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六金刀𡍩脑□。文四。初立文三。初叙昔闻。

笺云。言我曾四十五年前。大乘渐教中。亦曾闻佛为文殊等诸菩萨。是观音晋贤诸法王子。绍隆佛日。补处称尊。是佛之子。谈犹说也。说无相不相。是真实相之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外。盖要显其真心。周遍法界。阿难前来。被佛破却内外。如今知道佛亦曾言之。

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

次审前理。

笺云。如我自家心思惟度。内不见心肝等。外又不今相知。我今又且相知。

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

笺云。义理也。便自牒云。说在内义也不成。举手徴心。又有分别。在外又非理。

合相知故。

笺云。不合相知。今合相知。此牒不在外。有本。作今相知。亦得。

复内无见。

笺云。内便□有见。又且无见。牒不在内。

当在中间。

后陈止处。

笺云。含述心居。此计落中。未委计何为中。决定身兴处也。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

次破文二。初总徴。文二。初通徴。

笺云。汝言中间。汝也必定不迷。亦须有个凭仗所在。下徴。

今汝推中。中何为在。

复简问。

笺云。今汝阿难。推寻其中。中何所在。当在何处。

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笺云。为复在处为中。处即五尘处。色声香味触。为复在汝身为中。身即眼耳鼻舌身意。但道在身又如何。下文牒破。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

后别破。文二。初就身又二。初据边。

笺云。东人□西人。身各在一边。何□于中。则犯边上称中过。又转计在身里面为中。下□便破。

在中同内。

后转内。

笺云。若言身中。即同前执内之文。即犯执内为中过。但道在处又如何。下文牒。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

后约处。文二。初双诘有无。

笺云。双徴云。为复有所表。无所表。两处问处。则渺漠无边。夫立一处所为中。须□个标表。但道无表又如何。下文破。

无表同无。

后别破。文二。初无。

笺云。若言无表。又同无。立中义不成。夫立中。须有个标表。汝既无表。将何立中。犯无边不显过。但言有表又如何。下牒。

表则无定。

后有。文四。初彰不定。

何以故。

二徴不定由。

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

三述不定相。

笺云。如室中心。将物标表。东人看之是西。南人观之成北。

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四举表。

笺云。此所表之处既相混。能表之心则杂乱。或在东在西。乃不定也。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

三救文三。初斥张虚歒。

笺云。阿杂起来。争世尊云。我所说中。不是此二种。二种则身边处边也。

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次确引明谈。

笺云。佛向法相门中编列。便道。眼是所依缘。色是牵心缘。眼与色为缘。是根尘相合。然后生得眼识。识是了别缘。既有根尘。便有识心。三种和合。方成见分。

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后指中心在。

笺云。眼有分别。是眼有情。色尘无知。是色无情。此识心生。在此根尘之中。乃为我心之所在。下再破根境文。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

四再破文二。初双徴。

笺云。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牒佗前来计。便徴云。此之心体。为复兼根兼境。为复不兼根境。言兼二又如何。下牒。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

后别破。文三。初破兼。

笺云。若兼二者定牒。破云。物体杂乱。物是根与尘。根在内。何故也称物。然根是无记亦同物。体是识。杂乱者。识与根尘相杂乱。便犯体同物杂过。

物非体知。

笺云。物是根尘则无知。体是识乃有知。便犯类物无知过。

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

笺云。敌对也。一半属根。一半属尘。故两立也。既半在根尘即成边。中义不成。兼二不得。犯一体双立过。

非知不知。

次破不兼。

笺云。此中文少一句。合云若不兼者。非知不知。识亦不兼根。亦不兼尘。既不兼根境。亦不知根境。故云非知则非知根。不知则不知境。

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笺云。言既不知根境。即无识之体性。既无识。目何为中。即犯非兼失体过。此文下亦少一句。应云不兼不成。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后结破。

笺云。言在根尘中间。无有是处。

第七后徴无著若疗枯骸。

笺云。阿难前来执心在中间。被世尊破尽。又向此□一向执□□□□死人世尊破时。如扁鹊针得□人再活。执云。□□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阿难执心无著。世尊破唯从境遣。便徴云。汝言觉了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冰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双徴。阿难云。有不著者。不可名无。破有已尽。然后双破有无云。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后总破则可知。故疏主云。前以和思破尽。想念无容。爰申无著之心。以显离缘之体。比文是中义残既破却。中是有必落无。故有此文。上叙破无著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

□针骸补助徴文二。初立。

笺云。转则转邪归正。轮者不定义。摧碾义。常言能觉能。知第六识心。既不在内外中间。谓阿难前被佛破却内外中了。今却言不在内外中间。一切无著。佛说无著乃真无著之性。周遍法界。不着一切处。不离一切处也。

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笺云。阿难执我能缘心。不着前境。问佛为心不为心。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

后破文三。初牒计双徴。文三。初牒计。

笺云。此是牒计。下立境破之。

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

次显象。

笺云。虚空则所依。水通河海。陆括平居。飞乃飞禽。行唯步类。此是能依有情。物是水陆等。象则一切草木等。名为一切。是立境。然后便破。

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后总徴。

笺云。汝言不着前境者。为有心在。为无心在。意间问。有心言不着。无心言不着。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

