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澂

凡例

一.集量论本及释.皆陈那晚年所作。畅生平之心得。摧异论而无余.洋洋巨观.允为宗极。顾梵筴既亡.唐译随失.番藏仅存传本.亦以推崇法称.无所阐扬.圣言晦采.盖已久矣。今辑陈那量论.特表而出之。

二.集量所详.在现比二量.余相似义.附随而见。论本二百五十颂。次第六品。大都先出正宗.後申徵破.科段如别。今抄畧要。但录本宗。所破各家.举目列末。

三.番藏集量本.释.Tshad-ma kun-las btus-pa(?i hgrel-ba)均有二译。一为堪布金铠。gsel-gyigo-cha 度语信慧.dad-pa ces-rab 仝译.畧称金本。一为堪布宝持护.nor-hdsin bsrun-ba 度语师子帜.se?rgyal 仝译.畧称宝本。二者先後无考。审其文义.似金本先出.故多讹畧.宝本乃重翻订正.然以理门格量.犹不备也。今据番藏柰旦版((mdo ce 函一至一八〇页.载金本颂.释.及宝本释.))及曲尼版.((同函一至八五页.载宝本颂及释.))对勘二本.折衷文义.期得其真。

四.陈那着述.简奥难知.此徵诸奘译缘论等籍而可见者。今抄转译.更恐逆臆失真.故循文绎意.不务支蔓。颂本章句.畧存其式。意在引发研寻.示要而已。畅译全文。俟诸博学。

五.集量所宗。理门导首。奘师历学五印.习论三周.归译理门.輙遗本论.盖以此也。然不勘集量.门论幽微亦未易晓。今逐论文.编号便勘。凡本论文段.记数弧内.所对文段.记数其下。如记((二)七八)者.谓本论引文第二段.当理门第七十八段.对检「理门证文」本((七八)二)处即得。余从是例。

六.晚近治印度逻辑而称举集量者.有印度人费氏。S. C. Vidyabhusana. 其先着印度中世逻辑。The mediaeval school of Indian logic, 1909. 论及集量.列名举义.备为错乱。後重着印度逻辑全史。The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1921. 更张旧说.误解犹半。今一一附为辨正.以杜讹传。

七.是抄所据原论.承北京图书馆通融邮借柰旦版本.乃得对勘完篇.志此以表感谢。

 

集量论本科段(依宝本)

大文六品都二百五十三颂

一现量品(三段四十六颂)

一归敬缘起(一颂)

二初分申宗(十二颂)

三後分旁破(五段)

一破成难论(四颂半)二破正理(四颂半(金本缺一句))三破胜论(四颂)四破数论(八颂半)五破弥曼萨(十一颂半)

二为自比量品(二段五十二颂)

一初分申宗(二十四颂半)

二後分旁破(五段)

一破成难论(二颂半)二破正理(三颂)三破胜论(六颂半(金本缺一颂))四破数论(十颂)五破弥曼萨(五颂半(金本缺一句))

三为他比量品(二段五十四颂)

一辨能所立(二段)

一初分申宗(二颂)

二後分旁破(四颂半)

二辨因及似因(二段)

一初分申宗(二段)

一辨因(十五颂)二辨似因(十颂半(金本缺一颂))

二後分旁破(二段)

一破因异说(四段)

一破成难论(五颂半(金本缺一颂))二破正理(五颂)三破胜论(一颂半)四破数论(六颂半(金本缺一颂))

二破似因异说(三段)

一破成难论(二颂(金本缺半颂))二破正理(一颂(金本缺一句))三破胜论(半颂)

四观喻及似喻品(二段二十一颂)

一初分申宗(二段)

一辨喻(十一颂(金本多半颂))二辨似喻(二颂)

二後分旁破(三段)

一破成难论(三颂半)二破正理(三颂(金本缺一颂))三破胜论(一颂半)

五观遮诠品(二段五十五颂)

一破声量(二段)

一破弥曼萨(二十三颂(金本缺一颂半))二破胜论(三十一颂三句(金本缺一颂))

二破喻量(一句)

六观过类品(三段二十五颂)

一初分申宗(二十颂)

二後分旁破(三段)

一破成难论(一颂)二破正理(一颂)三破余宗(一颂)

三总结全论(二颂)

 

集量论释

轨范师域龙造

现量品第一

归敬为量.利诸趣. 示现.善逝.救护者. 释成量故集自论. 於此总摄诸散义。

今此论端以因果圆满赞说为量世尊.应致皈依。因谓誓愿.方便.果谓为自.为他.如次当说利乐.示现.善逝.救护.四义。敬此具德大师已.为释成量义故.从自所作正理门等一切量论总集其义成兹集量.遮止他所说量故.及说自量功德故.又此论中分别所量义者.依量而起故.及多所倒执故。/此中.

((一)七六)现及比为量.

唯说二量。/何以故.

((二)七八)二相所量故。

所量唯有自相.共相.更无其余。当知以自相为境者是现.共相为境者是比。/若以所谓无常等相取色等境.或非一时所取.此复云何。虽有其义.亦由所量相合。

合说.无余量。

谓先未设假名但取色等.境已.次由共相分别无常.如是由意结合无常色等.故非余量。

多识.亦非异。

或可难言此乃多识於彼义各别知者.亦不得成异量。/何以故.

无合故.

若以多识说为量者.此量应成不相合。

如念。

譬如念.欲等.皆依前心所分别义.不成余量。/此中.

((三)七九)现量离分别.

谓若有智无分别者.是为现量。/所谓分别复如何者。

((四)八〇)名类等相蒙。

若於胜意乐声立名差别说为善相.於诸种类声说为家牛.於诸功德声说为白物.於诸作业声说为能饮.於诸实事声说为有角.此等随一相属皆成差别。余复有以一空无异门差别一切义者。若离此等分别乃为现量。/先言五根。且依根境二法乃生诸识.由何立名从根不从境耶。

((五)八一)为不共因故. 依根说彼名。

立名不依色等境者.色等亦与他身意识等相共故。唯於不共施设假名.如说皷声及与麦芽。即眼等识依显现法.离名想心.成其现量。/若五识一向无分别者.於色等和合境.所缘云何。又诸根自相.谓各有其自境非事自相者.复云何说。

((六)八二)多义所成故. 为自相共境。

以彼多事所合故.说为各根和合共行之境.非无差异分别。/即此义云.

