知他心,六心自在,七常在定惠,八不妄误,九得金刚定,十善知不定善事,十一善知无色定,十二具足通达,十三知心不相应等,十四大势波罗蜜,十五无愿,十六问答,十七三转,十八说法不空,十九所说无过谬,二十无能害,二十一圣中大将,四不护,四无畏,十力,无愿解脱,八十随好,三十二相,三念住,大悲,四一切行净,四仪常净,三业不忘失,断习气,一切智等,理实无边。广说又如十住毘婆沙第三十卷。
福德六种
庄严论云:一、庄严,二、集一切,三、不可思议,四、大海,三、无尽,六、百福相严。福德通上用之。
戒定为先
萨遮尼乾子经云:佛者,从诸功德生,以戒为首。若不持戒,疥癞野干,亦不可得,定即次也。
牟尼悉达
本行经云:牟尼,此云寂默,为三业俱寂默也。悉达,此云一切义,成佛为太子时名也。
释迦文
太子本起经云:释迦,此云能仁,文者儒也,意取雅正。
十号六义
无量寿经抄记云:一、如来,仿同先迹号;二、应供,堪为福田;三、正遍知,寂灭法界;四、明行足,果从因得;五、善迦,妙往菩提;六、世间解,达伪通真;七、无上士,调御大夫,伏生从道;八、天人师,应机授药;九、佛,觉悟归真;十、世尊,三界独尊号。六义:自在炽[火*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名薄伽梵,此云功德聚。
释迦佛姓
本行经云:此翻能人。夫姓者,本枝名种,末枝名姓。佛即刹帝利种,此云田主。始於劫初,共许王後,子孙相承,有一九大转轮王。第十九王名曰大须弥王,此王之後,子孙相承,有一十七万三千四百八十四小转轮王。最後王名曰鱼王,子孙相承,有一百四十三粟散王。最後一王名大茅草王,此王之後,有瞿昙氏焉。至七世後,有郁摩王。此王长妃有一子,名长生。次妃有四子:一聪目,二照目,三调伏象,四尼楼,并皆聪明神武。长妃念曰:我子虽长,才不及物,国祚所归,必锺此等。我今云何因子基业?遂於王所,赞其四子,被摈出国。渡婆只河,至雪山北,建国安民,皈者如市。郁为大国,立小弟足楼为君王。王後思子,三命不来。王叹有德曰:我子释迦。释迦,此云能仁。因是立姓。
毘婆尸佛。
长阿含经一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刹利种姓拘利若,坐波罗树下,三会说法,度人二十八万人。八千弟子,父名盘头,母名盘头婆提,城名波提。二神足弟子,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名无忧,子名应。
尸弃佛
七万岁时,出世刹利种,姓拘利若,坐分陀利树下,三会度人二十五万。子名无量,父名无相,母名光耀,城名光相。有二神足弟子:一、阿毘浮,二、婆娑。近侍弟子名曰忍行。
毘舍浮佛。
人寿六万岁时,出世刹利种,姓拘利若,坐娑罗树下,二会说法度人。二万子名妙觉,父名善灯,母名称戒,城名无喻。有二弟子:一、提游,二、郁多摩。近侍弟子名曰寂灭。
拘留孙佛
人寿四万岁时,出世婆罗门种,姓迦叶,坐尸利沙树下,一会说法,度人四万。子名上胜,父名祀得,母名善枝,城名安和。有二弟子,一名善尼,二名毘楼,近侍名曰善觉。
拘那含佛。
人寿三万岁时,出世婆罗门种,姓迦叶,坐鸟昙鉢罗树下,一会说法,度人三万。子名导师,父名大德,母名善胜,城名清净。有二弟子:一名、舒盘,二名、郁多楼;执事弟子,名曰安和。
迦叶佛
人寿二万岁时,出世婆罗门种,姓迦叶,坐尼拘陀树下,二会说法,度人二万一千二百五十人。子名进军,父名梵德,母名财主,城名波罗奈。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罗婆;执事弟子,名曰弟友。
释迦牟尼
人寿百岁时,出世刹利种,姓释迦,坐菩提树,子名罗睺,父名净饭,母名摩耶。有二弟子:一、舍利弗,二、目连,近侍阿难。
弥勒佛
当来人寿八万岁时,出世婆罗门种,父名妙梵,母名梵摩婆提,城名翅头。未三会说法,度人无量,是释迦遗法弟子,即是修六事二因之众,或称名敬礼。
沙门姓氏
法苑云:道安法师沙门应姓释,独拔当时居然超悟,乃云:既在剃染,绍继释迦,子虽异父,而姓无殊。及翻四阿含经,果云:四姓出家,同一释种。四姓者:一、王种,刹帝利;二、婆罗门,高行净志;三、吠舍,商贾;四、守陀,种植皂隶之属。
逾於须弥。
维摩经云:名称高远,逾於须弥,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於一切诸来大众。
慈氏名因。
慈恩疏云:母至悲缠蠢类,子性恤及怀生,宿愿今成,因以标号。
飞不能过。
梵摩喻经云:佛行时,飞鸟神鬼,诸仙贤圣,不敢上过。行时,风不动衣,合身顾转,不倾倒,无不避者。
十八、无怖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第八云:随佛行者,有十八种利乐无怖:一、无王怖。二、水。三、火。四、贼。五、敌国。六、师子虎狼恶兽等。七、关塞。八、津税。九、无阙防援。十、人。十一、非人。十二、时见诸天。十三、闻天声。十四、见大光明。十五、闻授记。十六、授法化。十七、得饮食。十八、身无病苦。
作十八变
瑜伽云:一、振动,二、炽然,三、流布,四、示现,五、转变,六、往来,七、卷,八、舒,九、众像入身,十、同类往趣,十一、隐,十二、显,十三、所作自在,十四、制他神通,十五、能施辩才,十六、能施亿念,十七、能施安乐,十八、放大光明。
出世不足
大乘分陀利经七云:二十岁时,人中作佛,名舍提如来。五十岁时,人中作佛,名不可思议乐说如来。三十岁时,人中作佛,名照伏如来。
