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天竺讲寺住持沙门 续法 述
△别陈四瑞四。初大地六震瑞。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说是大轮陀罗尼咒王已即时大地六种震动。
大轮具二义。一转开圣境。二辗去凡尘。为诸咒之所归往。名为咒王。地震。表消灾入理相。摇扬不安名动。自下升高名起。忽然腾举名踊。隐隐出声名震。振声觉悟名吼。砰磕发响名击。前三约形。后三约声。今于声形各标一也。于六种中。又各有三。直动名动一也。四天下动名遍动二也。三千界动名等遍动三也。余五亦如是。合成十八种。约法。表信住行向地等六位破无明也。
△二天宫惊动瑞。
诸有天宫龙宫及药叉宫健达婆阿苏罗紧奈罗等宫殿亦皆旋转迷惑所依一切恶魔为障碍者见自宫殿皆悉𦦨起无不惊怖恶心众生恶龙恶鬼药义罗刹皆悉颠坠。
此表伏魔成行相也。诸有。总举所依处也。略则三有。谓欲色空。广则二十五有。谓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那含。梵语提婆。此云天。乐胜身胜故。即欲色等天也。梵语那伽。此云龙。有四。一天龙。守天宫殿。二飞龙。兴云致雨。三地龙。决江开渎。四藏龙。守轮王福人库藏。药叉此云勇地行。健达婆。此云香阴。不餐酒肉。唯香资阴故。在须弥山南金刚窟住。乃天主俗乐之神也。具缘幢倒掷之技。阿苏罗此云非天。有天福无天德故。亦云无端正。男丑女美故。又云无酒。采华酝海。其味不变。瞋妒誓断故。亦有天(化生)人(胎生)畜(湿生)四趣不同。如楞严明。紧奈罗。此云疑神。似人而头有一角故。是天王法乐之神也。具弦管歌咏之技。居十宝山。身有异香。即上奏乐。等者指迦楼罗摩睺罗伽二部。迦楼罗。此云金翅。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金色光耀。颈有如意珠。以龙为食。常来居在瞻卜华树之上。摩睺罗伽。此云大腹行。什曰。地龙。肇曰。蟒神。宫殿所居舍宅也。旋转迷惑者。如意明咒现。前虚空尚殒。况国土宫殿耶。经云。微尘国土皆是迷顽妄想安立。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锁殒。云何国土而不振裂。梵语魔罗。秦言能夺命。夺慧命故。又云杀者。杀法身故。或言恶者。多诸贪瞋嫉妒故。又翻为障。能为行人作障碍故。𦦨起惊者。宝轮王咒到处。波旬宫殿自毁。楞严云。汝辈修禅菩萨罗汉心精通㳷当处湛然。魔王鬼神。见其宫殿无故崩裂。无不惊慑。恶心众生。指九十五种外道及诸阐提断善根人。罗刹云速疾。又云可畏。啖人精气鬼也。悉颠坠者。莲华心咒演时。魍魉妖精恋此尘劳者。于妙觉中自然摧灭矣。经云。奢摩他中觉明分析。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依正合共十二者。表十二处中调伏十二类生颠倒妄想也。
△三三途离苦瑞。
于地狱中受苦众生皆悉离苦得生天上。
此表爱敬教法相也。地下之狱名为地狱。婆沙论。其狱轻名有间。重名无间。上品恶逆所招感者。大轮咒王宣扬。三途业报尽灭。如阿鼻狱蒙遮那如来之光。上升兜率。十千鱼闻流水长者之咒。脱生忉利。故云离苦生天。约法。表依三种般若转众生三种恶业。而成如来三种善业也。
△四会前雨供瑞。
于时会中于世尊前天雨宝华宝庄严具于虚空中奏天妓乐出种种声广陈供养。
此表增福得果相也。宝华。即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曼殊沙(此云柔软。又云赤华)等。咒乃定身结成故感华供。宝具。指衣服伞盖幢幡鬘网等。咒乃戒身结成故感具供。种种声者。谓谛缘度十力四无畏等。咒乃慧身结成故感乐供。说者持者。增法化报三身之福乐。得真性方便实智三种菩提之果。藉此为先兆矣。广陈供者。一财供。亦名事供。又二。一内供。三果食等。二法供。亦名理供。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约法。表破二种执障而证诸佛二转依也。