((七)八三)若法有多事. 非根悉分别. 各自所触证. 离名言.根境。

如是且说五根所生现量智无分别。/依余意乐复论其他。亦俱以离分别而说。

((八)八四)意缘及贪等 自证、无分别。

若意亦缘色等境时。如所受相而转。此无分别。又贪瞋痴苦乐等。不待根故。唯自证是现量。/如是。

((九)八五)又诸观行者 离教观唯义。

诸观行者离教分别观察唯义。亦是现量。/((一〇)八七)若贪等自证是现量者。岂分别识亦现量耶。实无是义。

但许自证性。 非境分别故。

彼於境义有贪爱等虽非现量。然说自证则无过失。此等亦显现故。

((一一)八八)错乱。俗有智. 比量及所生。 念。欲。似现量。 谓於阳焰等。

且错乱智者。如於阳焰等分别为水等故。是似现量。俗有者。增益余义而分别彼体故。亦似现量。比量及彼果智。皆分别先前所受故。亦非现量。/复次。

((一二)八六)有用分别故。 说量有果性。

此说量果不如外执离量有体。但智成果。即彼生时有境界相。谓具作用分别。

((一三)八六)设施为量性。 无用则不成。

如果似因而生说为取因。彼无作用不成。今此亦尔。

自证亦是果。

此中识显现二种而生。谓显现自体及境界。依此二种有所自证。即为量果。/何以故。

由彼决定义。

若识以所俱境为义时。即有与彼相类各别自证。分别欲不欲义。/若唯外义作所量时。

即彼显现境 为量。

此亦唯识自证自体。无所观待显现彼境。而为彼量。/何以故。

能量彼。

如如义相白非白等识上显现。即彼证知诸相量彼彼境。如是如是施设量与所量。以一切法无作用故。/即此义说。

所量。彼显现。 量及量果者。 彼取。自证故。 此三无有异。

所云识有二相。云何当知。

境识及识别。 以为心二相。

境者。谓色等。识者。谓显现彼。境识者。即与境相类似之识。凡识皆显现彼义及自体。不尔境体即识体者。两者应成无别。或则後时生识应不得取昔境。何以故。非彼境界故。以是凡识应具二相。

 

为自比量品第二

比二类。

为自比量及为他比量。/此中。

为自。 ((一四)九〇)三相因观义。

由下所说三相之因观所比义。是谓为自比量。/此复。

果如前。

如前现量依二种分别相以说量果。今此亦尔。/若彼二量俱有分别相者。其异云何。

彼二 境及体不似。

现比二量所缘境界各异。其相别故。自体亦异。/於此比量分别境体二事者。

非自相所显。 异取故。

现比二量如其自体。所取各异。/若现量境为声所诠而成所比。亦见比量得转现境如触由色知耶。此不得尔。现量所转者皆非比量境。何以故。

((一五)八九)彼余。

云彼余者。但以前所见色为因而比所触。是则彼色离现量相。别由所触共法以成比量。不可说为现量所作差别。故无二量一和合境。/若现量无言说者。即见等境说名见等。当复云何。此无有碍。

见等门所显。 皆非诠自相。

以见闻觉知相门而诠诸义。应知即非自相。如是眼识所见境界。亦由意识分别为青。乃立青名。/此复。

以名知异诠。 是意识二相。

眼识所受离非青等境。意识亦得而施言诠。此即意识二相。所谓非自相所显者。故义自体是现量境。意诠共相则比量境。/三相因者谓何。今文当说。

所比。彼类有。 彼无处则无。

所比(宗一)者。法所差别之有法。((一六)九一)此有法中依於共相。从现或比见有彼法。又所比同类(同品)中亦由共相或全或分见有彼法。何以不定。说唯同类有.不说同类唯有故。更求决定.说彼无处无。彼无处(异品)者。谓非所比之余.亦非所比相违。所立中有.彼类中有.彼无处无.是因三相.由以分别有因之法。/即以是故得说彼为智耶。不尔。云何。

此是成智者.

如何得成。

((一七)九二)作能知力故。

此谓三相因作能知增上力故。彼观待分别自体.说为分别之因.亦如作者无待不成。/即由所说三相因中.

各相及互二. 义准成非因。

以各自相成非因者.谓所比有中.彼同类无.彼无处有。彼同类有中.所比是无.无处是有。又无处无中.所比是无.彼类亦无。以互具二成非因者.谓所比有中.同类是无.无处是有。又所比有中.彼无处无.同类亦无。又彼同类有中。彼无处无.所比亦无。即从是等成六似因.义准可知。/如说.

声常.所作故. 碍故.非量故. 无碍故.闻故。 无常.眼见故。

此中.

或说比余法. 以因不乱故。

或有说言.以烟为因.得知与彼相应之火.非相应地.是故烟所比者唯余法火。

或说比相属. 二者并成故。

余复说言.宗中火地二者世间共知.无容比度.但二相属为烟所比。/.且难初计.

若法已成因. 因复何所比。

余法火中烟已可得.今举烟因.更复比何。

又何故不许 所比是有法。

火与彼地相应.由烟可得.火为所比.彼地何故不许如火亦为所比。/又难後计.

相属无二法。

云相属者.如云有烟处乃有火.此则可尔.无有与火或烟二法为相系者。

复应成六啭.

又说相属.有所属者为火.应成第六啭声.谓彼之火。/今云彼处有火是第一啭.若以为相属者.

不说.

如是未说与自相属者何.不成所比。/若复.

依义故.

谓说彼有火言以义准知相属者.前举方便亦不能比。

与因不相应。

此不能显与因相应不离故。/如烟与地非定相应而成所比.今说相属何不亦尔。安立有异故。何者.

以因法决定. 余处能显示. 有此即可知 有法成就彼。

若於余处见火与烟曾不相离.次於余境惟见烟时.亦得说彼有火.如是成就彼处与火相应。不尔.所立地烟皆各各别.如何可成。此依共相而说有烟则有火故.以是因法得於余处显示决定。非唯法为所立.亦非相属。

因所显示法. 审察复有余。

若因於法见决定者.与法相应有法亦成。/此中.

((一八)九四)一义有多法. 因非悉分别. 唯定相属者. 简别余得知。

如火有热焰等差别.非悉由烟所解.以不定故。唯就彼相属者说.即诸实德等为火所必具者。此唯由非实德等简别得成.如是不见非火一切法故.得成为火。

由德.香.好香. 彼殊胜.如次. 简别非实等. 了知优昙华。

此中由德简别非实非业.香简余德.好简余香.乃至殊胜简余非优昙华.由以各各简别能知。/不尔.

若因如所见 方成能立者. 应不知一切. 或一切皆知。

譬如於火见烟.後时欲如彼转乃得分别者.此决不成.亦如一切非火诸法後时不可得故。或火所有光焰等差别法一切能知。然今但以共相简别非火而得了别。以是当知能立门中所见相者皆非差别自相。

无有共相故. 不成所余法。 不见多依故. 无异.亦非一。

且火法外无有具彼火共相者.故不成余法。又非见依一切故.无有二性相共。但以相似而说.转一所依.亦转一切.实是多法。如是当知所比者唯有少分。

((一九)九五)由此少分理. 即彼诸多法. 亦不越所相 能分别.非余。

谓烟亦唯烟性焰性等分.不越於火定相随逐.得成分别。其实性等则非.以违越不定故。/复说颂言.

定随所相者 是因所了别. 非诸差别法. 於彼不定故。

非因相属义 悉了别所相. 亦见不定故. 唯差别能知。

 

为他比量品第三

((二〇)九三)为他比量者. 显自所观义。

如自以因知有相法.欲他亦知.说三相言.是谓为他比量。於言因中设智果名故。((二一)一)即彼能立三相随有未说.皆成缺过。/且诸因明论中於为他比说所比法为宗.其义如何。今答此问.

中说所比 谓是因境义。

外论诸分中说所比.非能立性.生犹豫故。今谓因境之义乃为所立。/此复.

((二二)二)唯所说自体. 己欲。

云自体者.是所立体.不为能立.由是遮遣似因似喻。彼虽待成.然本不欲为所立故。云己所欲者.不待自论.随有所说。/此复.

