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嘘
忠曰。日本禅林。賛成某禅士。称扬於主人。而请其许达。是曰吹嘘。联灯会要。睦州陈尊宿。指临济参黄檗。接云门。嗣云峰。皆师之力也(止此)。此即吹嘘榜样也。
魏志郑浑传云。浑兄泰。字公业。对董卓十事曰。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杜工部集。赠献纳起居田舍人澄诗云。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又谒文公上方诗云。愿闻第一义。廻向心地初。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山谷诗集。东观读未见书。诗云。诸生起孤贱。天子自吹嘘。
●轮差
旧说曰。轮差轮番也。
忠曰。自上位差。次第到下位。复还及上位。若车轮环转。故云轮差。
正字通云。差又皆韵。音钗。使也。唐宣宗诏。每役事。委令轮差。
敕修清规圣节云。轮差僧簿。依戒次。各书双字名。 又祈祷云。轮僧十员。廿员。或三五十员。分作几引。接续讽诵。
雪峯存禅师录规制云。众中或有老者病者。不任自取索即差了事童行。终始看侍。如无童行。轮差沙弥。如无沙弥。轮差大僧。始终看侍。无至违越。
宋史食货志云。轮差壮丁。
忠曰。轮差音训。今得正字通不复费辨。古解圣节轮差者曰。差叉宜切。次也。今谓戒腊次第也。若如所解。则雪峯轮差。亦若何通。至唐诏。宋志。皆在俗事。岂有戒腊次第哉。可笑。
●公差
公界差人也。
敕修清规请丧司职事云。丧司。公差库子客头。茶头。一行人。管辨事。
●差定
丛林盛事云。混融然。有小师大骥者。淳熙间。住衢之灵曜。时朝廷。方行役法。二浙江淮处。并差定。骥乃纠率衢婺处三州。僧尼道士。造朝。免之。今天下僧。由此获安。不为国家之差役者。葢骥之力耶。
宋史食货志云。收租。掌纳官吏。以限外欠数。差定其罚。 又云。铜钱。阑出江南塞外。及南蕃诸国。差定其法。至二贯者徒一年。五贯以上。弃市。募告者赏之。
经国大典注解云。差定。差择也。言差任也。定安也。
●暗封
旧说曰。暗封者。暗昧选封也。不以公举。而私请也。藏叟摘槀。跋赵大监请愚谷住法石书後云。法石二十年间。主僧更代不一。类非本色。寺日入於坏。前守赵大监。一日集诸禅主首曰。法石坏於暗封久矣。欲革斯弊。非得江湖名衲子。不可。某等退而举三人。愚谷元智其一也。时愚谷谢事常之芙蓉。居灵隐。为第一座。有声丛林间。守焚香拈得之。且询其出处。喜甚。亟驰书招致。寺僧咸谓。泉取浙二千里余。如费何。某谕之曰。昔以暗封。今以公举。计道路费。视暗封。不能十之一。何患焉。愚谷至。众果悦服。未二年。百废具举。
日工集云。府君。欲付以天龙。而东归兴。切也。赴三会忌斋。与等持物先。和会退建仁事云。余日者闻。诸山新命。暗封已定。而以南禅天龙未动。且期今日忌斋烧香。欲告退。先曰。可也。
●接待
正宗賛香林远禅师传云。师後归蜀。於水晶宫。接待往来。茶汤。
碧岩录云。大隋真如和尚。承嗣大安。後归川。先於堋口山路次。煎茶。接待往来。凡三年。後方出世。开山住大隋。
●打给
忠曰。送食於别处。曰打给。打义饮啖门。打饭处笺。日用轨范云。木鱼响。不得入堂。或令行者取鉢。堂外坐。或归众寮打给。
禅苑清规库头云。如遇打给即时应副。 又延寿堂主云。堂中所用。柴炭米麪。油盐酱菜。茶汤药饵。姜枣乌梅。什物家事。皆系堂主缘化。如其无力。唯米麪油炭。就常住打给。 又云。有处。病僧在堂。并上文历。以凭库司。打给。并请斋嚫。
●隶籍
六祖坛经缘起外纪云。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曰花果院。隶籍寺门。
字典云。隶即计切。音丽。说文附着也。後汉书冯异传注。隶属也。又孔融传。皆隶名而已。
宋马缟中华古今注云。牛亭问。籍者。何云。答曰。籍者。一尺二寸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出队
忠曰。小补韵会云。队群队也(止此)。出队者。住持出大众之队。在外。劝化财粮也。又见埀说门。出队上堂处。簿券门。右具如前处。
传灯录招福和尚(嗣投子大同)章云。僧问。东牙乌牙。皆出队。和尚为什麽。不出队师曰。住持各不同。闍梨争得怪。
一山曰。东牙乌牙俱寺名。出队劝化也。
应庵华禅师录示章化士法语云。善章禅人。有志参学。不惮数千里。来此道集。期透生死大事。未肯端坐。固効古为众持鉢。继洪州出队目录。袖轴求法语。挥汗。聊书大槩。
●出乡
