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三门分别。言来意者。十六品学行流通分五。第四正明持学。持学有二。初二品举昔时学。后一品劝今持学。举昔有两意。一为世果。即增上生道。二为出世道。即决定胜道。初修久修及大智大悲有差别故。前品明他依教修行为得世果。此品明自持学此经求出世果。故此品起。释名者。梵云。俱舍罗。此云善。唱婆婆。此云生。总云善生。旧云善集。义翻非正。此品明昔善生求法持经之行。故以为名。解妨者。问。本意欲劝持经。举其昔事以晓。此既明往善生求法。何不名为善生求法品。答。应言求法。略故不论。又不但求。亦得闻法供养行经。若言求法阙余法行。故但云善生)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王法正论已。复告大众。汝等应听。我今为汝说其往昔奉法因缘(品文分三。此结前生后。次正述修行。后大众愿学。此初也)。

即于是时。说伽他曰。

我昔曾为转轮王。舍此大地并大海。四洲珍宝皆充满。持以供养诸如来。我于往昔无量劫。为求清净真法身。所爱之物皆悉舍。乃至身命心无吝(正述修行有三十二颂。大分为四。初二颂总标过去供佛求法。次二十三颂别明过去修学此经。次两颂为除众疑结会古今。后五颂明修学益劝勉诸众。初中有二。初一颂亲近诸佛。次一颂为求胜法。其文可见)。

又于过去难思劫。有正遍知名宝髻。于彼如来涅槃后。有王出世名善生。为转轮王化四洲。尽大海际咸归伏。有城名曰妙音声。时彼轮王于此住(第二别明过去修学此经。于中有四。此初二颂明求法人。此亦有四。一明求法时。二有王出下明求法人。三为转轮王下明王化。四有城名曰妙音声以下明其住处。其文可见)。

夜梦闻说佛福智。见有法师名宝积。处座端严如日轮。演说金光微妙典(第二正求法有十一。此初一颂因梦见闻。梦云罗呾娜。此云宝。俱佗此云积。旧云宝冥讹)。

尔时彼王从梦觉。生大欢喜充遍身。到天晓已出王宫。往诣苾刍僧伽处。恭敬供养圣众已。即便问彼诸大众。颇有法师名宝积。功德成就化众生(此二颂觉已寻觉)。

尔时宝积大法师。在一室中而住止。正念诵斯微妙典。端然不动身心乐(此一颂法师住处)。

时有苾刍引导王。至彼宝积所居处(四次有两半颂善友引示。于中有三。此初半颂至所居处)。

见在室中端身坐。光明妙相遍其身(此半颂睹仪相)。

白王此即是宝积。能持甚深佛行处。所谓微妙金光明。诸经中王最第一(此一颂陈名行)。

时王即便礼宝积。恭敬合掌而致请。唯愿满月面端严。为说金光微妙法(此一颂见启请)。

宝积法师受王请。许为说此金光明(此半颂法师许可)。

周遍三千世界中。诸天大众咸欢喜(此半颂众闻欢喜)。

王于广博清净处。奇妙珍宝而严饰。上妙香水洒游尘。种种杂华皆散布(自下三颂明庄严道场有二。初王。次八部。王有二。此初一颂庄严处所)。

即于胜处敷高坐。悬缯幡盖以庄严。种种秣香及涂香。香气芬馥皆周遍(此一颂严法坐也)。

天龙修罗紧那罗。莫呼洛伽及药叉。诸天悉雨曼陀华。感来供养彼高座(此一颂八部供养)。

复有千万亿诸天。乐闻正法俱来集(此半颂请天同集)。

法师初从本座起。感悉供养以天华(自下二颂半法师赴会。于中有三。此初半颂起定感应也)。

是时宝积大法师。净洗浴已着鲜服。诣彼大众法坐所。合掌虔心而礼敬(此一颂诣坐法则)。

天主天众及天女。悉皆共散曼陀华。百千天乐难思议。住在空中出妙响(此一颂众会供养)。

尔时宝积大法师。即升高坐跏趺坐(此半颂威仪也)。

念彼十方诸刹土。百千万亿大慈尊。遍及一切苦众生。皆起平等慈悲念(此一颂运想)。

为彼请主善生故。演说微妙金光明(此半颂正说也)。

王既得闻如是法。合掌一心唱随喜。闻法希有泪交流。身心大喜皆充遍(此一颂第三因得闻法)。

于时国主善生王。为欲供养此经故(自下四颂第四依学法行有十。此但一种谓初供养。于中有四。此初半颂所为)。

手持如意末尼宝。发愿咸为诸众生。今可于斯赡部洲。普雨七宝璎珞具。所有遗乏资财者。皆得随心受安乐(此一颂半发愿)。

即便遍雨于七宝。悉皆充足四洲中。璎珞严身随所须。衣服饮食皆无乏(此一颂愿遂也)。

尔时国主善生王。见此四洲雨珍宝。咸持供养宝髻佛。所有遗教苾刍僧(此一颂供养也)。

应知过去善生王。即我释迦牟尼是。为于昔时舍大地。及诸珍宝满四洲。昔时宝积大法师。为彼善生说妙法。因彼开演经王故。东方现成不动佛(此两颂结会古今有二。初会求经人。后会说法者。何故如是欲明说听。俱是法行皆成佛故)。

