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堂日工集云。古人以名位为称者。何也。谓借位明功也。今时禅宗。弊于名位。夫名位皆职也。百丈两序之设。为安众也。安众之本。在乎行道。然今人取以为私。侥幸乎官家。求名及位。自生至死。此念不断。可痛复可笑。庄周曰。道隐小成。余亦曰。禅隐名位矣。
水浒传云。大相国寺知客。语鲁智深道。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儞才到的方丈。怎便得上等职事。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假如师兄。儞管了一年菜园好。便陞儞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陞儞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寺。智深道既然如此也。有出身时。洒家。明日便去。
●僧录
僧录者。僧官也。录僧之事。
释氏资监云。唐史唐宪宗元和二年丁亥。二月制。法师端甫。掌内殿法事仪注。录左右街僧事。僧录自甫而始也。
忠曰。高僧传僧[契-大+石]传云。姚兴曰。凡夫学僧。未阶苦忍。安得无过。过而将极。过遂多矣。宜立僧主以清大望。因下书曰。大法东迁。於今为盛。僧尼已多。应须纲领。宣授远规以济[(禾/几)*责]绪。僧[契-大+石]法师。学优早年。德芳暮齿。可为国内僧主。僧迁法师禅慧兼修。即为悦众。法钦慧斌。共掌僧录。给车舆吏力(止此)。葢职虽异正副。僧录名。既在端甫已前也。
僧史畧云。唐文宗开成中。始立左右街僧录。寻其人。即端甫法师也。俗姓赵。德宗召入禁中。与儒道论议。赐紫方袍。令侍太子於东朝。顺宗重之。若兄弟。相与卧起。恩礼特深。宪宗数幸其院。待之若宾友。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标表净众。一十年。即元和中也。由此观之。僧录之起。自端甫也。甫公文宗开成中卒。 又云。伪秦始立僧正。则以法钦慧斌二人。掌僧录也。有唐变态。正乃错诸。录则用矣。葢礼乐自天子出也。时既所高物无我竞。仕使魏统如草。秦正若林。皆归唐录区宇中矣。
日本僧录 第一百主後圆融帝。康历二年庚申正月。春屋妙葩。赐国师号。任僧录司。此为始也。自义满公义持公时。住鹿苑院者。任僧录司。以荫凉轩为其副矣。掌五山十刹。出世举荐。武家赐公帖。
●副僧录
僧史略云。至唐元和长庆间。始立僧录。录左右街僧。亦无贰职。次有三教首座。昭宗乾宁中。改首座为副僧录。得觉晖焉。副录自晖公始也。
忠曰。日本古以荫凉轩。副於僧录。而今废之。
●住持
敕修清规住持章云。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实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弗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
禅苑清规尊宿住持云。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命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得善现尊者长老之名。居金粟如来方丈之地。私称洒扫贵徒。严净道场。官请焚修。葢为祝延圣寿故。宜运大心。演大法。蕴大德。兴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益利。权衡在手。纵夺临时。规矩准绳。故难拟议。然其大体。令行禁止。必在威严。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补职。略为指踪。拱手仰成。慎无彻时。整肃丛林规矩。抚循龙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备用清规住持云。佛祖传持。延洪慧命。轨范三界。开凿人天。明向上事。转大法轮。居金粟如来方丈之位。得善现尊者长老之名。入室陞堂。告香普说。世出世间。法如法说。行说俱到。名实相当。举古明今。师承有据。或单提直截。对接上根。或设化随机。诱劝中下。成就胜缘。权衡纵夺。致若行道说法之暇。勾稽钱谷簿书。丰俭随宜。供众。修造虽曰世间余事。古今亦号难齐。苟能兼济。斯谓全才。不及此者。竭力运谋。修造尽心。供众安僧。列职任贤。庶[母-(、/、)+〡]旷役。斯谓三等住持。良非细事。焚修祈祷。贵在专诚。临众闲居。无宜慢易。丛林之设。老病为先。照拂矜怜。尤须介念。方来高士。加礼送迎。率身以先。无事不办。如密庵披衣夜卧。代先师持戒。克振家声。地藏指石说心。与弟子投机。得大智慧。此皆千古典刑。佛法重任也。
明教嵩禅师广原教云。教谓住持者。何谓也。住持也者。谓藉人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泯也。夫戒定慧者。持法之具也。僧园物务者。持法之资也。法也者大圣人之道也。资与具。待其人而後举。善其具。而不善其资。不可也。善其资。而不善其具。不可也。皆善可以持而住之也。昔灵山住持。以大迦叶统之。竹林住持。以身子尸之。故圣人之教盛。圣人之法长存。圣人既隐。其世数相去。茫然久乎。吾人侥幸。乃以住持。名之势之利之。天下相习。沓焉纷然。几乎成风成俗也。圣人不复出。孰为之正。外卫者。不视不择。欲吾圣人之风不衰。望圣人之法益昌。不可得也。悲夫。吾何望也。
禅林宝训云。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辨。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
僧宝传黄龙宝觉心禅师传云。谢景温师直。守潭州。虗大沩。以致公。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趣长沙之意。公曰。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已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於空间寂寞之滨而已。其後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天人师。今则不然。挂名官府。如有户籍之。民。直遣伍伯追呼之耳。此岂可复为也。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公至长沙。
清拙澄禅师圣因录云。古德住持有三种。一说法。二安众。三修造。舍此之外。不为住持。昔汾阳感石门排闼。喻以佛法大事。靖退小节之言。而起。大觉为九峯一疏而来。晦堂愿见谢公。不住大沩。应庵云。衲僧家。着草鞋住院。何至如蚖虵恋窟。此皆中古传道名师。可为後世法。
罗湖野录云。五祖演和尚。付法衣佛监曰。大凡应世。略为子。陈其四端。虽世俗常谈。在力行何如耳。一福不可受尽。福尽则必致祸殃。二势不可使尽。势尽则定遭欺侮。三语言不可说尽。说尽则机不密。四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众难住。大慧杲和尚。与鼓山逮长老书云。沩山谓仰山曰。建法幢立宗旨於一方。五种缘备。始得成就。五种缘。谓外护缘。檀越缘。衲子缘。土地缘。道缘。山庵杂录云。大凡住持人。须要钳辖仆隶。亦宜时时以善训之。庶不为恶。而无累焉。千濑住嘉兴天宁。仆隶盗街坊人狗。煑而食之。千濑得煑狗名。荆石住姑苏承天。驾舟趣檀家请。经墅落仆隶盗居民羊。煑而食之。荆石得煑羊名。夫盗狗盗羊。於二人何与。而当其恶名者。盖寻常失於钳辖严训。而致然也。後之人。亦当以彼二人为戒。 又云。夫住持者。葢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护持诸佛正法之轮。所谓佛子住持。而百丈立斯名。岂偶然哉。近代为住持。而名焉利焉者。不知其所系之重。间有好交俗子。从事饮啖。吁可惜哉(云云)。
●名德西堂
敕修清规上堂云。或有诸山住持。名德西堂。座右设位。 又告香云。名德西堂。首座。并免告香。 又念诵云。住持入堂。前堂首座入。次名德西堂插入。归圣僧板头立。 又受请人陞座云。名德西堂。前堂首座。方举行此。
名德义。见名德首座处。
●五侍者
侍香。侍状。侍客。侍药。侍衣。此之谓五侍者。
敕修清规云。侍者之职。最为近密。观道德於前後。听教诲於朝夕。亲炙参扣。期法道底于大成。而礼节常宜恭谨。庆喜之侍瞿昙。香林之侍云门。佛祖重寄。其可忽诸。
空华集赠侍客俊上人叙云。原夫侍客之职。非古也。古之亲炙师长者。总曰侍者而已。百丈师祖创立丛林。以虑後世住持者事繁。於是分其职为五。侍客其一也。凡住持者。迎官客。接尊宿之礼系焉。故侍司五局之中。独以侍客为美。而古之为人师长。而得其侍者。机缘契合。咸有所待焉。泐潭以野鸭而待雄峯。临济以鲤鱼。而待洛浦。云门待香林於纸袄鸟窠待会通於布毛。乃至盐官犀牛。赵州大王。南阳呼唤。西睦商量。白云佛果煨芦菔吟小艶。是其样子也。而其所待虽异。而至於克成大器则同矣。
释氏要览云。侍者。即长老左右也。肇云。恭己顺命。给侍之者。菩萨从兜率下生经云。侍者具八法。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觅进。三身无病。四精进。五具念心。六心不憍慢。七能成定意。八具足闻智。
空华集。题侍者寮偈叙云。南禅侍司之职。迩来送归寮者。惟烧香一人而已。其他书状以下寮。皆借人居之。由是为侍司者。不复亲近住持。视如路人。岂容听教诲於朝夕者哉。及余住山。俾四员侍者。咸归寮。明年夏有侍香者曰广。侍状者曰铿。侍客者曰春。侍药者曰曙。是四人者。各具牌额。请予扁题。遂扁曰择木。取诸佛日故事也。曰内史取诸主文翰也。曰思忠。取三平接韩侍郎也。曰小玉。取圆悟小艶诗句也。
侍者字。亦出国语。鲁语云。展禽侍者曰。若有殃焉在。
●六侍者
觉浪尊正规云。方丈有六侍者。一巾瓶。二应客。三书录。四衣鉢。五茶饭。六干辨。是皆▆▆亲炙。必须为法忘躯。英奇严密之子。以任此职。庶不孤此法乳也。
●立班小头首
忠曰。侍者云小头首。葢对西序头首。言小矣。
校定清规云。侍者谓之立班小头首。在方丈。所以多不与位者。犹父子一家也。若外客至方丈。为主人煎点。侍者亦同坐。但俟主人坐定。侍者於住持前问讯。方可就坐。在住持前。虽为位卑。然亦压寺中诸小头首。
禅苑清规维那云。院中小头首。如堂头侍者。圣僧侍者。延寿堂主。炉头。众寮寮主。首座。阁主。殿主。并维那所请。
空华集贺侍者颂序云。古之欲弘吾宗於天下後世者。先整丛林。欲整丛林者。先正住持之名。欲正住持名者。先选头首之材。欲选头首材者。先选侍者之职。谓之立班小头首。葢以此也。而其职欲久。久则朝亲暮炙。砥砺陶冶。厥材底于大成。是以庆喜侍佛者二十年。香林侍韶阳者十八载。老慈明之侍汾阳。行雪堂之侍佛眼。皆十余祀。亲近益久而所学益进。而後克续乃焰。联乃芳。宗风盛于百世。其职如斯。可不选哉。
忠曰。立班者何谓也。葢择於衣鉢侍者之不立班。而称余四侍者。为立班小头首乎。
●山门三大侍者
旧说曰。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称山门三大侍者。
●烧香侍者
敕修清规侍者云。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开室。念诵放参。节腊特为。通覆相看。挂搭烧香行礼。记录法语。烧香侍者职之。
●书状侍者
敕修清规侍者云。凡住持往复书问。制作文字。先具草呈。如阙书记。山门一应文翰。书状侍者职之。别源旨和尚东归集。贺建长书状侍者颂云。云门一字误乌焉。纸袄抄来不得全。万树松杉池蘸碧。未知侍者若为编。
●内记
书状侍者。又曰内记。
敕修清规书记云。犹存书状。列於侍者。使司方丈私下书问。曰内记云。
虗堂愚和尚录。示内记藻侍者颂云。当年济北辞黄檗。索火之机屈未伸。今日子孙开活眼。老南元是读书人。
清拙澄禅师录。送讷侍者行轴跋云。予内记道人讷。辞入京觐师。
●内史
侍状又名内史。
空华集无文印後叙云。凡人之羣居也。非一人职其事代其劳。则众人必烦。烦则其业必荒矣。故吾祖百丈氏。创禅刹安众。设东西两序。曰头首。曰知事。犹朝廷置文武官。其才宜文者相之。宜武者将之。而又统其众者。曰住持。住持之职。尤为难矣。事日百端。应接弗暇。则於是置侍司。以代其劳。犹朝廷近侍之职也。而厥头首。侍司之主文者。曰书记。亦云外史。曰书状。亦云内史。皆以禅文兼备者。充之故厥职每乏其人矣。苟非禅文兼全之才。则阙焉。乌乎难矣哉。才之兼全也。或禅全者文缺。或文长者禅短。然则今之世。欲得其禅文兼全者。俾居是职。不亦难矣乎。
●请客侍者
侍客掌住持之内客。若外客则知客主之(又见五侍者处)。
敕修清规侍者云。凡住持应接宾客。管待尊宿。节腊特为具状行礼。请客侍者职之。
●汤药侍者
旧解曰。汤药者。汤果药石也。见饮啖门汤果。
敕修清规云。汤药侍者(立班)。朝暮供奉方丈汤药。左右应接。佐助衣鉢侍者。抚恤近事行仆。或暂缺侍者。客至通覆。烧香或缺人。回向。皆宜摄行。须择年壮谨愿者充之。
空华集贺侍药灵仲集叙云。详夫法身无相。岂患风寒之侵陵。色体有形。须资汤药以摄养。故吾祖百丈氏。为老病者。剏禅林。以安其居。为住持者。置汤药而奉其养。则侍药之职。其来也尚矣。
佛国高峯和尚行状云。兀庵自大宋至。相阳平副帅最明寺殿。请住相之建长。一日入室。举大力量人为甚麽擡脚不起之话。使众下语。师出众。擡一足曰。脚跟下聻。庵便称赏。命侍汤药。凡日域丛林少年辈。以侍药为荣登。寔自师始。
●衣鉢侍者
衣鉢侍者。掌住持钱帛。
忠曰。住持资具钱帛之有处。谓之衣鉢阁。葢蓄资财。非僧人本志。故讳露言之。称衣鉢矣。而此侍者掌此。
敕修清规曰。衣鉢侍者(不立班)。先辈多以丛林老成之士。为之。葢能纳忠救过。罗致人才。内外庶事。通变圆融。庶几上下雍肃。如密庵有如侍者。而得松源世其家。东叟得昇首座。而家法益严。今诸方往往任後生晚辈。甚至败德悞事。可不慎欤。
●不厘务侍者
厘理也。一山曰。不治事也。
忠曰。在侍者寮。不理侍者职。曰不厘务侍者。
大慧年谱云。师三十七岁。四月。抵天宁。圆悟令居择木堂。作不厘务侍者。每日同士大夫入室。
物初賸语。西岩禅师行状云。师名了惠。时主雪窦席者。佛监无准范也。师造席下。自陈来历。范呵曰。熟歇去。已而令充不厘务侍者。语之曰。覰不透处。只在鼻尖头。道不着时。不离口唇皮上。
枯崖漫录云。铁鞭韶禅师。见密庵六年。为不厘务侍者。
虗堂愚和尚行状云。运庵师祖赴道塲。擕师过霅上。薙染为不厘务侍者。
忠曰。不厘务语。本在外书。
宋史礼志云。元丰八年。二月诏。诸三省御史台寺监长贰。开封府推判官。六参职事官赤县丞以上。寄禄升朝官。在京厘务者望参。不厘务者朔参。
春明退朝录云。本朝视朝之制。文德殿日外朝。凡不厘务。朝臣日趣。是谓常朝(详垂说门五参上堂)。
事物纪原。知县云。宋朝会要曰。建隆四年六月。诏。河朔右地。魏为大名。分治剧邑。当用能吏。思慎厘於县务。
●入院侍者
南堂欲禅师行道记云。皇庆初。佛性被上旨。复居开元。四众推师。为入院侍者。
●秉拂侍者
旧说曰。圣僧侍者任之。而无其班位。故立方丈侍者下位。
敕修清规。四节秉拂云。秉拂侍者。同方丈侍者。出座下问讯。
●四寮
有数说。详殿堂门四寮(库司。头首。单寮。蒙堂)。
●两班
忠曰。朝廷制。有文武两班。禅林拟之。故有东西两班也。
敕修清规两序章云。两序之设。为众办事。而因以提纲唱道黼黻宗猷。至若司帑庾。历庶务。世出世法。无不闲习。然後据位称师。临众驭物。则全体备用。所谓成己而成人者也。古犹东西易位。而交职之。不以班资崇卑为嫌。今岐而二之。非也。甚而党鬬。强弱异势。至不相容者有矣。惟主者申祖训。以戒之。欲其无争。必慎择所任。使各当其职。人无间言可也。
明极俊禅师再住建长录。谢新两班上堂云。百丈已前无住持事。也无两序之称。亦无进退之说。百丈已後。古风渐散。法出奸生。选贤择能。量才补职。以宗眼明。戒行洁者。为住持。谓之长老。以参请多。丛林熟者。归西序。谓之头首。以廉於己。世法通者。归东序谓之知事。匡持法社。左辅右弼。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加矣。逗到末梢。无贤可选。无能可择。不陈其力。而就其列者。往往有之。以故。丛林凋弊。佛法陵阺。深可伤叹。
明通纪集略。宪宗纪云。上御奉天门视朝。侍卫忽惊扰。两班亦喧乱。
●东序西序
东序者知事。西序者头首。此谓两班也犹如朝廷有文武两阶也。
尔雅云。东西墙。谓之序。 注所以序别内外。 疏此谓室前堂上。东厢西厢之墙也。所以次序分别内外亲疎。故谓之序也。尚书顾命云。西序东向。敷重底席。东序西向。敷重丰席。及礼经每云东序西序者。皆谓此也。
忠曰。文武官。列班东之序墙。西之序墙。故云东序西序。
品字笺云。序说文东西墙也。徐曰。序之言序也。所以序别内外也。增韵序堂前之两庑也。内则注。引崔氏云。宫室之制。中央为正室。正室左右有房。房外有序。序外有夹室。然则序也者。其正室前。夹室後。东西两墙下之廊庑与。
唐书仪卫志云。文班自东门而入。武班自西门而入。
敕修清规两班图云。
●头首
西序此谓头首。明极曰。以参请多。丛林熟者。归西序谓之头首(详两班处)。
敕修清规两序章。列西序头首云。前堂首座。後堂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衣鉢侍者。汤药侍者。圣僧侍者。是也。
忠曰。茶礼请全班。止知客。
敕修清规方丈特为新挂搭茶云。次日首座。鸣照堂板。全班行礼。 又云。头首当列名止於知客。
旧解头首全班。自首座到知客也。 忠曰。前堂後堂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皆为西序头首。也。然今但止知客耳。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如大尊宿。则首座众头首。禀住持劝请。为众开示法要。
●秉拂五头首
前堂首座。後堂首座。东藏主。西藏主。书记也。
竺仙仙和尚南禅录。结夏上堂。举柏树话。拈云。赵州。拏空塞空。直得天下人。无出气处。莫有为众竭力者麽。来夜问取五头首。珍重。
明极俊和尚建长录。谢头首秉拂上堂云。建长头首五座说法。第一座玄中玄。第二座妙中妙。第三座玄中妙。第四座妙中玄。第五座玄妙俱到。
●六头首
禅苑清规列首座。书状。藏主。知客。库头。浴主毕云。已上竝为六个头首。
忠曰。六中。库头之一是知事。然槩称六头首者。随多得名也。
●前堂首座
敕修清规云。前堂首座。表率丛林。人天眼目。分座说法。开凿後昆。坐禅领众。谨守条章。斋粥精粗。勉谕执事。僧行失仪。依规示罚。老病亡殁。埀恤送终。凡众之事。皆得举行。如衣有领。如网有纲也。虽大方尊宿。若住持能以礼致之。亦请充此职。谓之退位为人。如文殊为七佛师。犹助释迦扬化。为众上首。吾宗睦州於黄檗。云门於灵树。光昭前烈。诒训後来。名位之重。可轻任耶。(前堂义。见殿堂门前板处。)
祖庭事苑云。首座。即古之上座也。梵语悉替那。此云上座。此有三焉。集异足毗昙曰。一生年。为耆年。二世俗财名与贵族。三先受戒。及证道果。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今禅门所谓首座者。即其人也。必择其己事已辨。众所服从。德业兼备者充之。
慈觉赜公龟镜文云。表仪众僧。故有首座。 又云尊卑有序。举止安详。所以报首座也。 又云。三业不调。四仪不肃。非首座所以率众也。 又云。坐卧参差。去就乖角。非所以报首座也。
禅林宝训云。张侍郎子韶。谓妙喜曰。夫禅林首座之职。乃选贤之位。今诸方不问贤不肖。例以此为侥幸之津途。亦主法者失也。然则像季固难得其人。若择其履行稍优。才德稍备。识廉耻节义者。居之。与夫险进之徒。亦差胜矣。
