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着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二在证性修清净开二。一性证如空清净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清净慧菩萨从证因断显。恐断未究竟清净之诸来法众迷究竟证之清净执吝己证不舍迷闷觉心。有所兴问希佛教益证中差别令末世众生不迷证之差别知所究竟清净成就彻因果证圆满觉心。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当文三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云云一句。本所云云一句。我等今者云云一句。广说者。备指前闻。如是不思议事者。觉心性相。微妙深奥不属分别思惟尘影缘气。此句述佛显真。本所不见云云者。指向幻妄根尘识界所发见闻非本见闻净性不了觉心实相。此句悲昔迷妄。我等今者。现前法众同闻法时。蒙佛善诱者。诱引入也。引入圆满觉心究竟清净。身心泰然者。泰安逸也。离诸尘劳烦恼自在住持。得大饶益者。成就游戏寂灭大海一切无碍。此句述众承益。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教殊证。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

当文二句请教殊证。愿为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句。诸来者。在会菩萨众生也。云重宣者。以在断在证。本无有二觉心。成就能断之究竟即是所证之究竟。前闻教理已备彰显最上了义究竟断妄无有余蕴。今为断未究竟诸来法众免彼执证迷断之究竟清净。因失证之究竟清净。更请宣证差别令彼知所证是何证得。能知所断是何断以不两迷于究竟清净。故云重宣。法王准前释。圆满觉性者。无取舍得失之断证因果。此句是前请重宣圆满。以便知于证之差别。所证者能心。所得者所法。云何差别者。何为众生之证得。何为菩萨之证得。何为如来世尊之证得。此句是正请重宣差别。以不迷于觉心圆满。

二结益闻教。

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当文一句结益闻教。此圣教者。指请重宣之证得差别。随顺者。随所证得之差别顺修于圆觉菩提。开悟者。不迷于所未证得执吝乃所证得失本圆满菩提。渐次者。次及也。由众生之证得次菩萨之证得。由菩萨之证得次如来之证得。能入者。由如来之证得能入大圆觉海成就圆满菩提。合文上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竟。

二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余释准前。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殊证开二。一圆满觉性开二。一法本平等开二。一一性遍满。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当文六句。一性遍满。善男子一句。圆觉自性一句。非性性有一句。循诸性起一句。无取一句。无证一句。圆觉自性者。自有之性非依他性。此句标本。非性性有者。非菩萨众生性之性有所圆觉自性。此句彰离。即乃性空真如不变义。循诸性起者。循随也。随诸众生性菩萨性差别起现。此句显即。即乃性有真如随缘义。然唯随缘故不变。唯不变故随缘。若变则有穷尽。何能遍满随缘。在随缘则于今现有。足徴无始不变。是故自觉之性。不属他有。缘有于他全离全即。无取者。无能。此句人空。无证者。无所。此句法空。亦得合五句为一句。以非性性四句皆依圆觉自性显故。亦得合五句为三句。圆觉句为本句。非性二句为因句。无取二句为果句。以果者因因而至也。有非性之全离因则有无取之人空果。有循诸之全即因则有无证之法空果。任分任合。皆无失于一性遍满义。

二一相寂灭开二。一推本寂灭。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当文二句推本寂灭。于实相中一句。实无云云一句。实相中者。圆觉性中无方清净无边虚空之平等无二。此句示乃一相。实无者。语实则无寄简幻有。菩萨众生者。圣凡名相。以相因性有。既非菩萨性众生性所有之圆觉性。此之性中何有彼诸众生菩萨之相。是故实无。此句示乃寂灭。以唯寂灭。斯成一相。故此推本。

二发明寂灭开二。初徴释。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当文三句徴释。何以故一句。菩萨云云一句。幻化云云一句。何以故者。此句徴问。以现在有诸菩萨众生名相。今云实无。故须徴明其所以无。皆是幻化者。菩萨众生由无明显出。无明本幻所由显出者。即是由幻所化。故云皆是。此句释明菩萨众生名相非实所以实无。幻化灭故者。无明惑破。菩萨众生名相不立之时。无取证者。幻相无性。无性之法。灭则全灭。无有不灭之者。以能取证。此句释明非实之菩萨众生。全归寂灭所以实无。

次喻合。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当文二句喻合。譬如云云一句。性自云云一句。譬如眼根。喻实相。不自见眼。喻实相无二无取无证。以唯实相无二更无取证故实无于菩萨众生而皆是所幻化。此句喻明全归寂灭之菩萨众生本一实相。性自平等者。一相实性。无平等者。无能证性。此句合明以一性故一相。乃实无于菩萨众生之能证性。而全归寂灭。合文上科共成发明寂灭科竟。前合推本寂灭科摄属一相寂灭科竟。连合一性遍满科管于法本平等科竟。