次有无彰核文三。初核无。

笺云。龟毛兔角。五无之中是毕竟无。无心将何不着。有心方说无著。下文彰有又破。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

次彰有。

笺云。分明有不着心。不可名无。犯隐有纳无过。

无相则无。

后双诘偏呵。

笺云。若是实相之相如空体无。

非无则相。

笺云。非始太虚之无。必有实相之相。

相有则在。

笺云。指实性不亡也。

云何无著。

笺云。显破无执。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后结破。

第八黄河清浊指。

笺云。阿难前来执心无著。已被世尊破尽无余。所以与诸大众。一时作礼。请云。我等皆由不知真际所诣。唯愿世尊。大慈哀慜。开示我等奢摩佗路。于是世尊既受阿难请。遂乃从其面门放光。表谈了义。经云。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乃至皆住本国。合掌承听。问放光动地意是于何。答故疏云。夫谈妙法。必纵神光。意显难思。并召远方之众。所以世尊便向此中。为阿难说二种根本。经云。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此妄也。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情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此真也。乃至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上叙黄河清浊指竟。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八黄河清浊指。文三。初申迷请指文三。初述恃迷源。

笺云。尔时即听法之时。有问则从座而起。右肩。右膝。但表顺义。外道袒左表逆。合掌。表师资合。理智合。身业恭敬而仍也。自。谓咨白。陈其辞句。口业恭敬。其中摄取意业。乃三业恭敬也。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

笺云。犹尚也。恃倚也。佛之堂弟。棠棣之花。有其伦次。蒙佛慈悲爱念。虽今为个僧相。圆顶方袍。尚自倚赖世尊憍怜。悯念于我。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笺云。阿难住持三世诸佛言教。不遗半字。如水灌瓶不漏遗滴。未得无有漏等诸漏。是须陀洹人。虽明生空。但能断见道中。八十八使。分别烦恼故。有修道中俱生烦恼未忘。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

笺云。为被也。自家不能折挫制伏邪法。被彼幻术所转。自不能转于幻术。飘落败风之空。如人没溺于水。几亡性命。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笺云。诣到也。是法界大定。真实理际所到之处。下文便请。

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佗路。

次请开真路。

笺云。唯愿希欲义。佛有无缘之慈。慈能与乐。哀怜悯念。开通指示于我阿难等之三十六类大众。路则□乘圣人游履之处也。

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笺云。阐提。是一切阐底迦。无信根者。不信大乘。隳破也。梵语弥戾车。华言恶见。是无种性者。设尔勤如精进。但以人天有漏。无大乘种。是外道异名。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后申仪待旨。

笺云。两手两足及顶轮。投于地上。表清净殷重故。及诸大众倾心渴切。翘勤伫待。钦奉耳聆。世尊指示教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

次合刹腾辉丈七。初则光流面户。

笺云。当阿难请演之时。从口放光表谈了义。光有多般非其一种。

其光晃耀。

次陈杂色分辉。

笺云。其者属下之辞。所放之光。炳焕晃耀也。

如百千日。

三比亿日齐明。

笺云。□先似百千个日头。百千亿之数乃十万也。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四述震摇群刹。

笺云。六种则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五表微尘土现。

笺云。一切众生偏见。言此土丘凌坑坎不净诸佛世界便乃清净。有分剂之心。作如是执。所以世尊合十方国刹。为一个法性净土。表除分剂之心。一时开通显现表此教。开显而说。不同四十五年前。覆相等教。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六彰合界圆通。

笺云。表无分剂之心。令诸世界举其多数。如佛说净名经。五百长者。献五百宝盖。佛之威神。合成一盖。亦是表无分剂心也。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七明远圣端居遥听妙音。

笺云。皆咸也。指前世界之中。所有一切法界内大心有情总入地圣人。非地前诸小菩萨。咸住自家所居之土。合掌承受。听览我佛无漏之音。表无去来义。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故。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后双标本派文二。初总述迷源文四。初叹妄习俱生。

笺云。一切。总指法界内迷真背觉底有情。从无始无初一念违如。觉劳相现已来。种种者。言其不一故。颠倒者。顶堕义。恶业种子。自然而然。不由佗教。自家造恶业等。然后飘沈三涂。喻恶叉聚。西土树子名。此方无。五不翻中时体不翻。五个作一蒂生。无孤立者。将表心王心所及所缘法。同时起故。不相舍离。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次述修人谬证文四。初总戏佛果。

笺云。指一切修行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是有为果。其中含取涅槃。是无为果。则果位中。有为无为二转依果。涅槃是显德。似天上一轮月。皎洁分明。一乍被云笼不得□现。但云尽自然显得本来月体。法上一切众生涅槃之体。本来清净。被烦恼所知二障障之。不得显现。如今但无烦恼所知二障。自然显得本来涅槃之体也。

乃至别成声闻缘觉。

二述劣证二乘。

笺云。既不能成无上菩提又如何。乃至超越中间别成声闻缘觉。谓声闻人言。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我今但趣个生空涅槃。且止化城三百由旬。求少安乐。未到宝所。法华云。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是也。