幻住庵清规曰。首座之称。居一众之首也。在丛林。与长老平分风月。在庵中。与庵主同展化仪。事在精勤。行存洁白。情忘憎爱。念绝是非十方之仪范所锺一众之道业所系。凡打板坐参。放禅行道。种种动静。靡不关心。惟恐道缘未辨。法化不周。众有怠惰者。当策之以精勤犯众者。当制之宽厚庵居法令。又非大丛林所比。凡礼貌供需。厨堂受用。或丰或俭。一切折中。常以火种刀耕。形影相吊为怀自然不落今时道用在其中矣。
黄檗希运。在南泉作首座。又在盐官作首座。
有请和尚。充首座者。 痴绝冲禅师蒋山录。有请旌忠和尚充首座上堂。举黄檗在南泉会中作首座因缘。
●第一座
首座。在僧堂前板第一位。故亦言第一座。
联灯会要沩山佑章云。师在百丈充典座。丈选沩山主人。命师往。时华林为首座。乃云。某甲忝居第一座。而不得往。典座却往。百丈令首座与师。对众下语。出格者行。遂拈净瓶置地上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麽。首座云。不可唤作木[木*突]也。丈却问师。师踢倒净瓶而去。丈笑云。首座输却山子也。因命师行。
●座元
首座言座元。
忠曰。葢僧堂座位之元首也。
敕修清规谢挂搭云。参头云。即刻恭惟。座元。都总。诸位禅师。尊候多福。 解云。都总都寺。此举两序之首也。
续灯录翠岩可真禅师章云。在归宗南禅师堂中为座元。南问。首座常将女子出定话为人。是否。真云无。
普灯录。五祖表自禅师章云。初依祖。令看德山小参不答话因缘未有省。时圆悟为座元。师往请益(祖者五祖法演)。
林间录云。佛印禅师。再归云居。灵源叟。初自龙山来。与众群居。痛自韬晦。佛印陞座。白众请以为座元。其礼数特异。灵源受之。丛林学者日亲。知晦堂老人法道有在矣。
大慧武库云。五祖演和尚。依舒州白云海会端和尚。咨决大事。时秀圆通为座元。受四面请。即请演为第一座。
大慧年谱云。师五十一岁(时住径山)。是年龙象骈集。坐夏者。一千七百有奇。举悟本道颜二座元。分座训徒。
丛林盛事云。圆极岑和尚。抱节孤高。近世罕及。依正堂辨於道塲。未几令董座元。 又云。柏堂雅禅师。闽人。嗣懒庵需。初住紫箨。以佛照居冷泉叔侄之故。特往辅佐之居座元二年。兄弟多归之。然雅刚正。佛照惮之。後住龙翔灵岩其道大振。
寮元亦称座元。 敕修清规。大挂搭归堂云。新挂搭人。行者引见寮元。对触礼一拜云。即日恭惟。座元禅师。尊候起居多福。
解云。座元即寮元也。
教家亦有座元称。 唐高僧传昙选传云。晚住并部兴国寺。川邑奉之。以为师傅。每有众集居于座元。酬问往还。以系节为要。
●禅头
首座称禅头。
大监清规净智寺首座寮牓云。僧堂坐禅。号令之权在首座。不在住持。首座谓之禅头。众僧皆听命於首座。切须力行勉励後学。
祖庭事苑。天衣怀禅师传云。晚谒翠峯明觉。因营众务。汲水担忽堕地。师豁然知归。由是名振丛林。皆目之为禅头云。
僧宝传。法昌遇禅师传云。大宁宽禅师至。遇画地作此[○@牛]相。便曳钁出。翌日未陞座。谓宽曰昨日公案如何。宽画此[○@牛]相。即抹撒之。遇曰。宽禅头。名下无虚人。
大慧为秦国夫人请普说云。睦州唤僧。大德。僧回首。州云担板汉。曾有个禅头。举遮话问僧。儞作麽生会。 又为礼侍者断七普说云。我既会了。却倒疑着几个禅头。乃问老和尚。老和尚曰。能有几个。得到儞田地。 又方外道友请普说云。庆藏主。在沩山。虽僻地里。与先师入室。其实真如不曾举他立僧。一日真如问先师。儞去庆藏主处入室否。曰未曾。真如云。因甚不去。他古今好。先师曰。某待都去禅头处入室。
僧宝正续传。泐潭照禅师传云。示众曰。禅头首座。同行道伴。亦皆教儞参学。
●首众
首座称首众。
虗堂愚和尚。径山录云。举黄檗在南泉会中。为首众。一日捧鉢。向南泉位中坐(云云)。
●立僧首座
旧说曰。立僧者。谓成立众僧也。无定人。首座头首之外。别於西堂或前堂。及诸耆宿中。择有道博达之人。敦请。为众开法焉。或有请大方尊宿。充之。极为重任矣。夫前堂首座之代主说法者。尚乏人。日本古有阙之。况立僧之名实相符。岂易多得耶。如名德首座。则前堂中择稍有德者。为之。不甚难得其人也已。
敕修清规请立僧首座云。其事严重。不可轻举。如大方西堂。名德首座。行解素为众所推服者。委曲陈情。如有允意特为上堂言。此间多众。宜得当人。相与建立法幢。开大炉鞴。山中幸有某人。知见高明。慧命所寄。少刻下座。同两序大众拜请。为众开室。伏望慈悲。特埀开允。下座(云云)。
禅苑清规请立僧云。退院尊宿。首座藏主。如合众望。可举立僧。即住持人陞座。举白讫。知事大众。诣寮礼请(请辞云大众倾心久思示诲伏望慈悲俯赐开允)。如不允。更不答拜云(自救不了岂可为人)。如允。即时还礼(云既蒙坚请不敢固辞)。乃上方丈陈谢。礼数随宜。退院尊行(谢云本欲依凄贵藏衰拙既蒙见举不敢奉违答云象驾既临法轮常转虽然不合奉烦告以佛法为念)。退院平交(谢云方图自养岂复为人上命虽违下情多愧答云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诸方名德。及参学小师(谢云此蒙和尚指挥今受兄弟问讯虽无深证不敢固辞下情无任惶恐感激之至答云既有余光且以佛法为念)。并相看。陈谢知事。次日堂头库下特为煎点(置食随意)。
备用清规请立僧云。若名德之士。受此请。住持座上说及。即抽身归寮闭门。下座。领大众扣门。开门接住持入。插香同众触礼一拜。呈纳普说入室牌。
已下略举事缘。
大慧杲和尚。为礼侍者断七普说云。老和尚(圆悟)曰。如今方知道。我不谩儞。我既会了。却倒疑着几个禅头。乃问老和尚。老和尚曰。我个禅。如大海相似。是儞将得个大海来。倾取去。始得。若只将得鉢盂来盛得些子去。便休。是儞器量。只如此。教我怎柰何。能有几个。得到儞田地。旧时只有一个璟上座。与儞一般。只是死了。过得几时。便举我立僧。後来在云居首座寮。夜间常与兄弟入室。老和尚。爱来听。
人天宝监云。慈航小参。长灵卓禅师。命无示立僧。法席严肃。不事堂厨。唯安禅以当佳供。夜参以当药石。其间衲子。有不任者。无示告卓曰。人以食为先。若是则众将安乎。卓愠之曰。表率安可为此。无示云。某不争。堂厨教谁争耶。
丛林盛事云。应庵初依蒋山圆悟。会中与此庵元为友。及元住虔之连云。华从虎丘隆会中来。初到便令作首座。未久令立僧。元上堂云。西河有师子。连云出虎兕。亲从猛虎窟中来。文彩爪牙悉皆备。虽未及惊羣。已有食牛志。痛念杨岐宗。今之如埽地。竪起铁脊梁。与先师出气。诸人还识麽。两眼大如环。当头立底是。 又云。谷山旦。初参佛性泰和尚。泰问。前百丈不落因果。因甚堕野狐身後百丈不昧因果。因甚脱野狐身。且曰。好与一坑埋却泰徵之。语皆不凡。未几令立僧。名动一时。
应庵华禅师天童录。有举杰首座(密庵)。立僧上堂。密庵杰禅师。径山录。有举演首座。立僧上堂(云云)。
下座诣首座告香。
无准范禅师录。有请渊首座。立僧上堂。 又有上元请首座。立僧上堂。
增续传灯灭翁礼禅师章云。时松源唱道饶之荐福。师往参焉。蒙印可。辞源巡礼江淮间祖塔。至蒋山浙翁命充立僧首座。晋陵尤公焴。数入山听师提唱语悦服。
虗堂愚和尚录。有灵隐立僧普说。
已下略举请尊宿立僧事缘。
应庵华禅师蒋山录。有举西堂正法和尚立僧上堂。
密庵杰禅师。径山录。请前堂首座鹤林印和尚。立僧上堂(云云)下座烦知事头首大众。诣首座寮扣问。
松源岳禅师录。举首座凤山义和尚立僧上堂云。诸佛不出世。祖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既是谈玄。因甚口不开。问取凤山和尚。
痴绝冲禅师天童录。请蒋山石溪和尚立僧上堂云。正法眼。破沙盆。贵时倾国不换。贱时不直分文。不作贵不作贱。分付石溪老子。共结佛祖深冤。
破庵先禅师录行状云。师既归蜀。初住果之清居。梓之望川。未几。复振锡而南至夔门。时尚书杨公辅。素闻师名。以卧龙招之。留三年。出峡至常州华藏。遯庵演。始延师分座立僧。众皆倾服。
山庵杂录云。破庵和尚。退资福。趣径山蒙庵招委以立僧首座职。有宝上座者。具大知见。遇住持首座开堂。必横机捷出。迎锋取胜。一日破庵开室。宝上座至。破庵埀语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宝拟议。被打出其时宝待破庵举语尽。乃进语。既於中有处。被打出。以谓破庵故摧我。归衣单下脱去。火後。乡人收舍利。呈破庵。破庵拈起云。宝上座饶儞。有舍利。八斛四斗。置之一壁还我生前一转语来。掷地。惟见脓血。闻之於先辈。
●名德首座
旧说曰。名德非位职之称。前堂首座中。择有名誉德行者。为名德首座。其事最重。故诸头首中。首座为重。首座中。名德为重。名德西堂例知。
敕修清规请名德首座云。住持须预禀露。如有允意。方丈先请茶。两序光伴。即鸣鼓陞座。更不报众。住持委曲致恳。下座与大众同伸拜请。鸣钟。送归寮。
中阿含经云。乌陀夷。妄非舍梨子说法。世尊面呵尊者乌陀夷已。语尊者阿难曰。上尊名德长老比丘。为他所诘。汝何以故。纵而不捡。汝愚痴人。无有慈心。舍背上尊名德长老。
释氏要览云。名德。名者实也。实立而名从之。仲尼云。所贵名实之名也。德者得也。所谓内得於己。外得於人。常无所失。合而称之。阿含经呼舍利弗已下。为名德比丘。皎法师高僧传序云。寡德适时。名而不高。实德潜光。高而不名。
●却来首座
敕修清规前堂首座云。虽大方尊宿。若住持能以礼致之。亦请充此职。谓之退位为人。
旧说曰。退位为人。是为却来首座。
忠曰。却来洞家举唱。向正位为向去。自正位来于偏位。为却来。
●後堂首座
敕修清规云。後堂首座。位居後板。辅賛宗风。轨则庄端。为众模范。葢以众多。故分前後。斋粥二时过堂。及坐禅。则後门出入。如缺前堂。住持别日上堂。白众请转前板。插单唱食。其坐禅坐参。只众寮前第三下板。即入堂。不必鸣首座寮前板。余行事。悉与前堂同。(後堂义。见殿堂门前板处。)
义堂信禅师日工集。贞治三年甲辰记曰。四十岁。东林和尚领圆觉寺。请余充後板。余以年少。坚卧不起。
忠曰。义堂以四十岁。为犹未老。不胜任後板。而不就。由此可验昔时厚纯。亦可痛今日轻躁矣。
●书记
古称书状。今分内外。内为书状侍者。外为书记。
敕修清规云。书记。即古规之书状也。职掌文翰。凡山门榜疏书问。祈祷词语。悉属之。葢古之名宿。多奉朝廷徵召。及名山大刹。凡奉圣旨敕黄住持者。即具谢表。示寂。有遗表。或所赐所问。俱奉表进。而住持专柄大法。无事文字。取元戎幕府。署记室参军之名。於禅林。特请书记以职之。犹存书状。列於侍者。使司方丈私下书问。曰内记云。而名之着者。自黄龙南公始。又东山演祖。以是职。命佛眼远公。欲以名激之。使兼通外典。助其法海波澜。而先大慧亦尝充之。凡居斯职者。宜以三大老为则可也。
忠按。联灯普灯会元正宗赞等。皆云。佛眼为知客。未见为书记。普灯云。佛监主五祖书记。恐今误为佛眼乎。
忠曰。记室参军。武官也。 杜氏通典。武官大将军云。晋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一人。
事文类聚。引续汉百官志云。三公大将军。皆有记室。主上表章报书记。虽列於上宰之庭。然本於从事之职。
禅苑清规云。书状之职。主执山门书疏。应须字体真楷。言语整齐。封角如法及识尊卑触净。僧俗所宜。如与官员书信。尤不得妄发。每年化主书疏。预先安排。即时应须子细点检恐封角差赚。及漏落施主名衔。如写常住书信。即用常住纸笔。如写堂头书信。即用堂头纸笔。如发自己书信。不宜侵用。轻尘积岳。宜深戒之。新到茶汤。特为礼。不可阙。院门大榜。斋会疏文。竝宜精心制撰。如法书写。古今书启。疏词文字。应须遍览。以益多闻。若语言典重。式度如法。千里眉目。一众光彩。然不得一向事持笔砚。轻侮同胞。不将佛法为事。禅月齐己。止号诗僧。贾岛惠休流离俗官岂出家之本意也。
备用清规云。书记。声名清雅。翰墨典严。制文须合古规。发语当为新监悚动观听。辉映林泉。若曰佛祖慧命。岂在兹乎。黄龙南和尚。遇云峰悦禅师。指见慈明。方决大事。谋西江。华藏遁庵会下充书记。代赴张循王府陞座。到府门问曰。书记若会禅。家间自有教授谋即归寺。焚却所蓄文字。径造天童默耕此道。凡十年。不出僧堂。方了大事。後住雪窦至天童。法道大振。任重致远。丛林共知。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典翰墨。故有书状。 又云。手不把笔如救头然。所以报书状也。 又云。书状不工。文字蔑裂。非书状所以饰众也。 又云。事持笔砚驰骋文章非所以报书状也。
无文印寄隆瘦岩书云。古无书记。见於清规。惟书状。书记云者。创置於中古诸老。非百丈意也。第数十年来。谬谬相承。冐其氏名者多耳。
旧说曰。书记虽班藏主上。然其职掌卑。犹如知客虽在侍香上。其职却卑。
已下略出事缘。
碧岩录云。唐宣宗乃大中也。武宗即位。潜遁在香严闲和尚会下。後剃度为沙弥。未受具戒。後到盐官会中。请大中作书记。
林间录云。嵩明教。初自洞山。游康山托迹开先法席。主者以其佳少年。锐於文学。命掌书记。明教笑曰。我岂为汝一盃姜杏汤耶。因去之。居杭之西湖。三十年闭关。不妄交。
僧宝传。黄龙慧南禅师传云。登衡岳。寓止福严。老宿号贤叉手者。大阳明安之嗣。命公掌书记。
北磵文集。送梦书记序云。古无书记。自积翠老南领徒行脚。丛林称之。後世嗣具遗响仅得积翠之一体。余则百步半百也。
普灯录佛监懃禅师章云。师见五祖演。大豁所疑。令主翰墨。
普灯录大慧杲禅师章云。师至天宁。见圆悟。於言下。去尽知见。悟曰。始知吾不汝欺。遂命掌翰墨。
普灯录。宏智正觉禅师章云。丹霞(子淳)领大洪。师掌[爿*戋]记。
有比丘尼命书记者。 焰慧语要有比丘尼廓然圣书记者。
●外史 外记
书记又名外史。或名外记(又见内史处)。皆准朝制。
周礼云。外史掌书外令(注王令下畿外)。掌四方之志(注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桩杌)。
雪庐槀云。江左外史番易释克新仲铭。
金玉编序云。天历初。文宗皇帝。以金陵潜邸。为大龙翔寺。起笑隐禅师主之。而天下学者。云输川涌。今水西新公仲铭晚至。以雄才硕学。为书记。
●记室
书记又名记室。
大慧年谱云。师三十八岁。居天宁记室。
●藏主
备用清规云。藏主。掌握金文。严设几案。常备汤茶香烛。延迎。兄弟看经。初入经堂。先白堂主。同到藏司。相看。送归案位。对触礼一拜。此古法也。今人物骈集。藏列东西。务在驰名。所职何事。直须宗乘洞达。圣教该通。点对出入经卷。书填残缺字画焙拂补粘。尽心成美。亦为报佛之恩。名实无辜矣。
大藏教贰副。分庋东西。见殿堂门。遂有东藏主。西藏主。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 又云。明窓净案。古教照心所以报藏主也。 又云。几案不严。喧烦不息。非藏主所以待众也。 又云。慢易金文。看寻外典。非所以报藏主也。
藏主本兄弟职。 旧说曰。昔竺仙和尚。由书记转藏主。葢时乏兄弟。而藏主。本兄弟职故也。
已下略录事缘。
传灯录云居道齐禅师章云。法灯(泰钦)住上蓝院。师乃主经藏。一日侍立次。法灯谓师曰。藏主。我有一转西来意话。汝作麽生会师对曰。不东不西。法灯曰。有什麽交涉。曰道齐只恁麽。未审和尚尊意如何。法灯曰。他家自有儿孙在。师於是顿明厥旨。
续传灯录。虎丘隆禅师章云。谒圆悟。悟问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麽。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悟叱曰。见个甚麽。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肯之。俾掌藏教。有问悟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为哉。悟曰瞌睡虎耳。
按虎丘录行状。圆悟移道林师从焉。遂有见见之问答。乃知。掌教在道林时也。
虗堂愚和尚录行状云。时笑翁和尚住灵隐。以虎丘旧职。命师再尸藏事。
●知藏
即藏主也。
敕修清规云。知藏职掌经藏。兼通义学。凡看经者。初入经堂。先白堂主。同到藏司。相看。送归按位对触礼一拜。此古规也。今各僧看经。多就众寮。而藏殿无设几案者。然充其名。当尽其职。函帙目录。常加点对。缺者补完。蒸润者焙拭。残断者粘缀。若大众披阅。则藏主置簿。照堂司所排。经单列名。逐函交付。看毕照簿。交收入藏。庶无散失。
●藏司
忠曰。知藏之人居处言藏司(藏主及知藏处引备用敕修)。故亦呼知藏为藏司。又见殿堂门。
普灯录。楚安慧方禅师章云。佛监指往大别。既至职藏司。
●经藏堂主
忠曰。藏主之外。有堂主焉。藏主不居藏殿。堂主。守经。常在藏殿也。
敕修清规云。凡看经者。初入经堂。先白堂主(见知藏处)。
●知客
敕修清规云。知客职典宾客。凡官员檀越。尊宿诸方名德之士。相过者。香茶迎待。随令行者。通报方丈然後引上相见。仍照管安下去处。如以次人客。只就客司相欵。或欲诣方丈库司诸寮相访。令行者引往。其旦过寮床帐什物。灯油柴炭。常令齐整。新到须加温存。维那在假。则摄其行事。僧堂前检点。行益客僧粥饭。遇亡僧。同侍者把帐。暂到死。主其丧。雪窦在大阳。禅月在石霜。皆典此职。毋忽。
联灯会要雪窦重显禅师章云。师在大沩为知客。李殿院来问云。知客是长老乡人那。师云不敢。李云。且在这里。不得乱走。师云。本为行脚。李云。行脚当为何事。师云。看乱走底。李大笑。
●典客
知客又名典客。
僧宝传雪窦显禅师传云。尝典客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柏树子因缘。觉铁觜言。先师无此语。法眼肯之。其旨安在。显曰。宗门抑扬。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旁。辄匿笑而去。客退。显数之曰。我偶客语。尔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显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後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显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慕禅月休公。
破庵先禅师录行状云。见密庵於乌巨。众才满百。然皆一时龙象。命师为典客。常随众入室。密庵为傍僧。举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师闻豁然大悟。从此机语相契。一日密庵遇师於众寮前。谓师曰。不得问讯。不得叉手。总不得作伎俩。儞试露个消息看。师应声云。方丈里有客。密庵呵呵大笑。
●典宾
即知客也。
普灯录。佛眼远禅师章云。依太平事祖(五祖)。数载。後典宾海会。雨夜读传灯录。至破竈堕因缘。忽拨火大悟。
明极俊禅师录。南洲和尚远忌普说云。大日本国有善知识名南洲禅师。生平履践确实。工夫精专。游唐七载。参知识於南屏山中。掌典宾任。只一玻[王*梨]盏子。验尽五湖四海龙象。奏凯回来本国。见兀庵。於洗鉢盂话。深领其旨。
●客司
忠曰。知客之人居处。言客司(见殿堂门客司处)。故亦呼知客为客司。
敕修清规圣节云。堂僧堂司给由。暂到客司给由。
●知浴
敕修清规云。知浴凡遇开浴。斋前挂开浴牌。寒月五日一浴。暑天每日淋污。铺设浴室。挂手巾。出面盆拖鞋脚布。参头差行者直浴。斋罢。浴头覆维那首座住持毕。鸣鼓三下。浴圣。桶内皆着少汤。烧香礼拜。想请圣浴。次第巡廊鸣板三下徧。鸣鼓。第一通。僧众入浴。第二通末。头首入浴。第三通行者入浴。此时。住持方入。以屏风遮隔而浴。第四通。人力入浴。监作行者。知事。居末浴。就弹压之。并点视。令息竈中火。及炭煤水洒乾净。有余柴。搬於远处(云云)。能妙触宣明成佛子住则功不浪施矣。