出队。又曰出乡。见埀说门。出乡上堂处。
●游山
忠曰。已事了毕人。不要参问。翫览胜槩也。
敕修清规装包云。如游山。到处将及门。下包捧入旦过。安歇处解包。取鞋韈。濯足更衣。搭袈裟。与知客相看。
联灯会要巴陵鉴禅师章云。师问僧。为佛法来。游山来。云清平世界。说甚麽佛法。师云。好个无事底禅客。云早是多事也。师云。上座去年。在此过夏了。云不曾。师云。恁麽则先来不相识。下去。
禅林类聚云。茱茰禅师问僧。闍梨为复游山翫水。为复问道参禅。僧云。和尚试道看。师云。雕蚶镂蛤。不[虫*参]之泥。劳君远至。云浑身是铁。犹被一桡。师云。降军不斩。
已下。畧录与上义异者。
联灯会要仰山寂禅师章云。师问僧。近离甚处。云庐山。师云。曾到五老峯麽。云不曾到。师云。闍梨不曾游山。 又云。一日有一异僧。乘空而来。作礼而立。师问。近离甚处。云早晨离西天。师云。何太迟生。云游山翫水。师云。神通妙用。即不无尊者。佛法须是老僧始得。云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出西天贝多叶与师。作礼。腾空而去。
又长沙岑禅师章云。师游山。归至门首。首座问。和尚甚处去来。师云。游山来。云到甚麽处来。师云。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云大似春意。师云。也胜秋露滴芙渠。
日用轨范云。衩袒登溷。草履游山。莫践法堂。回互耆旧。
●闭关
永觉贤禅师。禅余内集。示三峯泰水法师法语云。余闻。古之学道者。博参远访。陆沈贱役。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百苦无不备尝。并求有晏坐一室。闭关守寂。以为学道者也。自入元始有闭关之说。然高峯闭死关於天目。乃是枕子落地後。非大事未明而画地。以自限者也。自入明。乃有闭关学道之事。夫闭关学道。其最初一念。乃是厌动趋寂者也。秖此一念。便为入道之障况关中。既不受知识钳鎚。又无师友策励。痴痴守着一句话头。如抱枯桩相似。日久月深。志渐糜力渐疲。话头无味。疑情不起。忽然转生第二念了也。甚至身坐一室。百念纷飞者。有之。又何贵於关哉。
文选江文通恨赋云。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持斋
旧说曰。儒佛取斋义有异。儒氏则欲先祖来歆。故齐心也。佛氏则过日中。不食也。
小补韵会云。经传斋字。多作齐。
洪武正韵云。古单作齐。後人於其下。加立心。以别之。
请观音经智者疏云。斋者齐也。齐身口业也。齐者只是中道也。後不得食者。表中道法界外。更无别法也。中前得啖。而非正中。此得明表前方便。但似道之中。得有证义。故得啖也。亦是表中道法界外有法也。
智圆阐义钞云。齐身口业者。祭统云。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故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不齐。则於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今释氏。以不过中食为齐。亦取其防邪讫欲。齐不齐之义也。毘罗三昧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今约理解。故云齐者只是中道。後不得食者。者。即佛制。中後不得食也。今表初住初地圆证中道。心外无法。如中後不得食也。中前得噉者。佛制中前非正食。皆得噉之。
释氏要览云。斋起世因本经云。乌脯沙陁。隋言增长。谓受持齐法。增长善根。故佛教。以过中不食名斋。
飜译名义集云。毗婆沙论云。夫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 又云。处处经。佛言。中後不食。有五福。一少婬。二少睡。三得一心。四无有下风。五身得安稳。亦不作病。杂譬喻经云。佛言。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少病身安。少睡。少婬。得生天。识宿命。
佛祖统纪天台智顗禅师传云。师曰。非但步影为斋(日影不过午)。能无缘无观。即真斋也(无所缘无能观是为境观俱亡)。
步影 善见律云。受戒已。应步影。步影者。正立住。取住脚为初。随身影长短步影。步影竟。教其时。其时者。或冬时。或春时。或夏时。
