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这样听说:

一时世尊在拘楼人之市场小镇剑摩毖昙,於拘楼人中,该时佛陀对诸比丘作如是言:「诸比丘。」彼等回答:「世尊。」佛陀言曰:

2、诸比丘啊!惟有一途可净化众生,脱离忧愁哀伤,消除苦楚悲痛,获得正法,体证涅盘,此途名四念处。云何四念住?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於身,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慾、悲痛。於受,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慾、悲痛。於心,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慾、悲痛。於法,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慾、悲痛。

—弁言竟—

观身

3、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时刻注意观察其身?

诸比丘啊!若有比丘,步如林间,或树下,或於幽静无人处,跏趺而坐,身躯端直,专心系念,出息入息,彼作长出息时,於彼长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长入息时,於彼长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短出息时,於彼短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短入息时,於彼短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须训练自己,分明觉知彼所有的出息;训练自己,分明觉知彼所有的入息。彼如是训练自己所有出息宁静有序,训练自己所有入息宁静有序。

4、诸比丘啊!犹如技高一筹之木镟工,或其学徒,於镞盘做长转时,於其所作长转,心中了了分明,於镞盘做短转时,於其所作短转,心中了了分明。诸比丘啊!如是一样,彼於长出息时,於彼所作长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於长入息时,於彼所作长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於短出息时,於彼所作短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於短入息时,於彼所作短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如是训练自己所有出息宁静有序,训练自己所有入息宁静有序。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念入出息竟—

5、复次,诸比丘啊!彼於行路时,於彼行走动作,心中了了分明。彼於站立时,於彼站立动作,心中了了分明。彼於坐下时,於彼坐之动作,心中了了分明。彼於偃卧时,於彼偃卧动作,心中了了分明。无论彼身体处於何种情况,须随时於其保持心中了了分明。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念身姿节竟—

6、复次,诸比丘啊!彼於进退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於瞻视凝睇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於屈伸臂腿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於穿衣持鉢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於饮食嚼尝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於大小便利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於行、住、睡、醒、说话、沉默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明觉节竟—

7、复次,诸比丘啊!彼应观想此身,自足底而上,自头顶而下,由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言曰,我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诸比丘啊!犹如一只双口袋子,各种种子充满,诸如粳米、糙米、菜豆、豌豆、芝麻、精米。聪明之士於内观见分明,曰,此是粳米,此是糙米,此是菜豆,此是芝麻,此是精米。於此一样,诸比丘啊!彼观此身,自足底而上,自头顶而下,由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曰,我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厌想节竟—

8、复次,诸比丘啊!彼无论所做何事,无论置身何处,应於此身依其组成分类而观。曰,此身之中有地、水、火、风等四大种。诸比丘啊!犹如熟练屠夫,或其学徒,立於十字道路口杀牛剥皮,支解成块,彼於此一样立於十字道路口,诸比丘啊!彼无论做何事,无论置身何处,应於此身从界分而观之。言曰,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等四大种。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观四大节竟—

9、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或死一日,或死二日,或死三日,膨胀瘀黑,脓烂充满。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一—

10、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为乌鸦所啄,或为秃鹫所啄,或为野犬叼食,或为狐狸咬食,或为各类昆虫所食,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二—

11、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只有骸骨、血肉、筋腱。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三—

12、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只余骸骨,皮肉尽脱,血迹斑斑,筋腱尚存,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四—

13、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只余骸骨筋腱,无血无肉。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五—

14、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骸骨支解,四散分离,手骨一处,足骨一处,胫骨一处,股骨一处,臂骨一处,脊骨一处,头骨一处。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六—

15、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骸骨惨白如海螺壳。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七—

16、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白骨各异,四散堆积,经年日久。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八—

17、复次,诸比丘啊!彼於塚间,观见腐屍,骨殖枯腐,化为齑粉,於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於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九—

—十四观身竟—

观受

18、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其受?

诸比丘啊!彼等感觉乐受时,自知正感觉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苦受时,自知正感觉苦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非苦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非苦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有关利害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有关利害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无关利害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无关利害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有关利害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有关利害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无关利害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无关利害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有关利害非苦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有关利害非苦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无关利害非苦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无关利害非苦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受,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受,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受,或观察感受之生起,或观察感受之坏灭,或兼察感受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感受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感受。

—观受竟—

观心

19、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其心意?