二行求随顺开二。一因迷成差。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当文二句因迷成差。众生云云一句。于灭云云一句。众生迷倒者。迷方易处之本末无明非顿破所无明同于如来之二障永断。总未能除于一切幻化。此句幻垢未清净。于灭未灭者。事理二障伏断深浅。妄功用中者。有于修证能所。便显差别者。成立菩萨众生。此句寂灭未现前。

二果顺无二。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当文二句果顺无二。若得云云一句。实无云云一句。若得者。拟望之辞。如来寂灭随顺者。法界海慧圆合一切无诸生死涅槃。此句断妄究竟。实无寂灭者。无所证觉。及寂灭者。无能证觉。此句觉心圆满。合文上科共成行求随顺科竟。前合法本平等科摄属圆满觉性科竟。乃答所请重宣之圆满觉性者。

二差别顺性开二。一住碍随顺开二。一解碍凡夫开二。一标行开二。一从迷开悟开二。一迷妄耽欲。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

当文四句迷妄耽欲。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曾不云云一句。故起云云一句。妄想我者。发业无明。爱我者。续业无明。此句本具忘惑。曾不自知者。无因发觉。念念生灭者。幻心无常。盖悟心无常则不随之轮转。未知生灭是乃执有生贪。此句是无于慧照。故起憎爱者。迷心随轮从违顺境起计取惑。耽着五欲者。攀缘五尘欲境驰求忘返。此句现行缘染。

二悟觉知劳。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当文四句悟觉知劳。若遇善友一句。教令云云一句。发明起灭一句。即知云云一句。若遇者。拟幸之辞。善友者。入尘教化菩萨。此句发觉缘因。教令开悟者。菩萨教化令之开悟。圆觉净性者。实相如空平等不动。无诸身心幻垢能所。此句示真。发明起灭者。轮回境界无明识心。此句示妄。即知此生者。现前身心寿命。性自劳虑者。性身命种性。自由也。劳六根我执。虑六识攀缘。盖六根性同是菩提瞪发劳相。有此劳根乃生分别妄识为续业轮性不断生死。受此果报身命。此句悟知生灭。合文上科共成从迷开悟科竟。

二息劳解净。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当文三句息劳解净。若复云云一句。即彼云云一句。故于云云一句。若者。不定有。复者。转至。以因善友教令开悟知于生性之劳虑即可直断无明入净觉性。今乃解净碍觉。是又一种迷端。故云若复。劳虑永断者。行想阴灭。得法界净者。众生浊净。此句所发解因。即彼净解者。即所得之法界净生胜解心起证取知见。为自障碍者。不得直断无明入自觉性究竟清净。此句依解成障。属无明理障之有所知愚。故者。解自障碍之故。于圆觉而不自在者。自在无碍义。失乃圆照无碍智光。此句违因般若。前合从迷开悟科共成标行科竟。

二结名。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此者指所得之净。所解之障。名凡夫者。以所净解是行边际未尽识阴全住无明非慧圣种故名凡夫。随顺觉性者。一切凡圣断证差别起灭于觉。觉不起灭于一切。觉为主一切为客。任所生灭寂灭皆无能动摇于觉者。是故虽在凡夫乃至如来皆一于随顺。所分随顺之差别。则以人殊不在法殊。凡夫自为凡夫之随顺。乃至如来自为如来之随顺。如五色映珠光。珠光自一。映色自殊。然是色现光中。非光入色内之为随顺。前合标行科共成解碍凡夫科竟。

二觉碍菩萨开二。一标行。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

当文四句标行。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虽断云云一句。觉碍云云一句。见解为碍者。见诸净解心属妄想分别不成般若无碍智光。此句照性增明。虽断解碍者。虽能离诸计取无解为碍。犹住见觉者。所见解碍之了觉心强于明照未归圆寂。此句觉未极满。觉碍者。觉之明照。为碍者。有觉明照不无立所。隐伏能心非佛境界。非同异性灭非一切同异所不能至。故觉之碍即为于碍。而不自在者。失乃寂灭无碍顺行。此句殊果解脱。

二结名。

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此者指所断之解所住之觉。名菩萨者。盖已断法界净之解碍。即是灭法界量。以佛觉用为己心者。故名菩萨。未入地者。世第一地修心迷觉中道无所名目。今尚住觉。故未入地。随顺觉性。释例前。合文标行科共成觉碍菩萨科竟。