以我曾听此经王。合掌一言称随喜。及施七宝诸功德。获此最胜金刚身。金光百福相庄严。所有见者皆欢喜。一切有情无不爱。俱胝天众亦同然(自下五颂第四明修学益有三。此初两颂明修法行得出世果也)。

过去曾经九十九。俱胝亿劫作轮王。亦于小国为人王。复经无量百千劫。于无量劫为帝释。亦复曾为大梵王。供养十力大慈尊。彼之数量难穷尽(此两颂明修法行得世间报)。

我昔闻经随喜善。所有福聚量难知。由斯福故证菩提。获得法身真妙智(此一颂结由经力得获菩提)。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叹未曾有。皆愿奉持金光明经流通不绝(大众愿学)。

金光明最胜王经诸天药叉护持品第二十二。

(三门分别。言来意者。学行流通有五。此第四正明持学。复有二。一举昔。二劝今。举昔有二。初举他昔持。次一举自昔持。此品劝今众持。又释前成护国品中能持经人及八部众流通之行。故此品起。释名者。诸天药叉所劝假者。护持二字所学之行。护即护行。持即持行。即劝四众持。劝彼八部护。又释。即住持经令不断灭。名之为护。护即是持。如为护法城。又护持含其二义。护持于经护持经者。故下云于此经王及持经者俱拥护。故因以立名。解妨如疏。烦故且止)

尔时世尊告大吉祥天女曰。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欲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以不可思议广大微妙供养之具。而为奉献。及欲解了三世诸佛甚深行处(品文分三。初略标劝。次颂广明。后众愿护。初中分三。初告天女。次若有下标所欲行。后是人下劝弘教。此初二也。甚深行处者。即二空真如也)。

是人应当决定至心(下劝弘此经有三。此初令起加行)。

随是经王所在之处。城邑聚落或山泽中(此弘经处)。

广为众生敷演流布。其听法者。应除乱想摄耳用心(下弘经行有二。一久学者能为开演。利他行。二初学者即应听闻自利行。十法行中略举此二以影余八)。

世尊。即为彼天及诸大众。说伽他曰。

若欲于诸佛。不思议供养。复了诸如来。

甚深境界者(自下第二颂广明。总七十九颂分之为四。初二十三颂明说听二行。次梵王帝释主下四十一颂明天神拥护。次于此有洲内下十四颂明经威力。后一颂总结说听。初中分二。初十二颂明听法行。应严胜高坐下十一颂明演说行。初复分五。此初一颂标福智)。