△三赞示持法以成行三。初赞印令会众起行满愿。
尔时世尊以美妙音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观自在汝所宣说是大咒王实难逢遇能令众生求愿满足获大果报。
众音悉具曰美。如善口天女。不出众外曰妙。如梵王语音。又顺如曰美。随机曰妙。上善哉赞所说咒如一切意也。下善哉赞所利生满一切果愿也。苟能行持功不唐捐。
△二广示令一切依教奉行二。初示诵咒法式二。一总标。
若诵此咒所有法式我今当说。
咒虽如优昙华如牟尼珠如天甘露如珍宝藏。若不如法。亦不成益。故假佛说以显无谬。
△二别释二。先直教一心持咒。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心希求此生现报者。应当一心受持此咒。
善男女指一切净信人。八部六道中见闻随喜皆摄。苾刍梵语。西土草名。具含五德。故取为喻。一体性柔软。僧能折伏身语不致粗犷。二引蔓旁布。喻僧能传法度人连延不绝。三馨香远闻。喻僧戒德芬芳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僧能断烦恼毒害不起。五不背日光。喻僧常向佛日智慧光明。此举出家比丘。尼指出家比丘尼。邬波索迦。唐言近事男。在家五戒男也。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在家五戒女也。发心希求。愿也。此生现报。总该世出间善妙因果。拣非酬过去恩图当来报也。意识想念曰受。身口诵习曰持。一心有二。一事一心。谓专心注意毫无间断。二理一心。谓觉此念心能所取绝利智理。受愚钝事持。中根通于二种。
△次转明持诵法式。
欲受持时不问日月星辰吉凶并别修斋戒亦不假洗浴及以净衣但止摄心口诵不懈百千种事所愿。
此咒王即是黄道日紫薇星至时。化凶为吉。遇难成祥。故不须问日星凶吉。此咒心即是菩萨心地戒。到处自成斋戒。故不藉修月斋日戒。此密咒即法性水浣涤身田。故不假浴悉同清净。此明咒即解脱服足遮惭愧。故不待洗自然鲜洁。但止者因也。外仪固可出入内德不可逾闲。故须三业。一切恶毒鬼神恶龙恶兽损害人民碜心毒人谤三宝毁真言行不忠孝作障碍事。世出世因果法中。速满福德智慧。顿圆谛缘度行。超三祇。登十地。五乘胜位二转依果。以上种种。不尽愿求。莫不遂意。故云百千事皆成也。唯恐口诵而不摄心暂勤而不久敬。勿获灵应。或未可知。
△二详持咒功能二。先显尊胜。
更无明咒能得与此如意咒王势力齐者。
如意咒王。是诸佛之母。菩萨之父。天地之根。神灵之本。如轮王印。如梵天敕。如帝释幢。如国君诏。如金刚剑。如白牛车。如海藏象藏香。如华藏净藏丸。势力最胜无可比并。然六道众生。穷无福慧。离大势佛及断苦法。是故菩萨起大悲心。说此微妙最第一咒。得能受持。其人势力。亦无齐者。
△次明神力三。初令世间心愿如意二。先明所愿二。初总。
是故先当除诸罪障次能成就一切事业。
恶逆曰罪。妨害曰障。罪报如霜雪。明咒如日汤。灾障如灰沙。轮咒如猛风。故云除也。未就曰事。已成曰业。喜事如焦炷。神咒如香油。吉业如舟航。密咒如顺水。故云成也。
△二别二。先灭过去罪报。
亦能销除受无间狱五逆重罪亦能殄灭一切病苦皆得除差。
梵语阿鼻。比云无间。成论。明趣果受苦时命及形五皆无间。地狱中极重者果也。五逆。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上品罪恶因也。咒作地狱赦书。故云销除。种种病横牵缠亦由宿殃陈债。咒为良医妙药。故云差灭。问。狱逆罪也。病苦障也。此等虽除祥事业何无成就。答。地狱才销。人天事就。病苦方除。福乐业成。文乃影显。故不言耳。下仿此。
△次灭现在罪报二。初除罪业。
一切重业悉能破坏。
上品恶逆是地狱因。中品恶逆是饿鬼因。下品恶逆是畜生因。重罪尚破。况轻小耶。业如枯草。咒如烈火。遇之灰烬无余。
△二转果报九。初疟癊。
诸有热病或昼或夜或一日疟乃至四日疟风黄痰癊焦婴缠如是病等诵咒便差。
咒能差愈热疟风黄痰癊三焦七种病者长生符故。经云。欲得不死地。当佩长生之符。长生符者三乘法是。