求佛行愿
法华经云: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或有行施金银琉璃,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栴檀宝舍,清净园林,而求佛道。
求佛十事。
要集云:一、一切不惜,二、妻妾,三、儿女,四、头目,五、手足,六、国土,七、珍宝,八、髓脑,九、血肉,十、身命。皆能施者,得佛速也。
供佛得道
贤愚经云:有长者生一子,便能言语,问佛在否?长者怪而问佛,佛言:此子有福,曾於君家客作,得金供佛,令生汝家,後必得道。
龙施佛求
龙施女经云:其女求佛,魔化为父,令求小果。佛果勤苦,广大久远,不可得成。女志不从。父曰:若能坠楼舍身,方可信尔。女即坠楼,未坠地间,化成男子。佛记作佛。
念佛得道
念佛三昧经云:十方佛、四方佛,皆因念佛观相得道。
释女念佛
报恩经云:释女被留离,王割耳鼻手足,送在坑中,苦痛可知,遂念佛名,佛为现通,还令如故,诸根具足,遂报佛恩,即出家,皆获道果。
行尘之乐
大集云:如来行时足动尘,众生遇者七日乐,乃至寿终随意生,故我归命与乐者。
狂得本心
杂阿含云:有女人生七子,相次亡六,露形而走,遇佛方得本心,羞而坐地,佛令阿难与衣着坐,佛为说法得道。又丧一子不哭,夫问,具说见佛,遂俱出家得道。
因供诸佛
本行经云:目连晨朝乞食太早,往首[阿-可+(刀/巴)]天众处,闻赞佛功德。佛曰:我昔为转轮王,供三十亿同名释迦如来。
见似灰人
金藏经云:昔佛在世,为父王及诸大众说观佛三昧。有五百释子,以罪障故,见佛如灰人。见已涕哭,自拔头发。佛为安慰,说往昔因不信佛,过去时有长者子五百,不信令归敬三宝,皆不信从死堕地狱。今乘佛名,得生於此。汝念往昔佛名及父名、慈氏名,即得见吾金色身也。依言见之。
首财入塔
金藏经云:古释迦末法中,有王子邪见,不信三宝。有比丘曰:今有佛塔,可一游之。既共入塔,见像端正,曰:何况真佛。比丘曰:不能礼者,可一称,那无佛。因是值遇无量佛,今首财是。
师资成佛
金藏经云:过去宝威德上王佛时,有比丘与九弟子入塔礼佛,今十方十佛是。
智勤见佛
续高僧传:智勤年十岁,母疾亟,乃念佛,感中庭树叶上化佛皆现,举众咸见,母疾寻愈。
精进童子
金藏经云:有精进童子十岁,父母唯此一子,因见画像曰:真佛如何?即求出家,因是得道。
佛身所生。
维摩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惠生,从戒定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六度、六通、三明、三十七道品生,乃至从断一切不善、集一切善法生。
穆王初化
不拜王论云:列子曰: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及山川,移城邑,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王敬之,久乃去矣。佛化之初。
古皇先生
正理论云:佛是古皇先生。老子云:是吾师也。
身心二力
俱舍论云:佛身力,触处为性。节节等那罗延力,象等七十增。佛心力,以智为性。十力:一、处非处,二、异熟,三、静解脱,四、根上下,五、种种胜解,六、种种界,七、遍趣行,八、宿住随念,九、死生,十、漏尽。智、力二字,通上用之。更有七十七智、四十四智,文广如论。
力有十六。
弘道经云:无欲菩萨有十六力:志力、意力、行力、惭力、持力、慧力、德力、辨力、色力、身力、财力、心力、神力、法力、伏魔力。
力有四种
善戒经云:一、内力念三菩提,二、外力,三、因力,四、庄严力。
力有六种
增一阿含经云:小儿啼,女人瞋,沙门忍,王以骄傲,阿罗汉精进,佛以大悲为力。二字通上。
力有五时
出曜经云:一少年,二端正,三力势,四辩才,五富贵族。世所倚仗,如来具足功德似之。
力有八种
杂阿含经云:一、王,二、断事大臣,三、结恨女人,四、小儿哭,五、毁訾愚人,六、审语黠惠,七、出家忍辱,八、多闻禅定。力字通上。
○相好光明(二)
相好无量。
大般若经云:佛有三十二相:一、足下平满,二千辐轮,三十指纤长;四、足跟满好,乃至三十;二、顶有肉髻,八十随好。文多不录。
白毫异相
观佛三昧经云:太子生时,白毫眉间舒长五尺,树下将成佛时,长一丈四尺五寸,成道已,长一丈五尺,外现十楞,内现空相,放之能遍十方,圆卷如秋满月,分明皎净,色暎珂雪,当於眉间。
一乘之相
法华经云:佛於眉间光,现诸希有事。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等。又维摩经云:蔽於一切诸来大众,如秋满月,晖映众星。方夏日轮,光夺诸色。如紫金山,一切光明,无能映者。佛常光一寻,遍照自他。
毘卢遮那
此云光明遍照,一切处寂。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座,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
光明无比。
报恩经云:如来光明,蒨练灿烂,覩之目眩。帝释、梵王、摩尼宝珠、日月光等,此如聚墨。
具显众色。
优婆夷戒经云:佛身光明,随人心现,以修因时,随施何色,亦修其观,得三种光:常光照身,中光三千,大光无量,能蔽一切光明。
福相殊异