传灯录。太原孚上座章云。参雪峯。尝问师曰。见说临济有三句。是否。师曰是。曰作麽生是第一句。师举目视之。雪峯曰。此犹是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师叉手而退。自此雪峯深器之。室中印解。师资道成。师更不他游。而掌浴室焉。一日玄沙上问讯。雪峯曰。此间有个老鼠子。今在浴室里。玄沙曰。待与和尚勘破。言讫到浴室。遇师打水。玄沙曰。相看上座。师曰。已相见了。玄沙曰。什麽劫中曾相见。师曰。瞌睡作麽。玄沙却入方丈。白雪峯曰。已勘破了。雪峯曰。作麽生勘伊。玄沙举前语。雪峯曰。汝着贼也。
●浴主
知浴又曰浴主。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浣濯。故有浴主水头。 又云。轻除静默。不昧水因。所以报浴主水头也。 又云。汤水不足寒暖失宜非浴主水头。所以浣众也。 又云。桶杓作声。用水无节。非所以报浴主水头。也。
●浴头
直浴行者曰浴头。
敕修清规知浴云。斋罢。浴头覆维那首座住持毕。鸣鼓三下(详知浴处)。
传灯录。镜清道怤禅师章云。因普请锄草次。浴头请师浴师不顾。如是三请。师举钁作打势。浴头乃走。师召曰。来来。浴头廻首。师曰向後遇作家。分明举似。
●知殿
掌佛殿事者。曰知殿。
敕修清规云。知殿。掌诸殿堂香灯。时时拂拭尘埃。严洁几案。或遇风起。须息炉内香火。及结起旛脚。防顾使勿近灯烛。施主香钱。不得互用佛诞日浴佛煎汤。供大众。四斋日。开殿门。以便往来瞻礼。
●殿主
知殿又曰殿主。
禅苑清规殿主云。拂拭尘埃。列正供具。以时洒扫。庄饰香灯。参後展席。以待众人瞻礼。
宗门统要。药山俨禅师章云。师因遵布衲作殿主。浴佛次。师乃问。汝秪浴得这个。还浴得那个麽。遵云。把将那个来。师休去。
断桥伦禅师瑞岩录。有请殿主上堂。
●直堂
禅苑清规云。直堂之法。从上间第二座被位为头。次第轮转。终而复始。主看守堂中众僧。被位衣鉢。早晨长板时。大众集。持直堂牌。於当日上座前。问讯云。上座今日直堂。交牌讫。问讯归位(如食位与被位相远即须记被位不看之人。於何粥饭所贵至时不烦寻讨如只在邻位亦当下床纳牌。受牌人但口所问讯纳之。并不下床)。直堂人。常在堂中。於上下间照管。如有所干。须请熟分兄弟。暂时看守。并不得趣陞堂。及延寿堂。并外请。念诵诸处茶汤。如全众出入。除维那指挥锁堂。并不得擅离所守。至放参後方可随意。如堂中去失。系是放参已前。方是直堂人位责(直堂以放参为限也)。欲开函柜。或抽衣被。并先白直堂人知。如不先报。即当审问。开静已前。放参已後。众中兄弟。并不得开函柜。及抽取衣被。如送入衣被。则不妨。如有所犯。即邻位及众人。呵止。不得规避直堂。预迁被位。令堂众动念。
敕修清规坐禅云。堂中有直堂牌。刻云。输次直堂周而复始。住山押。
●阁主
禅苑清规云。阁主殿主。维那所请(详立班小头首处)。
●塔主
临济玄禅师录云。师到达磨塔头。塔主云(云云。详区界门塔头处)。
●主塔侍者
传灯录慧能大师章云。塔中有达磨所传信衣。中宗赐。摩衲宝鉢。方辩塑真。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
●侍真
忠曰。侍祖塔真影者。曰侍真。即塔主也。真者。祖师形像也。
传灯录盘山宝积章云。师将顺世。告众曰有人邈得吾真否。众皆将写得真呈师(云云)。
●圣僧侍者
敕修清规云。圣僧侍者(不立班在众後行道。堂外粥饭)。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鸣下堂椎。朝夕交点被位。中夜剔灯。同维那。交收亡僧唱衣钱。住持迁化。把帐。头首秉拂。则为烧香。或代鸣椎念佛。职满在本山。当预侍者名。退耕断桥二老。在众时。常充此职。以能结众缘。而励志于道也。
义堂日工集云。府君(义满)问。衣鉢侍者次。是何侍者。曰。圣僧侍者。即秉拂侍者也。常在僧堂。侍于圣僧者。君曰。其职为贵为贱。曰此职多以道者充之。或虽勤旧。亦发心自请充者。有之。
●寮元
旧说曰。维那司僧堂。寮元司众寮。
江西曰。禅林。寮元立班。起於大慧充云居寮元。为众普说。(按大慧年谱大慧四十岁。四十一岁。在云居首座寮焉。)
寮元亦称座元(见座元处)。
敕修清规列职杂务云。寮元掌众寮之经文什物。茶汤柴炭。请给供需。洒扫浣濯。净发椸巾之类。 又大挂搭归堂云。新挂搭人。行者引见寮元。
备用清规云。寮元之职。随处毘尼。江左丛林盛时。大慧挂牌普说。班列西序之下者。当知所自也。
清拙清规栴檀林须知云。寮元。总管众寮大小事务。好经文杂文字。语录。家私什物等。各依目录。交割。维那眼同见。众兄弟借文书。寮暇。请暇。病暇时。须便送还。
丛林盛事云。证西林号老衲。长沙人。月庵之嗣。月庵居道林。证为寮元。已为兄弟。挂牌入室。其为人至诚郑重。虽处暗室。如临大宾。兄弟见之。其容必庄。
●寮长
敕修清规寮元云。每日粥罢。令茶头行者。门外候众至。鸣板三下。大众归寮。寮长分手。寮主副寮对面左右位。副寮出烧香归位。茶头喝云。不审大众和南。
解曰。寮长分手者。寮长位于寮元分手也。
●寮主
旧说曰。寮主。辅佐寮元者。侍者类也。
敕修清规列职杂务云。寮主副寮。凡安众处。寮元照戒次。自下而上。请充之。写定名字。预贴牌上。十日一替。佐寮元办事。旦暮僧众归堂。巡视经案。或有遗忘什物者。眼同收拾。付还。及交点本寮什物。提调香汤茶汤。毋容外人止宿。及寄卖物件。犹预定望寮一名。使以次挨补副寮。若寮主遇满。从维那请交代。副寮遇满。从寮元请交代。 又大挂搭归堂云。参头领众。行者引至众寮鸣内板三下。寮主相接。入门对触礼一拜。
清拙清规栴檀林须知云。寮主副寮二人。日夜不离众寮。坐禅时。同寮元。佛前坐禅。讽经过堂。一切随众竝免。专看守上下间。及前後门。凡讽经过堂时。竝关闭前後门。日夜坐禅时。竝锁前後门。其後门打给粥饮。打炭打水时开。余时常锁。诸寮大小。人工不许入。凡取点茶之汤。只沙弥喝食入取茶盏及台并圆盘盆汤瓶。系副寺管领。日间。寮主看管上间。副寮看管下间。凡有失物。分上下间倍偿。如捡点不在寮。令起单。放参後。寮行者。鸣出寮版。一声。众随意锁柜先出。行者掩大门一扇。二声众尽出。三声门双闭。昏钟鸣下锁。钥匙寮元收寮内。夜间不许通僧来往。定钟时。寮主副寮。及行者。执烛。三人同巡视案柜。或忘锁者。与锁之。或忘收物者。与收起。明日送还之。十日管领。递相照应义也。五更钟鸣。行者装香炉火。点灯。请钥匙。门开一扇。住持知事行香。此时多是贼入。寮主副寮。轮番人。各一日看守。粥时全闭。亦恐有贼。此粥时外寮。莫来烧香。粥罢全开。众入问讯毕。耆旧随意烧香。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守护衣鉢。故有寮主。 又云。一瓶一鉢。处众如山。所以报寮主。 又云。打叠不勤。守护不谨。非寮主所以居众也。 又云。以己方人。慢藏诲盗。非所以报寮主也。
●知寮
知寮者。即寮主也。
诸祖偈颂慈受禅师示众箴规云。放参开笼。须白知寮。
日用轨范云。粥前斋前。放参後。不得开函柜。如有急切白主事人。寮中白寮主。僧堂白圣僧侍者。 解曰。此寮主者。慈受所谓知寮也。
●副寮
备用清规云。副寮之职。其事繁重。寮中什物。逐一交割。分明。职务一旬。关摄诸事。粥前参後。不许登阁。有急切干者。须白寮主。书日书名。打板上阁。庶免後患。时时提点汤瓶。夜看火烛贼盗。扫地拭桉。换水添香。勿容外人止宿。寄卖物件。子细收藏。衣竿熨斗。洗衣桶。众人所用之物。各收元处。善用其心。获胜玅功德也。 又见于寮主处。
●望寮
旧说曰。望寮。转副寮。副寮转寮主。葢自腊少者。次第请向上。
忠曰。副寮阙。则可转上补之。故云望也。
备用清规副寮下。有望寮云。望寮之职。先辈深有意焉。受职到寮。预知寮中细大。副寮出盏点茶。相与收拾。放参药石。行醋行盐。结缘边事也。
又见寮主处。
●洞脚
旧说曰。住侍巡寮。住持倚各各寮椅子时。寮主与寮之洞脚。皆进插香。
古解者为洞脚未详。 忠曰。葢各寮属寮主之众也。未详字义。
日工集云。守亨书记求预会下。乃容石屏洞脚。 又云。步往石屏。语诸同脚曰。屋子破损。在在皆是。吾无以为忧。今经像墨宝无恙。幸矣。
忠曰作同。未知孰是。
●禅客
旧说曰。宋国圆悟大慧之後。禅刹例置禅客僧。大刹二人。小刹一人。择得言句三昧者。葢官人入寺。屡请陞座说法。及时禅客。出众问答。名之曰问禅。今丛林差禅客。此其遗风也。或禅客中。有得法者。则让其主位云。
晦堂祖心(宝觉)禅师语录。长沙安抚谢通议。请就北禅。陞座云。僧问。昔日李翱登药峤。云在青天水在瓶。今日通议临宝座。乞师一句定宗乘。师曰。潭上无风浪自平。僧曰。还有承当处也无。师曰。尔作麽生承当。僧曰。金乌迥出青霄外。玉兔辉时四海清。师曰。不如退後看。僧曰。大众证明。学人礼谢。
忠曰。此禅客。出众作颂。又有入众语。大似今时禅客模样。而宝觉时。已有之。此可以证旧说。禅客事也。
敕修清规上堂云。古之学者。葢为决疑。故有问答。初不滞於语言。近日号名禅客。多昧因果。增长恶习。以为戏剧。譁然喧笑。甚失观瞻。况举扬宗乘。端祝圣寿。
忠曰。夫问话者。不凭佛心宗渊源。乱以口头声色。粉饰语句。或戏谑模样。欲动视听。或坐具拟棒。打地云效临济打爷。弄法之罪因。莫大焉。无间之狱果。难逃矣。然自拨无因果。增长此恶弊。可不痛哉。或有恶之。都禁绝问话。此亦过甚。非令法久住之计。只当止火灾。何废爨烛之用。世之师法。须委悉。 又见参请门。问话处。
庞居士录云。居士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士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甚处。士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士曰。恁麽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儞在。全曰。居士作麽生。士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瘂。
江湖风月集。复岩己和尚。赠禅客颂云。倒飜一问没来由。拶得通身白汗流。梅雨打窓声沥沥。重添公案上心头。
行者亦为禅客。 虗堂愚和尚录赠禅客智仁偈云。法战塲中树胜旗。话头何似问头危。古人减竈添兵处。切忌交锋蹉过伊。 又云。问话行者智仁。炷香请语。以此赠之。景定癸亥。至节。虗堂老僧书于雪窦西庵。
●放禅客
忠曰。秉拂预定禅客外。放出问答。名放禅客。
敕修清规秉拂云。秉拂人。令茶头行者。请圣僧侍者禅客。烧香献茶毕云。今晚秉拂。辄烦侍者烧香。禅客问话。
旧解曰。见此语。预差定禅客也。唐土则兄弟名胜秉拂。定禅客外。自他寺他山来者。忽放出於众前。问答。称放禅客。日本亦如东福虎关秉拂时。乾峯俄出众问答。成丛林绝唱。
●参头
有行者参头(见下)。有四来参头。今是四来参头也。即告香普说等。新归堂众中。推旧参。能谙礼乐人一员。为参头焉。
敕修清规告香云。每夏前告香。新归堂者。推参头一人。 又云。若大众均预告香。则首座为参头。
又游方参请云。今时游方挂搭。初到旦过。推熟於丛林。能事者一人。为参头。领众至客司。具威仪。列门首右白云。暂到相看(云云)。
大慧武库云。慈明琅瑘大愚等数人。辞汾阳。相让不肯为参头。汾阳云。此行不可以戒腊推。听吾一颂。天无头。吉州城畔展戈矛。将军疋马林下过。圆州城里閙啾啾。慈明出班云。楚圆何人。敢当此记莂。遂领众拜辞。
广灯录罗汉院继宗禅师章云。师行脚时。与数僧。参一老宿问五人新到。阿那个是参头。师云不怕三冬雪。惟忧午夜风。宿云。平地上吃交作什麽。师云。言犹在耳。宿云。且坐吃茶。师云吃茶即得。
联灯会要雪窦显禅师章云。一日六人新到相看。师问参头。夫为上将。须是七事随身。两刃交锋作麽生。云久响和尚有此一着。师云。一着放过。还我草鞋钱来。僧便喝。师便打。僧约住棒与师一掌。师云。未到翠峯时。与儞三十棒了也。僧无语。师云。且过一边着。却问第二僧。副将作麽生。僧茫然。师云一状领过。吃茶了。师把住参头云。适来公案。这里只恁麽。堂中作麽生举。僧拟议。师打一坐具。便推出。
●小参头
敕修清规谢挂搭云。参头当具小图习仪。三人一引。每引一人。为小参头。须详记词语。进退折旋。合度免致临时参差。
●副参
忠曰副贰参头者。此云副参。
副参亦有两。曰行者副参(见下)。曰四来副参。今是四来副参也。
敕修清规告香云。住持就座。副参递大香一片。与参头。同众问讯。
●望参
旧说曰。日本南禅寺。定望参名。参头阙。则补其职。犹望寮之例。
忠曰。望参当补副参之阙矣。
●开堂请主
云峯悦禅师录云。保寿开堂。三圣为请主。才陞座。圣推出一僧。保寿便打。圣云。似恁麽为人。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寿掷下柱杖。便归方丈。(联灯无请主字又见丛轨门开堂处)
●三纲
有数说。一僧史略为寺主上座维那。二名义集为上座维那典座。又旧说。为寺主知事维那。
僧史略云。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罟之巨纲。提之则正。故曰也。梵语摩摩帝。悉替那。羯磨那陀。华言。言寺主。上座。悦众也。
求法高僧传云。那烂陀寺。但以最老上座。而为尊主。不论其德。诸有门钥。每宵封印。将付上座。更无别置寺主。维那。但造寺之人。名为寺主。梵云毗诃罗莎弭。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名毗诃罗波罗。译为护寺。若鸣犍稚。及监食者。名为羯磨陀那。译为授事。言维那者略也。众僧有事。集众平章。令其护寺。巡行告白一一人前。皆须合掌各伸其事。若一人不许。则事不得成。全无众前打槌秉白之法。若见不许。以理喻之。未有挟强便加压伏。
飜译名义集云。音义指归云。僧如网。假有德之人。为纲绳也。隋智琳。润州刺史李海游。命琳为断事纲维。尔後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山门三大禅师
都寺。维那。烧香侍者。为山门三大禅师。
东渐清规秉拂礼仪云。山门三位禅师(都寺。维那。侍香)。同往首座前问讯。首座受请。
●主事
杨亿古清规序云。长老上堂陞座。主事徒众。鴈立侧聆。
释氏要览云。主事四员。一监寺。二维那。三典座。四直岁(其义注于各职下)。 又云。上之四人。皆不用本处徒弟。并於十方海众内。佥选道心身干。知因果者。打键椎白众。请之。用无常人。其或心力劳倦。告众归堂。则别请能者也。
传灯录。太原孚上座章云。初上雪峯。参雪峯礼拜讫。立于座右。雪峯才顾视。师便下。看主事。
又渐源兴禅师章云。师在道吾处为典座。一日随道吾往檀越家。吊丧。师以手拊棺曰。生耶死耶。道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师曰。为什麽不道。道吾曰。不道不道。吊毕同廻。途次师曰。和尚今日须与仲兴道。傥更不道。即打去也。道吾曰。打即任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师遂打道吾。数拳。道吾归院。令师且去。少间主事知了。打汝。师乃礼辞(云云)。
●知事
东序此言知事。乃主事也。
敕修清规两序章。列东序知事云。都监寺。维那。副寺。典座。直岁。是也。
忠曰。知事之知。犹如知州之知也(知寮。知浴。知殿等。例解)。
品字笺云。知主也。易乾知大始。又如今之知府州县知字。皆作主字解。
明极俊禅师云。以廉於己。世法通者。归东序谓之知事(详于两班处)。
僧史畧云。按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稽其佛世。饮光统众於灵鹫。身子涖事於竹林。及沓婆摩罗。年甫十六。已证应真。其後念身不牢固。请为僧知事。
宝积经入胎藏会曰。世尊告阿难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难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报。世尊。令尔作知事人。问曰。云何名为知事人。欲作何事。答曰。可於寺中。检校众事。问曰。如何应作。答言。具寿。凡知事者。若诸苾刍。出乞食时。应可洒扫寺中田地。取新牛粪。次第净涂。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当为白僧。若有香华。应行与众。夜闭门户。至晓当开。大小行处。常须洗拭若於寺中。有损坏处。即应修补。(永平清规引之)
大方等日藏经云。频婆娑罗王言。世尊。有何等人。堪为知事。守护僧物供养供给如法比丘。佛言。大王。有二种人。堪持僧事。守护僧物。何者为二。一者具八解脱。阿罗汉人二者须陀洹等三果学人。此二种人。堪知僧事。供养众僧。诸余比丘。或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为知僧事。
宝积经宝梁聚会营事比丘品云。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能营众事。佛告迦叶。我听二种比丘。得营众事。何等二。一者能净持戒。二者畏於後世。喻如金刚。复有二种。何等二。一者识知业报。二者有诸慙愧。及以悔心。复有二种。何等二。一者阿罗汉。二者能修八背舍者。迦叶。如是二种比丘。我听营事。自无疮疣。何以故。迦叶护他人意。此事难故。迦叶於佛法中。种种出家。种种性。种种心。种种解脱。种种断结。或有阿兰若或有乞食。或有乐住山林。或有乐近聚落。清净持戒。或有能离四栀或有勤修多闻。或有辩说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毗尼仪式。或有游诸城邑聚落为人说法。有如是等。诸比丘僧。营事比丘。善取如是诸人心相。(乃至)迦叶。若营事比丘。数得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僧。或复难与。或困苦与。或少与。或不与。或有与者。或不与者。营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堕秽恶饿鬼。常食粪丸。此人命终。当生是中。尔时更有饿鬼。以食示之。而复不与此鬼。尔时悕望欲得。谛视此食。目不曾眴。受饥渴苦。於百千岁中。常不得食。或时得食。变为粪屎。或作脓血。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礼。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难与之。迦叶。若营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辄自杂用。得大苦报。若受一劫。若过一劫。何以故。以侵三宝物故。迦叶。若营事比丘。闻如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於持戒者。我今说此。诸佛世尊。所不能治。迦叶。是故营事比丘。闻如是非法罪已。应当善护身口意业。自护亦护他。迦叶。营事比丘。宁自噉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鉢饮食。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自以慈心。说如是法。为无慙愧者。说无慙愧法。有慙愧者说慙愧法。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盗戒云。然盗戒相隐。极难分了。若广张体貌。徒盈卷轴。至於披检。取悟必繁。故畧列犯缘。粗知梗概。意存省事知足。忧心念道者。缘境既局。少应清洁。若多众务。而欲高升者。必罗盗网。终无有出。何者由心怀胜劣。倒想未倾。初果无学。方可营事。有心怀道者。细读附事。深思乃知。
人天宝监云。石窓恭禅师。久依天童宏智禅师。细大职务。靡不历试。一日归省母。母曰。汝行脚。本为了生死。度父母。而长为人主事。苟不明因果。将累我於地下。恭曰。某於常住。毫发不欺。虽一炬之灯。亦分彼此之用。无足虑我。母曰。然过水得不脚湿。