二灭碍随顺开二。一寂灭菩萨开二。一标行开二。一总彰寂灭。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当文三句总彰寂灭。善男子一句。有照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有照者。觉明了知。有觉者。觉明明觉。总乃觉未明妙。立于明所。故显现有照觉。俱名障碍者。有觉必明。有明立所。失本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平等随顺。此句出所住觉之障碍。是故者。是此住觉障碍之故。常觉不住者。住觉即不觉成妄觉明。回明向觉。不住明觉。则无不觉。是乃常觉。欲得常觉。其唯不住。如何不住。其唯常觉。指要言之。无于明觉。是为常觉。是为不住。盖翻前之住觉。而有于不住者也。照与照者。照即有照是所法。照者即有觉是能我。同时寂灭者。照灭则照者亦灭。照者灭则照亦灭。本无二能所。故灭妙同时。言寂灭者。觉极圆明。斯无能所。故非生灭之灭。乃寂灭之灭。此翻前之住觉。失觉圆明。而胜进于不住之常觉。以极觉之圆明。故照与照者。有同时之寂灭。功用在常觉不住。能所寂灭。特其效验耳。此句显不住觉之寂灭。

二详示寂灭开二。一心行处灭开二。初喻显。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当文二句喻显。譬如云云一句。首已云云一句。自断其首者。首喻觉之明照。以明照生所。是迷妄依。如人头首。是身命依。断首喻离于明照。自断喻常觉不住。以觉住即明照立。觉不住即明照寂。此之明照。原本即觉。无别离法。但觉不住。斯能永离。是自离自断也。故以自断为喻。此句立喻。首已断故者。由首已断之故。无能断者。无自断首之人。此句显喻。以人命寄于首。而命非首。虽命非首。然一断其首。即无更生之人。彰显觉本非明。明照是显。无于明照。即无明觉。如人断首。即无自断之人。

次合明。

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当文二句合明。则以云云一句。碍已云云一句。碍心者。所明照觉。合喻有人之人。自灭诸碍者。觉除明照。合喻自断其首。此句示觉伏元明以能寂灭。碍已断灭者。澄元照性永离能所。合喻首已断故。无灭碍者。无除照觉。合喻无能断者。此句示觉照冥一全彰寂灭。合文上科共成心行处灭科竟。盖觉明照。是真常流注。灭此明觉。斯入遍圆平等常住不动清净无流逸因。是为于心行处得乃寂灭二言语道断开二。初喻显。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当文二句喻显。修多云云一句。若复见月云云一句。修多罗释准前。教者。称诸契经所有句理。开悟菩萨入自性觉。如标月指者。标月之指。月喻性觉。标指喻说教。此句举喻。若复见月者。见于所指之月。当菩萨入自性觉之时。了知所标者。了识标月之指。当菩萨通达于说教之名句文身。毕竟非月者。月明指暗。所标之指。全非月质。当名句文身属影响声论因缘生法与自性觉之离依他无生起性真妄迥绝。此句显喻。

次合明。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当文一句合明。亦复如是者。言说开示令悟自觉。如指上之月。言说句理非即自觉。如指之毕竟非月。是故悟心菩萨舍离言说法身。合文上科共成言语道断科竟。前合心行处灭科摄属详示寂灭科竟。连合总彰寂灭科管于标行科竟。

二结名。

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例释准前。前合标行科共成寂灭菩萨科竟。

二遍满如来开二。一标行开二。一总彰遍满。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当文二句总彰遍满。善男子一句。呼召与语。一切云云一句。圆明法性。无妄可断。一切即觉。觉即一切。究竟不二。

二详列遍满开二。一一界遍满开二。一自觉遍满开二。一三德因果。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当文六句三德因果。得念云云一句。成法云云一句。智慧云云一句。菩萨云云一句。无明云云一句。诸戒云云一句。得念者。缘念真如。失念者。缘念尘境。无非解脱者。念无自性。念恒生灭。念真如而不能住于真如。念尘境而不能及于尘境。故一因解脱。此句定因。成法者。圆满净觉。破法者。幻灭生死。皆名涅槃者。净觉平等不动。生死虚妄。无生故同果涅槃。此句定果。智慧者。圆照清净。愚痴者。分别能所。通为般若者。圆照分别。无二体性。总一觉明。是故同因般若。此句慧因。菩萨外道所成就法者。菩萨以出离智成就清净。外道以计取见成就染污。同是菩提者。离智朗真空之慧。取见开幻有之光。故偕果菩提。此句慧果。无明者。众生性。真如者。佛性。无异境界者。圆觉境界。此句身因。诸戒定慧者。出缠身业。及淫怒痴者。在缠身业。俱是梵行者。皆无作性。同体清净。此句身果。

二一土因果。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当文二句一土因果。众生云云一句。地狱云云一句。众生者。情世间。国土者。器世间。同一法性者。总觉明所相待劳生。四大成立。无别体性。此句土因言土而及众生者。依报自他共业。不彰众生清净不见一土清净。地狱者十恶报趣。天宫者。十善报趣。皆为净土者。梦境苦乐。幻人忧喜。总虚妄受。无实体性。故全清净此句土果。合文上科共成自觉遍满科竟。

二觉他遍满。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当文二句觉他遍满。有性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句。有性者。一法界生。无性者。一法界土。齐成佛道者。无一众生不入究竟觉。无一国土不本常寂光。此句圆他觉因。一切烦恼者。圣凡染净知见善恶苦乐报趣。毕竟解脱者。同诸如来之身土因果。此句圆他觉果。前合自觉遍满科共成一界遍满科竟。