校量功德经云:大千有情,皆如梵王,不如一缘觉。大千缘觉,不及佛一毫之福,所修因广大故。
慈氏相好
成佛经云:慈氏,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光逾日月,不可现也。身长千尺,胸广三十丈,面长二丈四尺,身体具足,端正无比,成就相好,如铸金像。肉眼见十由旬,常光百由旬。
佛亦作礼。
梵网经云:释迦与大众礼卢舍那佛。
有不信佛。
弘明集云:有不信佛,答云:至味不合众口,大音不比众耳。客歌於郢,为下里曲,和者千人,引商角音,众莫能和,曰:大乐荆王,闻见自迷。
身量无边
般若论云:有应持菩萨,以丈六杖量佛身上,过无量世界,至花上佛国,见佛身如故而止。
五音异相
智度论云:一、度人音大乘,二、无彼此音,三、无缘觉音,四、不断情想善权音,五、出离人生死音。
马阴藏相
观佛三昧经云:耶输与诸彩女疑太子不男,太子为现马阴藏相,有三白花,上有化菩萨,如日月光。诸女见已,淫心自灭。
相何异哉。
弘明集云:佛相何多?曰: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皐陶鸟啄,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返手,老子日角月悬,鼻有双桂,手把十文,足蹈二五,蛇身牛首,等相不同。少所见,多所怪,忽见骆驼为马肿背。
发有字相
入十住婆沙云:佛发中有德安喜字相,手足中亦然。
父王礼佛
善见律云:父王见佛初生现神变作礼,在树下影不移作礼,归国时见大神通时作礼。
佛名丈夫。
涅盘经云:佛具四义,名大丈夫:一、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四、如说修行。具是四法,名为丈夫。
行步平正。
普曜经云:佛行时不着履,表少欲。去地四寸现轮相,文不伤物命生草。行四等心,如十王、师子、象王、鹅王等行相。
无量寿佛
净土仪云: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或光明本寿命,故云身量广大,寿命无穷,相好庄严,光照世界,四十八愿,大智大悲,是我本师阿弥陀佛。
○降生时代(三)
先审生处
本行经云:佛处知足,将下生时,审观国土父母种姓,具清净处。即护明菩萨问金团天子:汝数下界至阎浮提,是何国土种姓,堪为一生菩萨生处?金团天子遍举十国,皆言不堪。云:有刹利种,从劫初来,子孙相承,至甘蔗种,生师子颊。其王有子,名输头檀,一切世间有大名称。其家有六十种功德,广说如经。菩萨言:是将下生时,母摩耶梦日轮白象子入右脇生。令国师占之,曰:甚吉。时善觉长者白王:我今迎女归家娩子。王即听许。严四种兵,各皆百万。香车宝车,东列西罗。彩女官人,前遮後拥。至彼家,以游毘蓝园,攀无忧树右胁。太子俄生,天帝以衣裹四王,扶九龙浴。太子言:我今此身不受後有。四方各行七步,手指天地,称我独尊。当佛生日,有五百释童子俱时生。白马、香象、伏藏、车匿、园林、伞盖、金瓶等,自然同时生。母摩耶七日後命终,生忍利天,姨母养育。王令三十二女侍奉,八女洗,八女乳,八女戏,八女抱等。
神胎如室
处胎经云:佛处胎时,如在大宫殿,与无量百千诸大菩萨说法而为眷属。又忧婆塞戒经云:佛初生时,有三十二异相:一、三千振动,乐器自鸣,空现盖等。又有十六种异相,文广不录。
胎生大利。
俱舍论云:四种生中,化生最胜。何受胎生?曰:有大利故。劫末王种难化,故生王宫。引诸释种,获胜利故。又留身界,化生不能,又疑幻故。又慈氏,当婆罗门家生者,以劫增时,婆罗门我慢,难化卵温,非胜不生等。
此方时代
释迦方志云:周书异记: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井悉皆沸涌,五色光贯太微,遍於西方。太史苏由奏西方有圣人生,刻石立记,埋南郊祀。
应时化生
浴佛经云:一切佛皆四月八日生,出家成道日,故草已绝,新草无毒,时可慕也。
燃灯船上
本行经云:燃灯童子船上莲花中,成等证觉。
佛生瑞应
辨正理论云:案春秋鲁庄公七年四月,恒星不现,夜明如昼,即佛生瑞应。良由佛有真应二身,权实两智,三明八解,五眼六通,曰不可思议。
琳对生时
续高僧传法琳引云:昙无最博士姚长谦周穆天子传、周书异记、刘向列仙传、汉法本内传、傅毅法本记、吴尚书令阚泽阿含经等,并云:佛,姬周第五主照王瑕,即位二十三年,癸丑岁,七月十五日,兜率下入母胎,至甲寅四月八日生。周昭王二十四年,江河泛涨,泉溢井出,大地皆动,五色光入太微。苏由对曰:佛生时,昭王四十二年,壬申岁,四月八日夜半,逾城出家,至第六周穆王,满二年,癸未,二月八日成道,年三十。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入灭。与周书异记同也。
○所居国土(四)
净土随因
净名经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又要集云:世界皎洁,目之为净。即净所居,目之为土。又无五浊烦恼,名净土。
秽净不同
慈恩云:身子心有高下,於宝地而见丘陵;梵王以彼我俱亡,於名田而观宝砾。
无量极乐
无量寿经云:西方有国,极乐为名,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云:常作天乐雨花等,楼台百宝,行树七珍,池衬金沙,水流八德。
足指现土