((二三)三)有法中 现.比.及所信. 共知.不相违。

於诸宗中皆欲成立法以差别有法.彼有法中即应无有余现量比量自教及共许法违遣所立.是谓不违。唯此显示所立圆满.否则相似。如说声非所闻.瓶等是常.量不能量境等.此皆违其所许.说为似宗。若本不共无有比量.而是世间共知.亦得与违。如说怀兔非月.以有体故。此皆遮遣法自相门.如是应知於法有法差别及自性亦有其例。如说一切言皆虚妄.意谓凡有言辞彼皆不实.此能诠言应在所遣.是即两者自性相违。言所诠义唯此是实.亦复不成.则为两者差别相违。/((二四)四)诸正理者说.宗因相返名曰宗违.是为宗过.如说声常.一切无常故。

若宗因相违 说宗过.非理。

此说宗与因违.又是宗过.两俱非理。/所以者何。

((二五)五)由诸不善学 以异法喻说.

且说违宗非理.以此依异喻方便理无违故。异喻能说无所立处亦复无因.即显声非一切故无无常。

((二六)六)即由合知因. 不成。

说宗过亦非理。此由合说声非一切为因.而犯不成.声即摄在一切中故.又此因是宗一分故。若声与余法合以说一切.声摄於内.非一切因不成。若除声说一切.如是非一切因同宗差别.即宗一分为因.亦是不成。如说声无常.以无常故.此是不成因过.喻复有过.不关於宗。/成质难论以此相违摄似因中.即由此相.

无相违。

彼论复说相违有二.与宗义相违及与能立边相违.此中二皆不具.故非相违因过。/说所立已.今当说因。此中.

((二七)七)有宗法是因. 又多彼相似. 以故因等义 先当广显示。

((二八)八)宗法於同品 有.无.俱.三类。 此三於异品. 有.无.俱.各三。

此中详说宗法故.先当观察。((二九)九)如彼言宗法者.於义不成。何以故.非许有法为宗故。然此无过。

((三〇)一〇)总摄为宗故. 或法.或有法. 非总.但彼分. 假说为所立。

理应总摄之义乃为所比.如前已辨。然彼总宗所摄一分.唯法或有法.亦得假说为宗.因是彼法故无失。如说布衣。/此复。

((三一)一一)因依俱许说。 若两俱.随一. 颠倒.及犹豫. 依不成.皆非。

((三二)一二)此中两俱成颠倒者.义准非因.如说声是无常.眼所见故。又有随一成颠倒者.如对声显论者说所作性。两俱或随一成犹豫者.如於烟有疑而成立火。有法不成者.如说我体周遍.随处有乐等故./又此宗法性中.

不许亦非破。

譬如两俱随一不成.或犹豫因。

((三三)一三)两俱极成者. 乃为破或立。

若非宗法.必俱许者始成能破.如说声是眼所见性。又俱许乃为能立.如说声由缘别而差异故。异此即非立破。/此云何知.

((三四)一四)复以已成说。

若已成就宗法性者乃为能立.已成就非宗法者乃为能破。/云宗法为能立性者.

((三五)一七)非有法互成. 及法.成有法. 但法成法故。

((三六)一六)此中有说由有法成有法.如以烟立火。此不应理。此中非欲分别「彼火是有.」但说「彼处如是.」若即以烟成立相应火者.应是宗义一分为因。亦非所比火中得说见烟.火已共知。应成无比量故。是故言彼处者决定说地.地即有法。此法.有法.非以德与有德方便差别.但由所立能立说故.无有过失。又非以有法成立於法.如说以火立触.例前可知。((三七)一五)又非以法成立有法.如说一最胜体是有.见与诸差别法相随故。此中亦但成立诸差别法定有一因.譬如木片等。是故唯以余法为所立。/何以故.

((三八)一八)如是成有法。

云如是者.即彼余法差别有法.而为所立。亦以是故.得成因法与所立法互不相离。复有异方便故应说.

((三九)一九)由宗因门说. 若有所不乐 由此应成故. 当知彼是难。

如说声非是常.业亦应常故.常应可得故。此是取因及宗为门立难.以有所执而另立应成故。以先有执无质碍故为常.今但由宗以说过难。/既唯宗法为因.

((四〇)二二)若说因宗随. 宗无因非有. 於此五啭喻.

((四一)二〇)如有说言.声是无常.所作非常故.常非所作故.此中虽无宗法.然有喻相故。

((四二)二三)由合而知因。

((四三)二一)如是由合而显宗法.可说声是所作.或非非所作。

((四四)二四)若由遮显说. 则当成无因. 以二喻立故。 具相亦无异。

应成非有法. 先有所许故。 如是说因宗 有过故成破。

((四五)二五)於宗法性分别是因非因.故前颂说於同品有无俱等.((四六)二六)此中以一切义为品.依所立法共相而相类相似者.是为同品。此复於所立法.

((四七)三〇)无异说即彼。 显示於余处。

((四八)三一)若如是说同品中有者.

同品应成宗.

若以无异性说同品.彼应亦为宗耶。/不说分别.则有此过。然非无异.此谓瓶等所有无常.即非所立。以是.

有异故不许。

说此同品有者应理。/次复於所不乐异品唯遮止有。故说为无。((四九)二七)且异品者。

彼余及相违 二皆非异品. 应成无有因. 以相违简别。

若同品所余为异品者.因莫不转异品.应无有因。如所作性.无常同品中有.而彼无常所余苦无我等亦有故。若与同品相违为异品者.应唯所立相简别者知其为异。如说火有煖触.由彼得知无煖冷触以为异品.其非冷煖即不可知。

((五〇)二八)故无同为性。 因相虽是一. 亦得知多义。

如是以同品无处为异品。云异品无者.即是同品无处非有之义。所作性於无常以是为因.於无我等亦然.彼等无处亦无故。/((五一)二九)所作既是无常无我等所共.将如成立瓶等为犹豫因耶。不尔。

虽共.定相随。

非诸共相皆生犹豫。如说所作是瓶.现见衣等无瓶处亦所作.此则犹豫。谓无常无我等是所作者.於彼无处曾所未见.是以具足因相有所简别得成为因。((五二)三二)/即宗法性别为三类.所谓於同品有.无.及有无俱。及字後加.遮错解故。此等各别有三.谓同品有者於异品有.无.及有无俱。如是同品无及俱中同此分别。((五三)三三)若无同品为异品者.如立无常.对不许空等法时如何说耶。此无犹豫.彼法既无.决定不转.故无有过。((五四)三四)九种宗法举例释成.如次当说。所量性故声常.所作性故无常.无常故勤发.所作故常.所闻故常.勤发故常.无常故勤发.勤发故无常.无碍故常。((五五)三五)摄此颂言。

所量.作.无常. 所作.闻.勤发. 无常.勤.非触. 此九.成常等。

((五六)三六)如是分别应说因.或相违.或不定性。

((五七)三七)此中同品有 或俱.异品无. 是因。

((五八)四〇)唯此二者是因。或同品有.异品是无。或同品俱.异品是无。此九句初後三中.取中间因。

((五九)三八)此颠倒. 相违。

((六〇)四一)如上倒说故.异品中有或俱.而同品无。此第二三中取初後因。复有能害所立余相违法.如以异分积聚性故成立为余法用.如是亦能成立积聚性余法。此成多种义故.即彼二因所摄故.不异九句。

((六一)三九)余不定。

((六二)四二)所余五者.因或相违皆不可决.说为不定.是犹豫原因之义。/((六三)四三)复於一切因等相中.

乐说一数性。

此意依类及事而言.一数者.谓若有因皆属同类中有。以是为所乐说。/何以故.

