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佛陀在前六观中描述极乐世界的景象(依报观),引导众生进一步去观想极乐世界之圣众(正报观)。然而,圣众抽象,微妙难观,因此佛陀引导众生从观佛坐处——华座入手(第七华座观),然后观华座上的圣像(第八圣像观),再由圣像进入正观佛身(第九佛身观),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相好光明,高贵无比。四周流水潺潺,风清鸟鸣,演说无上妙法,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心智得以提升,最后智慧大开,烦恼顿除。由观佛和菩萨的美好形像而生佛心,心与佛相应,正合‌“即心即佛,心便是佛”之理。佛心是什么?是令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慈悲心,无有差别、平等济度众生的心。大慈心成就了阿弥陀佛,大悲心成就了观世音菩萨,平等无分别心成就了大势至菩萨。这是第七至十一观的主要内容。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三圣现身以启信解〕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1,侍立左右。光明炽盛2,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1 大士:大菩萨的普通称号。

2 炽盛:像火那样旺。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前边所说种种观想的境界形相,还是粗略的,现在要说到微细的境界形相。)你们要仔细听,好好思考啊!我现在要为你们解说化解苦恼的方法,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并向大众一一解说。(使得所有有缘人能够听明白,依佛所说的法门去修学。)

说此话时,无量寿佛已立于空中,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陪侍左右。因为光明炽盛,不可能把所有的光明都看得清清楚楚,即使有百千阎浮檀金色,也不能与这些光明相比。

赏析与点评

以下三观重在观佛:第七观佛坐处,第八圣像观,第九正观佛像。韦提希依佛教导,修完前六观时,阿弥陀佛与西方圣众已站立在她面前,以此证实佛陀所言非虚。也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佛像以坐像居多,为什么西方三圣(无量寿佛、观世音、大势至)大多现立姿?原因很复杂,最简单的解释是与他们所负之责有关,即随时准备接引念佛往生净土之人。

〔韦提希为未来请〕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1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1 接足:顶礼三圣足。

译文

韦提希看见无量寿佛后,头面接足向其作礼,禀告佛陀说:世尊!我今天因为有佛陀神力加持,才得以看见无量寿佛以及两位大菩萨,而未来众生怎样才能看见无量寿佛及两位菩萨呢?

赏析与点评

韦提希见到西方三圣后,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与此同时,她又担心起未来世殊缘难遇的众生,怎会对极乐净土产生信心?!韦提希的这一思维,从某一个侧面再次说明,往生净土的众生不仅自己享受解脱的快乐,而且将自己解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期盼有缘人都能获得自在人生,这是大乘菩萨精神的体现。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花想;令其莲花,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大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1,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1 盖:像伞,张开在佛顶上面,防灰尘沙泥吹到佛身上去。

译文

佛陀告诉韦提希:修行者若要观无量寿佛,应当生起想念之心。把心念放在佛净土的七宝地上,对莲花进行观想:莲花的每一片花瓣都是百宝的颜色,每一片花瓣都有八万四千径脉,犹如天上奇妙的画,每一脉都散发着八万四千道光芒。通过观想,让其显现出来,了了分明,可以清楚看见。而比较小的莲花叶子,长宽有二百五十由旬大。每一朵莲花,有八万四千片花瓣,花瓣之间,有百亿颗摩尼如意宝珠为其庄严映衬。每一颗摩尼宝珠放出千万道宝光,那些光芒犹如七宝合成的伞盖,覆盖在佛净土之上。

赏析与点评

为了化解韦提希的疑问,佛陀说,未来世的众生想要见到西方三圣并不难,通过修观想就可以了。当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圣众,境界高远,内涵抽象、微妙,普通人的境界难窥庐山真面目。因此,佛陀引导众生从观想阿弥陀佛莲花座之庄严相入手(第七华座观),为观华座上的圣像(第八圣像观)做准备。

释迦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1、梵摩尼宝2、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3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4想,名第七观。

