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着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疏】第三有十魔下十门。明离障行。分二。前五门.明离障成行。後五门.明离障加持。前中分三。初二门明所离障体。次一门明离障方便。後二门显见佛成行。前中初显魔体。後辨魔因。今初十魔。能障道故。一蕴魔者。身为道器。体与佛同。岂即是魔。蕴魔之名.特由取着。下九例尔。皆以下句释成魔义。是知以心分别.万法皆魔。何但此十。故举菩提法智.以胜况劣。不以心分别.一切皆佛。岂舍魔界求佛界耶。然四魔直就体明。十魔多约执取。十表无尽.故与四不同。若欲摄者。除三同外。皆烦恼摄。法即所证。智是能证。能所冥合.故名菩提。若不舍於分别菩提之见。即是魔矣。余文自显。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於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盘离欲寂静。是为魔业。於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乐学世论。巧述文辞。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於邪道。是为魔业。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增长我慢.无有恭敬。於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疏】二有十魔业者。行此十事。皆能讹善。亦招天魔。故为其业。十中。一由忘行本。令所修善。感生死果。不至菩提。故是其业。二於蔽度不平等故。於中初二蔽俱行度。後四嫌弃有蔽之人。文影畧耳。夫真道者。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嫌他不忍。忍度岂成。他皆仿此。又悲化恶故。况恶为善资。不爱其资。是大迷也。余八易知。然观此文。难免魔业。愿诸後学。审此省躬。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於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魔离业。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疏】第二舍魔业。即离障方便。对障修治。故云舍离。然此十句.敌对反前。但畧而不次耳。一反第五。二反第二。三反第七。四反第一。五反第四。六反第八。七反第三。八反第九。救护彼故。九反第十。若得佛加。弊恶息故。十反第六。同一善根。岂求恶故。然复欲显随其一善.总反前十。或以多善.共反前一。令不定执。故不次耳。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於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愿佛.出生见。业报佛.深信见。住持佛.随顺见。涅盘佛.深入见。法界佛.普至见。心佛.安住见。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本性佛.明了见。随乐佛.普受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
【疏】第三二门。显见佛成行。由障离故。果现行成。於中先见佛。後成行。今初。即是果现。此中所见.即前十佛。亦是八地十身。十身与此。名小不同。已如前会。然此中明见。皆称彼佛而见。如云无着。自属正觉。非谓菩萨於彼不着。若菩萨於此不着。下九岂当着耶。是知皆就所见明见。亦不得半就所见。半约能见。一无着者。安住世间故.不着涅盘。成正觉故.不着生死。乘无住道.示成正觉.故名无着。称此而见.是见正觉。他皆准此。又无邪慧而不离。故云无着。无正德而不圆。故云正觉。则佛见影畧。此即总句。下九皆此别义。二乘愿出生。故上文云。佛愿力故无不现。又乘此愿.能生一切德故。三报即相好庄严身。业即万行之因。而深信为首。云深信见。故下善财云。一切诸佛从信心起。亦能令见者信故。四随顺众生.住持舍利等故。又随顺众生.以圆音周徧三世持佛法故。五涅盘即是化身。化身示灭.故名涅盘。深入见者。深入涅盘.故能示灭。深入生死.故示灭非真。(【钞】深入涅盘者。得无住涅盘。能建大事.深入生死故。示灭非真者。悟生死性.即性净涅盘。故知示灭非真灭也。称性常在故。)六法身充满於法界故。法界为佛体故。七湛然安住真唯识性。是佛心故。八寂然无依.心言路绝.即三昧义。触类皆然。故三昧无量。九平等性智.了本性故。本觉真性.性本了故。十随自他意.无身不受故。依上十见.则真见佛。既知十佛总别六相圆融。则依十见.无有障碍。(依上十下。六相圆融。总即一佛。别分为十。同带於佛。异则正觉相好等差。成则揽十共成真佛之义。坏则十身各住自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佛业。何等为十。所谓随时开导是佛业。令正修行故。梦中令见是佛业。觉昔善根故。