及成外道。

三明九十五徒。

笺云。向三乘教外修行。心外取法。不以圣教无绳墨。不以明师作指南。

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四简诸天魔眷。

笺云。色界无色界等天。无色界以四蕴成身。无色蕴。空欲界。诸魔王。并魔民魔女等。梵云魔罗。华言杀者。杀修行行人慧命。何故而成此诸类耶。下答。

皆由不如二种根本。

三总指迷真。

笺云。不知不悟也。根本出生义。二种者。真根本妄根本也。若也起始觉净智。觉此妄根本无明。然后反本还源。背尘合觉。直至无上菩提。若也不能起智合理。背体外求。弃本逐末。流浪三界。此等但入轮回际。不能入佛海。妄根本。即痴之一法也。

错乱修习。

笺云。错将生死妄心。求佛菩提涅槃之果。乱者将妄混真。亦是饰妄为真。修是能修。习是所习。下说喻。

犹如煮砂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四举错喻难成。

笺云。砂非米。妄非真。煮砂为馔。纵经尘劫。秪名热砂。若以妄为真。纵经尘劫。但入轮回际。不能入佛海。故圆觉云。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下文云。得圆明觉。无生灭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云何二种。

后别陈双本文四。初总徴双体。

笺云。前来云皆由不知二种。此中徴起。云何名二种。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次先叙迷源。

笺云。生死根本则根本无明。名不觉。尘沙烦恼。最初因此根本无明。是生死根本也。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笺云。汝□阿难八识俱有攀缘用。此攀缘虚妄之心。为自家本真之性。此标妄。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

三克指真心。

笺云。菩提是有为果。转染得净。是生德四智。菩提种子所生。妙观察智等涅槃。是无为果。转迷成悟。

元清净体。

笺云。清净离垢义。离烦恼障名清。离所知障名净。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

笺云。则汝阿难。今者识精约第八识。此八识体。不离真故元明。

能生诸缘。

笺云。即所缘之境也。楞伽云。建立及受用。皆从八识生。八识为能生。建立及受用为所生。

缘所遗者。

笺云。言一切众生。但执能缘妄心。遗失却本来真性。

由诸众生。遗比本明。

四叹遗真抂溺。

笺云。因由法界内一切众生。遗失此本来圆明真性也。

虽终日行。而不自觉。

笺云。终尽也。言虽尽日往来。不自觉悟也。

抂入诸趣。

笺云。一切众生。本来一分真性。洞彻圆明。不能承绍理不合入。自家屈抂。而入六道受生。

第九夺有呵迷膏肓出鬼。

笺云。然谓阿难向此中。执能推者为心。是第八识。所以世尊不宜遮纵使夺。下云。咄阿难此非汝心于是乎。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何故阿难便作如是执。佛作如是破。故疏主云。且迷夫固执。如育痈疮。诸佛除迷。如钐赘肉。上叙夺有呵迷文竟。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佗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九膏肓出鬼徴。文二。初立文四。初许。

笺云。前来阿难请唯愿大慈开示我等奢摩佗路。未便说且云。我今有个事。问于汝意欲。下举手徴心。是立境徴心也。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次立。

笺云。即许阿难奢摩佗路之时。佛身如紫金山抬起。手作纯金色。屈握五轮指。佛手五指头。各有轮纹相也。

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三问文六。初告视。

笺云。语告语也。汝今见不见。此立境问。

阿难言见。

次酬瞻。

佛言。汝何所见。

三再覆所观。

笺云。见甚物。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四重陈鉴相。

笺云。我见如来屈握光明之拳。照耀我心之与目。

佛言。汝将谁见。

五诘能观本。

笺云。佛又徴之。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六对述将眸。

笺云。我共三十六类。同将能缘。眼见眼。是浮根四尘。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

四徴文二。初简目徴心。

笺云。汝今对吾如来。屈握指端为光明拳。照汝心之与目。此是牒。

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笺云。便徴以何者为汝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徴心所在。

后述能推理。

笺云。如来即今徴穷我心之所在。

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笺云。而我用心。推考穷究。寻讨推逐。即此每日昭昭灵灵。攀缘逐境者。便是。此则彰其妄本能推。目第八识。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后夺文四。初呵呈妄本。

笺云。佛不宜遮纵便咄呵责之。此不是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二动失惊陈。

笺云。矍然惊惧㒵。避座则侧身。或退后。此非我心也。即甘当当名何等。乞彰非目。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三显惑真源。

笺云。此是前尘。通指所缘。虚妄相想。因相生想。则括其生本。前所后能。言此相想是第八识。迷惑汝之本来真如体性。犯执妄为真过。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四伤留贼子。

笺云。因由汝之无始。至于今日。认贼作子。失却元来真常之心。故受轮转。法上若认真心为心。成佛有期。若执能推者为心。何殊认贼为子。所有法财功德。一时偷将。然后不免轮转生死。

第十披沙简余指。

笺云。此指来意。谓阿难前来执能推者为心。被世尊夺下犹执吝此心不舍。乃云。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乃至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是故世尊。便邀阿难。离却前尘。认取真分别性乃云。我非来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上叙披沙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