若见演说此。最胜金光明。应亲诣彼方。

至其所住处(二此一颂劝至法会也)。

此经难思议。能生诸功德。无边大苦海。

解脱诸有情(三此三颂赞经功德。于中有三。一颂赞生善灭恶)。

我观此经王。初中后皆善。甚深不可测。

譬喻无能比(一颂赞法十德。此略举四。即初中后善。其义甚深。以影余六)。

假使恒河沙。大地尘海水。虚空诸山石。

无能喻少分(此一颂喻明)。

欲入深法界。应先听是经。法性之制底。

甚深善安住(四次五颂劝应听法。于中有五。一颂劝听法。法性制底者。能诠显故。即见法身)。

于斯制底内。见我牟尼尊。悦意妙音声。

演说斯经典(此一颂见报身。说相似故)。

由此俱胝劫。数量难思议。生在人天中。

常受胜妙乐(此一颂得善报)。

若听是经者。应作如是心。我得不思议。

无边功德蕴(此一颂令庆喜也)。

假使大火聚。满百逾缮那。为听此经王。

直过无辞苦(此一颂令决听)。

既至彼住处。得闻如是经。能灭于罪业。

及除诸恶梦。恶星诸变怪。虫道邪魅等。

得闻是经时。诸恶皆舍离(五次二颂闻经利益)。

应严胜高坐。净妙若莲华(自下十一颂明演说行。复分为五。此初半颂严坐)。

法师处其上。犹如大龙坐(二此半颂法师仪轨)。

于斯安坐已。说此其深经。书写及诵持。

并为解其义(三此一颂演说经。即教他书写及诵受持)。

法师舍此坐。往诣余方所。于此高座中。

神通非一相。或见法师像。犹在高座上。

或时见世尊。及以诸菩萨。或作普贤像。

或如妙吉祥。或见慈氏尊。身处于高座。

或见希奇相。及以诸天像。暂得睹容仪。

忽然还不现(此此四颂说法瑞相)。

成就诸吉祥。所作皆随意。功德悉圆满。

世尊如是说(五次五颂演法利益有十。此初一颂有三。一得吉祥。二所作成。三功德满)。

最胜有名称。能灭诸烦恼。他国贼皆除。

战时常得胜(此有三益。四有名称。五灭烦恼。六除怨敌)。

恶梦悉皆无。及消诸毒害。所作三业罪。

经力能除灭(此亦三益。七无恶梦。八消毒害。九灭诸罪)。

于此赡部洲。名称咸充满。所有诸怨结。

悉皆相舍离。设有怨敌至。闻名便退散。

不假动兵戈。两陈生欢喜(十无怨酬)。

梵王帝释主。护世四天王。及金刚药叉。

正了知大将。无热池龙王。及以娑揭罗。

紧那罗乐神。苏罗金翅主。大辨才天女。

并大吉祥天。斯等上首天。各领诸天众。

常供养诸佛。法宝不思议。恒生欢喜心。

于经起恭敬(自下四十一颂得天神拥护。复分为二。初三十九颂说听得护。后二颂明护所以。初得护有六。初十二颂护听人有三。此初四颂明天神敬喜。其文可见)。

斯等诸天众。皆悉共思惟。遍观修福者。

共作如是说(次下六颂赞听经人有四。此一颂也)。

应观此有情。咸是大福德。善根精进力。

当来生我天(此一颂见请生天)。

为听甚深经。敬心来至此。供养法制底。

尊重正法故。怜愍于众生。而作大饮益。

于此深经典。能为法宝器。入此法门者。

能入于法性。于此金光明。至心应听受(此三颂赞劝听经也)。

是人曾供养。无量百千佛。由彼诸善根。

得闻此经典(此一颂昔善根也)。

如是诸天主。天女大辨才。并彼吉祥天。

及以四王众。无数药叉众。勇猛有神通。

各于其四方。常来相拥护(此后二颂明其卫护也)。

日月天帝释。风水火诸神。吠率怒大肩。

阎罗辨才等。一切诸护世。勇猛具威神。

拥护持经者。昼夜常不离。大力药叉王。

那罗延自在。正了知为首。二十八药叉。

余药叉百千。神通有大力。恒于恐怖处。

常来护此人。金刚药叉王。并五百眷属。

诸大菩萨众。常来护此人(第二此五颂护说经人。吠率奴者。那罗延天之异名。复形大故名大肩)。

宝王药叉主。及以满贤王。旷野金毗罗。

宾度罗黄色。此等药叉王。各五百眷属。

见听此经者。皆来共拥护(第三此二颂复护听人。兴公疏云。金毗罗者名孔非孔。宾度罗者群疏不释)。

彩军乾闼婆。苇王常战胜。珠颈及青颈。

并勃里沙王。大最胜大黑。苏跋拏鸡舍。

半之迦羊足。及以大婆伽。小渠并护法。

及以猕猴王。针毛及日支。宝圣皆来护(第四次下十二颂复护说经者。彩军者。以着彩衣为军众故。苇王者。诸草神王故。以珠贯颈神曰珠颈。项颈青神曰青颈。勃里沙婆者。此云牛。牛神此王牛故。颂文窄故。略去婆字。苏此云好。跋拏此云金。鸡舍此云发。是好金发鬼神。半之迦云五。即神足似羊。大婆伽者大威德。小渠之神。故曰小渠也)。