【疏】二有十种佛业。即是成行。前见佛体。今辨佛因。又行顺佛行.故名佛业。佛以利生为事业故。十中初总余别。又总别合为五对。一觉导梦化对。
为他演说所未闻经是佛业。令生智断疑故。为悔缠所缠者说出离法是佛业。令离疑心故。
【疏】二开缠净戒对。犯戒疑悔。故为彼缠。令其忏除。故名出离。戒有多种。出离亦多。总相言之。不过二种。一事。二理。事随轻重。篇聚悔除。理观性空。是真奉律。若具二者。罪无不离。又如瑜伽九十九。有五恶作。即是悔缠。一谓作是思惟。後定自责。二诸天诃责。三大师同行责。四恶名流布。五死堕恶趣。亦有五相。能除此恶作。谓佛许还净故。由无知等。我已灭故。当来无犯意。我已生故。已与同梵行悔故。佛说悔除为善哉。恶作相续以为盖故。余如净名第一。及随好品辨。(【钞】又瑜伽九十九下。重释净戒。先举所治。後亦有五相下。举其能治。此五亦可对前五。唯三四不次。一由佛许还净。故不自责。二由灭无知。不惧天所诃。三已生无犯之意。不惧恶名。四同行悔。不惧同行之责。五佛许悔除。故不惧恶道。而其实义。此五通能治於前五。)
若有众生起悭吝心.乃至.恶慧心.二乘心.损害心.疑惑心.散动心。憍慢心。为现如来众相庄严身。是佛业。生长过去善根故。於正法难遇时广为说法。令其闻已。得陀罗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无量众生。是佛业。胜解清净故。
【疏】三现相说法对。於现相中.由如来相从六度生。故除六蔽。见此殊胜。不希二乘。覩慈善根。决知尊胜。住心佛境。自失威光。故无害等。
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现虚空界等声。说不损恼他法以为对治。令其开悟。众魔闻已.威光歇灭。是佛业。志乐殊胜威德大故。其心无间.常自守护。不令证入二乘正位。若有众生根性未熟。终不为说解脱境界。是佛业。本愿所作故。
【疏】四降魔护小对。
生死结漏一切皆离。修菩萨行相续不断。以大悲心摄取众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脱。是佛业。不断修行菩萨行故。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虽知一切法无有造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虽於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乐瞻奉诸佛色身。虽知不由他悟入於法。而种种方便求一切智。虽知诸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於法界本来不动。而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转净法轮令众心喜。虽能示现诸佛神力。而不厌舍菩萨之身。虽现入於大般涅盘。而一切处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是佛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
【疏】五悲摄双行对。双行中。有十二句。初一总明无作四谛。不惊怖者。妄惑本无今有。故应惊。妄苦逼害身心。故应怖。今皆了本寂.即同灭理。故不惊怖。虽了本寂而修福智。为能治道。余十一句别中。初一约苦。次一约集。次八约道。後一约灭。文并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慢业。何等为十。所谓於师僧父母.沙门婆罗门.住於正道.向正道者.尊重福田所.而不恭敬。是慢业。或有法师。获最胜法乘於大乘。知出要道。得陀罗尼。演说契经广大之法无有休息。而於其所.起高慢心。及於所说法.不生恭敬。是慢业。於众会中闻说妙法。不肯叹美.令人信受。是慢业。好起过慢.自高陵物。不见己失.不知自短。是慢业。好起过过慢。见有德人.应赞不赞。见他赞叹.不生欢喜。是慢业。见有法师为人说法。知是法是律。是真实。是佛语。为嫌其人。亦嫌其法。自起诽谤。亦令他谤。是慢业。自求高座。自称法师。应受供给。不应执事。见有耆旧久修行人.不起逢迎。不肯承事。是慢业。见有德人.颦蹙不喜。言辞粗犷。伺其过失。是慢业。见有聪慧知法之人.不肯亲近恭敬供养。不肯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作何等业。於长夜中而得种种利益安乐。愚痴顽很。我慢所吞。终不能见出要之道。是慢业。复有众生.慢心所覆。诸佛出世.不能亲近恭敬供养。新善不起。旧善消灭。不应说而说。不应诤而诤。未来必堕险难深坑。於百千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但以曾发菩提心故。终自醒悟。是慢业。是为十。