十披沙简金指文二。初翘申恳请。文十。初恃佛辞荣。

笺云。言我是如来宠惜之弟。前来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胜妙殊绝。便乃发心。使令我出家圆顶方袍也。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

二释迦亲侍。

笺云。独但也。供则四事。养则侍养。言我心不但是供养教主如来。

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

三遍随尘刹。

笺云。言周遍游历国土。如恒河沙多。承奉伏事诸果位圣人。善知识者。善顺如来教法。知因识果。知病识药也。

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

四效履难行。

笺云。发大勇健猛利之心。舍其头目髓脑。国城妻子等。皆用此个心。此标善。

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五谤法阐提。

笺云。纵令我毁谤大乘方等教法。为一阐底迦信不具者。犯二根𠎝。退堕无上菩提。亦因我此心。此标不善。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

六总陈双业。

笺云。发明则每日攀缘逐境。起惑造业。第八识苟不是我心者。

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

七类同株块。

笺云。土谓土块。木谓草木。无情之物。言离此觉知之外。别更无有心。

云何如来。说此非心。

八如来虚夺。

笺云。谓佛前云此非汝心。

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

九明己众同疑。

笺云。□实是惊惶恐怖。非但是我兼复大众。见佛夺我此心。一时犹豫不决。

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十请垂宣悟。

笺云。佛有同体大悲。悲能拔苦。开通指示。言我也秪是未悟。请佛开示于我。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

后慰简双心文二。初述妄依源。文七。初明含悲密运。

笺云。开摄悟示摄入。前来云。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此中示告之无生。是二空真如理。无生亦无灭。法忍是二空真如智。法者执生物解义。忍者印认之义。谓起智印认前来二空真如理也。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

二摩顶安心。

笺云。向师子座表无畏。摩阿难心顶。令其悟首楞严顶三□之法。而又安慰之。

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三指万法源。

笺云。诸法则总一切内身外器等法。唯心所现者。克简心外无法。唯识心现。真体无生。如珠现物类。而珠性无生。体常圆净。缘一切众生。自家造业果感而现。然一分真性。未尝变动。楞伽云。建立及受用皆从八识生。华严云。三界所有法。一切唯心造。唯识相上生。未是唯识性。若悟唯识。性相同体。则波水同湿也。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四显生因体。

笺云。因依也。言一切有情群类。善因生善道。恶因堕泥犁。此则内颠倒外颠倒。则器界四大等。如是内外。皆因一真之性。而有妄生。皆依真心上成其体。皆是唯识相上变起。而无一法出于心。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

五就所生明性。

笺云。一草一叶。一花一果。穷结其根元。无非大种之源。此四大为依。方能长育。

纵令虚空。亦有名㒵。

六指空相由彰。

笺云。言虚空是名㒵。以无碍虚常为体也。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七显本觉圆依。

笺云。何况本来清净微妙。寂静圆明之心性。则真性一切心。是妄。然妄依真立。如波依水有此。但举真不可道真心。而无其体。一切草木。尚有体性。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

后就尘料简。文四。初立。

笺云。必定也。为作也。执则守妄不移。吝乃夺之潜拒。分别则六。觉寻。观伺。所了知性通八。眼识了知色尘境。耳识了知声尘等。第六了知第七。第七了知第八。第八了知自分境根身器世等。此了知。唯约第八。经云。分别是第六。谓佗执吝此心不放。此且纵佗将此妄心。定作真心。向后破之。

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

二简文二。初总简。

笺云。即便也。应合也此心。指执吝之心。言此心便合离诸一切。色香等是五尘。诸尘是第六依第七而住。所营曰事。事成曰业。是其七八二识。或事是第七识。以恒审思量为事。业是第八识。刹那熏得善恶种子。落在其间。然后造得三界总别报业。

别有全性。

笺云。若离却前八识。分别外求一分性。不随前尘落谢。便许。是汝心全性。乃灵鉴独□不由境发。此是真故。下文□不由前尘。引起知见。若离前五尘。分别外无性。乃妄心。此总简。且教佗离尘认性。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后别简文二。初约声。

笺云。且就声尘。承听则耳根发耳识。承受听览也。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

后就法。

笺云。纵灭却一切见则眼。闻则耳。觉则身。知则舌与鼻。不与五同缘。

内守幽闲。

笺云。虽五根不缘五尘。第八识犹内缘法尘。幽则幽深。虽是闲。未得全闲。乃似闲缘。此声闻之人。伏第六识心。不与五同缘。虽不外缘。由内缘。如石压草。暂时不生长。逢春必发。盖未全闲也。

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笺云。内心缘法。刹那不止。若不思览过去。便乃悬度未来。影事通七八。但有影事。此则未为真。