1 甄叔迦宝:译为赤色宝(树名),像赤琉璃,形状像人手。

2 梵摩尼宝:洁净没有垢秽的摩尼宝。

3 夜摩天:即欲界第三空居天。

4 华座:以各种珍宝装饰成的无量寿佛所坐的宝座。

译文

莲花台由释迦毗楞伽宝珠组成,以八万金刚、八万甄叔伽宝、八万梵摩尼宝,还有很多奇妙的珍珠结成的珠网为装饰。莲台上自然有四柱宝幢,每一栋宝幢有百千万亿座须弥山那么高,幢上宝幔庄严殊胜如夜摩天宫。莲花台上还用五百亿颗微妙的宝珠做映饰,每一颗宝珠放出八万四千道光芒,每一道光芒有八万四千种特殊的金色,各种各样的金色遍布宝土之上,变化万千,各自形成特别的形相:有的为金刚台,有的作珍珠网,有的化作各种各样的花,变化自如,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随机利物。此为莲花座观想,名为第七观。

佛告阿难: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1,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1 杂观:观想之时,必须专一,不得有其他杂念。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如此种妙花,是法藏比丘的愿力所成就的。观想无量寿佛的修行者,应该先按照上述种种观想华座的法门,切切实实观想。在观想华座的时候,一定要专心,不得有杂念。应每一样都详细观想:一瓣一瓣的花叶、一颗一颗的宝珠、一道一道的光芒、一座一座的华台、一栋一栋的宝幢,都必须依见到的先后次序,一样一样去观想,清楚分明,如同看镜中自己的面相一样。修行者若作此观想成功,能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若作此观想者,名为正观。若作他种观想者,名为邪观。

赏析与点评

有人会问,佛教主张过简朴的生活,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宝座雕琢得如此富丽堂皇?原因有二。其一,法藏比丘因地修行积累的功德,应得此果报。其二,佛陀利用众生爱宝之心,以微妙宝珠装饰而成的华座来吸引众生念佛之心,可谓用心良苦。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诸佛正遍知1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2、阿罗诃3,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象;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1 正遍知:佛陀十号之一,说明佛陀知晓世间法、出世间法。

2 多陀阿伽度(tathāgata):佛陀十号之第一名号,即‌“如来”。

3 阿罗诃(arhat):即阿罗汉。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及韦提希:通过观想见到莲花座的种种景象后,接下来应当观想佛,为何如此呢?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的身躯,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中所想,所以当你们在一心观想佛时,你们的心就是三十二相,还有跟随三十二相而显现出来的八十种随形好。因为心中有佛,所以此心就是佛。

诸佛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深广无际,犹如大海。所有这些万德圆融的果报都是从内心生起。所以若能一心系念无量寿佛,接下来就应观想该佛的三种德号:如来、应供和正遍知。观想无量寿佛时,应先从佛像观想入手,不管是闭眼睁眼,都能看见佛的宝像,全身为阎浮檀金色,坐在莲花台上。一旦通过观想见到佛像坐在莲台上,心眼就得以开启,一切了了分明。接着就能见到在极乐世界的大地上,七宝庄严。七宝地、七宝池、七宝树,排列齐整,上面覆盖着百宝天幔,天空布满百宝罗网。见到如此奇妙的景象,应明明了了地观看,如同看手中的物品那样清楚分明。

赏析与点评

有一位将军问白隐禅师:‌“真的有天堂地狱吗?”白隐禅师轻蔑地说:‌“你看起来像个屠夫,哪配问这样的问题?!”将军气得血脉贲张,‌“唰”一声抽出刀来,朝禅师劈去:‌“看我宰了你!”‌禅师呵斥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 ‌将军连忙把刀收起来,跪在地上向禅师陪罪,“啊!请原谅我的莽撞……”禅师微笑着点头:‌“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这则公案告诉人们,心能造地狱,心能造天堂,心也能造西方极乐世界。《观无量寿佛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切唯心造”的教义为第八‌“像想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整个十六观的核心内容。

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

译文

观无量寿佛成功后,就应当进一步观想无量寿佛左边的那朵大莲花,所有的观想应当跟上面所观想的莲花一样,没有任何差异;然后再观想佛右边的那朵大莲花。观想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坐在佛左边的莲花座上,其色如前面所观想的一样,是金色的;再观想有一尊大势至菩萨像坐在佛右边的莲花座上。此观想成功时,佛与菩萨像均放出金光,照射在许多百宝树上。每一棵宝树下,都有三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面,又各有一佛两大菩萨像。如此观想,无数的莲花座上一佛二菩萨像布满整个阿弥陀佛国土。