【疏】第二有十慢下五门。明离障加持行中二。初二门.内成离障行。後三门.外得加持行。前中初门举障。後门显治。今初慢者。恃己於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然经论中.说多差别。且明七慢。俱舍十九云。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今文开十。四五与九。具有其名。余七但有其义。前三即慢。但约有高心故。故彼论中云。一慢者。谓於他劣谓己胜。於他等谓己等。虽能称境。以心高举。说名为慢。初一轻人。次二慢法。四中自高陵物。是於他等谓己胜。即当过慢。过前慢故。五即慢过慢。今言过过者。过前慢故。有德应赞。即於他胜。见赞不喜。是为己胜。应合赞我故。六即邪慢。谓於无德.谓己有德。故名邪慢。成就恶行。名为无德。恃恶高举。名之为慢。自起诽谤。即恶行故。七即卑慢。耆旧有德.即是彼多分胜。不应执事.即谓己小劣.何得事他。八亦邪慢。起恶行故。九即我慢。我慢所吞故。十即增上慢。新善未起。即是未得。不应诤而诤。即是谓得故。其但以曾发下。准梵本。应回安於百千劫前深坑之下。彼梵本从消灭下云。不应说而说。言多鬬诤。发起怨嫌。数行此法。应堕大坑。然以曾集菩提心力。得受豪贵自在之力。於百千劫尚不见佛。何况闻法。晋及度世。大意皆同梵本。若但以今释。当堕深坑.语其慢过。终自醒悟.明非长没。若约八慢。前三皆是憍慢。亦名傲慢。皆於尊境不肯礼敬故。余如别说。(【钞】若约八慢者。即刊定意。涅盘成实.皆有八慢。天台智者引文殊问经。释法华八鸟。明有八慢。谓一盛壮慢如鵄。二性慢如枭。三富慢如鵰。四自在慢如鹫。五寿命慢如乌。六聪明慢如鹊。七行慢如鸠。八色慢如鸽。)
若诸菩萨离此慢业。则得十种智业。何等为十。所谓信解业报不坏因果。是智业。不舍菩提心常念诸佛。是智业。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其心尊重终无厌怠。是智业。乐法乐义无有厌足.远离邪念勤修正念。是智业。於一切众生离於我慢。於诸菩萨起如来想。爱重正法如惜己身。尊奉如来如护己命。於修行者生诸佛想。是智业。身语意业无诸不善。赞美贤圣。随顺菩提。是智业。不坏缘起.离诸邪见。破暗得明。照一切法。是智业。十种回向随顺修行。於诸波罗蜜起慈母想。於善巧方便起慈父想。以深净心入菩提舍。是智业。施戒多闻止观福慧。如是一切助道之法。常勤积集。无有厌倦。是智业。若有一业为佛所赞。能破众魔烦恼鬬诤。能离一切障盖缠缚。能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能随顺智慧摄取正法。能严净佛刹。能发起通明。皆勤修习。无有懈退。是智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一切善巧方便无上大智业。
【疏】二十种智业。显对治行。谓既识障惑。不令增长。制情从理。敬重法行。故名智业。文中初结前生後。文通两段。後何等下。正显。并是智之作用。故名为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於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永断生死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疑谤正法魔所摄持。是为十。
【疏】第二魔摄持下三门。辨外加持行。分二。此门所离障。後二门能治行。今初。即最障加持。由内行乖理。外魔得便。名为摄持。又行乖理。即是魔摄。初二心怠志狭。次二行少解滞。次二舍愿趣断。次二成小舍大。後二舍悲谤法。
若诸菩萨能弃舍此魔所摄持。则得十种佛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初始能发菩提之心。佛所摄持。於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所摄持。觉诸魔事。悉能远离。佛所摄持。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佛所摄持。知生死苦。而不厌恶.佛所摄持。观甚深法.得无量果。佛所摄持。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佛所摄持。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於有为无为不生二想。佛所摄持。至无生处而现受生。佛所摄持。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佛所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诸佛无上摄持力。