庄子人间世篇云。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耶。易之者。皡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茄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於耳。心止於符。气也者。虗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虗。虗者心斋也。
又见饮啖门。非时食处。
●持鉢
忠曰。乞食於城市。曰持鉢。
续灯录拈古门云。临济持鉢。到一婆子门前。云家常婆子开门云。太无厌生。济云。饭犹未曾得。何责人无厌。婆子闭却门。
传录灯风穴沼禅师章云。师初见南院。不礼拜。便问曰。入门须辨主。端的请师分。(乃至)南院曰。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黄面浙子。上门罗织。师曰。和尚大似持鉢不得。诈道不饥。 又漳州罗汉和尚章云。始於关南常禅师拳下。悟旨。乃为歌曰。咸通七载初参道。(乃至)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闻壮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鉢。
普灯录。怀玉用宣首座章云。一日自临川持鉢归。值泐潭(景祥)晚参。有云。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閙啾啾。宣闻领旨。
大慧武库云。叶县省和尚。严冷枯淡。浮山远参。(乃至)省一日。见远独於旅邸前立。乃云。此是院门房廊。儞在此住许多时。曾还租钱否。令计所欠追取。远无难色。持鉢於市。化钱还之。
密庵杰禅师录示殊禅人法语云。回观此山。食指既多。常住不给。不忍坐视。发心为众持鉢。余嘉其志不凡。临行欲语。故书此以赠之。
曹源生禅师录送闻兄持鉢偈云。闻声悟道鸟投笼。秖麽无闻道未充。利剑拂开悭悋穴。全身辊入是非丛。脚头脚尾无虗弃。山北山南有路通。一笑归来能事毕。真金百链见全功。
金刚般若经云。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鉢。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首楞严经云。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鉢。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於意云何。此味为复生於空中。生於舌中。为生食中(广说)。
广弘明集。沈约述僧设会论云。出家之人。本资行乞。戒律昺然。无许自立厨帐。并畜净人者也。今既取足寺内。行乞事断。或有持鉢到门。便呼为僧徒鄙事下劣。既是众所鄙耻。莫复行乞。悠悠後进。求理者寡。便谓。乞食之业。不可复行。白净王子。转轮之贵。持鉢行诣。以福施者。岂不及千载之外。凡庸沙门。躳命仆竪。自营口腹者乎。
●托鉢
乞食曰托鉢。或作拓。正字通托同拓。手承物也。
续传灯录净土院惟正禅师章云。有愿输奉岁时用度。俾继加之院务。亦复谢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闻历谒诸祖。未闻废学自任。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非从事屋庐之秋也。
恕中愠禅师录松岩杂言云。念念无生自入微。瓶中米尽腹中饥。夜深月下敲门急。道者蕉溪托鉢归。
又粥饭时。擎鉢赴僧堂。曰托鉢。 联灯会要。雪峯存禅师章云。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麽处去。山便归方丈(云云)。
●乞食
见持鉢托鉢处。
佛祖统纪云。善见论。梵语分卫。此云乞食。宝云经。凡乞食。为四分。一奉同梵行。一与竆乞。一与鬼神。一分自食。法集经。行乞食者。破一切憍慢。十二头陁经。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前二食起诸陋因缘。若得请。便言我有德。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贪法。则能遮道。共僧食者。常随众法断事摈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妨废行道。有如是恼乱。应受乞食法。
●把针