维摩经云: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百千珍宝严饰,如宝庄严,佛士各见坐宝莲华。又云:直心、深心、不谄、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回向、方便、发行等,为净土因,随其菩萨所行,即得其土。
满月世界
药师经云:东方有国,名净琉璃,亦如西方,无有异也。
净秽二土
法苑云:一、纯净,唯圣人居;二、杂秽土,通凡及圣,兼三界、九地等。
净土行因
观经云:三因得生:一、孝养父母,事师不杀,修十善业;二、受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云:行四无量心等。
五六,事因。
净土论云:一、礼拜,二、赞叹,三、发愿,四、观察,五、回向。六因者,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惠。
七八之行
净名经云:布以七净花:一、净戒;二、净定;三、净见;四、度疑净;五、道非道净;六、行净;七、智净。八、行者,行於八法,行无疮疣,生於净土:一、饶益众生;二、回施功德;三、等心谦下;四、於菩萨如佛;五、闻经不疑;六、不违声闻;七、不疾彼供,不高己利;八、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当生净土。
二种之十
净土论云:一、十善也,二十:一、慈心,二、不杀,三、深悲,四、护法,五、忍辱,六、清净,七、一切种智,八、尊重一切,九、言不染着,十、常念观佛。
闚生净土
感通云:闚法师修净土业,居白马寺。临终,西方相举,众皆见之。
女生净土
法苑云:宋魏世子,梁郡人,奉法精进,儿女同归,唯妇不信。元嘉初,女年十四病亡,七日而苏,索安高座佛像香花,女昇座诵经讫,下白父言:儿死生西方,於池中见父兄已有莲花,唯母无也。言讫而卒。母後信佛。
报土十种
唯识论云:他受用身,为化十地菩萨,现十种他受用土。又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
灵山报土
法华经云:地涌宝塔,大众欲开世尊三变土田,八方严净,安十方化佛,坐百宝莲花。又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又云:金绳界其道,七宝杂色树,常有▆果实等。
称念九品
无量经云:若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能自称,或人与念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即得往生,乃至分上上等九品。
慈氏内宫
慈恩上生经疏云:若夫天宫胜境,资莫限之因严;觉苑神畿,叶无疆之德理。匪心枢而览观,岂语极之扬光。教府自陈等。
远公莲社
高僧传云:远公居庐山,与晋朝诸贤修净土业,结社生莲。
十六、观门
观经云:韦提希夫人,佛教作十六观,为净土因,宝楼、宝树、宝幢、宝池,化佛菩萨,日落化生琉璃地等。
土不越四。
净土论云:一、法身,居自性土;二、自受用身,居自受用土,亦名常寂光土;他受用身,居他受用土,亦名莲花藏世界;四、化土、大千界等佛土,不越此也。
○入灭舍利(五)
现相圆寂
涅盘茶毘云:佛化既尽,而现灭度,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跋提河边,双林树下,北首面西,枕肱叠足。
舍利浮光。
舍利,此云身骨,恐滥凡夫身骨,所以不翻。吴志幽明录云:孙晧时,王僧辨上事云:佛法宜灭,中国不利。寻便下诏,集诸沙门,陈兵围寺,欲行诛废之事。为僧会法师曰:佛若神也,宜崇之;若其无灵,黑衣一日。同命诸僧,或逃或缢。会乃清斋七日,期现威神,以铜鉢盛水置庭中。斋毕,而美光晖曜,忽闻庭鉢铛然有声,忽见舍利光明庭宇,浮光鉢上。晧及大众前看,骇谔失措,离席改容。会进曰:陛下使孟贲之力,击以百钧之鎚,金刚之质,终不毁坏。皓如言。清先经行,呗赞礼拜,散花烧香,高唱声曰:诚追感慈氏,来津未绝,则法轮将转,彻於灵途,威神不少,宜现今日。不然,三宝永绝。言讫,壮士运槌,观者战栗,而气竭槌碎,舍利不损,光明挺出,晖彩尤盈。皓伏投诚,勤营斋讲,起塔在建初寺大市北,後犹光瑞。元嘉十九年秋,寺刹夜放光明,鲜红彩发,有火光夹四层上,从西绕南。又见一物,如雉尾扇,随其进止不断。其夕,观者发心。二十许日,都市中咸见刹上有长紫光等。
东晋长于
感通云:金陵塔今在润州江宁县故杨都朱雀门南长于寺,孙琳执政五凤年毁除。晋咸安二年,简文立塔三层,孝武上金相轮。并州僧惠达还魂冥司,有僧指令来此礼塔,塔下掘得三碑,中一有方孔,内有铁银金三函,内有舍利三甲,一光明映彻,发一甲可数尺,放即成螺,光彩照曜。丹阳王雅奉道不信,诏令会稽王道子将雅观舍利,雅拨翻鉢,舍利不落,续放光明,雅後终身不诬佛法。
法门舍利