忠曰。世尊说须陀洹。阿罗汉。而方可知事。葢其滥盗犯也。恭师之母。惧果因。如此。深得佛意。呜呼贤哉。今之知事。若秉意不低细。则为不及一妇人之智焉。
●执事
即知事也。
虗堂愚和尚报恩录曰。谢执事上堂。一跳一踯。师子嚬呻。一新一旧。和气如春。报恩。尺不如寸。赢得痴坐。何也。家里有人。
周礼天宫大宰曰。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 注执事。宗伯大卜之属。
●都文
南禅清规都寺上有都文。
相国寺。亦古有都文。而班都寺上(心华桂长老云)。
备用清规被鉢位图。都寺下。监寺上。有都文。
梦岩应和尚录。安持国佛事云。慧日山东福禅寺都文比丘某(云云)。
希叟昙禅师法华录。谢坤都文。并客西堂。上堂云。电卷风旋。摇乾荡坤。一伸怒臂。相助扶颠听古洞生姜。倍增高价。与杨岐破屋。重整颓塼。法华赢得日高眠萝窓清梦觉。引客步松门。春昼永。鸟声喧。拍禅床一下。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忠曰。希叟用宝生姜会监寺事。都文职掌。可粗知之。
●都闻
忠曰。葢都文也。文闻音近。或作闻耳。
东福清规云。东序转位。自都闻寮嘘达。 又云。都闻转位。则令都寺退。而都闻立班其位。新住持入院。则都闻立都寺之班。
镜堂圆禅师录。示法平都闻。法语云。平都闻。不惮鲸波之险。随侍建长和尚。而来此。同住一夏。
忠曰。建长。葢隆兰溪也。法平自中华侍来。乃知都闻之称尚矣。
清拙澄禅师录。有都闻惠磬颂。
灵山隐禅师(嗣雪岩钦)业识团。有▆都闻起龛佛事。义堂日工集云。天龙都闻能公(云云)。 又云。趣相国寺新都闻局。奉接府君之伴。也(府君义满公) 又云。中季藏主。送公帖。与南禅都闻。都闻即持公帖来。余乃受请。
●都寺
忠曰。位在监寺上都总诸监寺。故曰都寺。又曰都总。
旧说曰。或谓。知事卑於头首。殊不知。都寺是大蒙堂。位居後堂上。凡三历都寺。则归单寮。
僧史略云。夫言寺者。嗣也。治事者。相嗣续於其内也。既用官司之名。无亏佛事之业。故子续其父资踰於师。此相嗣而接踪。当克勤而成事也。
永平清规云。古时监寺而已。近日称都寺。即监寺也。称副寺亦监寺也。近代寺院繁务。仍请两三监寺也。
备用清规云。都监寺。山门重任。贵在得人。百丈监院干办公私。今都寺是也。大刹多职。书记方任荷负。贵得翰墨清新。黼黻宗社朝夕勤於香火。岁计考於簿书。参辞官员。贺谢檀越。出纳收支。准备供众。斋粥常运。胜心待物。不可轻易。行仆有犯。量过行移。罪亡重科。诚告听恕。庄库职务。择举公心。尊贤容众。和气霭然。供众缺乏。竭力运谋。修造事务。尽心成美。同事才德。推扬行止。涉私密谕。或大过累及山门。密覆住持。毋闻清众。方便处置。万不失一也。二时拨忙趣堂。他营语及同事。公私纤粟分明。种种爱护常住。如杨岐之佐慈明。石牕之辅宏智。异日遇缘。即宗。人天模范。盛大光明。未可量也。
虚堂愚和尚径山後录。谢知事上堂云。杨岐挟纸衾。出入库司。三十年。力辅慈明用都寺不点常住油。买大椀造食。供养大众(用都寺。婺州双林。德用禅师也。嗣高庵悟普灯录载)。
●都监寺
忠曰。即都寺也。都监寺。畧言都寺而已。或以为双举都寺监寺二职。者非也。
敕修清规都监寺云。古规。惟设监院。後因寺广众多。添都寺。以总庶务。早暮勤事香火。应接官员施主。会计簿书。出纳钱谷。常令岁计有余。尊主爱众。凡事必会议。禀住持方行。训诲行仆。不妄鞭捶。设当惩戒摈罚。亦须禀议。量情示警。毋纵威暴激变起讼。差设庄库职务。必须公平。毋用私党。致怨上下。昔丛林盛时。多请西堂首座书记。以充此职。而都监寺亦充首座书记。否则必腊高历事。廉能公谨。素为众服者。充之。既无取於公。而道福殊胜。上下美留。虽连年不易。或数请再充。又何伤焉。故所在单寮。勤旧。不满五六人。副寺以下。非历三次。不归前资监寺非三次。不归蒙堂。都寺非三次。不得居单寮。再请出充者。公界封钥元房。以避嫌疑。斋粥二时。必趣堂。则行仆行益。自然整肃。如杨岐之辅慈明。石窓之辅宏智。可为法则。 又圣节黄榜式云。都监寺臣僧某言。
旧说曰。天竺唯有监寺耳。如都寺。汉土始置。故当监寺为本。然都寺。却班监寺上。
忠曰。旧说云天竺无都寺。葢依要览主事四员之说(前主事处引)。而有此言。又云汉土始置都寺者。依敕修清规添都寺之语。而有此言。但如曰都寺汉土後置。故可在监寺下。则拘事昧义。夫事务繁故。增监寺之员。在数员上位者。可总下位。总之者名都寺。其名虽後有。岂都总者。而可得班所属之下耶。
睦州陈尊宿录云。睦州僧正并诸大德众。请师上堂。师问僧正。僧正应诺。师云监寺[口*尔]。正云。不在。师云。都监闍梨[口*尔]。正云。不在。师云。上座[口*尔]。正云。不在。师云。三段不同。今当第一。向下文长。赴在来日。不词谨退。便起。诸大德罔措。
●都总
都总即都寺也。
敕修清规。谢挂搭云。座元都总。诸位禅师。
●都管
都寺亦名都管。
清拙澄禅师南禅录请都管上堂云。有荷众之力。复有容众之量。有忧众之心。复有供众之念。能具此力量。更存此心念。方可総众僧之庶务。广梵刹之宏规。佛法与世法无殊。公事与己事一体。护惜常住。如护眼睛。如杨岐之辅慈明。三脚驴辽天声价。石窓之佐宏智。漏灯盏动地光辉。须是大丈夫儿。方显大丈夫事。还知麽。瑞龙。此日宗风盛。栗棘金圈大播扬。
大休念禅师录。月岩颂轴跋云。建长兰溪和尚神秀。照都管。毗赞丛席历试诸难。观其处己清廉。虗明自照。见其履践卓绝。高而不危。因命曰月岩。非其父不知其子。非其子不承其父(云云)。
希叟昙禅师开善录。谢首座藏主秉拂。都管冬斋上堂云。兜率天宫初说梦。修多罗藏又谈空。一人人饱纯陁味。不与寻常至节同。娟娟萝月。瑟瑟松风。四壁生涯贫彻骨。敌君王富乐无竆。
义堂信和尚录。玖都管预修拈香曰。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乃至)今有大功德主。等持禅寺现职都管。宝山玖公。凭此宝力。辅我山门。法轮食轮。左转右转。大屋小屋。东橕西橕(云云)。
高峯妙禅师录。有明山都管下火。
朝廷有都管职。 元周密着。天基圣节排当乐次云。都管。周朝清。陆恩显(二人名)。
市豪亦有都管。 水浒传云。卢俊义。管家私的主管。姓李名固。卢俊义。见他勤谨。直擡举他。做了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一家内。都称他。做李都管。
●库司
敕修清规国忌云。库司报堂司。令行者覆住持两序。
解者曰。库司。都寺也。
●监寺
释氏要览云。会要云。监者总领之称。所以不称寺院主者。葢推尊长老。(又见主事处)
祖庭事苑云。僧史曰。知事三纲者。若网罟之巨绳。提之则百目正矣。梵语摩摩帝。此云寺主。即今之监寺也。详其寺主。起於东汉白马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至东晋以来。此职方盛。今吾禅门。有内外知事。以监寺为首者葢相沿袭而然也。大集等经云。僧物难掌。佛法无主。我听二种人。掌三宝物。一阿罗汉。二须陁洹。所以尔者。诸余比丘。皆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为知事也。更复二种。一能持净戒。识知业报者。二畏後世罪。有诸惭愧者。今吾禅门。必择心通法道。而不着诸有。身忘利养者。以掌僧务。此先德之遗意也。
普灯录杨岐会禅师章云。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师皆佐之。总院事。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每咨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语如前。或谓曰。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去。何用忙为。
禅林宝训云。雪堂曰。高庵住云居。普云圆为首座。一村僧为书记。白杨顺为藏主。通乌头为知客。贤真牧为维那。华侄为副寺。用侄为监寺。皆是有德业者。用侄寻常廉约。不点常住油。华侄因戏之曰。异时做长老。须是鼻孔端正始得。岂可以此为得耶。用侄不对。用侄处己虽俭。与人甚丰。接纳四来。略无倦色。高庵一日。见之曰。监寺用心固难得。更须照管常住。勿令疎失。用侄曰。在某失为小过。在和尚。尊贤待士。海纳山容。不问细微。诚为大德。高庵笑而已。故丛林有用大碗之称(大碗义见都寺处)。
●监院
监寺。古称监院。
禅苑清规云。监院一职。总领院门诸事。如官中应副。及参辞谢贺。僧集行香。相看施主。吉凶庆吊。借贷往还。院门岁计。钱谷有无。支收出入。准备逐年受用斋料。米麦等。及时收买。并造酱醋。须依时节。及打油变磨等。亦当经心。众僧斋粥。常运胜心。管待四来。不宜轻易。如冬斋年斋。解夏斋。结夏斋。炙茄会。端午七夕重九。开炉闭炉。腊八二月半是。如上斋会。若监院有力。自合营辨。如力所不及。即请人勾当。如院门小事。及寻常事例。即一面处置。如事体稍大。及体面生剏。即知事头首。同共商量。然後禀住持人行之。自住持人以下。如有不合规矩。不顺人情。大小诸事。竝合宛转开陈。不得缄默不言。亦不得言语麤暴。
敕修清规云。古规。惟设监院。後因寺广众多。添都寺。以总庶务(详于都寺处)。 又两序进退云。知事古规。只列监院。维那。典座。直岁。库头。五员而已(见单寮处)。
黄龙南禅师书尺与让监院书云。固宜乘时适变。毕力毗赞。不可须臾有倦色。异日他时。因缘会遇。皆归于己。先佛所说。岂可妄言。
慈觉龟镜文云。荷负众僧。故有监院。 又云。外遵法令。内守规绳。所以报监院也。 又云。容众之量不宽。爱众之心不厚。非监院所以护众也。 又云。意轻王法。不顾丛林。非所以报监院也。
碧岩录有则监院。丙丁童子来求火因缘。
●院主
监寺。古称院主。後为尊住持。改称监寺(见监寺处)。又名寺主(见监寺处又见三纲)。
马祖道一禅师录云。师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
临济录云。师问院主。什麽处来。主云。州中粜黄米去来(云云)。
广灯录兴化奖禅师章云。师後到大觉为院主。一日大觉唤院主。我闻。儞道向南方行脚一帀。拄杖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儞。具个什麽眼。便漝麽道。师便喝。大觉拈棒。师拟议。大觉便打。师又喝。觉又打。两家便休(云云)。
明极俊和尚录佛事云。瑞云堂上阳谷院主(云云)。
宋高僧传昙一传云。诏置开元寺。长史张楚。举为寺主。
●院宰
院主又名院宰。
传灯录。魏府大觉禅师章云。兴化存奖禅师为院宰。
●主首
监寺亦曰主首。
正宗赞。云居膺禅师传云。师示寂。主首白师。谁可继席。曰堂中简。时简密受师印。人无知者。以腊高为第一座。众不晓师意。谓令拣择。欲命第二座住持。且备礼。先请简。简不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众不惬。简察其情。乃弃去。 又南堂静禅师传云。师住大隋。旧有龙。居方丈寝室。累代不敢近。师至欲卧。主首白。师不顾。竟去卧。见龙卧床上。师以手推曰。老畜生。留老僧半榻。就卧。及醒龙不见。从此不来矣。
●权管
忠曰。葢监寺也。执一寺权柄。而管领事务也。
愚中及和尚丱余集云。尝见江南丛林。不论寺院大小。不问住持有无。必立权管一位。而待之。
●副寺
篇海类编云。副音富。贰也佐也。
敕修清规云。副寺。古规曰库头。今诸寺称柜头。北方称财帛。其实皆此一职。葢副贰都监寺分劳也。掌常住金谷钱帛米麦。出入随时上历。收管支用。令库子每日具收支若干。佥定飞单。呈方丈。谓之日单。或十日一次结算。谓之旬单。一月一结。一年通结有无见管。谓之日黄总簿。外有米面五味各簿。皆当考算。凡常住财物。虽毫末。竝是十方众僧有分。如非寺门外护。官员檀越。宾客迎送庆吊。合行人事。竝不可假名。支破侵渔。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病僧合用供给之物。即时应付。如仓库疎漏。雀鼠侵耗。米麦蒸润。一切物色。顿放守护。有不如法者。竝须及时照管处置。
备用清规云。副寺之职。职小任重。众人命脉所系。米麪当须细洁。粥饭贵得精丰酱黄豆豉。合办及时。盐醋姜油。满足供众。缺乏预谋上首。尅落常慎。下流无徇私情。勿图己计。推情保惜。如护眼睛。先德分司列任。本为众人。今昧原。深加刻削。麤饭薄粥。臭醋淡齑。非惟任责者之无知。实在住持之有过。
●上副寺 下副寺
敕修清规告香图。东序凡有副寺三人。维那上。一人。维那下二人(图见东序西序处)。
敕修清规。两序交代茶云。如维那。位居东序请茶时。肩下副寺一人趣。
忠曰。肩下副寺。所谓下副寺也。既言肩下副寺。须知有肩上副寺。乃如告香图所记。
旧说曰。观肩下副寺一人趣语。副寺本是维那肩下也。或有副寺肩上於维那者。即是监寺退职後。为却来副寺者。位在维那之上矣。
义堂日工集云。梦岩默庵。与中岩此山。会於等持。梦岩问中岩。以日用规中。浴室之仪。上下知事。中岩一一分晓指陈。葢江南丛林常仪。不必疑问也。
忠曰。上下知事。葢上副寺。下副寺也。
●库头
副寺之旧称也(见副寺处)。
幻住清规云。古丛林。无副寺之名。惟称库头。掌一切支收出内即知库之职也。
禅苑清规云。库头之职。主执常住钱谷。出入岁计之事。所得钱物。即时上历。收管支破分明。斋料米麦。常知多少有无及时举觉收买。十日一次计历。先同知事签押。一月一次通计。住持人已下。同签。金银之物。不宜谩藏。见钱常知数目。不得衷私借贷与人。如主人并同事。非理支用。即须坚执不得顺情。常住之财。一毫已上。并是十方众僧。有分之物。岂可私心专辄自用。如非院门供给檀越。及有力护法官员。并不宜将常住之物。自行人事。如有借贷米麦钱物。除主人及同事。自辨衣鉢外。常住之物。不可妄动当库行者。须有心力。解计算。守己清廉。言行真的。众所推伏。方可委付。如山野寺院。城市稍远。众僧所用。及药蜜茶纸之类。亦宜准备僧行回买。常存道念。不可惮烦。病僧合用供给之物。不得阙少。如遇打给。即时应副。如仓廪踈漏。雀鼠侵耗。米麦蒸润。常住物色。顿放守护。若不如法。并系库头照管。白同事人处置。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 又云。常住之物。一毫无犯。所以报库头也。 又云。畜积常住。减克众僧。非库头所以赡众也。 又云。多贪利养。不恤常住。非所以报库头也。
传灯录沩山佑禅师章。库头击木鱼(见火头处)。
●知库
库头。又名知库(见库头处)。
虗堂愚和尚录质知库锁龛语云。无矫伪多质直。竖百横千。对本收息。质知库。日暮也收取钥匙。
●柜头
副寺亦曰柜头(见副寺处)。
贞和集雪岩钦和尚。贺梅溪副寺颂云。柜头一面日黄簿。列祖玄关无少差。算得透时参得透。油盐酱醋与姜茶。
●财帛
中华北方丛林。称副寺为财帛(见副寺处)。
事文类聚云。户部尚书。汉置尚书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掌财
忠曰。葢财帛也。
希叟昙禅师开善录。谢新旧知客。掌财。维那。上堂云。茶迎过客无新旧。秤定须弥有重轻。活弄手头虽得妙。何如闻爆桶箍声。 又份掌财秉炬(曾充直岁)。云。渤涂直岁。寺基掌财。网市利不求龙断。开荒田先务烧畲。无星秤较锱铢。丝毫不忒。破钁头埋佛祖。深浅无差。掀飜死货。别立生涯。石火电光机路活。涅盘生死等空花。(忠曰。寺基葢鎡基字也。)
元叟端禅师径山录。为泳掌财下火云。秤盘上。分斤定两。是汝。算筒边。横千竖百。是汝。且道。生死海中。涵泳游戏。是汝不是汝(云云)。
●典座
僧史略云。典座者。谓典主牀座。九事举座一色。以摄之。乃通典杂事也。(现刊僧史略九作凡非。)
释氏要览云典座。僧只律云。典次付床座。此掌僧九事之一也。(又见主事处)
祖庭事苑云。按僧史。谓典主牀座。九事。今举一色以摄之。廼通典杂事也。今禅门相沿。以立此名耳。僧只律云。佛住舍卫城。有比丘。名陀骠摩罗子。众僧拜典知九事。九事者。典次付牀坐。典次差请会。典次分房。典次分衣服。典次分华香。典次分果蓏。典次知煖水人。典次分杂饼食。典知随意与堪事人。是名僧拜典知九事。付牀坐时。是长老。右手小指出灯明随品次付(广说)。(忠曰。次者次第也。次第付与。次第差择等也。)
四分律云。佛在罗阅城。耆闍崛山中。尔时尊者沓婆摩罗子比丘。众中差令典众僧。牀座。卧具。及分饮食(广说)。
禅苑清规云。典座之职。主大众斋粥。须运道心随时改变。令大众受用安乐。亦不得枉费常住斋料。及点检厨中。不得乱有抛撒。选拣局次行者。能者当之。行令不得太严。严则扰众。不宜太缓。缓则失职。造食之时。须亲自照管。自然精洁。如打物料并斋粥味数。并预先与库司知事商量。如酱醋淹藏收菜之类。并是典座专管。不得失时。常切提举火烛依时。俵散同利。务要均平。如合系监院直岁库主所管。同共商量即可。并不须侵权乱职。厨中竈釜什物。如故旧损坏。则逐旋抽换添补(云云)。
备用清规云。典座之职。无真心供养者。不宜徇关节妄请之。当与前堂首座谋议。从众擢用。万不失一也。当广种蔬菜。力除草秽。四时合种杂物。勤看老圃须知。园丁当以私惠优其寒暑。调和羹菜五味。须全油酱椒料。常住有限。须出己囊。助办堂供。一人办心。诸天办供。多见所在假名。职图监收。园地半占。栽麻苎。以为园丁补洗。递代相承习。以成弊。厨中不许弃贱诸物。执役选用苦行老成。若设大斋。食次与上首知事商议。过多减除。皆不可也。行者不律。诲而至再。不受训者。责之罚之。同利均俵。粥饭上桶。焚香望僧堂设拜。常把众人。顶在头上。自获福利。不汝欺也。
敕修清规云。典座职掌大众斋粥。一切供养。务在精洁。物料调和。检束局务。护惜常住。不得暴殄。训众行者。循守规矩。行益普请。不得怠慢。抚恤园夫。栽种及时。均俵同利。二时就厨下粥饭食不异众。粥饭上桶。先望僧堂。焚香设拜。然後发过堂。
慈觉龟镜文云。供养众僧。故有典座。 又云。为成道业故。应受此食。所以报典座也。 又云。六味不精。三德不给。非典座所以奉众也。 又云。贪婪美膳。毁訾麤飡。非所以报典座也。
沩山佑禅师。在百丈充典座(见第一座处)。
渐源兴禅师。在道吾为典座(见主事处)。
五灯会元芙蓉楷禅师章云。谒投子(义青)。於海会。後作典座。子曰。厨务勾当不易。师曰。不敢。子曰。煑粥邪蒸饭邪。师曰。人工淘米着火。行者煑粥蒸饭。子曰。汝作甚麽。师曰。和尚慈悲。放他闲去。佛果击节录云。雪峯担笊篱木杓行脚。到处作典座(详杂行门把针处)。
物初賸语。诸公赠净慈印典座语跋云。大沩雪峯。皆典香积。而策勳者也。必躬必亲。随变发机。乃自作活计。非勤劳之谓。至踢倒净瓶。鳌山半夜。而其活计一空。印也职此。斡无为有。调众口若一。虽午盂九文之积。亦以资之。噫亦勤且劳矣。为而忘其勤。随变而发其机。审是则太虚为口。万象为舌。赞之不及。又岂在诸衲。谤沈无香哉。
●提点
忠曰。掌常住金谷者。
南堂欲禅师灵岩录请提点上堂云。杨岐栗棘蓬。东山铁酸饀。多处添些子。点即不到。少处减些子。到即不点。万机俱趣。八面玲珑。一句全提。风行草偃。击拂子。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色长威狞。
山庵杂录云。径山惠洲提点虎岩徒弟。颇聪明有干蛊才。掌常住众务。三十余年。一切金谷。恣其糜费。或以果报谕之。乃答云。满载戴角来。洲只戴得一双。至正初。高纳麟领行宣政院事。其属净珂具状诉之结罪。杖断归俗。既而潜於化城院。得风痹疾。挛拳如蝟。两手握拳。承其两颊。两脚反承其尻。看病人欲伸之。痛不可忍。日夜但闻霍霍之声。如是者三年。始气绝。洲平昔以麤心任事。轻视因果。乃言。满载戴角来。只戴得一双。余谓。三途报中。岁月长久。一双去一双来。至无量劫。戴此角。何止一双而已。凡司常住金谷人。宜以洲自鉴。 又云。洪武八年秋。余访同门友报复元于象山智门寺。寺有提点彝正堂者。四十余年。管领常住出纳廉能谋。断有方。抚众和易。历六代住持。终始如一。是年七月二十四夜梦。两童子并立榻前。问之。何干抵此。答曰。请提点考算单帐。答云。我无单帐可算。觉而再睡。得梦如前。次日到方丈说其梦。禀云。夜得此梦。恐今岁库司知事人懒慢。常住日黄簿未成。和尚宜促之。观其言貌。绝无愧赧态。少选报彝归房跌仆地上。如熟醉。至夜半始苏。急处分後事。然後瞑目。彝於智门可谓有功矣。临终尚尔。诸方执事者。遇常住物。如鹰拏燕趠。不以罪福为事。闻此自须改行。