二多界遍满。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当文一句多界遍满。法界海者。大圆觉海。慧者大圆觉慧。圆觉海。法界数量。具见普眼章中。照了诸相者。以圆觉慧照了圆觉海之诸法界相。犹如虚空者。圆觉自相之清净实相。前合一界遍满科文共成详列遍满科竟。连合总彰遍满科摄属标行科竟。

二结名。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例释准前。前合标行科共成遍满如来科竟。连合寂灭菩萨科摄属断碍随顺科竟。接合住碍随顺科管于差别顺性科竟。乃答所请重宣之证得差别者。纶合圆满觉性科入总示教殊证科竟。

二示益末世开二。一直指顿证开二。一标行开二。一如心无生。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当文六句如心无生。善男子一句。但诸云云一句。居一云云一句。于诸云云一句。住妄云云一句。于无云云一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常居圆明现量之中。不落明了意知之地。此句绝妄初始。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者。妄心以念念生灭相续成轮。一念无生。断所相续。即全息灭。本无所住。更何有当息灭者。故亦不息灭。若起息灭妄心之心。此之一心转为妄依。心心息灭心心相续。无能息灭。唯知亦不息灭。是乃妙于息灭。正所谓无功之功。功不虚弃者。此句绝妄续终。了斯绝妄始终。直可诸妄永断。成就始觉。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现量对境本无分别。如本无于分别。是曰不加。有此不加。即对境常寂。虽住妄想境。不异居净土矣。此句证真原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对境之现量圆光无了知性。是无住本。同法界海量。无第二头。如己眼根。不自见眼。若更求所真实而明辨之。即是迷头狂走。无穷妄惑从此立本矣。故直示之不辨。能安忍于不辨。即彻本觉清净究竟心源具无生忍力。此句彻真究竟。了斯原本究竟。自可一真常即圆明本觉同诸如来入刹那际三昧成等正觉无或异也。

二闻解不疑。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

当文二句闻解不疑。彼诸云云一句。信解云云一句。初句闻法顿证。次句信解顿证。信者不疑修习。解者明了修习。受者担荷修习。持者久远修习。不生惊者。无奇异心生。不生畏者。无艰难念起。是乃宿习大乘行人获闻本法行相。合文上科共成标行科竟。

二结名。

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此顿证随顺。直同果行。非余修证功用。不落差别位次。故但以随顺觉性名之。前合标行科共成直指顿证科竟。

二彰显劝诱开二。一彰因久植。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

当文二句彰因久植。善男子一句。汝等云云一句。如是众生者。指信解受持随顺觉性之众生。已曾供养佛菩萨云云者。大圆觉心。是百千万亿恒河沙之诸佛国土。诸大菩萨所共庄严。苟非已曾供养于此诸佛菩萨。何能闻斯顿证觉心法门而不生于惊畏。供养者。四威仪内心常清净不生三毒不昧三宝入理事门以慧朗空以定持有遍满圆觉平等庄严。植众德本者。供养无量如来植无量果德。供养无量菩萨植无量因德。因果该彻。故曰众德。

二显果现证。

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当文一句显果现证。佛说是人者。唯佛能知能。印成就一切种智者。如来果智。圆觉为法界海慧。是一切种智。今顿证随顺于觉性。故名成就。合文上科共成彰显劝诱科竟。前合直指顿证科摄属示益末世科竟。连合示教殊证科管于次述正答科竟。接合初序赞许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殊证开二。一挈旨圆满觉心。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二挈旨差别顺性。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二挈旨示益末世开二。一挈旨直指顿证。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二挈旨彰显劝诱。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与问科入总性证如空清净科竟。言性证如空者。根本如来随顺之照相如虚空。盖以当章教理。虽示随顺差别。乃发明差别。有于觉与未觉时。令见圆满觉心之无取无证究竟清净。以不迷于果性。未及显修。故此专科。存合下四章。科属修证。成足性修清净之彻因教理。

二修证无碍清净开二。一圆摄无碍开二。一示圆摄行开二。一序述菩萨与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威德自在菩萨从无差本性多方便成修。不详方便。转碍修途。无以彻无修之性。有所与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不迷方便通达无碍成行圆摄。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当文四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句。令诸云云一句。承佛云云一句。初句赞佛。二句述闻。三句显理。四句彰益。光明者。清净开显。圆音者。究竟开示。不因修习者。顿证随顺。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教所行开二。初喻显。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

当文二句喻显。世尊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大城喻大圆觉心。四门喻随顺四性。随方来者喻四性顺觉。非止一路者。门门多途。喻性性随顺。各非一法。此句举喻。