大渠诺拘罗。栴檀欲中胜。舍罗及雪山。

及以娑多山。皆大有神通。雄猛具大力。

见持此经者。皆来相拥护(诺拘罗者此云鼠狼。即神名也。舍罗者此云屋。山名。神依彼山。以山立名)。

阿那婆答多。及以娑揭罗。目真[醫-酉+言]罗叶。

难陀小难陀。于百千龙中。神通具威德。

共护持经人。昼夜常不离(阿那婆答多此云无热恼。娑揭罗此云咸海。目真此云解脱。兴公云。此云四绝山。[醫-酉+言]罗业者。即旧云伊兰树。其事如序品)。

婆稚罗睺罗。毗摩质多罗。母旨苫跋罗。

大肩及欢喜。及余苏罗王。并无数天众。

大力有勇健。皆来护是人(婆稚此云团圆。毗摩质多罗此云绮画。以文其形故。母旨此云好。苫跋罗此云食。亦非天名。亦云饭食神。兴公。苫跋罗此云河。从河目名耳)。

诃利底母神。五百药叉众。于彼人睡觉。

常来相拥护(文相可见)。

旃荼旃荼利。药叉旃稚女。昆帝拘吒齿。

吸众生精气。如是诸神众。大力有神通。

常护持经者。昼夜常不离(旃荼男声药叉。旃荼利女声呼。昆帝拘吒齿即齿长包者是也。兴公云。旃稚女者即主电神。余同沼公也)。

上首辨才天。无量诸天女。吉祥天为首。

并余诸眷属。此大地神女。果实园林神。

树神江河神。制底诸神等。如是诸天神。

心生大欢喜。彼皆来拥护。读诵此经人(第五此三颂护读诵人)。

见有持经者。增寿命色力。威光及福德。

妙相以庄严。星宿现灾变。困厄当此人。

梦见恶征祥。皆悉令除灭。此大地神女。

坚固有威势。由此经力故。法味常充足。

地肥若流下。过百瑜缮那。地神令味上。

滋润于大地。此地厚六十。八亿瑜缮那。

及至金刚际。地味皆令上(第六此五颂复护说经人)。

由听此经王。获大功德蕴。能使诸天众。

悉蒙其利益。复令诸天众。威势有光明。

欢喜常安乐。舍离于衰相(自下二颂明得护所以举听经人影持说者。文相可见)。

于此南洲内。林果苗稼神。由此经威力。

心常得欢喜。苗实皆成就。处处有妙华。

果实并滋繁。充满于大地。所有诸果树。

及以众园林。悉皆生妙华。香气常芬馥。

众草诸树木。咸出微妙华。及生甘美果。

随处皆充满(自下十四颂赞经威力有八。此初四颂由经威力百谷丰美也)。

于此赡部洲。无量诸龙女。心生大欢喜。

皆共入池中。种植钵头摩。及以分陀利。

青白二莲华。池中皆遍满(次此二颂池沼多花)。

由此经威力。虚空净无翳。云雾皆除遣。

冥闇悉光明(次此一颂空净常明)。

日出放千光。无垢焰清净。由此经王力

流晖绕四天。此经威德力。资助于天子。

皆用赡部金。而作于天宫。日天子初出。

见此洲欢喜。常以大光明。周遍皆照耀(次此三颂日殿增耀)。

于此大地内。所有莲华地。日光照及时。

无不尽开发(次此一颂莲随日剖)。

于此赡部洲。田畴诸果药。悉皆令善熟。

充满于大地(次此一颂果药恒盈也)。

由此经威力。日月所照处。星辰不失度。

风雨皆顺时(次此一颂风雨等顺时依度)。

遍此赡部洲。国土咸丰乐。随有此经处。

殊胜倍余方(次此一颂总结经力)。

若此金光明。经典流布处。有能讲诵者。

悉得如上福(此一颂总结听所功德)。

尔时大吉祥天女及诸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于此经王及受持者。一心拥护。令无忧恼常得安乐(第三大段大众愿护)。

金光明最胜王经授记品第二十三。

(三门分别。言来意者。就学行流通有五。此即第五成前诸品令学行意有三。一为授记。二为除疑。三更重劝。此初与记者。明行必得果。果定因成。故护持后有授记品。言释名者。兴公云。梵云毗耶佉梨那。此云授记。授者付也与也。记者分别也验也。为其分别验其当果而以与之。故名授记。解妨者如疏)

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已。欲为妙幢菩萨及其二子银幢银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品文分二。初众集。后与记。众集有二。初此结集序)。

时有十千天子。最胜光明。而为上首。俱从三十三天。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次明众集)。

尔时佛告妙幢菩萨言。汝于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已。于金光明世界。当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金宝山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后与记有二。初与三士记。后与十千记。三士为三。初复有五。一标名。二记时。三记国。四记果。五记号。即金宝山等。号有通别。如文可知。授记之义广如沼公疏述)。

时此如来般涅槃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时彼长子名曰银幢。即于此界次补佛处世界。尔时转名净幢。当得作佛名曰金幢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自下等二大士记。文亦为五。初记时。二牒名。三记处。即于此界下是。四记国。五记号。亦有通别。如文)。

时此如来般涅槃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次子银光即补佛处。还于此界当得作佛。号曰金光明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下第三大士记。文亦有五。一记时。二牒名。三记果。即补佛处。四记国。还于此界下是。五记名号)。

是时十千天子闻三大士得授记已。复闻如是最胜王经心生欢喜。清净无垢犹如虚空。(下第二大段文分为四。初与记。二疑生。三为断。四喜信。初中有三。即此初天子闻见心欢)。

尔时如来。知是十千天子善根成就(此如来知彼根熟)。

即便与授大菩提记。汝等天子。于当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下正与记别有八。初标序。二牒名。三记时。然劫有多种。广如沼公疏引法花论等)。

于最胜因陀罗高幢世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一种姓又同一名。号曰面目清净优钵罗香山十号具足。如是次第十千诸佛出现于世(此第四记国名。五记果。六记姓。七又同一名下记号。八如是下记次)。

尔时菩提树神白佛言。世尊。是十千天子从三十三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此第二疑生有二。一标二问。标中有四。一举来因。即是所举文也)。

云何如来便与授记当得成佛(二略问。彼为听来。云何与记也)。

世尊。我未曾闻是诸天子。具足修习六波罗蜜多难行苦行。舍于手足头目髓恼眷属妻子。象马车乘奴婢仆使宫殿园林。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虎珀璧玉珂贝。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三述疑心)。

如余无量百千菩萨。以诸供具。供养过去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佛。如是菩萨。各经无量无边劫数然后方得受菩提记(四显疑意)。

世尊。是诸天子。以何因缘。修何胜行。种何善根。从彼天来暂时闻法便得授记。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断除疑网(下第二问有三。以何因缘者。是总问所以义。或自行名因。善友为缘。修何胜行等者。即问修六度行。种何善根者。即问修福智行。又有余释。广如疏述。余文可见)。

佛告地神善女天。如汝所说。皆从胜妙善根因缘勤苦修已方得授记(第三佛为答有三。此初印可问词)。

此诸天子。于妙天宫。舍五欲乐(下正答所问有二。初略后广。初中有三。一于妙天宫下舍欲乐行。能趣法会故)。

故来听是金光明经。既闻法已于是经中心生殷重。如净琉璃。无诸瑕秽(二闻经行。法正佛因故)。

复得闻此三大菩萨授记之事(三闻记随喜行。能愿求故)。

亦由过去久修正行誓愿因缘(后双略答过去修胜行种善根二问。其文可见)。

是故我今皆与授记。于未来世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结答也)。

时彼树神闻佛说已。欢喜信受(此树神喜信也)。

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第二十四。

(三门分别。言来意者。此为除疑。前品为成劝勉说受。俱当作佛故有授记。三士先曾闻经与记。时众不惑。十千创始至会得记。故有疑生。前虽略答。往因总陈。恐闻难解。此下更为广说。故有除病·流水二品生。然差别者。将说十千往因故。先述其缘起。即有除病品生。又恐病苦妨说听经。兼明为除令得依学。缘起既彰。次须正辨。故流水品起。广如疏述。释品名者。诸大违损云病。药能对遣曰除。此品广明。名除病品。解妨难者。广如疏述。烦故不陈耳)