诸比丘啊!彼贪慾炽盛,应了了分明彼贪慾炽盛,彼心离贪慾,应了了分明彼心离贪慾。彼瞋恚炽盛,应了了分明彼瞋恚炽盛,彼心离瞋恚,应了了分明彼心离瞋恚。彼愚痴炽盛,应了了分明彼愚痴炽盛,彼心离愚痴,应了了分明彼心离愚痴。彼心念专一,应了了分明彼心念专一,彼心念奔驰,应了了分明彼心念奔驰。彼心志高洁,应了了分明彼心志高洁,彼心志卑下,应了了分明彼心志卑下。彼心智优越,应了了分明彼心智优越,彼心智下劣,应了了分明彼心智下劣。彼心力集中,应了了分明彼心力集中,彼心力散漫,应了了分明彼心力散漫。彼心得解脱,应了了分明彼心得解脱,彼心被束缚,应了了分明彼心被束缚。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其心,彼於他人注意观察其心,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心,或观察心意之生起,或观察心意之坏灭,或兼察心意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心意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心意。

—观心竟—

观法

20、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从妨碍梵行生活之五盖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妨碍梵行的五盖中注意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有贪慾,应了了分明彼有贪慾,彼无贪慾,应了了分明彼无贪慾。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贪慾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贪慾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贪慾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瞋恚,应了了分明彼有瞋恚,彼无瞋恚,应了了分明彼无瞋恚,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瞋恚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之瞋恚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瞋恚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昏沉,应了了分明彼有昏沉,彼无昏沉,应了了分明彼无昏沉,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昏沉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昏沉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昏沉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掉悔,应了了分明彼有掉悔,彼无掉悔,应了了分明彼无掉悔,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掉悔云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掉悔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掉悔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多疑,应了了分明彼有多疑,彼无多疑,应了了分明彼无多疑,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多疑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多疑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多疑如何未来不生。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於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五盖竟—

21、复次,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於五取蕴之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於五取蕴之中注意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应了知色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受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想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行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识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於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五取蕴竟—

22、复次,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从六内处与六外处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六内处与六外处中注意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应了了分明眼根,了了分明色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耳根,了了分明声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鼻根,了了分明香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舌根,了了分明味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身根,了了分明触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意根,了了分明法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於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处节竟—

23、复次,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七觉支诸法。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七觉支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有念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念觉支;彼无念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念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念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念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有择法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择法觉支;彼无择法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择法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有精进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精进觉支;彼无精进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精进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精进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精进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有喜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喜觉支;彼无喜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喜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喜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喜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有轻安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轻安觉支;彼无轻安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轻安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轻安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轻安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有定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定觉支;彼无定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定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定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定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有舍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舍觉支;彼无舍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舍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舍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舍觉支如何发展圆满。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於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觉支竟—

24、复次,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从四圣谛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四圣谛中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应了知苦圣谛,了知集圣谛,了知灭圣谛,了知道圣谛。

25、诸比丘啊!何谓苦圣谛呢?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忧、悲、苦、恼、绝望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凡执着於五取蕴皆是苦。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生呢?於比比众生中,有如此一名众生出生。受生、入胎、重又获出生,五蕴重受,六处重获,诸比丘啊!这就是生。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老呢?於比比众生中,有如此一名众生,衰老降身,朽弱龙锺,齿牙脱落,声音嘶哑,皮肤松皱,青春消止,机能衰退,诸比丘啊!这就是老。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死呢?於比比众生中,有如此一名众生谢世、逝去、分崩、消失、弥留、死亡、生命终止,五蕴离析,屍首掩埋,诸比丘啊!这就是死。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忧呢?无论何人遇到损失惨重,遭受不幸之击,生起忧伤、忧愁、忧心如捣,伤心、心伤肠断,诸比丘啊!这就是忧。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悲呢?无论何人,损失惨重,遭受不幸之击,难忍悲哀、悲伤、悲思、悲号、悲啼、悲哭。诸比丘啊!这就是悲。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苦呢?身上痛苦,身上不适,苦楚,以及由身体接触感受不适,诸比丘啊!这就是苦。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恼呢?心理痛苦,心理不适,苦楚,以及由心灵印象感受不适,诸比丘啊!这就是恼。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绝望呢?任何人遭逢重大损失,或遭不幸之击,决心死志,绝望,决死情态,绝望情态,诸比丘啊!这就是绝望。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怨憎会苦呢?如某人遇到他所不喜欢的,令他怨憎的形象、声音、气味、味道、感触时,或遇到令他厌恶的人时,或者这一切同时降临时,他所感受到的,便是怨憎会苦。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爱别离苦呢?如果某个人喜爱某种形象、某种声音、气味、味道、感触,或某个人,比如他的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亲友,但却不能得到,必须与他们别离。诸比丘啊!这便是爱别离苦。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求不得苦呢?诸比丘啊!受生支配之众生,愿望如是生起,但愿不受生的支配,但求生不临身,此亦非以愿望而得,这就是求不得苦一语之意。