次合明。

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当文一句合明。菩萨庄严佛国者。因行随顺。合喻四门之随方来者。及成菩提者。果德随顺。合喻大城。非一方便者。种种修学法门。合喻非止一路。合上科文共成请教所行科竟。

二资答结益开二。初资答。

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

当文三句资答。惟愿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句。并修云云一句。一切方便渐次者。该指修学法门。此句请说差别方便。修行人有几种者。人以行成得修行之人。总有几种。即知行之会归。此句请说圆摄成就。

次结益。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当文二句结益。令此云云一句。速得云云一句。开悟游戏者。了行圆摄无碍自在也。合上科文共成资答结益科竟。前合喻明方便科摄属申请后益科竟。连合庆闻现益科管于述请教益科竟。接合序问威仪科该在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余释准前。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所行开二。一善别法行开二。一推本差别开二。一本觉无二。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当文四句本觉无二。善男子一句。无上云云一句。出生云云一句。于诸云云一句。无上句。示觉遍满无二。出生如来者。果德本起。与一切法者。因行本起。同体平等者。因果觉行三无差别。此句示觉随顺无二。于诸修行者。彻因该果一切修习。实无有二者。实则无有二。盖以遍满随顺唯一觉故。此句示修成实无二。

二循摄有三。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当文二句循摄有三。方便云云一句。圆摄云云一句。方便无量句。示在摄行。圆摄者。圆摄无量方便。所归者。摄别入圆之行。循性者。随所归摄行性。差别者。摄别立别。当有者。以摄无量顺诸行性之所应有。三种者。三方便门。此句示所摄行。合文上科共成推本差别科竟。

二显行差别开三。一奢摩他定开二。一净觉生定开二。初净觉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

当文三句明净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以净云云一句。悟净圆觉者。悟圆明照。无取舍心。此句根悟圆觉。以净觉心者。离于能所分别妄念。取静为行者。取无能所分别之远离动相为觉定行。此句彰能定行。

次发定相。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

当文三句为发定相。由澄云云一句。身心云云一句。便能云云一句。由澄诸念者。即上取静。以取无能所分别之远离动相为行自乃诸念澄寂。言由者。起下觉识烦动之由。觉识云云者。觉了于识之烦动微细生灭。得无随之流转。此非澄念。无能觉了。故云由。静慧发生者。无分别慧。盖识以分别烦动。今觉于识之烦动。不随分别。故乃发生。此句示定由发。身心客尘者。地水火风。见闻觉知。属明所妄能。相待摇立。幻化之法。非常住性。故云客尘。从此者。从于静慧发生之地。永灭者。是识阴尽之超越命浊。此句示定成立。便能者。从灭得能无二体性。内发者。由觉开显。非外取境。寂静者。离于有为动摇。得自圆寂性定。轻安者。平等虚空究竟不动此句云定开显。合文上科共成净觉生定科竟。

二显定结名开二。一显定彰喻。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当文三句显定彰喻。由寂静故一句。十方云云一句。如镜中像一句。初句推原觉定成就。十方世界者。依报全彰。诸如来心者。正报该举。于中者。于寂静中。显现者。依正由显。此句显大圆觉定。圆裹法界一切依正。如镜中像者。镜喻觉定。像喻依正。此句喻显。

二指定结名。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当文二句指定结名。此方便者句指定。名奢摩他句结名。奢摩他梵语。此翻止。即定之异名。合上科文共成指定结名科竟。前合净觉生定科摄属奢摩他定科竟。

二三摩钵提慧开二。一净觉生慧开二。初净觉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

当文五句明净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以净云云一句。即起云云一句。变化云云一句。若诸句根悟。释准前。知觉心性者。知字从净觉生。即前取静取字同义。犹云知于了觉之心性。此觉心性指内心。根尘指外境。皆因幻化者。以净觉心中本无是诸心境体性。故知今所有相。皆是幻化。此句知幻。即起诸幻者。起离幻之观。以除幻者。离能幻之心。此句离能幻。变化诸幻者。开合根尘。显现身土。而开幻众者。灭度自他众生。此句离所幻。

次发慧相。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当文二句为发慧相。由起幻故一句。便能云云一句。初句推本悲智从发之由。二句悲智开显。大悲者。以圆觉净性本无生佛。何实有悲生之智。故佛所悲生之智。本对幻众生而幻发者。今乃以起幻离幻。智同诸佛。故尔便发。轻安者。幻悲起灭。全无起灭。究竟如空。平等不动。合文上科共成净觉生慧科竟。

二显慧结名开二。一显慧彰喻。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当文四句显慧彰喻。一切云云一句。彼观云云一句。幻相永离一句。是诸云云一句。从此起行者。起离幻行。渐次增进者。渐次得离诸幻。此句示离幻。彼观幻者。能离幻智。非同幻故者。以智属能离。非同所离之幻境。非同幻观者。非同于幻之能观智。皆是幻故者。有能观智。即皆是幻。此句示所离。盖明释上句有渐次之增进。乃增进离于能观智。幻相永离者。幻观未离。幻相犹伏。观智冥寂。幻相永离。此句示幻离。所圆妙行者。幻灭觉显。如土长苗者。土喻离幻功用。苗喻开显觉心。盖觉以离幻成就。如苗以出土增长。此句喻显。