赏析与点评

《勅修百丈清规》云:‌“其阖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禅门大众经常聚集在一起,探讨悟道、弘法等事宜。西方极乐世界一佛二菩萨组合成一个安稳的团队,这真实地反映了佛门强调以团队精神修行与弘法的情形。

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1,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2不舍,令与修多罗3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麤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1 凫、雁、鸳鸯:指有情说法。凫的形状像鸭,即野鸭;雁的形状像鹅;鸳鸯,雄的叫鸳,雌的叫鸯。这三种鸟都喜欢近水。

2 忆持:记住,不忘掉。

3 修多罗:即契经。契,合,符合。有两种说法:一是合一切法的义理;一是合一切众生的根机。经,也有两种说法:一是贯穿一切法;一是摄持一切法。

译文

此观想成功后,修行者会听到宝池里潺潺的流水声,水中放出万道霞光。池岸上宝树成行,凫、雁、鸳鸯在池中自由自在地游玩,各种声音都在演说佛的妙法。修行者入定出定,无时无刻都能听到妙法。修行者在出定之时,也要忆念观想中所见所闻,并要时刻牢记,其意境一定要与佛经相契合。假若有违佛经,就是妄想。若与佛经、佛理相符合,就能通过观想,粗略见到极乐世界。这就是对圣像的观想,列为第八观。作此观想的修行者,能除去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在此身中,得念佛三昧,心定不乱。

赏析与点评

观圣像(第八观)是观真佛之前奏:先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莲花上,左观音、右势至,两大菩萨像侍于两旁,各放金光。观佛相,相现心中,此心即具佛之相好,故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令修行者自然过渡到第九真身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1,以为侍者。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2。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

1 化佛、化菩萨:神通变化出来的佛、菩萨。

2 不舍:不放弃。佛念众生,如母忆子,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知众生一念念佛,常在我佛大慈悲光中,坐卧住行,丝毫不隔。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及韦提希:观想一佛二菩萨圣像成功后,就应该观想无量寿佛真身的光明。阿难你应当知道:无量寿佛之真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身无量,非凡夫之力所能及。无量寿佛两眉中间,有一根白毫,右旋宛转,其状如珠,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佛眼清净,如同四个大海那样浩瀚,且黑白分明。佛身诸毛孔散发出无限光明,如须弥山。佛头顶放出像车轮那样的圆光,圆光如同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在圆光中,又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那样多的化佛,每一尊化佛的左右,又有无数化菩萨做侍者。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中,各自又有八万四千种随形好;每一随形好中,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光明都可以遍照十方世界,让念佛的众生常在佛的光明中,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光明中的化佛,不可言尽。惟有一心一意地观想,才可以令心眼打开,从心的观想中一一明见。

赏析与点评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六祖坛经

佛家常以黑暗比喻愚昧无知,以光明比喻智慧。无论地宫已黑暗多少年,一旦光线射入,即能驱散黑暗;同理,一个人愚昧无知就会烦恼不断,一旦智慧生起,便能立即化解烦恼,获得解脱。本段讲述阿弥陀佛身光明无量,其意为阿弥陀佛拥有无限的智慧,帮助人们化解烦恼,脱离苦海。这是第九观——‌“真身观”的核心内容。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1谛观无量寿佛。

1 系心:缚住这颗心,不放它散到别处去。

译文

修行者打开心眼能见到相好光明的无量寿佛,也就能见到净土十方诸佛。能见到诸佛真身,就能成就念佛三昧。修行者如能作此观想,也就是能观一切佛的真身;因为能观佛的真身,也就能见佛心。佛心是什么呢?就是大慈悲心。佛以无缘慈来摄护一切众生。修无缘慈观的人,得上品上生,命终能在诸佛前往生,得到无生法忍。所以能修得此观的智者,应当全心全意观无量寿佛。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1。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1 授记:依据修行的程度,佛于大众前,预言修行人成佛后的名号、成佛后的国土和救度的众生。