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十千天子。本愿因缘今为汝说(以下二品第二广明十千得记因缘有二。此品明得记缘起。流水正明得记因缘。缘起分二。此初敕听许说)。

善女天。过去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耶劫。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曰宝髻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下正陈缘起有十二。一明时节有三。初总明劫。二明佛。三明时。尔时下别明)。

善女天。时彼世尊。般涅槃后正法灭已。于像法中。有王名曰天自在光。常以正法化于人民。犹如父母(下第二明国界)。

是王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持水。善解医明妙通八述众生病苦四大不调咸能救疗(自下第三明菩萨父子。于中有二。初菩萨父有四。一住处。二德号。三指名。四明医能)。

善女天。尔时持水长者。唯有一子名曰流水。颜容端正人所乐观。受性聪敏妙闲诸论。书画算印无不通达(明菩萨子有五。一名。二形貌。三人所乐观者思惠。四受性等者根性。五妙闲法术等者是明伎艺)。

时王国内有无量百千诸众生类。皆遇疫病众苦所逼。乃至无有欢乐之心(自下第四明医方缘有六。此初时众病生也)。

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见是无量百千众生受诸病苦。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无量众生为诸极苦之所逼迫(二菩萨悲起)。

我父长者。虽善医方妙通八术。能疗众病四大增损。然已衰迈老耄虚羸。要假扶策方能进步。不复能往城邑聚落救诸病苦(三思父年迈)。

今有无量百千众生。皆遇重病无能救者(四念患无医)。

我今当至大医父所。咨问治病医方秘法(五我求妙方)。

若得解已当往城邑聚落之所。救诸众生种种疾病。令于长夜得受安乐(六念往疗疾)。

时长者子作是念已即诣父所。稽首礼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第五诣父咨受有二。一请问之仪)。

即以伽他。请其父曰。慈父当哀愍。我欲救众生。今请诸医方。幸愿为我说(正以颂请。五颂分二。此初一颂求哀愿说)。

云何身衰坏。诸大有增损(次四颂正请有五。此初半颂问得病因)。

复在何时中。能生诸疾病(此半颂问病生时也)。

云何啖饮食。得受于安乐。能使内身中。

火势不衰损(此一颂问将养之方)。

众生有四病。风黄热痰癊。及以总集病。

云何而疗治(此一颂问医疗之法)。

何时风病起。何时热病发。何时动痰癊。

何时总集生(此一颂问病起时节)。

时彼长者。闻子请已。复以伽他而答之曰(自下第六文为解释。此初结集标举。其文可见)。

我今依古仙。所有疗病法。次第为汝说。

善听救众生(自下三十二颂文正颂释分三。此初一颂许说也)。

三月是春时。三月名为夏。三月名秋分。

三月谓冬时。此据一年中。三三而别说。

二二为一节。便成岁六时。初二是华时。

三四名热际。五六名雨际。七八谓秋时。

九十是寒时。后二名冰雪。既知如是别。

授药勿令差(自下三十颂正释中复三。初四颂时节。三三而别说者。谓三月三月为一时。结前四时。二二为一节者。谓二月二月为一节。标后六时)。

当随此时中。调息于饮食。入腹令消散。

众病则不生(次十三颂正答问中。此初一颂标令调息也)。

节气若变改。四大有推移。此时无药资。

必生于病苦(次三答初问。于中此初一颂正答病生因)。

医人解四时。复知其六节。明闲身七界。

食药使无差。谓味界血肉。膏骨及髓脑。

病入此中时。知其可疗不(此两颂令知病处。一味界者。梵云阿啰娑在脾胃间。饮食至此。分为二分。一佉逻界。即滓质成大小便。二味界。即津味委资身分。二血。三肉。四膏。五骨。六髓。七脑界)。

病有四种别。谓风热痰癊。及以总集病。

应知发动时。春中痰癊动。夏内风病生。

秋时黄热增。冬节三俱起(次此两颂答第二问。明病体数并生时。准此五行推之。痰是水。风属木。热是火。水六月胎正明死。木九月胎五月死。火十二月胎八月死。故将衰病死慕时发。亦于此时可以治也。亦兼答第五问中初四时问)。

春食涩热辛。夏腻热咸醋。秋时冷甜腻。

冬酸涩腻甜。于此四时中。服药及饮食。

若依如是味。众病无由生(次此二颂答第三问)。

食后病由癊。食消时由热。消后起由风。

准时须识病(次此一颂答第五问)。

既识病源已。随病而设药。假令患状殊。

先须疗其本。风病服油腻。患热利为良。

癊病应变吐。总集须三药。风热癊俱有。

是名为总集。虽知病起时。应观其本性。

如是观知已。顺时而授药。饮食药无差。

斯名善医者(次此四颂答第四问。问何故答问次第不同。答。因答第三食饮将养。乘便即明发动时节。故答与问次第不同。就答疗病法中分。三初一颂标。次二颂疗治法。后一颂结)。

复应知八术。总摄诸医方。于此若明闲。

可疗众生病。谓针刺伤破。身疾并鬼神。

恶毒及孩童。延年增气力(自下十三颂重料简分五。初二颂教秘术中。一颂标。一颂释。八述者。一疗被针刺法。二疗破伤法。三疗身疾。即前四病。四鬼损。五中毒药。六疗孩童。七延年。八养力。兴公释八术稍异如其疏)。