二指慧结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当文二句指慧结名。此方便者句指慧。名三摩钵提句结名。三摩钵提梵语。此翻等至。即慧之异名圆觉普照也。合文上科共成指慧结名科竟。前合净觉生慧科摄属三摩钵提慧科竟。

三禅那中道开二。一净觉现中开二。初净觉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

当文五句明净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以净云云一句。了知云云一句。无知云云一句。若诸句根悟。释准前。不取幻化者。遮照幻有。及诸静相者。遮照空寂。此句净觉圆明。了知者。了达之知。身心者。根识区宇。皆为挂碍者。有于根识。不彰寂灭。此句发圆明照。无知觉明者。无立所之知觉明性。不依诸碍者。永离分别能所心性。此句断根本无明。

次中道相。

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

当文四句为中道相。永得云云一句。受用云云一句。烦恼云云一句。便能云云一句。超过碍者。不住烦恼。超过无碍者。不住涅槃。此句中道成立。受用者。即是超过之义。以得超过。故得受用。相在尘域者。域疆界也。世界身心之相在于尘内。乃不出三界而出三界。正是所超过之碍无碍。如器中锽者喻在尘域之世界身心相。器谓金银铜铁瓦等器凡击而有音者如钟磬之类。锽是击时器中所发锽锽之声。声出于外者。喻显超出于世界身心所以得之受用。此句喻明中道。烦恼句合明不落二边。故乃得于身心世界有其受用。盖留烦恼即碍涅槃。此则轮转生死。非可云于世界身心得乃受用。留涅槃即碍烦恼。此则证灭休寂。不来世界身心有其受用。唯今不留不碍。故得受用。便能句中道开显。寂灭者。诸法平等。无增减相。轻安者。如法平等虚空不动。合文上科共成禅那中道科竟。

二显中结名开二。一法说显中。

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当文二句法说显中。妙觉云云一句。自他云云一句。妙觉者。果地觉性。此句示所内发之寂灭。乃如来之随顺寂灭境界以彰中道。自他句示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究竟清净。申明寂灭境界。我人见属相分立故云不能及。众生寿命见属见分立。故云浮想。

二指中结名。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当文二句指中结名。此方便者句指于中道。名为禅那句结名。禅那梵语。此翻静虑。即定即慧之中道义。合文上科共成显中结名科竟。前合净觉现中科摄属禅那中道科竟。连合三摩钵提奢摩他科管于显行差别科竟。接合推本差别科该在差别法行科竟。答所请说之差别方便也。

二圆摄修性。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当文五句圆摄修性。善男子一句。此三云云一句。如来云云一句。菩萨云云一句。若得云云一句。亲近随顺者。是能成就圆觉方便。以三法门本从觉显。是乃觉之自分法行。故云亲近。此句示三法门全依觉起。如来句示三法门是果德因行。菩萨句示三法门成立菩萨万行是因行方便。事业者。即三法门所有行法。圆证者。即一即三不一不三究竟净觉遍满随顺。即成圆觉者。入寂灭大海法身果证。此句极彰三法究竟。通文理趣乃答所请说之圆摄成就也。前合差别法行科摄属示教所行科竟。

二示益劝修。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当文三句示益劝修。善男子一句。假使云云一句成多小果。不如云云一句暂修圆因。所以暂修圆因如此优胜者。以小果迷闷圆觉。此虽暂修亲近圆觉。故此殊胜。前合示教所行科摄属次述正答科竟。连合初序赞许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差别法行开二。一挈旨推本差别。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数

二挈旨显行差别。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二挈旨圆摄修性。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

名究竟涅槃。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示圆摄行科竟。行言所行者。以当章在显三法名相是所修行法。下章二十五轮修习则是能修顿渐具足圆摄无碍清净修习。

二示圆摄修开二。一序述菩萨与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辨音菩萨从三法门圆摄无量随顺方便如斯无碍在修此三法门。亦必圆摄无碍随顺修习顿渐融通。有所与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不于无碍行而成执碍修也。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前法。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当文二句庆闻前法。大悲世尊一句。如是云云一句。如是法门者。指圆摄三法。甚为希有者。三法乃圆觉亲近随顺。故云希有。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教能修。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当文二句请教能修。世尊一句。此诸云云一句。此诸方便者。三种法门该无量方便。故云诸。于圆觉门者。无碍融通是圆觉之门。显今正请无碍修习。有几修习者。成就圆摄必有互互融入修习法数。此句请教能修圆摄。