诸比丘啊!受老、病、死、忧、悲、苦、恼、绝望支配之众生,愿望如是生起,但愿不受绝望的支配,但求绝望永不临身,此亦非以愿望而得,这就是求不得苦一语之意。

诸比丘啊!简言之,执着於五取蕴皆为苦一语又为何意?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如是,诸比丘啊!此为简言之,执着於五取蕴皆为苦一语之意。

诸比丘啊!这就是苦圣谛。

26、那麽,诸比丘啊!何谓集圣谛呢?那是导致再生的慾望,它是贪慾与享乐相结合,於每一生中皆能寻到欣喜。它是寻求感官享乐的慾望,寻求永生的慾望,寻求短暂生存的欲望。

但是,诸比丘啊!此慾望由何处产生与成长?它在何处立足生根?只要有任何令人喜悦、适意产生之地,慾望就会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令人喜悦、适意的东西,使其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呢?

眼根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眼触之受、耳触之受、鼻触之受、舌触之受、身触之受、意触之受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思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贪色、贪声、贪香、贪味、贪触、贪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论究色、论究声、论究香、论究味、论究触、论究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省察色、省察声、省察香、省察味、省察触、省察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诸比丘啊!这就是集圣谛。

27、那麽,诸比丘啊!何谓灭圣谛呢?它就是慾望完全的消失与止息,它就是放弃、松手、不染着。但是诸比丘啊!这慾望衰退消失於何处?它於何处离去,断灭呢?何处有令人喜悦适意之处,慾望应於此处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何物(处)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何处衰退消失,於何处离去、断灭呢?

眼根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眼触之受、耳触之受、鼻触之受、舌触之受、身触之受、意触之受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思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贪色、贪声、贪香、贪味、贪触、贪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论究色、论究声、论究香、论究味、论究触、论究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省察色、省察声、省察香、省察味、省察触、省察法令人喜悦适意,慾望於此衰退消失,於此离去、断灭。

诸比丘啊!这就是苦灭之圣谛。

28、那麽,诸比丘啊!何谓灭苦之道圣谛呢?这就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见?诸比丘啊!知道苦,知苦的生起,知苦的断灭,知灭苦之道。诸比丘啊!这就是正见。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思?决心离绝欲乐,决心不於任何人心怀怨恨。立志不伤任何生灵,诸比丘啊!这就是正思惟。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语?不打妄语,不背地诽谤,不恶声相向,不轻率戏语。诸比丘啊!这就是正语。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业?戒杀生,戒不与取,戒邪淫,这就是正业。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命?圣弟子弃舍不正当职业,以正当的职业而谋生,这就是正命。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勤?诸比丘啊!彼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任持此心,令一切邪恶不善之法不得生起。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任持此心,令已生邪恶不善之法皆得丢弃。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任持此心,令尚未生起的优良品德得以生起。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任持此心,令已生起优良品德常保常存,维持成长,增进发展,以达於圆满成就。诸比丘啊!这就是正勤。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念?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於身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慾,灭苦恼。於受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慾,灭苦恼。於心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慾,灭苦恼。於法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慾,灭苦恼。诸比丘啊!这就是正念。

那麽,诸比丘啊!何谓正定?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已离欲求,已离恶习,犹有寻思、观察,入住初禅。初禅中从舍离生,而有喜乐。止理性、观察,犹有喜乐,入住二禅。二禅之中,内心清净,思想集中,喜乐渐淡,趋於冷静,忆念不忘,了了分明,身内只余快乐感受,於此境界高人述之为冷静,忆念不忘,快乐生活,彼入住三禅。去快乐,弃苦受,先前一切苦欣皆已消失,入住无苦无乐之四禅,四禅中只余行舍净化的念支,诸比丘啊!这就是正定。

诸比丘啊!这就是灭苦之道圣谛。

29、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於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於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於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着,於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於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30、诸比丘啊!无论何人能依法修习四念处七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於现世获净智,或故时五蕴尚存,得不还果。

诸比丘啊!且不谈七年问题,诸比丘啊!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於现世获净智,或故时五蕴尚存,得不还果。

31、诸比丘啊!且不谈一年问题,诸比丘啊!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七天,可得二果报之一,或现世获净智,或故时五蕴尚存,得不还果。

32、因此,这就是我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之意,诸比丘啊!众生得清净,克服忧伤,除苦恼,得正果,证涅盘,惟有一途,此途名四念处。

释尊如是说法已,诸比丘欢喜信受。

大念处经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