先观彼形色。语言及性行。然后问其梦。

知风热癊殊(二次五颂半教识病体。于中此初一颂标示)。

干瘦少头发。其心无定性。多语梦飞行。

斯人是风性。少年生白发。多汗及多瞋。

聪明梦见火。斯人是热性。心定身平整。

虑审头津腻。梦见水白物。是癊性应知。

总集性俱有。或二或具三。随有一偏增。

应知是其性(次此四颂辨体也)。

既知本性已。准病而授药(此半颂结法也)。

验其无死相。方名可救人。诸根倒取境。

尊医人起慢。亲友生瞋恚。是死相应知。

左眼白色变。舌黑鼻梁[吝*皮]。耳轮与旧殊。

下唇生向下(此两颂半教观死相)。

诃梨勒一种。具足有六味。能除一切病。

无忌药中王(此示其妙药。此说其总不说别治。此颂明破药。涅槃经云。六味。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咸。六淡)。

又三果三辛。诸药中易得。沙糖蜜酥乳。

此能疗众病(次此一颂明补药。三时者。一诃梨勒迦。二阿摩洛迦。三仳仳得迦。似阿无罗而稍大也。三辛者。一干姜。二毕钵。三胡椒。并沙糖等合十物易得补治)。

自余诸药物。随病可增加。先起慈愍心。

莫规于财利(次此一颂损例诫劝)。

我已为汝说。疗疾中要事。以此救众生。

当获无边界(第三总结)。

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亲问其父八术之要。四大增损时节不同。饵药方法。既善了知。自忖堪能救疗众病(自下第七忖已学成)。

即便遍至城邑聚落所在之处。随有百千万亿病苦众生。皆至其所善言慰喻。作如是语我是医人。我是医人。善知方药。今为汝等疗治众病。悉令除愈(第八随告能疗)。

善女天。尔时众人。闻长者子善言慰喻许为治病。时有无量百千众生遇极重病。闻是语已身心踊跃。得未曾有。以此因缘。所有病苦。悉得蠲除。气力充实。平复如本(第九众闻疗愈)。

善女天。尔时复有无量百千众生。病苦深重难疗治者。即共往诣长者子所。重请医疗(第十病深重请)。

时长者子。即以妙药令服皆蒙除差(十一蒙药皆除)。

善女天。是长者子。于此国内。百千万亿众生病苦。悉得除差(十二总结病差)。

金光明最胜王经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三门同前。言来意者。十千得记天女疑生。前授记品末虽为略陈。未能明解。故除病·流水二品更为广辨令众深知。前品广其缘起。此品正说记因。故有此品。释品名者。兴公云。梵言尸礼他弗达罗遮啰婆诃。上声那。此云长者子流水。沼公云。长者子标父以明子。表种姓尊。流水者。以行彰名。明其行胜。又自亦是长者。长者为简其父复称为子。以有养人长鱼之德。故号长者。流水二义。一流水。二与水。从行为名。此乃德行双彰。此品广明其事。故以为名。解妨者。问。何故不名救鱼品。答。流水义广。因为救鱼亦沾余类。故不独名救鱼品也)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于往昔时在天自在光王国内。疗诸众生所有病苦。令得平复受安隐乐(品文分四。一叹结医能。二善女天下明救鱼行。三尔时佛告下结会今古。四尔时大众下领悟依学。初中亦四。此初结众病除)。

时诸众生以病除故。多修福业。广行惠施。以自欢娱(此明众增福业)。

即共往诣长者子所。咸生尊敬。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长者子善能滋长福德之事。增益我等安隐寿命。仁今实是大力医王。慈悲菩萨。妙闲医药。善疗众生无量病苦(众往礼赞)。

如是称叹周遍城邑(此总结名闻)。

善女天。时长者子妻名水肩藏。有其二子。一名水满。二名水藏(自下明救鱼行。文亦为四。此初明菩萨眷属)。

是时流水。将其二子。渐次游行城邑聚落。过空泽中深险之处(自下明其救鱼有八。此初父子游方)。

见诸禽兽豺狼狐玃雕鹫之属食血肉者。皆悉奔飞一向而去(二明睹异相也)。

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此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飞走。我当随后暂往观之(三菩萨思念也)。

即便随去(四念已寻观也)。

见有大池名曰野生。其水将尽于此池中多有众鱼(五遂见枯鱼也)。

流水见已生大悲心(六即起悲心也)。

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七树神劝救。于中有三。一现身为急难故)。

作如是语善哉善哉(二赞冀发心故)。

善男子。汝有实义名流水者。可愍此鱼应与其水(三劝救。符名义故。于中复三。初标劝)。

有二因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此次释劝)。

汝今应当随名而作(结劝)。

是时流水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何(八依请为救。于中复五。此初问数几许)。

树神答曰。数满十千(二答有二千)

善女天。时长者子闻是数已倍益悲心(三转益慈悲)。

时此大池为日所曝余水无几。是十千鱼将入死门旋身婉转(三明鱼受苦也)。

见是长者心有所希。随遂瞻视目未曾舍(四众鱼希救)。

时长者子。见是事已驰趣四方。欲觅于水竟不能得。复望一边见有大树。即便升上折取枝叶为作荫凉(五慈悲正救。于中复有二。初悲心救苦。后复更思惟下慈心与乐。初救苦有二。初与水。后善女天时长者下施食。与水有十一。初遍求无水。二复望一边下且为作凉。其文可见)。