代历周、秦,旧名育王寺,荒废。属宝昌寺庄僧普,唐初表请,勑许与寺额,号法门寺真观。五年,歧州刺史张亮奏请故望云宫於塔基上盖造,勑许。开基深一丈,获二碑,周、魏时立也。既出舍利,道俗同观者数千人。有一盲者,忽努眼直视,便见光明。其舍利骨,人见色貌不同,有不见者,麻缠母指烧方见。奏上,帝曰:岂非童子施土之功也,言不应虚。上令七日行道,给钱五千,绢五十疋,以充供养。乃见瑞光流溢,塔内三像,各放光明。且获舍利一枚,光明鲜洁。更细寻视,又获七枚,一独在盘转,各放光明,炫燿人目,即显四九目。上令智琮所感舍利也,勑令常侍王君得送绢三千疋,令造朕等身。阿育王像在塔,其舍利形如小指,初骨长一寸二分,内孔正方,外楞亦尔,下平上凸,内外光净,余内小指於中举示大众,光明变现,不可常准。京邑道俗,连接二百里间,往来相庆。至显庆五年春三月,下勑请舍利往东都供养。时周又献佛顶骨至京,高五寸,阔四寸许,黄色带紫。皇后舍所寝衣帐及绢一千疋,为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龙朔二年二月十五日,勑智琮等重葬。有冯玄嗣不信,寻感地狱火烧,举众皆见佛顶骨。帝以珍宝绢等赎在内供养。
舍利初灵
汉法本内传云:汉明摩腾鬬胜後,舍利放光,五色直上,空中如盖,映蔽日光,天雨宝花,散佛僧上。又闻天乐,人发信心。又魏明帝洛城中有外国沙门,有佛舍利,帝以金盘盛水贮之,放光不息。帝於道东造寺,名官佛图。又晋竺长舒先有舍利,重之,其子出家,名法颜,笑之为石,乃投水,五色光水上三帀。又晋大兴中,北人流播得舍利,有灵。又咸和中,北僧安法开至余杭,欲建寺塔,无舍利,闻罗幼有之,坚求不得,寺基才创,舍利自来。又咸康中,建安太守孟景冥感舍利立寺,至元嘉十六年放光,通照上下,七夕一切,乃止咸见。又晋义兴年,有林邑人有一舍利,每斋日放光,沙门慧邃随广州刺史刁达至,欲请,未及发言,舍利分二,达闻心悦,又分为三。又宋元嘉中六年,贾道子行荆上,明见芙蓉方发,聊取还家,闻花有声,得一舍利,白如真珠,光照梁栋,盛以囊箱。家人每见佛僧来,有人寄宿,慢之,乃感神告:有真身释迦舍利,何得不怖?後癞病死。後又房中生荷,八叶鲜明,六旬方枯,岁余失之,不知所在。
宋安千载。
宋元嘉八年,会稽安千载奉佛,夜十余人,门外着赤衣,至斋食上,得一舍利。赤衣人言:作塔所感,紫金鲜明,槌打不碎,致水有光异香,或失之还来。临川王曾礼请,供养有灵。宋元嘉九年,寻阳张湎於家设八斋,花上得舍利数十。又获牙奁,中有白叠裹舍利十枚,光明属天,诸处来请。又元嘉十五年,南都徐凝之隐衡山,徵不出,礼佛得舍利。又十九年,高平徐椿诵及食,得舍利。又隋高祖有神尼智仙曰:佛法将灭,一切善神西去。於後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果周灭法,隋氏重兴。潜龙时,有梵僧曾与帝一裹舍利。後开皇十五年,舍利放光。至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帝报父母恩,延诸沙门入仁寿殿谈论,三十州建塔。後又五十州建塔。并见灵应,在感通录,不具书。
入灭舍利
付法传云:迦叶入灭,於鷄足山留全身舍利,以候弥勒。当下生时,现通度人,传佛袈裟,以愿力故,留此坚体等。
首北现灭
婆沙一百九十一云:佛入灭时北首,以北胜故,有大缘故,在北方也。又北方法,久久不灭,面西右卧,显胜卧故;不坐,灭除骄慢恃力者故。又舍利者,具足云设利罗,此云身界;或云大都,此云体。为佛身体,无量功德所勳修故。形如稻米量,砧鎚不能碎,水火不能坏。
哀动人天
寄归传云:佛化缘斯尽,能事毕功。迹灭两河,天人掩望;影沦双树,龙鬼摧心。娑罗树间,泪下成埿;哭者身边,血如花树。大师唱寂,世界空虚。
东土时代
法苑云: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树,地动天阴,西方有白虹贯十二道。王怪而问羣臣,太史扈多对曰:佛,西方入灭之相。令记之。
佛足再现
长阿含经云:佛灭尼连河天冠寺,迦叶与五百弟子到香[卄/积]所,不见金容,佛现双足,色有异相。问阿难曰:何异?曰:有老母哭,泪滴污之,盛以金棺银椁,裹以白[叠*毛]千张,及兜罗绵香油灌之,依轮王法而焚之,所获舍利八斛四斗。八大国王令百姓大臣分之,先持上牙与阿闍世王,然後分作八瓶。八国王各起塔,本国迦维国人取土起塔,张文成碑。文云:报身不可以久处,故现灭而归无;法性不可以长空,故因生而示有。
力争积福
育王传云:如来入灭一百一十六年,王欲取佛舍利在龙宫者,或是闍王藏在水际作剑轮,晓夜不住,龙王护之。王恐福力不及,作二金龙等而护之。王作大福,遂重取得舍利,令鬼神作八万四千塔,即东土得一十九所也。
其眼如[木*柰],
西域记云:佛眼舍利,其形如[木*柰],青白分明,柔软殊异,香洁等。
舍利镇龙
西域记云:沙弥龙王在迦腻国,多兴风雨。王於山下造塔起寺,六破七成。王与龙鬬,令人将佛牙安之,乃止。常令人望,有黑云起,即令打动钟磬,龙闻息恶,至今存焉。
怙罗造塔
西域记云:怙罗大臣造塔竟,夜梦有人上王舍利。臣早白王,王曰:有,乃与卿。果有持佛舍利上王,恐王不与,遂便自将去。入塔,石为开之,即合,衣袖少许,犹在石中。王信。
佛牙守护
寄归传云:师子州有佛牙,异常守护。置高楼上,门闭重閞,锁钥埿封,五官共印。若开一户,香满城郭。每日供养,香花遍覆,灵异尤多。若失佛牙,一州不安,被鬼所食。
救象得之。
西域记云:迦湿弥罗国平定之後,有僧却归,路逢大象,羣被将去。有象病,僧见足被竹刺,僧与去之。象遂与佛牙,得之。渡河,被龙夺去。却归,学禁龙法。龙怖,还之。
舍利希奇!
处胎经一云:佛告阿难:吾於海中与龙说法,无数诸龙龙子得道,吾留金色全身舍利百三十枚,令供养之。
屈支佛足。
西域记云:屈支荒城四十里,接山河,隔有二寺,一同照,二怙氅,佛像庄严,殆越人世工巧。东寺佛堂内有玉石,广二尺,色黄白如蛤,上有佛足,长尺余,广六寸,斋日常放光明。
文殊舍利!