((六四)四四)两违则疑故。

若有所说因相两违而一处者.见成犹豫。如所作性及所闻性.两者依声则生疑惑是常.无常。

((六五)四五)如是二疑因. 独亦不决定。

譬如以非眼所见性及现量性.说声非实.非业.此则不定.故应乐说一性。/依此乐说一性.不将有犹豫决定俱不成者耶。无如是过。何以故.

成就二相者 相互不乐说。

此中具犹豫决定二相者.互生疑惑.不审是何.是为相违决定。/若不相违各具因相.如所作故无常.又勤发故无常.此亦得决定耶。

若不出一性. 多亦无有违。

此中成一义故.虽是多法.说为一性亦不相违。/((六六)四六)且应四类为犹豫因.同异品中俱有故.如何所闻性以不共故亦为犹豫。((六七)四七)若所立法是不共.彼所差别遍摄一切.因於彼为犹豫因.是即疑因所摄.且一边颠倒故。((六八)四八)若因一切皆共.无所简别.即於所共两俱不违.故为疑因。其依同品俱分者.简别余故.亦得为因.是谓差别。/((六九)四九)若时许有声性是常.所闻性亦得为因耶。如不能说所作等是无常因.容有此义。然两俱可得一义为相违故.是犹豫因。此唯依现及教力故思求决定。((七〇)五〇)摄上颂言.

若不共.及共. 又相违决定. 是诸一切法 於彼为疑因。

((七一)五二)观宗法审察. 与所乐颠倒. 成违害.犹豫. 此外无似因。

若害违意乐为相违因者.如积聚性因云何不成不为他用。以有为他用之因故。复云何不成相违决定。不见犹豫.非彼类故。但於为他用差别义成颠倒故.而为相违。如是意乐成立非积聚他所用.而非积聚现比不得无有其法.故无犹豫.成相违因。又如观察成违害者.倒立有法自性差别.亦说相违。如以勤发性因说声非声.及非所闻.是二皆以法所差别之有法为所立故。/次复说言.

((七二)五一)谓法及有法 自性及差别. 随一倒立故. 无害为相违。

 

观喻似喻品第四

所说三相因。 已善成宗法。 次余二种相 由喻能显示。

诸因明论中说因方便唯诠宗法。如说所作性故。知属於声。所余二相彼未详故。今以喻显。

((七三)五三)有因宗所随。 宗无因不有。 一切喻中说 同法。及余。二。

一切者。次所说。((七四)五四)且同法者。如说声无常。勤发性故。若勤发者见彼无常。犹如瓶等。又异法者。若是其常见非勤发。此中亦是由能立门说成所立。具此二喻。决定显示因宗不离。

((七五)五五)遮非又重遮。 故无相亦成。

前者同法所说遮非。後者异法重说遮彼。是故不许常法。亦得成异法喻。/((七六)五六)若第一同法说因为宗所随。第二异法何不亦说因无宗不有。乃作宗无因非有耶。以如是说能显彼因同品定有异品则无。倒说则非。如说瓶喻。因是随宗。亦得说宗是随因耶。此不得说。不遍同品因则所立不随故。/复次。

((七七)五七)合等。转非说。 应非作成常。 无常故所作。 又不遍。不乐。

若异法如同说诸非作彼是其常者。则应以非作故成不许常。若同法如异说诸无常彼是所作者。此复应以无常故成其所作。皆非所说。复於不遍法勤勇所发因中有如是过。谓电等非勤发应是常。或无常应是勤发。此皆成不乐说。/((七八)五九)为要具二喻言方为能立。或但随一。以是因故。应说二类。若不尔者。

说一。或不说。 应能成立共。 不遍.及相违。 故说喻当二。

若唯说同法者。所立无处或亦有因。则成共不定。若唯说异法者。所立同类或是无因。则成不共不定。若俱不说二者。同品或无。异类或有。则成相违。((七九)六〇)是故决定遮止相违不定。喻当说二。((八〇)六一)若此一分已成者。随说一言亦为能立。如声。分别二义故。或随一义准说二故。不必具说。/((八一)六二)又於义比量中唯见此理。因於所比决定已转。余同类中念此是有。於彼无处念此是无。由是能生决定。故说。

((八二)六三)如自所决定. 欲他决定生. 说宗法.相应. 所立.诸余离。

如是於显宗法性义中说因言.显与所比不相离性义中说喻言.即显所比义中说宗言。唯此诸分能比.更无其余.故审察等及与合结此皆遣离。/((八三)六四)是则喻言应非余分.说因义故.亦可如合畧而不说耶。((八四)六五)此亦不尔.

虽喻於因法 不当言有异. 然显未说故. 非如类.无义。

因有三相.因言唯显宗法性.显所余义更应说喻。/((八五)六六)如是难云.

成因相应义 故说二喻者. 喻应为异分.

若因言唯说宗法性者.二喻成所余义.不可为异分耶。/((八六)六七)此亦不尔.

异则同世间。

是则应如世间方便.喻言与因都无所涉。

((八七)六八)是等於喻言 唯显示同法。

世间方便唯能显示所作性等与喻同法。

((八八)六九)不说成所立.

谓能立者为因.此等方便则无其说。

此复唯相类。

此复如说.如瓶所作故无常.是喻方便通因多义故.唯说类同所立。/((八九)七二)如是以异法喻得成能立耶。异法亦非.彼亦不能显示能立因性。何以故.此复.

但为遣相类 有异法方便. 相合说异品。

若如世间方便说见常而非作.以非作及常合一处说。此虽倒遣同法.仍与因异唯有类同。即说相类.不亦可有能立用耶。不尔.

((九〇)七一)若以遮遣说. 与所立因法 或差别相似. 说喻应无穷。

((九一)七〇)如说瓶所作故无常.声亦如彼。遮遣如空.此唯类同。瓶是无常.复当说所类故.则成无穷.或声成为无喻。又如前说如瓶无常所立差别而相类者.亦应遣衣等而说所作性。又非所立一切相皆具足.惟以无常为宗故.於相类中说一切义.亦为非理。/((九二)七三)又若唯宗法性为因故喻是异分者.

因既唯宗法. 不定应成因。

此即似因亦应得成。

((九三)七四)说二喻亦过.

若谓但有同法或异可有不定.并说同异则无失者.此亦不尔.

((九四)七五)九句有二故。

九种宗法中初三後三各最後因.虽说二喻.亦是不定故。上说喻讫。

((九五)五八)因.宗.俱不成. 异品彼不遣. 倒合有二类. 无合.皆为似。

此中同法因不成者.如说声常.无质碍故.犹如极微。又所立不成者.如业。两俱不成者.如瓶。异法喻中不遣者.譬若无常.见有质碍.如业.如极微.如虚空。此中说同法喻如虚空等.对不许常法空者是有法不成.此不别说。又倒合者.同法中言若是无常见是勤发犹如瓶等.异法中言若非勤发见其是常犹如空等。两喻有不说合者.唯说因与所立俱有.或复俱无.如说勤发而无常如瓶.或常而非勤发如空。说似喻讫。/复次颂言.