二资答结益。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当文二句资答结益。愿为云云句资答。令悟实相句结益。言悟实相者。以得修习圆摄即得三事圆证。成就圆觉住持平等清净之一切实相。合文上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前法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迷仪音科竟。

一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摄属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余释准前。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能修开二。一总彰轮数开二。一果觉无修。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当文三句果觉无修。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本无云云一句。一切句彰显果觉。本无句法我俱空。

二幻修成轮。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当文二句幻修成轮。一切云云一句。尔时云云一句。依于未觉者。未觉即不觉。乃始觉未究竟无明未永断之地幻力修习者。修心能所总属幻有。非无修证之自觉性。此句示修本幻。尔时者。在幻修习之时。便有者。依幻修习。还远离幻。即乃觉显。故成便有。清净定轮者。三种法门本自觉性平等不动随顺净行。今交互修习此三法门顿渐融摄成轮二十五。故云定轮。合文上科。共成总彰轮数科竟。

二列示轮数开二。一示相开二。一别蹑渐轮开二。一别修成就开三。一修定成就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当文四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由静云云一句。究竟成就一句。不起云云一句。唯取极静者。远离生灭。此句行因是所修定。由静力故者。由远离于生灭。永断烦恼者。无明惑净。此句绝妄。究竟成就者。圆明性觉。此句证真。不起于座者。不起法空之座乃常住定相。便入涅槃者。回身寂光。此句行果。是所成就。

二结名。

此菩萨名单修奢摩他。

当文二句结名。此菩萨者句指人。名单云云句指法。有人有法。是故前言依于未觉幻力修习也。单修即别修。合文上科共成修定成就科竟。

二修慧成就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当文四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以佛云云一句。备行云云一句。于陀云云一句。唯观如幻者。起悲照智观诸一切幻化身土。此句行因。是所修慧。以佛力故者。即观幻智。变化世界者。转浊显净。种种作用者。无量庄严引诱有情。此句除染。备行云云者。满足六度无量法门。此句妙净。于陀罗尼者。圆觉总持。不失寂念者。无于明照生所乃中道行相。及诸静慧者。静慧即定行相。此句行果。是所成就。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句释准前。合文上科共成修慧成就科竟。

三中道成就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不取云云一句。烦恼云云一句。唯灭诸幻者。无于身心幻垢。此句行因。是所修中道。不取作用者。无于能所修证。独断烦恼者。顿破无明。此句绝妄。便证实相者。寂灭现前一切平等。此句行果。是所成就。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道成就科竟。连合定慧二科摄属别修成就科竟。言成就者。显三法虽别亦圆无不融摄之义。

二摄修无碍开三。一定修无碍开三。一二法渐次开二。一先定次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以静云云一句。便于云云一句。初句先定。二句即定摄慧。是于无生灭心益见于生灭之幻化不异于本无生灭。三句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定次慧科竟。

二先定次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证至云云一句。永出生死一句。初句先定。二句即定摄中。盖证至静。则安住不动。无真常之流注故能断烦恼。三句中显盖永出于生死。非二乘涅槃是乃中道。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定次中科竟。前合先定次慧科摄属二法渐次科竟。

二三法渐次开二。一定渐慧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复现云云一句中慧。后断云云一句后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渐慧中科竟。

二定渐中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断烦恼已一句中中。后起云云一句后慧。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渐中慧科竟。前合定渐慧中科摄属三法渐次科竟。

三三法渐齐开三。一定齐慧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心断云云一句融即慧中是法齐修。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齐慧中科竟。

二定慧齐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定慧融即。后断烦恼一句得乃入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慧齐中科竟。

三定中齐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定中融即。后起云云一句得乃发慧。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中齐慧科竟。前合定慧齐中定齐慧中二科摄属三法渐齐科竟。连合三法二法科管于定修无碍科竟。

二慧修无碍开三。一二法渐次开二。一先慧次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种种云云一句次定。随顺取静者。幻化之法无有作性。乃随顺性无作故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慧次定序竟。

二先慧次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种种云云一句次中。境界取寂灭者。幻化之境。本无生性。无生则非生灭。是乃寂灭故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慧次中科竟。前合先慧次定科摄属二法渐次科竟。

二三法渐次开二。一慧渐定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安住寂静一句中定。而断烦恼一句后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渐定中科竟。

二慧渐中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断烦恼故一句中中。此句故字。承上无碍作用为断烦恼之故。又起下安住至静以断烦恼之故。安住至静一句后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渐中定科竟。前合慧渐中定科摄属三法渐次科竟。

三三法渐齐开三。一慧齐定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至静云云一句融即定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齐定中科竟。

二慧定齐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慧定融即。后断烦恼一句得乃入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定齐中科竟。

三慧中齐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慧中融即。后住云云一句得乃发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中齐定科竟。前合慧定齐中慧齐定中二科摄属三法渐齐科竟。连合三法二科管于慧修无碍科竟。