我非来汝执为非心。

三审文二。初不伤前执。

笺云。敕正也。谓前来夺下佗心。是严。此审文云。我非来汝。是慈。疏云。佛有诲子之慈。故借慈严之号。我非来汝等者。意谓不离妄外别有真心。盖水外无波。器外无金。

但汝于心。微细揣摩。

笺明细择双心。

笺云。返覆观照。更无别体。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笺云。教佗但离却八识缘尘妄心。眼识缘色尘。乃至第八缘根身器界等。此皆是前尘虚妄之法。但离却前尘。有一分灵鉴不熏之性。不随前境落谢。俨尔独存。即真汝心。下文云。似现前境。若离却前尘。无此灵鉴。不熏之性。此则妄心。非真心也。科云。细择双心者。离尘有性。是真心。离尘无性是妄心。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

四非文三。初指随尘无体。文二。初明离尘无体。

笺云。若分别性离却前八识。即无体也。

斯则前尘分别影事。

后指现妄心。

笺云。便断云。此则前五尘。分别是第六识。强生分别。影是第七。执八见分。为我亲为影像。事是第八。成业果事。此妄心非真心也。

尘非常住。

次明尘谢随亡。文三。初标尘性无常。

笺云。言前尘之法。不得恒常久住。

若变灭时。

次明尘谢灭际。

笺云。前尘变灭之时。

此心则同龟毛兔角。

后喻同尘永灭。

笺云。龟毛兔角。五无之中。是毕竟无。汝若执此前尘分别之心为心。前尘变灭之时。此心一时落谢毕竟无。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

后无因克证无□初正因□□。

笺云。法身不说断灭。意破佗执此八识缘尘妄心。为真心。尘谢心亡之时。法身亦须成断灭。谓汝执妄心为真心。真心须断灭。真心既断灭。法身则可知。真心即是法身也。

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后克证无依。

笺云。言法身既也断灭。又教阿难修行断障。证理。修是能修之智。法忍是所修之境。上叙破妄识虚已竟。

后通指密因。初手见相例指。

笺云。此指来意。谓前来披沙指中。指阿难真性云。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阿难等不识归真之路。所以默然自失。是故世尊便告云。一切世间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阿难便起请云。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至开我道眼于□□□遂举□□□□□语阿难言。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答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世尊便责云。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乃至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故疏云。阿难顺许将契玄摸。宁侧圣怀。招令堕负。上叙手见相例指竟。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后通指密因文六。初手见相例指文六。初听徒失旨。

笺云。谓佛前来又夺云。此非汝心。此中又指云。我非来汝执为非心。苟认佛又夺之。苟若不认佛又指之。所以进退不便。但得缄口自失归真之路。疏云。韩獹引兽。此处如兽走入穴也。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

二如来告误文五。初总举修徒。

笺云。总指一切修行学法之人。

现前虽成九次第定。

二明修阶极次。

笺云。编例有序。从下进上。有其伦次。谓之次第。九定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此是色界。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是八。更添一个灭尽定。灭六兼尽七。亦云灭受想定。亦云无心定。

不得漏尽。成阿罗汉。

三指不升真果。

笺云。合云漏尽不得成阿罗汉。此文似倒。此简非身证。那舍秪得八定。未得灭尽定。若得此定。便漏尽成阿罗汉。身证即亲证也。为甚不得。下文云。

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四显误守迷元。

笺云。言总因执此生死妄想。是第八识缘尘之心。赚误为真实之性。下文便引进于佗。

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五策进阿难。

笺云。虽得多闻。任持三世诸佛言教。经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又云多闻增智慧。是不知实相。不得成四果阿罗汉也。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

三阿难恳请。文二。初恳文三。初他无慧己责文五。初述承箴感切。

笺云。阿难前来从摩登伽室中归。一回悲泣。此中又悲泪。故云重也。

五体投地。长跪合掌。

次五体申诚。

笺云。长跪表安危不易。合掌表师资道成。

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

三述恃佛威神。

笺云。前来爱相出家。便乃剔落须发。恃犹倚赖也。言我倚赖世尊威神之力加被于我。

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慧我三昧。

四希望赐定。

笺云。常自心思度量。谓更不劳我修行。世尊是我师兄。亦合得个三昧慧施于我。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五述断证由躬。

笺云。佛是法身。不代我五蕴之身。佛是真实心。不代我八识缘尘妄心。

失我本心。

次述身不代心责文三。初述恨失如源。方知往错。

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次责躬叨圣服不履真途。

笺云。有身出家。心不出家。有心出家身不出家。有身心俱出家。此乃身出家心不出家。不入道者。盖心不与道相应。是不悟首棱严大定。下说喻。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后比穷子逃家离亲远逝。

笺云。弃却本来真性。法性身居法性土。如其穷子舍父。然后流浪三界。何殊逃逝佗国。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后说不代修责文二。初述闻不代修。

笺云。若不断障证理。亦与不闻一般。下喻。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后比谈餐不饱。

笺云。阿难任持三世诸佛言教。自家不悟。但似人之说食也。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

后请文二。初述现缠双障。不了真常。

笺云。则烦恼所知二障。如人被物所缠缚也。烦谓烦冤。恼谓恼乱。一切有情。常处生死。百法云。所知不是障。是障障所知。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笺云。良信也。由因也。言信因不悟真。寂圆常心。是本来心性。是体性。性下便请。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

后请佛哀穷令开道眼。

笺云。哀谓哀怜。愍谓愍念。穷则贫穷。露乃孤露。父母俱丧谓之露。言我如今又无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何异于贫穷孤露之人。