复更推求是池中水从何处来。寻觅不已见一大河名曰水生(三寻觅池源也)。

时此河边有诸渔人为取鱼故。于河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边。于所决处卒难修补(四见源被决)。

便作是念。此崖深峻设百千人。时经三月亦未能断。况我一身而堪济辨(五念难修补)。

时长者子。速还本城至大王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悉令安隐。渐次游行至其空泽。见有一池。名曰野生。其水欲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将死不久。唯愿大王。慈悲愍念。与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六求象于王也)。

尔时大王。即敕大臣。速疾与此医王大象(七王敕急与)。

时彼大臣。奉王敕已。白长者子。善哉大士。仁今自可至象厩中。随意选取二十大象。利益众生令得安乐(八掌官任选也)。

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九得象遂意也)。

又从酒家多借皮囊(十假酒囊)。

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写置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十一运水添池遂复得满)。

善女天。时长者子。于池四边。周旋而视(悲心救苦中。第二施食有十二。此初长者巡瞻)。

时彼众鱼。亦复随遂修崖而行(二鱼亦随视)。

时长者子。复作是念。众鱼何故随我而行(三长者观念)。

必为饥火之所恼逼。复欲从我求索于食(四知鱼所恼)。

我今当与(五慈心念与也)。

尔时长者子流水。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食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悉皆收取即可持来(六令子取食)。

尔时二子受父教已。乘最大象。速往家中。至祖父所。说如上事(七子诣祖陈)。

收取家中可食之物。置于象上。疾还父所。至彼池边(八得食而还)。

是时流水。见其子来。身心喜跃(九长者心欢也)。

遂取饼食。遍散池中(十即遍施鱼也)。

鱼得食已。悉皆饱足(十一鱼因饱足也)。

便作是念。我今施食令鱼得命。愿于来世当施法食充济无边(第十二长者发愿)。

复更思惟。我先曾于空闲林处。见一苾刍读大乘经。说十二缘生甚深法要。又经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髻如来名者。即生天上(慈悲正救中。第二慈心与乐有二。初内自思惟。后时长者子不外行利乐。初中复三。此初念昔所闻)。

我今当为是十千鱼。演说甚深十二缘起。亦当称说宝髻佛名(次思为鱼说也)。

然赡部洲。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毁訾。亦当为彼增长信心(兼亦利人)。

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我入池中可为众鱼说深妙法(自下外行利乐有二。此初思欲入池中)。

作是念已即便入水唱言。南谟过去宝髻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正为饶曾中复有二。初为称佛名。尔时流水下为说深法。初中亦二。此初称佛名)。

此佛往昔修菩萨行时。作是誓愿。于十方界所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此后释为称此佛之所以)。

尔时流水。复为池鱼。演说如是甚深妙法(下为说法有二。初说法令解。后说咒为护。初中亦二。初总标。次别释。此初标也)。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自下释有二。初明杂染缘起。即是依流转生死次第。此灭故彼灭下明清净缘起。即是还灭断除次第。然二类缘起各有顺逆二种观行。此各依顺说。影彰二逆观。初中复二。初别标。所谓下别释。此初也。对法论云。此有故彼有者。明无作缘生义。唯由有缘故果法得有。非缘有实作用能生果法。此为破诸外道横执大梵神我有实作用能为物因。亦破外道无因妄计。故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者。明无常缘生义。非无生法为因故。少所生法而得成立。此破外道常法为因能生诸法。亦遮未来化地部等有十二缘起支无为)。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别释缘起。此即势用缘生也。诸有为法因缘别故各有势用。故对法云。虽复诸法无作无常。然不随一法为缘故一切果生。诸法功能各差别故。然十二缘起义。沼公疏中诸门分别。然今烦故。直示出其体性。诸无明支体。烦恼障中正支取分别中能发感总别报。或唯感总报者。为无明支体。兼支即通俱生分别。无明为体。如成唯识广说。其行支体者。通善不善身语意业。唯感总报及通感总别二业为性唯感别报即非行支。次识支体者。唯取第八异熟识种。论云。此中识种。谓本识因总报主故。次名色支体者。唯识云。除后三因余因。皆是名色种摄。后之三因。如名次第即后三种。次六处触受体者。异熟六根种名六处支。异熟触受种为触受支。除此以外诸异熟法。皆名色支。次爱支体。亦唯俱生。助润不定。唯识云。正润生者唯修所断。次取支正体。通用一切俱生烦恼。助通分别。次有支体。即前行及识等五果种为爱取润转名为有。会释违文广如论。烦故不述。次生支体者。论云。始从中有至本有中未衰变来。皆生支摄。后老死支者。论云。诸衰变位总名为老。身坏命终乃名为死。此二支体皆通五蕴。唯是现在异熟果摄。忧悲苦恼因老死起。非是支摄。十地经云。死别离时。意根相对名忧。五根相对为苦。出声啼哭名悲。愚人心热名恼。此依杂染缘起生起次第)。

此灭故彼灭(自下明清净顺观除灭次第文有三。此初总标也)。

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老死灭则忧悲苦恼灭(次释。此依断位次第而说。逆观者。谓由谁无故老死无。由谁灭故老死灭。乃至由谁无故行无。由谁灭故行灭。此依得果究竟位观逆次第说。令成熟故)。