【疏】第二佛所摄下二门.明能治行。由离於邪。自然合正。於中先佛。後法。今初。先结前生後。後何等下。正说。文显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知一切行无常.法所摄持。知一切行苦.法所摄持。知一切行无我.法所摄持。知一切法寂灭涅盘.法所摄持。知诸法从缘起.无缘则不起.法所摄持。知不正思惟故.起於无明.无明起故乃至老死起.不正思惟灭故无明灭.无明灭故乃至老死灭.法所摄持。知三解脱门出生声闻乘.证无诤法出生独觉乘.法所摄持。知六波罗蜜四摄法出生大乘.法所摄持。知一切刹.一切法.一切众生.一切世.是佛智境界.法所摄持。知断一切念.舍一切取.离前後际.随顺涅盘.法所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一切诸佛无上法所摄持。
【疏】二法摄中.前四即四法印。次二总别缘生。次二大小。後二智断。(上辨因圆究竟讫。)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有十种所作业。何等为十。所谓为欲界诸天子说厌离法。言一切自在皆是无常。一切快乐悉当衰谢。劝彼诸天发菩提心。是为第一所作业。
【疏】第二住兜率下十九门。明果用圆满行。多约八相显果用者。明是普贤大用之果。不就净土实报处说。又显实报不可说故。又显八相通因果故。长分为十。初一门住天。次一门示没。三一门入胎。四一门住胎。五三门初生。六二门在家。七二门出家。八五门成道。九二门转法轮。十有一门入涅盘。初之二门.合属第三。即是八相。今初。欲说下生。先明在天所作。一化欲天。
为色界诸天说入出诸禅解脱三昧。若於其中而生爱着.因爱复起身见邪见无明等者。则为其说如实智慧。若於一切色非色法起颠倒想以为清净。为说不净。皆是无常。劝其令发菩提之心。是为第二所作业。
【疏】二化色天。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入三昧名光明庄严。身放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随众生心。以种种音而为说法。众生闻已。信心清净。命终生於兜率天中。劝其令发菩提之心。是为第三所作业。
【疏】三化大千。
菩萨摩诃萨在兜率天。以无障碍眼.普见十方兜率天中一切菩萨。彼诸菩萨皆亦见此。互相见已。论说妙法。谓降神母胎。初生。出家。往诣道场.具大庄严。而复示现往昔已来所行之行。以彼行故.成此大智。所有功德不离本处。而能示现如是等事。是为第四所作业。
【疏】四同类共谈。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十方一切兜率天宫诸菩萨众.皆悉来集.恭敬围绕。尔时菩萨摩诃萨。欲令彼诸菩萨皆满其愿生欢喜故。随彼菩萨所应住地.所行所断.所修所证.演说法门。彼诸菩萨闻说法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各还本土所住宫殿。是为第五所作业。
【疏】五为同类说。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时欲界主天魔波旬.为欲坏乱菩萨业故。眷属围绕.诣菩萨所。尔时菩萨为摧伏魔军故。住金刚道所摄般若波罗蜜方便善巧智慧门。以柔软粗犷二种语而为说法。令魔波旬不得其便。魔见菩萨自在威力。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第六所作业。
【疏】六善巧降魔。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知欲界诸天子不乐闻法。尔时菩萨出大音声。徧告之言。今日菩萨当於宫中现希有事。若欲见者.宜速往诣。时诸天子闻是语已。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皆来集会。尔时菩萨见诸天众皆来集已。为现宫中诸希有事。彼诸天子曾未见闻。既得见已。皆大欢喜。其心醉没。又於乐中出声告言。诸仁者。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一切诸行皆悉是苦。一切诸法皆悉无我.涅盘寂灭。又复告言。汝等皆应修菩萨行。皆当圆满一切智智。彼诸天子闻此法音。忧叹咨嗟而生厌离。靡不皆发菩提之心。是为第七所作业。
【疏】七乐音说法。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宫。不舍本处。悉能往诣十方无量一切佛所。见诸如来亲近礼拜恭敬听法。尔时诸佛欲令菩萨获得最上灌顶法故。为说菩萨地.名一切神通。以一念相应慧。具足一切最胜功德。入一切智智位。是为第八所作业。
【疏】八诣佛闻法。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宫。为欲供养诸如来故。以大神力.兴起种种诸供养具。名殊胜可乐。徧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供养诸佛。彼世界中无量众生见此供养。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第九所作业。
【疏】九供养多佛。