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笺云。显发微妙圆明之心。眼则起智照理。如眼见物不殊也。

即时如来从𮌎万字。涌出宝光。

四旋光许示文八。初心光欻涌。

笺云。佛𮌎前如卍字。表万行已圆。涌出其光。可贵可重。谓之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次万色呈奇。

笺云。此光分明炳焕有百千般色。表真色受用。舍无常色。获得常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

三遍刹腾耀。

笺云。光明无处不烛故也。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

四灌诸佛顶。

笺云。十方宝刹。所依。依报。诸如来顶。能依正报。放此光遍灌所依能依。表佛佛道同。生生体一。又表向此说顶三昧之教又表此经难思议。故佛佛同知。

旋至阿难。

五旋投庆喜。

笺云。旋转其光。又至阿难。然是当机之者。

及诸大众。

六大众但蒙。

笺云。三十六类。表此顶三昧教谁人无分也。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

七告建法幢。

笺云。幢以高显为义。表此经是诸教之标表。若近而论之。则目此灯光显耀一指。破灯破眼指到于心。是建大法幢。远而论之。则总目一部五密因三修证。为建大法幢。大法如幢。故曰法幢。

亦令十方一切众生。

八同开佛眼。

笺云。目法界内一切迷真背觉底有情。

获妙微密性净明心。

笺云。获得也。妙者神用无方。微者四目不能睹。密者隐妄难知。性是体性。性。本来清净圆明之心也。

得清净眼。

笺云。目根本智。此智亲证真如之时。如眼照物不殊。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

五覆徴前理。文二。初徴文三。初问光因。

笺云。佛覆问前黄河指。后佛竖臂徴之。以何为心。阿难言。以能推者为心。佛便夺下。向此中再覆前问。意欲破佗执眼能有见。

此拳光明。因何所有。

笺云。一问此拳光明因。何便有此光明。

云何成拳。

二问拳相。

笺云。二问因个甚物。便成此拳相。

汝将谁见。

后问能见。

笺云。三问汝将谁见。已上是佛垂三问。向下阿难三答。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

许力切光也。

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

后答文三。初答光因。

笺云。由因也。一答。答前第一问。阎浮树名。此树下出金最好。喻佛之身。佛身如妙金台。光如宝山。皮肉细滑。尘土水等。悉皆不住。

我实眼观。

次答能见。

笺云。二答前后问汝将谁见。言我实用浮尘眼。观佛光明拳。

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后答拳相。

笺云。三答。答前第二问云何成拳。佛手指各有五轮纹。因中舍钞珍异宝。所以获此轮纹。将此五指头。屈搏握为拳。故有此拳相。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六举例指心文七。初告喻知。

笺云。四十五年后。世尊。观众生根缘。次第成熟。说此一教。故言今日。以诚实之言。告汝阿难。佛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世尊向下欲破。且先告喻。令其生信。语有智慧之人。要以譬喻。譬即喻。而得开通悟解也。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

一举例问文三。初举手成拳。

笺云。无手不拳。此标拳也。

若无汝眼。不成汝见。

次举眼成见。

笺云。无眼不见。此标眼也。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后合例标问。

笺云。用汝眼根。例我拳之道理。其义均平不均平。此是不均平。且试问佗手之与拳。表境无前境。似有忽无。仗因托缘。缘无自性。当体即空。眼之与见。表心不无。如人无眼见即在。

阿难言。唯然。世尊。

三答例成文三。初总许。

笺云。阿难却答言均平。

既无我眼。不成我见。

次先牒眼。

笺云。意谓须有眼方成见。

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后举拳成例。

笺云。将眼例拳。其义一般。是阿难所见也。

佛言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

四责不均。

笺云。是义不如此。

何以故。

五徴含指文二。初自徴不例。

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后述无眼见存。

笺云。拳毕竟灭。表相分全无。非见全无。表见分不无。谓眼根虽暗。见性常存。

所以者何。

六邀就审文三。初叙盲有见。

笺云。有何所以之故。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

二邀问盲视。

笺云。无目曰盲。言汝试于途路之上。询问个无目之人。汝何所见。

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佗瞩。

后替盲答见。

笺云。更无佗瞩。独睹暗境而已。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七结指心。

笺云。用前义观察。前尘自暗。是浮根与前尘像。自明自暗。此一分。见性则不曾亏损。此是世尊庵含指佗见也。

第二灯光显用指。

笺云。此指谓前来手见相例指中。佛邀阿难。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唯见黑暗等事。是故世尊便指云。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所以阿难向此中疑云。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于是世尊恐阿难执盲眼不见。遂邀二人。就暗室通疑。上叙灯光指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二灯光显用指。文三。初徴前拒指。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次暗室通疑文二。初引明瞽。同幽。令分二黑。

笺云。无眼之人。唯见前黑。与个有眼人。处暗室中。此二人见暗。为复有别。为复无别。令佗辩。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后答群盲共观两暗无殊。

笺云。阿难答意即无别。□知无眼之人。亦有见不可言无见。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后比心成见文三。初比灯同眼抑见成灯。文三。初举瞽人除膜。定眼能瞻。