宋史职官志云。提点刑狱公事。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
事物纪原云。宋朝会要曰。景德三年三月。敕置开封府界提点司。即置提点之官。吕夷简三朝宝训曰。真宗谓近臣曰。诸道刑狱。皆遣官提振。惟京师无之。去夏开封府讯进士蹇符。暴於日中。裂其背而鞠之。无状。炎暑之际未见情。枉罹虎毒。令置司命。京师刑狱处。悉纠之。
忠曰。提点。本朝廷官职名。而僧寺拟立也。提点者。提振其壅滞也。按山庵所言。库司知事外。有提点。
●免僧
义堂日工集云。鸣板坐禅。议曰。自今轮番圣僧侍者。四时装香鸣板。且为众说。勤行精进。则成就道业。懒惰懈怠则灭亡佛法。轮番众。每三日一更。自外典座免僧直岁三人。免坐堂。各守其职也。
●纳所
虎关链禅师曰。当时丛林之司。言纳所者。日本样也。
忠曰。天如则禅师录。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云。崇佛之祠。止僧之舍。延宾之馆。香积之厨。出纳之所。悉如丛林规制(止此)。依之纳所称。非为日本样也。
●火客
火客。执爨者也。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庄甲之次。有火客。
●火佃
忠曰。火客。亦云火佃。
备用清规尊宿迁化祭次。庄甲之次。有火佃。
●火伴
忠曰。司竈火之伴类也。世作火番谬矣。
虚堂愚禅师净慈後录。谢执事上堂云。火伴得人。宋龚熙正续释常谈云。古木兰词云。出门见火伴。
●十务
禅门规式云。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主饭者。目为饭头。主菜者。目为菜头等(见殿堂门寮舍处)。 忠曰十务未稽一一目。
传灯钞云。一山曰。十件事务。令人主领也。今两班职也。
忠曰。见禅门规式所注。以饭头菜头等。为十务。则必当但东班中分此职。然言今两班也。恐不是。
●办事
常庵崇和尚曰。辨事。言小寮等。
忠曰。辨事无旧解所的指。余谓。山门列职杂务人。总名辨事也。敕修清规列职杂务。所谓。寮元。寮主。副寮。延寿堂主。净头。化主。园主。磨主。水头。炭头。庄主。监收等。此一行人。不可称勤旧。蒙堂。前资等。故可以为办事人也。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众寮次有办事。 又头首就僧堂点茶榜式云。本山办事禅师。 又方丈小座汤云。第三座。本山办事。诸方办事随职高下分坐。
解者曰。本山办事者。本寺勤旧也。
忠曰。上第二座有勤旧。而今以办事为第三座。何得言办事即勤旧耶。又住持迁化祭次。勤旧之外。有办事。其别。益可知也。
●饭头
幻住清规饭头云。粥饭乃一众命脉所系。不可不留心於其间。故丛林自典座而下。至应接。无虑数十人。皆职司五味。供给二时之。至公之道也。今庵居但设一饭头。总柄其事。凡任此责者。须拳拳以大众心食之。重观察时分之早晚。酌量食指之寡多。捡看米谷之精麤。分别水浆之清浊。撙节菜蔬之多少。顾虑柴薪之有无。乃至收藏洗涤等。勿令秽污。毋致馊淹。弗及则食观不充。过多则遗弃何益。使生熟之得所。令醎淡之合宜。一朝不动众人心。万古积成身後福。然出家。以利他为行。今此职务。庄严保社。安慰众心。助转食轮。远资法化。诚利他之极致者也。前辈如雪峯大随沩山诸老。自此而高登祖位。盛播遗风。岂猥屑之谓哉。有力於道者。宜审之。
已下略录事缘。
传灯录药山俨禅师章云。师问饭头。汝在此多少时也。曰三年。师曰。我总不识汝。饭头罔测。发愤而去。
临济玄禅师录云。黄檗因入厨次。问饭头作什麽。饭头云。拣众僧米。黄檗云。一日吃多少。饭头云。二石五。黄檗云。莫太多麽。饭头云。犹恐少在。黄檗便打。饭头却举似师。师云。我为汝勘这老汉。才到侍立次。黄檗举前话师云。饭头不会。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便问。莫太多麽。黄檗云。何不道来日更吃一顿。师云。说什麽来日。即今便吃。道了便掌。黄檗云。这风颠汉。又来这裹。捋虎须。师便喝出去。
大光明藏大隋真禅师章评云。此老为定光古佛示现。在沩山造饭七年。洞山负薪三年。苦处先登。力量如此。非古佛而何(沩山大安也。事出大隋示众见柴头处)。
联灯会要雪峯存禅师章云。师在洞山作饭头。淘米次。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师云。沙米一时去。洞云。大众吃个甚麽。师覆却米盆。山云。据子。因缘合在德山。 又云。师在德山作饭头(见杂行门托鉢处)。
南京名胜志云。苏州承天能仁寺。吴地记云。有饭头。号宗本。每饭熟。必礼拜。然後供僧。一日忽悟。恣谭皆经中语。仁宗召见。赐金襴衣。号圆照禅师。
●粥头
禅苑清规。有粥头名(见般若头处)。
●汤头
石溪月禅师录贺镇汤头颂云。甜似黄连微带涩。苦如甘草略含辛。一回点过一回别。只恐难瞒无舌人。
●茶头
茶头在诸寮舍。或曰。即茶头行者也。
敕修清规。新首座特为後堂大众茶云。呈纳状讫。受特为人。令本寮茶头。递付供头。贴僧堂前下间。
解者曰。此是後堂寮茶头行者。
●四寮茶头
四寮者。首座寮。维那寮。知客寮。侍者寮也。各有茶头。
敕修清规亡僧板帐式。有四寮茶头。
●库司茶头
敕修清规亡僧板帐式。有库司茶头。
●菜头
菜义。见饮啖门。贴菜处。
赵州谂禅师录云。师问菜头。今日吃生菜熟菜。菜头提起一茎菜。师云。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姜头
传灯录投子同禅师章云。师问僧。久向疎山姜头。莫便是否。无对。 法眼代云。向重和尚日久。
●酱头
禅苑清规有酱头名(见般若头处)。
●米头
传灯录石霜诸禅师章云。抵大沩山法会为米头。一日师在米寮内筛米。沩山云。施主物。莫抛撒。师曰。不抛撒。沩山於地上。拾得一粒云。汝道不抛撒。这个什麽处得来。师无对。沩山又云。莫欺这一粒子。百千粒。从这一粒生。师曰。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什麽处生。沩山呵呵笑归方丈。晚後上堂云。大众米裹有虫。
●麦头
东山外集送麦头颂云。渊明非达士。乞食拙言词。谁知我辈人。佳处正在兹。所化果何物。持来复是谁。山前小麦熟。行矣今其时。
●麻头
白云端禅师法华录。上堂云。法华收得三般稀奇之宝。寻常未曾拈出。今日麻头。谷头。进发。不免将出奉送二公。乃拈起拄杖。卓三下云。前头第一不得擘破。又须分交两手。纵遇南番舶主。也须换却眼睛。
●谷头
见麻头处。
●园头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 又云。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 又云。地有遗利。人无全功。非园头磨头庄主。所以代众也。 又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非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
已下畧录事缘。
传灯录药山俨禅师章云。师见园头栽菜次。师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曰既不教根生。大众吃什麽。师曰。汝还有口麽。僧无对。
又末山尼了然(嗣高安大愚)章云。灌溪闲和尚游方时到山。礼拜问。如何是末山。然云。不露顶。闲云。如何是末山主。然曰。非男女相。闲乃喝云。何不变去。然云。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麽。闲於是伏膺。作园头三载。
又永安静禅师章云。唐天复中。南谒乐普安禅师。安器之。容其入室。仍典园务。力营众事。有僧辞乐普。普曰。四面是山。闍黎向什麽处去。僧无对。乐普曰。限汝十日内。下语得中。即从汝去。其僧冥搜。久之无语。因经行偶入园中。师怪问曰。上座岂不是辞去。今何在此。僧具陈所以。坚请代语。师不得已。代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其僧喜踊。师嘱之曰。只对和尚时。不须言是善静语也。僧遂白乐普。普曰。谁下此语。曰某甲。乐普曰。非汝之语。僧具言园头所教。乐普至晚上堂。谓众曰。莫轻园头。他日住一城隍。五百人常随也。(乃至)节帅创永安禅苑以居之。徒众五百余。
佛果击节录云。岩头行脚。到处做园头(详杂行门把针处)。
碧岩录云。风穴在南院会下。作园头。一日院到园裹问云。南方一棒。作麽生商量。穴云。作奇特商量。穴云。和尚此间。作麽生商量。院拈棒起云。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让师。穴於是豁然大悟。
联灯会要。首山念禅师章云。师与真园头。同上侍立风穴次。穴问。作麽生是世尊不说说。真云。鹁鸠树头啼。意在麻畲裹。穴云。儞作许多痴福作什麽。何不体究言句。复问师。师云。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穴顾真云。汝何不看念法华下语。
●园主
即园头也。
敕修清规云。园主不惮勤苦。以身率先。栽种菜蔬。及时灌溉。供给堂厨。毋使缺乏。
●园夫
艺菜蔬之人夫也。
敕修清规典座云。抚恤园夫。栽种及时。
●磨头
慈觉龟镜文见园头处。
大慧武库云。五祖演和尚。依舒州白云海会端和尚。咨决大事。深彻骨髓。端令山前作磨头。演逐年磨下收糠麸钱。解典出息。雇人工及开供外。剩钱入常住。每被人於端处鬬谍是非云。演逐日磨下。饮酒食肉。又养庄客妇女。一院纷纭。演闻之。故意买肉沽酒。悬于磨院。及买坯粉。与庄客妇女。搽画。每有禅和。来游磨院。演以手。与妇女。揶揄语笑。全无忌惮端一日唤至方丈问其故。演喏喏。无他语。端擘面掌之。演颜色不动。遂作礼而去。端咄云。急退却。演云。俟某算计了。请人交割。一日白端曰。某在磨下。除沽酒买肉之余。剩钱三百千。入常住。端大惊骇。方知小人嫉妬。时秀圆通为座元。受四面请。即请演为第一座。
●磨主
即。磨头也。
敕修清规云。磨主。兼主碓坊。米面供众。极有关系。须择有道心人。谙晓舂磨等事者。充之。
●水头
敕修清规云。水头五更烧汤。供大众頮盥。手巾面盆。灯烛牙药。毋令缺少。冬月烘焙手巾。须早起铺排。勿致临时动众念。
慈觉龟镜文见浴主处。
普灯录天衣怀禅师章云。晚至姑苏。礼明觉於翠峯。徐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忽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峯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觉闻拊几称善。
●火头
传灯录沩山佑禅师章云。师在法堂坐。库头击木鱼。火头掷却火抄。拊掌大笑。师云。众中也有恁麽人。唤来问作麽生。火头云。某甲不吃粥。肚饥。所以喜欢。师乃点头。
又逍州谂禅师章云。抵池阳。参南泉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满屋烟。叫云。救火。救火。时大众俱到。师云道得即开门。众皆无对。南泉将锁於窻间过。与师。师便开门。
碧岩录云。大隋真和尚。承嗣大安禅师。昔时在沩山(大安)会裹。作火头。
传灯录伏龙山奉璘禅师章云。师问火头培火了未。曰低声。师曰什麽处。得者消息来。曰不假多言。师曰。省钱易饱。吃了还饥。
●柴头
人天宝监云。大隋真禅师示众云。诸禅德。老僧行脚时。到诸方。多是一千。少是三百众。在其中经冬过夏。未省时中空过。向沩山会裹。做饭七年。洞山会中。做柴头三年。重处即便先去。只是了得自己。时中干他人甚麽事。
忠曰。光明藏言洞山负薪者。是也(见饭头处)。
传灯录嵇山章禅师(嗣云居膺)章云。曾在投子。作柴头。投子吃茶次。谓师曰。森罗万象。总在者一椀茶裹。师便覆却茶云。森罗万象。在什麽处。投子曰。可惜一椀茶。师後谒雪峯和尚。雪峯问。莫是章柴头麽。师便作轮椎势。雪峯肯之。
●炭头
敕修清规云。炭头预备柴炭。以御寒事。或化施主。或出公界。须令足用。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炉头。 又云。缄言拱手。退己让人。所以报炭头炉头也。 又云。预备不前。众人动念。非炉头炭头所以向众也。 又云。身利温暖。有妨众人。非所以报炉头炭头。也。
云峯悦禅师。在翠岩化炭。见堂司处。
慈受深禅师慧林录。上堂云。炭头今日地炉开。澁雨悭风恼破怀。老僧向火吃酸豏。谁管檀那来不来。
●炉头
禅苑清规云。炉头虽维那所请。亦系炭头和会选举。十月一开炉。二月一日闭炉。放参前装炉。粥前添炭。相度寒暖。临时添减。如天暖炭多。则枉用信施。如天寒炭少。则大众冷落。扫箒拂拭。常令严净。兄弟围炉。递相回避。不画灰拨入。敲火筯作声。聚头闲话。擅便取火。熨焙等用。
慈觉龟镜文见炭头处。
赵州谂禅师录云。师在南泉作炉头。大众普请择菜。师在堂内。叫救火救火。大众一时到僧堂前。师乃关却僧堂门。大众无对。泉乃抛锁匙。从窓内入堂中。师便开门(传灯作火头见火头处)。
●锅头
东山外集送锅头偈云。白云生处踈山寺。无水无柴世得知。若问道人今日事。木虵钻破铁锅儿。
●灯头
禅苑清规有灯头称(见般若头处)。
续传灯录洞山聪禅师章云。游方时。在云居作灯头。见僧说。泗洲大圣。近在扬州出现。有设问曰。既是泗洲大圣。为甚麽却向扬州出现。师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後僧举似莲华峯祥庵主。主大惊曰。云门儿孙犹在。中夜望云居拜之。
●桶头
传灯录玄沙备禅师章云。文桶头下山。师问。桶头下山。几时归。曰三五日。师曰。归时有无底桶子。将一担归。文无对(归宗柔代云。和尚用作什麽)。
联灯会要。招庆匡禅师章云。师在长庆作桶头。常与众僧语话。一日长庆入寮见。乃问。儞终日口唠唠地。作甚麽。师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云云)。
●树头
虚堂愚禅师录。谢树头上堂。僧问。栽松道者借路周氏之家。後来为第五祖。此意如何。师云。灯笼沿壁上天台。僧云。友直岁为二林树头。获何福报。师云。说向儞也不难。僧云。学人也要种一片树。只是未有人分付钁子。师云。何不便领。僧云。谢和尚钁子。便礼拜。师云得少为足。 又树头祖用秉炬语云。黄梅不坠腰间石。鄮岭惟栽带雨松。四十余年今有验。长长短短用无竆。祖衣未得人手。万缘先以顿空。无柄钁头何处着。一时分付丙丁童。
●庄主
敕修清规云。庄主视田界至。修理庄舍。提督农务。抚安庄佃。些少事故。随时消弭。事关大体。申寺定夺。近时丛林。凋弊百出。而庄中尤甚。略举其三诸方通害。初争庄职。安能徧及。构怨住持。上下不睦。一也。一充其职。离寺相远。靡所不为。致争起讼。供众钱粮。尽皆耗费。复积逋负。以累于後。因而纪纲不振。庄佃生侮。租课不还。其弊二也。纵使老成能事充之。而州县应酬。吏胥管干。乡都职役。邻里富豪。皆合追陪。既启其端。稍有不及。便生衅隙。虽不明支。而巧立除破。公私无益。故庄中之费。或半於寺。其弊三也。只如大家业产巨富。不闻分遣子弟。徧居庄所。葢耕种有佃。提督则有甲干。收租之时。自有监收僧行。此外纵有输纳。修圩俵粮等项。只临时分委勤旧知事。限期使办。事毕旋归。非唯省费。有补常住。而消祸未萌。公私攸济。今诸方之癈。如逃亡家。住持勤旧。能恤念寺门。欲撙费救弊。汰除滥冗。请自此始。其初例有当重难。而应充庄职者。别议酧补之。
慈觉龟镜文见园头处。
●都庄
忠曰。葢庄主也。
普灯录别峯宝印禅师章。举南泉到庄因缘云。金山今日新请都庄。万一山僧到庄。第一不得鬼语。东山空禅师录。亡僧迁化上堂云。洞山道。天晴葢却屋。乘时刈却禾。输纳王租了。鼓腹唱讴歌。古人住山。得与麽了事。得与麽快活。雪峯有屋葢未了。有禾收未上。有租未纳破。方待鼓腹讴歌。而顗都庄又迁化。苦苦。敢问大众。一等是出家儿。一等是住山人。为甚苦乐不同。会麽。曹溪波浪如相似。无限平人被陆沈。喝一喝。
●副庄
忠曰。副贰庄主者。
石溪月禅师录。淑副庄下火语云。閙处番交。静处插脚。伟哉淑副庄。举火云。透过这一着。这一着那一着。开眼也着。合眼也着。
●监收
敕修清规庄主云。收租之时。自有监收僧行。
又诸庄监收云。古规初无庄主监收。近代方立此名。此名一立。其弊百出。为住持私任匪人者有之。因利曲徇者有之。为勤旧执事人。连年占充者有之。托势求充者有之。树党分充者有之。角力争充者有之。蠹公害私。不可枚举。虽欲匡救。未如之何。倘得廉正勤旧。辅佐住持。公选区用。或对众阄拈。充之。充此职者。当克己为念。奉众为心。毋苛取佃户。毋亏损常住。则自他俱利矣。
备用清规云。监收之职。众人命脉。贵在择人。当请公心大小耆旧。无任小师乡人。苟用非其人。不识因果。隐瞒常住。苛取佃甲。无所不至。非特岁计不足抑且累及山门。晦堂见黄龙(云云如次下引)。诸庄成熟时至。审细和会。廉谨久历。大小耆旧。或十方兄弟。定已。至日请两班大耆旧茶。劝率寝堂。一一请已。转位献汤了。送归客位。两班领众作贺。次第巡寮。草饭特为汤。库司特为汤药石。进退两班礼同。唯天童诸庄。古式不坠。监收无人已望望畏之。每年至再和会。加礼敦请。特为了。至下庄日。山门首钉挂。讲茶汤礼。鸣楼钟集众。门送上轿。至今遗风在焉。
禅林宝训云。晦堂一日见黄龙有不豫之色。因逆问之。黄龙曰。监收未得人。晦堂遂荐感副寺。黄龙曰。感尚暴恐为小人所谋。晦堂曰。化侍者稍廉谨。黄龙谓。化虽廉谨。不若秀藏主。有量而忠。灵源尝问晦堂。黄龙用一监收。何过虑如此。晦堂曰。有国有家者。未尝不本此。岂特黄龙为然。先圣亦曾戒之。
又云。演祖自海会。迁东山。太平佛监省觐。祖问佛监舒州熟否。对曰熟。祖曰太平熟否。对曰熟。祖曰诸庄共收稻多少。佛监筹虑间。祖正色厉声曰。汝滥为一寺之主。事无巨细。悉要究心。常住岁计。一众所系。汝犹罔知。其他细务。不言可见。
五祖演禅师录谢监收上堂云。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欲得成此○。先须防於○。若是真○人○○(按大慧普说稻稻盗道道道六字)。
●都场
希叟昙禅师法华录。中秋谢都场监收。并知客维那上堂云。明月可中庭。鴈影沈寒水。烹金炉冷岁华深。九鼎遗言犹在耳。拈拄杖云。深深拨着。宿火通红。不假一槌成大器。刈禾鎌子疾如风。
●都仓
雪岩钦禅师光孝录谢都仓副寺侍者。并秀才上堂云。丛林虽未整肃。更点却要分明。粒米须还粒饭。八两定要半斤。折衡剖斗。移风易俗。固是格外提持。为什麽却道。将谓汝孤负吾。元来却是吾孤负汝。逢人但恁麽举。
●甲干
敕修清规庄主云。耕种有佃。提督有甲干。收租之时。自有监收僧行。 又尊宿迁化孝服云。甲干。庄客。诸仆。麻布巾。
甲正字通云。诗卫风。能不我甲注甲长也。才能不足长于我也。 干品字笺云。能干。言其能为凡事之根干也。
忠曰。甲干属庄主。催促作务者也(旧解。言掌纳收者非也。掌收。已有监收。今言提督。则其职亦可知也)。
●庄甲
忠曰。庄甲。即甲干。属庄主。故曰庄甲也。
敕修清规开堂祝寿云。参头领众行者。插香礼拜。次直厅。轿番。庄甲。作头。老郎。人仆。参拜。 又尊宿迁化祭次老郎之次。有庄甲。
●庄佃
农夫之属庄主者。其名见庄主处。
小补韵会云。佃堂练切。广韵营田。增韵治田。又亭年切。治土也。
居家必用云。佃客。谓治田分利之人也。
和名类聚云。唐韵佃作田也。音与田同(和名豆久太)。
●庄客
忠曰。庄客即庄佃也。见甲干处。
●地客
忠曰。即庄佃也。