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出无量无边如幻如影法门。周徧十方一切世界。示现种种色。种种相。种种形体。种种威仪。种种事业。种种方便。种种譬喻。种种言说。随众生心皆令欢喜。是为第十所作业。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十种所作业。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於後下生人间。
【疏】十多身益生。结益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将下生时.现十种事。何等为十。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下生之时。从於足下放大光明.名安乐庄严。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趣诸难众生触斯光者。莫不皆得离苦安乐。得安乐已。悉知将有奇特大人出兴於世。是为第一所示现事。
【疏】第二时至示没。名将下生。大乘方便经下卷云。菩萨如其本愿。处兜率天宫。能得菩提。转於法轮。非为不能。菩萨思惟。阎浮提人.不能至此兜率天上听受法教。兜率天人.能下阎浮。是故下生。一广拔众苦。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下生之时。从於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曰觉悟。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彼宿世一切同行诸菩萨身。彼诸菩萨蒙光照已。咸知菩萨将欲下生。各各出兴无量供具。诣菩萨所而为供养。是为第二所示现事。
【疏】二徧警有缘。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将下生时。於右掌中.放大光明.名清净境界。悉能严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若有已得无漏诸辟支佛.觉斯光者.即舍寿命。若不觉者.光明力故.徙置他方余世界中。一切诸魔.及诸外道有见众生.皆亦徙置他方世界。唯除诸佛神力所持应化众生。是为第三所示现事。
【疏】三严刹拣非。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将下生时。从其两膝.放大光明.名清净庄严。普照一切诸天宫殿。下从护世.上至净居.靡不周徧。彼诸天等。咸知菩萨於兜率天将欲下生。俱怀恋慕。悲叹忧恼。各持种种华鬘衣服.涂香末香.旛盖伎乐。诣菩萨所.恭敬供养。随逐下生.乃至涅盘。是为第四所示现事。
【疏】四觉诸导从。
佛子。菩萨摩诃萨。在兜率天将下生时。於卍字金刚庄严心藏中.放大光明.名无能胜幢。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金刚力士。时有百亿金刚力士。皆悉来集随逐侍卫。始於下生。乃至涅盘。是为第五所示现事。
【疏】五密召侍卫。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将下生时。从其身上一切毛孔.放大光明.名分别众生。普照一切大千世界。徧触一切诸菩萨身。复触一切诸天世人。诸菩萨等咸作是念。我应住此供养如来。教化众生。是为第六所示现事。
【疏】六先告当机。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将下生时。从大摩尼宝藏殿中.放大光明.名善住观察。照此菩萨当生之处.所托王宫。其光照已。诸余菩萨皆共随逐下阎浮提。若於其家.若其聚落.若其城邑.而现受生。为欲教化诸众生故。是为第七所示现事。
【疏】七令辅翼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临下生时。从天宫殿及大楼阁诸庄严中.放大光明.名一切宫殿清净庄严。照所生母腹。光明照已。令菩萨母安隐快乐。具足成就一切功德。其母腹中自然而有广大楼阁。大摩尼宝而为庄严。为欲安处菩萨身故。是为第八所示现事。
【疏】八净所生处。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临下生时。从两足下.放大光明.名为善住。若诸天子及诸梵天.其命将终。蒙光照触.皆得住寿。供养菩萨.从初下生.乃至涅盘。是为第九所示现事。
【疏】九长延天寿。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兜率天临下生时。从随好中.放大光明.名曰月庄严。示现菩萨种种诸业。时诸人天.或见菩萨住兜率天。或见入胎。或见初生。或见出家。或见成道。或见降魔。或见转法轮。或见入涅盘。是为第十所示现事。
【疏】十广现难思。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身.於座.於宫殿.於楼阁中。放如是等百万阿僧只光明。悉现种种诸菩萨业。现是业已。具足一切功德法故。从兜率天下生人间。
【疏】结益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