文殊入灭经云:文殊全身舍利,鬼神将去,至香山顶起塔供养,众集之时,神变说法等。
舍利深远
处胎经云:地风水火沙,金刚上各皆厚八十四万里,舍利全身在金刚界。
佛指灵变
感通三宝录云:法门寺,佛指迎归洛阳,後却葬之。隣有冯玄嗣不信此,与送礼及兄,嗣坚不从,将家中佛像皆烧,自便倒地,叫呼云:入地狱。至塔忏悔,举众皆见。
舍利之化。
悲花经六云:释迦舍利劫末化为化佛,各往诸国,度诸有缘等。
应念在顶。
善见律云:师子州王,名曰天爱,供佛哂陀罗汉。王欲起塔,罗汉令沙弥修摩那阿育王子往王处取舍利,王与如白真珠。又令往天帝释处,彼有右牙及泽盆骨,得其骨来,王自念曰:若真佛舍利,愿自然在我顶上。应念而至,王大欢喜,起塔供养。
供养之福
顺正理十九云:若供养吾身,大都八分中一十三劫不堕恶趣,人天往还,受诸玅乐,福德具足,诸根无缺等。
萨埵舍利
金光明经云:萨埵王子见虎新产,七子围绕,饥穷欲死,遂舍己身与食。父王取骨起塔,说金光明经时,其塔踊出。佛令阿难持示四众,此是无量戒定所勳修成。
弥勒全身
上生经云:结加趺坐,如铸金像,不动不摇,如入灭定。
隋葬舍利
续高僧传云: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勑沙门三十人,讲解法相,兼能宣导。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一人,香一百二十斤,五匹马,送三十州舍利。天下人各率十文已上,不得但是官员,悉令共辨。十五日同下,随州各有灵变如後。仁寿二年正月,又五十三州,至四月八日子时下。
斋感舍利
张道之母王氏,素笃信敬。四月八日斋食,感舍利流光出口,耀映食盘。出冥详录。又随事行,所感极多,如僧会、隋帝、辟支佛牙等。
舍利权机
宝积经云:佛为在家根钝,无能禅思,乃令於舍利形像供养。今出家人广设不修禅定等,何也?
○像化灵异(六)
优填像首
报恩经云:佛在忉利天过夏,为母说法。优填王思慕於佛,目连为王,运大神通,将三十二人工匠,往忉利天,以栴檀木尅雕佛像,下界为王供养。佛入火光定,莫覩其相。目连请佛入水界定,即今瑞像之仪。佛下天时,三道宝阶前,像行迎佛。佛为摩顶云:吾灭度後,与支那国有缘。今在汴州初也。
金佛作礼
增一经云:佛在忉利天时,波斯匿王亦思慕佛,乃造金像五尺。佛下天来,像迎礼佛,佛亦[跍*月]跪。
铸像自增
释迦方志云:梁天鉴年,改宅为光宅寺,铸金佛丈八。初疑金少,忽有十五车金至,称勑送来。佛就身长二丈,其金非勑,不知何来。
晋像三异
辨正理论云:晋丹阳尹高悝,奉福感灵,造灵应寺於张侯桥。浦内有五色光,出水数尺,悝往看之,得一金佛,然无光趺,灵颜非世工所制,悝大发心。又张继世因捕鱼得花趺,送安悝像合同。又董宗之合浦水中得佛光,送安悝像如故。时代各异,三处合同,若非志诚,曷能臻此?
金乌之像
刑州沙河县西四十里,隋时有人入山,见佛行道。後有僧得一金佛,已无金色。又得一块金,似乌形,上有字云:镀佛金僧。後镀佛皆乌之像。出感通三宝录。
金佛自来
宋元嘉二年,刘式之造文殊金像,朝夕礼拜供养,忽然失之。五年不知所在,後忽自来。又十二年,刘之,东山人,种芋为业。常有丛萆,火能烧,乃掘之,得金佛,供养极灵。出感通录。
佛从柱出
感通云:唐贞观二十一年,荆州大兴国寺塔西南柱无故作声,乃见金佛踊出。
感瑞呈真
辨正理论云:晋时东掖门外有光,司徒公谧既见金光烛地,因令掘之,得一金佛,含光七尺,造东安寺,终身供养。
偷佛道人
感通云:盃度,蓬莱道人。初在冀州,年可七十,不护细行。曾宿人家,见有金佛,度盗而去。主人失佛,奔马追之,见而不及。至河,以盃在水,累足而过。主人知异,不逐而回。
陶偘迎像
辨正云:晋武昌太守陶偘临广州,有渔人海中见神光,经旬弥盛,怪以白偘,乃得阿育王像,迎归供养,送往寒溪寺。感动功德放光,远近发心,偘之力也。
隋朝造佛
造金铜檀香夹[糸*宇]牙石等像,大小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修治故佛五十万八千九百三十躯。官内常造刺[糸*甬]织成及画像等,出隋谱也。
炀帝造像
隋文皇帝造金铜释迦佛一躯,通光趺七尺二寸,未及庄严,顶疑绀翠,体曜紫金,放大光明,照映堂宇。又并州造童子寺,傍龙山造弥勒坐像,高一百三十尺。又杨州造惠日寺,修补故像十万四千八百躯。隋谱具明。
慈悲檀像。
唐高祖为太祖元皇帝、元贞皇后造栴檀等身佛三躯,相好奇特,庄严希有,於慈悲寺供养。
形像郁兴
左彻慕圣,刻像而拜轩皇;勾践思贤,熔金而模范蠡。丁兰允孝,凭刻橛以代亲;颜庄资仁,彩璧璫而图圣。故爱喜形乎容色,精诚通其梦寐。如忉利未还,忧填以之镂木;鹤林晦影,阿输於是铸金。乃至汉明及齐冥祥,记二百人见圣等。
东晋金像
感通云:周玘江中得金佛三尺,膝有所损,迎归供养。玘女梦膝有疮,遂舍金叙补之。後从夫张氏持其佛去。女後病终,父母皆见女乘紫云西上而去。
梁武迎像