佛果击节录云。岩头担锄头行脚。到处只做园头。雪峯担笊篱木杓行脚。到处作典座。钦山将熨斗剪刀针线行脚。到处与人做衣。到个所住处。三人互为宾主。作小参。举公案。钦山承当不得。後来却到洞山契证。法嗣洞山。
贞和集。龙岩庐山东林十题。把针颂云。豆花和雨落缤纷。络纬催寒彻夜闻。不费机梭衣不尽。白绵山顶自牵云。 清拙和云。千山黄落正纷纷。月下村碪远近闻。寒衲一条重补缀。自怜剪破半溪云。
●卧眠
摩得勒伽云。云何卧。比丘。不病。不得昼日卧。不得灯中卧。若疲极者。应起去。不得恼第二人。 云何眠。世尊。听比丘。昼日经行。坐除睡葢。初夜过。四揲郁多罗僧。敷。卷揲僧伽梨。为枕。右脇卧。脚脚相累不得散手脚。不得散乱心。不得散乱衣。作明相正念。起想思惟。然後眠至後夜。疾疾起。经行坐。除去睡葢。
●带刀卧
宋高僧传。百丈山怀海传云。海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不论高下。尽入僧堂。堂中设长连牀。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牀唇。谓之带刀睡。为其坐禅既久。略偃亚而已。(又见僧史畧别立禅居章)
六学僧传。唐怀海传。云。坐长连牀。昼夜不息。倦则斜枕牀唇。偃仰。谓之带刀卧。使不安於寝寐也。
传灯录百丈海禅师章云。设长连牀。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牀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仪也。
忠曰。僧传带刀卧。即传灯右胁吉祥睡也。葢带刀者於左脇。故不得左脇而卧。因名右脇卧。为带刀卧也。
白云端禅师录云门餬饼颂云。云门餬饼圆漠小。争似法华炉竈大。饱来一任带刀眠。谁问西来闲达磨。
续灯录澄惠诩禅师章云。更有一般堪羡处。长连牀上带刀眠。
普灯录法真一禅师章云。问如何是玄中玄。曰长连牀上带刀眠。
●抽解
敕修清规坐禅云。坐定久之。僧众方可次第起身抽解。又须看上下肩。起止急缓。免见成连单位空缺。 又大坐参云。如坐再请禅。住持後门入归位。不巡堂。头首随。众或抽解者。即归被位。 又云。头首与大众。暂从後门出。换衣换头袖。抽解。即归守被位。
备用清规坐参云。与坐禅一同。但促鸣板耳。葢不起抽解故也。
禅苑清规挂搭云。维那云。请某上座於某寮。抽解。问讯而别。新到归寮。 又云。或自监院首座藏主退下。於独寮抽解。 又云。新到挂搭。如经本院曾作知事头首化主。并於前资寮。抽解。 又下头首云。以次头首。合入前资寮抽解。
忠曰。或坐禅中间。出僧堂。少休息。或新挂搭人。归寮安息。皆曰抽解也。抽解者。抽解袈裟也。敕修清规库司特为。新旧两序汤药石云。谢汤毕抽衣就座药石。又游方参请云。抽衣就坐药石(止此)。抽解义可例知也。
旧说曰。抽解同抽脱。放大小便也。
忠曰。如坐禅坐参抽解。则解衣休息时。亦应行便利。故可通便利义。如挂搭抽解。则唯是休息义。不通便利。故抽解。不可直以放便利解之。
竹窓三笔云。念弥陀。饮食抽解。皆无间断。
忠曰。此但言便利。婉词称抽解矣。
或有蕃船抽贡货物。曰抽解者。甚与前义。不相涉。且录广闻见。
宋史食货志。互市舶法云。熙宁初。立市舶。以通物货。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如犀角象齿。十分抽二。珠十分抽一。
元史食货志市舶云。每岁招集舶商於蕃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廻帆。依例抽解。於是定双抽单抽之制。双抽者蕃货也。单抽者土货也。
●抽脱
旧说曰。放大便云抽脱。抽脱上衣也。
忠曰。如厕抽脱袈裟僧只支。故云抽脱。婉辞也。故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云。应脱袈裟。僧只支。大小便。敕修清规日用轨范云。若抽脱。古例披五条(即挂络也)。以净巾。搭左手。解绦系笐竿上。脱五条直裰。令齐整。以手巾系定。作记认。不得笑语。不得在外催促。右手提水入厕(其规如彼)。