如是纯极苦蕴。悉皆除灭(别结)。

说是法已。复为宣说十二缘起相应陀罗尼曰(第二密说缘起。初结前标举。次正说神咒。可知)。

怛侄他。毗折你。毗折你。毗折你。僧塞枳你。僧塞枳你。僧塞枳你。毗尔你。毗尔你。毗尔你。莎诃。怛侄他。那弭你那弭你。那弭你。杀雉你。杀雉你。杀雉你。飒钵哩设你。飒钵哩设你。飒钵哩设你。飒钵哩设你。莎诃。怛侄他。薜达你薜达你。薜达你。窒里瑟你你。窒里瑟你你。窒里瑟你你。邬波地你。邬波地你。邬波地你。莎诃。怛侄他。婆毗你。婆毗你。波毗你。阇底(丁里切下同)你。阇底你。阇底你。阇摩你你。阇摩你你。阇摩你你。莎诃。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长者子昔缘之时(救鱼行中第三诸天闻赞有三。此初标也)。

诸人天众叹未曾有(大众同叹)。

时四大天王。各于其处。异口同音作如是说。(别赞有二。初赞佛说。后说咒愿护。初亦二。此初标也)。

善哉释迦尊。说妙法明咒。生福除众恶。

十二支相应(此正赞佛)。

我等亦说咒。拥护如是法。若有生违逆。

不善随顺者。头破作七分。犹如兰香梢(第二愿拥护有三。初二句标。次四句诫劝也)。

我等于佛前。共说共咒曰(此说咒也)。

怛侄他。呬里谜。揭睇健。陀哩。旃荼里。地囇。骚伐囇。石呬伐囇。补啰布囇矩。末底。崎啰末底。达地目契。窭噜婆。母噜婆。具荼母噜健提。杜噜杜噜。毗囇。翳泥悉。泥沓(徒洽切下同)。婫。达沓婫邬悉怛哩。鸟率吒啰。伐底。頞刺娑伐底。钵杜摩伐底。俱苏摩伐底。莎诃。

佛告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及其二子。为彼池鱼。施水施食。并说法已。俱共还家(自下救鱼中第四明鱼报恩。文有十四。此初三士还家)。

是长者子流水。复于后时。因有聚会。设众伎乐。醉酒而卧(二长者醉卧)。

时十千鱼。同时命过生三十三天(三鱼逝生天也)。

起如是念。我等以何善业因缘。生此天中。便相谓曰。我等先于赡部洲内。堕傍生中。共受鱼身。长者子流水。施我等水及以饼食。复为我等说甚深法十二缘起及陀罗尼。复称宝髻如来名号。以是因缘。能令我等得生此天(四念知宿命)。

是故我今咸应诣彼长者子所。报恩供养(五议恩应报)。

尔时十千天子即于天没至赡部洲大医王所(六天下报恩。于中复三。此初天降下)。

时长者子。在高楼上安隐而睡。时十千天子。共以十行千真珠璎珞置其头边。复以十千置其足处。复以十千置于右胁。复以十千量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光明普照。种种天乐出妙音声。令赡部洲有睡眠者皆悉觉悟。长者子流水亦从睡寤。是时十千天子为供养已。即于空中飞腾而去(次报德中有三。此初报长者恩)。

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此报国王恩。以王借象复护佛法令我复闻甚深法故)。

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中雨众天华。便于此没还天宫殿。随意自在受五欲乐(此报生处恩)。

天自在光王。至天晓已问诸大臣。昨夜何缘忽现如是希有瑞相。放大光明(七王问瑞应)。

大臣答言。大王当知有诸天众于长者子流水家中。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天曼陀罗华。积至于膝(八诸臣具答)。

王告臣曰。诣长者家唤取其子。大臣受敕即至其家。奉宣王命唤长者子(九王合使唤)。

时长者子即至王所(十长者赴命)。

王曰。何缘昨夜示现如是希有瑞相(十一王亲自问)。

长者子言如我思忖。定应是彼池内众鱼。如经所说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彼来报恩故现如是希奇之相(十二长者对)。

王曰。何以得知。流水答曰。王可遣使并。我二子往彼池所验其虚实。彼十千鱼为死为活。王闻是语。即便遣使及子向彼池边。见其池中多有曼陀罗华。积成大聚诸鱼并死。见已驰还为王广说(十三检验虚实)。

王闻是已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十四生信喜欢)。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当知。昔时长者子流水者即我身是。持水长者即妙幢是。彼之二子。长子水满即银幢是。次子水藏即银光是(自下品第三大段结会今古有四。此初结会菩萨父子)。

彼天自在光王者。即汝菩提树神是(二结会树神也)。

十千鱼者即十千天子是(三结会天子。于中亦三。此初结会人也)。

因我往昔以水济鱼与食令饱。为说甚深十二缘起并此相应陀罗尼咒。又为称彼宝髻佛名(次结会法)。

因此善根得生天上。今来我所欢喜听法。我皆当为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其名号(结成善因得记所以)。

善女天。如我往昔于生死中轮回诸有广为利益。令无量众生悉令次第成无上觉与其授记。汝等皆应勤求出离勿为放逸(四劝信令修也)。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悉皆悟解。由大慈悲救护一切。勤修苦行。方能证获无上菩提。咸发深心。信受欢喜(第四大段领悟依学)。

金光明最胜王经注释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