内传录:梁武帝梦檀像入国,天鉴元年正月八日,帝令决胜将军郝骞等八十人,往中天迎佛至彼国。王令三十二人重刻,从卯至午,其像便就,顶放光明,异香芬馥。骞令负像行数万里,度海至山,粮尽,感寺现,逢僧得食而隐。至天鉴十四年四月六日达州,帝与百僚徒行四十里,迎入太极殿,建斋大赦,断杀弓刀等,并作莲花。後湘东迎至江陵,又至荆州,备有灵感。
五级造像
论衡云:元魏时,君临一十七帝,一百七十九年,兴显佛教於五级寺,为太祖等五帝各铸金佛五躯,长一丈六尺,用金二十五万斤,庄严希有,盖世无比。
慧护金佛
天嘉二年,晋沙门慧护在绍灵寺铸丈六金佛,感白云、白龙、天花、异香,时众共覩等。
苍鹰金佛
感通云:法显西域求法得疾,於一寺中思本乡饭。寺主令沙弥取,被徐州吴苍鹰家犬[齿*殳]胫出血,在门不消。显回,见血仍在。苍鹰舍宅为寺,感西域僧送金佛来。
陶偘灵像
感通云:偘得金佛,大有灵异,在於卢山东林寺。有贼劫寺僧,护乃欲杀僧,其贼自死。佛在其阁,大风吹阁侧,僧众求之,风却,吹阁令正。
像自出火。
隋蒋州兴皇寺佛殿火,然当阳丈六金佛二菩萨,戴顒所造,其佛自飞出,火不焚。後有盗者,被挟其手,不能得去,见着白人执其手也。
伪取金像
唐西京清禅寺,先有纯金佛一,长一尺四寸,重八十两,隋文帝造。贞观十四年,有贼孙德信,伪造玺书,将一阉竖,诈称勑取。僧不敢拒,付之经宿,唯头未消。事发出收,太宗大怒,信未至死,身已烂坏。
罗顺得像
宋元嘉十五年,顺因放鹰草中,得金像一尺,供之有灵。
仲德金像
宋徐州刺吏王仲德,於彭城宋王寺造丈八金佛,妙相有灵。或有兵起,或贻僧佛,悉皆流汗,随事大小。後梁王奉法,汗出巾拭,随有数十人拭之不止,遂发愿乃已。
业溶像盲
梁人崔平业,善弓马,为武士监军。一生以偷佛溶铜为业,卖之以供酒肉,心无惭愧。至年五十,妻子兄弟先亡,唯业一身。忽患目障,饥饿而死,自悔其业。
张氏感像
陈范妻张氏,精心奉佛,愿造金像,终身供养,有愿莫从。专心日久,忽有观音金像,连光五尺,现於座上,奉之有灵。
佛放光止。
张之有妹,幼事金佛,志愿出家。邴氏求之,母兄私许。临嫁不从,佛放光明,满村而止。後舍宅为寺。
僧洪铸像
冥祥记云:晋世沙门僧洪住瓦官寺,勑断铜佛,洪以有愿乃铸。像成被禁,梦佛摩顶。後国家牛马大惊不安,洪免刑也。
佛足印文。
西域记云:佛在摩竭陀国波吒离城,石上印留迹记。奘法师亲礼圣迹,自印将来。今在坊州王华山,镌碑记之。赞云:万代金轮我佛尊,遗留圣迹化乾坤。慈悲因地修行力,感果亲招千辐轮。其佛足下五足指端有卍字文,相次各有如眼,又指间各有网鞔,中心上下有通身文,大指下有宝剑,又第二指下有双鱼王文,次指下有宝花瓶文,次傍有螺王文,脚心下有千辐轮文,下有象牙文,上有月王文,跟有梵王顶相文。
玉佛庄严
西域记云:执师子国有玉佛,高二丈,七宝庄严,手执摩尼宝珠,日夜守卫殿宇,灵应可知。
佛相可瞻。
法华经云: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鑞及铅锡,铁木及与埿,或以胶膝布,彩画作佛像,自作若使人,皆以成佛道,或以指爪甲等。
铜像高大
慈恩传云:印土满胄王造金铜像八十余尺,重阁六层,方得覆也。此土常山金铜大悲重阁三层,大周乙卯年废为钱,及汴州相国恒沙佛及天下铜像佛等,悉铸为钱,以富大国也。
事无惑众
高僧传云:僧定现相惑众,僧璩为僧正,摈之云:律不许有四因缘即许:一、断众疑网,二、破邪见,三、除娇慢,四、成功德。除此非也。
供像施身
西域记云:梵衍那国有石大像,高百五十尺;鍮石释迦像,高百尺;有卧佛,长千余尺。王每年饭僧,设无遮大会,上自太子,下至国珍,乃至己身,悉皆舍施,羣臣後赎。
石像神工
释迦谱云:阿育王弟信邪,常言佛僧亦贪声色。王曰:佛僧皆忧生死,不贪色声。弟亦不信。王令摄位七日,即欲杀之,令人执刀唱限。七日既满,王问:色声如何?曰:忧死无乐。弟遂信佛,乃求出家。後悟其道,欲入山居。王令鬼神运石後园,立山造像及寺居之。
江中像现
方志云:吴江沪渎口,波浪中见二人来,道士曰:天师。迎之不进,风浪转增。朱膺与僧迎之,乃石像也,高七尺,置之玄寂寺,背上有字,是迦叶、维卫二佛。迎之轻举,大有灵应。
石像迎贼
西域记云:迦腻色迦王有白石佛,长一丈八尺,多有灵异,时放光明,人见夜行遶塔。时有羣贼欲取寺僧衣物等,僧来护佛,佛来迎贼,贼怖而回。後皆改恶,以事告人等。
石现佛像
唐隋时,京寺有紫英石,长八寸,径六寸,内现佛像,随人善恶示现,为之幽途。业镜又云:渝州相思寺有佛迹在泉水内,出莲华,径三尺,而有异焉。
石佛泪出
北凉蒙逊造石佛,一後国困兵败,寺毁住僧,石佛泪下如雨,拭不能止。
兴善放光
续高僧传云:大兴善寺,佛放光明。隋文帝问昙迁法师曰:宫中佛像,何不尽放光明?迁答曰:随缘有异,世有三尊:佛为世尊,道为天尊,陛下为至尊。陛下光明,充於四海,律令法式,禁止罪源,即大光明。文帝大悦。
佛放光明。