无因等.及合. 颠倒等.非喻。 彼合不相属. 及不说彼故。

 

观遮诠品第五

此品大意。上文既说二量.今复遮计音声所起为余量者.首举颂云.「音声所起者.此无异比量.亦如说所作.遮诠显自义。」释云.音声於境见似相属者.乃如所作性等.简别余法以立言故.此与比量无所别异。以下反覆辨破声论胜论之说.以为声与所诠非定相属.但以遮诠表义.全同比量.无容异立也。直至卷末始设徵云.如是所余譬量等云何亦非余量。举颂答云.「由此类说余。」谓譬喻量者.如家牛以与野牛相似分别.此亦藉余得成.同於声量。又此二义自体.本由余量分别.意识以为相似.不异比量遮诠为相云云。此品文繁.无多正义.故悉从畧。

费氏着书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pp. 287-8 解此品云.但破.声量又引首半颂云.声量非比即现.皆与原文之意相悖。又引证第二品破胜论自相比量颂文二句.亦误。

 

观过类品第六

既依现比二者释量。何义复说彼缺等似量耶。

如立论诸分 以说似量者。 显不类能立。 是故说缺等。

诸有少分方便者。欲如前所说能立而以相似言成宗。今遮止彼。显与能立都不相类。故说缺等过。

若即显彼过。 说难则应理。 若作相似说。 同难。为过类。

((九七)九六)前宗若非能立。今出难言显彼缺等诸过。是则当理。((九八)九七)若本无过而说缺等者。此则有失。与难相类。名为过类。由此不能分别前宗非能立性。/此中。

((九九)一三一)至不至。三时。 不乐说为因。 「至不至。」「因言。」 此是缺因类。

如有说言。勤发性故声是无常。此因有喻。((一〇〇)一三二)即设难言。若因至彼所立而成能立者。如河至海两水无异。其因即应与宗不别。又若不尔即不相至。云成所立。知是谁因。如是不相至者。与诸由不至而非因法曾无异故。应非能立。是为「至不至相似。」又((一〇一)一三三)於三时作不爱乐言。若因在所立前。既无所立。此是谁因。若说在後。所立既成。此亦非因。若复俱时。如牛两角。因与有因者体皆不成。是为「非因相似。」((一〇二)一三四)此二皆与缺因相类。所以者何。非理遣离一切有喻因故。且此何理。唯以不至相类同法。虽成就因相。亦说彼为非因。是复何理。在所立前不得名故。疑彼非因。又彼遮遣相似故。应有自害过。如是且说言因觉能立中有似三相因缺。

((一〇三)一三五)义因似不成。

若是义因。言辞不能遮遣故。即於彼义为似不成。如前非理遣拨一切法因故。又由((一〇四)一三六)二因於所立义非因果性故。此难非理。若依道理遣拨。自成能破。

((一〇五)一五一)说常与无常 相随。成「常住。」此复似宗过。

((一〇六)一五二)如说声是无常。难云。此应常时成就无常性。诸法不舍自性故。以是说彼是常。则为「常住相似过类。」此复是似宗过。增益无常性故。於彼无常转时。本非别有无常性。即彼事体未生而生生已复灭以说无常。亦如果性等。於彼分位自性为缘而说为无常性。

((一〇七)一三七)由说前无因。 应成无所立。「无说相似。」

((一〇八)一四〇)如前说例。若难未说此无常前因非有故。即由无因应成其常。是为「无说相似。」此复。

((一〇九)一四三)因 增言辞能立。 似不成。

说者於义。已自比量决定。次复欲他如自生决定故。由是义说互不相离。若增益谓言辞成义。未说无言即不得成。如是相难。即似不成。/复次。

((一一〇)一四四)似缺。 谓说前能立。

若更增益说前即为能立。此似因缺。其能立时不说因者虽成因缺。若未说前则非能立。今难因义决定无有故。应知亦是似言缺过。

((一一一)一三八)生前非因故。 说相违不成。 「无生相似。」

((一一二)一四一)如前说例。难云。若声勤发是无常者。声未生前非勤勇所发故。应亦成常。是为「无生相似。」此复。

((一一三)一四五)二。 由增益而说。

若未生前增益能立故。此似不成。声已生者由勤勇所发故。今立彼灭亦有勤发。若由义准非勤发故增益为常。此似不定。

((一一四)一三九)由异果性分。 见彼非能立。 「果相似。」

((一一五)一四二)如说所作性故如瓶而声无常。若难。瓶是异法果性故所作无常。何预於声。是为「果相似。」

((一一六)一四六)此复 由说意成三。

若难所说瓶果性於声无有。此似不成。若难声果性於瓶等无常中无。此似相违。若难常住空等如彼亦无。是不共故。似不定因。复次。难无同法故是似喻过。何以故。唯取法共相能为比量。非由差别。不然。诸法各自决定。应无比量故。

((一一七)九八)以显示异品 为同法。立异。 「同法相似。」

((一一八)一〇五)云立异者。即是颠倒成立。此依能作因说。((一一九)一〇八)如声无常。勤发性故。异法如空。即此显示空由无触等亦得为同法故。成立其常。如是等因本以瓶为同法。今说与异品空相同。即为「同法相似。」

((一二〇)九九)余 由异法。

((一二一)一〇九)此谓显示异法而立异者。立量二喻。如前所举。而以瓶为异法。/如是等难。

((一二二)一一九)同故。 显余不成故。 俱似共不定。

若以无触性为同异法故难余不成。唯依同法。或依异法。两相似故。难者有过。立应亦然。是为似共不定。前宗非触而勤发性。非不定故。/又如是等。

((一二三)一二〇)若欲成相类。 则为似违决。

若难意谓。如汝(立)唯由同法而得成立。今我(敌)亦尔。此似相违决定。

此复无合故。 说为似喻过。

两者俱是似不定过。不能显示因与所立相随故。又不显示宗无因不有故。若难如後宗过前者亦然。此说似喻。成无合过。

复是倒合故。 喻应与宗杂。

世间论议多以喻为类同。说声如瓶。或不如空。此相合时亦得颠倒。说若无常彼是勤发。或非勤发彼则是常。复作结言。彼亦如是。或不如是。此成相似。若唯说喻。前後二宗应俱倒合故。/此复。

由因自体别。 非两俱违决。 前因方便中。 无彼不定性。

((一二四)一二八)今此同法异法相似。且随世间方便而说。其勤发因。无有不定颠倒应知。如空难言则有不定。故难不成。

((一二五)一〇〇)同法复说异。「分别相似。」

((一二六)一一〇)如前举例。以瓶同法成无常性。难云。虽有同法。然彼可烧可见性等皆异。此应唯瓶无常。声则是常。非可烧性。又耳所闻故。如是颠倒分别所立。为「分别相似。」余复有解。虽同有所作性。而以可烧不可烧等分别常无常。是为「分别相似。」

此 由不定差别。 及不共成常。 故似过。

此复以不定法及不共法成立其常。以为自宗不成。余宗亦尔。此为能破。或复能立。若言能破。是似共及不共不定。若言能立。复是似相违决定。其第二解亦似不定。若说有可烧性等为无常因。则现量性及非眼所见性。随一於实等中应为不定。如是唯勤发因不缺因相。所难不成。

((一二七)一〇二)应成 一性故。「无异。」

((一二八)一一一)以显示同法故。即谓与彼应成一体。彼者谓何。无所遮止。又相隣近故。应知是说所立。云无异者。谓成无差别。由何与彼而成无异。以无简别。当知即是此彼一切。此难。以见与瓶同法。即欲令余亦复无别。瓶所有法声上皆有。是则一切更互同法应成一体。是为「无异相似。」此难应成无异。实乃显示声瓶不类。与前分别相似非有大异。是故如彼亦似不定。非见有差别故即成异义。亦非前宗唯以同法说其无常。是故为似不定。