禅林宝训云。妙喜曰。佛性住大沩。行者与地客相殴。佛性欲治行者。祖超然(佛日文祖嗣天衣怀)。因言。若纵地客摧辱行者。非惟有失上下名分。切恐小人乘时。侮慢事不行矣。佛性不听。未几。果有庄客弑知事。者。 又云。妙喜曰。祖超然住仰山。地客盗常住谷。超然素嫌地客。意欲遣之。令库子行者。为彼供状。行者欲保全地客。察超然意抑令供起离状。仍返使叫唤。不肯供责。超然怒行者擅权。二人皆决竹篦而已。葢超然不知阴为行者所谋。乌乎小人狡猾如此。
●廨院主
禅苑清规云。廨院主之职。主院门收籴买卖。僧行宿食。探报郡县官员交替。应报公家文字。或收簇院门供施财利。或迎待远方施主。
永平道元和尚曰。妙信尼仰山之弟子也。仰山选廨院主曰。信淮子虽是女流。有大丈夫志气。正堪为廨院主。遂充之。信在廨院。与蜀僧商量风幡话。
●街坊化主
或单言化主。或单言街坊。
忠曰。劝化市??街坊。索得檀施。以为大众供料者。古德曰。东山外集。多送街坊颂。葢到处若不持师家送偈。则人疑为贋索。故必作颂送之。
敕修清规云。化主。凡安众处。常住租入有限。必藉化主。劝化檀越。随力施与。添助供众。其或恒产足用。不必多往。干求取厌也。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 又云。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所以报街坊化主也。 又云。临财不公。宣力不尽。非街坊化主。所以供众也。 又云。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报街坊化主也。
觉浪大师尊正规云。予尝谓。化主是门外知宾。知宾是门里化主。葢法不孤起。仗缘方生。所谓诸法性无常。佛种从缘起。
五灯会元芙蓉楷禅师章云。示众曰。山僧行业无取。忝主山门。岂可坐费常住。顿忘先圣付嘱。今者辄斅古人。为住持体例。与诸人议定。更不下山。不赴斋。不发化主。唯将本院庄课。一岁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随人添减。可以备饭则作饭。作饭不足。则作粥。作粥不足。则作米汤。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务要省缘。专一办道。
联灯会要云居舜禅师章云。师自洞山。如武昌行乞。首谒刘公居士家。居士高行。为时所敬。意所与夺。莫不从之。师时年少。不知其饱参。颇易之。居士云。老汉有一问。上人语相契。即开疏。如不契。即请却还。遂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云。黑似漆。士云。磨後如何。师云。照天照地。居士长揖云。若恁麽。上人且请还洞山。拂袖入宅。师懡[怡-台+罗]。即还洞山。山问其故。师具言其事。山云。儞问来。我与儞道。师理前问。山云。此去汉阳不远。师进後语。山云。黄鹤楼前鹦鹉洲。师於言下大悟。机锋不可触。
希叟昙禅师录。为元街坊下火云。赤脚走红尘。全身入荒草。本命元辰都失了。掀翻海岳觅无踪。
云峯悦。在大愚为众乞饭(见于堂司处)。
天竺亦有化主仪。 付法藏因缘传云。於东方国。有族姓子。信乐佛法。出家学道。善能营事。无不成办。经历多时。便生疲厌。即往尊者忧波毱所尊者观察。知此比丘。为福未具。故不得道。即令为僧游行教化。受教入城。处处求索。有一长者见而问之。答言。长者。尊者毱多。使我教化。今此城中。谁是笃信。长者复言。慎勿余去。一切所须。当相奉给。即为辨具。比丘得已。於上座前。持食长跪。一切众僧。皆为咒愿。咒愿已竟。成阿罗汉。
杂阿含经云。尊者大目犍连言。我於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以炽然铁鍱。以缠其身。衣被牀卧。悉皆热铁。炎火炽然。食热铁丸。乘虚而行。啼哭号呼。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於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为众僧乞衣食。供僧之余。辄自受用。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
●粥街坊
禅苑清规街坊云。粥街坊。米麦街坊。菜街坊。酱街坊。水头。炭头。灯头。华严头。般若头。经头。弥陀头。并是外劝檀越。增长福田。内助禅林。资持道果。若非契圣运心。何以普酬众望。
●米麦街坊 菜街坊 酱街坊
并见粥街坊处。
●供养主
葢即街坊化主也。
广灯录第二代宝寿禅师(失名嗣宝寿沼)章云。师在先宝寿处。为供养主。得数年。一日宝寿问云。供养主。父母未生时。还我本来面目来。师道不得。三两日後。却来下供养主。宝寿云。汝不用下。後经月十日间。因在街坊。见二人买卖不和相打。师见忽然大悟。归院举似宝寿。宝寿云。儞悟也。不用道。
叶县省禅师录云。师勘五人新到云。总是云居供养主那。僧云是。师云是即一齐坐。
传灯录王敬初。常侍视事次。米和尚至。王公乃举笔。米曰。还判得虚空否。公掷笔入厅。更不复出。米致疑。至明日。凭鼓山供养主。入探其意。米亦随至。潜在屏蔽间侦伺。供养主才坐。问云。昨日米和尚。有什麽言句。便不得见。王公曰。师子咬人。韩獹逐块。米师窃闻此语。即省前谬。遽出朗笑曰。我会也。我会也。
●修造局
忠曰。掌山门作事者。局义。见六局行者处。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火客次。有修造局。
西岩惠和尚开善录。有谢璧都管。郁修造上堂。
广灯录。四面山宝津禅师章云。师问修造僧。本自圆成。何得开山造寺。造云。担枷过状。师云。未在更道。造云。两重公案。师拈棒。造拟议。师便打。
●诸色作头
忠曰。山门匠人。隶修造局者。
敕修清规开堂祝寿云。直厅。轿番。庄甲。作头。老郎。人仆。参拜。 又结制礼仪云。参头领众行者。插香礼拜。次作头。领老郎。诸直厅。轿番。人仆等。参拜。 又尊宿迁化孝服云。方丈人仆。作头。麻布巾衫。 又同祭次。修造局之次。有诸色作头。(又见庄甲处)
忠曰。旧说曰。作头者。园头乎(止此)。非也。余引无准录好生录。正其谬说。
无准范禅师录入城归。上堂云。张都料。李作头。凿窍底凿窍。着楔底着楔。
好生录云。杏花寺八长老。一夕至丹墀。见巨蛇。即时打死。出山门。暗中忽有声曰。八长老。我与夏作头有讐。欲来相报。汝何无故杀我。八长老惊。汗浃背。急趍出至街。恰遇夏匠。曰儞好造化。夏问其故。长老具述前事。夏曰。此蛇在否。引至蛇所。夏大怒。拔斧斫之。破脑出髓。髓溅入眼。眼遂烂。三年而死。长老亦因讼弊於狱。
忠曰。已呼夏作头为夏匠。此作头。是工匠之证。
●监作
忠曰。监作隶修造局。监作头者。葢人力之上首。
敕修清规亡僧板帐式云。监作。差拨人力。
忠曰。旧解训监作。为古乃加宇倍。即兄部也。葢非当训也。监作头者。是人力之上首。故为此训矣。已言差拨人力。则其上首可知。
忠曰。备用清规当代涅盘。对灵小参中云。作下寮参拜。声喏讽经(止此)。作下寮。葢亦监作也。
●兄部
日本禅林。力者上首。称兄部(和言古乃加宇倍)。
●直岁
忠曰。正字通云。直当也(止此)。葢当一岁干事。故谓直岁也。
敕修清规云。直岁。职掌一切作务。凡殿堂寮舍之损漏者。常加整葺。动用什物。常阅其数。役作人力。稽其工程。黜其游惰。毋纵浮食。蠹财害公。田园庄舍。碾磨碓坊。头疋舟车。火烛盗贼。巡护防警。差拨使令。赏罚惟当。并宜公勤。劳逸必均。如大修造。则添人同掌之。
释氏要览云。三千威仪经。具十德堪充直岁(文多不录)。今但掌园民直岁调也(又见主事处)。
大比丘三千威仪云。直岁有十德。一者为三法尽力。二者若有比丘从远方来当迎安隐。三者当给与牀席若灯火。三日至七日。四者设房皆满。当自避持处与之。五者当数往问讯占视。六者当为说国土习俗。七者当忧所不具足。八者若中有共诤者。不得有所助。常当和解令安隐。九者若宿与不相便安。不得於众中呵骂。亦不得呼人使共作某令主不可。十者不得与摩波利共诤求长短数於众中。若行说之。亦不得取三法中所有物。持行作恩惠。如法行者。可作直岁。
僧史畧云。或立直岁。则直一年。或直月。直半月。直日。皆悦众也。
祖庭事苑云。按僧史。谓。直一年之务。故立此职。今禅门虽不止定岁时。立名亦法於古制也。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 又云。安处僧房。护惜什物。所以报直岁也。 又云。寮舍不修。什物不备。非直岁所以安众也。 又云。居处受用。不思後人。非所以报直岁也。
五灯会元仰山寂禅师章云。师在沩山为直岁。作务归。沩问甚麽处去来。师曰。田中来。沩曰。田中多少人。师插锹叉手。沩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师拔锹便行。
●直月
见直岁处。
●直日
见直岁处。
俗事考云。俗语直日。见礼记注。
●巡更
尊正规巡更云。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此圣人防微杜渐之意也。丛林每夜轮二人巡更。打板念佛。直欲唤起光天彻地主人公。无使偷心白拈之所欺瞒也。其中兼有五种大利。一警觉提昏。出于梦宅。二敲破参头。悬崖撒手。三使小人不敢私自交接。四令灯火明慎。门户常严。五能令虚空作舞。露柱扬眉。此巡更人。莫往往向犍椎下。打失自家眼睛鼻孔也。
●直厅
旧说曰。直厅者。力者也。
忠曰。僧寺亦当拟官有厅事。今直厅。直於厅事者。小补韵会云。毛氏曰。听事。言受事察讼於是。汉晋皆作听。六朝以来乃始加广。
敕修清规开堂祝寿。有直厅名(见庄甲处)。 又侍者进退云。方丈行者。直厅。轿番。拜贺。
●轿番
轿番者。荷舆仆人也。
忠曰。轿肩舆也(见器物门轿处)。番正字通云。番符山切。音翻。广韵更递也。汉纪贤良直宿更番(止此)。今轿番者更递擡舆者。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方丈执局。及参头。领众行者。人仆。轿番。以次参拜(又见庄甲处)。
●轿从
轿番。又名轿从。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带行侍者。行者。人仆。轿从。参拜。
●额定知事数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泰定间。脱欢丞相。领行宣政院分上中下三等寺院。额定岁请知事员数。
解者曰。上五山。中十刹。下甲刹。为三等。额定者。题定之也。
●维那
十诵律云。只陀林中。僧坊中。无比丘知时限唱时。无人打楗槌。无人扫洒涂治讲堂食处。无人次第相续敷牀榻。(乃至)饮食时。无人行水众散乱语时。无人弹指是事白佛。佛言。应立维那。(乃至)成就五法应立作维那。五法者。不随爱。不随瞋。不随怖。不随痴。知净不净。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是某甲比丘。能为僧作维那。若僧时到。僧忍听僧立某甲比丘。作维那。是名白。如是白二羯磨。僧立某甲比丘。作维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祖庭事苑云。维那。寄归传云。华梵兼举也。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略梵语。删去羯磨陀三字。此云悦众也。 又云。声论飜为次第。谓知事之次第者也。今禅门。令掌僧籍及表白等事。必选当材。
南海寄归传云。授事者。梵云羯磨陀那。陀那是授。羯磨是事。意道以众杂事。指授於人。旧云维那者非也。维是周语。意道纲维。那是梵音。略去羯磨陀字也。
求法高僧传云。那烂陀寺。若鸣犍稚。及监食者。名为羯磨陀那。译为授事。言维那者略也。众僧有事。集众平章(详三纲处)。
行事钞集僧通局篇云。维那声论翻为次第也。谓知事之次第。相传云悦众也。 又讣请设则篇云。十诵为知请故。须立维那。出要律仪。飜为寺护。又云悦众。本正音婆逻此云次第。
资持记云。寺护。谓监护寺事也。
备用清规云。梵语维那。唐言悦众。丛林典则。一一举行。位列东班。职居清要。送往迎来。礼须勤重。病僧将息。令得其宜。兄弟麄心。委曲调护。挂搭归堂。检示度牒。上帘收帐。闭炉打扇。当计寒暖。亡僧衣物。务要分明。念诵举经。详缓合节。(乃至)若楞严会。化香烛。或有他缘。戒腊簿。假簿。当送过客司。并请假。烦打槌回向。细大事务。列诸条章。凡僧堂关系。水头炭头供头。一一提点。便众为怀。若夫兴化会里。克宾棒下。罚钱出院。百世标准也。
敕修清规云。维那纲维众僧。曲尽调摄。堂僧挂搭。辨度牒真伪。众有争竞遗失。为辨析和会戒腊资次。床历图帐。凡僧事内外。无不掌之。举唱回向。以声音为佛事。病僧亡僧。尤当究心(云云 此说食时鸣槌法今在呗器门槌砧处)。或有他缘。或暂假出入。将戒腊簿。假簿堂司须知簿。亲送过客司。令摄之。
慈觉龟镜文云。调和众僧。故有维那。 又云。六和共聚。水乳相参。所以报维那也。 又云。修行者不安。败羣者不去。非维那所以悦众也。 上下不和。鬬诤坚固。非所以报维那也。
菩萨处胎经云。迦叶语优波离。卿为维那。唱阿难下。即受教唱下。阿难。卿是佛侍者。今有大过於我等所。卿自知不也。阿难白迦叶言。不审有何过。迦叶言。佛所说经。若有得道罗汉。六通清彻者。修四神足。多修多行。能住寿一劫有余。卿何故默然。而不报佛。时阿那律。将阿难出在外。联灯会要。太行山禅房克宾禅师章云。兴化一日谓师云。儞不久为唱道之师。师云。不入这保社。化云。儞会了不入。不会不入。师云。总不恁麽。化便打。复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饡饭一堂。至明日斋时。化白槌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即便出院。
广灯录守廓上座章云。师行脚。到襄州华严和尚会下。华严一日上堂云。今日赐卿无畏。若是临济德山高亭大愚鸟窠船子儿孙。不用如何若何。直须单刀直入。华严与汝证据。师出礼拜。起便喝。严亦喝师又喝。严亦喝。师便礼拜起云。大众看。者瞎汉。一场败阙。便喝。拍手归众。严下座归方丈。风穴时为维那。上去问讯。严云。维那儞来也。叵耐守廓。适来把老僧。细揑一上。待集众打一顿。趁出。穴云。趁他迟也。况和尚言过。他是临济下儿孙。本分恁麽。严方息怒。风穴下来。言前事举似师。师云。维那着什麽来由。劝者汉。我未问前。早要棒吃得我话行。如今不打我。榻却我话也。遂与风穴同过夏。各话南北家风。递相举论。
松源岳禅师录普说云。应庵师祖。依圆悟教。特去宣州彰教。参隆和尚。门庭孤峻。直是不容凑泊未经数时。迁虎丘。亦参随去。续请充维那。一日室中。举五祖牵牛过窻话。拟只对次。被他劈胸一拳。自此打断命根。是时隆和尚。欲命首众。会中有圆悟耆旧云。华维那嫰在。师祖闻得。遂书偈於壁间云。江上青山殊未老。屋头春色放教迟。人言洞裹桃花嫰。未必人间有此枝。不辞便行。
●纲维
忠曰。维那亦云。纲维。纲纪维持堂中事也(详维那处)。
敕修清规圣节经单式云。纲维臣僧某(详文疏门经单处)。
小补韵会云。大曰纲。小曰纪。总之为纲。周之为纪。 篇海类编云。维持也。一曰纲也。
●堂司
忠曰。维那掌僧堂事。其所居言堂司。又呼其人。为堂司(若呼居处为堂司则维那寮是也)。
敕修清规圣节差单式云。堂司某具。
僧宝传云峯悦禅师传云。悦至筠州大愚(守芝)芝陞座曰。大家相聚吃茎齑。若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後生趁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饭去。我忍饥不暇。暇为汝说法乎。悦不敢违。即请行。及还自冯川。芝移住西山翠岩。悦又往从之。夜诣丈室。芝曰又欲求佛心法。乎。汝不念。乍住屋壁疎漏。又寒雪。我日夜望汝来。为众营炭。我忍寒不能。能为汝说法乎。悦又不敢违。入城营炭还时维那缺。悦夜造丈室。芝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一职。今以烦汝。悦不得语而出。明日鸣楗椎坚请。悦有难色。拜起欲弃去。业已勤劳久。因中止。然恨芝不去心。地坐後架。架下束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梨上寝堂。芝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悦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
●楞严头
敕修清规楞严会云。维那先期。择有音声者。为楞严头。 又云。维那。白佛宣疏毕。楞严头。喝楞严众和毕。仍作梵音。唱念经首序引毕。方举咒。咒毕喝摩诃。众和毕。维那回向。 又云。每日集众。讽咒毕。楞严头。举普回向偈。大众同声念。 又云至七月十三日。满散。礼同。但楞严头。唱念咒尾之末章。维那回向而散。
有众寮楞严头。与佛殿楞严头。别也。
敕修清规。众寮结解特为众汤云。设照牌。特为寮主。副寮。楞严头。行瓶盏人。
解者曰。此是众寮楞严头也。非佛殿楞严头。
卧云日件录云。宝寿祖师月舟(名周勳)。少年在天龙为楞严头。梦窻自教授佛母。 又云。东福楞严头普庆字廸元。与绝海联句。破题曰。凉雨城南寺。绝海续曰。清标天上仙。
义堂日工集云。府君(义满)见楞严头喝食。唱佛母曰。彼少年者。俊快如斯。可爱也。曰禅家雏道者。虽七八岁。亦犹於大众前。作法事。他时荷大法。住持巨刹威仪可观。葢自少年薰陶而然。
空华集云。鹿峰宗辅道者。年十三。适值解制选於众。为楞严头。已能唱念。其声和雅。听者咸悦之。今归武陵梵音禅院。欲省今师大全记史。其志可嘉。故以偈为饯云耳。偈曰。正宗辅教岂无人。年少头陀已出尘。见说楞严胜会日。迦陵落落梵音新。
水拙文集与东江书云。侧闻令弟仁叔(梦窓之孙)。今夏钧选楞严首唱乃祖七朝帝师(梦窓)。曾任此职。此职增重。尊丈前程可知。
●小维那
相国寺兴彦龙半陶槀云。秀峯佳丈。今兹结制。膺小维那显职。仆闻。吾山盛时。於童发队。设楞严首唱得其选者。荣莫大焉。中兴以还。斯举实为阙典。嘑今之有小维那。葢古之楞严头也。以此接彼。可谓华矣。
●般若头
禅苑清规云。如请街坊化主。庄主。炭头。酱头。粥头街坊。般若头。华严头。浴主。水头。园头。磨头。灯头。之类。应系助益常住。头首须当及时。禀住持人。请之不可怠慢迟延(又见粥街坊处)。
●华严头
见般若头。及粥街坊处。
●经头
见粥街坊处。
●弥陀头
见粥街坊处。
●导师
忠曰。观音忏法式。有导师。香华。自归。三职其导师。谓表白者。
僧史略云。导师之名。而含二义。若法华经中商人白导师言。此即引路指迷也。若唱导之师。此即表白也。故宋衡阳王。镇江陵因斋会无有导师。请昙光为导。及明帝设会。见光唱导称善。敕赐三衣瓶鉢焉。
法华经涌出品云。是四菩萨。於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
补注云。启发法门。名之为唱。引接物机。名之为导。
又禅史称唱导之师者。谓唱教法导引有情之义。今援一二。
广灯录百丈海禅师章云。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
传灯录兴化奖禅师章云。师谓克宾维那曰。汝不久当为唱道之师(详维那处)。
●香华
见导师处。
●自归
见导师处。
●钟头
禅苑清规钟头云。付法传说。罽宾吒王死。作千头鱼。常为剑轮斫首。痛不可言。每闻钟声。则剑轮不下。晨昏扣钟。无非佛事。高僧传。释智兴。如法鸣钟。声震地府。受苦者皆解脱。
校定清规念诵云。报钟头候鸣大钟。
又劝化铸钟者。曰钟头。 应庵华禅师录。示圆钟头法语云。归宗年来寂寞太甚也。思得六十棒吃。谁为下手。忽然圆上座出来道法圆下手。秖向伊道。待儞铸钟了。则分付拄杖子。
●净头
厕本不净之处。故掌之者。可令极净洁故以净命名。