译文

所以,修行者观想无量寿佛的要领是:先从佛的一相好观起,观时又必须从佛相眉间的白毫开始,一直观想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若能通过观想见到佛眉间的白毫相,则佛的八万四千相好就能自然而然浮现眼前;若能见到无量寿佛,就能见到十方无量的一切诸佛;因为得见无量诸佛,一切诸佛都会显现在这个修行者的眼前,佛会在大众前为他授记。这就是对一切佛的色身相的观想,叫第九观。作如此观想的,叫正观。若不是如此观想,名为邪观。

赏析与点评

观像与观佛真身(第九观)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修行。第九真身观直接观无量寿佛相好光明,慈光如同太阳,遍照十方世界,摄收一切众生。不作观想的人,如同见不到太阳的盲人,无法感知佛的存在。而作观想者,与佛光相应,即见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证无生法忍。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1。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2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1 肉髻:因骨肉隆起,其形如髻,故称肉髻,乃尊贵之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2 举身:全身。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及韦提希:观想看见了无量寿佛了了分明之后,接下来应该观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上发出紫金色,头顶上有肉髻,颈项亦有圆光环绕,每一面圆光都有百千由旬那么大。在这些圆光中,和释迦牟尼一样,有五百化佛,每一个化佛都有五百个化菩萨和无数诸天作为其侍者。在菩萨的通身大光明中,五道众生的一切色相,都在其中出现。观世音菩萨头顶上用毗楞伽摩尼宝所制的天冠中,有一个站立的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赏析与点评

在观音观(第十观)中,观音菩萨周身的光明里不仅有化佛和化菩萨,而且有五道众生(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后来修罗一道从天道中分离出来,而成六道,以此表明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六道众生特别有缘,救苦救难。这是第十观——观音观的特点。

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

译文

观世音菩萨的脸部现阎浮檀金色,眉间的毫相具有七宝之色,发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道光中,各有百千化佛;每一尊化佛,又各有无数的化菩萨作为侍者。所有的圣众都显现观世音菩萨相,布满十方世界。观世音菩萨的手臂如红莲花色,发出八十亿道奇妙的光,这种光明又能变化成璎珞。璎珞中现一切珍宝,庄严着观世音菩萨。

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1相,名第十观。

1 色身:有形的身体,即应身。

译文

观世音菩萨的手心,有五百亿各种颜色的莲花。在十个手指尖,各有八万四千幅天画,就好像印文;每一幅画,都有八万四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又各有八万四千种光。那些光非常柔和,普照一切。观世音菩萨用其宝手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去。观世音菩萨举足行走的时候,足下有千辐轮,自然而然化成五百亿座光明台。其足放下去的时候,又有金刚摩尼花,散满十方。观世音菩萨其余身相,也都具足各种相好,就如同佛一样,只有顶上的肉髻和无见顶二相,不及世尊。这就是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为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修行者若要观想见到观世音菩萨,应当作以上观想。作这种观想的人,不会遭遇到横祸,能清净灭除各种业障,也能免除无数劫的生死之罪。像观世音菩萨这样的大菩萨,仅仅闻其名,就能够获得无数福报,何况是能谛观见其真身。修行者若要观想看见观世音菩萨,应先观想见其顶上的肉髻,其次再观想见到其天冠,而其余各种身相,也宜按照顺序一一观想见到,令其清楚明了,如同观掌中之物。作如此观想,名为正观。若作他种观想,名为邪观。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个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1,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1 三涂: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恶道。

译文

再接下来,修行者应观想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量大小与观世音菩萨相同。头顶上的圆光,每一面各有一百二十五由旬,可以照到二百五十由旬那么远。全身发出紫金色的光明,可照遍十方国土。有缘众生,都能见到。只要能看见此菩萨身上任何一毛孔发出的光,就能看到十方无量诸佛的净妙光明。所以此菩萨名为无边光。大势至菩萨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众生,拔除一切痛苦,使他们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有无上大威力。因此,此菩萨的德号为大势至。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莲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1。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2。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1 钵头摩(paduma):赤莲花、红莲花。