所立因无别。 复说似不成。

此云复者。谓说无异相似别义。((一二九)一一二)以前类同分别相似。今别解释。谓宗与因两义无异故。如前举例。难因非有。与所立义无有异故。((一三〇)一二四)此复是似不成。此於未生以前增益无所立性。谓宗与因无异。生前若无。由谁能立。((一三一)一一三)无异相似复有异释。勤勇所发如成无常。如是亦成余法故。是为无异。((一三二)一二五)此复由能立性损害所立。是似相违。此由可烧等不决定法而难违决。又复当说非以现见而能损害。/复次说言。

以法违所立。 相类作无异。 此似相违因。 无过乃成难。

((一三三)一二二)此同法相似等若是决定。则得成难。若後宗有决定同法相似等为违决者。前宗则成所说不定。以是由能破门或能立门难彼共不共相违不定能遣所立故。((一三四)一二三)又是等能破。若由现见亦能损害。如有说勤发故声无常者。相违难言彼因不定。应成声非所闻故。是但现见声为所闻性。即能损害。又复因何颠倒比度彼声是常。无所现见故。以有宗过。难前宗非所闻性则不成就。若一切决定中。现见不能损害。/又如是出难者。

能害所立故。 是不害相违。

此中所立谓法或有法.随应皆得。若成损害.即为彼相违性。

((一三五)一〇二)於宗显余因. 是「可得相似。」

((一三六)一一四)若显示别由余因得成所立.是为「可得相似。」如前成立无常.难云.所作非彼因性.於电等法亦由余现量等得成无常故。若无彼亦有此。彼非此因故。余复作异方便.谓此非无常因.以不遍故.如立草木有情.而以睡眠为因。/此复.

多所建立宗. 即与因为类。

若由余因亦成无常.此则所立决定。又纵由余得成.云何此即非因.((一三七)一二六)此於无常无处曾所不见.性决定故。曾无是理.所作法若为余果.自即非因.故彼难似不定。

设施宗中无. 由因不遍故. 似不成.非声。 为依成一切。

((一三八)一二七)若说不遍非因.以余无常法无此因故.即施设声上亦无.此似不成。若唯所立中无此因.则成能破。又声虽有其因.非如以缠藤等睡眠谓诸草木有情.而依声成.一切无常故.为难不成。

((一三九)一〇三)由余义疑难 彼因.说「犹豫。」

((一四〇)一一六)若处分别宗义因义.见因不定.说为犹豫.是名「犹豫相似过类。」如前举例。难言.勤勇所发者.现见有显有生故.此将奚属.应成犹豫.故以此因成无常者非理。/是则.

增益所立故. 似不定.

((一四一)一二八)本以勤勇无间所发成立灭坏。今者增益无常是生。由彼犹豫而为不定.如是於根水等可显境中亦得勤勇所发性故。然灭坏性实为所立.诸所显法亦复灭坏.是故此难为似不定。

((一四二)一二九)不成。

应知此由增益。若增益勤勇所发因是生作能破者.是似不成。说彼勤发可得为因.非说勤勇所生故。

((一四三)一〇四)由异品义说. 不乐.名「义准。」

((一四四)一一七)如有难言.若勤勇所发是无常者.义准则应电等诸非勤发皆常.是为「义准相似。」

((一四五)一三〇)此於余所立 不定.成似因。

若由勤勇所发以成无常.即增益非勤是常为不定难。此似不定.因於余宗常中不转.於何所立而说不定。复次.本立勤发者唯无常.今复增益唯勤发者无常.遂以电等无彼勤发亦成无常为难。实则前勤发因常品非有即是正因.此难不成。

((一四六)一四七)所许两俱处 求因.「成相似。」

((一四七)一四九)如前举例.难言.且瓶无常以何为因。(是为应成相似。)

((一四八)一四八)此如似喻过。

((一四九)一五〇)此难瓶不成无常.是无合喻过。然瓶无常本已成就.此难相似.如前果相似中所说。/是等相似者.

诸过类少分。

((一五〇)一五五)即如是等由似过难非理.所余增益损减等诸相似亦然。((一五一)一五四)又即此等.但以方便少分异故.差别无边。((一五二)一二一)此中我侪复说彼为似缺.似不成等.於能诠中施设所诠故。或复说为似缺过难。似不成过难等。如是本论中说相似名亦复不定。有处相似以女声说。与过类(女声字)相属而立名故。有处又以不男声说。与难破(不男声字)相属而立名故。如是以相似声总摄一切。谓此是诸过类中「应成相似」等。此中且以似缺过等说彼过类。

成难论中说。 颠倒。不真实。 相违。三过类。 皆不见差别。

成质难论中以颠倒不实及相违说诸过类。实无此等差别相。

正理畧复说 诸余过类相。 依广分应知。 余皆是彼分。

正理畧分中复说。依同或异立难是为过类。彼广分中。分别成多。然即因至不至及不生等。皆无彼过类相。非由同异而难故。如是诸所未说过难。应知皆由正理广分展转流漫。诸余说者所作。亦唯此等一分。如是余处说诸能立能破及彼相似等过。亦然。是等流漫及所量义应遮止者。於胜论正理及足目正理广分两者当知。其诸外道所量诸义。惟是思拟遍计。非现量境。不堪审辨。/复次说云。

外道思拟力。 相不可显示。 与自方便违。 不成所乐义。

 

附录集量所破义

集量之制也。备二大门一则显自说之特殊一则遮异宗之偏失。盖所立诸义无不深植源渊。映带时论。简持去取以致於圆满之域。故二门相成未可缺也。上出畧抄。但节取其正宗。所破各家之说犹有待列举对照焉。复次。印土各宗典籍存佚各半。颇不足供学史之研究。晚近学者涉猎佛书。得只字片语以为参证。未尝不色然喜也。顾独不知勘集量论。论中所见各家异义之多且要。而又关系学史。随有取择皆成新资。表而出之不容缓也。录所破义。

集量论所破异义得类举其名者。凡五大家。一成质难论。二正理论者。三胜论者四数论者。五弥曼萨论者。今以次列之。

 

一成质难论之说

理门论中料简自部。每曰破古因明论旧因明师。集量不见是语。惟随处先破成质难论。rtsod-pa-bsgrub-pa 盖此论者。即古因明说之集成。破论则破古说也。集量第一品释现量正义讫。举颂云。「成难非师作。无用相推许。一分余说故。以是我当辨。」释云。成质难论者非规范师世亲之作。亦无用推为师作。何以故。论义一分余处已说故。以是所释量等。我侪当畧致辨。(奈旦版原本 mdo ce 页一六上。九九下)此在当时。殆深信成质难论为世亲着作而承用其说。故陈那特揭破之使失所据也。以次引文。约十四则。

(现量品)

(一)由彼境义生识。是为现量。(奈旦版原本。页一六上。九九下)

(二)五识所缘是自相境。不施假名。(本。一七上。一〇〇下)

(为自比量品)

(三)观不相离境义所知。是为比量。(本。三四下。一一六下)

(为他比量品)

(四)说所立言为宗。此同正理。(本.四五下。一二七下)

(五)说宗亦取意许品类。(本同前)

(六)因与宗违。如说声常一切无常故。是相违似因。(本。四六下。一二九上)

(七)显示不相离法。是为因。(本.五五下。一三八上)

(八)不成。不定。及相违义。是为似因。如说眼所见故声无常。是不成。无碍故常。是不定。胜论者说根所转故无常。是与所立义相违。数论者说能生故因中有果。是与能立边相违。(本。六二下。一四六上)