晋帝时,戴安道学艺优远,造招隐寺。道手自制五夹紵像,并相好无比,恒放光明。士庶供养,灵应不绝。
画像分身
西域记云:迦腻色迦王塔寺内有画像,胸上分二。昔有贫士将一金钱请画工酬愿,尽心令作画。次又一人将钱与工,二人共疑谁像,像乃现灵,胸上分二,下即如故。
造像无病
造像经云:波斯匿王曰:造像无病,佛何有背痛、头痛等病?曰:皆为化人示现耳。
佛足石现
释迦谱云:室罗伐国有玉石,方二尺,上有佛足迹,长一尺八寸,广六寸,每斋日放光。
花文如故。
释迦谱云:佛欲往俱尸城南,顾摩碣陀石上留双足迹,长一尺八寸,广六寸,轮相分明,十指皆有,花文各异。有曾毁者,其文如故,投水放光。
鼻中洟出
法苑云:襄州岘山华严寺有木佛,隋文将崩,鼻中洟出。太宗时贞观末亦然。及水涝灾等,求男女应愿。
唐朝佛迹
法苑云:唐循州东北兴宁县灵龛寺北石上,有佛迹三十。贞观三年,又现一迹,并放光明,轮相具足,而看者多少不同。又潭州亦现一迹,相去五百步。
画像放光
唐益州郭下法聚寺画地藏菩萨,却坐绳床,垂足,高八九寸,是张僧繇画。至麟德二年七月,寺僧图得一本,放光,乍出乍没,如似金鐶。乃至勑追一本如前,圣力不测也。
慧昱画像
唐麟德二年,兰州金水县北三学山僧慧昱,往荆州长沙寺,欲画瑞像七尊。匠人张眼净画至第七尊,现放光明。後至京庄严,伏事供养。人放光明,信者即照,不信不照。
龙光瑞像
江表龙光瑞像,又传罗什将来。有言扶南所得,即宋孝武征扶南得是正也。
坊州古寺
坊州有古寺,名显际间,其年代云是秦穆公造,又云周穆王造,又云育王第四女造,有三果人。玉花寺下有三十窑砖,莫知所造时代。
造像何□
玉华,荆州长沙杨都高悝及京城崇敬,并称育王第四女造。或有镌书光趺,其女丑造。佛亦朴女,後端正等。
纪女信佛
宋葛济,稚川之後。妻纪氏,体貌闲雅,有其妇德,信重佛法。紝织之次,见西方佛现,及宝盖幢幡,蔽映天汉。夫与乡人共见,大发信心。
二、戴制像
晋谯国戴逵,字安道,手自作夹紵像,相好希有,时放光明。郗超祝之,瑞现相。子顒,字仲若,亦造弥勒佛,有灵异。
僧护石像
僧护,梁剡川石城山住息。石壁高数十丈,就而刻佛像,未毕而卒。後晋安殿下有疾,梦徵令造其像,高五丈,立十丈三层阁。
戴逵木像
东晋会稽山宝云寺,戴逵造木佛时,感异香白云。已上事出法苑等。
造像之仪
造像经云:匠人不得食酒肉,相不具足,取价多少,得罪。如经具明。又云:造像如大麦塔,如针高轮,如浮萍,得福无量。如亲供佛,得十五种功德,感身紫金色,颜貌端正,众所喜见,或瞻礼等。又曰:女人多嫉妒,过失尤重,造像得免,获五利益:子孝、夫亲、贞白、具相、容美等。
影像之灵
释迦谱云:佛受请,龙乃怒之,夺我胜,欲灭彼国。佛知化之,龙曰:请佛莫去,我嗔心恐起,即灭彼国。佛为留影,入石如镜像。其石窟在那乾国古仙瞻卜林毒龙池侧,高一丈八尺,深二十四步,石青白色,经千五百年。
不添之像
方志云:菩提树有寺殿,有塑像,是弥勒菩萨塑。时有一匠人,要一灯香埿,入殿闭门,令六日後得开。未满四日便开,见像高丈余,唯乳边装严未毕,不见匠人,後更不敢添。
形像何益?
正理云:儒生问曰:造像书经,本期现福;持斋行道,贵益目前。何为念菩萨而无徵,呼地藏而不至?七难之殃,留连竞集;二求之愿,携互莫从。冯士干有诘圣之文,杨衍之着咎虚之论。劳特辛苦,枉费珠珍;专事夸谈,罕闻实录。非唯为善者不蒙其効,亦乃为恶者翻受其荣。岂意释门,反成焉有?
徵由志信。
开士曰:夫幽犍难开,唯信能入;玄波浩荡,唯智能度。智为超圣之基,信是越凡之本。本因信而行立,度藉智而神澄。信以招福为功,智以反源为术。故曰:有智者可以所闻理会,抱信者可以师资道成。夫子云:兵食可忘,信不可去。今者为尔论斯止也。夫感在精诚,道由恳苦。意不专,道何以尅?心不至,感无以通。是故邹衍长叹,乃夏日零霜;李广注心,箭羽没石;邹衍拜井,疎勒泉飞;明府叩头,江陵火灭。若披肝露胆,委命投骸,福福相望,念念不倦,便可还年转障,何但获福受恩者欤?外既有然,内亦无爽。若为观音不神,冯士干何因免死?地藏无力,李谦由谁得生?故下略陈报应灵异等。
三种圣宝
慈恩传:缚唱国人为小王舍城,有新寺,装严甚好。有佛澡罐,量可斗余。又有佛齿,长一寸,广八九分,色黄白,每有光明。又有佛扫箒,迦奢草作,长二尺余,围可七寸,其箒柄饰以杂宝。此三事,斋日每出,道俗观志诚者感发神光。
志求为现
慈恩传云:孤绝山有尅檀观自在菩萨像,有人至愿绝食七日等,菩萨为现,常有一二十人在後。三藏学法毕,欲归,诣彼乞愿。周有栏,可去像七尺,掷花像上,住者如愿。三藏於是多买鲜花,乞三种:一、愿达支那传法无难;二、死生知足;三、一阐提有成佛否。言讫散花,皆如所愿。观者发心,愿来成佛,首相度也。
干阗檀像
去彼二百里有婫摩城,雕檀立佛,高三丈余,质状瑞严,甚为灵应。有疾病者,以金薄钻即愈。相传自憍赏弥国邬陀衍王作佛灭後,自彼飞来。
法王利见部第一
释氏六帖卷第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