△二蛊毒。
若有他人𥜒魅蛊毒悉皆消灭无复遗余。
𥜒祷咒诅也。梵语弥栗头韦陀罗。此云妙善主。𥜒祷者。楞严云。遇幽为形名为魇鬼。精魅迷惑也。经云。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蛊腹中虫也。毒金银草木毒也。谓于根身衣食之中下诸蛊毒。梵语弥栗头虔伽他。此云善品主。蛊毒者。经云。遇虫。成形名蛊毒鬼。咒能灭者。甘露浆故。经云。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人物不能为害。若常持者。其身毕竟不变不坏。
△三痈痛。
假使一切痈瘿恶疮疥癞疽癣周遍其身并及眼耳鼻舌唇口牙齿咽喉顶脑𮌎胁心腹腰背脚手头面等痛支节烦疼半身不随腹胀块满饮食不销从头至足但是疾苦无不痊除。
六腑不和生痈。五藏不调生疽。瘿瘤也。一十一种恙。二十三种疼。无不痊者。咒是不死之药延龄丹故。经云。譬如有人持善见药能持一切所有诸病。又如有人服延龄丹。长得充健不老不瘦。
△四鬼神。
若有药义罗刹毗那夜迦恶魔鬼神诸行恶者皆不得便。
毗那此云猪头。夜迦此云象鼻。二鬼神名。不得便者。咒是天帝杵故。华严云。如释天王执金刚杵。摧伏一切修罗鬼神。楞严云。持此咒心。频那夜迦诸恶鬼王。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五灾难。
亦无刀杖兵箭水火恶毒恶风雨雹怨贼劫盗能及其身。
水火风为三灾。余即八难。无能及者。此咒如摩尼冠。如无畏丸。经云。帝释着摩尼冠。映蔽诸余天众。龙王戴摩尼冠。远离一切怨敌怖畏。人得无畏丸药。离五恐怖。所谓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刀不能伤。毒不能中。烟不能熏。
△六贼横。
亦无王贼无有横死来相侵害。
王贼九横中二。大小诸横无侵害者。咒是翳形法解脱方故。经云。譬如有人得翳形法。人与非人悉不能见又人得安缮那。以涂其目。虽行人间。人所不见。又人得解脱药方。终无横难。又得阿蓝婆汁。以用涂身。身之与心咸有堪能。
△七虫兽。
诸恶梦想蚖蛇蝮蝎守宫百足及以蜘蛛诸恶毒兽虎狼师子悉不能害。
蚖蛇黑蛇也。毒盛不触而吸。蝮蚖蛇。蝎蝎虎。此二若触则螫。守宫蜓也。百足蜈蚣也。咒令不能害者。龙宝珠故。大应伽故。经云。有人得龙宝珠。一切龙蛇不能为害。人持大应伽药。蛇虫闻气即皆远去。
△八军阵。
兵戈战阵皆得胜利。
咒如天力士将军宝故。于战阵中得胜利也。
△九官讼。
若有诤讼亦得和解。
咒如帝王旨长乐印故。能私诤和官讼解也。
△次明能持。
若诵一遍如上诸愿悉皆遂意。
如上者。初一消灭现在一切轻重罪障。次九成就现在一切转苦成乐事业。合为十种。咒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贫乏。咒如功德瓶。满足诸众生心。咒如如意树。能雨众庄严具。咒如伏藏。出财无匮。咒如明镜。普现形像。故一遍皆遂。况二七至七七耶。
△二令出世心愿如意二。先明能持。
若日日诵一百八遍。
日日显精进不退非一暴十寒者。此华严云。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故当日念相继。切莫间断。百八表破百八见恼成百八法门也。
△次明所愿七。一遂诸求。
即见观自在菩萨告言善男子汝等勿怖欲求何愿一切施汝。
一切施者。声闻四果。菩萨五位。三明六通二空十力菩提涅槃。一切愿求尽皆施与。
△二现佛身。
阿弥陀佛自现其身。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咒即如来觉心。诵之成佛觉胤。上属因。此属果。合为因果该彻门也。
△二见乐土。
亦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如经广说。
无有众苦故名极乐。观音弥陀所住处也。种种严者。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水流光明凫雁鸳鸯。皆说沙法。经指弥陀观经而言。咒即法性乐境持之自成受用。对前后之正。此称为依。合名依正互容门也。