2 佛事:佛、菩萨所做教化众生的一切事情。

译文

大势至菩萨的天冠装饰着五百朵宝莲花,每一朵有五百个宝台;每一个宝台中,都显现出十方一切诸佛净妙国土之广大妙境。菩萨头顶上的肉髻,如赤色的莲花。在肉髻上,有一个宝瓶,充满各种各样的光明,将佛菩萨所做教化众生的一切事情呈现出来。大势至菩萨其余各种身相,如同观世音菩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1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名第十一观。观此菩萨者,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2,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及大势至。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1 畟塞:周遍满足。畟,遍满。

2 不处胞胎:生佛净土,莲花化生,永绝胎生之生死苦。

译文

大势至菩萨行动之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大地震动之处,会有五百亿朵宝花出现:每一朵宝花,庄严高洁,就如同极乐世界中的一样。大势至菩萨坐下来时,七宝国土,一瞬间都会动摇。从下方的金光佛地到上方的光明王佛地的中间,有无数的化身无量寿佛,化身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都云集在极乐国土,布满空中,坐在莲花座上,演说妙法,救度受苦的众生。

这样的观想称为观见大势至菩萨,可观见大势至色身相,名第十一观。能观见此菩萨者,就能免除无数阿僧祇劫生死之罪。凡是能作此观的修行者,能脱离娑婆世界之苦,生佛净土,宝莲孕质,不会再处于投胎转世之中,常常遨游于诸佛的净妙国土。此观想若能成就,就是具足的观想,能清楚看见观世音和大势至两大菩萨。修行者若能如上所述观想,叫作正观。若不如此观想,就叫作邪观。

赏析与点评

地震时的地动山摇,令人恐惧;而大势至菩萨走路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这种震动指众生心灵的震动,即大势至菩萨以般若智慧破除众生心灵深处的烦恼惑,心魔震动。据《大乘宝要义论》记载,大迦叶受佛点化,皈依佛门,发大菩提心度众生时,‌“魔宫震动,一切天魔咸生恐栗”。很显然,菩萨度众,修行人多一个,魔子魔孙少一个,魔宫自然会震动。故《思益经》云:‌“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时,当起想作心自见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1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1 十二部经:佛说经分为十二类: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及韦提希:修行者第十一观成就时,心中应生起自己诚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想:于莲花中结跏趺而坐,作莲花开、合之想。观想莲花开时,有五百种颜色的光照在自己身上。睁开眼时,则见佛菩萨布满虚空中,水、鸟、树林以及诸佛菩萨所发出的声音,都在开示演说妙法,这一切都与十二部经相契合。出定的时候,也要牢记受持并保持不忘失。观想看见此事后,名为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这就是普观想,名为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并常与观世音及大势至两大菩萨来到修行者当中度化众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若有人发至诚之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先观想池水上一丈六高的佛像。对凡夫而言,要观想看见前面所说的无量无边身相的无量寿佛,并非易事。所以佛陀用善巧方便之法,让凡夫先观想一丈六尺的佛像,然后再逐步深入观想。但是,因为有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的缘故,有恒心的修行者,必定能得以成就。其实只要去观想佛像,就能得到无量福报,更何况是观想见到阿弥陀佛具足的身相?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译文

观阿弥陀佛神通如意,自在无碍,于十方国土中,随意变化。或显极大身量,布满虚空之中;或显极小身量,不过一丈六尺至一丈八尺。所现之身形,无论大小,皆金色真身。佛头顶上圆光中的化佛和佛的宝莲座的形状,如前所述。接下来应观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遍于一切当中,并且为了方便度化不同的众生,两大菩萨在众生当中的身躯大小也如同普通众生。辨别两大菩萨的唯一方法是观其首相,根据他们首相的不同,知道谁是观世音菩萨,谁是大势至菩萨。他俩帮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众生。这就是杂观想,名第十三观。修行者若能如上述观想,叫作正观。若不如此观想,就叫作邪观。

赏析与点评

在第九观——‌“真身观”中,‌“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普通人难以想象。而第十三观——‌“杂想观”中,阿弥陀佛丈六八尺的应化身,常人可以理解、接受。‌“杂想观”因而成为从西方极乐世界回到人间的转折点,为以下凡人三辈九品往生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