(观喻似喻品)

(九)显示宗因相随。是为喻。譬说如瓶。(本。七〇下。一五四上)

(观过类品)

(一〇)诸有过难分三类说。颠倒。不实.及相违。(本。九四上。一七七上)

(一一)颠倒难者。同法。异法。分别。无异。无因。至不至.可得。犹豫。无说。果相似等。(本。九四上。一七七上下)

(一二)同法等四相似者。於决定因所成量中。以不定同法等相难。故成颠倒。(本。九四上。一七七下)

(一三)不实义难者。应成。义准相似等。(本。九五上。一七八下)

(一四)相违难者。无生。常住相似等。(本.九五下。一七八下)

上举成质难论。大体已具。寻其原典。梵藏均缺。独我国真谛旧译如实论文颇与相符。

其一。如实论旧传是世亲所作。与成质难论之传说恰合。

其二。如实论各品皆题反质难品。又与成质难题相同。

其三。如实论中精要之义为道理难。分颠倒不实相违三类。又与成质难论全合。(上列一〇至一四则)

其四。如实论说堕负义与正理派立异者。如声常一切无常故为因过。不成不定相违为似因。皆与成质难论全同。(上列六。八两则)

有此数证。成质难论与如实论之符合已无可疑。至其立名两异者。真谛译籍每喜易题。如观所缘论译作思尘本已义尽。而真谛以说唯识。复名之无相思尘。今如实论者。安知不本为反质难。而真谛益其题号为如实论反质难品乎。又长房录以次着录真谛译籍。皆有如实论一卷。反质论一卷。堕负论一卷。今但存如实论。又安知非本为反质堕负。而冒如实之名者乎。审若是。如实本为成质难论。亦未可知也。若集量引文如实犹有未见者。其籍本非全豹。固不可执以为难也。古因明说备於成难。而陈译如实存其面影。新因明说宗於集量。而奘译理门有其本源。要此始终。旁资梵藏。因明流变而後可言。盖国译佛典者。每片珍之散见。汲海藏而不穷。寻讨所资。诚足郑重无量者矣。

 

二正理论者之说

集量徵破正理之说多出於正理经。对举如次。

(现量品)

(一)根境相合生智。不设假名。无所迷乱。确实为性。是为现量。(奈旦版原本页一六上。一〇〇下。经一。一。四)

(为自比量品)

(二)比量有先行法。凡三类。一有前。二有余。三共见。(本。三五上。一一七下。经一。一。五)

(三)有前者。与前者相似。或有前者法。有余例知。或有余果为有余。共见者。以因果相随性比度境义。(本。三五上至三六上。一一七上。至一一八下)

(四)唯有前比量有三种。取三时故。(本。三六上下。一一八下)

(为他比量品)

(五)非能立者.是为所立。(本。四五上。一二七上)

(六)说所立言是为宗。(本。四五下。一二七下。经一。一。三三)

(七)宗与因违说名宗违,是为宗过。如说声常。一切无常故。(本。四六上。一二八上。经五。二。四)

(八)由与喻同法而成所立者。是为因。(本。五六下。一三九下。经一。一。三四)

(九)由同法并异法为因。而与似因有别。但同法为因者。所闻故如声性。应立声常。但异法为因者。勤发故不如瓶。应立声常。合二无过。或以能立义简别是因。(本。五八下。一四一上)

(一〇)有错乱。相违。方便相似。所立相似。及过时。为似因。(本。六四上。一四六下。经一。二。四)

(一一)有错乱者。谓不定。(本。同前。经一。二。五)

(一二)与所取宗义相违。为相违。如胜论说极微无碍故非能造者。(本。六四上。一四七上。经一。二。六)

(一三)於彼审思所由方便。为决了而说者。是为方便相似。如说我常。与身异故。(本.六四下。一四七下。经一。二七)

(一四)若与所立无异.须成立故.是为所立相似。如说声常.无有触故.如觉。(本.同前.经一.二.八)

(一五)时过方说者.是为过时。如说声无常。如瓶.不举其因.待问方说是所作故。(本.六五上下.一四八上.经一.二.九)

(观喻及似喻品)

(一六)若有譬喻与所立同法而分别彼法者.是为喻。又由此相违而彼相违.亦为喻。(本.七五下.一一五上.经一.一.三六.又三七)

(观过类品)

(一七)由同法或异法以相难者.是为过类。(本.九五下.一七九上.经.一.二.一八)

(一八)因至不至不生等皆过类流漫而说。(本同前)

上十八则.举凡正理论者释量要义殆皆引及.文句亦与现存正理经本相符。尤可注意者.则在文句之解释。盖论引破异义.必有解说之刊定.而後纵辞能针对。又此解说.必为异宗所自许.而後驳诘不唐劳。故据释文.或寻破意.以觇当时一宗异学.实为无上之资。有如通涂所说.正理经注最古最要者.唯婆蹉衍那之广释.陈那解经.即尝申破其义云。然今勘集量释文.全不类婆蹉衍那.却与遮罗迦本集等原始之说相合。举一二例.若释方便相似.以我与身异故常为喻.而以不定为破。因知方便相似云者.乃以所思为成宗方便之法.取决定而言之。如与身异故本有多义.今但决定取异无常身故常为方便而说。是则身异之言与宗中常又何所别.即有以宗一分为因之过.故为似因。正理宗立说本意如是.故陈那得据而破之曰.不定。与身异故之於我常.实非必然.矧言其以决定方便而成相似者。此解全与遮罗迦说方便相似.方便心论说类同.相合。而婆蹉衍那之释谓决定立敌异义理相等而不决者.适见其支离矣。又若解所立相似.以声无触故常为喻.而以非不成为破。绎意应云.无触者之为常.有待证成.不异所立.故是似因也。陈那则从而破之曰.非不成。盖宗中有法无此因者.是则有待证成。今此声上有非触之义.即非不成.矧言其以不成而为相似也。此又与遮罗迦等籍相合.而婆蹉解释有不备.後人臆测之谈更无足论矣。其余若是之例.犹不胜举。是则婆蹉广释最古最要之谓何.又陈那破婆蹉说之谓何.诚不能无疑也。

复次.集量第六品末谓正理经畧分(rigs-pa-phra-mo)以同异相难为过类.广分(rigs-pa-brtags-pa)则曼衍其说谓有种种相似。其间如至不至无生相似等.皆不以同异为难而成过类.实轶出所说之范围云。次後又谓一切所量当遮遣者.由胜论正理及足目正理广分二者应知。(依宝本译)此云正理畧分当於经文初卷.广分则当次卷以下。今截然分言之.且指出前後相违处.以见流漫之形迹.此实为考证经本成立之一资料。至称足目正理广分与一般正理对举.似流漫之说即自彼出者.此与义净补译理门之称足目第二理门(正理)多少相通.抑又学史上可供研究者也.

 

三胜论者之说

胜论以量释句.立义甚备.故集量徵破独多。今举其畧.