禅苑清规云。净头之职。五更上灯。日出收茆筹。净布浸之。次刷洗筹槽。并叠扫地。添换茆筹净巾。并灰土皂角。打当水廨。斋後洗濯筹布。晚後烧汤上油。常令汤水相续。无使大众动念。净头者。行人之所甚难。当人之所甚恶。可谓无罪不灭。无病不愈。无福不生。同袍拱手上厕。宁无惭愧之心。
备用清规云。净头之职。果自因生。每朝扫地。装香及时。剔灯点烛。换筹洗厕。出桶拖鞋。手巾乾净。汤水宽容。澡豆频添。灰土常满。或时狼藉打并。宜勤讨柴洗筹。俯恤人力。触边明净。道业圆成。雪窦在灵隐。牧庵妙喜。宝峰会中。皆服勤斯务矣。
敕修清规云。净头。扫地装香。换筹洗厕。烧汤添水须是及时。稍有狼藉随即净治。手巾净桶。点检添换。凡供此职皆是自发道心。将交替时。堂司预出小榜云(下次净头缺人如有结缘请留芳字)。愿结缘者。收榜白堂司。然後覆住持请充之。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 又云。酌水运筹。知惭识愧。所以报净头也。 又云。懒惰并除。诸缘不具。非净头所以事众也。 又云。涕唾墙壁。狼藉东司。非所以报净头也。
大慧年谱云。师二十四岁(在宝峰)。居侍者寮。一日侍次。湛堂视师指爪云。想东司头筹子。不是汝洗师即承训。交代黄龙忠道者。作净头。九个月。按普说。某自闻湛堂和尚此说。终身不养爪甲。才长一菽不剪。湛堂和尚。便於手指上出现。此乃诚服其训导也(又见殿堂门净头寮处)。
云卧纪谈云。佛心禅师才公。趋西禅海印隆禅师法席。于时西禅众。逾万指。才发心领净头职。一夕汛扫次。隆适夜参。至则遇结座。掷拄杖云。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才豁然有省。
真净文禅师录云。净头端上人。求洗涤之说。因而成偈云。段食共滋养。皆名有漏身。焉知大小事。不昧往来人。历历随闻见。惺惺应屈伸。变通元自在。鉴照本天真。由逐江湖客。耻为尧舜臣。所依投旅舍。妄计困风尘。病故嫌王膳。饥仍预国民。既能分皁白。须解别疎亲。朽宅蚖虵会。浮泡屎尿陈。何妨观秽恶却要灭贪瞋。除垢超凡果。谈空入圣因。迦文教虽旧。释子道应新。革屣排朱户。禅衣挂缘筠。摄心彰戒定。弹指觉坑神。吐唾防涂壁。抛筹怕动隣。为僧当异俗。学佛便行仁。伏忍冤憎尽。兴悲鸟兽驯。汲汤宜让伴。盥手忌淋垠。受用生惭愧。供承识苦辛。堦甎同镜面。瓦宇若鱼鳞。狼藉欣欢少。光明赞叹频。桶盆还次第。灰土最精淳。塞鼻奢红枣。迎宾炽绦唇。去骄终远害。习慢必遭迍。匾器易盈满。旷怀忘贱贫。沙门修慧命。菩萨振慈纶。总具如莲性。谁偏可意珍。莫迷臭皮袋。苦海枉沈沦。
竺仙仙禅师。南禅录。重阳谢志首座为净头上堂云。尽十方虚空。是个厕坑孔。三世诸佛。诸代祖师。头出头没。尽十方大地。是个垃[土*(天/韭)]堆。三世诸佛。诸代祖师。十字纵横。坐断去来今。不落第二见。超出法报化。分开三八九。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乾屎橛。南禅则不然。如何是佛。不昧主人翁。不昧主人翁。眉间剑化龙。笑他陶靖节。醉倒菊华丛。
又竺仙净智录普说云。山僧少年时。每见人诵祖英集。自亦观其语句。雄伟超拔。亦慕敬之。乃想其人物。必英姿气槩。方颐大耳。巍巍不可近者。及游雪窦。观众寮前石碑。所镌顶相。大不相似。心中想者。如绝无福之人。而有大福。(乃至)儞道其大福。从何而来。他昔在灵隐做净头。今灵隐净头寮。名曰雪隐。即今圆觉净头寮二草字。即是不知何人好事者模来。他做净头时。将众人用过筹子虽把水浸渍洗涤。其上有乾涂之物不去者。躳以指甲剔洗。又恐不光滑。或少伤儞所用处身体。乃於自面上荡试之。如此。若看其顶相。竆寒寂寞。而其语言道德。如此之行。人之敬慕。
月江印禅师录。赠省净头偈云。拟续当年雪隐弦。行菩萨行更加鞭蓦然自屎不觉臭。插翅蒲鞋飞上天。
义堂空华集。贺净头颂轴序云。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卑而不可踰。又曰。地中有山谦。君子卑以自牧。牧者养也。夫山之为体也。宜峻拔乎天上。而反居地中。然而人莫敢踰越其巅者。犹君子抱才德者。宜居崇班。而反隐乎下位。以自养。然而以居人之所恶故。莫或争之。其道自亨。而有终也。宜矣。古之宗门祖师。发心入道。必先历试诸难而役于杂务职职之最卑。而人所甚恶。莫过乎持净。然若雪窦明觉居众。司此职于灵隐。至今有雪隐之美称。大慧师以承湛翁之训。洗筹於宝峰。几一朞。有终身不养爪甲之誓。是岂非卑以自牧也欤。惟二老也。出乎云门临济之後。回狂澜於既倒。支大厦於将颠之际。可谓君子有终矣。而後学者。抑止不啻如泰山北斗之尊。不亦卑而不可踰之谓乎。今也不然。初机後辈。乍入吾门。则辄欲身心以逸豫。衣食以丰美。名位以崇重。屋庐以安便。由是杂务剧职。每乏其人。寔主法者。所忧也。我不闻大禅师。主瑞鹿。明年丙午春。适净头缺人。前主正传明岩师之徒。有阮其名者。被褐怀玉。匿乎缁伍之间。有年於此矣。及兹慨然而起。请就厥职。凡东司器皿。什物之类。莫不修整焉。牏之污者刷而涤之。屐之缺者。缀而补之。桶盆脱者。椸巾弊者。或篐而束之。或换而新之。至若扫地装香之勤。烧汤汲水之劳。莫不竭力焉。见者咸悦服矣。於是禅师特唱四句伽陁。以赞厥美。且告于乃师。洎山中耆英硕衲。赓歌以助成之。轴成命予。文以冠于首。惟历应间。朝廷有旨。革故龟山行宫。鼎建一大禅刹。赐天龙资圣之额。仍命先师。为开山祖。然以寺本备十方之居故。先师不允徒弟者挂搭。小子方十七岁。投师易服。恳乞隶名。师悯予诚心。乃允予既而发心持净。期一周。而职未满。俾迁于侍司。而後出入丛林。每欲终其职。而未遂矣。嗟今老且病矣。窃感诸阮公。克继雪窦大慧之踵。合乎君子有终之道。而有愧于内。故不辞。书以告来者庶乎哉。
●持净
忠曰。净头又名持净。
虚堂愚禅师录普说云。如玄沙和尚。精持头陀苦行。日间开畲种粟。引水灌蔬。夜间勤於香灯。持净扫地。
断桥伦禅师录行状云。佛监奉诏登径山。因再参焉。命掌法藏。既复自惟曰。宴安鸠毒。苟劳身利众。何为不勉。持净一年。拂垢涤秽。皆躳为之。佛监亟称於众。遂延为第二座。
清拙澄禅师。住建长时。请持净偈云。妙喜宝峯持净日。隐之灵隐结缘时。芳尘郁郁今如昔。直下承当者是谁。
月江印禅师录。振寮元持净。求警策。偈云。执持粪器着弊垢衣。入净入秽。入水入泥。日用常行三昧。发挥古德风规。赵州东司头不说佛法。狼藉不少。湛堂指甲上放光动地。诚不自欺。生苕帚。破粪箕。得便宜是落便宜。这般标致谁相似。灵鹫山中有隐之。
杂毒海实虚闇侍者。持净颂云。银甲纤纤剪断时。黄金殿上掘东司。一筹不获翻身去。秃箒拈来好畵眉。
虎关济北集持净歌略云。汉也少年誓持净。胸怀不干高下职土灰堆器似丘陵。波浪鼓槽如溟渤。卢公何处惹尘埃。神秀时时勤拂拭。夜灯焰长常耿晖。晨香烟细恒馥郁。谁言此所幽阴地。何知变作光明国。谁言此所臭秽地。何知熏作芝兰室。三回引出赤钧天。一推推倒悟瓦塔。应识寺圊真法场。不与俗间溷厕匹。鶖子婆罗潜坚信。赵州文远工鬬劣。巍峩乳峯百世师。突兀凌霄万人杰。道价盛起洞明争。赞叹不及衡梅谪。二老在众共於斯。奚翁宝峰李灵岳。想汝要透祖师机。岂必敢学淮南迹(奚翁。大慧奚氏。李。雪窦显李氏。灵岳灵隐也)。
义堂日工集云。康永元年壬午。十八岁复参梦窓。挂名天龙。发心持净者一年。国师一日。闚见余躳自洗涤厕牏。用爪甲。清除秽污。感其精勤。乃命侍于汤药。而职未满。俾迁于侍司。
●延寿堂主
或畧称堂主(又见殿堂门。延寿堂处)。
禅苑清规。延寿堂主云。堂主须请宽心耐事。道念周旋。安养病僧。善知因果之人。堂中所用。柴炭米麪。油盐酱菜。茶汤药饵。姜枣乌梅。什物家事。皆系堂主缘化。如其无力。唯米麪油炭。就常住打给。如病僧入堂将息。令行者打叠床位。如法安排。煎煑汤药。供过粥饭。逐时问讯。务令适意。如病人苦恼。多生瞋怒。粥饭汤药。动不如意。及呻吟叫唤。屎尿狼藉。并须悯念看承。不得心生厌贱。如欲沽酒下药。及以浸药为名。食啖鱼肉葱薤。贵图补益。是时堂主。当以禁戒因果。善言开谕。令(丙)坚正念。勿纵邪心(甲)。严戒供过行者。剪剃针线之人。不得潜隐藏带酒肉入堂(合药如须用酒。当令院外浸渍及以酒糊为丸。煎药用葱。及合药肝肾鱼肉。尚犹不可。何况恣心食啖也)。病僧若可担擎及稍进粥饭。劝令持斋。不宜轻毁禁戒。堂中锅釜。不得令人练帛。有妨病僧使用。非系堂中将息之人。不得延容粥饭(有处病僧在堂。并上文历以凭库司打给。并请斋嚫)。病僧如稍困重。报堂司抄剳。迁重病阁(若非道眼精明并劝令专念阿弥陀佛祈生净土若劝率同袍打磬念之。极妙)。八福田中。看病最为第一(佛法僧。父母。师长。贫穷。桥梁。义井。疾病。乃八福田也)。况出家之人。云游萍寄。一有疾病。谁为哀怜。唯藉同袍慈悲安养。诚为重任。岂可轻心(延容。作延客)。
备用清规云。延寿堂主。奉养病僧。常备姜枣。油烛五味。以时管遇。病者呻吟。当生愍念。病稍轻安。勿纵补益。恣噉无厌。久占房榻。病是众生良药。当改过日新。孤灯独照时。正好着力。
敕修清规云。延寿堂主看视病僧。汤药油烛。炭火粥食。五味常备供须。公界倘缺。若自己丰裕。结缘应付。或劝化施主。措辨。床席衣被。狼藉秽污。为其洗浣。母生憎嫌。八福田中。直病为第一也。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 又云。宁心病苦。粥药随宜。所以报堂主也。 又云。不闲供侍。恼乱病人。非堂主所以恤众也。 又云。多瞋少喜。不顺病缘。非所以报堂主也。
已下畧录事缘。
禅林宝训云。高庵住云居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出诸己朝夕问候。以至躳自煎煑。不尝不与食。或遇天气稍寒。拊其背曰。衣不单乎。或值时暑。察其色曰。莫太热乎。不幸不救。不问彼之有无。常住尽礼津送。知事或他辞。高庵叱之曰。昔百丈为老病者。立常住。尔不病不死也。四方识者。高其为人。及退云居过天台。衲子相从者。仅五十辈。间有不能往者。泣涕而别。葢其德感人如此。
春渚纪闻云。钱塘净慈寺古道者。主供侍病僧寮。一日病僧有告之。曰我病少愈。念少凫血为味。汝能为我密致之。幸甚。至暮夜袖血饷。僧食之美甚。一二日复多以金付之。再有所须同寮僧雏。窥道者於隙处。披其胸取漆盂。以利刃刺心血。覆盂其上。解衣带缠遶。久之开视盂中。血凝矣。即以葱醯。依前法制之。以进病僧。僧雏大骇。出以所见。语其徒。且告病僧。皆大惊异。
又见殿堂门延寿堂处。
●涅盘头
忠曰。葢掌涅盘堂事者。涅盘堂即延寿堂也。
云门偃禅师录云。师问僧。儞作什麽。僧云。涅盘头。师云。还有不病者麽。僧云。不会。师云。恁麽不会。不恁麽不会。僧无语。师云。汝问我。僧便问。作麽生是不病者。师指傍僧。
●本师
受业之师也(受业师见称呼门)。
敕修清规。沙弥得度云。引请领沙弥。至本师前。胡跪合掌。本师执刀云。最後一结。谓之周罗唯师一人。乃能断之。我今为汝除去。汝今许否。答云可尔。
●戒师
为沙弥。授戒品者。
敕修清规沙弥得度云。戒师用净瓶灌顶。以指滴水於顶上。执刀剃头。(乃至)秉炉请三宝受戒。
●作梵闍梨
忠曰。沙弥得度时。作梵呗者。葢声明。止息喧乱。然後方行事。
敕修清规沙弥得度云。作梵闍梨。鸣大磬。作梵云。神仙五通人(云云)。又作云何梵(云云)。场歇。又鸣磬作处世界梵。
梵梵呗也。释氏要览云。梵音。梵云呗匿。华言止断也。由是外事。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长阿含经云。其梵声有五种(详讽唱门声明处)
闍梨南海寄归传云。阿遮利耶。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先云。阿闍梨讹也。
●引请闍梨
忠曰。得度沙弥。未谙进退。故此闍梨。引导之指挥。行礼。而请戒师受戒焉。
敕修清规。沙弥得度云。引请闍梨。至戒师前。大展三拜。(乃至)引请收坐具。起鸣手磬。引剃头人。入堂圣僧前三拜。次戒师前三拜了。就跪(云云)。(乃至)引请秉炉。教沙弥云。请师言句。汝合自陈。汝若不能。随我声道。凡称某甲处。当称自己名(详如彼)。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云。先请和尚。应具仪教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请大德为和尚(云云)。 资持记云。教云者。准须旁人教示。今时所谓引请人也。
●专使
忠曰。专为某事发使。非托便。故曰专使。或又用鲁论文字。
论语云。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朱熹曰。专独也。
敕修清规。请新住持。发专使云。库司会两序勤旧茶。议发专使。修书制疏茶汤榜(云云)所请专使。或上首知事。或勤旧。或西堂首座。或以次头首。充之。若非知事充专使。亦须以下知事一人同去。掌财议事。
备用清规。住持涅盘。下遗书云。须择能事人。充专使。如大慧见无尽。丛林未致寂寥。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主丧请侍者办事人。充专使。分路驰送诸山法眷。檀越官员遗书。唯尊宿相见下语。须择能事人。充专使。
临济玄禅师录云。师为黄檗驰书去沩山。时仰山作知客。接得书便问。这个是黄檗底。那个是专使底。师便掌。
●带行侍者
忠曰。宾客。自带从之人也。
经国大典注解云。带行率行也。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吃茶罢。侍者方插香礼拜。带行侍者。行者。人仆。轿从。参拜。 又尊宿迁化。对灵小参云。丧司维那。同小师。怀香诣客位。拜请主丧人。大夜对灵小参。(乃至)主丧人。用带行侍者烧香。无则圣僧侍者代之。
●带行小师
敕修清规入院。受两序勤旧煎点云。住持寝堂中位。两序勤旧位。如常坐侍者带行小师。问讯住持毕。两序勤旧末坐。
●带行知事
敕修清规。受嗣法人煎点云。若法嗣到寺煎点。令带行知事。到库司。会计营办合用钱物。送纳。
●带行僧行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请丧司职事云。主丧人须存公正。不可徇私。带行僧行。不得干预执役。
●沙弥
飜译名义集云。音义云。沙弥二字。古讹略也。唐三藏云室利摩拏路迦。此翻勤策男。寄归传云。授十戒已。名室罗末尼。译为求寂。最下。七岁至年十三者。皆名駈乌沙弥。若年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若年二十已上。皆号名字沙弥。
法苑珠林云。沙弥者。耶舍传云。隋云劳之小者。以修道为劳也。又翻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万物也。又创佛法。俗情犹存。须息恶行慈也。
十诵律云。沙弥法者。沙弥不应轻慢和尚。有所作事。皆应白和尚。行时当随从和尚後。常供给一切所须。随顺和尚意。不得有违逆。若所作。不白和尚。不得作。除礼佛法僧。用齿木。大小便。沙弥住和尚边。知不能增长善法。应白和尚。持我付嘱某甲比丘。和尚应筹量。是比丘教化法何似。弟子众复何如。若知是比丘。具足善法。当付嘱。若知不具足。当更付嘱余比丘。若和尚不好。应舍去。应令取草树叶。取果齿木。除僧坊中草。扫洒。授饮食汤药。是名沙弥法。
人天宝监云。慈航朴禅师。凡童行剃染。令入沙弥寮习登坛受戒仪轨。及诵遗教经。方令受具戒。受具毕。入新戒寮。受持三衣一鉢。夜则展坐具。披五条而睡。复请一精诵戒经者。与之教授。诵至通利。方许参堂。越二三夏。山门方督掌务。愿游方者。师必欣然。动于眉睫。赠道具促其行。
赵州谂禅师录云。师初随本师行脚。到南泉。南泉问。儞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对云。有主沙弥。泉云。那个是儞主。师云。孟春犹寒。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
传灯录。药山高沙弥(嗣药山俨)章云。高沙弥。药山住庵。初参药山。药山问师。什麽处来。师曰南岳来(云云)。山便召维那云。这跛脚沙弥。不任僧务。安排向後庵着。
●驱乌沙弥
四分律云。阿难有檀越。家死尽。唯有一小儿。将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佛知而故问。此何等小儿。阿难具白因缘。世尊言。何不度令出家。答言世尊有制。不得度年减十二者。是以不度。佛问阿难。此小儿。能驱乌。能持戒。能一食不。若能如是者。听令出家。阿难言。此儿能驱乌。能持戒。能一食。佛告阿难。若此小儿。尽能尔者。听度令出家(畧钞)。
十诵律。作阿难亲里二小儿。又作能驱僧食上乌未。
五分律作二小儿。大者八岁。小者七岁。恒教驱食上乌。如上座所得食分。驱乌小儿。亦应等与。
僧只律云。沙弥有三品。一者。从七岁至十三。名为驱乌沙弥。二者。从十四至十九。是名应法沙弥。三者。从二十上至七十。是名名字沙弥。
●沙喝
忠曰。日本禅林。剃度为沙弥。而着喝食之服者。称为沙喝(喝食义见下)。
瑞龙山南禅寺方丈有牌。开山大明国师时物也。题曰。阖山清众七百员。沙喝百三十人(止此)。此方沙喝之称亦旧矣(或谓沙弥喝食畧言)。
日工集云。南禅。佛生之辰。纪纲预命沙喝。装花亭。沙喝行力。走山野。采众色草花(详花亭处 观之非沙弥喝食畧言)。
●童行
忠曰。童行投佛寺求僧。未得度者。即少年行者也。释氏要览云。智度论云。梵语。鸠摩罗伽。秦言童子。寄归传云。白衣诣苾蒭所专诵佛典。求落发。号童子。西天出家国无制止。但投师允可。即和僧剃发。即无童子行者之属。今经中呼文殊善财宝积月光等诸大菩萨。为童子者。即非稚齿。如智论云。如文殊师利。十力。四无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鸠摩罗伽地。又云。若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菩提。是名童子。今就此方释之。释名曰。儿年十五曰童。童独也。自七岁止十五。皆称童子。谓太和未散故。南海寄归传云。凡诸白衣。诣苾蒭所。若专诵佛典。情希落发。毕愿缁衣。号为童子。或求外典。无心出离。名曰学生。
童行训诲法。详埀说门。训童行处。
六学僧传晋昙徽传云。徽年十二。师事安公。为童子。精神大於其身。安使受诗礼。又四年乃落发。
普灯录。天衣怀禅师章云。长游京师。依景德寺。为童行。天圣中。试经得度。
●道者
忠曰。童行又称道者。义堂曰。禅家雏道者。虽七八岁。亦犹於大众前作法事。又曰鹿峯宗辅道者。年十三。选於众。为楞严头。共详楞严头处。
僧宝传。天台韶国师传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後唐同光中。谒舒州投子庵主。不契。造龙牙遁禅师。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遁曰。合如是。韶惘然。固要为说。遁曰。道者汝向後自会去。
释氏要览云。智度论云。得道者名为道人。余出家者。未得道者。亦名道人。 注道者亦同此说。旧说曰。渡唐人说。中华丛林。称僧道者。其得度牒。披剃。此谓僧。未得度牒。有发而与僧同诵经者。此谓道。即行者也。
忠曰。敕修清规圣节云。僧道。岁一供帐(止此)。是即僧及道士也。然解者。谓道是行者。非道士。辄引渡唐人说非也。余左觹中辨。
●童侍
即童行也。
宋高僧传。贯休传。云。贯休七岁。父母雅爱之。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耳所蹔闻。不忘於心。
●僧童
即童行也。
劝善书云。宋师賛雍州人。为僧童。年十四。念佛不绝。
东海一沤集。示僧童道秀颂云。蔗苗地不腴。道秀亦何如。童穉无攸往。昏蒙可击虗。今年天大旱。盈科。讵庸需。为怜山下水。竟弗知所於。而矧若尔辈。育德少居诸。吾诗有新诫。似示城南符。龙鱼各异志。争取怪豫旦。
●听叫