三中修无碍开三。一二法渐次开二。一先中次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即中摄定。住于清净一句定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中次定科竟。

二先中次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即中摄慧。于一云云一句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中次慧科竟。前合先中次定科摄属二法渐次科竟。

二三法渐次开二。一中渐定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中。安于静虑一句次定。而起变化一句后慧。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渐定慧科竟。

二中渐慧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中。起于云云一句中慧。归于静虑一句后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渐慧定科竟。前合中渐定慧科摄属三法渐次科竟。

三三法渐齐开三。一中齐定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中。而住云云一句定慧融即。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齐定慧科竟。

二中定齐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中定融即。而起变化一句得乃慧发。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定齐慧科竟。

三中慧齐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中慧融即。而起云云一句得乃定发。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慧齐定科竟。前合中定齐慧中齐定慧科摄属三法渐齐科竟。连合二法三法科管于中修无碍科竟。接合定修慧修无碍科该在摄修无碍科竟。纶合别修成就科统归别摄渐轮科竟。

二圆合顿轮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于诸云云一句。以圆觉慧者。法界海慧。圆合一切者。普照法界。此句常寂而照。于诸性相之无离觉性者。常证实相。不明照生所。此句常照而寂。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当文二句结名。此菩萨者一句显人殊胜。名为云云一句显法殊胜。三种自性者。全觉全观。即一即三。无二体性。清净随顺者。非依未觉之幻力修习。乃净觉随顺。故云清净。以彰圆修之本无修证也。合文上科共成圆合顿轮科竟。前合别摄渐轮科摄属示相科竟。

二教修。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当文三句教修。善男子一句。是名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句。是名者。指上所名。此句定名于法。修行如是者。乃的指之辞示不别有于修习。此句定修于人。前合示相科摄属列示轮相科竟。连合总彰轮数科入总示教能修科竟。

二示益方便。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当文七句示益方便。若诸云云一句。当持云云一句。求哀云云一句。于二云云一句。至心云云一句。依结云云一句。一念云云一句。依此轮者。依法修习。此句先标。当持梵行者。摄身清净。寂静思惟者。摄心清净。寂静是息妄。思惟是择法。以无漏静慧。简诸真伪。去伪存真。此句除现行无明。求哀忏悔者。求佛大悲哀悯摄受。除昔愆尤惑业报障。忏悔乃华梵存略。梵语具云忏摩。义当容忍。谓容忍恕我罪。若别释者。忏名陈露先罪。悔名改往修来。经三七日者。受身初始之三七日是名色前位。是前持业识造立果报期数。故今忏悔往罪还须三七日对期翻转。此句除种子无明。于轮各安标记者。安二十五轮之先后渐次。此句显法。至心求哀者。一心求佛哀授。随手结取者。轮唯三单。余俱具二具三。二十五轮。当二十五结。随手于结而取之。此句泯绝心私。求佛示法。依结开示者。在结之单复齐圆先后渐次。便知顿渐者。别摄渐轮。圆合顿轮。此句明了修法决断心疑。一念疑悔者。失所修因即不成就者。失乃果证。求哀至心即是有诸能入。迷闷净觉故不成就。此句戒起分别。失所修持。以令成就顺觉修习故。前合示教能修科摄属次述正答科竟。连合初序赞许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能修开二。一挈旨总彰轮数。

 辨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二挈旨列示轮数开二。一挈旨示相。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二挈旨教修。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唯除顿觉人之并法不随顺。是寄显果觉之无修无证。又以反见因行之必依于此轮修习无有别异。

二挈旨示益方便。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依佛大悲力者。即求哀忏悔求哀开示顿渐修习也。重颂文竟。前合长行共成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与问科摄属示圆摄修科竟。修言能修者。以当章二十五轮行相是能修方便。接合上章所修圆摄入总圆摄无碍科竟。

二十五轮图

下载 (3).gif

定轮之二十五。本以三法顿渐修习成立。先一法单修。次二法渐修。次三法渐修。又次一法齐二法修。二法齐一法修。如斯四加三法俱历。成轮二十四已极渐行。后乃三法圆合圆修。成顿证轮。故共有于二十五。是三法本具之圆摄法相。不此彰显。不知三法之渐次即不知三法之顿圆。并昧威德辨音二菩萨兴问之蹑次。一为请总垂教所修。一为请别垂教能修。共手琵琶。所不容紊之节奏者。因为图显。在图一大圆相。大圆觉心也。内三圆相。圆合三法之顿证轮。每圆相中之八圆相。四层列位者。单复三齐之四加渐次也。八圆相有孤一重二重三中浓黑边浓黑之差别者。孤一即一法单轮。重二即二法二轮。重三即三法二轮。浓黑者。二法融摄之相。中浓者。一法齐二法之融摄。边浓者二法齐一法之融摄。本经句理聊为象显云尔。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