笺云。佛又举此无眼人。忽有人将錍。为佗剔开眼睛。还见前尘等物。莫是眼能见。意谓眼不能见。且纵佗。

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后引有目蒙灯例灯成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

次□立灯鉴邀灯具识。文二。初纵灯能见且夺灯名。

笺云。自不名灯。灯义不成。须成有情无情若见无义不成。

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后重许灯心责遗躬性。

笺云。纵灯有心解见。又何关汝阿难之事。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后双彰显色指见成心文二。初标灯指眼。

笺云。灯秪能显前尘色相。不解见色。指到于眼。眼根发识。明利方具前境。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后去目甄心。

笺云。是知眼秪能显色。不能见色。见是于心。乃指心见。若言眼能见。死人有眼。云何不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

第三去留动寂指。

笺云。去喻烦恼。似客不久住故。留喻声闻人。暂伏第六识。如主人更无来往。动喻大乘细四相。生住异灭。微细难知。寂喻大乘真空。非生灭故。此指来意。然谓前来执能推者为心。被世尊夺下。又向灯光指中。破灯破眼。指到于心。所以阿难未知夺指之意。是以阿难与诸大众默然。故疏主出阿难意云。拒之乃仰惭慈诲。认之又与夺同源。是以默请分诠。冀明料简。上叙去留动寂指。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三去留动寂指。之三。初迷徒默请。

笺云。犹尚也。冀仗也。与诸三十六类大众。见佛此言疑道前来又夺云。若变灭时。此心即同龟毛兔角。又言此心不是。此中又指道。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进之佛前来又夺下此心。退之佛此中又指此心。但得缄口无言。身之与心。未能开通悟解。尚自仗佛世尊慈悲之音。宣说显未。于是合掌清洁其心。伫待我佛世尊慈悲诲喻。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

次敕众谈因文二。初舒金普来。

笺云。兜罗绵亦云都罗绵。兜罗树上出绵。佛手柔软。如兜罗绵。佛手有网缦之相光明。开犹展舒也。佛五指端。各有轮纹相。诲喻告来庆喜并三十六类大众。

我初成道。

次告演初谈。

笺云。世尊从初于菩提树下。八相成道也。

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

笺云。佛昔因中时。在此园中。为鹿二。今成道。又于此园为五俱轮。转十二行法轮。梵云阿若多。华言解义。佛初成道日。且先度五俱轮。梵云俱轮。华言亲。是佛之亲。为其说十二行法轮。说了问佗。五人云。阿若多。陈那起来云。阿若多。五者。三人家族。一阿湿波。华言马胜。二䟦提。三摩诃男俱利。二人舅氏。一憍陈那。二十力迦叶。

及汝四众言。

笺云。则五俱轮中。自家四众。或是汝在会四众。指佛边四众也。

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

笺云。菩提是佛果位。有为果。或无上菩提。

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笺云。烦恼从外而来。污其自体。似客尘一般。言总因此客尘烦恼之所赚误。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后令宣创悟。

笺云。汝指阿若多通。取四众。当鹿园中。佛设法之时。因何开通悟解。今成四界阿罗汉也。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

后阿若承宣文四。初总述悟因。

笺云。当佛告演之时。陈姓也。那是男声。如尼是女声。从座起立。咨白教主。

我今长老。于大众中。

笺云。是长之老。德重推尊。耆年宿德。庄严经云。不必发白面皱。牙齿堕落。所贵修福灭罪。净修梵行。名曰长老。向法会之中。

独得解名。

笺云。解四谛理。成阿罗汉。

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笺云。客影取主客是第六识心。攀缘遂境。念念不止。喻如客来来[彳*至]往。似猿猴得树。象马无钩。主喻声闻人。不与五同缘。伏第六识心。尘影取空。尘是大乘细四相。生住异灭。念念不止。空喻大乘真空。成果则成第四果阿罗汉。然后便说喻。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

次先陈客义。文四。初述客匆游。

笺云。譬况也。俶述也。坐曰贾。行曰遍。投泊寄宿于旅店之中。或可一宿。或可一食。食与宿事一时了。又乃远装行途。更不驻止。法上一切众生。第六识心。嚣甚动掉。起惑造业。攀缘逐境。无有休歇。如客相似。

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次叙主人安住。

笺云。攸所也。若是店主。何有所往。喻声闻人暂伏第六识。不与五同缘之时。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

三重双料简。

笺云。陈那又双叙。

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四偏结族门。

笺云。影取以所住者。名为主义。此叙客了。下文叙尘。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

三显谈尘妄。文二。初叙空寂尘摇。

笺云。雨过曰霁。日头升霄之时。屋室有小孔隙。日影射入屋内。便见野马之尘。显现分明。然此尘形质。摇动不上。新霁清旸。喻法空无漏智现前。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喻第八识中。生住异灭细四相。此四相念念不停。如空中隙驹尘。若是空祇寂然不动。喻大乘真空之理。无来无去。下双叙。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