△四瞻菩萨。
并见极乐世界诸菩萨众。
无量寿经云。彼国补处菩萨。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又余菩萨声闻其数难量。佛告弥勒。于此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他方十四佛国中大菩萨往生者。甚多无数。今能见者。以此陀罗尼中菩萨万行尽总持故。
△五觐诸佛。
亦见十方一切诸佛。
以此咒心出生诸佛。十方诸佛因此咒心。正觉降魔转法授记。故于百八遍内。念念能见一切佛也。望上是伴。此是主。合名主伴圆明门。
△六观圣居。
亦见观自在菩萨所居之处补怛罗山。
所居处者。菩萨应化所居处也。补怛罗此云海岛。又云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故。西域记云。有呾落迦山南海有石天宫。是观自在菩萨游舍。华严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长行文云。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匝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今亦见者。咒即菩萨功德山故大悲海故。
△七得净身。
即得自身清净。
自身净者。即法华中六根清净也。位当十信。因六根都摄净念相继。成此果耳。咒从真如心出法性身流。诵之无不身净。对上菩萨处为他。此为自。合名自他摄入门也。
△三令世出世间心愿如意。
常为诸王公卿宰辅恭敬供养众人爱敬所生之处不入母胎莲华化生众相具足在所生处常得宿命始从今日乃至成佛不堕恶道常生佛前。
一现生王臣礼供。士夫敬爱。世间心愿如意也。二他生化相具足。得宿命通。出世心愿如意也。三从今至正觉时。常生十方佛前。总显世出世愿尽如意也。咒如摩尼聚宝藏瓶故。能随愿随心若此。
△三结诫令行者诚信勿疑。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栴檀心轮陀罗尼如我所说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有至诚心所忆念能受持者必得成就惟须深信不得生疑(更有药法在本藏中此隐不出)。
栴檀心轮省文也。具名栴檀摩尼心宝轮王。至诚内不欺心外不欺人。真实无妄之谓。心念意诚也。身受身诚也。舌持口诚也。三业虔恭。百求必遂。信者善之首功之魁。华严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能必到如来地。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唯识云。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忍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不信彼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今此信亦有三。一信咒有大神力求必如意。二信佛所语不虚依之称心。三信观自在菩萨具大悲愿常加护持。又起信中三宝前加。一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今此信得自心是佛自心作佛。咒从心生。果从心得。离我真如心外。别无一法施设。梵网所谓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当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即信真如根本法也。四信一起所愿皆得。此为受持之要务。故劝云。惟须疑者恶之本罪之根。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有三相。一疑自非器。二疑师误我。三疑法非理。约当教明。一疑咒无灵验。二疑佛菩萨未必加护。三疑自己罪障深重非是法器。三疑在怀。进求不猛。世间因果尚难。况出世耶。故诫云。不得生此之劝诫为菩萨最后垂范。(文下注云更有药法者。指实叉难陀与宝思惟二译本中皆详课诵法及和爱乐[乐]法也。须者检之)。
