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1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2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3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4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5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1 肉眼:凡人的肉眼,见表不见里,见粗不见细,见前不见后,见近不见远,见明不见暗。

2 天眼:表里、粗细、前后、远近、明暗等都能透彻明见的天人之眼。修行禅定之人也能修出天眼。

3 慧眼:通达诸法平等、空无我性的智慧之眼,虽胜天眼,犹不及悲智并用的法眼。

4 法眼:彻见一切法之实相,了知俗谛万有之智慧眼,唯菩萨所有。

5 佛眼:能照见诸法实相之眼,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无所思维,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肉眼?

须菩提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天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慧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法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佛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赏析与点评

前文佛陀讲述心不住“能得”,自本段起,佛陀重点探讨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心不住“所得”。首先从佛陀心不住正报谈起。普通人的肉眼与天人的天眼能见到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声闻的慧眼能通达诸法无我的空性,菩萨的法眼不但能通达空性,还能从空出假,能见如幻缘起的无量法相,且能适应时机,以种种法门化度众生,而佛眼除了具备以上四眼的功能外,还能究竟诸法实相,因而能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一体同观,知见圆明。这正是佛陀的正报之一,正报非真,随缘度众。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1,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 若干种心:即指依各种情形对“心”的分类,如真心、妄心、贪心、痴心、嗔心等。

译文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像恒河中所有的沙粒,佛陀说这所有的沙是沙吗?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颗沙粒又是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所有的沙都是佛土,它的数目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陀告诉须菩提:你所处的这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的种种的心,都并非是真正的心,只是假名称之为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的心是不可得到的,现在的心也是不可得到的,未来的心也一样是不可得到的。

赏析与点评

唐代德山宣鉴禅师肩上挑着他辛苦多年注解的《金刚经》——《金刚经青龙疏钞》,一路上风尘仆仆,四处寻师印证。长途跋涉,令他又饥又渴。无奈之际,瞧见路边有一位卖饼的婆婆,便急忙上前,想买一些饼充饥。谁知婆婆语带挑衅俏皮地说:“我有一个问题,您若能帮我解答,点心便赠予您,分文不取;若答不出,您不但买不到我的点心,而且得亲手烧掉您肩上挑的书。”

禅师心想,这卖饼婆应该不会有什么过人的见识,于是直爽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卖饼婆问:“您想买我的饼当点心,但《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皆不可得。既然心不可得,那请问您如何‘点心’呢?”禅师一时语塞。

不想卖饼婆有此一问,德山禅师当下悟到:沾沾自喜于苦心多年写成的《金刚经》注解,这是“心”“住”于过去;四处找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这是“心”“住”于未来。而“心”的特点是念念不住、刹那生灭,根本无法停留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何一刻,哪里能找到一颗常住不变的心去“点”呢?!所以佛陀说,众生遇相执相,生出如同恒河中所有沙数那么多的心来,其实只有一心——妄心、非心,所以说如来悉知众生心。若能了解妄心非心,才能真正了解心的含义。佛心随众生心而变化,因了知众生之心,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