后审甄尘理。

笺云。是真。

摇动名尘。

笺云。是妄。

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笺云。影取以不动者。名为空义。

佛言如是。

四佛印证。

第四兜罗开合指。

笺云。此指来□□阿难前□去留动寂指中。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于是世尊向此中。开屈五轮之指。引试阿难方睹尘摇之妄习。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双徴开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答心无展合。显境自摇。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答双超动静。佛言如是。且泛印之。此表外四大生灭也。上叙兜罗开合指。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四兜罗开合指。文五。初标相问酬。文二。初五轮开屈试睹尘摇。

笺云。开已又屈。意表外四大。山河大地。诸有为法。恒常生灭。无有停住。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后酬百宝卷舒。述心能见。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

二徴答动理。文二。初心境双标别徴开合。

笺云。此牒佗前言。

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笺云。意问佗为复外四大有生灭。为复是汝缘尘妄心有生有灭。阿难不了心境之文。下便云。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后答心无展合显境自摇。

笺云。阿难意□外四大。自生自灭。我此识心。不曾生灭。不知外四大是无记。何处有生灭。生灭唯心也。

佛言。谁动谁静。

三审文。

笺云。佛再审。为复是境动心动。为复是境静心静。

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四认文。

笺云。尚无有静。超静相。谁为无住。超动相。双超动静。

佛言。如是。

五印文。

笺云。佛见阿难略认得一分性无动静。且泛印之。此叙外四大了。下文叙内四大。

第五轮光显耀指。

笺云。然谓前来兜罗指中。秪明得外四大相。未明内四大元由。所以世尊别纵权方。连祛内执。便乃左右飞光。要除迷习。经云。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世尊便问。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动摇。世尊便徴。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阿难言。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答双超动静二境。佛言如是。此表内四大相生灭。故疏主云。头是无记。由识故摇。何得印见难□□□□□□□□□□□□□轮光显耀指。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

五轮光显耀指。文六。初飞光问首。文五。初轮光飞右。

即时阿难回首右盼。

三庆喜回瞻。

笺云。阿难回头右顾。斜视曰盼。

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三飞左。

笺云。左右顾盼。表内四大地水火风。念念生灭。

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四左顾。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五问动。

笺云。因个甚物。头乃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

二答见随瞻。文二。初总述随观。

笺云。他身徴妙出光。可贵可重。来在我左边右边。故我向左右观瞻。

头自摇动。

后自甄头动。

笺云。言我头自家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

三审二双徴。文二。初审。

笺云。牒佗答。下便双问。

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后徴。

笺云。佛问为复是内四大生灭。为复汝识心有生灭。阿难不悟心境一如。下便答。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四见超双迹。

笺云。尚无有止。超静相。谁为摇动。超动相。阿难意云。内四大自生灭。我见性无生灭。疏云。不知关在戏人。但执木身能动。不知是识性生灭。四大身乃无记。何有生灭。

佛言。如是。

五佛印诠成。

笺云。佛见佗略认得一分性。识得一分真妄。且泛印如是。要向下都责。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六如来叙责。文二。初叙文三。初叙憍陈。

笺云。总叙迷真背觉等辈。用摇动者。名之为尘。是细四相。用不住者。名之为客。是第六□心。来来往往。似客一□□□牒前去留动寂指。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

次飞光。

笺云。牒轮光显耀指文。

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后开合。

笺云。牒兜罗开合指文。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

后责文二。初别。文二。初牒第三立责。

笺云。责阿难用身解动。身是无记。动唯是心。则轮光显耀指。

以动为境。

后牒第二立责。

笺云。境不解动。动唯是心。此责境动。是兜罗开合指。缘外四大是境。此中责之不伦次。盖是佛责时便责。不拘前后。或外四大。从内四大变。所以先责内。后方责外也。

从始洎终。念念生灭。

后总文五。初责不息妄。

笺云。从始一念违如。及至六道轮回。前念新新而起名生。后念念念落谢名灭。

遗失真性。

二责遗真体。

笺云。遗亦失也。又训落。既流浪生死。便失却本来真性。

颠倒行事。

三责心外见缘。

笺云。颠倒不正义。动是心。执身与境动。则颠倒行事。以不动言动。以动言不动。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

四责认妄为性。

笺云。性心是妄。失却真如之性。认生灭妄心为自己。问。何故言心为物。答为向真性上看来。妄心亦似物也。

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五责迷中受转。

笺云。向生死中流浪。如旋火轮。无有停息。集谛名流。苦谛名转。由集谛招三界身。有漂溺之义。名流。苦果身。于三界受生。名转。

第六观河匪变指。

笺云。观是能缘见分。河是所缘相分。匪变者。不变也。此指然谓波斯匿王问佛云。我昔未承诸佛诲来。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于是世尊便且权时。就匿王现量身见分。指示真性。问云。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答。我生三岁。慈母𢹂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徴。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哀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异。世尊便就波斯匿王。显指心常不皱变云。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上叙观河指竟。上来有六。初手见相例指。二灯光显耀指。三去留动寂指。四兜罗开合指。五轮光显耀指。六观河匪变指。六段不同。总是通指密因竟。上来有二。初破妄识处。后通指密因。两段不同。总是第一简妄明真指密因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