△四结劝亲验以证果二。先嘱令证验二。初赞显灵验。
尔时世尊赞观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汝大慈无量乃能说此微妙如意心轮陀罗尼法于赡部洲有诸众生发心口诵即得亲验。
初赞善哉。持则成。不持则不成。如栴檀近则香远则不香。其语不诳也。次赞善哉。信则就。不信则不就。如水清珠投水则净不投则不净。其言是真也。与无量乐名曰大慈。灵感叵测曰微。神应难思曰妙。赡部此云胜金。树名。林中有河。树果汁落河底。染沙为金。其色赤黄。兼带紫𦦨。唯南洲有此树。故取为名。亲验亲得诵咒之灵验也。问。菩萨虽无刹不现。而与娑婆更有缘。此中何独指赡部耶。答一者百亿四大部洲中举一以该余也。二者三千洲中唯南洲为胜。一如来降生。二诸天愿来。三有般若典。四能断淫欲。五识善恶念。六勇猛精进。前三缘胜。后三因胜。三洲不及。故独举赡部众生以劝发也。
△二敕教现证。
汝依我教于诸有情数数勤加策励示诲令得证验为现其身莫违我敕我当随喜。
数数者。不分年日。不论利钝。不拣教之小大。不别理之分圆也。勤加者。增进之谓。未种善根者令种。已种者令长。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诫策以行。警励以果。开示以理。劝诲以教。为其现身语而加持之。令得证理果验教行也。天子制书曰敕。法王教诏同于君命。故云莫违我敕。随者顺也。喜者庆也。随顺事理无二。庆喜自他无别。顺事有权功。顺理有实德。庆自有智慧。庆他有慈悲。权实碍。智悲平等。故云随喜。约当经释依教勤加策诲所以随顺也。奉敕现身令证所以庆喜也。佛尚随喜。况余乘乎。
△二受命不违二。初出本誓。
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于无量劫来以慈悲心于受苦众生常作拥护唯愿证知。
苦有二苦三苦八苦十苦等。围抱曰拥。约身言。包含曰护。约心口言。劫来慈悲为内本因。众生作护为外机缘。佛之三智五眼早已知见。未承佛敕如此。况奉教以后耶。故云愿证。法华释尊赞曰。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闻名及见身。能灭诸有苦。楞严文殊赞曰。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二明今心。
为众生故说此如意轮陀罗尼若有受持常自作业专心诵者所愿成办我今承佛威力如是救苦。
业有善恶净染。此指净善业也。作受持业身也。专心意也。诵念口也。如是救苦者。即现三十二应身。在于火宅内外。救度分段变易诸生死苦。策诲五乘教行理也。文含三力。一陀罗尼咒有威神力也。二持诵成办称念净业力也。三承威救誓愿摄取力也。初后他力。如舟遇顺风。中是自力如帆楫。护念亦有三。一为众生说自现身护也。二诵者专心下能感护也。三承威救苦。上承加护也。此明今心拥护所以令成道果。不待言矣。
△三流通分。
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如意轮陀罗尼经已一切大众皆悉欢喜信受奉行。
自在菩萨能说人清净也。陀罗尼经所说法清净也。大众法喜所得果清净也。一切众。指四众八部。欢喜者。闻其教则喜。信受者思其理则受。奉行者修其行则行。三慧圆发。二利均成。咒之流传于历劫。经之弘通于法界。理必然也。此亦是经家结集之辞。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略疏卷下(终)
音释
砰
(普庚切音烹)。
磕
(邱盖切音慨)。
慑
(与慑同)。
蝘
(烟上声蝘蜓守宫也)。