(现量品)

(一)经说唯由相合而成者为实现量。由我根及义相合而成者为彼余法。有依量而说余义。谓根与义相合为量.以是不共因故。又复有说我及意合为量.以是殊胜义故。(奈旦本.页一九上.一〇二下)

(二)说由犹豫及决了智所成者为现量及有相智(比量)但决了智以观察为先.现量唯见境.(引此以破四合之说 本.页同前)

(三)待同及异.又待实德业者.为现量。(本.页同前)

(为自比量品)

(四)比量不必为共相境.如由所触比知不可见风。此触亦不可见。(本.二九下.一一二下)

(五)说此是此果.因.相属.(?grel-ba)有一义和合.(don-gcig-la ?dul-ba)及有相违者.是等为有相者。(本.三六下.一一八下)

(六)因果比量.如正理有前有余说.(本.同前)

(七)相属二类.成就及和合.如烟於火.及角於牛。(本.同前)

(八)一义和合亦二类.果与余果.因与余因.如色与所触.又手与足.(本.三八上.一一九下)

(九)相违四类.未成已成等.如云风合於降雨等。(本.三八上.一二〇上)

(一〇)显示相与有相之相属故.又说「此是此之。」此是者.谓相.(本.三八上.一二〇上)

(一一)论中说(bstan-bcas-nas)一相属性为比量因。如说成因果相故.又如是有中非因故.以为无常及常之因。但经无明文。(本.三九上.一二〇下)

(为他比量品)

(一二)彼所成就之法为因。彼谓所立。(本.五八下.一四一下)

(一三)似因有三.不成不可说.非有.及犹豫。(本.六五下.一四八上)

(一四)不成者.似因。(无例. 本.同前)

(一五)非有犹豫者.如说有角者为马.或牛。(本.六五下.一四八下)

(观喻及似喻品)

(一六)两俱极成者为喻。(本.七三下.一五七上)

(观遮诠品)

(一七)如说首背脐手等声.皆以各自所依分别能显.此即於诸总中亦有自性差别。(本.八〇上.一六四上)

(一八)声量待习惯所熏而能解义。(本.八六下.一七〇上)

上列诸义多见於胜论经.所可注意者.则仍在文句之解释。现存经注.首推商羯罗弥息罗所着「邬波斯迦罗.」而其时代甚晚。(在十五世纪中叶)书中或依据古说.或自生曲解.虽以鉢罗沙他鉢陀「广释」(陈那後百年内之作)等旧籍相勘.犹不尽了了。故学者动致疑议.苦无定论。然从集量搜剔古义.持以铨衡.亦易决也。举一二例.如经二篇一章十五至十九经云.风虽可触而非现量.无可见徵相故.又由共见无所区别故.唯由吠陀得知.然名业者为胜异者等徵相.名业由现量而起故。「邬波斯迦罗」中释此.以首三经解风.後二经证成诸自在者。其说似不相贯.今人疑之.以为首三经外难.後二经正释。然今徵之集量.(前举第四则并释)前三经正释风为比量.後二经例释名业比最胜(gtsol-bo)等.适得其反。因知「邬波斯迦罗」之短长虽有可议.若此等处本於旧说固可信也.又如经三篇一章一五至一七经云.不极成非因.非有及犹豫亦非因.如有角故为马.又有角者为牛.此不定因之喻。「邬波斯迦罗」中引古注解.同正理经五种似因。意有附会.今人疑之.以为但有不成相违不定三义。今徵之集量.经义本说三种.(前举十三至十五则)义例了然.无待详证。因知「邬波斯迦罗」等解.若此等处意有未惬.固应有简别也。自余寻绎破意得经古解可资研究者.犹不胜举.复次.我国传胜论之学.以「十句义论」为依。十句义者.於经义有所组织变化.盖晚出之说而印土所不传者也。今人考证其书之成。当在护法以後玄奘以前。(西纪五五〇~六四〇间)其思想递嬗之径路。今得集量各说证之.乃愈显明。如集量说比量相有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五种.而於相属中摄有和合.(前举第五第七则)此异经而同论.其为论文思想之源泉无疑。又谓论云相属性为比量因.(前举第十一则)此亦十句义论释比量之要义。而在当时既有论书立此异说.实大可注意也。

 

四数论者之说

数论说量异义见於集量者.如次。

(现量品)

(一)耳等所转为现量。谓耳等五.由意增上.如次取声等五境.说为现量。(奈旦版原本.二二上.一〇五下)

(为自比量品)

(二)随由一种相属现量而成所余法.是为比量。相属有七.随应为比量因。(本.三九上.一二一上)

(三)相属有七者.谓实与有实.如烟与火。(本.三九下.一二一下)

(四)又所害与能害.如蛇与食蛇兽。(本.四〇上.一二二上)

(五)又因与有因。如自性与异分。(本。同前)

(六)又能生与所生。能显与所显等。(本.四〇下.一二二下.)

(七)比量有二。一观差别。二观共。观差别者。云此是此。观共又二。谓因与果。(本。四一下。一三二下)

(为他比量品)

(八)悟他比量以具相及遮显。分别为二。具相者。由宗等差别言辞五类。如云。自性是有。见异分中一类相属故。如檀片等。(合结畧。 本五九下。一四二下)

(九)若由能遮余宗而取自宗。依所余说。是名遮显。此又二门。一遮譬喻。二遣所乐。如遮冰解因而知有雨因。(本。六一下。一四四下)

(一〇)有时具相遮显合说。如前(八)合中为遮显云。若非依所显一性而起者。无共依处故应成异法。(本。六二下。一四五上)

上列十则。仅及三品而止。但数论晚出之说泰半具在。常徒亦谓。此宗本典七十论唯说三种比量。(见第五颂)婆伽斯波提弥息罗始用正理宗义而为解释。分具相遮显(即顺成反破方便)二者言之。此中遮显用间接推论之法。实数论宗於论议中最有效绩之贡献云。是则比量二分说属诸婆伽斯波提之依正理宗义。婆伽斯波提为九世纪人。去陈那甚晚。正理宗自乌度陀迦罗始见此说。亦复後於陈那。然今据集量观之。比量二分早已为数论所通用.故集量得专破其说.此固不俟婆氏之更张。正理後立二分.亦无寗谓为受数论之影响。此与常说适得其反.大可注意也。自余比量各义.今人言数论之籍.鲜有论及。如费氏着印度因明全史.不列数论.有引集量破数论处.亦误取弥曼萨论义.其他可知。今此戋戋.安得不郑重视之哉。

五弥曼萨论者之说

弥曼萨宗立六量.集量具引其义.如次。

(现量品)

(一)凡人诸根以与有法相合而生觉者.是为现量。(奈旦版原本.二六上.一〇九上.)

(为自比量品)

(二)现量为先而起者.是为比量。(本.四三上.一二五下)

(三)义准量.有二类.一向及非一向。一向者.比量决定.如由烧煮等所作知取瓶等。非一向者.比量不定.如以勤发故无常而知非勤发故常。(本.四三下.一二五下.一二六上)

(四)无体量者.如妇不在舍.知其在外。(本.四四上.一四六上)

(观遮诠品)

(五)声量.异於现比。(本.七三下.一五七下)

(六)一切「种」声各自为异.於决定义说差别声定相属故.如说实德业等。(本.七四上.一五七下)

(七)诸差别声同依故.相属故.决定故.说「有种类.」如说优昙华与青华。(本.七四下.一五八上)

(八)总中摄别.以差别义自体相似而摄总中.但立名各别.是为同依。(本.七七下.一六一上)

(九)诠牛马等声以起能诠意乐中有各别所诠故.以是有别。(本.八〇上.一六三下)

(一〇)譬喻量.如家牛与野牛相似而成了别。(本.八七下.一七一上)

弥曼萨宗最详声量.故观遮诠品中反覆辨论.其义甚繁。详为寻绎.有益於此宗学者当不鲜也。录所破义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