忠曰。侍住持左右听其叫呼。受使令者。
敕修清规亡僧板帐式云。方丈听叫。捧香合。
●行者
忠曰。禅林行者。卢能为始。尔後凡求剃度。而未得买度牒。有发而依止僧寺者。称为行者。
旧说曰。中华行者。与日本所谓行者别。日本行者。剪除须发。而行事同俗。中华则凡剃发者。唯有僧及沙弥而已。如行者则不剃落。不披帽。其发岐二。长下埀背後。又中华行者。受五戒。五戒。本在家所受。但第三为不邪婬。行者则不婬欲。以为异焉。昔六祖受衣鉢於黄梅时。亦以行者之形矣。从行者转得为僧。故有行堂之额。题选僧堂者。
又曰。行者有二种。谓方丈行者。库司行者也(详见下)。
释氏要览云。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鉢。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未见译语)。今详。若此方行者也。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行是所修二种行也。者即五蕴假者。是能修行之人也。凡十六岁已上。应呼行者。谓男生八岁毁齿。十六阳气全。以其有意乐信忍。修净梵行。故自晋时。已有此人。如东林远大师下。有辟虵行者。
宋高僧传。南华寺慧能传云。咸享中。往韶阳。遇尼无尽藏。恒读涅盘经。能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尼深叹服。号为行者。
虚堂愚和尚录。示行者智潮法语云。优婆塞者。吾佛会中。四众之一数也。精持苦行。承事佛僧。先道业。而後得度。世尊入灭。道法遐被五天竺国。佛舍僧庐。莫不有之。逮教入中国。译梵语而正唐言。名之曰行者。葢有德有行之所称也。其数既广。汉唐以来。设官置局。试经得度。至於海内奇髦俊彦。冐历寒暑。竆经讨论。以试所业。其间获中僧科者。官给黄牒剃度为僧。然後肩云顶丝。履艰涉险。不惮数千里之遥。寻师访道。究明人天性命之学。酝酿既久。文彩发露。王臣尊礼。为人天师。一言一句。光明殊胜。为後世法。此古今通论。出家儿之大体也。南渡之後。为见吾教日兴。出绫纸易楮币。庶欲得者寡。而入者稀。殊不知。物随事变。一堕利域。百计纷拏。以谋进纳之计。得之者。形服虽殊。昇沈事海。失之者。竆困相煎。老毙山泽。要如前人优游教海。披寻文义。试所得而披法服者。无复得也。
忠曰。翻优婆塞曰行者。未知何据。
忠曰。如日本今时行者。带妻啖肉。全非求僧也。然中华上古行者。有复带妻者。 传灯录池州。甘贽行者(嗣南泉)。章云。有住庵僧。缘化什物。甘曰。若道得即施。乃书心字问。是什麽字。僧云心字。又自问其妻。什麽字。妻云心字。甘云某甲山妻。亦合住庵。其僧无语。甘亦无施。
联灯会要。亡名尊宿云。昔沩山有一僧。下山。觅住处。偶宿一行者家。者问。上座何处去。云觅个住处。者书佛字问。这个是甚麽字。云佛字。者却唤妻子问。是甚麽字。妻云佛字。者云。上座与拙室。见解一般。争解住得。其僧却回沩山。
赵州谂禅师录云。有俗行者。到院烧香(云云)。
已称俗。葢亦是带妻子者。
义堂日工集云。圆觉行者。实恩至。戒其勿带刀器。谓行者是僧之基。岂可自弃哉。
●行堂
忠曰。行者居行者堂。故以居呼人。又曰行堂也(若呼居处为行堂则行者堂也。见殿堂门)。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方丈行者。六局行者之次。有行堂。 解者曰。此公界行堂也。
中峯本禅师录示行堂偈云。至道常湛然。万古绝成坏。良由妄想生。轮回三有界。
●行堂主
行者堂之主首。或单称堂主。
敕修清规。为行者普说曰。参头堂主。诣侍司。同请住持。下行堂。
●六局行者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有六局行者(旧解阙)。
品字笺云。局曹也。部分也。曲礼各司其局也。
忠曰。六局古无解。葢谓六头首欤。六头首所属行者。故云六局行者欤。且阙疑(六头首者。禅苑清规列首座。书状藏主知客。库头。浴主云已上并为六个头首)。
●执局行者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方丈执局。及参头。领众行者。人仆。轿番。以次参拜。 又开堂祝寿云。展贺毕。据座。侍者。小师。插香大展三拜。次执局行者。插香礼拜。次参头。领众行者。插香礼拜。
忠曰。方丈及六局行者。就诸职者。此谓执局也。次言参头领众行者。是无职掌者。
●参头行者
行者中。高年旧参者。首于诸行者。曰参头行者(又有四来参头见前参头处)。
敕修清规。训童行云。参头行者。令喝食行者。报各局务。行堂前。挂牌报众。
●副参行者
忠曰。副贰参头事务者(又有四来副参见前副参处)。
敕修清规。为行者普说云。参头报众。请两序立班。副参领众。门迎两序入堂。
●望参
南禅寺往昔有望参之行者。若副参阙。则此人将补之。故曰望参。犹如副寮之有望寮焉。
●堂司行者
维那为堂司。而此行者。属堂司。受其使令。故名堂司行者。
敕修清规。堂司特为新旧侍者茶汤云。维那令堂司行者。请新旧侍者。并圣僧侍者。参前就寮献汤。
●客头行者
属知客。受其使令者。
敕修清规知客云。凡官员檀越。尊宿。诸方名德之士。相过者。香茶迎待。随令行者。通报方丈。然後引上相见。 又云。或欲诣方丈库司诸寮。相访。令行者引往。
忠曰。此皆知客寮客头行者也。
●方丈行者
旧说曰。行者有两部。谓方丈行者。库司行者也。
敕修清规上堂云。方丈行者。覆住持。次覆侍者。鸣鼓。 又尊宿迁化祭次。六局行者上。有方丈行者。 又侍者进退云。与旧人交代。头首礼同。方丈行者。直厅。轿番。拜贺。
●库司行者
见方丈行者处。
禅苑清规库头云。当库行者须有心力。解计算。守己清廉。言行真的。众所推伏。方可委付。
●方丈客头行者
请客侍者。所使令者。
敕修清规。专使特为新命煎点云。两序单寮。系方丈客头。同专使行者。一一诣寮禀请。 又方丈特为新旧两序汤云。请客侍者。令客头行者。备盘袱炉烛。诣新旧前堂首座处。
●库司客头行者
都寺寮。客头行者也。
敕修清规。山门请新命斋云。库司客头。铺设僧堂内。住持位。 又库司四节特为首座大众汤云。都寺预於斋退。具汤榜。即令客头行者。备盘袱炉烛。诣前堂首座前。插香。
●库子
副寺寮行者。属副寺。造单具收支者。见副寺处(又见前地客处。及杂行门公差处)。或曰。禅苑清规所谓。当库行者。是也(见库司行者处)。
●茶头行者
茶头在四寮(库司头首单寮蒙堂。见殿堂门四寮处)。故茶头行者。亦可在四寮(又见茶头处)。
敕修清规。寮元云。每日粥罢。令茶头行者。门外候众至。鸣板三下。
●喝食行者
禅苑清规赴粥饭云。十声佛罢。良久打槌一下。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云云。斋云。三德六味。云云。饡饭云。施者受者云云)。施食讫。行者喝食入。喝食须言语分明。名目不赚。若有差误。受食之法不成。须令再喝。
永平清规赴粥饭法云。喝食行者。先入前门。向圣僧问讯讫。向住持人前。问讯住持人讫。到首座前。问讯讫。到前门内。南颊板头之畔。面向圣僧问讯讫。叉手而立喝食。
莹山清规云。闻展鉢槌。喝食童行。入堂。圣僧主人首座前问讯罢。经圣僧後。到南颊版头。问讯。待首座施食呪愿了。喝食如常。
南禅规式云。旦望喝食二人。列立僧堂门右边。同音喝食。粥则曰饮汤。次白粥。次汁菜。次再请。次泼水(或云鉢水)。次折水(折者弃义)。斋则曰。香饭。次汁菜。次再请。次请折。次泼水。次折水。次第喝之。如粥时饮汤。低声而永曳。盖表大众谨慎也。若四节。则请上座喝之。或阙其人。则新戒转上座唱之。随唱某物。参头行者。低声报铃之沙喝。粥毕。自圣僧龛右边。转左。至首座前问讯。高声唱曰。请首座大众。祝圣讽经毕。下堂。
旧说曰。喝食者。喝是唱义。当众僧斋粥时。唱喝汤香饭等名。
古说曰。喝者其音速烈者。如日本禅林。斋粥二时喝食之声。则只是唱食。而非喝食。
忠曰。或见禅机下咄喝声紧烈。作此说可笑。清规云。长声喝。缓声喝。岂怒声义耶。
旧说曰。喝食行者。属方丈(行者分二类谓方丈。及库司也)。住持上堂。立班侍者之後。 又曰。日本禅林。有发童子。称喝食者。绮罗鈆粉。恧口言饭羹。名实相失。有如此者。可笑。
古德曰。喝食者。喝大众吃饭也。 或曰。往昔东福寺。斋时喝食人。候其饭羹等尽未尽。以异名呼之(盐称柳絮之类)。供头即行益焉。今时司席人。指挥供头。故喝食名义。到有无识者。
忠曰。禅苑清规已言。喝食言语。若有差误。受食之法不成。须令再喝(止此)。依此。则喝大众吃饭之说。为当矣。但可依敕修清规喝言请大众下鉢(见受嗣法煎点处)。此语不明。实应受食不成。岂有但误唱饭羹等而受食不成之义哉。然初喝请大众下鉢。次第喝香饭羹菜等。可如南禅规条。
敕修清规训童行云。凡旦望五参上堂罢。参头行者。令喝食行者。报各局务。行堂前。挂牌报众(云云)。如住持他缘。则喝食行者。喝云。奉方丈慈旨。晚参。众云不审。次长声喝云。放参。众云。珍重。问讯退。 又亡僧板帐式云。喝食行者撮阄。 又大坐参云。若不晚参。则堂司行者。进首座前问讯云。堂头和尚。今晚放参。转圣僧後右出。令喝食行者。中立问讯。长声喝云放参。
忠曰。按此敕修清规数条。皆是粥饭喝食之外。有名喝食行者者明矣。然旧说曰。非有定行者。名喝食者。只临时掌此职者。为喝食行者而已(止此)。此无稽之谈。不可取也。
日本禅林。喝食权舆。有数说未知孰是。 一说。曰。始於东福圣一国师法嗣。双峯源公(东福塔头。桂昌院开祖也)。 一说曰。圣一法嗣。无外然公。称应通禅师。是为喝食之始。
忠曰。此时喝食。不拘齿老少。但掌其职而已。非如今时喝食。但少年者。何以知之。如无外。初称道空房。葢更教入禅者。其岂少年耶。
一说曰。东福开山时。有监寺勤旧。死後现形於僧堂。请圣一国师曰。我某监寺也。某平生希望秉拂分座。而事未果。遽死。今也托生山前某家。愿和尚他後。允为头首。言毕不现。国师访求山前民家。果产一男子。国师嘱曰。此是某监寺後身。善能抚育焉。稍长取之。训导。某额所埀发。剪刀断之。令掌喝食(後居实相寺)。是喝食之始。
忠曰。今时喝食。分取额上发少许。下埀额面。剪断其末。葢此故事欤。又左右发。抽取少许。下埀左右肩前。此是中华行者。岐发下埀之遗法欤。
一说曰。大觉禅师法嗣。桃溪悟公(宏智禅师)。为喝食之始。
传说曰。天龙开山时。名公钜卿之子。求僧入寺。未堪剃度受具者。皆为喝食。
忠曰。葢失喝食名实者。起於此。
僧只律众学法中。看大众食。徧不徧者。名监食人。又行益者。名行食人。
●供头行者
忠曰。粥饭时。行益饭羹茶果等者。或但称供头。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堂司行者喝云。大众送新知事。归库司。供头行者。鸣僧堂钟。住持送入。对触礼一拜。
敕修清规念诵云。住持入堂。供头鸣堂前钟七下。 又亡僧板帐式有供头。 又坐禅云。令供头僧堂内。装香点灯。
忠曰。此方供食果人名言给仕。讹矣。当称供头。按给仕(法华经安乐行品云。天诸童子。以为给仕不动经云。如亲友童子。给仕行人)。给侍(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给使(搜神记云。朱诞给使妻。有鬼病其夫疑之。为奸。赵与时宾退录云。市民间子女以备给使)。皆在人左右辨事之泛称。不可局供茶饭之事矣。葢给仕。与供头音似近。故有此转讹。
普灯录月庵果禅师章。谢供头上堂云。解猛虎颔下金铃惊群动众。取苍龙穴裹明珠。光天照地。山僧今日。到此赞叹不及。汝等诸人。合作麽生。竖起拂子曰。眨上眉毛。速须荐取。掷拂子。下座。
应庵华禅师录。示璋供头法语云。本色道流。夙有般若种智。才出头来。其气槩劲直。於最初一步。卓然超绝。与泛泛者不同。葢末上亲近真正宗匠。至於一言半句。终不妄诞。然此一段事。初非明悟知见可拟。又岂是世智辩聪。而能彷佛者哉。是故罗山云。上士脚才跨门。便知宗旨。犹怕绳牀上老汉瞌睡。更回头与一探。若是作家。暂挂瓶盂。亦恐绳床上老汉。瞌睡未醒。口里水漉漉地。不是泊船处。便去俗人家。寄宿去。看他透底人。蓦露个消息。直使天下衲僧。无丝头许凑泊。亦不令守住无凑泊蹊径。所谓驱耕夺食手段。诚间世而出。又安可与时辈和泥合水。瞎学者眼耶。
●供过行者
即是供头行者。
禅苑清规。延寿堂主云。病僧如欲沽酒下药。及以浸药为名。当以禁戒因果。善言开谕。严戒供过行者。剪剃针线之人。不得潜隐。藏带酒肉入堂(详前延寿堂主处)。
痴绝冲禅师蒋山录上堂云。举显英首座见慈明。明问云。近离甚处。英云。金銮。明云。夏在甚处。英云。金銮。明云。去夏在甚处。英云。金銮。明云。前夏在甚处。英云。金銮。明云。先前夏。在甚处。英云。和尚何不领话。明云。我也不会勘得儞。教库下供过儿子。来勘且点一椀茶。与儞湿口。
●直殿行者
守佛殿行者。
敕修清规圣节云。堂司行者。直殿行者。常加伺候。毋令怠慢。
●众寮行者
大监清规栴檀林须知云。寮行者。常常在寮。凡事听寮元。主副。号令。如新来副寮。未知。行者详细白知。每日点茶之汤。行者管。寮主提点之。
●门头行者
罗湖野录云。死心住黄龙山。揭牓于门曰。仰门头行者。宾客到来。划时报覆(详殿堂门三门处)。
●监作行者
忠曰。名义。见前监作处。葢即监作也。
敕修清规知浴云。第四通。人力入浴。监作行者。知事。居末浴。 又亡僧送亡云。库司。预分付监作行者。辨柴化亡。
●净人
旧说曰。净者。非自净之义。能代他而净他也。
忠曰。净人投寺。未得剃染。给使众僧者。
释氏要览云。毘柰耶云。由作净业。故名净人。若防护住处。名守园民。或云使人。今京寺呼家人。缘起者。十诵律云。瓶沙王。见大迦叶。自蹋泥修屋。王於後。捕得五百贼人。王问。汝能供给比丘。当赦汝命。皆愿。王遂遣往只园。充净人。谓为僧作净。免僧有过。故名净人。又梵云。吃栗多。唐言贱人(今见童行自称净人盖不知端也)。
慈觉龟镜文云。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 又云。宽而易从。简而易事。所以报净人也。 又云。禁之不止。命之不行。非净人所以顺众也。 又云。专尚威仪。宿无善教。非所以报净人也。
六学僧传。宋常觉(嗣归宗章)传云。觉游庐山。乐其间静。遂投归宗寺。出家为净人。梁乾化二年。始易形服。从剃染。
高峯妙禅师录。志藏净人煆骨语云。一大藏教。全体是火若有岭南灵骨。便好赤身担荷。虽然更入红炉重煆过。
明极俊禅师录示智有净人偈云。智妙玄机有也无。须从槽厂着工夫。一朝踏碓忘移足。肯许传衣与老卢。
●苦行
忠曰。净人亦名苦行。
传灯录。天台丰干禅师章云。师居天台山国清寺。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二人执爨。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体解。时谓风狂子。独与师相亲。
宋高僧传常觉传云。洎登弱冠。往庐山。乃礼归宗寺禅师。克苦行焉。
忠曰。六学僧传常觉传。作净人(见净人处)。
僧宝传雪窦显禅师传云。有苦行名韩大伯者。笑知客智眼未正(详前典客处)。
●五戒
五戒者。行者也。但受五戒。未剃染者。
义楚六帖云。行者五戒。律云。行者依师。先受五戒。修行之者。近事堪可承事比丘罗汉故。名为行者。五戒故。名为五戒示名。
赵州谂禅师录。十二时歌。人定亥云。刘维那赵五戒。口头说善甚奇怪。
石溪月禅师杂录。为智举五戒下火语云。天台临海举五戒。灵隐堂中几岁华。扫地添炉新活业。拾薪供水旧生涯。不忧衣鉢不入手。且喜身心已出家。举五戒。劫火洞然无退转。却来领取一袈裟。
●毛头
日本月庵光禅师录。志杲毛头请自賛云。三尺吹毛。当面提起。杲日照天。清风匝地。 又宗聑毛头请自賛云。利剑高提。杀佛杀祖。死中得活。是寻常。空手谁击涂毒皷。
忠曰。毛头未详。葢净人毛发者。净发待诏类乎(净发待诏。见灵山业识团)。
●主丧
忠曰。自代亡人。指挥後事。总主领丧事者。其职甚重。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请人主丧。须诸山名德。隣封老成。或法眷尊长。或只本寺首座。如有遗命遵行举请。 又请主丧云。主丧人至。鸣大钟集众门迎。至龛前炷香。首座大众问讯。 又云。凡主丧者。须老成名德。如圆悟为开福宁和尚主丧。接月庵果公以嗣其法。可为标格。
校定清规云。隣封当代归寂。如请主丧。一看亡者遗言。二者其徒虔请。尤宜审及。若亡者遗言。固不可辞。非其徒虔请。如得回互。最逃谤议。切不可有心希酬谢也。事稍违式。多致争讼。有玷法门。如圆悟与宁道者。主开福之丧。接月庵果一人。便是承当後事。之标格也。
东渐畧清规云。凡丧主。须老成宿德。圆悟为开福宁主丧。宏智作书。遗大慧禅师。属以後事。晦堂祖心入灭。命门人黄庭坚。主後事。岂可忽乎。
庞居士请于[田*页]为丧主。 宗镜录云。昔有庞居士。命女灵照曰。吾当先逝。汝可後来。专候日中。可蜕斯[谷-禾+卵]。灵照曰。午即午矣。有蚀阳精。居士怪之。自临窓下。其灵照忽尔廻。登父座。俄尔坐亡。居士笑云。甚为锋捷。空华落影。阳焰飜波。吾道于先。吾行于後。遂往于相公。为丧主。告于公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言讫而逝。
有缘禅师。嘱杨习主丧。 六学僧传。唐有缘传云。宣宗皇帝。尝戏书其衫背云。此童子。与朕有缘。由是名之有缘。而薙落焉。天佑丁卯岁终。时司空杨公习。方制置浙右。遗命主後事。
雪峯迁化。玄沙为丧主。 联灯会要。玄沙备禅师章云。雪峯迁化。师作丧主。三朝集众煎茶。师於灵前。拈起一只盏云。先师在日即且从。汝道如今作麽生道。若道得。即先师无过。若道不得。即过在先师。还有人道得麽。如是三问。众无对。师扑破盏子。归寺。
香林远禅师寂。宋璫主丧。 普灯录。香林远禅师章云。知府密学宋公璫。请至普安院。安下(云云)。
示众讫坐逝。府主为师作丧主。
黄龙心禅师。命山谷主丧。 雪堂拾遗录云。山谷尝问道於晦堂。晦堂入灭。山谷主後事。请胜寺长老秉炬。而火不爇山谷顾谓死心曰。老师之意无他。葢欲这风颠汉。说数句。死心曰。某拘丧制中。拒不出。山谷强之。死心执炬曰。不是殃门累及我。弥天过犯不容诛。而今两脚捎空去。不作牛兮便作驴。遂以火炬。打一圆相云。只向这里雪屈。撺下火炬。应手而爇。
大慧为宏智主丧。 人天宝监云。大慧主育王。一日执宏智手曰。吾二人偕老矣。尔唱我和。我唱尔和。一旦有先溘然者。则存者为主其事。越岁宏智告寂。大慧竟为主丧。不逾盟也(不逾盟。逾恐渝)。
丛林盛事亦云。宏智入灭。妙喜主後事。
月林观禅师灭。陈贵谦作丧主。 无门开禅师(嗣月林师观)录。告香普说云。先师圆寂後。陈提刑讳贵谦。作丧主临时令为先师挂真(详丧荐门挂真处)。
教家。善无畏化。诏李现护丧。 编年通论云。开元二十三年。三藏善无畏卒。春秋九十有九。诏鸿胪丞李现监护丧事。
儒家梁明山宾卒。昭明使王顒监护丧事(详丧荐门。举哀处)。
君实卒。诏程伊川主丧。 程子遗书云。司马温公薨。朝廷命伊川。为主丧事。子瞻周视。无阙礼。乃曰。正叔丧礼。何其熟也。
●押丧
送亡之时。镇行列之最後者为押丧人(义见丧荐门。押丧处)
敕修清规亡僧板帐式云。首座主丧。都寺押丧。
●丧司书记
凡丧事。山门公界职事外。别请丧司职事。并加丧司两字。择于公界。如公界职事。称山门书记。见职书记。山门维那。现职维那等。
敕修清规云。议请丧司职事。书记。维那。知客。侍真。侍者。
校定清规云。次商议。请诸执事人。掌财。或二人。丧司维那。书记。知客。侍者。即四人。请执事。如寻常请人礼。
●丧司维那
见丧司书记处。
●丧司知客
见丧司书记处。
●侍真侍者
即丧司侍者。侍于灵者(见丧司书记处)。
敕修清规。尊宿入塔云。山门维那。送见职侍者。侍真侍者。归众寮。
●丧司行者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如有亲书遗言。丧司行者。贴法堂中间。上手幙上。
●直灵行者
敕修清规亡僧云。直灵行者。每日上粥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