大慧武库云。泐潭深和尚。河东人。真净之子。有悟侍者。偶在知客寮。见掉下火柴头。忽然有省。直上方丈通所悟。深和尚喝出。自尔失心。引绳於延寿堂东司自缢。夜後常在藏院。知客寮。东司。三处。出没。移鞋度瓶。一众苦之。湛堂游浙回。充首座。闻其事。中夜故入延寿堂东司。抽脱。壁灯微明。忽然扑灭。方脱衣。悟便提水瓶至。湛堂云。未要。且待我脱衣。脱衣罢。便接瓶子。去当时悟自缢间。抽脱。须?又送筹子来。及出。唤云。接瓶去。悟才接。捉住摸其手。或似輭或似硬。问曰。汝是悟侍者麽。汝便是当时在知客寮。见掉下火柴头。有省处底麽。参禅学道。秖要知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在藏殿移端首座鞋履。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逐夜在此。与人提瓶度水。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不知落处。秖管在这里。恼乱大众。作麽。我明日劝大众。为汝看藏经。裒钱设粥。追悼汝。汝当别求出离。不得滞着於此。言讫乃推一推。如瓦砾塔子倒。索然有声。由是绝迹。湛堂一臂。冷如冰。踰半月方平复。葢非人附阴而至。冷气侵人如此。
上厕法。十诵律毘尼母论等。详说。
●看病
敕修清规延寿堂主云。看视病僧。汤药油烛。炭火粥食。五味。常备供须。(详职位门延寿堂主处)
释氏要览云。瞻病人五德。四分律云。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二不恶病人。便利唾吐。三有慈愍心。不为衣食。四能经理汤药。五能为病人说法。令欢喜已。增长善法。瞻病人六失。增壹经云。一不辩良药。二懈怠。三喜瞋好睡。四但贪衣食。五不以法供养。六不共病人。言语谈笑。(忠曰。增壹为五法。以今一二合为一。)
增壹阿含经云。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牀蓐。云何为五。於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瞋。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差(反此得差畧之)。又云。瞻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牀蓐。云何为五。於是瞻病之人。不别良药。懈怠无勇猛心。常喜瞋恚。亦好睡眠。但贪食故。瞻视病人。不以法供养故。亦不与病人。语谈往返。是谓比丘。若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时差(反此得差且畧之)。
教诫律仪看和尚闍梨病法云。一怀孝养心。作父母想。二不得嫌有臭秽。三常经营汤药。四所忌之食。不与食。五饮食常令得所。六洗濯衣裳。七数除粪秽。八勤烧香。九常令衣被。厚薄得所。十常具火烛。十一常须作意细心。不得麤躁。十二常念观音菩萨。愿师所苦。早得痊平。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皆养令差。
华严经净行品偈云。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见空寂。解脱众苦。
缁门警训。勉僧看病偈(灵岩石刻)。三首。云。四海无家病比丘。孤灯独照破牀头。寂寥心在呻吟里。粥药须人仗道流。 病人易得生烦恼。健者长怀恻隐心彼此梦身安可保。老僧书偈示丛林。 气湿风劳犹可疗。不知禅病若为医。衲僧更拟论方药便把拳头蓦口搥。
已下。畧录事缘。
僧只律云。佛住舍卫城。按行。到一破房中。见一病比丘。卧粪秽中。不能自起。佛问。气力何似。所患增损。答言。患。但有增无损。复问。得食不。世尊。我不得食来。已经七日。佛问。此间有和尚阿闍梨不。无有。无比房比丘耶。答言以我臭秽不喜故。徙余处去。佛语比丘。汝莫忧恼。我当伴汝。取衣来。我为汝浣。阿难白言我当与浣。佛语阿难汝浣衣。我当灌水。浣已日曝。阿难抱病比丘。举着露地。除去粪秽。出牀褥诸不净器水洒房内。埽除已。巨磨涂地。浣晒牀褥。更织绳牀。敷着本处。澡浴病比丘。徐卧牀上。世尊以无量功德庄严。金色柔輭手。摩比丘额上。问言。所患增损。比丘言。蒙世尊手。至我额上。众苦悉除。世尊。随顺说法。发欢喜心已。重为说法。得法眼净。比丘差已。世尊至众多比丘所。以上事具说。呵责比房比丘。汝等同梵行人。病痛不相看视。谁当看者。若比丘病不看者。越毗尼罪(畧钞)。
智度论亦载此缘。为舍婆提国事。舍婆提。即舍卫也。又增壹阿含。有佛罗阅城。瞻病比丘缘。与僧只大同小异。罗阅即王舍城。王舍城在摩伽陀国。葢事相似而缘别也。西国传云。唐三藏。亲至王舍城东北。礼佛洗病僧塔(止此)。然西域记以此缘。系舍卫国。则玄奘所礼者舍卫塔也。恐西国传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